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知忠

原文:

乱世之中。亡国之臣。非独无忠臣也。治国之中。显君之臣。非独能尽忠也。治国之人。忠不偏於其君。乱世之人。道不偏於其臣。然而治乱之世。同世有忠道之人。臣之欲忠者不绝世。而君未得宁其上。无遇比干子胥之忠。而毁瘁主君於闇墨之中。遂染溺灭名而死。由是观之。忠未足以救乱世。而适足以重非。何以识其然也。曰。父有良子而舜放瞽叟。桀有忠臣而过盈天下。然则孝子不生慈父之家。而忠臣不生圣君之下。故明主之使其臣也。忠不得过职。而职不得过官。是以过修於身。而下不敢以善骄矜守职之吏。人务其治。而莫敢淫偷其事。官正以敬其业。和顺以事其上。如此。则至治已。亡国之君。非一人之罪也。治国之君。非一人之力也。将治乱。在乎贤使任职而不在於忠也。故智盈天下。泽及其君。忠盈天下。害及其国。故桀之所以亡。尧不能以为存。然而尧有不胜之善。而桀有运非之名。则得人与失人也。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治乱安危。存亡荣辱之施。非一人之力也。

译文:

在社会处在混乱的时代,在国家衰亡时的大臣中,国家并非没有忠臣;在国家得到治理的时候,在君主名声显赫时的大臣中,并非都能尽忠。在国家得到治理的时候,人们尽忠并不偏重于君主;在国家处在混乱的时候,治国之道并不偏重在几个贤臣身上。然而国家得到治理或处在混乱之时却有相同的地方,即世上都有忠于国家的人。臣子想尽忠的,世代不绝,但君主在上位却没有得到安宁,是没有遇到比干、伍子胥这样的忠臣吗?他们忠于国家,却使君主毁败在社会的黑暗之中,最后使夏桀、夫差身败名裂而死。由此看来,臣子尽忠并不能挽救乱世,而恰巧加重了君主的罪过,怎样说明这个道理呢?父亲虽然有个孝顺的好儿子,却有虞舜放逐了父亲瞽叟;夏桀有忠诚的臣子,却使自己的罪过闻名天下。那么,这说明孝子不生在慈父的家庭,忠臣不产生在圣君的下面。

所以,贤明的君主使用臣子,使臣下尽忠而不越过自己的职权,使臣下尽职而不越过职责范围。君主有了过失自己加以修正,在下面的臣子就不敢骄傲自大。各级官吏都忠于职守,为治理国家尽心竭力,对公务都不敢过于偷懒。各级官吏都能修身敬业,谦和恭顺地事奉君主,如果都能这样,那么国家的治理就达到了最理想的程度。

亡国的君主,并不是他一个人的罪过;会治理国家的君主,也不是靠他一个人的力量。要治理动乱的国家,关键在于任贤使能,而不在于忠臣的多少。因此,有贤能的人都能得到重用,连君主也会得到恩惠;只靠忠臣统治天下,灾难就会危及整个国家。所以,夏桀使国家灭亡的措施,即使让唐尧使用也不能使国家安存。然而,唐尧有非常好的善行,夏桀有运用无才无德之人的罪名,关键在于是得到人材或是失掉人材。所以,修建庞大皇宫所用的木材,决不是一棵树的材料;纯白的狐皮裘衣,决不是一只狐狸皮所能做成的;而国家的治乱安危、存亡荣辱的形成,也决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做到的。

猜你喜欢
  郊事對第七十一·苏舆
  毛诗集解状·段昌武
  卷十六·姜宝
  第二十一卦:《噬嗑卦》·佚名
  外篇·骈拇第八·庄子
  卷三十七·顺治
  卷三·朱熹
  商书·高宗肜日·佚名
  万善先资集卷一·周梦颜
  初品第一·佚名
  卷八十八·佚名
  随真知识品第五十三·佚名
  卷第二·道原
  与海定等书(十四通)·太虚
  佛说无上处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初编·卷三·沈瘦东

    辛、壬已还,废孔之议汹汹朝野,学术风气壤乱益甚。上海姚东木先生文栋,冒当世不韪,首创孔教会,力持尊圣读经之说。梁节庵(鼎芬)、沈子培(曾植)、朱强村(祖谋)诸遗老附和之,东南士大夫稍稍响应。甲寅大成节,会员应赴曲阜助祭。以是年

  • 卷六十·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六十目録仕女类观李凑所画美人障子【唐刘长卿】传画美人戏成【宋李纲】得孙仲方画美人一轴【宋梅尧臣】周昉画美人歌【宋苏辙】题伯时所画宫女【宋韩驹二首】郭显道美人图【元李俊民】

  • 卷六百五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五十七罗隐钱尚父生日大昴分光降斗牛兴唐宗社作诸侯伊夔事业扶千载韩白机谋冠九州贵盛上持龙节钺延长应续鹤春秋锦衣玉食将何报【一作补】更俟庄椿一举头寄前户部陆郎中出驯桑雉入朝簪萧

  • 御选明诗卷八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八十一七言律诗十四徐阶试茉莉茶时有郑三守之招不赴絶域花来本自珍露芽江水亦新分香浮石鼎沈沈缕清映氷壶细细纹静听几回翻白雪徐看一椀簇春云风生賸有卢仝赋未许山翁席上闻自三茅归渡淀山湖即

  • 卷四百九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三·赵尔巽

      ◎忠义十   刘锡祺阮荣发 程彬 桂荫存厚 荣濬 锡桢等 张景良倭和布周飞鹏 松兴松俊等 宗室德祜彭毓嵩 杨调元杨宜瀚 陈问绅德锐 皮润璞 荣麟等 张毅 喜明阿尔精额 斌恒等 谭振德熊国斌陈政诗陆叙钊 齐世名等 罗

  • 卷之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一千三百九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一八五具领状光绪九年十一月十九日一一四○三—九·佚名

    新竹县皂隶高登、徐祥,具领光绪九年秋冬两季工食银具领状台下皂隶高登、徐祥,今当大老爷台前,领得光绪九年分秋、冬两季工食银肆拾玖两陆钱,除扣减平外,实应银肆拾陆两陆钱贰分肆厘,中间不敢冒领。合具

  • 卷四十四·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四十四明 俞汝楫 编历官表精膳司郎中黄 裳【癸酉贡士】宋 兴【原仁浙江淳安县人由监生官至河南布政司】叶 蓁【监生】王士华【彦实浙江鄞县人乙未进士】

  • 制分第五十五·韩非

    夫凡国博君尊者,未尝非法重而可以至乎令行禁止于天下者也。是以君人者分爵制禄,则法必严以重之。夫国治则民安,事乱则邦危不出其死力以致其所欲。而好恶者,上之所制也,民者好利禄而恶刑罚。上掌好恶以御民力,事实不宜失矣,然

  • 春秋集解卷三·苏辙

    宋 苏辙 撰庄公元年春王正月不书即位继故也左氏曰文姜出故也文姜之出孰与桓公之薨且出在三月舍其大而言其细失之矣三月夫人孙于齐桓公之薨夫人与闻焉鲁人责之故出奔不言奔讳之也不称姜氏以为夫人之义絶不为亲礼也或

  • 《定性书》译文·程颢

    承蒙张载先生指教,书信告诉我&ldquo;定于本性未能做到静而不动,仍然连累于外界事物&rdquo;。这一论题贤人的考虑其实已经很成熟了,何需小子我再多谈论。然而我也试着思索过,所以斗胆为大家贡献一下说法。所谓&ldquo;定&rd

  • 重校一切经音义序·唐慧琳

      一切经音义一百卷。唐慧琳法师撰。续音义十卷。燕京希麟法师撰。二书网罗古训音释。梵经摭拾纂广色孕弥富考正声义辨核字体大氐遵汉魏经师遗说。而旁取唐已前各字书。华藻云披妙义纶贯。焕乎灿乎。洵有可观者焉。

  •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中·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佛告阿难陀。汝当称念大药叉王。及诸大药叉将名字所谓。  矩吠啰长子  名曰珊逝耶  常乘御于人

  • 释净土群疑论序·怀感

    屯田员外郎平昌孟铣撰虚空无际。天地生其中。墟宇既形。品庶滋其内。于是群生竞起。众识齐奔。沉浮爱欲之河。驱驰生死之躅。因报纷纠。非累墨之能分缘对循环。岂积尘之可计。前佛后佛。报身化身。各返行迷。咸祛溺丧

  • 续集古今佛道论衡一卷·智升

    (西域天竺国事)大唐西崇福寺沙门释智升撰出后汉书列传七十八案汉法本内传云。明帝永平年中。夜梦见丈六金人。光明特异色相无比。明帝寤不自安。至旦大集群臣。以占所梦。通人傅毅奉答曰。臣闻西域有神。号之为佛。陛

  • 疑耀·张萱

    笔记。明张萱撰。萱字孟奇,博罗(广东惠州)人。万历时曾官中书舍人。著有《汇经》、《汇史》、《闻见录》等千卷。兵火后,惟《西园汇集》、《疑耀》存。此书《四库全书总目》题李贽撰。并录时人伪为萱序,託为李作。实非。

  • 大孔雀咒王经·佚名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与《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同,而华梵音声稍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