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抱朴子內篇卷之五   至理

抱朴子曰:微妙難識,疑惑者眾。吾聰明豈能過人哉?適偶有所偏解,猶鶴知夜半〔一〕,燕知戊巳〔二〕,而未必達於他事也。亦有以校驗,知長生之可得,仙人之無種耳。夫道之妙者,不可盡書,而其近者,又不足說〔三〕。昔庚桑胼胝〔四〕,文子釐顏〔五〕,勤苦彌久,及受大訣,諒有以也。夫圓首含氣,孰不樂生而畏死哉?然榮華勢利誘其意,素顏玉膚惑其目,清商流徵亂其耳,愛惡利害攪其神,功名聲譽束其體,此皆不召而自來,不學而已成,自非受命應仙,窮理獨見,識變通於常事之外,運清鑒於玄漠之域,寤身名之親疏,悼過隙之電速者,豈能棄交修賒,抑遺嗜好,割目下之近欲,修難成之遠功哉?夫有因無而生焉,形須神而立焉。有者,無之宮也。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於堤,堤壞則水不留矣。方之於燭,燭糜則火不居矣。身勞則神散〔六〕,氣竭則命終。根竭枝繁,則青青去木矣。氣疲欲勝,則精靈離身矣。夫逝者無反期,既朽無生理,達道之士,良所悲矣〔七〕!輕璧重陰,豈不有以哉?故山林養性之家,遺俗得意之徒,比崇高於贅疣,方萬物乎蟬翼,豈苟為大言,而強薄世事哉?誠其所見者了,故棄之如忘耳。是以遐棲幽遁,韜鱗掩藻,遏欲視之目,遣損明之色,杜思音之耳,遠亂聽之聲,滌除玄覽,守雌抱一,專氣致柔〔八〕,鎮以恬素,遣歡戚之邪情,外得失之榮辱,割厚生之臘毒,謐多言於樞機,反聽而後所聞徹,內視而後見無朕,養靈根於冥鈞〔九〕,除誘慕於接物,削斥淺務,御以愉慔,為乎無為,以全天理爾。乃〈口父〉吸寶華,浴神太清,外除五曜〔一十〕,內守九精,堅玉鑰於命門〔一一〕,結北極於黃庭〔一二〕,引三景於明堂〔一三〕,飛元始以鍊形,采靈液於金梁,長驅白而留青,凝澄泉於丹田,引沈珠於五城,瑤鼎俯爨,藻禽仰鳴,瑰華擢穎,天鹿吐瓊〔一四〕,懷重規於絳宮,潛九光於洞冥,雲蒼鬱而連天〔一五〕,長谷湛而交經,履躡乾兌,召呼六丁〔一六〕,坐臥紫房,咀吸金英,曄曄秋芝,朱華翠莖,皛皛珍膏〔一七〕,溶溢霄零,治飢止渴,百痾不萌,逍遙戊巳,燕和飲平,拘魂制魄,骨填體輕,故能策風雲以騰虛,並混輿而永生也。然梁塵之盈尺〔一八〕,非可求之漏刻,〔一九〕山霤洞徹,非可致之於造次也。患於聞之者不信,信之者不為,為之者不終耳。夫得之者甚希而隱,不成者至多而顯。世人不能知其隱者,而但見其顯者,故謂天下果無仙道也〔二十〕。

抱朴子曰:防堅則水無漉棄之費〔二一〕,脂多則火無寢曜之患,龍泉以不割常利〔二二〕,斤斧以日用速弊,隱雪以違暖經夏,藏冰以居深過暑,單帛以幔鏡不灼〔二三〕,凡卉以偏覆越冬。泥壤易消者也,而陶之為瓦,則與二儀齊其久焉。柞楢速朽者也〔二四〕,而燔之為炭,則可億載而不敗焉。轅豚以優畜晚卒〔二五〕,良馬以陟峻早斃,寒蟲以適己倍壽,南林以處溫長茂,接煞氣則彫瘁於凝霜,值陽和則鬱藹而條秀。物類一也,而榮枯異功,豈有秋收之常限,冬藏之定例哉?而人之受命,死生之期,未若草木之於寒天也,而延養之理,補救之方,非徒溫煖之為淺益也,久視之效,何為不然?而世人守近習隘,以仙道為虛誕,謂黃老為妄言,不亦惜哉?夫愚夫乃不肯信湯藥鍼艾,況深於此者乎?皆曰,俞跗扁鵲和緩倉公之流〔二六〕,必能治病,何不勿死?又曰,富貴之家,豈乏醫術,而更不壽,是命有自然也。乃責如此之人,令信神仙,是使牛緣木,馬逐鳥也。

抱朴子曰:召魂小丹三使之丸,及五英八石小小之藥,或立消堅冰,或入水自浮,能斷絕鬼神,禳卻虎豹,破積聚於腑臟,追二豎於膏肓〔二七〕,起猝死於委尸,返驚魂於既逝。夫此皆凡藥也,猶能令已死者復生,則彼上藥也,何為不能令生者不死乎?越人救虢太子於既殞〔二八〕,胡醫活絕氣之蘇武〔二九〕,淳于能解顱以理腦,〔三十〕元化能刳腹以澣胃〔三一〕,文摯愆期以瘳危困〔三二〕,仲景穿胸以納赤餅〔三三〕,此醫家之薄技〔三四〕,猶能若是,豈況神仙之道,何所不為?夫人所以死者,諸欲所損也〔三五〕,老也〔三六〕,百病所害也,毒惡所中也,邪氣所傷也,風冷所犯也。今道引行氣,還精補腦,食飲有度,興居有節,將服藥物,思神守一,柱天禁戒〔三七〕,帶佩符印,傷生之徒,一切遠之,如此則通,可以免此六害。今醫家通明腎氣之丸,內補五絡之散,骨填苟杞之煎,黃蓍建中之湯,將服之者,皆致肥丁。漆葉青蓁〔三八〕,凡弊之草,樊阿服之,得壽二百歲,而耳目聰明,猶能持鍼以治病,此近代之實事,良史所記注者也。

又云,有吳普者,從華陀受五禽之戲〔三九〕,以代導引,猶得百餘歲。此皆藥術之至淺,尚能如此,況於用其妙者耶?今語俗人云,理中四順,可以救霍亂,款冬、紫苑,可以治欬逆,萑蘆、貫眾之煞九蟲,當歸、芍藥之止絞痛,秦膠、獨活之除八風,菖蒲、乾薑之止痹濕〔四十〕,菟絲、蓯蓉之補虛乏,甘遂、葶歷之逐痰癖,括樓、黃連之愈消渴,薺苨、甘草之解百毒,蘆如益熱〔四一〕之護眾創,麻黃、大青之主傷寒,俗人猶謂不然也,寧煞生請福,分蓍問祟,不肯信良醫之攻病〔四二〕,反用巫史之紛若,況乎告之以金丹可以度世,芝英可以延年哉?昔留侯張良,吐出奇策,一代無有,智慮所及,非淺近人也,而猶謂不死可得者也,其聰明智用,非皆不逮世人,而曰吾將棄人間之事,以從赤松游耳,遂修道引,絕穀一年,規輕舉之道,坐呂后逼蹴,從求安太子之計,良不得已,為畫致四皓之策〔四三〕,果如其言,呂后德之,而逼令強食之,故令其道不成耳。按孔安國秘記云,良得黃石公不死之法,不但兵法而已。又云,良本師四皓,甪里先生綺里季之徒,皆仙人也,良悉從受其神方,雖為呂后所強飲食,尋復修行仙道,密自度世,但世人不知,故云其死耳。如孔安國之言,則良為得仙也。又漢丞相張蒼,偶得小術,吮婦人乳汁〔四四〕,得一百八十歲,此蓋道之薄者,而蒼為之,猶得中壽之三倍,況於備術,行諸秘妙〔四五〕,何為不得長生乎?此事見於漢書,非空言也。

抱朴子曰:服藥雖為長生之本,若能兼行氣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藥,但行氣而盡其理者,亦得數百歲。然又宜知房中之術,所以爾者,不知陰陽之術,屢為勞損,則行氣難得力也。夫人在氣中,氣在人中,自天地至於萬物,無不須氣以生者也。善行氣者,內以養身,外以卻惡,然百姓日用而不知焉。吳越有禁祝之法,甚有明驗〔四六〕,多炁耳〔四七〕。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與病人同床而己不染。又以群從行數十人,皆使無所畏,此是炁可以禳天災也。或有邪魅山精,侵犯人家,以瓦石擲人,以火燒人屋舍。或形見往來,或但聞其聲音言語,而善禁者以炁禁之,皆即絕,此是炁可以禁鬼神也。入山林多溪毒蝮蛇之地,凡人暫經過,無不中傷,而善禁者以炁禁之,能辟方數十里上,伴侶皆使無為害者。又能禁虎豹及蛇蜂〔四八〕,皆悉令伏不能起。以炁禁金瘡,血即登止。又能續骨連筋。以炁禁白刃,則可蹈之不傷,刺之不入。若人為蛇虺所中,以炁禁之則立愈。近世左慈趙明等,以炁禁水〔四九〕,水為之逆流一二丈。又於茅屋上然火,煮食食之,而茅屋不焦。又以大釘釘柱,入七八寸,以炁吹之,釘即涌射而出。又以炁禁沸湯,以百許錢投中,令一人手探摝取錢,而手不灼爛。又禁水著中庭露之〔五十〕,大寒不冰。又能禁一里中炊者盡不得蒸熟。又禁犬令不得吠〔五一〕。昔吳遣賀將軍討山賊,賊中有善禁者,每當交戰,官軍刀劍皆不得拔,弓弩射矢皆還向〔五二〕,輒致不利。賀將軍長智有才思,乃曰,吾聞金有刃者可禁,蟲有毒者可禁,其無刃之物,無毒之蟲,則不可禁,彼能禁吾兵者,必不能禁無刃物矣。乃多作勁木白棒,選異力精卒五千人為先登,盡捉棓彼山賊,賊恃其善禁者〔五三〕,了不能備〔五四〕,於是官軍以白棒擊之,大破彼賊,禁者果不復行,所打煞者,乃有萬計。夫炁出於形,用之其效至此,何疑不可絕穀治病,延年養性乎?仲長公理〔五五〕者,才達之士也,著昌言,亦論「行炁可以不飢不病,云吾始者未之信也,至於為之者,盡乃然矣。養性之方,若此至約,而吾未之能也,豈不以心馳於世務,思銳於人事哉?他人之不能者,又必與吾同此疾也。昔有明師,知不死之道者,燕君使人學之,不捷而師死。燕君怒其使者,將加誅焉。諫者曰,夫所憂者莫過乎死,所重者莫急乎生,彼自喪其生,亦安能令吾君不死也。君乃不誅。其諫辭則此為良說矣〔五六〕。使彼有不死之方,若吾所聞行炁之法,則彼說師之死者〔五七〕,未必不知道也,直不能棄世事而為之,故雖知之而無益耳,非無不死之法者也。」又云:「河南密縣,有卜成者〔五八〕,學道經久,乃與家人辭去,其始步稍高,遂入雲中不復見。此所謂舉形輕飛,白日昇天,仙之上者也。」陳元方韓元長〔五九〕,皆潁川之高士也,與密相近,二君所以信天下之有仙者,蓋各以其父祖及見卜成者成仙昇天故耳,此則又有仙之一證也。

校 釋

〔一〕 鶴知夜半 語見春秋說題辭。注云:鶴,水鳥。夜半水位感其生氣,則益喜而鳴。

〔二〕 燕知戊巳 吳淑事類賦十九引博物志云:燕戊巳日不銜泥塗巢,此非才智,自然得之。

〔三〕 又不足說 孫校:「足」下藏本有「可」字,非。

〔四〕 昔庚桑胼胝 庚桑,庚桑楚,老子弟子。

〔五〕 文子釐顏 「子」原作「字」。孫校:疑「子」字。案當作「子」,今據改。文子,老子弟子。漢書藝文志著錄文子九篇。釐,疑當作黧,黑也。

〔六〕 身勞則神散 孫校:「身」刻本作「形」。

〔七〕 良所悲矣 慎校本、寶顏堂本「所」作「可」。

〔八〕 滌除玄覽守雌抱一專氣致柔 以上三句,語見老子。滌除玄覽,言去欲無知。守雌,言不為人先。抱一,守一。專氣致柔,言愛養精氣,能使筋骨柔和。

〔九〕 養靈根於冥鈞 黃庭內景經:灌溉五華植靈根。務成子注:靈根,舌本。童注云:靈根,即泥丸腦神名精根也。

〔一十〕〈口父〉吸寶華浴神太清外除五曜 校勘記云:藝文類聚卷七十五「〈口父〉」作「咀」,「浴」作「谷」,「除」作「珍」;御覽七百二十與藝文類聚同,惟「谷」字作「穀」,蓋即「谷」之誤。明案影宋刊本御覽仍作「谷」,不誤。慎校本、寶顏堂本、崇文本「〈口父〉」作「咀」。〈口父〉,音府,咀嚼也。

〔一一〕堅玉鑰於命門 黃庭外景經:後有幽闕前命門。務成子注:臍為命門。

〔一二〕結北極於黃庭 黃庭外景經:上有黃庭下關元。務成子注:黃庭,目也。

〔一三〕引三景於明堂 黃庭外景經:立於玄膺含明堂。梁邱子注:舌為玄膺,肺為明堂。

〔一四〕天鹿吐瓊 御覽九百六引瑞應圖云:天鹿,能壽之獸,五色光暉。

〔一五〕雲蒼鬱而連天 孫校:「蒼」疑作「倉」。

〔一六〕召呼六丁 六丁,神名,謂六甲中丁神也,如甲子旬中則丁卯為神。見後漢書梁節王暢傳注。

〔一七〕皛皛珍膏 皛,讀若皎。皛皛,通白光亮。

〔一八〕並混輿而永生也梁塵之盈尺 混,混元,天地開闢之始;輿,地輿。混輿,猶言天地。孫校:「之」字疑衍。

〔一九〕非可求之漏刻 孫校:「之」下疑脫「於」字。

〔二十〕天下果無仙道也 孫校:藏本「無」下有「其」字。

〔二一〕水無漉棄之費 漉,音祿。漉棄,滲漏。

〔二二〕龍泉以不割常利 孫校:「利」意林作「新」。龍泉,良劍名。

〔二三〕以幔鏡不灼 寶顏堂本「幔」作「裹」。

〔二四〕柞楢速朽者也 孫校:「楢」藏本作「柳」。按御覽八百七十一引亦作「柳」。

〔二五〕轅豚以優畜晚卒 孫校:「畜」藏本作「稸」。

〔二六〕俞跗扁鵲和緩倉公之流 俞跗,古良醫,傳說黃帝時人;扁鵲,姓秦,名越人,春秋時良醫;倉公,姓淳于,名意,漢文帝時名醫,均見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和、緩,春秋時秦國兩名醫,醫和見左傳昭公元年,醫緩見左傳成公十年。

〔二七〕追二豎於膏肓 校勘記云:藏本、盧本「追」作「殲」,此誤。明案魯藩本、慎校本亦作「殲」。二豎,指病魔。左傳成公十年載:晉侯有疾,延秦醫緩來治,未至,夢二豎子相問答,其一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又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以二豎問答中有逃匿膏肓之語觀之,則「追二豎」殆亦可通,未必有誤。追,逐也。刻印本「追」又作「退」。

〔二八〕越人救虢太子於既殞 越人,即扁鵲。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云:虢太子死,扁鵲至虢宮門下,問知其狀。扁鵲曰,若太子病,所謂尸蹶者也;會氣閉而不通,故形靜如死狀,太子未死也。扁鵲乃使弟子子陽厲鍼砥石,以取外三陽五會,有間太子蘇。故天下盡以扁鵲為能生死人。

〔二九〕胡醫活絕氣之蘇武 「醫」原作為「巫」。曲園曰:漢書蘇武傳,武引佩刀自刺,衛律驚,自抱持武,馳召毉,鑿地為坎,置熅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息。然則此「巫」字疑「毉」字之壞,即「醫」字也。上言越人,下言淳于華佗,皆是醫而非巫。下云,此醫家之薄技,猶能若是。可知其不言巫矣。明案曲園之說良是。葛洪信醫排巫之論甚明,本篇下文譏俗人不肯信良醫之攻病,反用巫史之紛若以及道意篇所論,並可為證。今據改。

〔三十〕淳于能解顱以理腦 淳于即倉公。案史記載倉公醫術無解顱理腦。

〔三一〕元化能刳腹以澣胃 慎校本、寶顏堂本、崇文本「澣胃」作「滌腸」。華陀,字元化,沛國譙人。精于醫術。若疾發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創愈,一月之間皆平復。見後漢書方術傳。

〔三二〕文摯愆期以瘳危困 「愆」原誤作為「衍」。初學記二十引「衍」作「愆」,按當作「愆」,今據改。愆期,不如期。文摯,戰國時宋良醫。呂氏春秋至忠篇云:齊湣王有疾,使人之宋迎文摯。文摯視王之疾,謂太子曰,疾必可已,非怒王不可治,怒而必殺摯。太子固請。文摯期而將往,不如期者三,齊王已怒。文摯至,不解履登床,更出辭以重怒王,王叱而起,疾遂已。此以激怒治疾之方也。

〔三三〕仲景穿胸以納赤餅 張機,字仲景,後漢名醫。著傷寒論及金匱玉函要略等。

〔三四〕此醫家之薄技 初學記二十「此」下有「但」字。

〔三五〕所以死者諸欲所損也 「諸欲所損也」原作「損也」。校勘記云:「損也」藏本、盧本作「諸欲所損也」,此脫三字。今據補。

〔三六〕老也 「也」原作「者」。孫校云:「者」當作為「也」。「老也」即下文所謂六害之第二害。藏本誤作「者」,非;刻本無此二字,更非。明案孫校是,今據改。

〔三七〕柱天禁戒 孫校:「柱」疑作「枉」。

〔三八〕漆葉青蓁 孫校:「蓁」當作「菾」,三國志作「黏」。明案後漢書華陀傳作「〈麥占〉」。青黏,一名地節,一名黃芝,主理五藏,益精氣。

〔三九〕吳普者從華陀受五禽之戲 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以當導引。見後漢書及魏志華陀傳。

〔四十〕乾薑之止痹濕 孫校:「止」疑「去」字。

〔四一〕蘆如益熱 孫校:未詳。明案蘆如即桔梗,山海經西山經:「其本如桔梗。」郝懿行義疏:「案廣雅云,犁如,桔梗也。本草作利如。太平御覽引吳普本草云,一名盧如」。

〔四二〕良醫之攻病 孫校:「攻」下藏本有「疾」字。

〔四三〕張良道引絕穀及畫致四皓之策 見史記留侯世家。

〔四四〕張蒼至吮婦人乳汁 史記張蒼傳:蒼年老,口中無齒,食乳,女子為乳母。

〔四五〕況於備術行諸秘妙 寶顏堂本無「備」字,「妙」作「法」。

〔四六〕甚有明驗 孫校「驗」藏本作「獻」。明案寶顏堂本作「效」。

〔四七〕多炁耳 孫校:疑句有脫字。

〔四八〕上伴侶皆使無為害者又能禁虎豹及蛇蜂 慎校本、寶顏堂本、崇文本「上」作「而」,「蜂」作「虺」。

〔四九〕趙明等以炁禁水 趙明即趙昺,後漢書徐登傳作趙炳,能以氣禁水禁火。

〔五十〕又禁水著中庭露之 孫校:「又」藏本作「損」,非。案寶顏堂本無「又」字。

〔五一〕入山林多溪毒蝮蛇之地至禁犬令不得吠 校勘記云:後漢書徐登傳注作道士趙炳以氣禁人,人不能起;禁虎,虎伏地低頭閉目,便可執縛;以大釘釘柱入尺許,以氣吹之,釘即躍出射去如弩箭之發。御覽七百六十七作吳有趙柄以大釘釘柱入尺許云云,趙柄乃趙炳之誤(明案影宋本御覽作趙炳,不誤)。今此作趙明,無以氣禁人六句,又不云躍出射去如箭弩之發,當是脫落。然此特小異耳。御覽七百三十七引治金創以氣吹之,即斷痛(又七百四十二作治金瘡以氣吹之,血即斷,痛登時止)。登山,蛇虺毒蟲中人,在近者就以氣禁之,其相遠或數十里,便延(當作遙)治之。士(有脫誤)呼其姓名而咒之男也,吹吾右手(句有脫。釋滯篇云,男噓我左,女噓我右),記識其時,後校問之,即時愈也。又有介象者,能以氣禁一里中居人炊者不得蒸,以氣禁樹上群鳥即墮地;又於茅屋上爨煮,雞熟而茅不燋;又禁刀矛,以刺人腹,以樵打之,刃曲而不復入;又燒釜正赤而立上,久之不知熱;以錢投於沸釜湯中,亦探取錢而手不灼;能令一市人皆坐不得起。此一段與今本絕異,其即此篇邪?抑佚文邪?疑莫能明。

〔五二〕弓弩射矢皆還向 吳志賀齊傳注引「還向」作「還自向」。慎校本、寶顏堂本、崇文本「還向」作「還自射」。

〔五三〕賊恃其善禁者 明案此句原無「賊」字,文意未完,查慎校本、寶顏堂本、崇文本皆有,今據補。吳志賀齊傳注「其」下有「有」字。校補云:此脫「有」。

〔五四〕了不能備 孫校:「能」一本作「為」。校補云,「能」字於義未安,吳志注引作「嚴」。

〔五五〕仲長公理 仲長統,字公理,後漢獻帝時人,著昌言,凡三十四篇,十餘萬言。見後漢書本傳。昌言全書已佚,嚴可均全後漢文有輯佚本。本篇所引「論行炁可以不飢不病」至「仙之上者也」兩節,即其佚文之一。

〔五六〕其諫辭則此為良說矣 孫校:疑句有脫誤,刻本此下添「然亦非至當之論」七字,非。

〔五七〕則彼說師之死者 孫校:疑衍「說師」二字。

〔五八〕河南密縣有卜成者 孫校云:「卜」當作「上」,後漢書方術傳云上成公。廣韻以為上成複姓。疑「者」是「公」字之誤耳。

〔五九〕陳元方韓元長 陳元方韓元長二人皆通才,並信有仙。見博物志方士篇。

猜你喜欢
  贵速第四十三·佚名
  去类界爱众生·梁启超
  刘子遗书卷一·刘宗周
  卷十五·吴澄
  卷四·陈启源
  第二十章 因果·佚名
  卷四十七【礼器图三】·鄂尔泰
  第三十三卦:《唏卦》·佚名
  抱朴子內篇卷之十二   辨問·王明
  卷三十二·佚名
  己身品第二十三·佚名
  信心铭译文·僧璨
  叙 睍 言·太虚
  长阿含十报法经卷下·佚名
  贤劫经卷第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一·阮阅

      ●卷四十一·歌咏门  熙宁间,奉诏定蜀楚秦民(氏)三家所献书,得一弊纸,所书花蕊夫人诗〔共〕三十二首,乃夫人亲笔,而辞甚奇,与王建《宫词》无异。自唐至今,诵者不绝口,而此独遗弃不见取。前受诏定三家书者,又斥去之,甚

  • 卷四·梁章钜

      ◎许福祉  许福祉,自号梦槐老人,闽县人,醴陵县知县兰臬先生(弼)之配,河南府知府北瀛太守(鲲)之母,余叔母许太淑人之胞妹也。生长名门,通诗礼,然虽喜吟咏,而从不存稿。晚年家遭多故,乃偶藉诗以写哀忱,读者伤之。有《玉尺山堂存

  • 第三十一出 巧聚·李渔

    〖意难忘〗(外带丑上)望眼将穿,叹锦衾白设,绣榻空悬。佳儿何处所,贤媳阿谁边?婆已失,舅孤眠。天纵一枯禅,万缘空,何须作佛,现在西天。我尹小楼自贴招词之后,终日盼望孩儿,并不见一些影响,难道盼他不至,就肯罢了不成?拚着这双老眼,日日

  • 巻十八·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签卷十八明 胡震亨 撰诂笺三麻纸唐中书制诏有四封拜勅书用简以竹为之画旨而施行者曰发日勅用黄麻纸承旨而行者曰勅牒用黄藤纸赦书皆用绢黄纸始贞观间或曰取其不蠧也纸以麻为上藤次之用此为重轻之

  • 西溪集补钞·吴之振

    沈遘题山光寺马蹄轻蹙柳花浮,醉人淮南第一州。不是青楼羞薄幸,自缘无锦不缠头。高台已倾池已平,随家宫殿春草生。千年往事何足叹,广陵非复旧时城。送施密学守钱唐塞外风烟河上尘,归来始觉二毛新。承明自厌频趋直,沧海还思一

  • 卷四百八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八十三李绅江南暮春寄家雒阳城见梅迎雪鱼口桥逢雪送梅剑水寺前芳草合镜湖亭上野花开江鸿断续翻云去海燕差池拂水回想【一作料】得心知近寒食潜听喜鹊望归来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深夜星

  • 九章·屈原

    惜诵【原文】惜诵以致愍兮①,发愤以抒情。所非忠而言之兮②,指苍天以为正。令五帝以折中兮③,戒六神与向服④。俾山川以备御兮⑤,命咎繇使听直。竭忠诚以事君兮,反离群而赘肬⑥。忘儇媚以背众兮⑦,待明君其知之。言与行其可

  • 卷二百五十八·列传第十七·脱脱

        曹彬 潘美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父芸,成德军节度都知兵马使。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及长,气质淳厚。汉乾祐中,为成德军牙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四·佚名

    正统元年二月丁酉朔释奠先师孔子遣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杨溥行礼○升沙州卫都指挥佥事阿赤不花为都指挥同知指挥使撒力为都指挥佥事正千户翁失台瓦失加为指挥佥事副千户薛得失加著失加为正千户百户亦剌马丹舍人彻米彻

  • 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成化十五年八月甲申朔太子少保礼部尚书邹干乞致仕诏曰卿年虽老精力尚健宜勉副委任不允所辞○旌异福建邵武府知府冯孜狭西陇州知州陈俊真定府宁晋县知县陆愉赐以诰敕○赐永宁安惠王宫人王氏食米岁五十石○乙酉升大理寺

  • 卷二百三十八·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三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任将宋英宗时知谏院传尧俞上奏曰风闻有朝旨令中外臣僚选举班行渐择堪充将领者实朝廷经远御备之急务也臣辄有短见庶裨万一惟陛下详择臣伏以小廉小谨或非壮夫所长

  •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卷一·允禄

    诏令奏议【诏令之属】八旗都统等及顺天府府尹议覆据给事中巴圗奏称窃见毎年开仓放米之时铺户贾人俱纷纷买米积贮俟价昂时粜卖颇有碍于兵丁生计请将贾人买米并兵丁卖米之处防行禁止等语查铺户贾人虽买米积贮米仍在于

  • 卷01·吴缜

    《肃宗章敬吴皇后传》云:“后幼入掖廷,肃宗在东宫,宰相李林甫阴谋不测,太子内忧,鬓发班秃,后入谒,玄宗见不悦,因幸其宫,顾廷宇不汛扫,乐器尘蠹,左右无嫔侍,帝愀然谓髙力士曰:‘儿居处乃尔,将军叵使我知乎?’诏选京兆良家子五人,虞侍太

  • 纲鉴易知录卷十九·吴楚材

    汉纪 附王莽孺子婴纲 丙寅,孺子婴居摄元年,春三月,立宣帝玄孙婴为皇太子,号曰“孺子”。纲 夏四月,安众侯刘崇起兵讨莽,不克,死之。目 安众侯刘崇与相张绍谋曰:“莽必危刘氏,天下非之,莫敢先举,此乃宗室之耻

  • 卷四·俞皋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傳釋義大成卷四  元 俞臯 撰閔公【名啟方史記名開莊公庶子母叔姜莊公薨公子慶父弑子般而立之在位二年慶父使卜齮弑之季友立僖公諡法在國遭難曰閔】【庚申】元年春王正月【不書即位内無所受上無

  • 春秋集传纂例卷一·陆淳

    唐 陆淳 撰春秋宗指议第一此经所以称春秋者先儒説云鲁史记之名也记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所以记远近别同异也故史之记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啖子曰夫子所以修春秋之意三传无文说

  •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下·周梦颜

      “印造经文”  [发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美。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天下最易失者人身,至难闻者佛法。如来不出世,则天上人间皆如长夜。不特庸流局于所见,即儒者亦囿于所闻。仰首观天,以为止此日月,而不知有

  • 传教西洋之提议·太虚

    ──十四年十一月在日本京都大谷大学讲──今日承贵校之招,来与诸君讲演,此是一件最难得之机会。适承贵校长过于奖饰,实深惭赧!近代中国佛教虽有复兴趋势,而私心犹以为如泉始流,恒欲觅一普及佛法之道。此次在上海未首途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