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抱朴子內篇卷之六   微旨

抱朴子曰:「余聞歸同契合者,則不言而信著;途殊別務者,雖忠告而見疑。夫尋常咫尺之近理,人間取舍之細事,沈浮過於金羽,皂白分於粉墨,而抱惑之士,猶多不辨焉,豈況說之以世道之外,示之以至微之旨,大而笑之,其來久矣,豈獨今哉?夫明之所及,雖玄陰幽夜之地,豪釐芒髮之物,不以為難見〔一〕。苟所不逮者,雖日月麗天之炤灼,嵩岱干雲之峻峭,猶不能察焉。黃老玄聖,深識獨見,開祕文於名山,受仙經於神人,蹶埃塵以遣累〔二〕,淩大遐以高躋,金石不能與之齊堅,龜鶴不足與之等壽,念有志於將來,愍信者之無文,垂以方法,炳然著明,小修則小得,大為則大驗。然而淺見之徒,區區所守,甘於荼蓼而不識〈米台〉蜜〔三〕,酣於醨酪而不賞醇醪〔四〕。知好生而不知有養生之道,知畏死而不信有不死之法,知飲食過度之畜疾病〔五〕,而不能節肥甘於其口也。知極情恣欲之致枯損,而不知割懷於所欲也。余雖言神仙之可得,安能令其信乎?」

或人難曰:「子體無參午達理,奇毛通骨,年非安期彭祖多歷之壽,目不接見神仙,耳不獨聞異說,何以知長生之可獲,養性之有徵哉?若覺玄妙於心得,運逸鑒於獨見,所未敢許也。夫衣無蔽膚之具,資無謀夕之儲,而高談陶朱之術,自同猗頓之策,取譏論者,其理必也。抱痼疾而言精和鵲之技〔六〕,屢奔北而稱究孫吳之算〔七〕,人不信者,以無效也。」余答曰:「夫寸鮹汎跡濫水之中〔八〕,則謂天下無四海之廣也。芒蝎宛轉果核之內,則謂八極之界盡於茲也。雖告之以無涯之浩汗,語之以宇宙之恢闊,以為空言,必不肯信也。若令吾眼有方瞳,耳長出頂,亦將控飛龍而駕慶雲,淩流電而造倒景,子又將安得而詰我。設令見我,又將呼為天神地祇異類之人,豈謂我為學之所致哉?姑聊以先覺挽引同志〔九〕,豈強令吾子之徒,皆信之哉?若令家戶有仙人,屬目比肩,吾子雖蔽,亦將不疑。但彼人之道成,則蹈青霄而遊紫極,自非通靈,莫之見聞,吾子必為無耳。世人信其臆斷,仗其短見,自謂所度,事無差錯,習乎所致,怪乎所希,提耳指掌,終於不悟,其來尚矣,豈獨今哉?」

或曰:「屢承嘉談,足以不疑於有仙矣,但更自嫌於不能為耳。敢問更有要道,可得單行者否?」抱朴子曰:「凡學道當階淺以涉深,由易以及難〔一十〕,志誠堅果,無所不濟,疑則無功,非一事也。夫根荄不洞地,而求柯條干雲,淵源不泓窈,而求湯流萬里者,未之有也。是故非積善陰德〔一一〕,不足以感神明;非誠心款契,不足以結師友;非功勞不足以論大試;又未遇明師〔一二〕而求要道,未可得也。九丹金液,最是仙主。然事大費重,不可卒辦也。寶精愛炁,最其急也,并將服小藥以延年命,學近術以辟邪惡,乃可漸階精微矣。」

或曰:「方術繁多,誠難精備,除置金丹,其餘可修,何者為善?」抱朴子曰:「若未得其至要之大者,則其小者不可不廣知也。蓋藉眾術之共成長生也。大而諭之,猶世主之治國焉〔一三〕,文武禮律,無一不可也。小而諭之,猶工匠之為車焉,轅輞軸轄〔一四〕,莫或應虧也。所為術者,內修形神,使延年愈疾,外攘邪惡,使禍害不干,比之琴瑟,不可以孑絃求五音也,方之甲冑,不可以一札待鋒刃也。何者,五音合用不可闕,而鋒刃所集不可少也。凡養生者,欲令多聞而體要,博見而善擇〔一五〕,偏修一事,不足必賴也。又患好事之徒〔一六〕,各仗其所長,知玄素之術者〔一七〕,則曰唯房中之術,可以度世矣;明吐納之道者,則曰唯行氣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則曰唯導引可以難老矣;知草木之方者,則曰唯藥餌可以無窮矣〔一八〕;學道之不成就,由乎偏枯之若此也。淺見之家,偶知一事,便言已足,而不識真者,雖得善方,猶更求無已,以消工棄日,而所施用,意無一定,此皆兩有所失者也。或本性戇鈍,所知殊尚淺近,便強入名山,履冒毒螫,屢被中傷,恥復求還。或為虎狼所食,或為魍魎所殺,或餓而無絕穀之方,寒而無自溫之法,死於崖谷,不亦愚哉?夫務學不如擇師,師所聞素狹,又不盡情以教之,因告云,為道不在多也。夫為道不在多,自為已有金丹至要,可不用餘耳。然此事知之者甚希,寧可虛待不必之大事,而不修交益之小術乎?譬猶作家,云不事用他物者,蓋謂有金銀珠玉,在乎掌握懷抱之中,足以供累世之費者耳。苟其無此,何可不廣播百穀,多儲果疏乎〔一九〕?是以斷穀辟兵,厭劾鬼魅,禁禦百毒,治救眾疾,入山則使猛獸不犯,涉水則令蛟龍不害,經瘟疫則不畏,遇急難則隱形,此皆小事,而不可不知,況過此者,何可不聞乎?」

或曰:「敢問欲修長生之道,何所禁忌?」抱朴子曰:「禁忌之至急,在不傷不損而已。按易內戒及赤松子經及河圖記命符皆云,天地有司過之神,隨人所犯輕重,以奪其算,算減則人貧耗疾病,屢逢憂患,算盡則人死,諸應奪算者有數百事,不可具論。又言身中有三尸〔二十〕,三尸之為物,雖無形而實魂靈鬼神之屬也〔二一〕。欲使人早死,此尸當得作鬼,自放縱遊行,享人祭酹。是以每到庚申之日,輒上天白司命,道人所為過失。又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者,三百日也〔二二〕。小者奪算。算者,三日也〔二三〕。吾亦未能審此事之有無也。然天道邈遠,鬼神難明。趙簡子秦穆公皆親受金策於上帝〔二四〕,有土地之明徵。山川草木〔二五〕,井灶洿池,猶皆有精氣;人身之中,亦有魂魄〔二六〕;況天地為物之至大者,於理當有精神,有精神〔二七〕則宜賞善而罰惡,但其體大而網疏,不必機發而響應耳。然覽諸道戒,無不云欲求長生者,必欲積善立功,慈心於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蟲,樂人之吉,愍人之苦,賙人之急,救人之窮,手不傷生,口不勸禍,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貴,不自譽,不嫉妒勝己,不佞諂陰賊,如此乃為有德,受福於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若乃憎善好殺,口是心非,背向異辭,反戾直正,虐害其下,欺罔其上,叛其所事,受恩不感,弄法受賂,縱曲枉直,廢公為私,刑加無辜,破人之家,收人之寶,害人之身,取人之位,侵克賢者,誅戮降伏,謗訕仙聖,傷殘道士,彈射飛鳥,刳胎破卵,春夏燎獵,罵詈神靈,教人為惡,蔽人之善,危人自安,佻人自功,壞人佳事,奪人所愛,離人骨肉,辱人求勝,取人長錢,還人短陌,決放水火,以術害人,迫脅尪弱,以惡易好,強取強求,擄掠致富,不公不平,淫佚傾邪,淩孤暴寡,拾遺取施〔二八〕,欺紿誑詐,好說人私,持人短長,牽天援地,詋詛求直,假借不還,換貸不償,求欲無已,憎拒忠信,不順上命,不敬所師,笑人作善,敗人苗稼,損人器物,以窮人用,以不清潔飲飼他人〔二九〕,輕秤小斗,狹幅短度,以偽雜真,採取姦利,誘人取物,越井跨灶,晦歌朔哭。凡有一事,輒是一罪,隨事輕重,司命奪其算紀〔三十〕,算盡則死。但有惡心而無惡跡者奪算,若惡事而損於人者奪紀〔三一〕,若算紀未盡而自死者,皆殃及子孫也。諸橫奪人財物者,或計其妻子家口以當填之,以致死喪,但不即至耳。其惡行若不足以煞其家人者,久久終遭水火劫盜,及遺失器物〔三二〕,或遇縣官疾病,自營醫藥,烹牲祭祀所用之費,要當令足以盡其所取之直也。故道家言枉煞人者,是以兵刃而更相殺。其取非義之財,不避怨恨,譬若以漏脯救飢〔三三〕,鴆酒解渴,非不暫飽而死亦及之矣。其有曾行諸惡事,後自改悔者,若曾枉煞人,則當思救濟應死之人以解之。若妄取人財物,則當思施與貧困以解之。若以罪加人,則當思薦達賢人以解之。皆一倍於所為,則可便受吉利,轉禍為福之道也。能盡不犯之,則必延年益壽,學道速成也。夫天高而聽卑,物無不鑒,行善不怠,必得吉報。羊公積德布施,詣乎皓首,乃受天墜之金〔三四〕。蔡順至孝,感神應之〔三五〕。郭巨煞子為親,而獲鐵券之重賜〔三六〕。然善事難為,惡事易作,而愚人復以項託伯牛輩〔三七〕,謂天地之不能辨臧否,而不知彼有外名者,未必有內行,有陽譽者不能解陰罪,若以薺麥之生死,而疑陰陽之大氣,亦不足以致遠也。蓋上士所以密勿而僅免,凡庸所以不得其欲矣。」

或曰:「道德未成,又未得絕跡名山,而世不同古,盜賊甚多,將何以卻朝夕之患,防無妄之災乎?」抱朴子曰:「常以執日〔三八〕,取六癸上土〔三九〕,以和百葉薰草,以泥門戶方一尺,則盜賊不來;亦可取市南門土,及歲破土,月建土,合和為人,以著朱鳥地〔四十〕,亦壓盜也。有急則入生地而止,無患也。天下有生地,一州有生地,一郡有生地,一縣有生地,一鄉有生地,一里有生地,一宅有生地,一房有生地。」

或曰:「一房有生地,不亦偪乎?」抱朴子曰:「經云,大急之極,隱於車軾。如此,一車之中,亦有生地〔四一〕,況一房乎?」

或曰:「竊聞求生之道,當知二山,不審此山,為何所在,願垂告悟,以袪其惑。」抱朴子曰:「有之,非華霍也,非嵩岱也。夫太元之山,難知易求,不天不地,不沈不浮,絕險綿邈〔四二〕,{山罪}嵬崎嶇〔四三〕,和氣絪縕,神意並游〔四四〕,玉井泓邃〔四五〕,灌溉匪休〔四六〕,百二十官,曹府相由〔四七〕,離坎列位,玄芝萬株,絳樹特生,其寶皆殊〔四八〕,金玉嵯峨,醴泉出隅,還年之士,挹其清流,子能修之,喬松可儔,此一山也。長谷之山,杳杳巍巍,玄氣飄飄〔四九〕,玉液霏霏,金池紫房,在乎其隈,愚人妄往〔五十〕,至皆死歸,有道之士,登之不衰,採服黃精,以致天飛,此二山也。皆古賢之所祕,子精思之。」或曰:「願聞真人守身鍊形之術。」抱朴子曰:「深哉問也。夫始青之下月與日,兩半同昇合成一。出彼玉池入金室,大如彈丸黃如橘,中有嘉味甘如蜜,子能得之謹勿失。既往不追身將滅,純白之氣至微密,昇於幽關三曲折,中丹煌煌獨無匹,立之命門形不卒,淵乎妙矣難致詰。此先師之口訣,知之者不畏萬鬼五兵也。」

或曰:「聞房中之事,能盡其道者,可單行致神仙,并可以移災解罪,轉禍為福,居官高遷,商賈倍利,信乎?」抱朴子曰:「此皆巫書妖妄過差之言,由於好事增加潤色,至令失實。或亦姦偽造作虛妄,以欺誑世人,隱藏端緒,以求奉事,招集弟子,以規世利耳。夫陰陽之術,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虛耗而已。其理自有極,安能致神仙而卻禍致福乎?人不可以陰陽不交,坐致疾患。若欲縱情恣欲,〔五一〕不能節宣,則伐年命。善其術者,則能卻走馬以補腦〔五二〕,還陰丹以朱腸〔五三〕,采玉液於金池,引三五於華梁〔五四〕,令人老有美色,終其所禀之天年。而俗人聞黃帝以千二百女昇天,便謂黃帝單以此事致長生〔五五〕,而不知黃帝於荊山之下,鼎湖之上,飛九丹成,乃乘龍登天也。黃帝自可有千二百女耳,而非單行之所由也。凡服藥千種,三牲之養,而不知房中之術,亦無所益也。是以古人恐人輕恣情性,故美為之說,亦不可盡信也。玄素諭之水火,水火煞人,而又生人,在於能用與不能耳〔五六〕。大都知其要法,〔五七〕御女多多益善,如不知其道而用之,一兩人足以速死耳。彭祖之法,最其要者。其他經多煩勞難行,而其為益不必如其書。人少有能為之者。口訣亦有數千言耳。不知之者,雖服百藥,猶不能得長生也。」

校 釋

〔一〕 不以為難見 孫校:藏本「見」作「焉」。

〔二〕 蹶埃塵以遣累 「遣」原作「遺」。校補云「遺」當作「遣」,「遣累」猶言去累。道意篇云,「遣害真之累」,是其義矣。御覽六百七十二引正作「遣」。今據改。

〔三〕 甘於荼蓼而不識〈米台〉蜜 荼,苦菜;蓼,辣草。〈米台〉蜜,糖蜜。

〔四〕 酣於醨酪而不賞醇醪 醨酪,薄味酒;醇醪,厚味酒。

〔五〕 知飲食過度之畜疾病 藏本、魯藩本、慎校本、寶顏堂本「畜」並作「速」,御覽六百七十二引亦作「速」。明案「速」字於義為長。「畜」字亦通。

〔六〕 精和鵲之技 和,秦醫和;鵲,扁鵲,並見前至理篇注。

〔七〕 究孫吳之算 孫,孫武,春秋時齊人,吳國良將,作兵法十三篇。戰國時有孫臏,孫武之後裔,仕齊為軍師,著孫臏兵法(按此書久佚,近從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中發現殘簡)。吳,吳起,戰國時衛人,魏文侯將,善用兵,甚得士心。魏文侯死,武侯立,吳起至楚,為楚悼王變法革新,亦是著名法家。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八〕 夫寸鮹汎跡濫水之中 孫校:「鮹」意林引作「蛸」,按鮹蛸皆非也,當作「蜎」。蜎,井中小蟲也,見爾雅郭注。又「跡濫」二字誤倒,意林引作「濫跡」為是。「跡水」又見後明本篇。校勘記云:道藏本意林、官本意林皆作「蛕」,校語以為作「蛸」,未知何據?御覽九百三十六作「鮪」,引在鮪門。鮪蛕皆從「有」,可與意林互證。又御覽九百三十六作:「汎濫龍水之中」,「龍」字當誤,「汎濫」連文,與意林同。札迻:金汋經云,「見巨鯨而知寸魦之細也」(彼經亦晉宋間人依傅此書假託為之,故文多相涉)。此「寸鮹」亦即「寸魦」之誤。後漢書馬融傳鰋鯉鱨魦。李注:魦或作鯊,郭義恭廣志云,吹沙魚,大如指,沙中行。爾雅釋魚鯊鮀,郭注亦以為吹沙小魚,是也。孫校改為「蜎」,未塙。意林引作「蛕」,御覽引作「鮪」,尤繆。明案「寸鮹」即「寸魦」之訛,「汎跡濫水」當作「汎濫跡水」,殆可無疑。

〔九〕 姑聊以先覺 孫校:「姑」藏本作「始」。

〔一十〕由易以及難 「由易以及難」原作「由難以及易」。明案上句云「凡學道當階淺以涉深」此句當作「由易以及難」,慎校本、寶顏堂本、崇文本正是如此。今據改。

〔一一〕是故非積善陰德 孫校:「是故」二字刻本作「自」。

〔一二〕未遇明師 孫校:藏本無「明師」二字。

〔一三〕世主之治國 孫校:藏本無「之」字。

〔一四〕轅輞軸轄 轅,駕車之木;輞,車輪外匡;軸,車軸,橫貫轂中;轄,軸端之鍵。

〔一五〕多聞而體要博見而善擇 校勘記:御覽七百二十「體要」作「貴要」,「善擇」作「擇善」。

〔一六〕好事之徒 「好事」原作「好生」。校補云:「好生」當作「好事」,此涉上文「養生」而誤,本書對俗、釋滯、勤求等篇每稱好事者,御覽七百二十引正作「好事」。今據改。

〔一七〕知玄素之術者 玄,玄女;素,素女。道家傳說黃帝於玄女素女受房中之術。見雲笈七籤一百軒轅本紀。

〔一八〕可以無窮矣 校勘記云:御覽七百二十「窮」作「病」。明案「窮」字文義泛泛無所指,不若作「病」於義為長,但影宋本御覽仍作「窮」。

〔一九〕多儲果疏 孫校:「疏」刻本作「蔬」,藏本如此。

〔二十〕身中有三尸 三尸,上尸中尸下尸也。三尸之神居三丹田。參雲笈七籤卷八十一、八十二。本書遐覽篇著錄三尸集一卷。

〔二一〕而實魂靈鬼神之屬 孫校:「魂」藏本作「魄」。

〔二二〕紀者三百日也 曲園云:尚書畢命篇,既歷三紀。傳曰,十二年曰紀。枚傳亦出魏晉間,而說紀與此不同。

〔二三〕算者三日也 原校:或作一日。校補云:今本固非,原校注亦未是。「算者三日也」,當作「算者一百日也」。原校所據蓋脫「百」字,又涉上文三百日而「一」誤為「三」。酉陽雜俎諾皋記云,大者奪紀,紀三百日;小者奪算,算一百日。

〔二四〕趙簡子秦穆公皆親受金策於上帝 孫校:「公」藏本作「王」,非。按史記趙世家載,趙簡子疾,五日不知人,寤乃言我至上帝所甚樂;帝賜二笥,皆有副云云。又史記封禪書載,秦繆(穆)公病臥五日不寤,寤乃言夢見上帝,上帝命繆公平晉亂。

〔二五〕山川草木 御覽八百八十六引「草」作「石」。

〔二六〕人身之中亦有魂魄 「人身之中,亦有魂魄」,原作「及人身中」。孫校:疑此下有脫文。校勘記云:御覽八百八十六無「及」字,作「人身之中亦有魂魄」。今據補正。

〔二七〕於理當有精神有精神 下「有精神」原作「有神」。校勘記:御覽八百八十六次句復作「有精神」。校補云,御覽所引是也。今增補「精」字。

〔二八〕拾遺取施 孫校:「拾」藏本作「捨」。

〔二九〕以不清潔飲飼他人 論衡雷虛篇引或論曰:「飲食人不潔淨,天之大惡也」。

〔三十〕晦歌朔哭至司命奪其算紀 顏氏家訓風操篇引道書云,晦歌朔哭,皆當有罪,天奪之算。是道家原有此說。

〔三一〕若惡事而損於人者奪紀 孫校云:藏本無「奪紀」二字,疑有脫文。

〔三二〕及遺失器物 孫校:藏本作「及行求遺器物」。

〔三三〕以漏脯救飢 漏脯,腐臭乾肉。

〔三四〕羊公積德布施至受天墜之金 羊公,晉羊祜。

〔三五〕蔡順至孝感神應之 校勘記云:下有脫文。明案初學記十七引周棐汝南先賢傳曰,蔡順,字君仲,有至孝之心云云。

〔三六〕郭巨煞子為親而獲鐵券之重賜 郭巨,河內溫人,事母至孝。妻產男,慮養之,則妨於供養,欲掘地埋兒,鍤入地,有黃金一釜,上有鐵券云,賜孝子郭巨。見初學記二十七引宗躬孝子傳。

〔三七〕項託伯牛輩 項託七歲為孔丘師,十歲死。戰國策秦策「託」作「橐」。伯牛,姓冉名耕,孔丘弟子,云有德行,得病早死。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三八〕常以執日 執日即未日。術數家用建除法定十二辰之吉凶。寅為建,卯為除,辰為滿,巳為平,主生;午為定,未為執,主陷;申為破,主衡,等等。見淮南子天文篇。

〔三九〕取六癸上土 登涉篇有六癸之日六癸之時。

〔四十〕朱鳥地 朱鳥,南方神;朱鳥地指南向地。

〔四一〕亦有生地 孫校:「生地」下藏本有「亦有死地」四字。明案魯藩本亦有。

〔四二〕絕險綿邈 魯藩本、慎校本、寶顏堂本「綿」皆作「緬」。

〔四三〕嶵嵬崎嶇 孫校:「嶵嵬」御覽七百二十引作「崔巍」。

〔四四〕神意並游 校勘記:「神意」御覽七百二十作「神仙」。按影宋本御覽作「神童」。

〔四五〕玉井泓邃 案御覽七百二十「邃」作「窈」。

〔四六〕灌溉匪休 校勘記:御覽七百二十「匪休」作「延休」。

〔四七〕曹府相由 慎校本、寶顏堂本「由」作「留」。

〔四八〕其寶皆殊 孫校:御覽七百二十引作「其實如珠」。

〔四九〕玄氣飄飄 孫校:御覽七百二十引「氣」作「靈」。

〔五十〕愚人妄往 校勘記:御覽七百二十「妄往」作「競往」。

〔五一〕若欲縱情恣欲 校勘記:「若欲」各本作「若乃」。

〔五二〕卻走馬以補腦 卻,止;走馬,漏泄精液。黃庭內景經云,留胎止精可長生。

〔五三〕還陰丹於朱腸 陰丹,寶精之術。本書極言篇云:服陰丹以補腦。

〔五四〕引三五於華梁 孫校:「引」藏本作「到」。

〔五五〕以千二百女昇天便謂黃帝單以此事致長生 校補云:雲笈七籤一百軒轅本紀作「三百女」;又按「單以」「以」字當作「行」,此涉上句「以」字而誤。明案本篇稱俗人聞黃帝以千二百女昇天,以及所謂御女多多益善云云,皆可反映當時社會妄想以御女成仙耳。

〔五六〕在於能用與不能耳 校補云:「不能」下疑脫「用」字;用刑篇「水火者所以活人,亦所以殺人,存乎能用之與不能用」,句意相同。

〔五七〕大都知其要法 孫校:舊脫「知」字,今校補。

猜你喜欢
  第三章 育婴院·梁启超
  卷十二·顾栋高
  卷四十六·王天与
  卷十三·张尔岐
  卷二十七·吕祖谦
  心度·韩非
  卷一百一十八·佚名
  众金刚三昧大仪轨分第九·佚名
  四十六、竿头进步·慧开
  指月录卷之六·瞿汝稷
  潮音草舍诗存续集·太虚
  心忠长老尼塔铭并叙·太虚
  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佚名
  宗镜录卷第四十九·延寿
  慈悲水忏法卷中·知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马廷鸾·唐圭璋

      鸾了翔仲,号碧梧,饶州乐平人。嘉定十六年(1223)生。淳祐七年(1247)进士。度宗朝,历官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拜右丞相。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瀛国公即位,召不至。卒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六十七。   水调歌头  

  • ●卷一六·陈衍

    一、净名社《骖鸾诗》(详前编)在闽倡和者,殆二三百首。仲兄手录密行细字一册,厚径寸,屡亡复存。己酉归里,於书堆中检得,携至都,拟刊传之,不数日而复失,自是觅无有,永不复见矣。近又检出陈芸敏所钞零星残稿,录如下。《冬夜集光禄坊

  • 第二场·老舍

    时间 前场后片刻。地点 头人家里。人物 大姐 二姐 三姐 仆甲 头人 仆乙 男女仆若干蛙儿〔幕启:一间相当阔绰的大厅。大姐与二姐闷坐无聊。大 姐 天下什幺最虚空?二姐 莫非是青山寂寂,花儿为谁红?大姐 不对!清

  • 第一齣~第十齣·徐复祚

    【瑶轮第七】〔末上〕瑶轮先生貌已焦。何事复呶呶。自从世弃。屛居海畔。煞也无聊。况妻身号冷。子腹啼枵。不将三寸管。何处觅逍遥。算来日月。只有酒堪浇。一醉乐陶陶。自歌自舞。自斟自酌。暮暮朝朝。但淸风无偶。

  • 卷六·王建

    <集部,别集类,汉至五代,王司马集> 钦定四库全书 王司马集卷六 唐 王建 撰 寄杜侍御 何须服药觅昇天粉阁为郎即是仙买宅但幽从索价栽松取活不争钱退朝寺里寻荒塔经宿城南看野泉道气清凝分晓爽诗情冷瘦滴秋鲜学通儒

  • 列传第二十 徐陵子俭 份仪弟孝克·姚思廉

    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也。祖超之,齐郁林太守,梁员外散骑常侍。父摛,梁戎昭将军、太子左卫率,赠侍中、太子詹事,谥贞子。母臧氏,尝梦五色云化而为凤,集左肩上,已而诞陵焉。时宝志上人者,世称其有道,陵年数岁,家人携以候之,宝志手摩其

  • 列传第五 太宗子·欧阳修

    太宗十四子:文德皇后生承乾,又生第四子泰、高宗皇帝,后宫生宽,杨妃生恪,又生第六子愔,阴妃生祐,王氏生恽,燕妃生贞,又生第十一子嚣,韦妃生慎,后宫生简,杨妃生福,杨氏生明。常山愍王承乾字高明,生承乾殿,即以命之。武德三年,始王常山郡

  • 第四十九章 清代的盛衰·吕思勉

    清朝的猾夏,是远较辽、金、元为甚的。这是因为女真民族,在渤海和金朝时,业已经过两度的开化,所以清朝初兴时,较诸辽、金、元,其程度已觉稍高了。当太宗时,已能任用汉人,且能译读《金世宗本纪》,戒谕臣下,勿得沾染华风。入关之

  • 钦定兰州纪略卷十七·阿桂

    乙未上命军机大臣传谕英亷雅徳曰前因王亶望于揑灾冒赈一案业已明正典刑并将伊子发往伊犁自备资斧充当苦差兹据雅徳查奏王亶望之子共十一人长子王裘业经刑部办理其次子王棨王焯现在饬提起解此外尚有子八人王祐王绅王晋

  • 卷三十三·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三十三明 俞汝楫 编祠祭司职掌品官丧礼初终有疾迁於正寝养者皆斋彻乐饮药疾困去故衣加新衣清扫内外分祷所祀侍者坐持手足遗言则书之属纩以俟絶气男子不絶於

  • 第十六章 8·辜鸿铭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辜讲孔子道:“有三件事情是聪明而高尚的人所敬畏的:敬畏上天的律法,敬畏掌权的人,敬畏圣人的明智之言。而相反傻子不知道上天的规

  • 卷三·赵汸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氏传补注卷三   元 赵汸 撰僖公元年公出故也【刘氏曰去年八月闵公遭弑僖公自邾入为君不应犹以出奔之故不得行即位礼】讳国恶礼也【传不知经有笔削故推史例以释之】诸侯救邢【陈氏曰经文已序则

  • 卷二十·道世

    △致敬灾第九(此有七部)▲述意部第一原夫上圣垂慈,至人利物。意欲导四生於宝所,运三有於大车。师弟异轨而同归,法俗殊途而一致。所以立像表真,彝训常俗;寄指筌月,出道恒规。但以妄著我人,惰慢沿流,随业漂沦,无思悛革。良由封迷累

  • 雜阿含經緣起誦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是書校歴三週.一譯校.二類校.三刻校。   二.譯校用唐玄奘譯瑜伽師地論攝事分緣起擇攝及同論攝異門分牒文對勘.附   註略稱論本。   三.譯校凡有二例。(一)論本牒文具缺有異者.皆註出曰.勘論本云云。(二)論本譯   名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八·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精进波罗蜜多品第九之四复次舍利子。在家菩萨于诸如来所设契经如实行相。虽复听已不乐多闻。于少欲行不乐修习。及于同类诸契经等。亦不信受。

  • 卷第四十九·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四十九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二十世径山范禅师法嗣袁州仰山雪岩祖钦禅师浙之婺州人。五岁出家。十六薙染。十八行脚。初参双林远

  • 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陈梦雷

    历象汇编是中国古籍中有关气象天文内容的汇编。清康熙时广罗古今群籍有关记载,分门别类比排而成。原系陈梦雷所编,雍正时改由蒋廷锡修撰。收入《古今图书集成》。上海中华书局按康有为藏本于1934年缩小影印。陈梦雷,

  • 弥勒经游意·吉藏

    佛教著述。隋吉藏撰。一卷。是《弥勒经》(包括《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的论释书。分十章:序王、释名、辨经宗体、论因果、出世久远、论成道真因、辨三会人多少、论与释迦同时涅槃、明教大小、杂料简。序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