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百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十九

李远

李远字求【一作承】古蜀人第太和进士历忠建江三州刺史终御史中丞集一卷

立春日

暖日傍帘晓浓春开箧红钗斜穿彩燕罗薄剪春虫巧着金刀力寒侵玉指风娉婷何处戴山鬓緑成藂

翦彩

翦彩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双双衔绶鸟两两度桥人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愿君千万岁无岁不逢春

题僧院

不用问汤休何人免白头百年如过鸟万事尽浮沤别绪长牵梦情由【一作田】乱种愁却嫌风景丽窗外碧云秋

观廉女真葬【女真善隶书常为内中学士】

玉窗抛翠管轻袖掩银鸾错落云车断丁泠金磬寒鹤

寻深院宿人借旧书看寂寞焚香处红花满石坛

闲居

尘事久相弃沈浮皆不知牛羊归古巷燕雀遶疏篱买药经年晒留僧尽日棊唯忧钓鱼伴秋水隔波时

及第後送家兄游蜀

人谁无远别此别意多违正鹄虽言中冥鸿不共飞玉京烟雨断巴国梦魂归若过严家瀬殷懃看钓矶

送人入蜀

蜀客本多愁君今是胜游碧藏云外树红露【一作压】驿边楼杜魄呼名语巴江作【一作学】字流不知烟雨夜何处梦刀州

游故王驸马池亭

花树杳玲珑渔舟处处通醉销罗绮艳香暖芰荷风野鸟翻萍緑斜桥印水红子猷箫管絶谁爱碧鲜浓

悲铜雀台【一本无悲字】

西陵树巳尽铜雀思偏多雪密疑楼阁花开想绮罗影销堂上舞声断帐前歌唯有漳河水年年旧緑波

陪新及第赴同年会

曾攀芳桂英处处共君行今日杏园宴当时天乐声柳浓堪系马花上未藏莺满座皆仙侣同年别有情

咏鴈

早晚辞沙漠南来处处飞关山多雨雪风水损毛衣碧海魂应断红楼信自稀不知矰缴外留得几行归

与碧溪上人别

欲入凤城游西溪别惠休色随花旋落年共水争流客思偏来夜蝉声觉送秋明朝逢旧侣唯拟上歌楼

赠殷山人

有客抱琴宿值予多怨怀啼乌弦易断啸鹤调难谐曲罢月移幌韵清风满斋谁能将此妙一为奏金堦

咏壁鱼

鳞细粉光鲜开书乱眼前透窗疑漏网落砚似流泉潜穴河图内吞钩乙字边莫言鬐鬛小食尽白苹篇

听话丛台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云遮襄国天边去【一作尽】树绕漳河地里【一作掌上】来弦管变成山鸟□绮罗留作野花开金舆玉辇无行迹【一作消息】风雨惟【一作谁】知【一作年年】长緑苔

失鹤

秋风吹却【一作起】九臯禽一片门云万里心碧落有情应【一作空】怅望青天【一作瑶台】无路可追寻来时【一作初来】白雪翎犹短去日【一作欲去】丹砂顶渐深华表柱头留语後更无【一作不知】消息到如今

赠写御容【一作真】李长史

玉【一作宝】座尘消砚水清龙髯不动彩毫轻初分隆凖山河秀乍点重瞳日月明宫女卷帘皆暗认侍臣开殿尽遥惊三朝供奉无人敌始觉僧繇浪得名

赠潼关不下山僧

与君同在苦空间君得空门我爱闲禁足巳教修鴈塔终身不拟下鸡山窗中遥指三千界枕上斜看百二关香茗一瓯从此别转蓬流水几时还

过旧游见双鹤怆然有怀

谢公何岁掩松楸双鹤依然傍玉楼朱顶漓岏荒草上雪毛零落小池头蓬瀛路断君何在云水情深我尚留他日若来华表上更添多少令威愁

赠友人

凤城烟霭思偏多曾向刘郎住处过银烛?前贪劝酒玉箫声里巳闻歌佳人惜别看嘶马公子含【一作贪】情向翠蛾今日重来门巷改出墙桐树緑婆娑

赠南岳僧

曾住衡阳岳寺边门开江水与云连数州城郭藏寒树一片风帆着远天猨啸不离行道处客来皆到卧牀前今朝惆怅红尘里惟忆闲陪【一作塘】尽日眠

赠弘文杜校书

高倚霞梯万丈余共看移步入宸居晓随鵷鹭排金锁静对铅黄校玉书漠漠禁烟笼远树泠泠宫漏响前除还闻汉帝亲词赋好为从容奏子虚

听王氏话归州昭君庙

献之闲坐说归州曾到昭君庙里游自古行人多怨恨至今乡土尽风流泉如珠泪侵堦滴花似红妆满岸愁河畔犹残翠眉様有时新月傍帘钩

过马嵬山【一作李益诗】

金甲云旗尽日回仓皇罗袖满尘埃浓香犹自飘銮辂恨魄无因离马嵬南内宫人悲帐殿东溟方士问蓬莱唯余坡上弯环月时送残蛾入帝台

吴越怀古

吴越千年奈怨何两宫清吹作樵歌姑苏一败云无色范蠡长游水自波霞拂故城疑转斾月依荒树想嚬蛾行人欲问西施馆江鸟寒飞碧草多

长安即事寄友人

绮陌千年思断蓬今来还宿凤城东瑶台钟鼓长依旧巫峡烟花自不同千结故心为怨网万条新景作愁笼何时更伴刘郎去却见夭桃满树红

闻明【一本有道字】上人逝寄友人

萧寺曾过最上方碧桐【一作梧】浓叶覆西廊游人缥缈红衣乱座客从容白日长别後旋【一作遂】成庄叟【一作舄】梦书来忽报惠休亡他时若更相随去只是含酸对影堂

赠咸阳李少府

美貌?才巳少齐宝书仙简两看题金刀片片裁新锦玉步重重上旧梯鹏到碧天排雾去凤游琼树拣枝栖蓬瀛宴罢试回首一望尘中路正迷

隣人自金仙观移竹

移居新竹巳堪看斸破莓苔得几竿圆节不教伤粉箨【一作玉粉】低枝犹拟拂霜坛墙头枝动如烟緑枕【一作叶】上风来送夜寒第一莫教渔父见且从萧飒满朱栏

慈恩寺避暑

香荷疑散麝风铎似调琴不觉清凉晩归人满柳隂

读田光传

秦灭燕丹怨正深古来豪客尽沾襟荆卿不了真闲事辜负田光一片心

友人下第因以赠之

刘毅虽然不掷卢谁人不道解樗蒲黄金百万终须得只有挼莎更一呼

咏鸳鸯

鸳鸯离别伤人意似鸳鸯试取鸳鸯看多应断寸肠

赠筝妓伍卿

轻轻没後更无筝玉腕红纱到伍卿座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鴈十三声

黄陵庙词【一作李羣玉诗】

黄陵庙前莎草春黄陵女儿蒨裙新轻舟小楫唱歌去水远山长愁杀人

人事三杯酒流年一局棋【北梦琐言】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唐语林】

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十九

猜你喜欢
  李鼐·唐圭璋
  卷中·韦居安
  曲品凡例·祁彪佳
  第四折·佚名
  ●瑶峰集卷下·王尔烈
  梦者·闻一多
  编辑者跋·汪精卫
  御定千叟宴诗巻四·康熙
  巻一·元好问
  卷六十四·高棅
  卷七百六十八·佚名
  一个星期·徐志摩
  序言·陈三立
  卷十七·范成大
  第六節 古體詩·王力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处士深(宁极斋稿)·顾嗣立

    深字子微,平江人。宋亡,弃举子业,闭门著书。天历间,或以能书荐之,潜匿不出。所居曰「宁极斋」,别号清全,有诗一卷,及《读易编》、《读诗编》、《读春秋编》等书。郑元佑志其子叔方墓,称与子微为僚壻,而子微长三十余年。高谈遗经

  • 卷十七·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十七 宋 陆游 撰 初冬杂题 勋业文章意已阑暮年不足是看山江南寺寺楼堪倚安得身如杜牧闲 又 暮嫌风雨作新寒一树青枫已半丹身在范寛图画里小楼西角?凭阑 又 风横云低雨脚斜一枝柔橹暮咿哑昏

  • 卷五十三 无世次上·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五十三 无世次上于观文观文,字梦得,射洪人。进士及第。诗一首。 【(《全唐诗》无于观文诗)】及第后作 【题拟】东堂令史报来时,仙桂云攀第九枝。乍听言音犹似梦,却思公道即无疑。寒门髣(上髟下弗)春将到,幽径

  • 哀盐船文译文注释·汪中

    译文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乙卯,江苏仪征县运输海盐的船只起火。焚毁的船只达一百三十多条,烧死和淹死的人达一千四百多。当时运盐的船帮都是直达的,东起泰州,西抵汉阳,转运半个中国。仪征联结着各个口岸,那里一排排的桅杆遮蔽

  • 列传第四 道武七王 明元六王 太武五王·李延寿

    道武皇帝十男:宣穆刘后生明元皇帝;贺夫人生清河王绍;大王夫人生阳平王熙;王夫人生河南王曜;河间王修、长乐王处文二王母氏阙;段夫人生广平王连、京兆王黎;皇子浑及聪母氏并阙,皆早薨,无传。清河王绍字受洛拔,天兴六年封。性凶狠

  • 1939──中華民國二十八年己卯·郭廷以

      1﹐1(一一,一一)   甲、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會議臨時會議決議,汪兆銘違法亂紀,永遠開除黨籍,撤除一切職務,此後一以上月二十六日蔣總裁之演詞為標準,奮鬥不屈。   乙、國府重申嚴緝民族叛徒、傀儡漢奸。   丙、菲律賓

  • 第十五回 讨逆蛮力平荆土 拒君命冤杀陆机·蔡东藩

      却说李流遁至赤祖,收集残众,尚不下数万人。李荡亦自德阳奔还,助流拒守。流与荡雄各为一营,流居北,荡雄居西。部众以军中无主,无所适从,因复推流为大将军,领益州牧,秣马厉兵,再图一战。是时,德阳已为孙阜所破,守将骞硕等被擒,

  • 卷之五百五十一·佚名

    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十一月。庚午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辛卯皆如之。内外起居  ○商部奏、拟订各省矿政调查局章程二十四条。分别办事之法十五条。勘矿之法九条。以资实验。

  • ●复斋日记卷上·许浩

    会稽王冕元章有高才。其墨梅冠绝古今,断枝残楮,人争宝之。其画梅多自题,有云:“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用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其初见高庙应制题梅诗曰:“猎猎北风吹倒人,乾坤无处不沙尘

  •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卷六·佚名

    明惠帝惠帝讳允炇太祖洪武二十五年立为皇太孙太祖子懿文太子标第二子也先是太子卒帝谓羣臣曰太子不幸至此古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朕意欲立燕王何如燕王名棣太祖第四子也时学士刘三吾进曰皇孙年富世嫡之子子殁孙承嫡统礼

  • ●卷八·文秉

    十四年八月十九日,圣驾视学,释奠礼成,步至东西庑,遍阅诸先儒神位,因召礼部左侍郎王锡衮、右侍郎蒋德、祭酒南居仁三臣谕曰:“宋儒周、程、张、朱、邵六子,有功圣门最大,今称以先儒,位在汉、唐诸儒下,礼殊未称。尔部会同

  • 张玄素传·欧阳修

    张玄素,蒲州虞乡县人。出仕隋朝,任景城县户曹。窦建德攻陷景城后,捉住他准备杀掉,城里一千多人哭喊着要求代替他死,说:“这是位清官,杀他就没有天理了。大王您要夺取天下,就别让好人灰心失望。”窦建德命令松绑,任命他为代理治

  • 孟子序说·朱熹

    史记列传曰:“孟轲,赵氏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汉书注云:“字子车。”一说:“字子舆。”驺人也,驺亦作邹,本邾国也。受业子思之门人。子思,孔子之孙,名急。索隐云:“王劭以人为衍

  • 伪经传于通学成于郑玄考第八·康有为

    按:后汉之儒,皆今学也。大儒讲授,人徒千万,如张兴着录且万人,蔡元着录万六千人,楼望诸生着录九千余人,宋登教授数千人,丁恭弟子自远方至者着录数千人,曹曾门徒三千人,牟长学者常千人,牟纡亦千人,杨伦、杜抚、张元皆千余人,其数百人

  • 卷第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发智论卷第十九尊者迦多衍尼子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一行纳息第五一行六七修  断正性二智二乐异二起  相定出定闻定不定觉支  断知天眼耳退得五通果  此章愿具说三三摩地。谓空无愿无相。

  • 针灸问对·汪机

    明代汪机著,成书于1530年。汪氏取《黄帝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及诸家针灸之书,条析其说,设为问答,以阐发其义。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从内容可以看出,本书推崇《内经》、《难经》,在84对问答中,完全引录《黄帝内经

  •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佚名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原名《太上真人撰所施行秘要》,收入《真诰》卷九。今《正统道藏》本一卷,当系南北朝道士节取《真诰》之文,加以改编增补而成。收入《道藏)正一部。书中摘抄

  • 老子说罪福大报应经(敦煌本)·佚名

    老子说罪福大报应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南北朝或隋唐。原书卷品数目不详。《正统道藏》未收。现有敦煌抄本一件(P2818),首尾完好,存经文138行。题曰「老子说罪福大报应经第七」。经文乃老君对惠通真人讲述罪福报应。宣称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