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青燐屑上卷

慈谿应喜臣著

思宗御极之元年,五凤楼前,获一黄袱,内袭小画一卷,题云:天启七,崇祯十七,还有福王一。清晨,内侍检得,即奏御前。思宗因传巡皇城各官,究所从来。时,袁槐眉先生以省垣隶皇城事,奏上曰:此事不经,何由得至大内。且臣等巡视,俱各未见;而内臣特奏之,焉知非有奸人包藏祸心,潜伏肘腋而为此耶?如一追究,将来必有造讹立异、簧惑圣听者矣。上可其奏,立命火之。

丁丑,予计偕北上。礼闱竣事,访宣武门外斜街,见乡民数辈,拥一白鸡,羽毛纯白,喙距俱赤,云重四十斤,索价一两。观者环堵,莫之敢售,盖不知为何物也。偶阅字彙,鸟兽部■〈敖上鸟下〉字注云:■〈敖上鸟下〉,形如鸡,毛色纯白,嘴距纯红,所见之国亡。

癸未六月,夜坐纳凉,忽阴云四合,雷电交作,爆光之中,出火星一道,声如砲炭。考之天元玉曆曰:电中聚火,人君绝世。

壬、癸年间,都下变异种种,如天津抚院将台旗竿终夜号泣,抚臣具疏以闻。椎牲祭之,亦不辍。

凤阳祖陵,悲号震动,三年不止。守陵内臣,大集云水,斋醮弥夕,鸾鹤翔空,累数千百,震号如故。

五凤楼前门拴,风断三截,京师黑眚见,大内百怪出;如此之类,纪述未尽。

都人士为予言:癸未春,京营巡捕军夜宿旗军之西首,更定时,一老人嘱曰:今夜子时,有一妇人,浑身缟素,涕泣而至,自西向东,汝切不可放过。如放过,为害不浅。至鸡鸣,即无事矣。吾乃地祗神灵,将来救此一方民命。如违吾言,当得重谴。至夜将半,果有一妇,泣诉如前。云归母家,不意夫死,急欲奔丧,不避昏夜。逻者谨如前戒,坚执不允,妇亦暂退。迨漏五下,逻者睡去,妇折而东矣。辄复旋反,蹴逻者醒,而告之曰:吾乃丧门神也。上帝命我行罚,灾此一方;汝何听老人言,阻我去路。汝今抗旨,灾首及汝。言迄不见。逻者大惧,奔归告其家人,言未及终,僕地而死。嗣后,遂有疙疽瘟、西瓜瘟、堔头瘟等症,死亡不可胜计。

甲申四月,凤阳总督马士英、总兵黄得功剿寇,内臣卢九德闻变南行,江北郡县,掳掠一空。

总漕黄希宪闻变南行,挟持独富,东省士民多从之者。山东总兵刘泽清,至淮安,安东守将邱磊截其家口辎重,数日得还。

番山鹞(高杰之别号)首将李成栋至清江浦,守将张士仪以火攻之,杀获甚众。

五月,阁臣高弘图、枢臣史可法、督臣马士英、内监韩赞周、卢九德、科臣李沾、台臣左光先等共拥福藩世子正位南京,改元弘光,遣臣分道安抚天下,从龙定策诸臣进位有差。

上命诸臣集议,谁任居守、谁任督守?内监韩赞周言于众曰:马相公弘才大略,堪任督师。史相公安静宁一,堪任居守。士英不乐出镇,辞曰:吾往岁擒刘超、服老回回,多负勤苦,筋力惫矣,无能为也。史老先生,镇抚皖城,屡建奇绩,目今番山鹞已至淮南,淮安士民仰公盛德,不啻明神慈父。督是师者,非公而谁!史公曰:诚如公言,毋乃过其实耶!东西南北,惟君所使,吾敢惜顶踵、私尺寸、堕军实而长寇仇乎?愿受命。越数日,遂进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视师淮扬。

朝议既定,以史公督师淮扬。苏州吴县廪膳生卢渭率太学诸生抗疏争之,有「奏桧在内、李纲在外,宋终北辕」等语,朝野传诵,以为名言,时人方之陈东云。

时,刘泽清据淮安,维扬士民之惧番山鹞之乞据扬城也,登埤固守,坚不令入。四野居民,奔窜靡宁;而高杰之兵,杀人无忌,莫敢撄锋。江都观政士郑元勳恃其才之足以服众也,且认时局之线索在乎,岸然出而为调人,往来高营,酣饮达旦。杰复以币饵之,元勳气益扬,语于众曰:高帅之来,敕书召之也,马士英聘书现在,即入南京,尚且听之,况扬城乎!百姓未知真实,鬨然以元勳与贼通,卖扬城以市德,遂共刃之。寸鑻骨片脔,咀嚼俱尽(先是,士英用金币往聘番山鹞,弘光帝手诏有「将军以身许国,带砺共之」等语)。

元勳有别墅在城西东南隅,水色山光,互相掩映,颜曰影园。壬午春月,牡丹盛开,得姚、黄二本。因言宋钱公辅园亭,曾得此种,赏花同时之客,俱登崇阶,为一代名佐。元勳意颇自得,拟刻影园集,徵名人诗歌以百什计;而竟遭奇祸,何也?

元勳既死,番山鹞大惧,因劫阁部于福缘庵,罗列兵仗、甲士环堵,公夷然处之。将及浃旬,乃为具疏,以瓜步城屯其士卒,众志稍安。

高杰横甚,头颅满野;闻督师来,亦颇严惮,分命将士夤夜掘坎埋胔掩骼。升帐之日,杰词色俱变,惴惴然若有不可测者。及庭见时,坦衷朴质,平易近人,偏裨亦各留茶。自此,将帅视为易与,矫命横行,大为跋扈之势矣。

六月,朝议封黄得功为靖南伯、刘泽清为东平伯、刘良佐为广昌伯、高杰为平兴伯,是为四镇。左良玉、郑芝龙、唐通等进爵有差。

七月,安抚浙江监察御史左光先疏荐原任徐州砀山知县应廷吉于朝,有「三式之学皆精、天官之微更悉,臣与久处,信而有徵。所当投大遗艰,究其底蕴」等语。部覆授廷吉淮安府推官;阁部具疏请之,奉旨:廷吉即以淮安府推官职衔、阁部军前效用。同得是旨者,为刘湘客、通判张、纪克用等。

扬州初定,遂于八月督巡淮安,点视刘泽清兵马;奏以泽清驻淮安、高杰驻瓜扬、黄得功驻仪徵、刘良佐驻寿春,各有分界。

是月,鲁藩从东兖来,信宿而去。

唐藩从凤阳来,会于淮浦,盘桓旬日。唐藩以阁部有肄业之恩,往还简札称门生。唐藩先以罪废,禁锢高牆;弘光帝登极,阁部具疏救之。

八月十五日,阁部升帐,忽旋风从东南起,吹折牙旗一面;其风旋转丹墀,良久方散。公以廷吉初至军前,欲试其实,即命占之。占曰:风从月德方来,为本日贵人,时当有贵臣奉王命而至者。风势旋转飘忽,其事为争音,属徵象,为火数,居四;二十日内,当有争斗之事。五日前后,须防失火,且损六畜。越三日,城西北隅火,焚死一驴,毁民舍三间;匝月,遂有土桥之变,而督师高大监以王命至。公因其学之非妄也,时咨问焉。

九月,从淮抵扬。初定从征文武官员经制俸廪之数,开标额兵三万人,四镇同之;每镇本色米三十万石、银四十万两。左良玉称是,各镇不等。

阁部请印七颗,设督饷道印一颗,以原任副使黄铉掌之。监军道印一颗,以原任副使高岐凤掌之。行军兵部职方司郎中印一颗,以黄日芳掌之:同其官者,为秦士旗主事、何刚、施凤仪等。监饷同知一员,以知县吴道玉署之,无印。监纪推官印一颗,先后掌其印者为原任佥事陆逊之、原任知县应廷吉,同其官者为刘景绰、梁以樟、吕彦良等。从征立功,为原任翰林院庶吉士吴尔壎、滁泗兵备石启明、开府推官李长康、赞画通判张鑻、知县殷垤、支益等,参赞等官不及备载。侯方岳后至,以为桃源知县。督师大厅副总兵印一颗,以李正春掌之。督师中军旗鼓印一颗,以马应魁掌之;同其官者,为翟天葵、陶正明等。督师军前赏功参将印一颗,以汪一诚掌之。

靖南伯黄得功标下监军职方主事一员,以冯元飂为之;监纪推官一员,以徐某为之。

东平伯刘泽清标下监军道一员,以淮海道加太僕寺少卿张文光为之;监税知县一员,以原任赣榆县知县方来商为之(东平镇淮,睚眦杀人,无所顾忌。北来朝臣韩如愈等,悉被惨杀;其馀泯泯者,不能尽悉。然颐指唯诺,惟熊民之言是听;樊明片言转移,全活甚众)。

广昌伯刘良佐标下,额设未详。

兴平伯高杰标下,监军道一员,以王相业为之;监纪同知一员,以原任安塞县朱统錝为之;监纪通判一员,以许鸿仪为之。

总河军门王永吉标下,监军道一员,以黄国琦为之;监纪推官一员,以杨芬为之。

江北督师太监高起潜标下,额设未详。

四镇各私设行盐、理饷总兵、监纪等官,自画分地,商贾裹足,盐壅不行。各私立关税,不系正供;东平则阳山、安东等处,兴平则邵伯、江堰等处,多凶横掠民,民不聊生。

弘光帝既立,以户科右给事中左懋第加兵部侍郎、总兵官陈洪范加宫保都督,使北修和议。懋第不屈,以身殉难;洪范放还,寻亦被戮。

当事者议以阮大铖为兵部尚书,举朝争之。南都人夜书一联于司马堂:闯贼无门,匹马横行天下;元凶有耳,一人浊乱中原。尔时弊政,难以枚举。南都人复书西江月一词于演武场云:有福自然轮著,无钱不用安排。满街都督没人台,遍地职方多无赖。本事何如世事,多才不若多财。门前悬挂虎头牌,大小官儿出卖。

黄蜚自登州来,欲觐南都,路经淮扬,虑为高、刘二镇所掠,以书致黄得功;欣然以兵迎之,弗虞高之尾其来也。至邗关外五十里地—名土桥,角巾缓带,饮马蓐食。高营三叉河守备,不审其由,以得功暗袭维杨,高急;高遂密佈精骑于土桥左右,而黄不知也。俄而,士马围合,渐渐逼身,马不及介、人不及装,箭集如雨。得功以鎗拨去,无及肤者;所乘战马价值千金,攒簇而毙。得功夺他马而驰,随行三百骑尽为高营收去。

畴昔之夜,番山鹞以得功离镇,发兵千人夜袭仪徵。守城副将丘钺、马岱等侦知之,相与谋曰:高兵来,以主帅他出也。姑以旧城委之。天明,主帅必至,内外夹击,吾事济矣。因闭门坚守,令士卒饱食熟睡;城外四隅虚设烟火,以为疑兵。薄暮,高兵大至,见已设备,不敢前进。又见烟火联络,以为黄兵营盘,砲矢齐发;夜半与火药俱尽。城中望见,马岱争先杀出,千人丧魄,俄顷尽歼。

番山鹞必欲以扬为镇,屡肆要挟;阁部为请于朝,维扬士绅又复大鬨。守土以无祸为辞,阁部遂迁东偏行署,以督府居之。入城日,高夫人邢氏号令严肃,颇称安堵(按邢氏,闯贼李自成妻也;番鹞通焉。自成觉之,杖之百,将杀之,番山鹞挟向南奔,自成追之不及。邢氏美而艳,然严毅,将士悚惕;番山鹞见之,终身不复议置侧室)。

阁部锐意河南,黄日芳、陆逊之叩应廷吉曰:师相将有事于中州,君意何若?廷吉曰:明年太乙在震,角亢司垣,始击掩寿星之次,当殒上将,天下事未可知也。闻东省探细人至临淄,士民翘望王师如雨济旱,何不取道于东?义声直进,彼中豪杰,必有响应者。二公默然。

朝廷疏论时政,有微刺公者曰:督师之地,为招亡纳叛之区;阁部之前,为藏垢纳污之所—盖指北来诸公而言也。公置之不辩。于是,东平各挟阿私,上疏论荐;中外之势,同水火矣。

兴平定居,阁部遂如仪徵,点视黄得功兵马;大阅于部,赏赉金帛千金有差。

黄、高交恶,遂各治兵。番山鹞曰:曩昔千人皆维扬恶少,尝欲图我,我故驱之;假手于黄君之士卒,岂敢败衄也。黄必欲报怨,阁部不得已,复之仪徵,泊舟吾台庵侧,以为调释。值得功母夫人逝,苫次与语,稍霁色焉。因命监纪通判许鸿仪、推官应廷吉往高营议和,高虽听命,而所得马匹匿弗肯还。往反再四,始偿百匹,皆羸瘦不堪者。解至黄营,止收其半;阁部复以二十匹强之,馀三十匹渐次毙矣。高不肯补,阁部不得已,偿解三千两,复令高杰以千金为黄太母賵,憾始稍释。

南内出太祖时所积军器及新造弓矢等件,数可十万副,解赴阁部军前。路经仪徵闸,黄营将士抢掠过半,督藩令箭禁不能止。黄营监纪推官徐某解犯令者数人,皆牧竖也;阁部宥而弗治,所失重器亦不可问矣。兵部主事冯元飂来见,阁部以其名家子,礼接之;而倨傲不恭,气质与得功等。遂令监黄军,盖外之也。

仪徵返旆,决意河南之行。番山鹞于初十日祭旗,风吹,大纛顿折,红衣大砲无故自裂。杰曰:此偶然耳。遂于十月十四日登舟。应廷吉私谓人曰:旗断、砲裂,已为不祥。今十四日,俗称月忌,又为十恶大败,何故登舟?同列曰:高藩幕下,智囊济济,岂无解此者。诗曰:无易由言、莫扪朕舌。应吉曰:其然;吾言过矣。

二十一日,阁部暂驻清江浦,遂奏李成栋为徐州总兵官、贺大成为藩标先锋总兵官、陆逊之为大梁屯田佥事、胡蕲忠为睢州知州、泠时中为开封府通判、李长庚为开封府推官,经略中原。时原任户部主事蒋臣、归安县儒学生员韩绎祖后至,阁部乞奏官,辞不受。

诸藩各分汛地,长江而上为左良玉汛地,天灵州而下至仪徵三叉河为黄得功汛地,三叉河而北至高邮州界为高杰汛地,自淮安而北至清江浦为刘泽清汛地,自黄家营而北为史公汛地,自宿迁至骆马湖为总河军门王永吉汛地。

阁标张天禄为前锋镇,驻瓜州。许大成为游击,领忠贯营。李栖凤为甘肃镇,驻睢宁。刘肇基仍总兵官,驻高家集。张士仪为河协镇,驻王家楼。沉通明为参将,驻白洋河。

黄铉督理粮饷,往来常、镇;何刚催趱粮饷,往来苏、松,兼理忠贯营事。高岐凤为监军道,同李栖凤协防睢宁。高日芳为行军职方郎中,秦士奇、施凤仪副之。应廷吉为监纪推官、吴道正为监饷知县、马应魁为中军副将、翟天葵为旗鼓—陶匡明副之、汪一诚为赏功参将,同驻白洋,以任防河之役。后北兵入扬州,吴道正、马应魁、陶匡明、汪一诚等死之。

有使从此方来,自称燕山卫王百户;持书一函,函题云:某王致书史老先生阁下。史公令中军官厚加款待,上其书于当宁,令词臣拟议报书以答之。

十月,有旨以莫须有事,捕安东副将邱磊下狱。刘泽清自往唁之,饮馔丰美,把臂呜咽;且谕狱吏小心承值,会当书疏,请磊复职。无何,磊竟杀,□虽史公奉旨而行,实东平修怨为之也。

十一月四日,为阁部悬弧之晨。舟抵崔镇,各官免参。急报剡城夏固山阑入宿迁。史公愀然不乐,亟召众官。舟皆未至,惟应廷吉从,因召见;徐问曰:在昔姜子牙、张子房、诸葛孔明,何如人也?廷吉对曰:三公皆王佐才,不得位置优劣;虽勳名事业成就不同,则时有利、有不利也。庞德公曰:卧龙虽得其主,未得其时;斯言确矣。公曰:陈寿有言,将略非其所长。廷吉曰:考之传记,孔明种种调度,出人意表;岂寿所能窥测!他不具论;出师表云:鞠躬尽瘁,死而复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只此数言,万世人臣之轨则也。公故容谢曰:年兄教我矣(廷吉与公同谱,故云)。既而曰:天下事已不可为!先帝变日,予待罪南枢,宜固应死,转念天下国家之重,庶几主器得人,希绍一成一旅之烈;不意决裂至此!揆厥所由,职由四镇尾大不掉。为今之计,惟斩四臣头悬之国门,以为任事不忠之戒,或其有济。昔之建议而封四镇者,高弘图也;从中主张赞成其事者,姜曰广、马士英也。依违其间无所救正者,余也。又曰:连日天象,变异如许,年兄何不择其善者而言之。廷吉曰:据实而言,犹疑伪妄;敢臆说乎!令取新书二册,赠廷吉而别。

次日,抵白洋河,令廷吉监刘肇基军、高岐凤监李栖凤军进取宿迁。初八日黎明,师济河,夏固山遁去,遂复宿云。

越数日,夏固山复围邳州,军于城北。刘、李二将军军于城南;两将相望,未尝一矢相加。樵採者出,北兵谕之曰:尔民即吾民,吾不杀汝;好守城池,必为他贼所据!相持半月,各引去。

邳、宿报至南都,贵阳方箕踞而戏;读罢,大笑哈哈不住。时,东省杨公士聪在座,惊问曰:邳,宿沦陷,幸而复完,南北关係不浅;公何泄泄为!贵阳曰:君以诚有是事耶?杨曰:宁有无疾而呻者!贵阳曰:不然。此史道邻之妙用也。岁将尽矣,阳河将吏例应叙功,耗费钱粮例应销算;盖如叙功、销算地也。杨且信且疑。明春,奉使河上,始知无伪。

复有使从北方来,自称鸿胪寺班周某者,致书如前。公不启封,沉之于水;重赉其人而遣之。

卤薄所至,凡一技、一能欲效用者,皆投策进见,随试随收;月有廪饬,以推官应廷吉董其事,命曰礼贤馆。于是,四方倖进之徒,接踵而至,甚有献策请鬻三山街天功坊以助军饷者。棐臣病之,白史公曰:是皆跃冶之士,吏无实用。所捐糈縻,亦百姓脂膏也;曷不遣此辈归塾就业,另储其才以副实用乎!公曰:吾将以礼为罗,冀拔一于千百,以济缓急耳。廪之如故。相聚数月,既无拔萃之才,亦无破格之选;始私相谓曰:求之甚殷,遇之甚疏,吾辈其齐门之瑟也夫,悄悄引去。城破日,从公及于难者。止一十九人。

额饷虽设,以入不敷所出,遂以户部主事施凤仪行盐扬州。

扬州为高藩汛地,不隔碍不行(?)。复以周某为理饷总兵,兴贩米豆;官私夹带,上下为奸,利之以入,不全在官。遂议屯田,以陆逊之为大梁佥事官,给牛粮籽粒,另设属员;迄无成功。复欲应廷吉屯田邳、宿;廷吉辞曰:国家屯政,原有成额;小民世受,谓之恆产焉。所谓閒旷而屯之。且屯田籽粒既入于官,有司常赋又何从出?闻之桃源县生员有愿输百头(?)、小麦五百石以请县官者,断无是事。为此言者,而欺公也。公不以为然,强之视屯田佥事事。

朔风日劲,河阳倍严;因令秦士奇等沿河筑墩,以为施放砲火之地。应棐臣曰:是无益也。黄河两岸,沙碛坟窳、土性虚浮,春水泛涨,断必倾圮;安能架砲?而同事诸公,方欲以筑墩多少居为己功,且欲为富贵进身地;议格不行。迄今两岸一望平沙,墩基尚存;识者嗤之以为搏沙之智。

延陵乡绅朱一冯者,虎踞滩田盈千累百,家殷富;众怨所归。公虑经费不足,辄造其庐,请助饷万金以塞众口;朱不理焉。及兴平镇扬,肤诉者沓至;兴平遂疏于朝,追赃数十万。减至四万,力不能完,一冯浮海赴闽。第三子庠生号长源者,受刑追比,羁管社学;隆冬隔宿,卸梭堕其二指。后北兵入,复与戴姓兄弟纠集滩兵,横行衡命。戴已就戮,一冯父子不知所终。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七十二·列传第二百三十一·奸臣二·脱脱
  第三十三回 安金藏剖心明信 僧怀义稔恶受诛·蔡东藩
  卷之九百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十五·佚名
  卷之五百四十四·佚名
  司马彪续汉书卷三·周天游
  南唐书卷二十·马令
  文明·周绍良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司马迁
  戴逵传·房玄龄
  柴中行传·脱脱
  宋绶传·脱脱
  卷一百三十·宋敏求
  选举四·徐松
  附卷之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曹祠部集附録·曹邺

    附曹唐诗曹唐【字尧賔桂州人爲道士太和中进士及第有诗名诗有集近访求未获因搜唐音及雅音防编等书得若干首遂散附曹邺诗卷之末】赠南岳冯处士白石溪邉自结庐风泉满院称幽居鸟啼深树斸灵药花落闲牎看道书烟岚晩过鹿裘湿

  • 卷一百八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八十七韦应物城中卧疾知阎薛二子屡从邑令饮因以赠之车【一作良】马日萧萧胡不枉【一作在】我庐方来从令饮卧病独何如秋风起汉【一作江】臯开户望平芜即此恡【一作稀】音素【一作表】焉知

  • 卷二百三·志第一百五十六·艺文二·脱脱

        ◎艺文二   史类十三:一曰正史类,二曰编年类,三曰别史类,四曰史钞类,五曰故事类,六曰职官类,七曰传记类,八曰仪注类,九曰刑法类,十曰目录类,十一曰谱牒类,十二曰地理类,十三曰霸史类。   司马迁《史记》一百三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七·佚名

    嘉靖二十九年二月丙申朔○云南道御史李廷春先任湖广石首知县有贪声巡抚都御史林云同曾以法笞之至是廷春行取选道云同恐其怀怨遂发其在任赃私请行罢斥廷春亦摭拾云同事以自理诏俱令回籍听勘后三年勘覆两皆无实诏以其虗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九·佚名

    正统五年秋七月辛丑朔飨 太庙○遣中官祭司门之神○遣官修备荒之政先是少师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等奏自古圣贤之君皆有预备之政我 太祖高皇帝惓惓以生民为心置仓积榖以备饥荒浚陂筑堤以备旱涝皆有成法自后有司

  • 卷之九百二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雍正实录卷之二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  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一百六十八 曹(禺页)奏报江南五月雨水粮价摺·佚名

    康熙五十二年闰五月初二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禺页)谨奏:恭请万岁万安。 江南近日时雨叠降,农家俱口在及时插秧,无不额手相庆,预卜丰年。米价前五月二十边因江广客船未到,粜九钱、一两不等,目下米船已陆续运至,其价已平。且麦

  • 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2)·李叔同

    那弟子说:“从前人家有病,我不曾发心去照应他,现在我有病,所以人家也不来照应我了。”佛听了这话,就说:“人家不来照应你,就由我来照应你吧!”就将那病弟子大小便种种污秽,洗濯得干干净净。并且还将他的床铺,理得清清楚楚,然后

  • 战国策曾序·吴师道

    战国策曾序 刘向所定着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後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後诈谋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

  • 唐纪八十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下之上天复三年(癸亥、903)·司马光

    唐纪八十 唐昭宗天复三年(癸亥,公元903年) [1]二月,壬申朔,诏:“比在凤翔府所除官,一切停。” [1]二月壬申朔(初一),昭宗颁布诏令:“近来在凤翔府任命的官员,全部解除职务。” 时宦官尽死,惟河东监军张承业、幽州监军张居翰、清海

  • 第八节 赋 税(下)·吕思勉

    山泽之利,隋时尽弃之。《隋书·高祖纪》:开皇元年三月,弛山泽之禁。《百官志》:名山、大泽不以封,盐、铁、金、银、铜、锡及竹园,别都宫室、园圃,皆不以属国是也。唐制:山泽属于虞部,而都水监亦掌川泽之政。见《新书·百官制》

  • 附录·姚际恒

    姚际恒立方亦以经与传同出一手,伪则俱伪,笑世人但知辨伪传而不知辨伪经,未免触处成碍耳,似暗指朱子言。余问何谓也?立方曰:「如辨伊训传,太甲继汤而立之非矣,则于伪经「王徂桐宫居忧」不能通,盖未有太甲服仲壬之丧而处祖墓旁者

  • 卷八(临济宗)·佚名

    教外别传卷八(临济宗)南岳下四世临济义玄禅师(黄檗运法嗣)镇州临济义玄禅师。曹州南华邢氏子。幼负出尘之志。及落发进具。便慕禅宗。初在黄檗会中。行业纯一。时睦州为第一座。乃问。上座在此多

  •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第三·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  尔时世尊释迦牟尼佛。复告舍利子言。汝今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修诸菩萨行。不应乐著声闻之果。何以故。舍利子。一切众生处轮回中。不生怖畏无由解脱。

  • 宗镜录卷第三十八·延寿

    夫初后之位。不离本觉。能所之化。唯是一心。若悟本称觉。则本不可得。若不可得。行位徒施。得与不得。其旨如何。答。得而不得。始本之觉无差。不得而得。妙证之时玄会。如金刚三昧经云。佛言。善男子。五位一觉。从

  • 九转流珠神仙九丹经·佚名

    题“太清真人述”。首有阙文。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经即《黄帝九鼎神丹经》,于西汉末东汉初出世。经中之解,乃西汉至隋代人所解。述外丹术,与《周易参同契》等相一致。

  • 盂兰盆经疏·宗密

    佛典注疏。唐宗密撰。二卷。是西晋竺法护译《佛说盂兰盆经》的注释书。宗密自序云:“早年丧亲,依此经追荐亡灵。后还乡里,应乡亲之请,制此新疏。”书中判此经属律藏,为人天藏所摄,以拔苦报恩为宗。疏分四段:一教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