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克治

此卷论力行。盖致知必进以笃行,而存养尤资乎省察。是以克治之功,君子所宜深致力也。

朱子曰:通书竭力说个几字,尽有警发人处。近则公私邪正,远则废兴存亡,只于此处看破,便乾转了。此是日用第一亲切工夫。精粗隐显,一时穿透,尧舜所谓「精一」,孔子所谓「克复」,便是此事。朱子曰:天理人欲之分,只争些子,故周先生只说几字,然辨之又不可不早,故横渠每说豫字。

问:遇事时亦知理之是非,到做处又却为人欲引去,做了又却悔。朱子曰:此便是无克治工夫,须是遇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

朱子曰:大抵人能于天理人欲界分上立得脚住,则尽长进在。

朱子曰: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被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

朱子曰:人只有个天理人欲,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无中立不进退之理。譬如刘项相拒荥阳成皋来之间,我进一步,则彼退一步。初学要牢札定脚,逐旋捱将去,此心莫退,终须有胜时。胜时甚气象。朱子曰:未知学问,此心浑为人欲。既知学问,则天理自然发见。而人欲渐渐消去者,固是好矣。然克得一层又有一层。大者固不可有,而纤微尤要密察。

朱子曰:义利之间,诚有难择,但意所疑,以为近利者,即便舍去可也。向后看得亲切,却看旧事,只有见未尽舍末尽者,不解有过当也。

朱子曰:事无大小,皆有义利,今做好底事了,其间便包得有多少利私在,所谓以善为之而不知其道者皆是也。

朱子曰:须于日用间,令所谓义了然明白。或言心安处便是义,亦有人安其所不当安,岂可以安为义也。

朱子曰: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朱子曰:闲居无事,且试自思之,其行事有于所不是而非,当非而是,当好而恶,当恶而好,自察而知之,亦是工夫。

朱子曰:学者工夫,只求一个是。天下之理,不过是与非两端而已。从其是则为善,徇其非则为恶。事亲须是孝,不然则非事亲之道;事君须是忠,不然则非事君之道。凡事皆用审个是非,择其是而行之。圣人教人谆谆不已,只是发明此理。

朱子曰:凡一事便有两端:是底即天理之公,非底乃人欲之私。须事事与剖判极处,即克治扩充功夫,随事著见。然人之气禀有偏,所见亦往往不同。如气禀刚底人,则见刚处多,而处事必失之太刚;柔底人,则见柔处多,而处事必失之太柔。须先就气禀偏处克治。

朱子曰:人做不是底事,心却不安。此是良心。但被私欲蔽固,县有端倪,无力争得出,须是大段著力与他战,不可输与他。知得此事不好,立定脚踉硬地行从好路去,待得熟时,私欲自住不得。濂溪曰:「果而确无难焉。」

朱子曰:学者须实做工夫,且如见一事不可为,忽然又要去做,是如何;又如好事初心要做,又却终不肯,是如何。盖人心本善,方其见善欲为之时,此是真心发见之端。然才发便被气禀物欲蔽固了,此须自去体察,最是一件大工夫。

或问:气质之偏,如何救得?曰:才说偏了,又著一个物事去救他偏,越见不平正了,越讨头不见。要紧只是看教大底道理分明,偏处自见得。如暗室求物,把火来,便照见。若只管去摸索,费尽心力,只是摸索不见。若见得大底道理分明,有病痛处,也不知不觉自会变,不消得费力。朱子曰:「人性褊急,发不中节者,」当于平日言语动作间,以缓持之。持之久则所发自有条理。

朱子曰:为血气所使者,只是客气,惟于性理说话涵泳,自然临事有别处。

问:己私有三:气质之偏,一也;耳目口鼻之欲,二也;人忌克之类,三也。孰是夫子所指?曰:三者皆在里面,看下文非礼勿视听言动,则耳目口鼻之欲为多。

朱子曰:克伐怨欲,须从根上除治。

朱子曰: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又曰: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朱子曰:某看人也须是刚,虽则是偏,然较之柔不同。《易》以阳刚为君子,阴柔为小人。若是柔弱不刚之质,少间都不会振奋,只会困倒了。

朱子曰:人未说为善,先须疾恶。能疾恶,然后能为善。今人见不好事,都只恁不管他。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不知这秉彝之良心,往那里去,也是可怪。

朱子曰:人贵剖判,心下令其分明,善理明之,恶念去之。若义利,若善恶,若是非,毋使混淆不别于其心。譬如处一家事,取善舍恶;又如处一国之事,取得舍失;处天下之事,进贤退不肖。蓄疑而不决者,其终不成。

朱子曰:学者要学得不偏,如所谓无过不及之类,只要讲明学问。

如善恶两端,便要分别理会得善恶分明后,只从中道上行,何缘有差。于思言中而主胃之中庸者,庸只训常。日用常行,事事要中,所以谓中庸不可能。朱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不是不好底欲,不好底欲,不当言寡,只是眼前事,才多欲便将本心多纷杂了。如读书要读这一件,又要读那一件,又要学写字,又要做诗,人只有一个心,如何分做许多去?到得合用处都不得力。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朱子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朱子曰:大丈夫当容人,勿为人所客。

朱子曰:古人终日只在体中,欲少自由而不可得。

朱子曰:今人皆不能修身。方其为士,则役役求仕,既仕则复患禄之不加,趋走奔驰,无一日闲,何如山林布衣之士,道义足于身。道义既足于身,则何物能撄之哉?

朱子曰:常先难而后易,不然则难将至矣。如乐毅用兵,始常惧难,乃心谨畏,不敢忽易,故战则虽大国坚城,无不破者。及至胜,则自骄胆大,而恃兵强,因去攻二城,亦攻不下。

朱子曰:义理,身心所自有,失而不知所以复之。富贵,身外之物,求之惟恐不得,纵便得之,于身心无分毫之益,况不可必得乎?若义理求则得之,能不丧其所有,可以为圣为贤,利害甚明。人心之公,每为私欲所蔽,所以更放不下,但常常以此两端体察,若见得时,自须猛省,急摆脱出来。

朱子曰:学者不能身践而骛于空言,此诚今世莫大之患,然亦不善读书者之咎耳。书之设岂端使然哉?大抵圣贤之教,无一言一句不是入德门户,如所谓「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者,尤为深切,直当佩服存省以终身,不但后学也。

朱子曰:燕居独处之时,物有来感,理所当应。而此心顽然,固执不动,则虽无邪心,而止此不动处,便非正理。又如应事接物处,理当如彼,而吾所以应之者乃如此,则虽未必出于有意之私,然此亦是不合正理。朱子曰:谓圣人以喜怒动其志,固为不可,若谓都无所动,则是圣人心如本石,而喜怒之见于外者特为伪耳!岂有是理哉!

朱子曰:若果见得端绪,常切提撕,不少自恕,则气质昏弱,非所病矣。

朱子曰:静中私意横生,此学者之通患。能自省察至此,甚不易得。此当以敬为公,而深察私意之萌多为何事,就其重处,痛加惩窒。朱子曰:持敬固是本原,然亦须随事省察。

朱子曰:若不用躬行,只是晓得便了,则七十子之从孔子,只用两日说便尽,何用许多年随著孔子不去。不然,则孔门诸子,皆是呆无能底人矣。恐不然也,古人只是日夜皇皇汲汲,去理会这个身心,到得做事业时,只随自家分量以应之。如由之果,赐之达,冉求之艺,只此便可以从政,不用他求。若是大底功业,便用大圣贤做;小底功业,便用小底贤人做,各随他分量做出来,如何强得?

朱子曰:谨守规矩,朝夕模之,不暂废辍,积久纯熟,则不待模拟而自成方圆矣。

猜你喜欢
  救匮第三十·桓宽
  泾野子内篇卷十八·吕柟
  洪范正论卷四·胡渭
  卷五·郑方坤
  卷十七·佚名
  非十二子第六·荀况
  卷六·董鼎
  卷首上·董鼎
  卷五·朱公迁
  周书·泰誓·佚名
  第七 揣篇 1·王诩
  守道·韩非
  卷二十四·佚名
  佛说四品法门经·佚名
  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十八·彭定求

        卷68_1 【关山月】崔融1   月生西海上,气逐边风壮。万里度关山,苍茫非一状。   汉兵开郡国,胡马窥亭障。夜夜闻悲笳,征人起南望。   卷68_2 【拟古】崔融1   饮马临浊河,浊河深不测。河水日东注,河源乃西

  • 第十九出 侦误·李渔

    〖三学士〗(老旦背包裹,同旦上)(旦)踏破弓鞋三寸底,(老旦)长途历尽岖崎。(旦)风霜易把朱颜改,(老旦)老鬓难禁雨雪催。(旦)母亲,我和你这等一个模样,去寻那富贵之人呵,愁失夫人封诰体。(老旦)我儿放心,他决不为你逃难而去,做了个忘情辈,不认妻

  • 卷一百六·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六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三十三 鼓吹曲辞 梁鼓吹曲十二首   沈约 【隋书乐志曰鼓吹宋齐并用汉曲又充庭用十六曲梁高祖乃去四曲留其十二合日时也更制新歌以述功德】 木纪谢 【隋书

  • 淳熙稿卷五·赵蕃

    钦定四库全书 淳熙稿卷五 宋 赵蕃 撰 七言古诗 永丰令括苍章君尉上蔡谢君以淳熙改元二月晦日劝农於负郭祖印院事已率蕃为泛舟之役 前村後邨桃李空牡丹酴醿当春风令君无暇问许事亲率僚吏行劭农清晨小队东郊出宿雨初

  • 90.皮日休、陆龟蒙:杂体诗五首·施蜇存

    皮日休,字袭美,又字逸少,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自号醉吟先生。咸通八年(公元八六七年),登进士第,历官著作佐郎,太常博士。咸通九年,东游吴越,认识了陆龟蒙,互相唱和,结为诗友。著有《皮子文薮》十卷。 陆龟蒙,字鲁望,别号天随子、甫里

  • 十集 一卷·钱德苍

    缀白裘十集序昔田文献狐白裘于秦,夜走函谷,人皆归功于客,而不知缀裘者,早与争能也。增损失宜,何取乎缀?连属有痕,又何藉乎缀?惟统寸长尺短,悉成无缝天衣。斯艺夺化工,而所缀之数,抑亦盈千累万矣。顾十也者,数之成也;缀底于十已足该

  • 卷首·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卷首钦惟大清受命有天下列圣重光凝庥笃祜仁风翔于六合武烈靖乎八纮雕题漆齿编结沮顔之国五帝不能服重译所未至者莫不陆詟水栗顿首受吏乃厄鲁特准噶尔者别出有元阿鲁台之部其后声譌为厄鲁特

  • 冯道根传·李延寿

    冯道根字巨基,广平郡赞阝县人。少年丧父,家贫,给人作帮工以奉养母亲。在外面得到好吃的东西,从不自己先吃,一定要赶紧拿回家来送给母亲。十三岁时,以孝行闻名。郡里征召他作主簿,他不去,说:“我应当封侯享受祭祀,怎么能作个小小

  • ●序·刘衡

    今令长治民之官必悬法于其治之门曰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夫五刑之法且千未尝悬示民悬此两条何也民之相争必有曲直曲者治之以法民知曲直之有常而法之无可免虽无讼可也末世之民不争曲直而争胜负所争不遂则诬告兴诬告不行

  • 晋纪二十九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下太元十二年(丁亥、387)·司马光

    晋纪二十九 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丁亥,公元387年) [1]春,正月,乙已,以朱序为青、兖二州剌史,代谢玄镇彭城;序求镇准阴,许之。以玄为会稽内史。 [1]春季,正月,乙已(初八),东晋任命朱序为青、兖二州剌史,代替谢玄镇守彭城;朱序请求改镇淮

  • 卷十八 君陈第二十三·孔颖达

    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成王重周公所营,故命君陈分居,正东郊成周之邑里官司。作《君陈》。作书命之。君陈臣名也,因以名篇。○郑注《礼记》云:“周公之子。”王若曰:“君陈,惟尔令德孝恭。言其有令德,善事父母,行己以恭。

  • 卷三十四·吴澄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纂言卷三十四     元 吴澄 撰儒行【孔氏曰夫子自卫反鲁哀公馆於孔子问以儒行记者録之以为儒行之篇孔子说儒凡十七条十五条皆明贤人之儒其第十六则明圣人之儒其十七条则夫子自谓也吕氏曰鲁哀公

  • 春秋左传补注卷四·惠栋

    元和惠栋撰廿二年传焉用圣人 风俗通曰圣者声也言闻声知情故曰圣家语顔回曰武仲世称圣人何休膏肓曰说左氏传者春秋之志非圣人孰能脩之言夫子圣人乃能脩之御叔谓臧武仲爲圣人是非独孔子箴之曰武仲者述圣人之道鲁人称

  • 卷五百三十四·佚名

    △第三分施等品第二十九之三尔时善现复白佛言:若一切法皆本性空。本性空中都无差别。诸菩萨摩诃萨为何所祝发趣无上正等菩提。作是愿言:我当趣证广大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度有情众。世尊,无上正等菩提广大甚深。无二行

  • 摄大乘论释论 第三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论 第三卷世亲菩萨造隋天竺三藏笈多共行矩等译应知依止胜相胜语第一之三世间净章第十四论曰。云何世间净不成。如未离欲界欲。未得色界心。即以欲界善心修行。除欲界欲。此欲界修行心与色界心。不得

  • 序·心圆

    清 心圆拈别 火莲集梓揞黑豆集序宗门中事。明取脚跟下。本无实法。六祖云。不思善。不思恶。岩头云。百不思时。名为正句。欲得识句。向事上觑则疾。向意根下摸索则迟。但於机用上。略露些子。如同电拂。如击石火。

  • 砚笺·高似孙

    古砚专著。宋高似孙撰,共四卷。此书集录前人众家论述,详而有据。一卷撰端砚,二卷撰歙砚,三卷撰砚品,四卷集前人论砚诗文。二卷附砚图四十二式, 已佚。是书成于嘉定癸未(1223)年间,前有自序一篇,文字隐晦、艰涩,难明其

  • 番大悲神咒·佚名

    一卷,纯梵语之大悲咒也,番者西蕃之义,即西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