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二十四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

即非禅师全录卷之二十四

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同编

应城钟铭(有序)

岁次乙巳春丰州太守源忠真大檀越同法云洞上座延山僧于本州开山山名广寿寺名福聚宝构既成复范钜钟专为祝国用觉群灵其大心功德与乾坤同悠久者矣太守请铭铭曰。

钟是铜铸饶舌指注格外知音丹霄独步丛林礼乐衲僧轨度大振纲宗随机顿赴闻于无闻闻性空故声而非声道心独露如是返闻功超沙数凡圣扬眉人天觉悟体静寿山用弘福聚常转法轮国基永固

崎阳钟铭(并序)

崎主岛田源守政檀护愍昏衢之不觉警子姓之迷蒙乃捐俸范铜钟以时考▆俾闻者从迷悟觉共证圆通政事之暇重示慈旨其设心用器可谓弘矣岁乙巳中元后六日邮书请铭为之铭曰。

惟我大士从闻进修一根圆证六用俱休源氏守政由声悟性寂然忘机遇物则应应念如霆迪阳启冥时至震发百蛰咸醒以模以范方便炉锻一音普被如日之旦

泉福寺钟铭(有序)

筑前宗像郡距城之北越百里间有山名影向岛名钟崎原其所由昔有巨钟沈此海浒横机截渡不利舟楫乡人患之合举不起且举必得殃知下有龙鬼司护待时而然因是不敢复动识者佥议再范铜钟建楼崎步使人时时扣击于阴雨晦冥风潮浩荡之际令津渡彼岸者闻声知所趋向则不堕前辙功德之大应与钟声扬溢俱无尽矣乙巳仲秋朔日泉福寺寺主照空来谒铭为之铭曰。

像郡之北名曰钟崎昔有巨钟忽沉水湄年深月远龙鬼护持民莫触背况敢动移识者合议珍重临崎再范大器声应篙师从昏暗中如母得儿默守斯要发宣以时返闻无性圆证克期人天护福永寿赞词

圆照寺钟铭(有序)

寺在西海道肥后州志岐县之万松山宽永中铃木重成郡守承先大将军钧命鼎建为祝厘之所令嗣重辰复铸铜钟以扬正教俾黎庶有情同归佛化倘因声而入圆通因圆通而证满觉则无负于斯钟之建也寺主远来征铭铭曰。

铃木居士宗秀禅和鸠冶巨嘴以警自他晨昏百八破烦恼魔由闻而觉俱渡梦河苦脱六趣利及娑婆如斯崇德证蜜波罗真实教体永劫不磨谁铭是勒广寿头陀

三岳寺钟铭

此方教体妙在音闻所以存禅德以钟声转法轮谛听为佛事警悟昏衢愿亦至矣己酉夏遣僧来请铭铭曰。

超出五合法音远震为警迷途大启正信声不在钟耳亦无听以空为体无扣不应度垣匪碍心圆如镜一切有情圆觉同证

华藏阁钟铭(并序)

高城光巨上座与大石道固信士道聚之间恒思济益念三途未脱苦网敞高阁以悬钜钟声越遐迩法利冥阳高着只眼顿登华藏玄门一历耳根彻证毗卢法界其功自不可思议者矣炷香请铭为之铭曰。

实际理地廓无形名方便门中万法交并华虡铿鲸体用惟贞表里洞彻顿觉幽明道福资始金石贯诚不坏世相为勒斯铭

安国寺钟铭(有序)

雪上座慕丛林礼乐范铜为钟朝夕考击用觉冥阳其立愿可谓弘矣怀香求铭铭曰。

体佛慈悲振拔六趣运大音声而作佛事普赴群机无远不至月白霜清益神其智上穷有顶下及无际一触其音顿超十地新新常住恢恢法器福利人天曷可思议

余录自序

侍者重编予诗偈杂着另梓流通与世结文字缘别名曰余录予怪而问之何谓余录对曰吾师前后著作或得于禅定之余或得于杖屦之余或得于应接之余或得于锤拂之余兹编卷帙又得于脱略之余味斯全旨则见于古人未说之余以是立名耳予笑而答曰是则是矣未尽善也夫身心一如身外无余知此则求录之实尚不可得而况名之以余耶侍者复进而言曰古人立言与名俱垂不朽非身心之余欤予曰噫是何言也天地数终世界变坏圣贤载籍一切不存于言何寄于名何有虽然犹有说焉变坏之中有不变坏者存不变坏者何即当人本具一篇真文字流露充塞离文字相无起灭相在三世诸佛不见其有余在河沙凡夫不见其欠少穷劫不尽朗然独存子能索之于此则可以名余录耳侍者承命唯唯请题首简再拜而退于是乎书。

沧浪声诗序

心源已澄识浪自灭复何声之云乎犹恐澄而不活不能无激于沧浪也活不失澄声则非声矣忆予丁酉春东渡南来旬日宴坐舟中满眼满耳以及通身毛孔皆作吼天浪语震地潮音吾实未尝闻也非无闻也所闻恒寂能闻亦空能所双绝而真闻独露耳于斯时也求声之相不可得况其名乎法弟独知禅师跋涉汪洋放浪诗偈以沧浪之声名其集意在言外也观斯集者又当言外而求之人能言外求之于禅师之道与有闻矣。

一滴草序

鸩毒一滴断人命根醍醐一滴活人性命倘遇非器而不善用纵上味亦能误人可不慎欤高泉法侄乃黄檗慧和尚之嗣童真入道负清净器贮曹溪一滴于妙龄之年他日霈之为霖为雨盍未可量也禅暇喜作诗偈不觉盈帙自鸣其集曰一滴意谓文字之于吾道犹一滴投于巨海视彼河伯自多不复知有百谷王者为何如哉辛丑夏不惮万里鲸涛省觐师翁道由崎岛首谒余于圣寿山中阔别十载相见如隔生意外道聚月余将别去出是集请益复丐一言为证余因是而读之顾其言澹而旨远如澄川逶迤而无怒奔之状非涵养之功乌能至是虽未尽其余然尝潮一滴味具百川舌头具眼者必有取焉是为序。

山居合草序

壬寅春榕友持广陵伯万石君山居合咏来余喜而读之句含蘸碧之渊韵协五音之洞俨然一座敛石山飞来海外与五岛争奇矣非胸中洞澈笔底玲珑焉能并露山身溪舌不惟调高一时抑道合千古诚足传也余出岫廿载余因道而忘其山因诗如见其人因人而怀其义不揣管窥重校授梓未审二公与山灵肯石点否。

盂兰普度序

众生无尽佛菩萨之弘愿无穷仁人之心即佛菩萨之心也末劫众生可伤尤甚或夙业所感殒于天灾或现业应偿毙于时事或因召移缺典或乏宗嗣靡依望一滴之无从思度脱之何自凄风楚雨枉自悲号目击耳闻重为怛恻兹逢中元佳节乃尊者度母之辰本山特建盂兰普度数日分道场陈年公案不得不重新提起耳盍三宝为众生福田檀度发心非止植福藉此为进道之资以报其多生父母也施诸有情岂但饱满直欲度彼脱鬼伦与诸趣俱生极乐也乐国既生大地无冤愁之鬼亲恩重答天下皆孝悌之人可致风雨时若河海晏清由斯观之则檀波孝德与弘愿等无有异也兹土向称福善之邦多驻四方贤士倘有能行难行共成胜会诚无愧于仁人君子亦知出世佛菩萨原不离于世间也壬寅孟秋朔某头陀题。

新黄檗志略序

山以人重人以道显道藉众传传道之本不可以无纪也本师老人自甲午秋东渡即有采隐之思遥望兹山紫气而识之第时节未彰戢影于普门者八载至辛丑冬承 国主布地遂欣然卓锡焉乃将太和易以黄檗盍取所自之名用广断际之道无不在也于是观光起敬闻风知慕檀施日众建置一新佛有殿僧有堂膳有田云水川增开堂祝圣林壑烂然生色矣噫山不遇于昔而独遇于今非山灵有待欤余不独为山灵喜亦为国家喜也国有道而道人至止祯兴之兆于斯见耳 宣宗皇帝有云唐国无以为宝惟有道之士为镇国宝当知王化法化与乾坤日月交相悠久癸卯中秋余入山省觐睹其山川回环宛然图画殆天造地设以壮大观信龙象之窟宅植福之胜地也老人虑后之学者不知其本手辑志略以垂将来命予编阅因僭叙如此如其详悉以俟大方。

云涛诗卷序

凡人之品格不同则其所行亦异是以乡有举里有选褒美之不足则为歌诗以咏叹之一粟何居士素行精纯操心笃慎持二十年斋力为法门檀护此诚人中之杰也甲午秋归命我黄檗老人而老人时见重焉今夏特入太和山省觐老人以云涛会志喜木法兄及诸公各为诗以赠之然诗之清新雅丽足为居士传神而居士品格高超遂得与诗俱垂不朽此何啻一命之荣乡里之重也耶予不胜赞叹为序卷端。

同声草序

子有寺里青山云外楼之句盍指卧游居也居虽小山海大观一览而尽得之黄檗老人曾宴息于此及余卓锡有檀越林大堂因其局布金而更张之居成瞻云赋诗以敦其本缁素参访倚韵而和者不觉盈快予命门人将锲之梓有客进而请曰禅宗不立文字何取于声诗而传欤曰诗乃心之声也因感物而着形焉形声相感触目无非文字所谓诗即文字之禅不达乎此禅与诗岐而为二矣如悟明不二则声和响顺志同气合可以植而为忠为孝为圣为贤此声诗有补于世教者多矣其可不传乎客不复语余亦默然因为之序。

老子鬳斋口义序

是书传至东国将三百载阴翼王化者多矣惜无序文不纪世次只标鬳斋林某后学不知为何许人时有洞上座者博通古今知是闽产一日谒予致问曰鬳斋居士是贵族否曰先远祖也因虑唐之一白三产两悟分宗寻补宸翰图像及省邑之名前后二号以便后之学者知予祖之生缘出处敢僭述焉祖讳希逸字肃翁号竹溪宋端平乙未会魁尝为玉堂文字官鬳斋其书室也早年潜心此道屏去腥荤先从乐轩陈先生学次参桑万庵禅师深有得于三教合一之旨为政之暇释三教之书皎如三光岂非世出世间之人表哉其所著有易讲春秋传楞严维摩注疏老庄列口义及竹溪集等书家传流布历今四百余祀随世浮沉十存四五予幼时披诵不置自学佛后无复经目不意于甲辰秋飞锡丰州寓源太守之金粟园重睹是书不胜欣慰但岁月久远版经几翻字至亥豕脱误且中间入一二语不知何人增赘与本文不相吻合甚戾当日作者之意由是仍家传旧本而删正之遂捐钵资付梓用广流通庶远祖手眼重新老氏面目犹在或谓儒教治世释教度世足矣复用道教奚为予曰当时佛教未至儒教难治而老君乘时救世着道德经五千言授关尹子庄周继之始有道教之称其所发明三皇五帝之道德其文约而详其理简而至至以修身养神之方治国治家之法天地变化之道莫不备焉史载孔子问礼于老氏及佛教既至古道元指天竺古皇为老氏之师然道之源本一鼎而为三互成天下之化无非欲教人克明斯道者也唐肃宗皇帝题三教圣人赞云儒君之师曰鲁仲尼仲尼师聃龙吾不知聃师西干善入无为稽首正觉吾师师师由斯观之儒释道三教为天下国家相孚治化有如三光垂象阙一不可后之君子读其书穷其义忘其言契其道自能咸造圣人不二之域超然独露万象之表矣虽然正眼观来犹是毗卢耳边消息顶 上一着须是过量人始得客谢而退并识诸简首。

题黄鲁直居士手书道德经

学士写经尊崇其道林君惜字兼重其人宝此遗举岂徒为耳目玩哉若能睹迹明心则老子面目犹在苟尚其迹一双眼睛被学士换却了也。

题严统后

统上纲宗联芳佛祖严正法眼照耀古今直得虚空点首万象扬眉吾祖之功盍有不可思议者矣书至榑桑如日东明大地众生藉是而醒觉耳幻寄逸然禅德行深愿重以法为怀独减衣盂之资鸠诸善信共肩剞劂用广流通其设心措虑与吾祖同一慈悯可谓仁之至义之深也老人及木法兄既跋而赞之予虽不能言乌可以无言。

题松花坛

醍醐上味为世所珍若遇非器翻成秽物君子择器可不慎欤长冈大司空家有茶坛传自祖父流于上古外质素朴内蕴兰馨因以松花名之戒家人护惜如眼中珠咦世间美器诚为难得长冈实之不亦宜乎一日专托融公转为求识遂书数语以归之乃问融公曰渠之世器吾已知矣公之法器试举似看公伫立微笑予曰犹较一筹公唯唯避坐予复谓之曰公此法器自无始劫流至于今尽未来际而不损坏者较之世器与天地同悠久而传自上古者不啻宵壤矣然此法器人人本具只为年代已久多为遗忘今既历历不昧实为希有倘他日以装法乳实为幸甚纸长并书此以示。

题画卷

明解元唐伯虎慕唐宋文物图成此卷妙手丹青盍得意时笔也流传数十年脱落在何一粟居士箱里一日特来请跋出以相示翛然静深神气飞动亚然欲语不胜清绝遂援笔题其后曰佛说三界法惟是一心作故十界圣凡皆一心之影像然像外之像影中之影及一切幻妄岂从外来耶但了法法惟心此心亦如幻耳幻若不立真亦俱遣且道影像向甚处安著者里具一只眼看。

题画马

龙无常形笔可欺世骥以恒见画者难工工其似者人皆贵之予观此图卧立展转情状入神意非庸笔所能殆必赵松雪学士拟向异类中行寓其逸想耳子其珍之以俟明眼。

纪寿文

岁重光大渊献复月之孔日恭逢本师老和尚八秩降生之辰寿山嗣法不肖徒如一敬爇栴檀顶五百拜奉祝以文曰天地未分道在天地天地判矣道在圣贤圣贤出世道满天下夫道之在天下也与天地同一气与今古同一时与岁月同一息与昼夜无分限量同一机焉自觉皇应世肇启大道之光为九天十地授受相承垂今七十叶以至本师老人法嗣径山费老祖之一灯即同大道之一光与一气一息一机为天下用至足为天下法也天下之人有能入圣贤之阃奥穷天地之根源者始可与言出世之道也兹值老人大诞不肖虽不敏可无片言为出世寿据世出而论无生尚不可得岂有生之可算数无量寿尚不可名岂可计甲子而为庆祝然不肖之所寿老人者异乎世之所谓寿也为寿一灯之光先天而映后世者也伏思老人自幼至壮之老出处参方千百其艰继承大法出世开堂历三十余载七住名蓝大振黄檗宗风为中外丛林师表荷国主赐地开山成今东渡一系宗始座下龙象恒千指围绕无非法子宗孙为一系相承于不息岂非古断际之重来欤今者寿届耋龄道貌庞然春风法身矍然乾健耳聪目明甚为希有不肖是祝岂徒奓东海之筹夸南山之颂喻天地之高厚能且尽哉若老人者道迈今古德配圣贤壮契无生年忘逸老虽示生之可见而其所以生之不可见岂等闲春秋同日语耶且夫山之高有顶海之深有涯乾坤之固有时而弊将焉用祝乌足是拟惟最上一乘正法眼为寿乃致其几耳试观乎先天地生而无始后天地老而无终万有依为父母四时循历不凋此是吾老人正法之长春也与其赵州翁之柏树子密庵祖之破砂盆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即此无二无别之长春普寿人天以及未来际尽大地微尘数众生同证本来金刚寿域同明固有元辰是不肖之至祝也作如是观者始知我师之道一一则着着则圆圆则大大则化化则浩然如环之无端无端之理可以包天地超日月讵祇年劫之多历已哉敢于是为寿老人亦自破颜而默点也耳重说偈曰阳回触动法中龙福海无边足有容异国双传东日钵耋龄大振少林宗顶门涌日昭沙界舌罅藏雷彻九重正眼豁空寿者相微尘数劫一春冬。

祭文

祭考妣文

维顺治岁在癸巳孟秋望日出家男某等恭就雪峰山堂设位致祭稽首拜奠先考林府君先妣方老孺人谨陈情以昭告曰呜呼生我父母也育我父母也升天罔极何以答劬劳也不孝之罪不容不再言之也蚤年失怙辞母出家非背恩也将期出世之道报父母也不愿婚娶非绝伦也将以绍法王之觉胤也长兄独膳非乏供也将以禅悦法味助甘旨也圆顶然臂非毁伤也效古人重法轻身易成道业也故从其大而忘其世之所谓孝也孀母欣然放之而从不孝之志也及不孝归省未尝不以此道喻吾母也吾母念道勤切每至忘暄凉废寝食以克臻此道也吾父当年虽未闻道而归今或闻之必含笑于九原也去春吾母念佛西往俱会吾父于上善之堂自无疑也不孝忍生为法即父母肉身常住于世为担荷也兹值自恣之晨敢荐露芽秋月于古雪峰头将报亲也严慈有灵同在寂灭光中沾法喜也海泪山毫亦不能尽述不孝风木之遐思也愿双亲生生世世为不退转菩提眷属也尚飨。

祭福严费老和尚文

岁辛丑十月六日黄檗法孙如一寓肥州圣寿山崇福禅寺为前一日申刻邮到福严师翁老和尚遗嘱并末后事实一封开函拜读知师翁以是年三月廿九日未时示寂今早同大众洒扫法堂设位挂真谨以名果之奠稽首再拜昭告于觉灵曰不肖廿五年前从翁受戒廿五年后复承法诲得法源流是翁三代落发连枝祖共师太法属孙曹仰如泰岱讣音忽闻肝胆俱碎最后纯陀远愧不逮恋慕慈恩此心未艾道履德容不能复对镜里虚空重加彩绘翁嗣天童正传济派道播寰中声驰域外棒头日月光吞沙界喝下雷霆顿醒聋聩世寿七旬法说十会林皆栴檀窟无异类将坠五灯不无显晦厥集大成有光先辈化事甫周功成而退大地众生如失覆载末后光明人天顶戴舍利金刚劫不同坏潮泣林号龙骧虎拜愿度未度来而必再定起那伽神游大块轮云沧桑无在不在尚飨。

祭德叟老檀越文

康熙七年十月廿四日乃前散骑常侍右近卫将监源檀越德叟老居士首七之辰本山住持嗣祖沙门某谨以瓣香瓯茗致奠于台灵而言曰天地之大亦归乎极新故之恒何忻何戚人命迁谢如月晦蚀体有盈亏光无变易况我檀越德本夙植扶竖刹竿不忘佛敕身现元勋行同知识望重日邦名垂千亿百福满前芝兰盈膝退自功成韬光敛迹道契三周义辱胶漆檀度丘山补报无及聊展寸忱荐以法力冀转莲胎度世为急心心相照幽冥咫尺灵其鉴之。

祭龙溪禅师文

法弟龙溪禅师于今岁庚戌八月廿三日偿水劫示寂越二七为九月初五日讣闻圣寿山崇福寺同门法兄某暨徒众等作礼设位于山堂具茗果之奠奉挽以偈并祭以文略叙其由曰呜呼法弟榑桑首枝金风顿折其枝虽萎其香愈烈尘世观之以为匪祥道眼照之如月盈缺请法开山堪称僧杰续嗣砂盆极力持挈上皇问道犹梅蘸雪西江横吞羯罗吐舌报缘会遇因该果彻警世无常示命呼吸朝闻夕可片时千劫岂比生而罔闻死同灰灭神光徽猷终古互迭万象同辞莫竟其说于是以超情无间之道以致诚亮大寂定中必鉴予之痛切尚飨。

杂着

斋单引

施与受等食与法等是法平等福无等等一饭一茶各自猛省

寒林榜

半点迷云障尽无边法界一轮慧月照空黑壤三途镜中之四圣非真梦里之六凡自闹天堂地狱元无寸土福因业果结由一心苟非当下洞明依旧面前黑暗汝等佛子大地冤亲各展本地风光放下娘生袋子赤脚踏翻生死海空拳打破祖师关直驾大乘之车休跨白鹤顿入无生之国莫问杨州急切承当幸母蹉过。

题心光寿荣信女影

寿荣上条氏乃法云上座之养母也幼而颖悟好奉佛阅经典过目成诵志求出家祖母不许年十七随祖母往神京禀戒于泉涌如周律师又谒大德妙心法性诸师问禅学年大为诸亲夺志遂归大羽氏乃别立庶房以充箕帚自筑一室闲居斋戒阅诸经无虚日或续一麻丝称佛号一声续一缕念经咒一句积若千束织成全机命工制袈裟褊衫特供有道尊宿其余胜事难以殚述庆安壬辰秋大限时至令左右设香案观心念佛诸亲环坐掩袖垂泪母止曰盍各收涕闻天乐声耶复请开善长老越溪为证明曰时至矣合掌而逝春秋二十有八火化骨中缀舍利见闻无不叹异未寂之先闻黄檗老和尚将至本国喜为云子曰观水须观海法驾若至必须依止为出世舟航庶不负出家初志惜我不见有子归依吾愿足矣云子依山僧座下发明大事皆孺人力也谅必含笑于寂光中矣戌申秋十七年忌云子述缘起求荐乃为书。

猜你喜欢
  卷四十二·赜藏主
  佛说如来兴显经卷第一·佚名
  华严策林·法藏
  覆巴黎佛学会书·太虚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目录·宗赜慈觉
  分灯录后序·朱时恩
  卷五百八十三·佚名
  六趣轮回经·佚名
  佛一百八名赞·佚名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二·智顗
  卷第三十二·佚名
  一〇 须婆经·佚名
  布施福德品第十·佚名
  卷二十一·佚名
  永嘉禅宗集注卷上·传灯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蠲戏斋诗话(三)·马一浮

      读《三百篇》须是味其温厚之旨,虚字尤须着眼,如“庶几夙夜”之“庶几”字,“尚慎旃哉”之“尚”字,意味均甚深长。又如“大夫夙退,无使君劳”、“缁衣之宜兮&

  • 頥庵居士集巻上·刘应时

    宋 刘应时 撰古诗【五七言】投魏先辈二首长驱决文阵眇古百战塲朔风吹梅花塞日淡无光一将功业成千屯草木香髙谈静寰宇袖手归岩廊累累腰下印奕奕眉间黄霖雨四海心鼎鼐众口尝园林多胜事岂乆居其旁纵令猿鹤怨出处庸何伤

  • ●卷二十·徐梦莘

      政宣上帙二十。   起宣和七年正月二十日壬辰,尽其日。   宣和七年正月二十日壬辰诏差奉议郎尚书司封员外郎许亢宗充贺大金皇帝登宝位国信使武义大夫广南西路廉访使者童绪副之管押礼物官锺邦直。   宣和乙巳

  • 卷之七百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一·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凖噶尔方略前编卷一康熙三十九年秋七月乙未命议青海事冝圣祖仁皇帝既平朔漠大功底定边圉宁谧防妄阿喇布坦者噶尔丹之兄子向与噶尔丹搆怨及噶尔丹既灭震慑天威卑词乞命圣祖仁皇帝宏如天之度特赐生全俾

  • 提要·明周玺

    臣等谨按垂光集二巻明周玺撰玺字天章号荆山合肥人宏治丙辰进士官至礼科都给事中为刘瑾所构毙于廷杖瑾败后礼科给事中孙桢疏讼其枉诏复官荫其一孙事迹具明史本传是集上巻载疏十三篇上于宏治朝者七上于正徳朝者六言皆痛

  • 天宝·周绍良

    №天宝001【盖】失。【志文】大唐濮阳郡临濮县令元有邻夫人韩氏墓志秘书省校书郎北海王弼撰并书夫人颍川人也,高机永兴,北齐尚书令、昌黎王,生东环州刺史,生弘农郡司马处玄,处玄生会稽郡剡县主簿友直,友直

  • 卷一百一·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一宋 赵汝愚 编财赋门理财上上仁宗乞减省冗费   贾昌朝臣伏见西夏僭狂出师命将以遗朝廷之忧臣窃谓此固不足虑而国家用度素广储蓄不厚民力颇困

  • 卷二百四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四十人物志一百二十孝义传【谨案孝弟皆庸行又皆良知良能也而古称孝弟之至通於神明又何其诚开金石精贯三灵欤盖五常百行之根本具在於是人心世道之

  • 卷二·徐自明

    钦定四库全书宋宰辅编年録卷二   宋 徐自明 着太宗开宝九年【十二月改太平兴国元年】十月庚申卢多逊拜相【自吏部侍郎参知政事除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制阙】太宗以十月癸丑即位庚申多逊拜相太平

  • 81.张衡和地动仪·林汉达

    汉章帝在位的时期,东汉的政治比较稳定。到汉章帝一死,继承皇位的汉和帝才十岁,窦太后临朝执政,让他的哥哥窦宪掌握了朝政大权,东汉王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在这个时期,出了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张衡是南阳人。十七岁那年,他

  • 三传辨疑卷十三·程端学

      宣公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公羊曰继弑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其意也此説近是而辞亦有未备者  公子遂如齐逆女  左氏曰公子遂如齐逆女尊君命也  左氏见公子遂以公族上卿之尊而逆女故有是论而不知遂之弑

  • 四 中国人的节日·林语堂

    朱频不久就明白普通的中国人从不缺少节日。这些节日通常庆祝不断变化的季节或者拜祭祖先,在古老的中国,这些节日代替了西方世界中的周六休息日。因为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没有星期的概念,正是这些节日成为中国人摆脱工作,放松

  • 能大能小·佚名

    有一位信者问无德禅师道:&ldquo;同样一颗心,为什么心量有大小的分别?&rdquo;禅师并未直接作答,告诉信者道:&ldquo;请你将眼睛闭起来,默造一座城垣。&rdquo;于是信者闭目冥思,心中构画了一座城垣。信者:&ldquo;城

  • 胜军化世百喻伽他经·佚名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罗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 诏译  过去仙人[尾*耶](切身)娑等  典籍章句无不说  我今自咏悦愚怀  略诵伽他为百喻  行恩行义行贤德  无我无慢无怯弱  真实慈

  • 六十颂如理论·龙树

        龙树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归命三世寂默主  宣说缘生正法语  若了诸法离缘生  所作法行如是离   离有无二边  智者无所依  甚深无所缘  

  • 永宪录·萧奭龄

    编年体史书。清萧奭著,四卷,另有续编,不分卷,书成于乾隆十七年(1752)。按年月顺序,记叙康熙二十一年(1682)至雍正六年(1728)间的重大政治事件。多取材于邸抄、朝报、诏谕、奏折等资料。详细叙述了雍正争嫡即位,年羹尧

  •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施护译。说般若之一百八名及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