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学之教也(1)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

【原文】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2)。不学操缦(3),不能安弦(4);不学博依⑤,不能安《诗》;不学杂服(6),不能安礼;不兴其外,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8),息焉游焉(9)。夫然,故安其学而来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10)。《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11)。”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本节选自《学记》。②居学:在家休息时的学习。(3)操缦(man):学习弹奏杂乐。(4)安弦:懂得音乐。(5)博依:各种比喻(6)杂服:各种服饰。(7)兴:重视。艺;指各种技艺。(8)藏:怀抱(9)游:闲暇。(10)辅:指朋友。(11)孙:同“逊”,谦虚。务:必须来:到达。

【译文】

大学教学,按照时序进行,必须有正式的课业,课后休息时也得有课外练习。不学习弹奏杂乐,就不能懂得音乐;不学习各种比喻的方法,就不能理解《诗经》;不学习各种服饰的用途,就不懂得礼仪;不重视学习各种技艺,就不能激发对学业的兴趣。以君子对于学业,要心中念着,反复研习,休息或闲暇时也念念不忘。如果能这样,就能学懂课业并尊敬师长,乐于同朋友交往并信守正道,即使离开了师长和朋友,也不会违背他们的教诲。《尚书·说命》中说:“谦虚恭谨,孜孜不倦,修行就能成功。”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读解】

贵族学校培养的政府官员,都是文官,肯定不会骑马打枪击剑。除了正常课业教授的圣贤经典之外,业余时间所学均为诗、书、琴、棋、画一类,目的在增加个人修养,、陶冶内在情操。不过,这并不是为了个体的全面发展,而是为了做一个有别于“小人”的“君子”,做君子乃是为了统治小人、野人。

贵族学校的教育方法,显然是孔夫子“学而时习之”这一思想的具体化。它要求学生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心里都得牵挂着学业,不能有所怠慢和荒废。这种执着的精神,也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现实主义实践特色。精诚所至,金石可镂。只要有恒心和毅力,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学习的确需要恒心和毅力。悟性和天赋虽然也重要,但仅仅凭它们,恐怕很难学好课业。最主要的还得靠勤奋和执着的毅力。古人所说的“勤能补拙”,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猜你喜欢
  景公欲诛羽人晏子以为法不宜杀第十二·晏婴
  卷五十 论语三十二·黎靖德
  二程子抄释卷八·吕柟
  卷七十七·程公说
  卷二十三·段昌武
  卷三十·山井鼎
  卷五十一·胡广
  卷十·欧阳修
  春秋经解巻十二·孙觉
  提要·李钟伦
  卷六·姚炳
  卷二·僧伽斯那
  卷四百六十七·佚名
  卷七十五(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对于文艺政策之管见·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郑提学元佑(侨吴集)·顾嗣立

    元佑,字明德,处州遂昌人。其父希远徙家钱塘,是时咸淳诸老犹在,元佑遍游其门,质疑稽隐,充然有得,以奇气自负。父没,侨居平江,学者云集。浙省台宪争以潜德荐之,臂疾不愿仕,优游吴中者几四十年。至正丁酉,除平江路儒学教授,一岁,移疾去

  • 卷二十八·胡文学

    <集部,总集类,甬上耆旧诗> 钦定四库全书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八 监察御史胡文学编 明威将军万公武 字世忠先定远人大父武略将军斌从高皇帝起兵守滁州充义兵万户後从大将军征沙漠大战于阿鲁完河死之父锺袭以战功授宁波卫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七十二·佚名

    万历三十八年六月甲戌朔兵部尚书李化龙奏定长定堡失事之罪先是去岁腊之二十八日虏犯辽阳以四枝进枝不满千寅至边填壕穿墉卯入辰抵屯散攻各屯每屯仅一二百骑是时虏在西官军故向东南偃旗息炮虏益无忌克略屯堡共二十四处

  • 卷之二百二十四·佚名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春正月庚申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毕。率诸王、贝勒、贝子、公、内大臣、大学士、侍卫等、诣皇太后宫、行礼御殿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等、上表朝贺停止筵宴。  ○朝鲜国王李焞、遣陪

  • 卷五·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五雍正元年三月上谕二十一道初一日奉上谕颁发诏书礼部笔帖式人少不足以供各处颁诏之用且必得少知自爱材尚可用者方可差往其酗酒妄行无所顾忌之人岂可派去着将各部院笔帖式令各该堂官

  • 卷十二·纪昀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钦定四库全书钦定歴代职官表卷十二兵部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十二<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十二<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

  • 民數第二十·徐干

      夫("夫"字原脫,據《通典》卷三補。)治平在庶功興,庶功興在事役均,事役均在民數周,民數周爲國之本也。故先王周知其萬民衆寡之數,乃分九職焉。九職旣分,則劬勞者可見,怠(《通典》作"勤")惰者可聞也,然而事役不均者未之有也。事

  • 卷十四·孙奇逢

    梁惠王章句上见梁惠王章仁义二字是孟子七篇的纲领是愿学孔子的嫡派学术在此治术即在此言利者得害言仁义者得利此千古不易之理战国之君中于利者已深欲空以仁义夺之其谁焉信之中间指陈利害反覆相形正醒仁义所以利 问孟

  • 孟子师説原序·黄宗羲

    天下之最难知者一人索之而弗获千万人索之而无弗获矣天下之最难致者一时穷之而未尽千百年穷之而无不尽矣四子之义平易近人非难知难尽也学其学者讵止千万人千百年而明月之珠尚沉于大泽既不能当身理会求其着落又不能屏去

  • 庄公·庄公二十年·左丘明

    【经】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夏,齐大灾。秋七月。冬,齐人伐戎。【传】二十年春,郑伯和王室,不克。执燕仲父。夏,郑伯遂以王归,王处于栎。秋,王及郑伯入于邬。遂入成周,取其宝器而还。冬,王子颓享五大夫,乐及遍舞。郑伯闻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一·佚名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善財童子。於普救眾生威德吉祥夜神所。聞菩薩普現一切世間調伏眾生解脫門。及得一切如來現前三昧。超出一切眾生莊嚴三昧。得如是等十千三昧。皆悉修習

  • 四明十义书卷下·知礼

    第五不晓观法之功约行附法托事三种观法。皆为行立。俱可造修。若但论教义。不观己心。则如贫数他宝自无半钱分也。妙玄云。观心释者。令即闻即修起精进心。故释签解曰。随闻一句。摄事成理。不待观境。方名修观。又四

  • 卷第五·昙噩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淛东沙门 昙噩 述 慧学 传宗科(三) 唐文纲 会稽孔氏子也。曾祖范。陈都官尚书。祖祀。祠部侍即考顶生贞观间。拜尚乘直长。纲方孕。母却荤杂有头陀行。婆罗门僧谓曰。佗日生男。终当绍隆三

  • 本草便读·张秉成

    药学著作。四卷。清·张秉成撰。刊于1887年。本书将常用药物580种,参照《本草纲目》分为山草、隰草……等24类。每药之性味功治皆编成一、二联或三、四联语以为概括,然后附注文进一步阐解。每药以一二联,或三四联对语

  • 十住经·佚名

    梵名Das/abhu^mika 。凡四卷。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册。系华严经十地品之别译,即七处八会中之第六他化自在天会之部分。本经乃金刚藏菩萨承佛威神力,为解脱月菩萨宣说菩萨修行之位次十地之法门,称为集地智慧功

  • 金光明经文句·智顗

    凡六卷。隋代智顗口述,门人灌顶笔录。略称金光明文句、光明文句。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为天台五小部之一。随文解释北凉昙无谶所译之金光明经,并排斥江北及江南诸师三分科经之分法,而自‘如是我闻’至寿量品之‘悉来聚

  • 大七宝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失译。说七佛之陀罗尼,能除众生之畏怖。

  • 弘赞法华传·佚名

    凡十卷。唐代蓝谷沙门惠详撰。略称法华传。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此书备载三国至中唐,有关法华经流传及研学、诵持法华经者所得之灵验事迹,多采传记体。内容分为图像、翻译、讲解、修观、遗身、诵持、转读、书写等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