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节葬中第二十四(阙)

随机推荐

  • 卷三十·胡文学

    <集部,总集类,甬上耆旧诗> 钦定四库全书 甬上耆旧诗卷三十 监察御史胡文学编 金处士镟 失其字与用衡齐名 题楝塘李先生隐居 佳树森森生緑隂索居人傍小江浔煖风凉景眠畦犊明月高枝憩水禽青子肥时春草碧紫花落尽夕流深

  • 御选金诗卷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金诗卷二四言诗赵秉文时雨【并序】时雨美胥莘公也公以行台移镇平阳邻畏其威民懐其德焉天降时雨山川岀云天相休运是生世臣维我世臣乃国于莘天子命之牧尔邦民北风喈喈雨雪霏霏嗟我晋人而疮而痍吹之呴之

  • 列传第二十一 武三王·沈约

    武帝七男:张夫人生少帝,孙修华生庐陵孝献王义真,胡婕妤生文皇帝,王修容生彭城王义康,袁美人生江夏文献王义恭,孙美人生南郡王义宣,吕美人生衡阳文王义季。义康、义宣别有传。 庐陵孝献王义真,美仪貌,神情秀彻。初封桂阳县公,食

  • 1943──中華民國三十二年癸未·郭廷以

      1﹐1(一一,二五)蔣委員長慰勞榮譽軍人,並發表告榮譽軍人書。   1﹐2(一一,二六)   甲、日軍陷安徽臨時省治立煌縣,另支陷太湖(報復12﹐18事件)。   乙、威爾基演說,主成立聯合國大會。   1﹐4(一一,二八)   甲、日軍陷安徽桐城。

  • 卷三·陈继儒

    宋王素为谏官,言人材难得,无事之时,当为朝廷爱惜。程明道为御史,告君曰:&ldquo;使臣拾遗补过则可,若搜索臣下短长以沽直名,臣不能也。&rdquo;我朝陈尚书寿,性孤特,不矫讦,在谏垣指陈时政得失无隐,然尝曰:&ldquo;吾父戒弗作刑官,刑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一 列传一百六十一·纪昀

    列传宋 【六十五】○宋六十五孙鼛吴时李昭玘黄廉朱服张舜民盛陶章衡颜复孙升 韩川龚鼎臣郑穆席旦乔执中傅楫沈畸徐绩张汝明 黄葆 光 石公弼张克公 毛注洪彦升锺傅陶节夫 毛渐王祖道 张庄赵 遹孙鼛吴时李昭玘

  • 列传卷第十九 高丽史一百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白文节[*(白) 正]。○白文节字彬然蓝浦郡人新罗谏官仲鹤之后高宗时登第入翰院累官至中书舍人历吏部侍郞国子祭酒。 忠烈朝拜司议大夫时无功

  • 若干惠传·令狐德棻

    若干惠字惠保,代郡武川人。他的祖辈与魏氏同时崛起,以帝王姓氏为姓。父亲树利周,曾随魏国广阳王元深征讨葛荣,战死沙场,赠授冀州刺史。若干惠二十岁时,随尔朱荣征战,平定黄河以北,击败元颢,以战功授中坚将军。又以别将身份随贺

  • 刘聚传·张廷玉

    刘聚,是太监刘永诚的侄子。任金吾指挥同知,后来以“夺门”之功,进升为都指挥佥事,又超升为都督同知。参与讨伐曹钦,升为右都督。成化六年(1470),他以右副总兵的身份随朱永赴延绥,追击贼人黄草梁。遇到埋伏,激战中他下巴受伤,部

  • 卷二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大金集礼卷二十六【原阙】大金集礼卷二十六

  • 卷十五·李光坡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述注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述注卷十五安溪李光坡撰○大卜掌三兆之灋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注曰兆者灼于火其形可占者其象似玉瓦原之璺鏬是用名之焉上古以来作其灋可用者有三原原田也杜

  • 卷三十五·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三十五宋 王昭禹 撰冬官考工记【一而不可不易者道匿而不可不为者事道一而能易则虽不主故常而未始外乎事事匿而有为则虽丽乎形数而未始离乎道道未始外事此幽者之所以阐也事未始离乎道此显者之

  • 至元嘉禾志·徐硕

    元徐硕编。32卷。嘉禾,宋郡名,元为嘉兴路。硕为该路教授。宋时多次修志,今均散佚。此书遂为今存该地最早志书。分43门,间附考证,甚为详赅。碑碣多至11卷,水利多至8门,对考知史事、兴修水利,有裨参阅。嘉禾,今浙江嘉兴

  • 庐陵官下记·段成式

    传奇小说集。二卷,唐段成式撰。 《新唐书》、 《崇文总目》、 《直斋书录解题》均入小说家。今书已残,仅南宋曾慥《类说》及宛委山堂本《说郛》,曾录其若干则,从中可以窥见其书之一斑。书中所记皆琐细之事、物,篇幅短

  • 旌异记·侯白

    志怪小说集。隋侯白撰。《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十五卷,称侯君素撰。 《旧唐志》误作侯君集;《新唐志》入小说家类,卷帙均同《隋志》。该书久已亡佚,遗文存《法苑珠林》、《续高僧传》、《三宝感通录》等书中

  • 敬乡录·吴师道

    十四卷。元吴师道撰。本书为补宋洪遵《东阳志》中所记人物之缺而作,始自梁朝,迄于南宋末。每人皆先述其事迹,后录其诗文,并间有吴氏考证、按语。体例略近元好问《中州集》,但元氏借诗以存人,吴氏则因人以存诗文,故或有仅载篇

  • 得道梯橙锡杖经·佚名

    全一卷。又作锡杖经、得道梯橙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译于东晋,译者不详。本经内容为佛陀告示诸比丘皆应受持锡杖,其理由为锡杖可彰显圣智之意,故称智杖;锡杖亦为行功德之本,故称德杖。此既为圣人、贤士之表征,亦为趣向道

  • 圣庄严陀罗尼经·佚名

    二卷,赵宋施护译。罗睺童子卧时为恶罗刹所挠,佛为说咒而护之。佛在迦毗罗城,罗睺童子卧时,被恶罗剎所娆。佛为说咒护之,又说结界陀罗尼,慈氏、梵王,亦各说咒,佛更敕一切天龙鬼神,各说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