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礼记析疑卷八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

文王世子

命膳宰曰末有原

玉藻夕祭牢肉则夕膳所进亦朝牲肤体但已彻之俎实则不可再用耳

胥鼔南

谓二南也诗曰以雅以南四裔之乐先王不废以示声教之四讫耳教世子及国子而首以南蛮之乐何义哉前儒既知旧说之非又谓象箾南籥或谓南亦雅乐名盖以春诵夏已包二南不知正始之风尤切于修身齐家故始学者于四诗中又时习之也

春诵夏大师诏之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

诏书与礼者不目其人何也周官大司乐掌成均之法凡有道者有徳者使教焉不必其有职司也诗乐诵有音声度数必乐师始可教礼与书専明义理则深于礼者皆使执礼深于书者皆使典书于职未有列其人亦无定故不可指名

大乐正学舞干戚语说命乞言皆大乐正授数大司成论说在东序

舞干与乞言合语皆小乐正所诏而大乐正复教之何也小乐正诏以仪法及将成熟大乐正复教之而使进质于大司成以讲明其义理也凡侍坐于大司成者逺近间三席可以问则大司成论说乃以义理开示学者后语于郊始及才能优劣疏义未安 舞干戚则有进反周折疎密疾徐之数语说则有辞让坐兴先后久暂之数乞言则有瞻视俯仰应唯趋走之数必有授之者乃不违其节三者有礼仪而无所为篇数注似误 注疏以大乐正为大司乐大司成为地官之师氏似未安师氏掌教太子及贵游子弟从学于虎门者且王举必从朝夕听治必在左右诏美谏恶安能更与成均之国子讲问故其职并无一语及于大学者大司乐二人爵皆中大夫与师氏等其职掌成均之法建治国之学政凡有道有徳者皆属焉则大司成即大司乐明矣注疏盖以记有小乐正而周官惟有乐师故迁就而为此说不知乐师下大夫四人即记所谓大乐正也上士八人即所谓小乐正也且周官别无籥师丞记者盖以籥师上士四人教舞羽籥而籥章中士四人外别有下士四人故以下士为丞正与乐师之上士称小乐正同耳

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必以币释奠释菜皆祭也释币则告也或释奠或释菜将教士而礼于先圣先师也行事则特行于学中之事如出师受成归告讯馘语于郊而取贤敛才王亲视学以简不帅教者则惟以币告而无释奠释菜之礼盖义无取于祭也

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徳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曲艺皆誓之以待又语三而一有焉乃进其等以其序谓之郊人逺之于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也曲艺皆誓以待又语者仍望其能自进于徳事言也三而一有谓于徳事言大段不能成就而防有一端之合也盖非粗明于理法虽小职不可使治故虽擅曲艺必于三者防有合然后可因能任使及当作次盖以次第取爵于其长官不得达于君也【如医则繋籍于医师卜则繋籍于卜师俾试以所能程其功而授之爵凡官中下士皆其长所假之爵】凡选士不升于学者仍归之乡遂使其长量能而授事焉义与此同 司徒所升选俊皆徳行道艺出于伦辈者不宜于徳事言一无所成而仅通于曲艺盖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并入于成均则其中宜有质不逮于中人者矣故使习曲艺亦可以収束其身心而艺之成亦可假防职以食于上耳

始立学者既兴器用币然后释菜不舞不授器乃退傧于东序一献无介语可也

东序即所立学中之东厢盖释奠于堂上而礼賔于东厢非与虞庠相对之夏学也使先有东序则虞庠之立不可云始若虞庠与东序并立又不应虞庠不礼賔东序不释菜以此知为注家之误也 旧说不惟与始立学相背即两学并立后亦不应释菜于此又彻俎豆几筵而礼賔于彼况一献无介语礼既甚畧何故复多此烦扰乎顾命东序西序特牲馈食设庶羞于西序皆谓厢 熊氏谓秋颁学合声不释菜非也承春入学释菜合舞之后则合声礼同不待言故文畧耳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旧说谓夏不释奠其误亦类此

太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

世子之于君兼有父子君臣之道而体势与臣庶异处之难得其宜故必审察以示所当行

其在外朝则以官司士为之

外朝惟有职司者乃与故惟以官序之

其在宗庙之中则如外朝之位宗人授事以爵以官官谓有职司者爵谓无职司而有爵命者无职司而有爵命亦或授以事无爵者序立而已盖宗庙之中与外朝异虽无爵者得与而事则不及焉故特文以着之也

其登馂献受爵则以上嗣

注以特牲嗣举奠礼为献受爵之序非也举奠主人之嗣子也此记所谓上嗣公族也所谓献即长兄弟之加爵也所谓受爵即受尸酢爵也献受爵惟长兄弟一人馂则与者稍多然皆以上嗣而余子不得与焉馂者有常数故不能徧也

其在军则守于公祢公若有出疆之政庶子以公族之无事者守于公宫

疏云朝觐会同则庶子留守不从行非也周官大防同大司马帅国子而掌其政令诸子作羣士从【春秋传同盟于戏郑六卿门子皆从】故官中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正分掌公出及留守之政令也公族之无事者谓学于虎门太学及诸子所存游倅使之修徳学道者盖公族为六官之属者或从公或治官中之事其名在宫伯之版者则有八次八舎之常职惟君行出疆而守宫庙则诸子职所谓国有大事则帅国子而致于太子惟所用之者也国子且致则游倅不待言矣卿大夫士之子则掌固颁其守政盖以公族守宫庙则衞士作其义心以卿大夫士之子守边圉则众庶咸有固志矣 诸侯朝觐防同必载迁主则庶子亦宜守齐车宫庙亦宜警守不独征伐故以出疆之政包之

其刑罪则纎剸亦告于甸人

周官掌囚职士加明梏以适市而刑杀之有爵者及王之同族奉而适甸师氏据此告当作梏旧读曰鞠非也鞠者狱未成之辞也既成而致刑于甸人不宜曰鞠

外朝以官体异姓也

以徳诏爵以功诏禄皆与异姓一体有罪则体百姓虽亲不以犯有司亦此义也

正室守大庙尊宗室而君臣之道着矣

继世之君臣诸父昆弟以承祖之正体也公族之适子犹守太庙而其父兄不敢先焉况君之继序者乎此所谓君臣之道着也

天子视学大昕鼓徴所以警众也众至然后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兴秩节祭先师先圣焉有司卒事反命先圣先师使有司祭而先老亲释奠焉非义所安也盖天子非有事不视学五年视学则有比校羣士徳艺之事简不帅教者则有习射习乡之事皆有司掌之天子亲临特用以兴起震动之故至即命有司行此而天子自举常典祭先圣先师也天子视学当在太学中堂祭先圣先师亦当在此设有司就此行释奠事则天子亲见之无庸卒事反命矣 如出征有受成之事则必主兵者受之反有讯馘之事必典狱者讯之诗曰淑问如臯陶在泮献囚则君不亲讯审矣推之春秋视学亦必有教国子之事有司掌之而君不亲焉者

始之养也适东序

东序即太学东厢

适馔省醴养老之珍具遂发咏焉退修之以孝养也遂发咏焉退为句盖适馔省醴乐声既发则天子遂退乐记天子执醤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正与此篇义相发明盖醤者食之本执醤示欲亲馈也爵者饮之具执爵示欲亲酳也干者舞之器冕而总干示欲亲舞也皆用以为礼而不亲执其事此篇云适馔则不亲馈可知矣曰省醴则不亲酌可知矣发咏而退则不亲舞可知矣盖养老于东序而天子位在太学中堂乐声甫作即退反其位故乐阕有司复以告乃发命而归也使天子亲馈献则老更当拜亲舞老更当立而待非所以安养之也先儒论燕礼宰夫为献主义亦如此

反登歌清庙既歌而语以成之也

天子将退时老更必离位致敬既退然后各反其位也

言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合徳音之致

文王之徳所以播诸乐歌者不过父子君臣长幼之道止于至善而已清庙之诗曰济济多士秉文之徳故既歌而语凡为父子为君臣为长幼者必合于文王之徳音而后为人伦之极则也

王乃命公侯伯子男及羣吏曰反养老幼于东序王制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乡遂之老有进养于天子之学者故乡遂之吏偕焉命反养老谓当养于乡者观此则庶人之老各就其地而行引年之政也审矣幷及幼者周官养耆老孤子事每相连天子视学虽専养耆老而命公侯伯子男及羣吏不可遗孤子故连类而及之

朝夕至于大寝之门外

惟朝夕至寝门者正昼君与百官图事世子亦修业于虎门也惟至寝门外者或嫔御在侧必君召乃敢入也

猜你喜欢
  周礼正义序·郑玄
  卷二十九·孙瑴
  提要·方苞
  卷十四·湛若水
  兵法第十七·管仲
  卷六·高闶
  序·傅恒
  卷五·刘瑾
  卷四·佚名
  大般若經第五會序·欧阳竟无
  佛法宗派大概·李叔同
  存心与择法·太虚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四十·佚名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三·佚名
  斥欧阳竟无之魔说·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汪广洋

    钦定四库全书凤池吟稿卷一    明 汪广洋 撰五言古体大祀维皇建有极庚戌値时康二气迭敷宣允若协雨阳季秋成物际报祀礼有常扫地事明荐穹庐列两行鼓钟宿在悬玉帛灿成筐陶匏湛醴齐大登具牛羊匪侈礼物丰贵在诚意将今

  • 野趣有声画巻下·杨公远

    (元)杨公远 撰次黄山中首尾唫双井源流绰有声襟期一片玉壶清唫成物外风骚句付与人间月旦评随柳问花知雅兴论心握手见交情英雄摽致真难敌双井源流绰有声初度寓郡得失荣枯付分休康强之外复何求灵台洞彻天无夜银海精明月正

  • 卷三十四·唐·蒋一葵

    【文宗涵】 〔性嗜蛤蜊,一日,御馔中有劈不开者,焚香祷之,乃开,见菩萨形具足,赐兴善寺。〕 大和末,帝诛王涯等,仇士良愈专恣,帝恶之,虽登临游幸,未尝为乐,或瞠目独语,左右莫敢进问,因题诗曰:“辇路生春草,上林花

  •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纪昀

    唐纪 【六】 玄宗一 ○玄宗 【一】 玄宗皇帝讳隆基睿宗第三子也母曰昭成顺圣皇后窦氏性英武善骑射通音律厯象之学垂拱三年封楚王长寿二年改封临淄郡王 厯右卫郎将尚辇奉御迁卫尉少卿兼潞州别驾景龙四年来朝京师遂留不

  • 九九一 军机大臣奏王应麟《玉海》遵旨拟加按语呈览片·佚名

    九九一 军机大臣奏王应麟《玉海》遵旨拟加按语呈览片乾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发下王应麟《玉海》。臣等遵旨拟加按语呈览,恭候钦定,发交曹文植(埴)另行缮录,真按:曹文埴.装入各部全书本卷。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 卷一百十三·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十三宋 赵汝愚 编财赋门新法五上神宗论青苗      李 常臣闻易曰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繇伏羲以来治天下者未有不以仁守位以财聚人以义理财者也知非仁不

  • 读书录卷七·薛瑄

    孟子七篇乃洙泗之正传经千余载世儒例以子书视之而无知之者独唐之韩子谓孟氏醇乎醇者也又曰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又曰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又曰孟氏之功不在禹下是则千载之间知孟子者韩子一人而已宋之大儒有徳业闻望重于

  • 卷二十八·严粲

    <经部,诗类,诗缉>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缉卷二十八 宋 严粲 撰 公刘召康公戒成王也成王将涖政【涖音利】戒以民事美公刘之厚於民【笺曰公刘后稷之曾孙】而献是诗也【笺曰成王始幼少周公居摄政及归之成王将涖政召公惧成

  • 第23章&nbsp;祭法·戴圣

    祭祀的规定:有虞氏筛祭时以黄帝配享,郊祭时以帝誉配享,宗庙之祭以撷项为祖,以帝尧为宗。夏后氏筛祭时也以黄帝配享,郊祭时以鲸配享,宗庙之祭以撷项为祖,以禹为宗。殷人谛祭时以帝誉配享,郊祭时以冥配享,宗庙之祭以契为祖,以汤为

  • 中庸·朱熹

    中庸〈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宋 朱子 章句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乆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

  • 第四十九卷·佚名

    观天品之二十八(夜摩天之十四)又恶比丘。离于杂色种种画已。更作余画。何者余画。所谓余者。因根境界。生死系缚。彼根境界。或有可爱。或不可爱。谓鼻嗅香。彼观察了。鼻所嗅者。若香若臭。于香不乐。不善观察。不能

  • 第十五卷·佚名

    地狱品之十一又彼比丘。知业果报。复观阿鼻大地狱处。彼见闻知。复有异处。名黑肚处。是彼地狱第六别处。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见闻如。若何等人。取佛财物而自食用。不还不偿。不信彼业。而复更取。复教他取。为作住

  • 宗镜录卷第五·延寿

    夫真心靡易。妙性无生。凡圣同伦。云何说妄。答。本心湛寂。绝相离言。性虽自尔。以不守性故。随缘染净。且如一水。若珠入则清。尘杂则浊。又如一空。若云遮则昏。月现则净。故大智度论云。譬如清净池水。狂象入中。

  • 卷第二十六·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二十六宋咸淳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净土立教志第十二之一莲社七祖始祖庐山辩觉正觉圆悟法师(慧远。师道安法师) 二祖长安光明法师(善导云是弥陀化身) 三祖南岳般舟法师(承远) 四祖长安五会法师(法照善导

  • 锻炼说十三篇自序·戒显

    锻禅说而拟之孙武子何也。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柱下之言确矣。佛法中据位者。治丛林如治国。用机法以锻禅众如用兵。奇正相因。不易之道也。拈华一着。兵法之祖。西天四七。东土二三。虽显理致。暗合孙吴。至马驹蹴踏

  • 文泉子集·刘蜕

    一名《刘蜕集》。唐刘蜕撰。6卷,孙光宪《北梦琐言》载刘蜕为桐庐人,官至中书舍人。所叙爵里不同,或疑是别一刘蜕,尚不得而知。是集前有《自序》说:“自褐衣以后,辛卯(87)以前,收其微词属意古今上下之间者为内外篇,复

  • 大六壬管辂神书·管辂

      论身命   支干传课作提纲,先审安身无所伤。事业一身经历处,存亡隐见莫胡详。   凡看课,皆以干为主。干者,我也。其干支课传上神皆我之用,有以首课入传为终身经历者,有以支起入传为终身经历者,有以干之阴神起传为终身

  • 薛丁山征西·如莲居士

    该书采用章回体形式,讲述了唐代薛丁山的故事。 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征东有功,被封为平辽王。因与皇叔李道宗结怨,被陷下狱。幸于危急之际,西凉哈迷国犯境,徐茂公立推荐仁贵挂帅征战,逃过此劫。仁贵征西,误中圈套,被困锁阳城,为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