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七十四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

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三年。戊午。八月。辛巳朔。吏部议准、盛京刑部侍郎葛森奏称、奏天所属法库等边外蒙古事件。经奉天将军奏归盛京刑部办理。所有部内额设蒙古笔帖式三员。因八旗蒙古中、多不能清汉繙译。应试无人。至今未补。请停其清汉繙译考试。由盛京兵部、会同四部侍郎、及奉天将军、于八旗蒙古监生、生员、官学生、前锋、领催、披甲人等内。考取满洲蒙古繙译。送部引见补放。至边外蒙古案件繁多。向例传调各旗副台吉、会审具题。路远迟延。请一并交部自行审理。从之。  

○壬午。上奉皇太后还宫。  

○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  

○诣寿康宫、问皇太后安。  

○谕、朕闻陕西所属郡县今年六七月间。有缺雨之处。地方有司。现在祈祷。未审何时得霈甘霖。朕心深为廑念。该督抚可预为筹画。悉心经理。其应行缓徵之州县。一面出示缓徵。一面奏闻。向来陕省米粮不足。往往取资于豫省。着两省督抚、就近商酌。将如何转运接济。以为先事之备。即行妥议具奏。该部可即行文陕豫二省督抚知之。  

○户部议准、广西巡抚杨超曾奏称、桂林府属之临桂、灵川、兴安、永宁、等四州县、雍正六年分、原报开垦田亩。今垦不成熟。所有额徵银米。请予豁除。从之。  

○工部议准、大学士管川陕总督事查郎阿奏称、瓜州地多水少。回民田地。资以灌溉者。惟疏勃河之水。河流微细不敷。查靖逆卫之北。地名蘑菇滩。有川北、巩昌、两湖。西流合为一处。名蘑菇沟。其西又有三道柳条沟。北流归摆带湖。请从蘑菇沟之中腰。建闸一座。即于闸下浚一渠。截蘑菇沟、及三道柳条沟之水。尽入渠中。为回民灌田之利。从之。  

○议政大臣遵旨议覆、福建陆路提督苏明良奏请、严禁鸟枪。不许民间制造。应毋庸议。得旨。朕看此事苏明良屡次奏请。在彼必有所见。或福建地方情形。与他处不同。着交总督郝玉麟、再行查明议奏。寻据奏覆、延、建、邵、汀、及福宁、福州、兴化、七府属。民情稍淳。且崇山峻岭。猛兽最多。应准制造鸟枪。其余禁止。得旨。如所请行。  

○癸未。以举行仲秋经筵。遣官告祭奉先殿。传心殿。上御文华殿。讲官暨侍班之大学士九卿詹事等、行二跪六叩礼。分班入殿内序立。直讲官四人、出就讲案前。行一跪三叩礼。复位。直讲官三泰、任兰枝、进讲论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讲毕。上宣御论曰。夫子历论尧舜禹汤武王授受之旨。而统之曰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宽信敏公。乃圣王治世之大本。而必以宽居首者。盖宽者仁之用。仁者元之德。元者善之长。故惟宽然后能兼容并育。而群生之众。有所托命焉。左传记夫子之言曰。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盖因一时为郑而发。此补偏救弊之说。若夫圣王出治。舍宽其何以为敷政宁人之本哉。讲官暨侍班官、跪聆毕。兴。直讲官雅尔呼达、史贻直、进讲尚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讲毕。上宣御论曰。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是言人君主敬之学也。蔡傅以为一日二日之间。事几之来。且至万焉。是犹在事为边说。易曰。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是知人主一心。一日二日之间。万几伏乎此。若不以戒谨危惧持之。则败度败礼之事。因是而起。虽有瞽史之谏。执□目御之箴。而几微之间。理欲之战。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之地。非兢兢业业。慎之又慎。则天命民岩。有所弗保矣。讲官暨侍班官、跪聆毕。大学士鄂尔泰等、奏曰。皇上治崇宽大。学本主敬。圣训精微。独阐帝德王道之原。臣等不胜钦服。奏毕。诸臣出就拜位。行二跪六叩礼。礼成。上还宫。赐讲官、侍班官、宴于协和门。  

○录用入贤良祠诸臣子孙。谕曰。皇考酬庸念旧。特立贤良祠于京师。俾我朝宣劳辅治。完名全节之王大臣。永享禋祀。垂誉无穷。实自古未有之旷典也。贤良大臣之子孙。已登仕籍者固多。其中或有不能自振。渐就零落之人。亦属可悯。朕仰体皇考厚待耆旧之盛心。加特恩一次。除现在入祠诸臣之子孙。有文官七品以上武官五品以上。已经录用。无庸查奏外。如子孙并无仕宦。或有品级而甚属卑微者着该部行文各旗都统、及直省督抚、查系嫡裔。择其品行材质。可以造就者。给咨送部。带领引见。候朕酌量加恩。  

○又谕、朕此次恭谒泰陵。着平郡王、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在京总理诸务。  

○工部议准、直隶河道总督朱藻奏称、南运河、自全漳入运。水势激湍。河堤被水冲洗。如沧州之盈字等号。交河县之日字等号。东光县之宇字等号。故城县之地字等号。各处缕堤。非外势毕险。即内地低洼。或应加帮缕堤。或添建月戗。又吴桥县黄字五十五号。白衣庙、上堰北、崔家楼后、一带河岸。居民稠密。近年水势搜刷。民舍堪虞。漕运纤道尤窄。请建迎水草坝二座。至故城县地字三号堤工。紧靠城下。近年溜逼尤甚。并请建坝五座。以资保障。从之。  

○甲申。谕、江南下江地方。五六月间。雨泽短少。及至得雨。已在立秋之后。且淮安所属。蝗蝻为害。田禾亦不免被伤。朕心忧虑。已屡降谕旨。令该督抚悉心区画。预筹民食。并将额徵漕粮。暂停徵收。查明是否成灾。或应蠲免。或改折色。分别办理。今思江南户口繁庶。需米甚多。此番被旱。歉收之处似广。闾阎必至艰难。着该督抚查明成灾地亩。将应徵漕粮。照条银之例。按其分数。悉予蠲免。其被灾分数之外。仍有应徵漕米。着缓至次年麦熟后。改徵折色。如此则各属多留米谷。而民力无事输将。于地方自有裨益。至于查赈之方。在于无遗无滥。所有极贫之户口。应于冬初先行赈济。其次则俟寒冬。又次则待明春青黄不接之候。总在该督抚以实心实政。督率有司。视百姓之饥寒。如己身之疾苦。多方计议。殚力图维。俾乏食之众。尽得安全。不至流离失所。此则封疆大吏之责。无容旁贷者。倘经理不善。将来责有攸归。闻上江亦有缺雨歉收之处。可酌量照此办理。该部遵谕速行。  

○又谕、御史王峻、参奏彭维新一案。经九卿两议上。请朕交与大学士等议。今议称彭维新身在制中。闻命之后。违制到任。应照后议革职等语。彭维新朕素不知其人。御极之初。曾有言其人材可用者。朕因伊系皇考旧臣。所犯罪案。尚有可原之情。与涂天相、张楷、俞光晟等、俱加录用。未几伊即以亲丧回籍。近因左都御史缺员。朕以彭维新服制已满。例应起复原官。是以降旨补授。亦未有在朕前荐扬之者。今经御史参奏。大臣等议以革职。乃属循照常例。但当时大臣官员。在任守制者颇有之。即如彭维新此等情节者。亦不止伊一人。可将大学士九卿等所议原摺。暂行存贮。至彭维新之为人。朕究未甚知。其从前丁忧后到任之处。朕更无从得闻。仍着来京。候朕召见。再降谕旨。  

○吏部议覆云南巡抚张允随奏称、广南府新设之宝宁县、既与土同知同驻府城。共管地方。凡命盗案件。请令宝宁县移会土同知。一体查缉。限满无获。将知县与土同知一并揭参。至土富州、与宝宁县分管地方。命盗案件。亦令将移解承审之处。分别考成。应如所请。从之。  

○乙酉。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曰。御史穑鲁奏称、八旗生计艰难。请每旗各设一库。每库用银五十万两。借与本旗官员。以及包衣兵丁。每月每两令出利银二分。计年终之时。每库可得利银十二万两。以五万两归还库帑。余银七万两。散与本旗兵丁。十年以后。帑银归完。即将此项银两。永作八旗公库等语。朕御极之初。加恩借给旗人库银。本期有益生计。乃迩年以来。细加体察。知伊等所领银两。随手花费。而每月扣除额饷。于生计转觉艰难。是以降旨豁免未完之项。停止再借。所降谕旨。至为明晰。而穑鲁复有此奏。是诚何心。且资本必须营运。方能获利。旗人办事当差。日不暇给。何术而能坐获二分之厚息乎。原不过随手花销。而按季按月。交纳利银。将受永远无穷之剥削。是非欲以厚其生计。而转以朘其脂膏。此乃富豪盘剥小民之计。而穑鲁反以为养赡资生之良策。悖谬极矣。又奏称八旗生齿日繁。与其多设养育之方。无如广开登进之路。凡近京省城府、道、州、县、副、参、游、守、等官。俱宜参用满洲。京营游、守、千、把、俱以满洲补用。满洲之人。农工商贾。俱非所习。除居官为兵外。别无资生之策等语。国家分职授官。量材器使。必其人之克胜厥任。方可擢授。年来满洲中堪任外官者。朕未尝不量行擢补。然不可定为成例。盖八旗官员。文则六部院寺。武则都统参佐。员缺甚多。材略尽可施展。遵循旧例。为官择人。尚恐人材不足。何必更开外用之一途。且其意以登进之路。为养育之方。尤不可训。文武员弁。原藉以分猷宣力。为国为民。今曰资生无策。优以官爵。将居官者惟利是图。安望其洁己奉公。实心任事乎。况员缺有限。而生齿日繁。以此为养赡之法。岂非妄乱之甚乎。又奏请铸当十钱。每钱一文。重四钱。当小钱之十。现今制钱之五。大钱四十文。得铜一斤。则钱价浮于铜价。盗销之弊。可不屏自除。并请复设钱行经纪等语。钱法一事。屡经条奏定议。自当渐次清楚。若改铸大钱。铜质轻而获利厚。盗铸之源。自此而开。奸民私毁制钱。改铸大钱。盗销之弊。自此益炽。于钱法有益乎。无益乎。至经纪蠹役。经御史条奏革除。穑鲁又请招募。此招募之人。能必其即愈于所革之人乎。彼所奏三摺。持论悖谬。妄欲变乱成法。今略撮其大要。宣示于众。穑鲁着交部严加议处。  

○户部议覆、山西巡抚石麟奏称、归化城、与镶蓝旗察哈尔连界之察汉库仑等处地亩。原系召民认垦输租。虽坐落土默特界内。不便改归土默特。请仍令宁朔卫管辖徵收。解交绥远城充饷。其坐落察哈尔界内地亩。本系土默特巴特马孟克等七户业地。未便归公。请亦令宁朔卫照例收租。解送归化城。散给原管业主收领。其两旗交错地亩。均画界立石。毋许越种。应如所请。从之。  

○是日起。上以祭社稷坛。斋戒三日。  

○丙戌。谕太常寺。乐舞生等俱系供应祭祀之人。伊等所得米食。虽足食用。但每月支领钱粮银仅三钱九厘。不敷用度。今特加恩。每月每人给与钱粮银六钱。  

○谕管理八旗米局大臣等。米局之设。原在悉心筹画。妥协办理。如以多贮米石为事。争相采买。既有官局争买收贮。商民百姓又复偷籴积囤。米价何由得平。米局虽各有分司。而所办之事则一。今米局复设之初。办理自必维艰。惟在该管大臣等详悉商办。不许争相采买。凡收发米石。籴籴价值。彼此酌定画一。妥为调剂。务使米价平减。俾兵民均沾实惠。至旗人支领米石。不准卖于民人。准其卖于官局者。原为禁止民人囤积居奇之弊。以平市价耳。官局收买米石。酌令兵民籴买。均有裨益。若不严禁偷卖于民。则官局米石既少。不但市价不能平减。转使奸商得以囤积居奇。而于兵民均无益矣。从前关米时。俱派该旗章京带领兵丁。查拏偷卖米石。今竟不行查拏。现届关米之时。着交管理米局大臣等、照例查拏外。并着步军统领衙门。亦仍照常查拏。  

○又谕、朕闻本年七月十四、十六、十七、等日。有飞蝗从江南海州礼堰集。飞入山东郯城县界。约长四五里。宽二三里不等。山东官员督率民夫。竭力扑捕。旋即飞去。未曾伤及田禾。朕思飞蝗成阵。至数里之广。既从江南飞来。而总督那苏图、并未具摺奏闻。则地方官之怠于扑捕可知。可即寄信询问那苏图、令其明白回奏。凡督抚膺封疆之重寄。原以惠养百姓。为地方第一要务。若舍此而言办事。则其所留心者。不过末节耳。今年江南久旱不雨。计地亦广。朕心忧灼。无一刻去诸怀抱。屡降谕旨。多方筹画。而总督那苏图、并未先期经理。亦未将实情详悉奏闻。今具摺为朕躬祝寿。又无一语及地方情形。其玩视民瘼。显然可见。朕以乂安万姓为心。岂有因寿诞之月。而暂忘闾阎休戚之理。如果经理得宜。民人得所。则仰慰朕怀。所以为朕祝厘者。莫大于此。若或以万寿届期。不肯奏及旱潦等事。以为宽慰朕怀。则尤不知朕心。不识大体之甚者矣。似此识见。朕深为两江地方忧虑。可将此一并晓谕那苏图知之。  

○广西巡抚杨超曾疏报、浔州等五府州属、桂平等五州县、并镇安、郁林、二府州、首报垦熟民猺地六顷三十九亩有奇。田四百八十九<?土韦>。  

○赈湖南石门县、本年水灾饥民。  

○缓徵四川射洪、遂宁、三台、中江、蓬溪、铜梁等六县、本年水灾额赋有差。兼赈饥民。  

○赈甘肃武威县本年水灾饥民。  

○顺天乡试以顺天府府尹陈守创、为监临官。吏部尚书孙嘉淦为正考官。礼部侍郎吴家骐、为副考官。  

○丁亥。祭先师孔子。遣和亲王弘昼行礼。  

○谕、川省远在西陲道路之难。甲于天下。其中栈道偏桥更为险隘。每年资藉民力随时修补未能一劳永逸行旅跋涉艰辛深可轸念。着四川巡抚硕色、会同西巡抚张楷、委员确勘。将应行修理之处。分别南栈北栈。两省分任修理。即动用该省存公银两以为工费。将来工竣之后。交与地方官不时稽查。如遇暴雨大水冲塌过多之时。仍准详报。酌动公项修整俾永远坚固以便行人  

○赈甘肃新渠、宝丰、二县本年水灾饥民。  

○戊子。祭大社大稷。上亲诣行礼。  

○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本月十九日。朕奉皇太后恭诣泰陵祭奠。内外大臣等、屡以禾苗在地。奏请停止前往。朕再四思维。今年乃皇考三周忌辰。与常年不同。若不亲行瞻拜之礼。心实不安。当亦为臣民之所共谅。至于住宿之地。有碍民间禾黍者。已谕令向导官、会同地方官详勘。照数给与价值。其设立营盘之处。略加平治。不必过于修整。沿途随从人等。若有践踏田禾者。着该管大臣、派员稽查禁约。应拏究者即行拏究。应题参者即行题参。该督亦派地方官一体查察。毋得瞻徇。此次内廷随侍之人。朕已极力简省。其陪祭扈从之大臣官员。除钦点外。所有宗人府、八旗、及各部院衙门、照例派出三分之一人员。俱不必前往。可即传谕各处知之。  

○命酌定各省缓徵钱粮、分别带徵之例。谕曰。各省缓徵钱粮。例于下年带徵。以完国课。朕思年谷荒歉。有分数多寡不同。若本年被灾尚轻。次年幸值丰收。则完纳带徵之项。尚不至于竭力。若本年被灾较重。则民间元气已亏。次年即遇丰收。小民既完本年应输钱粮。又欲完从前带徵之项。力量岂能有余。必至竭蹷从事。朕念切养民。闾阎生计。日筹于怀。今朕虑及此。其如何酌量变通。着为定例。惠济斯民之处。九卿定议具奏。  

○又谕、八旗空闲处所。建造房屋一事。据王大臣原议、八旗所有空闲处所。多寡不一。若令各按旗分居住。则房屋间数不均。应俟建造完时。着就近每人不过三间。均匀分给居住等语。今此项房屋。已经造成若干处所。若俟全完方分给居住。不惟已成房屋。弃置无用。且令穷苦兵丁。照常出租赁房居住。未得先沾实惠。着交与八旗、将现在造成房屋。作何就近先分给居住之处。即行办理。至于此项房屋。仅四千余间。今兴工已一年有余何以尚未造完。着管工大臣官员、速行建造。  

○又谕、鄂弥和德朦混领俸一案。户部司官、显有情弊。及至吏部议处之时。行文咨查户部。户部堂官、犹据司官狡饰之词。曲为袒护。甚属不合。着将户部堂官、交部严加议处。  

○又谕、署礼部侍郎杨永斌、已经到京。工部侍郎王纮、不必兼管。  

○己丑。太宗文皇帝忌辰。遣官祭昭陵。  

○谕大学士九卿。今日雅尔哈善、参奏御史邱玖华、条奏九卿各部及督抚等、议事不公一摺之外。臣闻外人传说。邱玖华另有一摺。请将贤良祠大臣之子孙录用。现交大学士密议。尚未覆奏。而邱玖华辄向人传说。且邱玖华乃励宗万之门生。久在伊家居住。励宗万之祖、系八贤良祠者。故教邱玖华上请。以冀复用。又恐止此一事。或启形迹之疑。故以议事不公等项、漫无实据之套语。将内外大臣、笼统参论。以形其刚直不私之概。而以此摺并进。名为条陈公事。实欲起用励宗万等语。朕思加恩贤良祠子孙者。不过因其家现无出仕之人。或给虚衔。或予以微秩。亦视其人才尚可录用。然后酌量加恩。以示优礼耆旧之意。岂有身为侍郎之人。缘事获罪。因其父祖在贤良祠。而即可复用之理。励宗万虽至愚。亦计不出此。至于参奏九卿议事不公一摺。实切中时弊。近日九卿办事。每多瞻顾废弛。如伊摺中所奏情节。诸臣见之。各当深自惭恧。倍加儆省。若更迁怒于建言之人。则全不知愧耻者矣。朕意雅尔哈善。向在办理军机处行走。明系伊探听邱玖华摺奏贤良祠之事。而反坐邱玖华以自行宣洩之名。以博九卿之欢心。不然。必九卿中有一二不端之人。欲中伤邱玖华。而示意于雅尔哈善。令其参奏。不然。纵邱玖华自行宣洩。彼系疎远新进之臣。何以悉知交大学士密议。尚未覆奏耶。此风渐不可长。所当究问明晰。以示儆戒。如邱玖华条奏果有情弊。或自行宣洩。则自有应得之处分。乃雅尔哈善巧诈居心。希图陷害邱玖华。以取悦众人。其情实属欺罔。其罪更重。雅尔哈善着解任。此事着庄亲王、平郡王、大学士、九卿、詹事、科道、秉公详确严察议奏。  

○又谕、户部尚书海望、现今有服。高其倬、尚未到京。部内无办事之尚书。将讷亲暂署户部尚书事务。讷亲交办事务甚多。不必办理镶黄旗满洲都统事务。此缺将度赉调补。其镶蓝旗满洲都统事务。着贝子弘普管理。  

○大学士等议准、工部郎中张钧奏称、官员俸禄。原系随任支领。因盛京升选各员。有愿留俸养赡家口者。是以有准留俸银之例。惟俸米仍在任所关领。但旗人生计。实属艰难。家口留京。正藉俸米养赡。请将俸米一并在京关领。从之。  

○兵部议准、大学士管川陕总督事查郎阿奏称、西宁府属碾伯县、壤接番回。山径丛错。县属之摆羊戎、为番民杂处之地。最关紧要。请建土城一座。设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兵二百名。步兵二百名。兼辖扎什巴、巴暖营、亦杂石庄、癿思观、林千户庄、徐家庄、康家寨、甘都堂、等营汛。即将巴暖营原设之游击一员。千总一员。移驻摆羊戎。其巴暖营、改设守备一员。把总一员。原设兵三百名。裁一百名。以为摆羊戎之需。扎什巴、距摆羊戎不远。止设千总一员。马兵三十名。步兵七十名。甘都堂、建土堡一座。设千总一员。马兵五十名。步兵一百名。其亦杂石庄等处。驻劄官兵。照旧安设。仍于各处要隘。酌建墩台。每台安兵三五名。至贵德所守御千总一员。旧隶临洮府。贵德营都司一员。旧隶河州镇。各处相距均在八百里以外。查贵德与河北西宁接壤。请以贵德所守御千总、改隶西宁府。贵德营都司、改隶西宁镇。原设守兵一百五十名之外。添设马兵三十名。即在西宁镇营新兵内拨补。其分隶之处。清水河以北、属贵德。改隶西宁。清水河以南、属保安。仍隶河州。再阿哈旦、苏胡、加阿路、等三庄、俱在黄河北。旧属河州厅。距三百余里。新番盘诘为难。纳粮亦未免跋涉。今甘都堂既新设千总。请即令就近巡防。粮亦附近于碾伯县仓交纳。又丹噶尔一营、原为巡查贼番而设。旧在日月山之北。未能要截要路。惟河拉库托、地方平衍。为贼番出没之区。请筑一小堡。设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马兵一百名。步兵一百名。归丹噶尔参将统辖。所设兵亦在西宁营新兵内拨补。又河州城西口外一带。自老鸦关出口。至奇台堡、循化营、保安堡、等处。俱系塞外岩疆。旧设墩台十余处。路长墩少。请各路分添墩台八座。又奇台堡之土门关外桥沟寺、接连火儿藏地方。请于要处添设墩台二座。每座安马兵二名。步兵三名。共兵五十名。即于循化、保安、奇台、等营内。就近派拨。但保安、奇台、两处。孤悬口外。额兵本属单微。请于循化营、拨马兵十五名。步兵三十五名。添入保安。连原安兵共足二百五十名之数。再拨马兵十五名。步兵三十五名。添八奇台堡连原设兵共足一百五十名之数。其寄居双城地方之奇台堡守备、令其驻劄奇台。所有双城汛地。相距甚远。未便分管。请以河州二十四关为界。关口以内、归镇标之左右两营管辖。关口以外、分派循化、奇台、保安等营。各按远近分汛管辖。又西固城守一营向设都司一员。马步守兵二百一十七名。现在番回新附族多地广请添设千总一员。把总一员马步兵八十三名。合原额共足三百名至安西镇属之沙州协、所辖有踏实一营去沙州三百余里文移每稽时日。请就近改归安西镇管辖。峰叠城防御之兵。旧派文县营把总管辖。不相联属。请将峰叠城之文县营把总、仍彻回文县。均应如所请。从之。  

○准噶尔部人尼玛、特古斯、博罗特、三人来降。命赏给安插如例。  

○调镶红旗汉军副都统策楞、为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庚寅。秋分。夕月于西郊。上亲诣行礼。  

○户部议覆、给事中阿布纳奏、请停扣八旗兵丁借支米石。缓至己未庚申秋冬二季扣还。以平米价一摺。查八旗甲米。已陆续开仓给放。请即行令各旗、除现在发仓大档。仍行开放外。所有此季扣存米数。作速造册送部。再发各仓补行支给。至本年冬季应扣米石。统俟己未庚申秋冬二季再行扣还。得旨。依议速行。  

○辛卯。太祖高皇帝忌辰。遣官祭福陵。  

○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八旗喂养马驼。黑豆在所必需。今户部因仓贮豆少。请每月减半支放。朕念兵丁等、若自行添买。不无多费。且在京收买。恐市价益昂。今年山东、河南、两省。收成尚好。应于山东采买五万石。河南采买三万石。共八万石。足敷支放之用。着该部行文东豫二省巡抚、酌量地方情形。支动正项钱粮。分令各州县采买。严禁短价病民。及胥役侵蚀等弊。务须于河冻之前。委员运送抵通。勿致有误腊月以后支放之用。其豆价并脚价等项。仍造册报部核销。至东省本年应徵黑豆十一万石。又带徵乾隆二年缓徵黑豆五万三千余石。今又采买五万石。虽该省原系产豆之地。但恐官收既多。则民间交纳。或不能如期全完。着将带徵之五万三千余石。于本年徵收一半。于乾隆己未年徵收一半。以纾民力。该部即遵谕行。  

○工部议准、贵州总督张广泗奏称、黔省地方。镇远以上。自昔不通舟楫。查自都匀府起、由旧施并通清水江。至楚属黔阳县。直达常德。又由独山州属之三脚<?屯土>达来牛古州、抵粤西属之怀远县。直达粤东。乃天地自然之利。请在各处修治河道。凿开纤路以资挽运而济商民。从之。  

○停徵甘肃柳沟卫所属之八九道沟等处、本年水灾额赋。兼赈饥民  

○壬辰。谕、今岁江南武闱。例应下江巡抚主试。但苏松数郡。亢旱歉收。十月间正需筹画赈恤抚绥诸务。许容驻劄苏州。便于就近料理武闱着总督那苏图考试。后不为例。  

○癸巳。万筹节。上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  

○遣官祭太庙后殿。  

○遣官祭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  

○遣官祭显佑宫、东岳庙、城隍庙。  

○诣皇太后宫行礼。  

○御太和殿。王以下文武各官、进表行庆贺礼。  

○两广总督鄂弥达遵旨议覆、开采铜矿。为鼓铸之所必需。且试采之时。原系召募附近民人。分别勘验。无虑有聚众滋事、及朦蔽冒开等弊。今提督张天骏因横山矿徒一案。奉旨申饬。遂欲藉海疆安靖之名。禁止开采粤东矿山。以为将来卸责自全之计。应请饬令协力办理。得旨、这所奏甚是。地方大吏。原以地方整理。人民乐业为安靖。岂可以图便偷安。置朝廷重务于膜外。而谓之安靖耶。横山矿徒一案。张天骏即应处分。而此复藉安靖之名。为卸责自全之计。甚属推诿因循。罔顾公事。张天骏着议处具奏。该部知道。  

○甲午。谕、据仓场侍郎塞尔赫等奏称、江南兴武、江淮、金山、太仓、镇海、等十二帮。在通漕之中。最为贫乏。本年挽运北上。中途又多繁费。今旗丁纷纷呈诉。无力回南者。约船二百余只。谨据实奏闻。可否量借通济库轻赍银两。以资回空之费等语。今年因疏浚运河。开兑较迟一月。及至渡黄。又因清口淤阻。以致途次濡迟。弁丁等星夜趱行。较平时多费工力。朕心轸念。着漕运总督、确查明白。将其中努力急公之运弁运丁等、量加恩赏。以奖其劳。至江南兴武等十二帮、计船二百余只。按丁每名借给银十六两。俾路费有资。得以早回水次。该部即遵谕行。  

○吏部议覆、理藩院奏称、理藩院笔帖式出身人员。旧例升至郎中。始仁与各部郎中较俸升转。现在人员壅滞。请于升至员外郎之时。即与六部员外郎论俸升补。应如所请。至所称理藩院笔帖式出身之中书、小京官、与六部蒙古笔帖式、论俸升补六部蒙古主事。既于六部升转。未免壅滞。且该员等亦未谙六部事务。请嗣后理藩院蒙古主事。除堂主事保题外。余即以应行题用之人。与俸深之笔帖式、中书、助教等、按缺轮用。从之。  

○户部议覆、福建巡抚卢焯遵旨议奏、闽省纳粟捐监事宜。请就各府、厅、州、县、大小。酌定谷石。分别捐贮。惟台湾一府。素称产谷之区。仓贮充裕。毋庸议捐。所有台湾生俊。情愿报捐者。令取本籍供结送司。转饬泉防厅收纳。其驻防旗人、及在闽年久。已经入籍者。亦准一体捐纳。应如所请。从之。  

○乙未。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卷之七十四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 皇后列传·魏收
  國朝獻徵錄卷之八十四·焦竑
  卷第五十四·胡三省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二·王祎
  第四篇 乾隆朝·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五·佚名
  卷之二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二·佚名
  殷太师比干公墓识语·林献堂
  薛渊传·萧子显
  彭龟年传·脱脱
  卷二十二·佚名
  羊祜·苏辙
  陈英梅女士·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古诗镜卷四·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四 明 陆时雍 编 魏第一 【建安诗高华胜而况挚稀物色繁而情性寡 汉人修耸魏氏铺排 诗以婉而深婉则多风直则寡致建安多坐此病】 武帝【姓曹讳操字孟德沛国谯人汉举孝亷为郎历位丞相封魏王後

  • 卷八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八十一石壁类五言古明庆寺石壁      【北周】王 褎夏水悬台际秋泉带雨余石生铭字长山久谷神虚泾县石壁道中      【元】贡师泰万山从西来中断忽如劈攒峰阻重关两崖立坚

  • 淳熙稿卷十四·赵蕃

    钦定四库全书 淳熙稿卷十四 宋 赵蕃 撰 七言律 宜春县斋寒食日作 故知寒食住为佳可奈携家更忆家忧乐相寻定何种死生如梦本无涯节中天色少来旧诗里风光别去嗟李迳桃蹊事虽退柳行因雨未抛花 三月初二日雨人以为风止

  • 卷八十二 后凉录二·崔鸿

    吕绍 吕绍字永业光之嫡子也麟嘉元年与母石氏至自仇池遂立为世子光僭即天王位进为太子光死绍秘不发丧庶兄太原公纂乃排阁而入哭之尽哀拂衣欲出绍惧为纂所害以位让之曰兄功高年长宜承大綂愿兄勿

  • 第十章 西征之役(下)·冯承钧

    先是追逐摩诃末之者别、速不含两军,于摩诃末死后,残破伊剌黑阿者迷诸城;剌夷已先毁,忽木继之。已而进迫哈马丹,城民奉重币迎降,蒙古军置一戍将而去。连破赞章后,东取可疾云,城民短兵巷战,大伤蒙古兵;卒以力不能抗,全城被屠,死者四

  • 卷十八 魏书十八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第十八·陈寿

    ( 李典传、李通传、臧霸传、文聘传、吕虔传、许褚传)李典传,李典字曼成,山陽县钜野人。他的叔父李乾,气概雄伟,在乘氏县聚积了几千家宾客,初平年间带着这些人投奔了曹操。在寿张打败了黄巾军,又跟随曹操攻打袁术,讨伐徐州。吕

  • 邢峦传·魏收

    邢峦,字洪宾,河间莫阝人。五世祖邢嘏,石勒频频征其为官,不去。邢嘏没有子嗣,邢峦高祖邢盖,从旁宗入门为其后人。邢盖孙子颖,字宗敏,以才学知名。世祖时,与范陽卢玄、渤海高允等一起被朝廷征拜。后来,朝廷拜授他为中书侍郎,假通直

  • 郭云传·张廷玉

    郭云,南阳人。身长八尺多,相貌伟岸。元末召集义兵保卫裕州泉白寨,累官至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元主北逃,河南郡县都被明军攻下,唯郭云独自坚守。大将军徐达派指挥曹谅围攻,郭云出城迎战,被俘。大将军呵斥他下跪。郭云却立而不拜

  • 卷二百三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一经籍考【二十一】集【臣】等谨按马端临通考集类六曰楚辞别集诗集歌词章奏总集粤自刘向裒屈宋诸赋定名楚辞隋志集部即别为一门历代因之别集门部旧本最繁凡载道之辞言志之什与夫敷

  • 卷二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十二职役考【二】康熙元年令江南苏松两府行均田均役之法时户科给事中柯耸疏言任土作赋因田起差此古今不易之常法但人户消长不同田亩盈缩亦异所

  • 第一节 内外合作以求自强·蒋廷黻

    恭亲王及文祥从英法联军的经验,得了三种教训。第一,他们确切的认识西洋的军器和练兵的方法远在我们之上。咸丰十年,担任京津防御者是僧格林沁和胜保。这两人在当时是有名的大将。他们惨败了以后,时人只好承认西洋军队的优

  • 路敏行·周诒春

    路敏行 字季讷。年二十八岁。生于江苏宜兴。本籍住址。江苏宜兴县署后。未婚。初学于常州溪山小学。苏州铁路学堂。苏州英文专修馆。及上海南洋公学。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威斯康心大学。习农业。宣统三年。入理

  • 執贄第七十二·苏舆

      凡執贄,天子用暢,公侯用玉,卿用羔,大夫用雁。雁乃有類於長者,長者在民上,必施然有先後之隨,必 然有行列之治,故大夫以為贄。羔有角而不任,設備而不用,類好仁者;執之不鳴,殺之不諦,類死義者;羔食於其母,必跪而受之,類知禮者;故羊之

  • 中庸章句或问通证·张存中

    元 张存中 撰章句序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书大禹谟传十章诗曰矫矫虎臣是也泮水明明鲁侯克明其徳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古获反】淑问如臯陶在泮献囚【矫矫武貌】传十一章至十七章素按汉书

  • 卷七十六·佚名

    △初分净道品第二十一之二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闻说般若波罗蜜多。心无疑惑亦不迷闷。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住如是住不离作意。谓欲救护一切有情。常不舍离一切有情大悲作意。时舍利子谓善现言:若菩萨摩诃萨住如是住不离作意

  • 卷第一百八·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一百八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七世随录瑞安本寂云荫德禅师问既是无缝塔。因甚又用灰泥。师曰。争奈者一问何 僧闻牛鸣问。者

  • 闽中理学渊源考·李清馥

    九十二卷。清李清馥撰。《闽中理学渊源考》即记述从杨时至明末闽中理学的发展情况及代表人物。书名原为《闽中师友渊源考》,序文、凡列皆称旧名。体例先分别流派,凡某派传几人,某人为某派,一一考寻,如昭穆谱谍。其中家学相

  • 邯郸记·汤显祖

    传奇名。明汤显祖撰。《曲品》著录。据唐沈既济小说《枕中记》改编。写山东卢生痴念功名,在邯郸赵州桥饭店遇见仙人吕洞宾。卢生借得吕洞宾磁枕,白日入梦。梦中与清河崔氏之女结婚,用金钱买通权贵,因而得中状元。奉命至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