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人文与自然

宇宙之大,只须稍读几本近代天文学的书,便不难想像。当你在夜间仰视天空,虽见万千星座,密布四围。但那些星与星间距离之辽阔,是够可惊人的。群星之在太空,恰应似大海上几点帆船,或几只鸥鸟。我们尽可说,宇宙间是空虚远超过了真实。虽则那些星群光芒四射,灿烂耀人,但我们也可说,宇宙间是黑暗远超过了光明。

在宇宙间有太阳,在太阳系里有地球,在地球上万物中有了生命,在生命里有人类,人类在整个宇宙间的地位,实在太渺小了。譬如在大黑深夜,无边的旷野里有着一点微光,最多只照见了他近旁尺寸之地,稍远则全是漆黑,全是不可知。人类生命历程中所发出的这一点微光,譬喻得更恰当些,应该如萤火般,萤虽飞着前进,他的光则照耀在后面尾梢头。人类的知识,也只能知道已然的,凭此一些对于已然的知识与记忆,来奔向前程,奔向此无穷不可知之将来。

你若太过注意到自然界去,正如行人在大黑深夜的旷野里,老把眼睛张望到无边的深黑中去,将会使你恐怖,使你惶惑。但有些人又太过看重他个人的生命,当知个人的生命依然是一个自然,一样的虚空胜过真实,黑暗胜过光明,一样在无边深黑中。人类的心智,则偏要在虚空中觅真实,黑暗中寻光明,那只有在人类大群已往历史文化的累积里面去寻觅。这些经人类大群已往历史所累积着的文化遗产,我们称之曰人文,用来与自然对立。这是真实的,光明的,但这些也只是萤尾梢头的一点微光。

人类已往生活中所积累的一些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得与整个大自然界长宙广宇相抗衡,相并立。但就人而论,也只有这样,这是所谓人本位的意见。在中国传统见解里,自然界称为天,人文界称为人,中国人一面用人文来对抗天然,高抬人文来和天然并立,但一面却主张天人合一仍要双方调和融通,既不让自然来吞灭人文,也不想用人文来战胜自然。

道家也有天人不相胜的理论,(见《庄子》)但道家太看轻历史文化的群业,一个个的个人,只能说他天的分数多,人的分数少,一面是謷乎大哉,另一面又是渺乎小哉,如何能天人不相胜呢。所以荀子要说庄子知有天而不知人,但荀子主张人类性恶,这也没有真认识人类历史文化群业的真相。你若一个人一个人分析看,则人类确有种种缺点,种种罪恶。因为一个个的人也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而已。但你若会通人类大群历史文化之总体而观之,则人世间一切的善,何一非人类群业之所造,又如何说人性是恶呢?西方耶教思想,也正为单注意在一个个的个人身上,没有把眼光注射到大群历史文化之积业上去,因此也要主张人类性恶,说人生与罪恶俱来,如此则终不免要抹杀人生复归自然。佛教也有同样倾向,要之不看重历史文化之大群业,则势必对人生发生悲观,他们只历指着一个个的个人生活来立论,他们却不肯转移目光,在人类大群历史文化的无限积业上着想。近世西方思想,由他们中世纪的耶教教义中解放,重新回复到古代的希腊观念,一面积极肯定了人生,但一面还是太重视个人,结果人文学赶不上自然学,唯物思想泛滥横溢,有心人依然要回头乞灵于中世纪的宗教,来补救目前的病痛。就人事论人事,此后的出路,恐只有冲淡个人主义,转眼到历史文化的大共业上,来重提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老观念。

猜你喜欢
  国风·王风·佚名
  安礼·黄石公
  读大学法·景星
  卷六十四·程川
  卷十六·胡广
  卷四百九十一·佚名
  卷八·佚名
  贤护分正信品第四·佚名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九·欧阳竟无
  卷一·印光
  维摩诘经纪闻叙·太虚
  卷第六十八·佚名
  入楞伽经卷第八·佚名
  宗镜录卷第七·延寿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七·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出版说明·魏庆之

      南宋魏庆之的《詩人玉屑》,是宋诗话中较著名和规模较大的一种,和北宋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齐名。   魏庆之,字醇甫,号菊庄,南宋建安(今属福建)人。他无意仕进,与当时的诗人有广泛的交往,著《诗人玉屑》二十一卷。  

  • 卷七十七·徐世昌

    姚范姚范,字南青,号姜坞,桐城人。乾隆壬戍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有《授鹑堂集》。读史蛙紫既熸熄,汉道炳朱光。真人起白水,《河图》协会昌。于赫建武世,景烁逮明章。芝醴日翕集,礼乐何煌。邈矣跨千载,懿哉冠百

  • 梁启超·龙榆生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清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正月二十六日生。为南海康有为弟子。光绪间,与有为鼓吹变法,世号《康梁》。戊戌政变后,亡命日本。民国初,一任财政总长,旋复漫游欧陆。晚岁主讲清华大

  • 续集卷一·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续集卷一 宋 李幼武 纂集 黄庭坚 山谷先生文节公 字鲁直洪州分宁人登治平四年进士第调汝州叶县尉熙宁中北京教元丰三年知吉州太和县八年哲宗立除

  • 卷九十三·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九十三明 俞汝楫 编给赐备考赐赉赏有功将士格洪武三年赏平章杨璟左丞周德兴克平湖南宝庆广西靖江等处部下将士之有功者命礼部定其赏格指挥文绮帛各六匹千户

  • 卷八十六·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八十六宋 赵汝愚 编礼乐门明堂上仁宗议上帝五帝同异 宋 祁臣窃见郑康成以上天之神凡六昊天者天皇大帝五帝者太微五帝王肃曰昊天唯一神以五帝为次神

  • 卷十·郭良翰

    钦定四库全书明谥纪彚编卷十明 郭良翰 撰尊谥七亲王诸王宗室蕃衍谥易重复第於其本支先王无犯亦得矣成 宣 端 定 昭 献 宪 肃 庄 恭 敬简 靖 僖 和 顺 惠 安 穆 懿 思 康隐 悼 怀 哀 愍 殇

  • 节葬上第二十三(阙)·墨子

    (阙)

  • 伸蒙子卷下·林慎思

      时喻二篇  上篇凡八章  明性  韶夏之声人非不知可敬而不能嗜也郑卫之声人非不知可去而不能舍也何哉可敬者礼节也礼则难行故人不能嗜矣可去者非礼也非礼易惑故人不能舍矣是以演先王之教不得人之乐者教难行也

  • 孟子精义卷七·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精义卷七 宋 朱子 撰 离娄章句上 孟子曰离娄之明章 尹曰治国而无法度未有能成善治者也虽聪巧有过人之知不以仁政不法先王何异舍规矩而欲成方员舍六律而欲正五音也哉是以孟子反覆开陈而继之曰责

  • 卷五·胡彦升

    <经部,乐类,乐律表微钦定四库全书乐律表防卷五原任知县胡彦升撰制调上礼记礼运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也【五声宫商角征羽也其管阳曰律隂曰吕布十二辰始于黄钟管长九寸下生者三分去一上生者三分

  • 卷六十六·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六十六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十四僖公十五年考异足利本传明年其死于高梁之虚于作于宋板永懐堂同注宣三年传曰三作二永懐堂同为是 得囚谓幸言必败谓作为宋板永懐堂同 反首

  • 卷六十一·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六十一天子之孝教宫闱汉成帝时许皇后与班偼伃【音接予妇官也】皆有宠上尝游后庭欲与偼伃同辇载偼伃辞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妾今欲同辇

  • 大雄大力大无畏之佛法·太虚

    ──二十年十月在西安各界欢迎会讲──一 发端在全国抗日空气极紧张的时候,承各界诸公能约我来此人民会场作公开讲演,使我有说不尽的欢谢!今天的讲题是:“大雄大力大无畏之佛法”。这里应先略略的说明佛学的本身是个什么

  • 卷第六·朝宗通忍

    嘉兴大藏经 朝宗禅师语录朝宗禅师语录卷第六侍者 行导 编普说吴江盛泽镇僧俗众等请至法轮庵升座普说师云达磨西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只者些子别无奇特后人鼓粥饭气谓之末后一句又谓之最初一句以至

  • 台湾县志·[清]王礼

    台湾地方志。清王礼修,陈文达等纂。十卷。本志利用旧志资料和档册,并广采见闻,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成书,约十七万字。前有舆地、学宫等五图。正文分舆地、建置、秩官、武备、选举、典礼、赋役、人物、杂记、艺文等十志,含

  • 得配本草·严洁

    药学著作。十卷。清·严洁、施雯、洪炜全撰。刊于1761年。该书详论配伍,谓 “得一药而配数药,一药收数药之功; 配数药而治数病,数病仍一药之效”,故以 “得配”名书。全书载药647种,分部析类均同《本草纲目》。除记明

  • 七女观经·佚名

    佛教经典。译者不详。一卷。述冥缘王七女得道之事。谓七女有一次出城游玩,于冢间见一死尸。姐妹七人绕尸三匝,涕零号哭,各说一偈,认为人命无常,应勤修福德。忉利天下凡,问七女所欲,七女所愿皆属“无想”,后皆得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