首页 / 正文

似顺论第五 别类

别类

原文:

二曰: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戮民无已。夫草有莘有藟,独食之则杀人,合而食之则益寿。万堇不杀,漆淖水淖,合两淖则为蹇,湿之则为干。金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燔之则为淖。或湿而干,或燔而淖,类固不必,可推知也?小方,大方之类也;小马,大马之类也;小智,非大智之类也。鲁人有公孙绰者,告人曰:“我能起死人。”人问其故,对曰:“我固能治偏枯,今吾倍所以为偏枯之药,则可以起死人矣。”物固有可以为小,不可以为大,可以为半,不可以为全者也。相剑者曰:“白所以为坚也,黄所以为牣也,黄白杂则坚且牣,良剑也。”难者曰:“白所以为不牣也,黄所以为不坚也,黄白杂。则不坚且不牣也。又柔则锩,坚则折。剑折且锩,焉得为利剑?”剑之情未革,而或以为良,或以为恶,说使之也。故有以聪明听说,则妄说者止;无以聪明听说,则尧、桀无别矣。此忠臣之所患也,贤者之所以废也。义,小为之则小有福,大为之则大有福。於祸则不然,小有之不若其亡也。射招者欲其中小也,射兽者欲其中大也。物固不必,安可推也?高陽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後将必败。”高陽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後果败。高陽应好小察,而不通乎大理也。骥、骜、绿耳背日而西走,至乎夕则日在其前矣。目固有不见也,智固有不知也,数固有不及也。不知其说所以然而然,圣人因而兴制,不事心焉。

译文: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就可说是高明了。犯错误人的弊病,正在于不知却自以为知。很多事物都是好象如此其实并不如此,很多人也是似乎很聪明其实并不聪明,所以国家被灭亡、百姓被杀戮的事情才接连不断地发生。药草有莘有藟,单独服用会致死,合在一起服用却会益寿。蝎子和紫堇都是毒药,配在一起反倒毒不死人。漆是流体,水也是流体,漆与水相遇却会凝固,越是潮湿就干得越快。铜很柔软,锡也很柔软,二者熔合起来却会变硬,而用火焚烧又会变成流体。有的东西弄湿反倒变得干燥,有的东西焚烧反倒变成流体,物类本来就不是固定不变的,怎么能够推知呢?

小的方形跟大的方形是同类的,小马跟大马是同类的,小聪明跟太聪明却不是同类的。

鲁国有个叫公孙绰的人,告诉别人说;“我能使死人复活。”别人问他是什么缘故,他回答说:“我本来就能治疗偏瘫,现在我把治疗偏瘫的药加倍,就可以使死人复活了。”公孙绰并不懂得,有的事物本来就只能在小处起作用却不能在大处起作用,只能对局部起作用却不能对全局起作用。

相剑的人说;“白色是表示剑坚硬的,黄色是表示剑柔韧的,黄白相杂,就表示既坚硬又柔韧,就是好剑。”反驳的人说;“白色是表示剑不柔韧的,黄色是表示剑不坚硬的,黄白相杂,就表示既不坚硬又不柔韧。而且柔韧就会卷刃,坚硬就会折断,剑既易折又卷刃,怎幺能算利剑?”剑的实质没有变化,而有的认为好,有的认为不好,这是人为的议论造成的。所以,如果能凭耳聪目明来听取议论,那么胡 乱议论的人就得住口;不能凭耳聪目明听取议论,就会连议论的人是尧是桀也分辨不清了。这正是忠臣对君主感到忧虑的地方,也是贤人被废弃不用的原因。符合道义的事,小做就得小福,大做就得犬福。灾祸则不是这样,稍有灾祸也不如没有好。射靶子的人希望射中的目标越小越好,射野兽的人则希望射中的野兽越大越好。事物本来就不是固定不变的,怎么能够推知呢?

高陽应打算建造房舍,术匠答复说。“现在还不行。木料还湿,上面再加上泥,一定会被压弯。用湿术科盖房子,现时虽然很好,以后一定要倒坍。”高陽应说:“照你所说,房子恰恰不会倒坍。木料越干就会越结实有力,泥越干就会越轻,用越来越结实的东西承担越来越轻的东西,肯定不会倒坍。”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奉命而行。房子刚落成时很好,后来果然倒坍了。高陽应是喜在小处明察,却不懂得大道理啊!

骥、骜、绿耳等良马背朝太陽向西奔跑,到了傍晚,太陽仍在它们的前方。眼睛本来就有看不到的东西,智慧本来就有弄不明白的道理,道术本来就有解释不了的地方。人们不知道一些事物的所以然,但它们确实就是这样。圣人就顺应自然创制制度,不在一时不懂的地方主观判断。

猜你喜欢
  孔子闲居·戴圣
  公仪第九·孔鲋
  卷八·姚际恒
  《礼记》简介·戴圣
  哀公·哀公二十四年·左丘明
  南北东西的海潮音·太虚
  整理僧伽制度论跋·太虚
  答倪君伟问(三则)·太虚
  与张纯一居士书(二通)·太虚
  卷第十二·佚名
  出家品第十一·佚名
  卷九十七·佚名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一名伽耶山顶经)·佚名
  菩萨处胎经 第五卷·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五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十四崔湜崔湜字澄澜定州人擢进士第累转左补阙预修三教珠英附武三思上官昭容由考功员外郎骤迁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俄拜中书侍郎检挍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御史劾

  • 卷三百二十七 列传一百十四·赵尔巽

      刘藻 杨应琚子重英 苏尔相 明瑞   刘藻,字素存,山东菏泽人。初名玉麟,以举人授观城教谕,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词,试一等,授检讨,更名。累迁左佥都御史。圆明园工兴,疏言:“园工不过少加补葺,视前代饰台榭之观者度越何啻万万

  • 第十一章荆公之政术(三)军政·梁启超

    第一省兵宋以养兵敝其国,拥百余万之兵,所费居岁入三之二,而不能以一战,稍有识者未尝不尽焉忧之,然而卒莫之能革者。积重之势,非豪杰不足以返之。而当时士大夫习于偷惰,其心力未有足任此者也。今请先述当时诸贤所论养兵之弊,次

  •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十八·佚名

    澎湖文献抄存苍圣祭祀仪节蔡香祖像赞户部执照(四件)监照澎湖通判借据催讨澎湖通判借款禀帖蔡香祖寄厝公约字兰谱六品军功林凤捷禀帖奉委条记委赴管理烽火馆谕署澎镇右协都阃府李札苍圣祭祀仪节一、旧炉主于上元前三日分

  • 一百七十 曹(禺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康熙五十二年九月初二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禺页)谨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今岁年景丰收。民情安乐太平,感激皇仁。八月内闾阎百姓,各户悬灯顶礼斗香,庆祝万寿无疆。米价照常八九钱不等。所有八月分晴雨录,恭呈御览,伏乞睿鉴

  • 一四○一 福建巡抚浦霖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四○一 福建巡抚浦霖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乾隆五十六年十月十九日福建巡抚臣浦霖跪奏,为查缴《通鉴纲目续编》,循例具奏事。恭照乾隆四十八年钦奉上谕:《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辽,金、

  • 一一四五 谕内阁《八旗通志》办理疏漏交军机大臣同四库馆总裁重加辑订·佚名

    一一四五 谕内阁《八旗通志》办理疏漏交军机大臣同四库馆总裁重加辑订乾隆五十一年四月十九日乾隆五十一年四月十九日内阁奉上谕:四库馆进呈《八旗通志》一书,朕详加披阅,其《忠烈传》提要内,详载开国以来列祖、列宗褒奖

  • 郑绍叔传·姚思廉

    郑绍叔字仲明,荥陽开封人,世代居住在寿陽。祖父郑琨,为宋高平太守。郑绍叔幼年丧父,家境贫困。二十多岁时,任安丰令,治理该县显示出才能,名声也好。该州召补主簿,转治中从事史。当时刺史萧诞因为弟弟萧谌被诛,台遣收兵突然来到

  • 韦冲传·魏徵

    韦冲字世冲。 小时,因是名门子弟,在北周开始当卫公府礼曹参军。 后随大将军元定渡江讨伐陈国,被陈国人抓住。 周武帝用钱把他赎回。 武帝又让韦冲带着千匹良马,出使陈国,赎回开府贺拔华等五十人,以及元定的灵柩。 韦冲会讲

  • 康保裔传·脱脱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父志忠,后唐长兴年中,征讨王都时因战斗死亡。父亲再遇,为龙捷指挥使,随从宋太祖征伐李筠,又死于兵事。保裔在后周时屡立战功,为东班押班,等到康再遇阵亡,皇帝诏令以保裔代替父亲的职务,跟从石守信攻破泽州

  • 太祖本纪·脱脱

    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姓耶律氏,名亿,字阿保机,乳名啜里只,契丹迭剌部霞濑益石烈乡耶律弥里人。德祖皇帝长子,生母为宣简皇后萧氏。唐朝咸通十三年(872)生。起先,母亲梦见太阳坠入自己怀中,于是怀了孕。待到出生之时,屋内有

  • 卷二百七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十表一【封爵表】封建之制圣人之不得已也圣人立法恒鉴穷万里以外而虑周百世以後岂不知裂土分茅星罗碁布足以啓并吞割据之患哉惟是元萌黄牙肇生衆

  • 读礼志疑巻四·陆陇其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洪武孝慈録一书直是师心自用朱子文集巻七十四策试榜喻云问唐开元释奠仪设先圣神位于堂西东向先师位其东北南向初不云有像设及从祀诸子也今以当时人文章所记着考之则皆为夫子南面像门人亦像十二而图

  • 卷二十六·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二十六天子之孝体臣工【臣】按经言父子之道有君臣之义仪礼言父子一体父首子足君臣之分喻于冠履君臣亦手足也父之有众子如四体之相辅君之有羣臣亦犹四体之相附也

  • 禹贡指南卷四·毛晃

    宋 毛晃 撰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漾水 解在梁州 水经漾水出陇西氐道县嶓冢山东至武都沮县为汉水注云华阳国记曰汉水有二源东源出武都氐道县漾山为漾水

  • 全齐文·严可均

    《全齐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26卷,是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一部全齐文章总集。其对于研究齐代的历史、文化、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

  • 懒捐·叶紫

    二月初二,好日子,土地老爷生日。 太阳刚刚露出半边面孔来,邓石桥,什么人都爬起来了。最初的是孩子,三个五个一群,攀折嫩绿的柳枝,赶牛,追着野狗,有的还提着一篮猪粪。象流星似地,散布在全村的田边,旷野,绿荫的深处。

  • 大方等陀罗尼经·佚名

    凡四卷。北凉法众译。又作方等檀持陀罗尼经、檀持陀罗尼。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叙述佛应文殊师利之请问,说诸种陀罗尼功德。分初分、授记分、梦行分、护戒分、不思议莲华分等五部分,详明修忏行道、灭罪增寿、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