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一 蜀上

全唐诗续拾卷五十一 蜀上

杜光庭

寓玉局山寺感怀

一年一度喜春光,及至秋来又感伤。白日似风留不住,青春如水去何忙。眼前有路同归路,身在他乡忆故乡。若不倾心向真宰,也应憔悴鬓成霜。 【见民国五年刊周宗麟纂《大理县志稿》卷三十。】

五百年中降岳灵,神仙风骨鹤仪形。剑光带日冲南斗,鹏翼翻云起北溟。 【见《锦绣万花谷》卷二十三。】

生死歌诀

切脉定知生死路,但向止代濇中取。看取濇脉喻止代,此是死期之大(上既下木)。濇脉喻外有形证,未可断他殂大命。若无形证与代同,尺部见之皆死定。欲知死期何以取?古贤推定五般土。阳土须知不过阴,阴土遇阳当细数。四季中央戊己同,万物凭土以为主。孤阳寡阴即不中,譬取鳏夫及寡妇。假如申年肾代止,十投一岁分明主。尺部失主鬼称尊,其人子年夏季死。鬼贼脉在一年内,此事人间尽称会。春得肺脉死庚辛,愚者反嫌药不对。叔和歌诀论精微,但何其中寻取义。尺部伏似树无根,阴毒伤寒合其类。回阳着文后仍看,切骨若无堪下泪。若人六脉动摇摇,又怕其中无胃气。屋漏雀啄恶见脾,余部见之皆不畏。死期常例有多门,弹石解索须细论。此候不逾于一季,姻亲泣送葬孤坟。虾游若也及鱼翔,一气之期即不长。十五日中寻鬼贼,水一火二木三量。金四土五数已实,各随部位好参详。每季土王十八日,此法古今永无失。黄帝一法四分三,一法亦云三十日。随分远近各不同,藏在玉函夸秘密。唯有伤寒最无定,汗吐下后脉须静。忽然相反即难医,外边有怕乖形证。脉息至少冷虚惫,至多热壅非为怪。补虚泻实更仍前,见此分明还可骇。上医四事尽须谙,脉病证治要相参。有一乖违难措手,此即难医大不堪。更有久病及暴病,大都要知消详惯。久病脉变即不中,死候当须宜早辨。暴病脉变亦多端,或善或恶依法看。脉病相违即不效,要知大命必须(左打去丁右弃简体)。关前为阳关后阴,妇人反此是冠(上□下替)。乘凌覆溢相侵夺,荣卫调和理更深。欲识童男与童女,诀在寸关并尺里。自然紧数甚分明,都缘未散精华气。小儿脉气似大人,老少相违即不起。本经自病最难医,纵疗何年有瘥时。间藏七传无外证,强将元散与扶持。伤寒中风自难看,指下逢之脉缭乱。合吐即泻即非良,汗脉见时须发汗。虽然得汗状如珠,密密铺排在病躯。此候不堪休胗脉,其人朝夕命将殂。但于弦钩毛石中,此状见之当病剧。徒夸五色大还丹,若愿痊除空费力。更有死脉多般样,难经细说那堪向。从上损下死即迟,死脉多从下损上。连传五脏死疾时,一朝气少堪调养。再损之时促命期,如逢真个堪惆怅。病候脉状多中取,要知大抵医门户。有一乖违即不中,但看强者推为主。复有久病更难看,或与健人脉一般。忽然加至脉翻变,结托寻衣好买棺。若遇风疾及劳疾,妙法看时如抵圣。风疾脾缓空费力,劳极心数命难存。风疾无令脉至迟,劳疾至多药无应。伤寒中风得死脉,但将真药与病?。药灵病退脉须和,脉若准前命难救。如此定知生死期,可作医家箕本柄。若能指下悟元机,便是灵台挂明镜。

脉分虚实为君说,弦数沉迟并冷热。关前阳脉数弦浮,关后阴沉迟细脉。浮弦而数热兼风,沉细为寒气上攻。阳浮为表阴沉里,尺寸关中看子细。学者要知生死期,九怪脉中定凶吉。结促牢代四脉者,可取死生期岁月。假令四十动一止,一脏无气死之义。三十动中一止时,三岁二脏死无气。脉来十动一止之,一岁死期堪下泪。若还十动不满者,五脏气衰人不起。须当以日定死期,盖为动中不应指。三元正气难拘束,魂魄冥冥随风去。一呼三寸阳气出,一吸复然阴气入。阴阳呼吸定息匀,来往升降中不息。肝脉达而风气生,肾水下而雨滋湿。肺气清浮上属天,地气浊而通其嗌。脾司出纳象谷空,雷动于心声霹雳。水谷包容肠胃间,六经为川流不息。阳为形表血为阴,精气为荣悍为卫。络有十五经十二,上应周天下临地。水漏百刻运流行,与周天度为纲纪。手足阳明江海水,天蝎金牛并豫冀。太阳手足合清淮,天秤白羊充淮里。阴阳人马对寅申,燕益渭漯水气深。太阴巨蟹并磨蝎,丑未湖河水难竭。宝瓶狮子对周齐,汝水三河合应之。巳上楚宫属双女,亥上双鱼时掉尾。十二脉中合经水,内外相输为表里。人身血气要充盈,六脉无邪无病体。火之精气主生神,水气充盈生志意。复胗濇脉何部中,败血折精之脉候。唯有三秋乃应时,余月见之皆恶候。洪钩夏脉居寸口,堪笑愚夫多不晓。脉若俱洪不带钩,钩不应时血常走。秋脉微毛若无濇,病者多应命单得。设然肺部胗见之,濇谓秋中多结脉。严冬尺脉要弦沉,肾部无邪体气清。忽然弦大多虚候,梦中涉水鬼随人。春怕庚辛秋丙丁,微毛洪数病相侵。玉函歌诀最玄微,俗眼庸人难探颐。若能精向义中求,审察元通神可比。浮弦多是风头痛,积聚体疼胸膈噎。紧实号为寒热证,涩泻烦燥小便涩。芤脉盖因阳耗散,鼻衄无时精气竭。脉沉兼优是重阴,气刺胸膨症块结。风寒相传脉浮迟,外受寒邪内风热。肺受风寒痰欬(口敕),左手见之心战怢。弱而兼濡是阳虚,汗出憎寒气羸劣。风湿风温及湿温,脉候交差要分别。汗无重汗耳无知,妄语无瘖名重暍。洪数脉来阳气盛,目赤舌干唇破裂。浮而兼紧肾之虚,温助寒邪益精血。阳绝尺中脉细微,针灸勿令精气绝。促结代脉是脾虚,若见之时难救得。女人尺中须要盛,浮细沉迟是虚证。忽然胗得寸中盈,六部无邪身有孕。童女童男何以别?须看天真无损缺。大凡童子脉来沉,童女尺中洪拍拍。男子妇人精血衰,假饶覆溢脉无回。一呼四至为平脉,一呼一至死相催。伤寒舌黑洗不红,药洗分明定吉凶。汗若脉和无恶候,脉如躁疾命将殂。中风目闭口开者,喉中拽锯气不敷。脉若洪弦由可救,浮大多应命不苏。男女五劳洪数脉,定知不久气长吁。大抵七表八里脉,相连九道作程途。表里脉分轻重病,九怪传来病不舒。胗脉要分轻与重,始知生死可枝梧。浮洪短促为阳弱,沉细兼长阴有余。如此分张轻重断,岂同俗眼一凡夫。六部鬼贼是如何,造化阴阳事更多。心火怕逢沉滑脉,肺金犹怕浮洪克。唯有脾元恶木侵,四时寄旺本无形。甲乙最嫌金气重,肾中脉缓水无盈。一位克重当须断,二位克重却分轻。三位克时难救疗,纵然暂醒必归冥。水火相临分上下,金木相侵事必凌。水土二宫俱要静,一宫有克少安宁。高士要知刑克贼,孰能考究记心经。春怕庚辛秋恶候,夏嫌水气火相刑。刑克只分轻与重,自然切脉甚精明。左手胗得重病脉,右手脉候却调匀。只断脉中须应病,故知命脉得和平。假此一例余仿此,医门学者要劳心。 【以上三首均见《宛委别藏》影写宋本杜光庭《广成先生玉函经》。】

寿邓将军

文星一夜动天关,此日真仙降世间。千里光华蟾影满,九皋空阔鹤情闲。临戎暂许分忧寄,入相看随急诏还。自愧嘉辰无异礼,祇将吟咏祝崇山。

当年五百合生贤,自入青云更不还。岳气此时来世上,文星今日到人间。降因天下思姚宋,出为儒门继闵颜。惟有感恩无路报,一生倾酒祝南山。 【影印本《诗渊》第六册第四五四○页。】

太阳真君咒

东望扶桑宫,稽首朝郁仪。太阳洞明景,寥寥何所思。令我拜金色,候天望英姿。皇华将玉女,临轩降此时。

太阴真君咒

仰望顾八表,惟月孕阴精。中有大素皇,夫人驾绿軿。曜华光二极,混明照三清。殷懃求志道,五色下来迎。

木德星君咒

岁星乘木德,展望耀东乡。凌天姿润泽,正色滉明皇。寻华歌浩漾,掷水咏芝芳。经时频祷祝,获福自然长。

火德星君咒

芒角森龙凤,威光叱十方。丹罡耀午夜,朱火焰三边。晶明符正气,剑戟焕兵权。欃枪应灭迹,孛慧敢当前。

金德星君咒

太白凌清汉,腾霜耀素英。亭亭浮瑞彩,皎皎盛长庚。锋高能御寇,色润每降兵。推穷符历数,合道与长生。

水德星君咒

妙哉符五气,彷佛见真门。嵯峨当丑位,壬癸洞灵君。分辉凝皎洁,(月兮)蠁赴思存。仙歌将舞蹈,良久下金天。

土德星君咒

高穹符戊己,藏陆起重霄。五行尊暗曜,九土见光昭。甘石推留伏,陶巫筭泬寥。上仙垂雨露,伏地礼空谣。

罗(日侯)星君咒

神首循黑道,冥冥超至灵。暗明期朔望,阳德晦阴精。高镇黄旛阙,矛戟耀霜铃。志心伺多福,稽首讽真经。

计都星君咒

处暗表阴德,豹尾镇星宫。怒指摧山岳,权雄暝太空。龙蛇生怪状,变异忽昏蒙。主人长寿乐,禳应在恪恭。

紫气星君咒

授制宗元帝,含精耀紫微。阴阳乘运极,幽显閟灵机。玉舆登广汉,金铃布斗飞。四宿循周度,九土尊天威。

月孛星君咒

太阴光玉纬,精魄育群生。青桂黄华辅,郁罗保素灵。毛头分怪状,彗尾或潜经。舍次流灾福,斋修洞香冥。

本命咒

本命尊威赫,元辰位豹宫。三元分品秩,六十卫躔躬。仙吏俾神化,真官亦治功。人伦无贵贱,终始赖含洪。 【《正统道藏》本杜光庭《道门科范大全集》卷四八。】

贺府主令公甘雨应祈

一炷名香达杳冥,旋闻风雨应精诚。染来山岳千重翠,洗尽尘埃六合清。不独旱苗苏垄亩,便期嘉谷遍寰瀛。须知至理调元化,丞相为霖致太平。 【宋吕祖谦《诗律武库后集》卷十。】

数声鸡唱锦楼前,引得春风散锦川。星斗似沈初报晓,羽仪如画已朝天。翠华尚未离三蜀,白日那堪又一年。秖如明时倍多感,瑶炉重炷祝尧烟。 【宋无名氏《翰苑新书前集》卷六十三。《分门纂类唐宗时贤千家诗选》卷十六闻人祥正《集句》引首句。】

通玄赞八首

至道常虚寂,玄化应真精。分神通一切,凝景在三清。恍惚生有象,冲寞见无形。逐运开缘会,因机说妙经。修之登景汉,慢之堕幽囹。天女散金华,神童唱玉声。十华回宝盖,九凤遏云营。若能弘至赜,家国悉安宁。

五亿诸天界,三千道境中。是非更有待,生死互无穷。妄起贪瞋狱,虚成杀害宫。谬言人我异,安知彼此同。六骸俱不实,万法悉归空。体道烦恼尽,心与色尘终。未能求解脱,常只处樊笼。若欲常自在,稽首至道宗。

天堂与地狱,凡夫及圣人。悉从方寸起,非复有余因。悟则聪明友,迷为愚瞽邻。苦魂犹有识,罪魄亦含神。何为沈恼难,良由不信真。弃此身上宝,染彼世间尘。既依流浪海,还没死生津。若欲渡此苦,安坐自观身。

善哉元始尊,慈悲度一切。德出虚空表,功满尘沙界。广说大乘经,发生无上慧。轮回周亿劫,教化通三世。精贯有形中,妙穷无色际。迹遍方方域,道应天天帝。权实度天人,机缘随巨细。神用难可穷,方圆无不制。

罪福犹镜象,生死若轮回。但观明里去,谁识暗中来。未慕三天阙,唯愁五苦台。罪魂随运尽,幽魄应缘开。精气空浮爽,形骸久化灰。且甘为鬼质,谁念入仙胎。徒愿青书录,终悲黑簿催。法轮难再睹,长夜足堪哀。

我身良可惜,宜各修生道。孰云白玉芝,多莳黄金草。结志行六度,专心论三宝。白元来降接,赤子常携抱。朽年惭晚学,壮岁须及早。知足自逍遥,贪荣更忧恼。坐观环堵大,静觉乾坤小。守一若无移,终天岂云老。

三千分世界,五亿化诸天。一一开净域,方方有圣缘。九光生院草,七宝满池莲。行馆排朱日,飞台映紫泉。烧香皆玉女,说法尽神仙。梵引九啸凤,炉飘五色烟。稽首虚皇阙,歌咏太上前。慎莫忽宿命,当须信福田。

道化三元布,神凝万像分。龙汉开玄箓,天书下赤浑。应期铿法鼓,随方启妙门。太上垂至赜,威德被乾坤。神经三一侍,妙理五千文。字列金华府,名传玉帝君。心中生宝日,身上起罗云。十仙何足友,载劫乃长存。

授经赞

飘飘太虚岭,流景在上玄。经始无终劫,常保天地人。国主学理世,道士诵得仙。贤者今奉受,依法以相传。时无至德子,保秘不妄宣。宗之升太清,弃之堕九泉。我说无为道,冲寂得自然。

光明赞

立功须及早,学道亦当时。昼夜宜勤苦,发意莫狐疑。烧香常礼拜,诵经恒奉师。勇猛加精进,专诚无想思。四等将六度,三奔与五雌。洗尘入空寂,虚心将自持。唯期不转退,岂为人所嗤。若能如是者,朝夕自仙飞。

真人赞六首

大道虽无心,可以有情求。伫驾空洞中,回眄翳沧流。净明三界外,萧萧玉京游。自无玄挺运,谁能悟冥趣。落落天汉澄,俯仰即虚柔。七玄散幽夜,返胎顺沈浮。冥期苟潜凝,阳九无虞忧。睹此去来会,时复为淹留。外身而身存,真仙会良俦。

亹亹玄中趣,湛湛清汉波。代谢若旋环,椿木不改柯。静心念至真,随运顺离罗。感应理常通,神适逮自徂。澹游初无际,繁想洞九遐。飞根散玄叶,理返非由他。常能诵玉章,玄音彻霄霞。甲申洪灾至,控翮王母家。永享无终纪,岂知年劫多。

玄都七宝林,十华并弥罗。紫烟冠灵晖,云京秀玉阿。上有福德堂,宫室互参差。皆是清信士,真仙飞天家。三界通玄路,五道清不邪。善缘应根生,累功享福多。牵对相寻续,大法谅不虚。无有万年人,皆与劫同徂。依依欢乐世,发言成咏歌。此世欢无极,当奈来运何。

八观因缘门,罪福从中生。时见有心者,思悟感天灵。吾今为是故,开说真妙经。如从经中言,忆劫皆受荣。习道行劝戒,以经度我形。思念宿命根,洗拔先身婴。超越过三罗,八难于是冥。

魂返入定质,神操从是荣。灭度如蜕胞,旷朗睹八清。转轮得神仙,由我改心精。受报无穷量,志定入福庭。七十二相好,皆从身中明。顶负七宝光,照耀诸天形。云迅八景舆,风回匡绿軿。升入玄玄门,期乐乐未央。

妙通转我神,弘普无量功。道成天地初,轮化发九重。灭度历生死,缘对各有宗。孰悟去来苦,形魂无始终。积善隆福基,身拔五难锋。脱离三恶道,萧萧入闲堂。念度无边境,思定感神通。法轮三度回,辅我高仙功。回我大椿步,飘升太极宫。

奉戒赞

奉戒为身宝,永劫享灵期。虚心会虚寂,精感在精思。九鸾陪玉轶,八凤荐金芝。青童歌妙曲,玄女唱清词。神尊示光景,太上湛希夷。天华杂香起,法雨散灵滋。勤苦修生道,翘想作仙基。精诚如不怠,鹤驾自当之。 【以上十七首,均见《正统道藏》本杜光庭《太上三洞传授道德经紫虚箓拜表仪》。】

受送颂

此法甚高妙,免汝九祖役。是其人不授,令人与道隔。非人而辄授,见世被考责。死堕三途狱,万劫悔无益。 【《正统道藏》本杜光庭《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阅箓醮仪》。】

天坛王屋山圣迹颂

王屋天坛福地玄,清虚小有洞天仙。无穷胜境于人物,有感神通古今传。 【《正统道藏》本杜光庭《天坛王屋山圣迹记》。】

五行正气产黄花。 【宋史铸《百菊集谱》卷六集句引。】

天地西南思早蟾,弓门环尽势纤纤。 【元刻本元林桢《联新事备诗学大成》卷一。】

可惜年华容易过。 【胡伟《宫词》。】

步虚词

旋行蹑云纲,乘虚步玄纪。吟咏帝一尊,百关自调理。俯命八海童,仰携高仙子。诸天散香花,萧然灵风起。宿愿定命根,故致标高拟。欢乐太上前,万劫犹未始。

嵯峨玄都山,十方宗皇一。岧岧天宝台,光明焰流日。炜烨玉林华,蒨璨耀朱实。常念餐元精,炼液固形质。金光散紫微,窈窕大乘逸。

俯仰存太上,华景秀丹田。左顾提郁仪,右盼携结璘。六度观梵行,道德随日新。宿命积福应,闻经若至亲。天挺超世才,乐诵希微篇。冲虚太和气,吐纳流霞津。胎息静百关,寥寥究三便。泥丸洞明镜,遂成金华仙。魔王敬受事,故能朝诸天。皆从斋戒起,累功结宿缘。飞行凌太虚,提携高上人。 【《正统道藏》本杜光庭《太上黄箓斋仪》卷一。】

控辔适十方,旋憩玄景阿。仰观劫仞台,俯眄紫云罗。逍遥太上景,相与坐莲华。积学为真人,恬然荣卫和。永享无期寿,万椿奚足多。 【同前卷五。】

大道师玄寂,升仙友无英。公子度灵符,太一捧洞章。舍利耀金姿,龙驾倏来迎。天尊眄云舆,飘飘乘虚翔。香花若飞雪,氛霭茂玄梁。 【同前卷六。】

头脑礼金阙,携手遨玉京。骞树圆景园,焕烂七宝林。天兽三百名,师子巨万寻。飞龙踯躅吟,神凤应节鸣。灵风扇奇华,清香散人襟。自无高仙才,焉能耽此心。 【同前卷七。】

严我九龙驾,乘虚以逍遥。八天如指掌,六合何足辽。众真诵洞玄,太上唱清谣。香华随风散,玉音成紫霄。五苦一时迸,八难顺经寥。妙哉灵宝囿,兴此大法桥。 【同前卷八。】

稽首礼太上,烧香归虚无。流明随我回,法轮亦三周。玄愿四大兴,灵庆及王侯。七祖生天堂,煌煌耀景敷。啸歌冠太漠,天乐适我娱。齐馨无上德,下仙不与俦。妙想明玄觉,诜诜乘虚游。 【同前卷二。】

太极分高厚,轻清上属天。人能修至道,身乃作真仙。行溢三千数,时丁四万年。丹台开宝笈,金口为流传。 【同前卷六。】

大梵三天主,虚皇五老尊。尚难窥徼妙,岂复入名言。宝座临金殿,霞冠照玉轩。万真朝帝所,飞舄蹑云根。 【同前。】

蒙蒙如细雾,冉冉曳铢衣。妙逐祥烟上,轻随彩凤飞。几陪瑶室宴,忽指洞天归。伫立扶桑岸,高奔日帝晖。 【同前。】

旋步云纲上,天风飒尔吹。飘裾凌斗柄,秉拂揖参旗。狮子衔丹绶,麒麟导翠辎。飞行周八极,几见发春枝。 【同前卷二七。】

绿鬒巍丹帻,青霞络羽衣。晨趋阳德馆,夜造月华扉。抟弄周天火,韬潜起陆机。玉房留不住,却向九霄飞。 【同前。】

昔在延恩殿,中霄降九皇。六真分左右,黄雾遶轩廊。广内尊神御,仙兵护道场。孝孙今继志,咫尺对灵光。 【同前。】

宝箓修真范,丹诚奏上苍。冰渊临兆庶,宵旰致平康。万物消疵疠,三晨效吉祥。步虚声已彻,更咏洞玄章。 【同前卷八。】

宛宛神州地,巍巍众妙坛。鹤袍来羽客,(上□下几)舄下仙官。玉斝斟元醴,琅函启大丹。至诚何以祝,四海永澄澜。 【同前。】

水噀魔宫慑,灯开夜府明。九天风静默,四极气澄清。啸咏朱陵府,翱翔白玉京。至诚何以祝,国祚永安荣。 【同前。】

始青黎元盖,金香结珠烟。飞晨总翘辔,稽首玉帝前。帝心浩以舒,锡吾《太灵篇》。是谓不灭道,万天秉吾权。吾行空洞中,下仙昧其渊。 【同前卷三十。】

一气化之元,邈在两仪先。宝埒驰金马,真香喷玉莲。飞空按龙辔,梵响导芝軿。绵永长春劫,翱翔无色天。初真难晓谕,以此戒中仙。 【同前。】

高真明道德,垂世五千言。解释惭凉薄,殚诚测妙元。霓旌严教典,羽唱彻云軿。瑞鹤仪空际,祥风拂暑烦。穹窿兹响应,宝祚亿斯年。 【同前。】

华夏吟哦远,人声自抑扬。冲虚归道德,曲折合宫商。殿阁沉檀散,楼台月露凉。至诚何以祝,多稼永丰穰。 【同前卷四十。】

天真帝一宫,蔼蔼冠耀灵。流涣法轮网,旋空入无形。虚皇抚云璈,众真诵洞经。高仙凛手赞,弥劫保利贞。 【同前卷二四。同书卷九作《三启颂》。】

三涂五苦颂八首

三才及万物,倚伏各有灵。终始大劫数,福尽天地倾。往返于五道,苦哉更死生。展转三涂中,去来与祸并。

大贤慎兹戒,忍世念割情。愚夫不信法,罪痛常自婴。吾念世无已,今故重告明。若欲度斯祸,归命太上经。

罪福不由他,谅自发尔身。大贤故闭口,欲灭诸恶根。灭念归兼忘,倚伏待长泯。弘道以安世,终当见正真。

淫嫉为祸首,灭身之至患。食养如斯祸,恐必致夭残。知恶而不革,岂是道所安。怀毒日斋直,令我发长叹。

宿命有信然,弱丧谓之无。皆欲眼前见,过目即言悠。大贤明道教,惨戚悯顽夫。依依念子苦,勤勤令我忧。

人命已销尽,亦犹膏中火。四大暂相寓,五物权时假。盛年当勤学,趣求存无我。福尽身神散,冥冥地狱下。上圣畏是故,寻道度斯祸。

学仙行为急,奉戒制情心。虚夷正气居,仙圣自相寻。若不信法言,胡为栖山林?

大贤乐经戒,受之为身宝。就学常苦晚,治身恨不早。比当被幽赜,倏忽年已老。执卷吟尔极,将更死痛恼。吾故及弱龄,弃世以学道。 【同前卷五十。】

解坛颂

太空包有象,至道杳无形。承和通妙气,应感达中情。倏忽周八极,依稀降万灵。微香陈素款,委质表丹诚。远泛翔鸾盖,遐攀绮凤旌。烟宫高郁郁,云阁上亭亭。琼驾出霄汉,金龙入太清。甘露洽人世,家国悉安宁。

辞三师颂

经法随玄妙,崇奉悉因师。凡欲立善者,咸当礼愿之。气专功易就,心慢侮难追。若能勤系念,朝日自仙飞。

道以斋为重,法以朝为常。不奉不信者,焉能游帝乡。有骨入仙品,自然开紫房。玄女登云台,但见金银堂。是故谢三师,稽首礼虚皇。

岧岧玉京山,玄都何巍巍。真人乘虚步,朗朗长夜开。大道由人弘,心至神自归。修斋行道毕,稽首辞三师。 【同前。】

七真赞

太上玄虚宗,弘道尊其经。俯仰已得仙,历劫无数龄。巍巍太真德,寂寂因无生。霄景结空构,乘虚自然征。日月为炳灼,安和乐未央。

学仙绝华念,念念相因积。去来乱我神,神躁靡不历。灭念停虚闲,萧萧入空寂。请经若饥渴,持志如金石。保子飞玄路,五灵度符籍。

济我六度行,故能解三罗。清斋礼太素,吐纳养云牙。逍遥金阙内,玉京为余家。自然生七宝,人人坐莲花。仰嚼玄都柰,俯酣空洞瓜。容颜曜十日,奚计年劫多。法鼓会天仙,鸣钟征大魔。

灵风扇香华,璨烂开繁衿。太真抚云璈,众仙弹灵琴。雅歌三天景,散慧玉华林。七祖升福堂,由此步玄音。前世福未足,斯书邈难寻。信道情不尽,图飞乃反沈。太上无为道,弘之在兆心。

学道由丹信,奉师如至亲。挹景偶清虚,孜孜随日新。众人未得度,终不度我身。大愿有重报,玄德必信然。阴恶罪至深,对来若转轮。

学道甚亦苦,晨夜建福田。种德犹植树,积篑而成山。子能耽玄尚,飘尔升青天。修是无为道,当与善结缘。太上至隐书,名曰智慧篇。拔苦其大才,超俗以德真。灵姿世所奇,晔若渊中莲。

人行各有本,皆由宿世功。立德务及时,发愿莫不从。善恶俱待对,倚伏理难穷。贤士奉法言,道亦在兼忘。解是大智慧,上为太极公。宝盖连玉舆,命驾御九龙。金华擎洞经,捧香悉仙童。啸歌彻玄都,鸣玉叩琼钟。

竦身凌太清,超景逸紫霄。保无持法网,游玄极逍遥。万劫犹昨夜,千春如晨朝。巍峨荫云华,手攀宝林条。香烟自然生,玄阶与扶摇。灵幡顺风散,繁想应时消。灭智弘大混,无为为清谣。 【同前卷五二。】

小学仙赞

学仙行为急,奉戒制情心。虚夷正气居,仙圣自相寻。若不信法言,胡为栖山林。 【同前。】

明灯颂

太上散十方,华灯通精诚。诸天悉辉耀,诸地皆朗明。我身亦光彻,五藏生华荣。炎景照太无,遐想通玉京。 【同前卷五六。】

启堂颂

勤行奉斋戒,诵经制六情。故得乘空飞,耀景上玉清。精心奉经教,吐纳练五神。功德冠诸人,转轮上成仙。 【同前卷一。】

出堂颂

夙世恩德报,道心超然发。身飞升仙都,七祖咸解脱。 【同前。】

投龙颂

祈真登紫府,告命诣灵坛。玉女谣梵响,金童奏香烟。书名通九地,列字上三天。永享无期寿,克成高上仙。 【同前卷四九。】

送神颂

渺渺空无象,悠悠感有情。敬则承天贶,泄则被魔精。吉凶随运起,否泰应缘生。道不贵珠玉,神惟在至诚。丹碧尽勤苦,恳款竭中情。自然通大圣,皆得降明灵。捻香陈所愿,稽首冀嘉祯。天尊常寂静,回心礼杳冥。 【同前卷五十。】

还戒颂

天尊大慈悲,说戒度众生。威德被幽显,果报感神灵。诸天来稽首,群魔自束形。过去超八难,见在保千龄。斋福行当息,相共送虔诚。流梵逸云唱,飞香杂烟声。琼凤乘丹辇,金龙驾绿軿。生死皆快乐,家国悉安宁。 【同前。】

三启颂

乐法以为妻,爱经如珠玉。持戒制六情,念道遣所欲。淡泊正气停,萧然神静默。天魔并敬护,世世享大福。 【同上卷一。】

郁郁家国盛,济济经道兴。天人同其愿,缥缈入大乘。因心立福田,靡靡法轮升。七祖生天堂,我身白日腾。 【同前卷十一。】

大道洞玄虚,有念无不契。炼质入仙真,遂成金刚体。超度三界难,地狱五苦解。悉归太上经,静念稽首礼。 【同前卷十二。】

楚词颂

众生多障难,大道甚矜怜。救度留科戒,咸令忏罪缘。愆辜编地府,衅结已闻天。发露祈真佑,精诚仰圣贤。虔恭礼三宝,愿当奏延年。焚词归上界,奏名玉帝前。 【同前卷四九。】

六十甲子歌 【题拟】

甲子秋,耕民怀苦忧。禾苗不成实,灾厄害田畴。但看入秋后,高田不可守。辛苦临冬春,父子离乡走。兄弟成路人,妻子单糊口。万姓悉灾迍,民随千里走。

乙丑春,瘟灾害万民。夏首灾疫起,偏伤楚鲁人。家类悉糊口,吴地又分张。民奔千里外,六畜悉逢殃。高田但种植,低处伤苗秀。灾疫如去年,不得归家守。

丙寅首,猛兽成群走。四海悉扬波,源野连山阜。高田宜种植,领畔并山阜。但看四五月,众鱼庭前走。

丁卯中,未可逐时风。春初无猛雨,秋中有大洪。低田灾弥起,山际好施功。岁中虽薄熟,仓储不免空。

戊辰里,虫蝗皆竞起。人民遭灾疫,妇女悲生死。灾害是秋中,稻出山腰里。低处定难收,必是遭洪水。

己巳初,阶前观戏鱼。湖里蛟龙出,乘舟在陆衢。平路遭淹浸,禾稻涝皆无。欲求干净处,须早竖楼居。

庚午首,水旱俱应有。船行陆路中,牵马湖中走。夏旱忧百日,秋遭三六九。禾定出高田,秋收早冬首。晚刈必逢灾,兵革起非久。

辛未年,种植近山边。初春有大水,夏中必旱然。吴地应无事,荆楚被灾缠。夏首虽微旱,秋泉遍满源。不免病灾起,家家被率牵。

壬申候,高田难保守。乘车行渎中,不见吴兴部。仓储多偏促,家家无升斗。北地遭连厄,九离皆并受。兼疫发登莱,平复吴江口。

癸酉年,高低不可怜。春初先作旱,夏首水连连。末秋风火急,禾稻不丰鲜。但看齐鲁地,此处是荒年。

甲戌中,春首被灾虫。夏景逢灾旱,秋冬又被洪。高田虚种植,必定见蒿蓬。欲知灾厄地,燕魏及山东。

乙亥初,水旱遍通渠。灾厄由此起,大鬼镇城居。远应定九五,得失未年初。种得禾苗处,高低然可居。

丙子过,种田出江河。作植民忧苦,种苗被害多。灾鼠成群队,十儿同一窠。虔诣神祇佑,保护上期禾。

丁丑改,田夫难自在。春初虽种植,秋首成河海。牛马被灾伤,京兆最惊忙。欲知苗秀处,稻出去年场。

戊寅年,山头好作田。陆路成江涧,饥民死道边。鱼鳖同兔走,高岸称栽莲。但看孟夏末,庭前好?船。

己卯到,高处田苗好。春初虽乏水,秋夏连江浩。楚鲁受其灾,吴会蒙恩造。其年皆丰稔,种作偏宜早。

庚辰至,燕魏人灾起。畜类亦如然,田苗被虫死。山际好施功,吴地耕民喜。低处遭淹浸,中高甚丰美。

辛巳簉,(赤页)尾戏庭溜。鱼行衢巷间,稻苗秀山阜。种植但向前,施功莫在后。低处有灾殃,中高甚丰厚。

壬午春,水旱不调均。旱处忧千里,低处戏游鳞。非但只饥荒,亦惧兵灾频。疫瘴连年起,饥饿亦多迍。

癸未中,一井五家同。春夏逢兹瘴,秋来又被洪。但看吴楚地,并及在山东。向西荒灾起,田父但施工。

甲申凑,忧惧应非久。车行湖渎中,骤马三河口。移居定不回,此是灾中咎。稻出五湖边,不用耕山阜。

乙酉迁,春旱必应然。三家同一井,灾从吴会连。种作生涯处,皆慕五湖边。不用耕山阜,高处是荒田。

丙戌年,秋来枯井泉。夏首虽然水,向后地焦然。此岁云龙起,稻出五湖边。中高徒种植,必定被灾缠。

丁亥余,吴分好安居。高低通见熟,荒歉在洪庐。泗城皆厄难,燕楚最荒虚。岁中虽薄稔,灾水在春初。

戊子过,田父好耕坡。灾虫夏末有,秋中灾害多。水旱数相寻,虫鼠不偏颇。低田不须种,高处有微禾。

巳丑者,灾殃遍天下。瘟黄害郑地,田夫船作马。六畜悉逢殃,种植中高野。鬼行诸般病,著者难解谢。

庚寅中,高地好施功。虽复有微旱,水与去年同。低地得微熟,中高最是丰。野兽连群走,高低路并通。

辛卯禾,早种不须多。秋洪作祸故,山际水成波。早种又复旱,晚植那应好。但看秋景后,鱼戏于人道。

壬辰祀,禾被虫灾死。并及害万民,六畜亦如是。低禾不用耕,种植山腰里。早作劣堪收,晚种难准拟。

癸巳纪,高低无准拟。中田又被殃,粟麦归山里。此岁有灾伤,低处多逢水。旧有书吃除,新又多无备。

甲午初,水旱定难除。车马行湖底,船则纳山居。低田纵耕植,冬藏定是无。欲知成家处,山际但耕锄。

乙未首,田种三江口。吴地养民邦,京兆多灾咎。非但是炎灾,妖灾争来凑。流浪逐风波,值死宁非久。

丙申年,高低未可迁。五湖堪种棘,来去并皆然。若见当灾处,斗米值千钱。欲知安乐处,江南最可怜。

丁酉侧,高低徒种植。三家共一井,湖底生荆棘。江东并出乡,齐鲁皆逐食。西陇濠楚忧,东南未休息。

戊戌木,江南丰稻谷。燕魏定饥荒,三载留空屋。男子被兵牵,亦有归门哭。妻子见分张,各自相追逐。

己亥间,江南最可怜。不必看高下,通熟满山川。灾临西部地,饥荒似去年。边隅多扰扰,后更见忧煎。

庚子末,居家无定活。禾苗被害多,亲戚相欺夺。糊口并无余,妻子单眠活。江南虽得熟,向后亦号哭。灾殃则应逢,处处唯空屋。

辛丑于,灾临定不虚。吴越炎千里,当之是夏初。但看入秋首,虫蝗处处有。饥殍死他乡,畜类多灾咎。

壬寅金,猛兽结群侵。种植依山阜,庭户阙过寻。稻出高田里,逢灾是魏秦。乘船于陆地,高城浪涌溟。

癸卯岁,晋魏逢灾害。值旱隔三秋,向应成两载。田畴多乏水,高低失准拟。人物竟喧争,阨据中城里。

甲辰候,灾虫处处有。其岁足灾殃,偏苦三江口。粟麦最为佳,春夏耕山阜。江南虽薄熟,不免遭兵寇。

乙巳至,地底蛟龙起。此岁主饥荒,乘船于陆地。苏湖被波涛,吴地得全刈。禾稻出高田,向去多宜利。

丙午余,水旱无定图。忽来实时没,若旱井泉枯。水族成兔鹿,鸡犬变成鱼。稻出低田内,高处不须锄。

丁未纪,种植山腰里。低处不须耕,墯民遭饿死。非但逢灾水,亦乃干戈举。吴地是平邦,厄在燕齐楚。

戊申末,江南民独活。高低总得收,灾虫俱自灭。此岁八谷丰,人畜皆欢悦。官吏逐阶迁,诸道咸通彻。

己酉年,耕民但作田。虫灾(上此下旦)(上此下旦)有,瘟灾亦易痊。山坡堪种植,(豆斗)米直三钱。低处微伤水,中高甚可怜。

庚戌秋,人民不可愁。江南虽小旱,亦未外方求。仓储皆得满,禾稻美秋收。田夫俱喜悦,四海尽风流。

辛亥凑,灾疫当处受。悖党害平邦,发在沧陵口。分野有凶灾,时应归陇右。江南微薄熟,不利吴丘阜。

壬子直,谷米无人食。江南足可居,东道征无息。泗城归御道,驿路生荆棘。诸处并荒忙,吴邦堪种植。

癸丑来,人民定受灾。蓬瀛疫病起,齐鲁厄殃摧。瘟黄灾竞起,门户乏人开。迍蹇仍斯地,桑田又更回。

甲寅候,江东足餬口。仓储处处空,民户离乡走。又乃发瘟灾,遇厄难脱手。低处必水伤,中高又无有。

乙卯中,四海并交通。无殃皆得熟,田父美施功。粟麦最为首,偏益在山东。其年多有福,岁内足狂风。种植宜须早,高处莫施功。中低耕最好,高处出蒿蓬。

丙辰于,禾苗种陆衢。安泰在濠楚,齐晋受殃殂。亦复多灾水,鹿兔杂群鱼。是处民乏食,仓库悉空虚。

丁巳周,吴地足风流。仓库皆盈满,沧茫人并游。但令逢圣主,迁官不在求。高低俱得熟,耕民忘却愁。

戊午扣,家家有三口。逢患在秋中,少皈多咨咎。高低皆得收,荒灾近末后。此岁是丰年,人民得自守。

己未里,畜养逢灾厄。五马博一牛,定知其岁后。粮储可散求,田中得薄熟。虽乃逢斯难,不至怀苦忧。

庚申年,稻谷出高田。夏中有大水,低潜被虫煎。莫夸苗艳秀,濠楚亦如然。低源劳种植,中高甚可怜。

辛酉后,中田将可守。有旱损高源,大水淹湖部。早稻被风灾,偏苦吴门口。高低未可安,中平的应有。

壬戌中,高低尽不同。春夏应遭旱,江南船不通。秋冬定有旱,低地好施功。高田徒种植,终是见蒿蓬。欲知受灾处,扬楚及江东。

癸亥周,吴分坐无忧。中田最可托,低处不须求。岁后青龙伏,中平并可求。秋冬虽有旱,还是得全收。 【《正统道藏》本杜光庭《太上洞渊神咒经》卷十八。】

猜你喜欢
  石耆翁·唐圭璋
  第三折·杨梓
  声调谱卷二·赵执信
  卷一百九十九·徐世昌
  卷二·钱振锽
  五集卷六十五·乾隆
  三集卷九十五·乾隆
  二集卷十·乾隆
  第七出 再晤仙源·丁耀亢
  卷二十四·沈德潜
  明诗平论二集卷十三·朱隗
  序言·陈三立
  阮阅词作鉴赏·佚名
  卷一·王铚
  提要·洪迈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零四·彭定求

        卷804_1 【赋得江边柳(一作临江树)】鱼玄机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卷804_2 【赠邻女(一作寄李亿员外)】鱼玄机   羞日遮

  • ●慶芝堂詩集卷八·戴亨

    瀋陽戴亨通乾撰 七言古詩二 ◆七言古詩二◆ 浩歌 仲夏科東巖招飲并閱近作 題教獵小照 題徐文長敗荷畫軸 題王外史崑霞小像 題查承齋九石圖歌 苦雨行 張烈女歌 博浪行 沙邱行 隴上行 黃葉歌 題佟鍾山先生畫松 題扁舟歸

  • 章泉稿卷二·赵蕃

    钦定四库全书 章泉稿卷二       宋 赵蕃 撰五言律诗 立春前三日雪明日犹未已诗简子进彦博昆仲示成父四首 稍稍因风集萧萧与霰俱山明一笑粲竹重折腰趋白战惭非敌清谭孰可娱无庸杖方竹随懒坐团蒲应候犹当腊争

  • 贯休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诗僧、画家。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县)人。七岁出家,后云游四方,广事干谒。乾宁初年(894),谒吴越王钱鏐,献贺诗,中有“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之句,钱鏐有称帝野心,要他把“十四州”

  • 卷一百九十五 表三十五·赵尔巽

      ◎部院大臣年表九下   表略

  • ●卷三。除授二·梁章钜

    ◎军机大臣道光三年正月二十五日旨:长龄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谨按:长龄于二年六月由陕甘总督授大学士,奉命回京。逾年冬复出为云贵总督。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旨:玉麟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谨按:玉麟时为兵部尚书,九年夏出为伊

  • 卷之一千三百九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百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雍和宫打鬼·李定夷

    北京雍和宫,向例于阴历正月晦日,有跳步札布之典(俗呼打鬼)。民国而后,该庙庶务得木奇,呈请蒙藏院届期依例举行,业经该院照准矣。

  • 四十五 内务府总管赫奕等奏曹寅呈请借银给韩楚安经营贸易摺·佚名

    康熙四十五年正月二十三日 据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寅呈称:为诸施鸿恩事。据本处笔帖式韩楚安呈称:承主上鸿恩,命奴才经营贸易。查从前派来之库使、笔帖式等,俱承主上鸿恩,各借给库银四千两,进行经营。因此,我也请借银四

  • 七〇 结论·周作人

    刚才说到了东京,就说上这一大堆话,总论日本的衣食住,也可以说是结论,这是什么缘故呢?总之这似乎不是说初到时最初的印象吧?是的,这的确是结论,是我多年之后观察所得的结果,如今说在起头的地方,实在有点倒果为因的毛病。不过这有

  • 卷第五十三·佚名

    宰相三进拜三张士逊拜相制明道元年二月庚戌国家登用邦杰。缉熙政途。出则偃息而为藩。入则从容而论道。聿图旧望。再陟近司。推诚保德翊戴功臣、定国军节度、同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傅、持节同州诸军事、

  • 118.石勒读汉书·林汉达

    晋元帝即位的第二年,匈奴族的汉国国主刘聪病死。汉国内部也发生分裂。刘聪的侄儿刘曜接替了国主的地位。他觉得用汉朝的名义并不能欺骗人民,在公元319年,改国号为赵。汉国大将石勒在反晋战争中扩大了兵力,不愿再受刘曜的

  • 叶可梁·周诒春

    叶可梁 字肖鹤。年三十八岁。生于福州。本籍住址。福州塔巷。已婚。初学于福州英华书院。上海圣芳济书院及圣约翰大学。任福州高等学堂教员。及福州洋务局翻译。光緖三十一年。自费游美。入康奈尔大学。习农业。光緖

  • 卷二十三·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吕氏家塾读诗记卷二十三宋 吕祖谦 撰桑扈之什桑扈【音户】刺幽王也君臣上下动无礼文焉【长乐刘氏曰君臣以言其朝廷也上下以言其风俗也朝廷风俗之礼而谓之文者尊卑异位也亲疎异情也长幼异序也内外异宜也

  • 易汉学·惠栋

    清惠栋撰。八卷。搜集自汉至三国时期孟 喜、虞翻、京房、荀爽等人的《易》说,“采辑遗闻,钩稽考 证,使学者多略见汉儒之门径”(《四库全书总目》卷六 《经部》易类六)。汉儒治《易》多讲阴阳灾异,以卦象配 自然、人事

  • 憩园词话·杜文澜

    清杜文澜撰。凡六卷。卷一计三十则,为概论部分,专门发挥“词仍当以韵律为主”的宗旨,探讨词的音韵、平仄、曲调、格律等问题,力赞周济以周、辛、王、吴为冠及“还清真之浑化”诸说,“深得词中三昧”。二至六卷,“就同人所谱

  • 中山世谱·佚名

    琉球国官修史书。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由摄政尚弘才,法司向世俊、马廷器、毛典相,总理司谱官尚弘德、向和礼(1652—1717)、传崇道,校正官蔡铎(1644—1724)等当官,对《琉球国中山世鉴》进行汉译、改订,但於1701年即中止。1724年,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