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敖不可长①

——做人治学的准则

【原文】

敖不可长②,欲不可从③,志不可满,乐不可极(4)。贤者狎而敬之(5),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迁(6)。临财毋苟得(7),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8),分毋求多。疑事毋质(9),直而勿有(10)。

【注释】

①本节选自《曲礼》上。《曲礼》记录了先秦儒家关于各种礼仪制度的言论,目的在于继承和发扬礼教,使人们的言行符合礼教的规范。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讲做人和治学的态度。②敖:同“傲”,傲慢。③从:同“纵”,放纵。④极:达到顶点。⑤狎(xia):亲近。(6)安安:满足于平安的境遇。迁:改变。(7)临:遇上,面对。苟:苟且。(8)很:争论,争执。(9)质:判定,证明。(10)直:明白。

【译文】

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享乐不可达到极点。对于贤能的人要亲近并敬重,要敬畏并爱戴。对于所爱的人要了解他的恶德,对于憎恨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能积聚财富,但又能分派济贫;能适应平安稳定,又能适应变化不定。遇到财物不要随便获得,遇到危难不应苟且逃避。争执不要求胜,分派不要求多。不懂的事不要下断语,已明白的事不要自夸知道。

【读解】

古代儒家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凡事保持中间态度:既不能不及,又不能太过。这种态度叫作“中庸”。

做人,保持中庸尤其重要,而且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也是修身养性的主要内容。内心要庄重矜持,但又不能过分,过分便成了傲慢。欲望可以得到正当的满足,过分则走向放纵。在任何时候,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能达到顶点,不能走向极端。这样,才能在上下左右的关系中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站稳脚跟,有所作为。

这种观念体现了儒家对人生的基本态度。它是积极的、现实的、进取的,同时又是谨慎的、保守的。千百年来,它对塑造我们民族的人格心理起过重要作用,产生过深远影响,是人生修养的重要思想资源。

无论我们现在如何来评价这种人生态度,事实上它已深入到了我们人格心理的深层结构之中。我们已习惯于按这种方式来待人接物,习惯于寻找历史的和现实的例证来证明傲慢、纵欲、自满、享乐的有害,以及保持中间状态的成功。我们也习惯于以此来品评他人,要求他人。这种传统,恐怕难以改变。

猜你喜欢
  第十卦 履 天泽履 乾上兑下·佚名
  襄公(元年~三十一年)·左丘明
  天志中第二十七·墨子
  戒子通録卷六·刘清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
  严于律己总不会错·孔子
  第八章 14·辜鸿铭
  卷二百二十七·秦蕙田
  卷十目录·乾隆
  昭公·昭公二年·左丘明
  庄公·庄公五年·左丘明
  卷二 受持篇·周梦颜
  卷六·佚名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二十六[宋磻]·惟白
  心 地·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坦之·唐圭璋

      坦之字行简。   塞翁吟   远碧秋痕瘦,楚玉恨赋凄凉。荷雨碎,泣残妆。击愁在垂杨。秋衣拂叠仙栀露,裁云刀尺犹香。诗锦字,献明珰。肯容易相忘。   思量。空掩抑,分宵缓枕,终不敌、凉谯漏长。自解珮、兰皋去后,渐消

  • 第三十六出 飞报·梁辰鱼

    【金珑璁】〔净丑上〕齐邦今服我。要看三晋如何。今转战渡黄河。〔丑〕诸侯俱听命。谁似我功多。看奏凯发长歌。〔相见介净〕太宰。我提兵北征。齐邦已服。今同我鲁公弟会晋公午于黄池。要行齐桓晋文故事。昨已渡河

  • 新婚与旧鬼(译诗)·徐志摩

    罗赛蒂的妹妹(Christina Rossetti) 原作新娘郎呀,郎,抱着我他要把我们拆散;我怕这风狂如虎,与这冷酷的暴烈的海:看呀,那远远的山边,松林里有火光炎炎;那是为我点着的灯台。新娘你在我的怀里,我爱,准敢来将你侵犯;那是北极的星芒灿

  • 崔国辅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崔国辅(生卒年不详):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开元进士,官集贤直学士,礼部员外部。天宝间贬为晋陵(今江苏常州)司马。以五言绝句著称。其诗多拟南朝乐府民歌,写宫闺、田园儿女之情,含思婉转,风格清新活泼。原有集,已失传。《

  • 卷之一百四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四百四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三八 老寿先生·周作人

    老寿先生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可是并不严厉,他的书房可以说是在同类私塾中顶开通明朗的一个。他不打人,不骂人,学生们都到小园里去玩的时候,他只大声叫道:“人都到那里去了?”到得大家陆续溜回来,放开喉咙读书,先生自己

  • 民国三年(1914)八月十一日至九月十五日·胡适

    (在康乃耳大学)一、悉尔演说欧战原因(八月十一日)昨夜,听本校古代史学教长悉尔先生讲演欧洲战祸之原因。悉尔先生颇为德皇开脱戎首之罪。以奥之政策初不受柏林政府指使,但恣其所欲为。及祸端既开,德人骑虎难下,不得不为奥后援

  • 盛以恒传·张廷玉

    盛以恒,潼关卫人。崇祯十三年(1640)举人,授商城县知县。以恒到任一个多月,农民义军攻商城,被他击退。第二年,张献忠攻陷襄阳,邻境大为恐慌。这时,以恒已奉命调开封同知,启程之际,商城士民恳切挽留。于是以恒与乡官杨所修、洪胤

  • 卷五·顺治

    大清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徳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圣训卷五兴文教顺治九年壬辰九月辛卯上视学癸巳赐衍圣公及五经博士四氏子孙祭酒司业学官等袍防监生银两乂赐敇勉励师生敕曰圣人之道如日中天上赖之以致治

  • 王观英·周诒春

    王观英 字方书。年二十七岁。生于广东香山。父尊庄。业商及农。未婚。初学于武昌文华大学。宣统元年。自费游美。入科罗拉多矿业学校。民国二年。得矿师学位。入哥仑比亚大学。习采矿冶金科。民国三年。得冶金师及硕

  • “名”的情结·孔子

    【原文】 子曰:“君子疾①没世②而名不称焉。” 【注释】 ①疾:恨。②没(mo)世:死亡。 【译文】 孔子说:“君子的遗恨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称颂。” 【读解】 那岂不是说人不出名,终生遗憾了吗? 所谓人生在世,名利二字。 一个

  • 卷一百二十四,一百二十五·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二十四  宋 卫湜 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郑氏曰道犹道路也出入动作由之离则恶乎从也君子虽视之无形听

  • 第一篇 学贵有恒(上)·丰子恺

    读书《中学生》杂志社出了一个关于“书”的题目来,命我写一篇随笔。倘要随我的笔写出,我新近到杭州去医眼疾,独游西湖,看了西湖上的字略有所感,让我先写些关于字的话吧。以前到杭州,必伴着一群人,跟着众人的趋向而

  • 注华严法界观门·宗密

      唐 宗密注  注华严法界观门序    唐绵州刺史裴休述  法界者。一切众生身心之本体也。从本已来。灵明廓彻。广大虚寂。唯一真之境而已。无有形貌而森罗大千。无有边际而含容万有昭昭于心目之间。而相不可

  • 大唐内典录卷第九·道宣

    京师西明寺释氏撰历代众经举要转读录第四序曰。观夫大圣乘机敷说声教。离恼为本不在曲繁。故半颂八字。号称开空法道。一四句偈。喻以全如意珠。广读多诵。未免于生源。常不说法。乃闻于具足。是以法行比丘。形于大集

  • 高老头·巴尔扎克

    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1834年发表。收入《风俗研究》中的《私人生活场景》部分(先收入《巴黎生活场景》部分)。作品由两条主要情节线索结构而成。第一条线索是高老头隐秘的痛史。商人高里奥在法国大革命中发

  • 小孙屠·佚名

    南戏剧本。全名《遭盆吊没兴小孙屠》。元人作,姓名不详,题古杭书会新编。有《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本。写开封儒士孙必达娶妓女李琼梅为妻,李与朱令史私通,杀死婢女,诬赖必达杀人。必达入监后,朱令史又拟谋杀之。必达弟必贵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