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六)微子篇

殷有三仁章。

朱子曰:“以其皆无私而各当理也。无私,故得心之体而无违。当理,故得心之用而不失。此其所以全心之德,而谓之仁欤。”今按:心,人人有之而相通,不限于身,故言心必言公。若限于其身,则为私心,失其心之体矣。心必见于行,行必见于事,事必当于理。朱子以无私当理两者说心,以为心之全德,则内外交尽矣。朱子又言仁者心之德爱之理,心之德言其无私,爱之理言其当理。食色性也,人于食色无不爱,然不能无私而当理,则每陷于不仁。故只可说食与色为人心,不可说是仁心。而仁心中亦并不要排除了食与色。程氏谓性即理则可,象山谓心即理则偏了。朱子此条分析得极扼要。

朱子又曰:“游氏谓,仁人之用心,惟仁所在则从之。似非知仁之言。仁者,心之德。有是心而不失其德,则谓之仁人。一时如此,一时之仁也。一事如此,一事之仁也。时与事虽有不同,而所谓仁者,则常在此而不在彼也。如游氏说,则人与仁自为二物。人常在此,仁常在彼,而以人往从乎仁也。”今按:今人每连言道德,实则道必本乎德。德乃人心之共有境界与最高自由。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吾心之自由无不当于人事之准则,斯孔子之所以为圣也。今人言道德则有似于游氏之所云。

柳下惠为士师章。

朱子曰:“尹氏曰柳下惠孟子所谓不屑去者也。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仕而不喜,黜而不愠,自知其直道而已。愚闻之师,柳下惠之直道,其自知甚审,其自信甚笃,所谓确乎其不可拔者也。盖与尹氏之意同。谢氏曰:用我亦可,舍我亦可,玩世不恭者之所为也。张敬夫谓其曰焉往而不三黜,则亦几于不恭矣。此与谢氏意亦相发。杨氏以孔子无可无不可为近于和,非也。无可者近于清,无不可者近于和,是以孔子之于夷惠,集其大成,而时出之,岂曰无可无不可,而反独近于一偏之和与。盖为是说者,其立心制行有近于柳下之风,故未察乎孔子之言而并以为亦若惠之为也。”今按:此条引尹氏谢氏杨氏,皆程门大弟子。朱子言闻之师,当指其师李延平,则为程门三传弟子。张敬夫则与朱子同辈行。为论柳下惠一人,二程以下积百年来,已有如许意见。若无此如许积累,恐亦出不得朱子。孔子以下,亦积四传而得孟子。中国学术思想之传统有如此。西方哲学乌有此例。是必有其相异所在,亦学者所当深究也。

子路从而后章。

朱子曰:“说圣人无忧世之心固不可,谓圣人视一世未治尝戚戚无聊,亦非也。须看圣人至诚恳切处,及洒然无累处。文中子说,天下皆忧吾独得不忧,天下皆疑吾独得不疑。又曰,穷理尽性吾何疑,乐天知命吾何忧。此说是。”今按:孔子在春秋末,竟何用于世。朱子当南宋中世,亦竟何用于世。今人则谓是中国人不懂得革命,故必待平民造反,世乃得变。文中子生当北朝之末,隋之初,身不见用,隐居著书,乃有此言。亦见中国人心情。似乎今之中国人宜亦有知于此始得,虽不能治,却亦免于乱,以待后起。若必事事而变,恐亦有欲速不达处。

猜你喜欢
  易经·说卦传·第十一章·佚名
  卷九 九之三·孔颖达
  讠间时篇第六十九·王充
  克鲁泡特金学说之修正·李宗吾
  泾野子内篇卷二十五·吕柟
  卷五·袁俊翁
  卷五·崔子方
  古微书畧例·孙瑴
  卷七·俞皋
  四 中国人的节日·林语堂
  卷十·陈深
  卷十六·刘玉汝
  金山达观颖禅师·惠洪
  卷五十三(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民国与佛教·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静思集巻五·郭钰

    (元)郭钰 撰○七言古和酬黄用泰闻君读书近秋浦老大用心更清苦锦笺挥翰散晴云灯火隔窓聴夜雨前月西风送好音孤鸿荡影愁人心盈盈一水不相见千里命驾何由寻忆昔风尘走长道曽宿君家碧云岛一时谈笑君未忘十载凄凉我重到思君

  • 唐温如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唐温如,生平不详。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温如诗鉴赏 此篇是晚唐诗人唐温如惟一的传世之作。关于这位作者,历史上没有记载。这首诗倒很

  • 列传第十二 燕凤 许谦 张衮 崔玄伯 邓渊·魏收

    燕凤,字子章,代人也。好学,博综经史,明习阴阳谶纬。昭成素闻其名,使人以礼迎致之。凤不应聘。乃命诸军围代城,谓城人曰:“燕凤不来,吾将屠汝。”代人惧,送凤。昭成与语,大悦,待以宾礼,后拜代王左长史,参决国事。又以经授献明帝。苻

  • ●崇禎長編卷之十五·汪楫

      崇禎元年十一月   ○崇禎元年十一月   崇禎元年十一月   戊午朔戶部疏報各撫按變價逆祠銀二萬五千五百三十八兩有奇   山東道御史李懋芳浙江道御史蔡國用分督南直隸學政   山西右參政張孔法陞本省

  • 卷二十四·黄以周

      徽宗   △崇宁三年(甲申,一一○四)   1、五月(案:钱氏《朔闰考》:是月癸酉朔。) 丁丑,尚书省劄子:“京城提举茶场所准诏旨,水磨茶场追述旧制,别立新额。奉圣旨,依今具申请下项:一、元丰茶场以在京府界郑、澶、颍昌府为地分

  • 卷二十二·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二十二 【起丙申明世宗嘉靖十五年尽癸卯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凡八年 【丙申】十五年春正月以刘天和为兵部左侍郎縂制三边【先是济农居套中西抵贺兰山限以黄

  • 卷之一千一百八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目录·温达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三 纪事本末类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目録卷一康熙十六年六月至十八年十月卷二康熙十九年二月至二十二年十一月卷三康熙二十三年二月至二十五年十一月卷四康熙二十六年正月至二十七年

  • 周处传·房玄龄

    周处字子隐,义兴陽羡人。父亲周鲂,吴国鄱陽太守。周处少时死了父亲,还没到二十岁,就臂力过人,好骑马驱驰田猎,不修小节,纵情肆欲,州里乡曲的人以他为祸患。周处自己也知道为人所厌恶,便十分感慨,有改过砥砺自己的志向,对父老说:“

  • 德宗本纪·欧阳修

    德宗,名适,是代宗的长子。母亲是睿真皇太后沈氏。当初,沈氏在开元末年被选入代宗宫中。安禄山叛乱,玄宗躲避叛贼去到蜀郡,诸王妃妾来不及随从者,尽都被叛贼虏得,拘禁在东都的宫中旁舍。代宗收复东都,寻得沈氏,留她在宫中;史思明

  • 吴元珪传·宋濂

    吴元珪字君璋,广平人。父亲名鼎,任燕南提刑按察副使。元珪生活简朴,为人持重,喜思考,凡征战方略、治国之道、律令章程的知识,都是家中传授的。至元十四年(1277)世祖召见,命授后卫经历,佩戴金符。十七年随帝去上都,受命去大都万

  • 赵翿传·张廷玉

    赵瞷,字伯友,新喻人。好学,工于文辞。元至元年间乡试中举,为上犹教谕。洪武二年(1369),太祖诏修《元史》,命左丞相李善长为监修官,前修《起居注》宋濂、漳州府通判王..为总裁官,征山林的隐逸之士汪克宽、胡翰、宋僖、陶凯、陈

  • 十九年·佚名

    (辛巳)十九年大明崇祯十三年春正月1月2日○戊寅,時以逃還者刷送,人心洶擾。上下敎于八道以諭之曰:予以薄德,忝爲一國臣民之主,有安養庇覆之責,而智昧於經濟,誠薄於撫字,徭役繁興,邑里愁苦,蓋已久矣。天道不佑,災厄相踵,民遂大困,亂靡

  • 卷四百六十三·佚名

    △第二分巧便品第六十八之四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何因缘故名为般若波罗蜜多。佛告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到一切法究竟彼岸故名般若波罗蜜多。复次善现,由深般若波罗蜜多

  • 卷四·佚名

    (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译)佛言:妙吉祥。菩提者与虚空等。谓以虚空无高无下。菩提亦然无高无下。由是如来等正觉。虽成正觉。亦无少法如微尘许若高若下诸所施作。此如是法若如是知即是实智。吉祥。

  •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四·自融

    随州龙泉聪禅师禅师。讳明聪。字无闻。邵武光泽奚氏子也。宗传临济。师事天奇。天奇之盛化也。联芳授受。龙象数百员。而师拔其萃。然师不就疏请。不藉檀脂。卓立当阳。开创禅社。爱以剧务绳学者。重振百丈之规。或不

  •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四卷·灌顶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四卷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师子吼品之一下复次善男子下。二别举遍义应遍一切。别举四种遍有中道。一颠倒上下。二生死。三断常。四因果。他解。此四是中论八不。不上不下是不来

  • 克雷洛夫寓言·克雷洛夫

    《克雷洛夫寓言》是俄国杰出作家伊凡·安德烈耶 维奇·克雷洛夫创作生涯中最主要的成就。9卷本的 《伊凡·克雷洛夫寓言》共收作者1806年~1844年间 创作的寓言201篇。克雷洛夫的寓言题材广泛,寓意深 刻。统治阶级的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