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十)朱子论立志

以上略述朱子论克己。此下当略述朱子论立志。

言居敬,言主静,言已发未发涵养省察,皆不脱理学家气味,皆须费许多言语解释。言克己,言立志,则当下便易晓了,更不烦解释,而彻上彻下,浅深本末,随人自得,皆可持守奉行,减少了理学家之特有气氛。朱子指点人修养方法,每进益平实,使理学成为一种常人之通学,此亦是朱子思想之日益转进处。

朱子特拈立志一项,已在晚年。朱子有云:

从前朋友来此,某谓不远千里,须知个趣向了,只是随分为他说为学大概,看来都不得力。今日思之,学者须以立志为本。如说求复性命之本,求超圣贤之极致,须是便立志如此,便做去始得。若曰我志只是要做个好人,识些道理便休,宜乎工夫不进。如颜子之欲罢不能,如小人之孳孳为利,念念自不忘。若不立志,终不得力。

又曰:

今之为学,须是求复其初,求全天之所以与我者,须以圣贤为标准,直做到圣贤地位,如此则工夫自然勇猛。若无必为圣贤之心,只见因循荒废了。

看今世学者病痛,皆在志不立。五峰曰:为学在立志以定其本,居敬以持其志,此言甚佳。

凡事须当立志。敬行乎事物之内,这是细密处。立志便要卓然在这事物之上。看是什么都不能夺得它,又不恁地细细碎碎。

此处据胡五峰语来补居敬工夫之缺。居敬须有一本,此即学者之志。敬在事物之内,不免有细碎处,志则立乎事物之表,而为事物所不能夺,此一分别极关重要。

又曰:

世间千歧万路,圣人为甚不向别路去,只向这一路来,志是心之深处。

志是心之深处一语,极堪研玩。理学家不言立志,皆由不了此义。又曰:

人不志学有两种。一是全未有知,不肯为学。一是虽已知得,又却道但得本,莫愁末了,遂不肯学。后一种古无此,只是近年方有。

无知便不能有志,此是常人之病。今说但得本,不愁末,此是知得错了,此病却是近年方有。此乃指陆学言。象山教人立志,朱子晚年亦教人立志,此见朱子肯兼取陆学之长。但陆学只言立志,不言学,故朱子特举五峰说以救其弊。此见朱子之博采,亦见朱子立言,必斟酌而达于尽善之境。

朱子又说:

大抵闲时吃紧去理会,理会得透彻,到临事时一一有用处。而今人多是闲时不吃紧理会,及到临事时,又不肯下心推究道理,只是安于浅陋,所以不能长进,终于无成。大抵是不曾立得志,枉过了日子。

此谓闲时不吃紧理会,不仅陆学轻视学问有此弊,即专务居敬,不兼穷理,亦必有此病。而朱子尽把来归在不曾立志上,此见朱子晚年思想之力趋简易而又更达会通处。

朱子又说:

为学虽有阶渐,然合下立志,亦须略见义理大概规模,于自己方寸间若有个惕然愧惧,奋然勇决之志,然后可以加之讨论玩索之功,存养省察之力,而期于有得。若但悠悠泛泛,无个发端下手处,而便谓可以和此平做将去,则恐所谓庄敬持养,必有事焉者,亦且若存若亡,徒劳把捉,而无精明的确,亲切至到之效。但如彼中,诚是偏颇,向日之言,正为渠辈之病,却是贤者之药,恐可资以为益。

此乃朱子与人书,彼中渠辈,指陆学言。徒尚立志,不务向学,诚是偏颇。然徒知庄敬持养,而不重立志,亦是有病。故朱子教人相资为益。后人徒言程朱言居敬,此皆未细读朱子书,故不知朱子晚年思想之不断有改进处。

朱子又曰:

读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手处。只如而今,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作贵人而不要作好人,皆是志不立之病。须究见病痛起处,勇猛奋跃,不复作此等人。一跃跃出,见得圣贤所说千言万语都无一事不是实话,方始立得此志。就此积累工夫,迤逦向上去,大有事在。

此处所言,更切实,更恳到,意在指导初学入门,只举立志一事。至谓立得此志,积累工夫,迤逦向上,大有事在者,则凡如上引居敬主静涵养省察致知穷理皆是。然此志不立,则此等亦将全不可恃。当伊洛讲学,风气初开,其知慕向而来者,皆是有志之人。及朱子时,理学风气已成,慕名响附,未必全属真有志。及朱子晚年,应接既多,感触日深,乃始揭出此立志二字,以为教导之本。而陆氏兄弟,亦始终为朱子所敬重,虽论学轨辙有异,而在朱子之意,则必欲相互讲论,以求其能归于一是。此等深情,后人论朱陆异同者,惜亦未能认取。

朱子又论志与意之分别有曰:

横渠云:志公而意私,看这自说得好。志便清,意便浊。志便刚,意便柔。志便有立作意思,意便有潜窃意思。公自仔细看,自见得意多是说私意,志便说匹夫不可夺志。

意属私,故须曰诚意。志则能立便得,更无有立伪志者。理学家中,惟朱子最善言心,而朱子言心,又常推称横渠。此等处,并不专在辨析文字训诂,更要乃是在辨析心理情态。此等辨析,亦不仅在外面观察,乃是从自己日常生活中亲修密证而得。指示人心,极须明白如性与情,志与意,皆各有界分,各有路头,须认得清楚,始能下工夫。工夫一错,便又从此处影响及他处。哪里是只说存心尽心即可了事。惟朱子言心学工夫,最于理学家中为细密而周到,细看上列诸章自见。

猜你喜欢
  卷八·韩婴
  卷十五·朱熹
  卷二十五·佚名
  卷九·冯复京
  礼记析疑卷四十二·方苞
  叔于田·佚名
  孟子卷三·朱熹
  汝州首山念禅师·惠洪
  卷四百八·佚名
  卷二百三十九·佚名
  卷四·印光
  第二次研究会·太虚
  大灭品第二十九·佚名
  佛说兴起行经序·佚名
  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卷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乔吉

    (末戎装引卒子上,诗云)万里功名衣锦归,当年心事苦相违。月明独忆吹箫侣,声断秦楼凤已飞。自家韦皋的便是。自离了玉箫大姐,到的京都,一举状元及第,蒙圣恩除为翰林院编修之职。后因吐蕃作乱,某愿为国家树立边功,乃领兵西征,一战

  • 卷二百二十四·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二十四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章泉诗集赵蕃字伯昌【又作昌父】宋宗室居玉山博学工文词以曾祖防防补官直秘阁致仕蕃性寛平乐易而刚介不可夺甞受学于朱紫阳少喜作诗读者以为有靖节

  • 卷九·张预

      81.唐李靖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姿貌魁秀,通书史。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谕兵,辄叹曰:"可与论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隋吏部尚书牛弘见之,曰:"王佐才也。"左仆射杨素拊

  • 随手杂录·王巩

    江涣言,冯悦御药服伏火药多,脑后生疮,热气冉冉而上,几不济矣。一道人教灸风市穴十数,壮虽愈,时时复作。又教冯以阴炼秋石,以大豆卷浓煎汤下,遂悉平和其阴阳也。阴炼秋石法,余昔有之,沈所传是也。大豆卷法,大豆于壬癸日浸井华水

  • 卷之一百八十九·佚名

    光绪十年。甲申。秋七月。癸卯朔。享太庙。遣肃亲王隆勤恭代行礼。外记注  ○上诣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辛未皆如之。内记注○谕军机大臣等、电寄李鸿章、闽省需用洋炮甚亟。着李鸿章速购德国

  • ●东瀛纪事卷下·林豪

    鹭江林豪卓人着官军收复彰化县始末涂库拒贼始末翁仔社屯军始末逆首戴潮春伏诛戆虎晟伏诛余匪灾祥丛谈(上)丛谈(下)官军收复彰化县始末同治二年冬十月,新任台澎兵备道丁曰健(述安,安徽举人)以兵抵竹堑。先是在籍道员林占梅奉檄

  • 李处耘传·脱脱

    李处耘,潞州上党人。其父李肇,在后唐任职,历任军校,官至检校司徒。跟从后唐皇帝讨伐王都于定州,遇到契丹来援,后唐军队失利,李肇拼力作战而死。后晋末年,处耘还年轻,跟随其兄处畴到京城,正遇张彦泽破关而入,放纵士卒剽劫抢掠。处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 洪武九年五月甲寅朔,以工部郎中魏鉴、礼部员外郎瞿庄为福建行省参政。 安南陈煓遣其通议大夫黎亚夫等来朝,贡方物。上谓中书省臣曰:“诸夷限山隔海,若朝贡无节,实劳远人,非所以绥辑之也。去岁

  • 114.李特的流民大营·林汉达

    西晋的腐朽统治和混战,给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加上接连不断的天灾,许多地方的农民没有粮吃,被迫离开自己的故乡,成群结队到别的地方逃荒。这种逃荒的农民叫做“流民”。公元298年,关中地区闹了一场大饥荒,略阳(治所在今甘

  • 十二年·佚名

    (辛酉)十二年清咸豐十一年春正月1月2日○辛卯,以申錫禧爲都摠管,李彙寧爲副摠管,竝中批也。○以趙獻永爲忠淸道觀察使,朴齊韶爲黃海道觀察使。1月5日○甲午,詣宗廟齋宿。1月6日○乙未,行宗廟春享,追上純祖大王,純元王后尊號冊寶

  • 掌中论一卷·陈那

        陈那菩萨造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论曰。谓于三界但有假名。实无外境。由妄执故。今欲为彼未证真者。决择诸法自性之门。令无倒解故造斯论。颂曰。  于绳作蛇解  见绳知境无  若了彼分时  

  • 迎着三色旗·凡尔纳

    《迎着三色旗》(Face au drapeau)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一部小说。作品共18章。托马斯·罗什是一位名扬四海的法国化学家。他发明的一种名叫“罗什闪电”的攻击导弹,因为要价太高而在欧洲四处受阻,大家都认为他已

  • 段正元文集·段正元

    段正元一生的思想极为丰富,他以道德为轴心,以儒学为重点,以道德为核心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从本原和本体层次进行融会贯通,对秦汉以后儒学发展偏离、扭曲了原始儒学的基本精神进行了正本清源,对儒家“道统”结合先秦道家思想

  • 琴清英·扬雄

    西汉琴学著作。扬雄撰。扬雄不仅是西汉末年名重一时的学者和文学家,而且对音乐也有造诣。他撰写的琴学著作《琴清英》今虽全书已佚,但我们仍可从清严可均辑录的佚文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部既有琴曲介绍、琴歌著录,又有琴

  • 双灯记·佚名

    青云杳杳紫云现,正德皇爷登金殿。十二治官造监书,选出一部《烈女传》。四句题纲叙过,引出一部《双灯记》故事,乃是大明正德年间,有两部大臣,一位是家住常州府无锡县南门内,姓赵名明,表字飞熊,官拜户部尚书;夫人王氏所生一女,名唤

  • 垂光集·明周玺

    二卷。周玺撰。周玺,字天章,号荆山,明代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弘治丙辰(1496)进士,官至礼科都给事中,为刘瑾所构,毙于廷杖,刘瑾败后,礼科给事中孙祯疏讼其枉,诏复官,荫其一孙。《垂光集》上卷载疏十三篇,弘治朝有七篇,正德朝有六篇

  • 作邑自箴·李元弼

    《作邑自箴》是宋代李元弼撰著的官箴书,两万余字,共十卷。包括卷一《正己》《治家》,卷二至四《处事》,卷六至九《规矩》,卷十《登途须知》《急务药方》等,详细记载了当时与县政有关的刑狱、赋税、户口等方面的内容。

  • 长者子制经·佚名

    全一卷。略称制经。东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藉长者之子‘制’(又译逝),向其悭贪之母,叙说供养佛陀之无量功德,及供养之虔诚心较供物之多寡更重要。经中并述及弥勒佛与其教化,推测本经系于诸佛、净土思想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