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滕文公篇

首章。

或问,孟子道性善,而言必称尧舜。朱子曰:“孟子道性善以理言之。称尧舜,质其事以实之。所以互相发也。”又曰:“性命之理若究其所以然,则诚有不易言者。若其大体之已然,则学者固不可以不知。必知此,然后知天理人欲有宾主之分,趋善从恶有顺逆之殊。”今按:性命之理,究其所以然,有不易言者。西方哲学,则正从此等不易言处着力。其大体之已然,则人文历史之学,朱子所谓学者不可不知者,所谓天理人欲有宾主之分,趋善从恶有顺逆之殊,皆从人事之已然处加以分别也。若蔑视于人文历史之已然,而尽在其不易言之所以然处用心,此即子贡所言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亦即孟子道性善,而言必称尧舜之意也。今人称中国思想近于西方之经验论,实则中国所重非个人经验,而更重于历史经验。个人经验是私的,短暂而狭小。历史经验是公的,广大而悠久。中国人必分别天理与人欲,非本之哲学,乃本之史学耳。朱子此言,大可玩味。

滕文公问为国章。

朱子曰:“孟子之言虽推本三代之遗制,然常举其大,而不必尽于其细。师其意,不必泥于其文也。盖其疏通简易,自成一家,乃经论之活法,岂拘儒曲士牵制文义者之所能知。”今按。此乃中国传统义理之学与考据之学之分辨。今人又每以清儒言汉学考据为是,宋理学家言义理为非,斯又失之。理学家亦非不治考据之学,而朱子为独精,其所得有胜于清儒,此不详论。

有为神农之言者章。

或问:许行为神农之言。朱子曰:“当时民淳事简,容有如其说者,及乎世变风移,至于唐虞之际,则虽神农复生,亦当随时以立政,而不容固守其旧矣。况许行乃欲以是而行于战国之时乎。”今按:近人多疑中国为守旧。唐何尝守两汉之旧,宋又何尝守唐之旧。稍读史书,秦以下两千年变化何穷。孔孟之书,又何尝有固守其旧之理论可资证引。而如朱子此等言论,亦仅可证近人之不读书而已。

墨者夷之章。

或问:夷之请见,孟子不许。朱子曰:“天之生物,有血气者本于父母,无血气者本于根荄,皆出于一。所以为爱有差,此儒者之道。所以亲亲仁民以至于爱物,而无不各得其所也。今夷之乃谓爱无等差,则是不知此身之所从出,而视其父母无以异于路人也。于亲而谓之施,则亦不知爱之所由立矣。”今按:今人于亲,能有施,是亦谓之知爱,亦谓之能孝矣。朱子若在今世发此辨,则可谓不知现代化而背时之甚矣。此孔子所以欲无言也。

景春曰章。

或问:大丈夫之说。朱子曰:“廓然大公,心不狭隘,则所居广。履绳蹈矩,身不苟安,则所立正。秉彝循理,事不苟从,则所行皆大道。得志则出而推此于人,不得志则退而乐此于己。如此则富贵岂能诱而淫其心,贫贱岂能挠而移其志,威武岂能胁而屈其节哉。”又曰:“今日读答景春章,直是痛快。三复令人胸中浩然,如濯江汉而暴秋阳也。”今按:古人读书精神有如此。何所发明,何所讲究,能心领神会,斯知古人读书精神处矣。

猜你喜欢
  祭義第七十六·苏舆
  宋曾鞏徐幹《中論》目録序·徐干
  卷二十六·夏僎
  卷七十三·卫湜
  卷十二·惠栋
  礼记析疑卷八·方苞
  卷十三·沈廷芳
  五经蠡测卷五·蒋悌生
  卷二十三·康熙
  诗传遗説卷三·朱鉴
  卷七十七·王与之
  卷三百五十二·佚名
  五、香严上树·慧开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三·唐慧琳
  卷四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四出 灯前修本·王世贞

    【缑山月】〔生上〕天步有乘除。仕路如反掌。豺狼盈帝里。笔剑须诛攘。〔诉衷情〕三年宦兴落风尘。事业晓云轻。昨将旧冠重整。义气满乾坤。悲栖楚。羡温生。笑杨城。万言时事。千古高风。一片丹心。我杨继盛向为谏

  • 第四折·关汉卿

    (外扮包待制引从人上,诗云)冬冬衙鼓响,公吏两边排。阎王生死殿,东岳摄魂台。老夫姓包名拯,字希文,庐州金斗郡四望乡老儿村人氏。官封龙图阁待制,正授开封府尹。奉圣人的令,差老夫五南采访。来到许州,见一儿一女,原来是银匠李四的

  • 卷二百二十四 熙寧四年(辛亥,1071)·李焘

      起神宗熙寧四年六月盡其月   六月甲寅朔,宰臣王安石為明堂大禮使,樞密使文彥博為禮儀使,參知政事馮京為儀仗使,樞密副使吴充為鹵簿使,參知政事王珪為橋道頓遞使。   樞密使兼羣牧制置使文彥博言:「羣牧之官,近制不許

  • 卷之一百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二十五·叶盛

    ●水东日记卷二十五歌风台诗太清楼特宴记三幅清和恭靖图书俞行之题西湖画场屋文字无疵者少用古人语谢子兰辨惑编袁伯长家世文丞相子升苏天爵元文类碑刻撰书人皆非实唐英卫二公坟制吴思庵题钱氏画

  • 卷十五·宇文懋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十五 纪年 海陵炀王下 【辛巳】正隆六年春正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太史奏当交不亏羣臣称庆【按宋史及通监纲目是年正月甲戌朔日食不受朝而金史纪志皆不书】自去冬举兵江上汹汹讹言帝已崩

  • 卷四十五·高士奇

    <史部,纪事本末类,左传纪事本末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四十五詹事府詹事高士竒撰楚伐灭小国【成王之弑附】桓公二年蔡侯郑伯防于邓始惧楚也 六年楚武王侵随使防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鬭伯比言

  • 史纠卷二·朱明镐

    (明)朱明镐 撰○南齐书纪志萧书诸志礼乐为优纪叙简核无支无蔓州郡沿立条贯昭晰亦称善制良史之才兹其尤也顾祥瑞一书路卉衜萼同入皂囊野鹿山鸡并形简牍隠侯作俑恨未免焉荆州襄阳之鞠旅悉目为义顺帝和帝之受戕书法从同谋

  • 敬羽传·刘昫

    敬羽,宝鼎人。父亲敬昭道,开元初为监察御史。敬羽相貌丑陋而性喜逢迎谄媚,善于窥测别人的意旨。天宝九年(750),任康成县尉,安思顺为朔方节度使时,召引敬羽在他幕府中。到肃宗在灵武即位时,敬羽不久被提拔为监察御史,以苛刻的

  • 桂彦良传·张廷玉

    桂彦良,名叫德翶,以字行,慈溪人。元朝的乡贡进士,为平江路学的教授,罢官回到乡里,张士诚、方国珍交相争聘,不愿就任。洪武六年(1373)明廷下令,授予太子正字。皇帝曾经写出诗文,桂彦良在皇帝座前朗诵,声音响彻宫殿之外,左右侍臣十

  • 卷五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五十諡略【三】追封皇后諡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顺治十七年八月恭上】顺治十七年八月甲辰世祖章皇帝谕礼部曰皇贵妃栋鄂氏於八月十九日薨逝奉圣母

  • 二十一年·佚名

    (丙戌)二十一年大明嘉靖五年春正月1月2日○乙酉,臺諫啓前事。憲府啓曰:「福城君奴子城中騎馬,爲府禁亂書吏孫世亨所捉。其被捉時事,未可知也,福城君以此吏爲不恭,呈單子于刑曹,刑曹決罪右吏,已定役徒一年半。京城之內,賤隷不得騎

  • 卷一四九·邱濬

    ▲修攘制御之策(下) 宋太宗时,张齐贤奏曰:“圣人举事动在万全,百战百胜,不若不战而胜,若重之慎之,劲敌不足吞矣。自古疆场之难,非尽由外国,亦多边吏扰而致之,若缘边诸寨抚御得人,但使峻垒深沟、蓄力养锐以逸

  • 经说卷四·熊朋来

    宋 熊朋来 撰仪礼周礼礼记论语言学礼曲礼言读礼则礼有载籍可学可读其来乆矣今三礼多为后儒所议虽仪礼不免乐史之疑礼经赖此书为稍完尔礼记出于汉儒之手如王制为汉文帝博士所作缁衣为公孙尼子作月令为吕不韦作其他托

  • 卷四十三·李明复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四十三宋 李明復 撰昭公程頤曰昭公名稠襄公子景王四年即位昭謚也容儀恭明曰昭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叔孫豹會晉趙武楚公子圍齊國弱宋向戍衛齊惡陳公子招蔡公孫歸生鄭罕虎許人曹人于虢謝湜曰晉楚

  • 卷一百四十四·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四十四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十七饮食礼礼记文王世子庶子之正于公族者教之以孝悌睦友子爱明父子之义长防之序【注正者政也庶子司马之属掌国子之倅为政于公族者

  • 学僧修学纲宗·太虚

    ──二十年三月在闽南佛学院讲──去秋到北平、四川,差不多离开十来个月,回院见又有许多学僧是从各处地方来的,这也是很可喜的事!我在此处不能多讲,数日后又要到别处去了,竟没有闲暇与诸僧谈话;所以我今天特将在此处修学的一

  •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 第三卷·佚名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 第三卷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末法成就品第七尔时世尊。复次为利益说此事业成就。说伽他曰当于未来世劣慧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