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阿含经卷第一

东晋孝武及安帝世隆安元年十一月至二年六月了于东亭寺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道祖笔受

中阿含七法品第一(有十经)(初一日诵)(有五品半合有六十四经)

善法.昼度树城.水.木积喻

善人往.世福日.车.漏尽七

(一)中阿含七法品善法经第一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比丘成就七法者。便于贤圣得欢喜乐。正趣漏尽。云何为七。谓比丘知法.知义.知时.知节.知己.知众.知人胜如。

云何比丘为知法耶。谓比丘知正经.歌咏.记说.偈咃.因缘.撰录.本起.此说.生处.广解.未曾有法及说是义。是谓比丘为知法也。若有比丘不知法者。谓不知正经.歌咏.记说.偈咃.因缘.撰录.本起.此说.生处.广解.未曾有法及说义。如是比丘为不知法。若有比丘善知法者。谓知正经.歌咏.记说.偈咃.因缘.撰录.本起.此说.生处.广解.未曾有法及说义。是谓比丘善知法也。

云何比丘为知义耶。谓比丘知彼彼说义是彼义.是此义。是谓比丘为知义也。若有比丘不知义者。谓不知彼彼说义是彼义.是此义。如是比丘为不知义。若有比丘善知义者。谓知彼彼说义是彼义.是此义。是谓比丘善知义也。

云何比丘为知时耶。谓比丘知是时修下相。是时修高相。是时修舍相。是谓比丘为知时也。若有比丘不知时者。谓不知是时修下相。是时修高相。是时修舍相。如是比丘为不知时。若有比丘善知时者。谓知是时修下相。是时修高相。是时修舍相。是谓比丘善知时也。

云何比丘为知节耶。谓比丘知节。若饮若食.若去若住.若坐若卧.若语若默.若大小便。捐除睡眠。修行正智。是谓比丘为知节也。若有比丘不知节者。谓不知若饮若食.若去若住.若坐若卧.若语若默.若大小便。捐除睡眠。修行正智。如是比丘为不知节。若有比丘善知节者。谓知若饮若食。若去若住。若坐若卧.若语若默.若大小便。捐除睡眠。修行正智。是谓比丘善知节也。

云何比丘为知己耶。谓比丘自知我有尔所信.戒.闻.施.慧.辩.阿含及所得。是谓比丘为知己也。若有比丘不知己者。谓不自知我有尔所信.戒.闻.施.慧.辩.阿含及所得。如是比丘为不知己。若有比丘善知己者。谓自知我有尔所信.戒.闻.施.慧.辩.阿含及所得。是谓比丘善知己也。

云何比丘为知众耶。谓比丘知此刹利众.此梵志众.此居士众.此沙门众。我于彼众应如是去.如是住.如是坐.如是语.如是默。是谓比丘为知众也。若有比丘不知众者。谓不知此刹利众.此梵志众.此居士众.此沙门众。我于彼众应如是去.如是住.如是坐.如是语.如是默。如是比丘为不知众。若有比丘善知众者。谓知此刹利众.此梵志众.此居士众.此沙门众.我于彼众应如是去.如是住.如是坐.如是语.如是默。是谓比丘善知众也。

云何比丘知人胜如。谓比丘知有二种人。有信有不信。若信者胜。不信者为不如也。谓信人复有二种。有数往见比丘。有不数往见比丘。若数往见比丘者胜。不数往见比丘者为不如也。谓数往见比丘人复有二种。有礼敬比丘。有不礼敬比丘。若礼敬比丘者胜。不礼敬比丘者为不如也。谓礼敬比丘人复有二种。有问经。有不问经。若问经者胜。不问经者为不如也。谓问经人复有二种。有一心听经。有不一心听经。若一心听经者胜。不一心听经者为不如也。谓一心听经人复有二种。有闻持法。有闻不持法。若闻持法者胜。闻不持法者为不如也。谓闻持法人复有二种。有闻法观义。有闻法不观义。若闻法观义者胜。闻法不观义者为不如也。谓闻法观义人复有二种。有知法.知义.向法次法.随顺于法.如法行之。有不知法.不知义.不向法次法.不随顺法.不如法行。若知法.知义.向法次法.随顺于法.如法行者胜。不知法.不知义.不向法次法.不随顺法.不如法行者为不如也。

谓知法.知义.向法次法.随顺于法.如法行人复有二种。有自饶益。亦饶益他。饶益多人。愍伤世间。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有不自饶益。亦不饶益他。不饶益多人。不愍伤世间。不为天.不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若自饶益。亦饶益他。饶益多人。愍伤世间。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者。此人于彼人中为极第一。为大.为上.为最.为胜.为尊.为妙。譬如因牛有乳。因乳有酪。因酪有生酥。因生酥有熟酥。因熟酥有酥精。酥精者。于彼中为极第一。为大.为上.为最.为胜.为尊.为妙.如是若人自饶益。亦饶益他。饶益多人。愍伤世间。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此二人如上所说。如上分别。如上施设。此为第一。为大。为上.为最.为胜.为尊.为妙。是谓比丘知人胜如。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善法经第一竟(一千四百二十三字)。

(二)中阿含七法品昼度树经第二(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三十三天昼度树叶萎黄。是时。三十三天悦乐欢喜。昼度树叶不久当落。复次。三十三天昼度树叶已落。是时。三十三天悦乐欢喜。昼度树叶不久当还生。复次。三十三天昼度树叶已还生。是时。三十三天悦乐欢喜。昼度树不久当生网。复次。三十三天昼度树已生网。是时。三十三天悦乐欢喜。昼度树不久当生如鸟喙。复次。三十三天昼度树已生如鸟喙。是时。三十三天悦乐欢喜。昼度树不久当开如钵。复次。三十三天昼度树已开如钵。是时。三十三天悦乐欢喜。昼度树不久当尽敷开。若昼度树已尽敷开。光所照。色所映。香所熏。周百由延。是时。三十三天于中夏四月。以天五欲功德具足而自娱乐。是谓三十三天于昼度树下集会娱乐也。

如是义。圣弟子亦复尔。思念出家。是时圣弟子名为叶黄。犹三十三天昼度树叶萎黄也。复次。圣弟子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是时圣弟子名为叶落。犹三十三天昼度树叶落也。复次。圣弟子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得初禅成就游。是时。圣弟子名叶还生。犹三十三天昼度树叶还生也。复次。圣弟子觉.观已息。内静.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得第二禅成就游。是时。圣弟子名为生网。犹三十三天昼度树生网也。复次。圣弟子离于喜欲。舍无求游。正念正智而身觉乐。谓圣所说.圣所舍.念.乐住.空。得第三禅成就游。是时。圣弟子名生如鸟喙。犹三十三天昼度树如鸟喙也。复次。圣弟子乐灭.苦灭。喜.忧本已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得第四禅成就游。是时。圣弟子名生如钵。犹三十三天昼度树如钵也。

复次。圣弟子诸漏已尽。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是时。圣弟子名尽敷开。犹三十三天昼度树尽敷开也。彼为漏尽阿罗诃比丘。三十三天集在善法正殿。咨嗟称叹。某尊弟子于某村邑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诸漏已尽。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是谓漏尽阿罗诃共集会也。如三十三天昼度树下共集会也。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昼度树经第二竟(七百五十二字)。

(三)中阿含七法品城喻经第三(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王边城七事具足。四食丰饶。易不难得。是故王城不为外敌破。唯除内自坏。

云何王城七事具足。谓王边城造立楼橹。筑地使坚。不可毁坏。为内安隐。制外怨敌。是谓王城一事具足。复次。如王边城掘凿池堑。极使深广。修备可依。为内安隐。制外怨敌。是谓王城二事具足。复次。如王边城周匝通道。开除平博。为内安隐。制外怨敌。是谓王城三事具足。复次。如王边城集四种军力象军.马军.车军.步军。为内安隐。制外怨敌。是谓王城四事具足。复次。如王边城豫备军器弓.矢.鉾.戟。为内安隐。制外怨敌。是谓王城五事具足。复次。如王边城立守门大将。明略智辩。勇毅奇谋。善则听入。不善则禁。为内安隐。制外怨敌。是谓王城六事具足。复次。如王边城筑立高墙。令极牢固。泥涂垩洒。为内安隐。制外怨敌。是谓王城七事具足也。

云何王城四食丰饶。易不难得。谓王边城水草樵木。资有豫备。为内安隐。制外怨敌。是谓王城一食丰饶。易不难得。复次。如王边城多收稻谷及储畜麦。为内安隐。制外怨敌。是谓王城二食丰饶。易不难得。复次。如王边城多积秥豆及大小豆。为内安隐。制外怨敌。是谓王城三食丰饶。易不难得。复次。如王边城畜酥油.蜜及甘蔗.糖.鱼.盐.脯肉。一切具足。为内安隐。制外怨敌。是谓王城四食丰饶。易不难得。如是王城七事具足。四食丰饶。易不难得。不为外敌破。唯除内自坏。

如是。若圣弟子亦得七善法。逮四增上心。易不难得。是故圣弟子不为魔王之所得便。亦不随恶不善之法。不为染污所染。不复更受生也。云何圣弟子得七善法。谓圣弟子得坚固信。深著如来。信根已立。终不随外沙门.梵志。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是谓圣弟子得一善法。复次。圣弟子常行惭耻。可惭知惭。恶不善法秽污烦恼。受诸恶报。造生死本。是谓圣弟子得二善法。复次。圣弟子常行羞愧。可愧知愧。恶不善法秽污烦恼。受诸恶报。造生死本。是谓圣弟子得三善法。复次。圣弟子常行精进。断恶不善。修诸善法。恒自起意。专一坚固。为诸善本。不舍方便。是谓圣弟子得四善法。复次。圣弟子广学多闻。守持不忘。积聚博闻。所谓法者。初善.中善.竟亦善。有义有文。具足清净。显现梵行。如是诸法广学多闻。玩习至千。意所惟观。明见深达。是谓圣弟子得五善法。复次。圣弟子常行于念。成就正念。久所曾习。久所曾闻。恒忆不忘。是谓圣弟子得六善法。复次。圣弟子修行智慧。观兴衰法。得如此智。圣慧明达。分别晓了。以正尽苦。是谓圣弟子得七善法也。

云何圣弟子逮四增上心。易不难得。谓圣弟子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逮初禅成就游。是谓圣弟子逮初增上心。易不难得。复次。圣弟子觉.观已息。内静.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逮第二禅成就游。是谓圣弟子逮第二增上心。易不难得。复次。圣弟子离于喜欲。舍无求游。正念正智而身觉乐。谓圣所说.圣所舍.念.乐住.空。逮第三禅成就游。是谓圣弟子逮第三增上心。易不难得。复次。圣弟子乐灭.苦灭。喜.忧本已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逮第四禅成就游。是谓圣弟子逮第四增上心。易不难得。

如是。圣弟子得七善法。逮四增上心。易不难得。不为魔王之所得便。亦不随恶不善之法。不为染污所染。不复更受生。如王边城造立楼橹。筑地使坚。不可毁坏。为内安隐。制外怨敌。如是。圣弟子得坚固信。深著如来。信根已立。终不随外沙门。梵志。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是谓圣弟子得信楼橹。除恶不善。修诸善法也。

如王边城掘凿池堑。极使深广。修备可依。为内安隐。制外怨敌。如是。圣弟子常行惭耻。可惭知惭。恶不善法秽污烦恼。受诸恶报。造生死本。是谓圣弟子得惭池堑。除恶不善。修诸善法也。

如王边城周匝通道。开除平博。为内安隐。制外怨敌。如是。圣弟子常行羞愧。可愧知愧。恶不善法秽污烦恼。受诸恶报。造生死本。是谓圣弟子得愧平道。除恶不善。修诸善法也。

如王边城集四种军力象军.马军.车军.步军。为内安隐。制外怨敌。如是。圣弟子常行精进。断恶不善。修诸善法。恒自起意。专一坚固。为诸善本。不舍方便。是谓圣弟子得精进军力。除恶不善。修诸善法也。

如王边城豫备军器弓.矢.鉾.戟。为内安隐。制外怨敌。如是。圣弟子广学多闻。守持不忘。积聚博闻。所谓法者。初善.中善.竟亦善。有义有文。具足清净。显现梵行。如是诸法广学多闻。玩习至千。意所惟观。明见深达。是谓圣弟子得多闻军器。除恶不善。修诸善法也。

如王边城立守门大将。明略智辩。勇毅奇谋。善则听入。不善则禁。为内安隐。制外怨敌。如是。圣弟子常行于念。成就正念。久所曾习。久所曾闻。恒忆不忘。是谓圣弟子得念守门大将。除恶不善。修诸善法也。

如王边城筑立高墙。令极牢固。泥涂垩洒。为内安隐。制外怨敌。如是。圣弟子修行智慧。观兴衰法。得如此智。圣慧明达。分别晓了。以正尽苦。是谓圣弟子得智慧墙。除恶不善。修诸善法也。

如王边城水草樵木。资有豫备。为内安隐。制外怨敌。如是。圣弟子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逮初禅成就游。乐住无乏。安隐快乐。自致涅槃也。

如王边城多收稻谷及储畜麦。为内安隐。制外怨敌。如是。圣弟子觉.观已息。内静.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逮第二禅成就游。乐住无乏。安隐快乐。自致涅槃也。

如王边城多积秥豆及大小豆。为内安隐。制外怨敌。如是。圣弟子离于喜欲。舍无求游。正念正智而身觉乐。谓圣所说.圣所舍.念.乐住.空。逮第三禅成就游。乐住无乏。安隐快乐。自致涅槃也。

如王边城畜酥油.蜜及甘蔗.糖.鱼.盐.脯肉。一切充足。为内安隐。制外怨敌。如是。圣弟子乐灭.苦灭。喜.忧本已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逮第四禅成就游。乐住无乏。安隐快乐。自致涅槃。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城喻经第三竟(一千九百二字)。

(四)中阿含七法品水喻经第四(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当为汝说七水人。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时。诸比丘受教而听。

佛言。云何为七。或有一人常卧水中。或复有人出水还没。或复有人出水而住。或复有人出水而住。住已而观。或复有人出水而住。住已而观。观已而渡。或复有人出水而住。住已而观。观已而渡。渡已至彼岸。或复有人出水而住。住已而观。观已而渡。渡已至彼岸。至彼岸已。谓住岸人。如是。我当复为汝说七水喻人。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时。诸比丘受教而听。

佛言。云何为七。或有人常卧。或复有人出已还没。或复有人出已而住。或复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观。或复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观。观已而渡。或复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观。观已而渡。渡已至彼岸。或复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观。观已而渡。渡已至彼岸。至彼岸已。谓住岸梵志。此七水喻人。我略说也。如上所说。如上施设。汝知何义。何所分别。有何因缘。

时。诸比丘白世尊曰。世尊为法本。世尊为法主。法由世尊。唯愿说之。我等闻已。得广知义。

佛便告曰。汝等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分别其义。

时。诸比丘受教而听。

佛言。云何有人常卧。谓或有人为不善法之所覆盖。染污所染。受恶法报。造生死本。是谓有人常卧。犹人没溺。卧于水中。我说彼人亦复如是。是谓初水喻人。世间谛如有也。

云何有人出已还没。谓人既出。得信善法。持戒.布施.多闻.智慧。修习善法。彼于后时失信不固。失持戒.布施.多闻.智慧而不坚固。是谓有人出已还没。犹人溺水。既出还没。我说彼人亦复如是。是谓第二水喻人。世间谛如有也。

云何有人出已而住。谓人既出。得信善法。持戒.布施.多闻.智慧。修习善法。彼于后时信固不失。持戒.布施.多闻.智慧。坚固不失。是谓有人出已而住。犹人溺水。出已而住。我说彼人亦复如是。是谓第三水喻人。世间谛如有也。

云何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观。谓人既出。得信善法。持戒.布施.多闻.智慧。修习善法。彼于后时信固不失。持戒.布施.多闻.智慧。坚固不失。住善法中。知苦如真。知苦习.知苦灭.知苦灭道如真。彼如是知.如是见。三结便尽。谓身见.戒取.疑。三结已尽。得须陀洹。不堕恶法。定趣正觉。极受七有。天上.人间七往来已。便得苦际。是谓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观。犹人溺水。出已而住。住已而观。我说彼人亦复如是。是谓第四水喻人。世间谛如有也。

云何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观。观已而渡。谓人既出。得信善法。持戒.布施.多闻.智慧。修习善法。彼于后时信固不失。持戒。布施.多闻.智慧。坚固不失。住善法中。知苦如真。知苦习.知苦灭.知苦灭道如真。如是知.如是见。三结便尽。谓身见.戒取.疑。三结已尽。淫.怒.痴薄。得一往来天上.人间。一往来已。便得苦际。是谓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观。观已而渡。犹人溺水。出已而住。住已而观。观已而渡。我说彼人亦复如是。是谓第五水喻人。世间谛如有也。

云何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观。观已而渡。渡已至彼岸。谓人既出。得信善法。持戒.布施.多闻.智慧。修习善法。彼于后时信固不失。持戒.布施.多闻.智慧。坚固不失。住善法中。知苦如真。知苦习.知苦灭.知苦灭道如真。如是知.如是见。五下分结尽。谓贪欲.嗔恚.身见.戒取.疑。五下分结尽已。生于彼间。便般涅槃。得不退法。不还此世。是谓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观。观已而渡。渡已至彼岸。犹人溺水。出已而住。住已而观。观已而渡。渡已至彼岸。我说彼人亦复如是。是谓第六水喻人。世间谛如有也。

云何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观。观已而渡。渡已至彼岸。至彼岸已。谓住岸梵志。谓人既出。得信善法。持戒.布施.多闻.智慧。修习善法。彼于后时信固不失。持戒.布施.多闻.智慧。坚固不失。住善法中。知苦如真。知苦习.知苦灭.知苦灭道如真。如是知.如是见。欲漏心解脱。有漏.无明漏心解脱。解脱已。便知解脱。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是谓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观。观已而渡。渡已至彼岸。至彼岸已。谓住岸梵志。犹人溺水。出已而住。住已而观。观已而渡。渡已至彼岸。至彼岸已。谓住岸人。我说彼人亦复如是。是谓第七水喻人。世间谛如有也。我向所言。当为汝说七水人者。因此故说。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水喻经第四竟(千三百八十八字)。

(五)中阿含七法品木积喻经第五(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拘萨罗。在人间。与大比丘众翼从而行。

尔时。世尊则于中路。忽见一处有大木积。洞燃俱炽。世尊见已。便下道侧。更就余树敷尼师檀。结加趺坐。

世尊坐已。告诸比丘。汝等见彼有大木积洞燃俱炽耶。

时。诸比丘答曰。见也。世尊。

世尊复告诸比丘曰。于汝意云何。谓大木积洞燃俱炽。若抱.若坐.若卧。谓刹利女。梵志.居士.工师女。年在盛时。沐浴香薰。著明净衣。华鬘.璎珞严饰其身。若抱.若坐.若卧。何者为乐。

时。诸比丘白曰。世尊。谓大木积洞燃俱炽。若抱.若坐.若卧。甚苦。世尊。谓刹利女。梵志.居士.工师女。年在盛时。沐浴香薰。著明净衣。华鬘.璎珞严饰其身。若抱.若坐.若卧。甚乐。世尊。

世尊告曰。我为汝说。不令汝等学沙门失沙门道。汝欲成无上梵行者。宁抱木积洞燃俱炽。若坐.若卧。彼虽因此受苦或死。然不以是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若愚痴人犯戒不精进。生恶不善法。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若抱刹利女。梵志.居士.工师女。年在盛时。沐浴香薰。著明净衣。华鬘.璎珞严饰其身。若坐.若卧者。彼愚痴人因是长夜不善不义。受恶法报。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是故汝等当观自义.观彼义.观两义。当作是念。我出家学。不虚不空。有果有报。有极安乐。生诸善处而得长寿。受人信施衣被.饮食.床褥.汤药。令诸施主得大福祐。得大果报。得大光明者。当作是学。

世尊复告诸比丘曰。于意云何。若有力士以紧索毛绳绞勒其[蹲-酋+(十/田/ㄙ)]断皮。断皮已断肉。断肉已断筋。断筋已断骨。断骨已至髓而住。若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其信施。按摩身体.支节.手足。何者为乐。

时。诸比丘白曰。世尊。若有力士以紧索毛绳绞勒其[蹲-酋+(十/田/ㄙ)]断皮。断皮已断肉。断肉已断筋。断筋已断骨。断骨已至髓而住。甚苦。世尊。若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其信施。按摩身体.支节.手足。甚乐。世尊。

世尊告曰。我为汝说。不令汝等学沙门失沙门道。汝欲成无上梵行者。宁令力士以紧索毛绳绞勒其[蹲-酋+(十/田/ㄙ)]断皮。断皮已断肉。断肉已断筋。断筋已断骨。断骨已至髓而住。彼虽因此受苦或死。然不以是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若愚痴人犯戒不精进。生恶不善法。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其信施。按摩身体.支节.手足。彼愚痴人因是长夜不善不义。受恶法报。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是故汝等当观自义.观彼义.观两义。当作是念。我出家学。不虚不空。有果有报。有极安乐。生诸善处而得长寿。受人信施衣被.饮食.床褥.汤药。令诸施主得大福祐。得大果报。得大光明者。当作是学。

世尊复告诸比丘曰。于意云何。若有力士以莹磨利刀截断其髀。若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信施.礼拜。恭敬将迎。何者为乐。

时。诸比丘白曰。世尊。若有力士以莹磨利刀截断其髀。甚苦。世尊。若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信施.礼拜。恭敬将迎。甚乐。世尊。

世尊告曰。我为汝说。不令汝等学沙门失沙门道。汝欲成无上梵行者。宁令力士以莹磨利刀截断其髀。彼虽因此受苦或死。然不以是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若愚痴人犯戒不精进。生恶不善法。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信施.礼拜。恭敬将迎。彼愚痴人因是长夜不善不义。受恶法报。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是故汝等当观自义.观彼义.观两义。当作是念。我出家学。不虚不空。有果有报。有极安乐。生诸善处而得长寿。受人信施衣被.饮食床褥.汤药。令诸施主得大福祐。得大果报。得大光明者。当作是学。

世尊复告诸比丘曰。于意云何。若有力士以铁铜鍱洞燃俱炽。缠络其身。若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信施衣服。何者为乐。

时。诸比丘白曰。世尊。若有力士以铁铜鍱洞燃俱炽。缠络其身。甚苦。世尊。若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信施衣服。甚乐。世尊。

世尊告曰。我为汝说。不令汝等学沙门失沙门道。汝欲成无上梵行者。宁令力士以铁铜鍱洞燃俱炽。缠络其身。彼虽因此受苦或死。然不以是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若愚痴人犯戒不精进。生恶不善法。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信施衣服。彼愚痴人因是长夜不善不义。受恶法报。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是故汝等当观自义.观彼义.观两义。当作是念。我出家学。不虚不空。有果有报。有极安乐。生诸善处而得长寿。受人信施衣被.饮食.床褥.汤药。令诸施主得大福祐。得大果报。得大光明者。当作是学。

世尊复告诸比丘曰。于意云何。若有力士以热铁钳钳开其口。便以铁丸洞燃俱炽。著其口中。彼热铁丸烧唇。烧唇已烧舌。烧舌已烧龂。烧龂已烧咽。烧咽已烧心。烧心已烧肠胃。烧肠胃已下过。若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信施食无量众味。何者为乐。

时。诸比丘白曰。世尊。若有力士以热铁钳钳开其口。便以铁丸洞燃俱炽。著其口中。彼热铁丸烧唇。烧唇已烧舌。烧舌已烧龂。烧龂已烧咽。烧咽已烧心。烧心已烧肠胃。烧肠胃已下过。甚苦。世尊。若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信施食无量众味。甚乐。世尊。

世尊告曰。我为汝说。不令汝等学沙门失沙门道。汝欲成无上梵行者。宁令力士以热铁钳钳开其口。便以铁丸洞燃俱炽。著其口中。彼热铁丸烧唇。烧唇已烧舌。烧舌已烧龂。烧龂已烧咽。烧咽已烧心。烧心已烧肠胃。烧肠胃已下过。彼虽因此受苦或死。然不以是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若愚痴人犯戒不精进。生恶不善法。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信施食无量众味。彼愚痴人因是长夜不善不义。受恶法报。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是故汝等当观自义.观彼义.观两义。当作是念。我出家学。不虚不空。有果有报。有极安乐。生诸善处而得长寿。受人信施衣被.饮食.床褥.汤药。令诸施主得大福祐。得大果报。得大光明者。当作是学。

世尊复告诸比丘曰。于意云何。若有力士以铁铜床洞燃俱炽。强逼使人坐卧其上。若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其信施床榻卧具。何者为乐。

时。诸比丘白曰。世尊。若有力士以铁铜床洞燃俱炽。强逼使人坐卧其上。甚苦。世尊。若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其信施床榻卧具。甚乐。世尊。

世尊告曰。我为汝说。不令汝等学沙门失沙门道。汝欲成无上梵行者。宁令力士以铁铜床洞燃俱炽。强逼使人坐卧其上。彼虽因此受苦或死。然不以是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若愚痴人犯戒不精进。生恶不善法。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其信施床榻卧具。彼愚痴人因是长夜不善不义。受恶法报。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是故汝等当观自义.观彼义.观两义。当作是念。我出家学。不虚不空。有果有报。有极安乐。生诸善处而得长寿。受人信施衣被.饮食.床褥.汤药。令诸施主得大福祐。得大果报。得大光明者。当作是学。

世尊复告诸比丘曰。于意云何。若有力士以大铁铜釜洞燃俱炽。撮举人已。倒著釜中。若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信施房舍。泥治垩洒。窗户牢密。炉火熅暖。何者为乐。

时。诸比丘白曰。世尊。若有力士以大铁铜釜洞燃俱炽。撮举人已。倒著釜中。甚苦。世尊。若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信施房舍。泥治垩洒。窗户牢密。炉火熅暖。甚乐。世尊。

世尊告曰。我为汝说。不令汝等学沙门失沙门道。汝欲成无上梵行者。宁令力士以大铁铜釜洞燃俱炽。撮举人已。倒著釜中。彼虽因此受苦或死。然不以是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若愚痴人犯戒不精进。生恶不善法。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信施房舍。泥治垩洒。窗户牢密。炉火熅暖。彼愚痴人因是长夜不善不义。受恶法报。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是故汝等当观自义.观彼义.观两义。当作是念。我出家学。不虚不空。有果有报。有极安乐。生诸善处而得长寿。受人信施衣被.饮食.床褥.汤药。令诸施主得大福祐。得大果报。得大光明者。当作是学。

说此法时。六十比丘漏尽结解。六十比丘舍戒还家。所以者何。世尊教诫甚深。甚难。学道亦复甚深。甚难。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木积喻经第五竟(二千六百四十四字)。

中阿含经卷第一(八千一百九字)(初一日诵)

猜你喜欢
  佛说十地经卷第二·佚名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六·欧阳竟无
  辟诬罔启事·太虚
  卷四十八·佚名
  十五 漫谈参禅·正果法师
  佛说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卷第三十三·佚名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佚名
  调达入地狱品第二十七·佚名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佚名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一卷·蕴闻
  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卷上·本嵩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三·自融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四·佚名
  卷一百九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八十八·彭定求

        卷488_1 【荐冰】卢钧   荐冰朝日后,辟庙晓光清。不改晶荧质,能彰雨露情。   且无霜共洁,岂与水均明。在捧摇寒色,当呈表素诚。   凝姿陈俎豆,浮彩映窗楹。皎皎盘盂侧,棱棱严气生。   卷488_2 【荐冰】范

  • 第二折·武汉臣

    (张郎上,云)自家张郎便是。父亲的言语,着我收拾下钱钞,在这开元寺内散钱:大乞儿一贯,小乞儿五百文。那钱钞都准备下了也,请父亲母亲散钱去来。(正末同卜旦儿上,云)张郎,将着那钱钞,只等贫难的人来,与我都散到者。钱也,则被你送了

  • 王鹏运·龙榆生

    王鹏运字幼遐,自号半塘老人,晚号惊翁,广西临桂人,原籍浙江山阴。道光二十八年(一八四八)生。同治庚午(一八七○)举人,历官内阁侍读、监察御史、礼科给事中。庚子(一九○○)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鹏运与朱祖谋、刘福姚

  • 卷二十九·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二十九明 高棅 编七言古诗五名家【上】高适行路难二首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五侯相逢大道边羙人弦管争留连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灵台私自怜君不见富家翁旧

  • 卷之八百七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百七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七七 翻译小说上·周作人

    我们留学日本,准备来介绍新文学,这第一需要资料,而搜集资料就连带的需要买书的钱,于是便想译书来卖钱的事。留学费是少得可怜,也只是将就可以过得日子罢了,要想买点文学书自然非另筹经费不可,但是那时稿费也实在是够刻苦的,平

  • 李谐传·李延寿

    李谐,字虔和,从小就风采照人。赵郡的李搔曾在元叉那里见到他,归来对父亲李元忠说“:我在领军门下遇见一个神奇的人。”李元忠说“:一定是李谐。”一问,果然是他。李谐承袭了父亲李平的爵位彭城侯。他的文采被当时称道。历任

  • 卷六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六十七学校考【五】太学【三】雍正十三年九月皇上初登大宝恩诏文官在京四品以上在外三品以上武官在京在外二品以上者各送一子入监读书恩诏各省府州县卫儒学以本年正贡作恩贡次贡作正贡定河

  • 卷二十一·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二十一宋 赵汝愚 编君道门听断上英宗乞裁决几务    司马光臣闻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陛下以明德令望龙飞受命四海之内延颈倾耳渇闻圣政自践阼以来於今五月而陛下深执谦逊端拱渊默

  • 第七章 27·辜鸿铭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辜讲有一次孔子说:“有些人或许提出理论,自己却不理解。我从来不做这样的事情。我不管读什么,学什么,总是选择优秀的部分去接受;不管看到什么,

  • 提要·邵泰衢

    【臣】等谨按檀弓疑问一卷国朝邵防衢撰防衢字鹤亭钱塘人明于算术雍正初以荐授钦天监左监副其书以礼记出自汉儒而檀弓一篇尤多附防乃摘其可疑者条列而论辨之如以脱骖旧馆人为失礼之正以夫子梦奠之事为杳冥茫皆非圣人

  • 卷十二·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通义卷十二    吴江朱鹤龄撰 闵予小子之什 闵予小子【陈启源曰孔氏引曲礼天子在丧曰予小子以证闵予小子三诗是初免丧时作非也按予小子乃古天子之恒称召洛二诰及周官载成王之言皆有此称康王命毕

  •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一·圆悟克勤

    小参四住东京天宁寺小参。师云。一见更不再见。今已再见。一说更不重说今已重说。未有长行而不住途中。无这个消息。未有长住而不行屋里。没此葛藤。直得二途俱不涉。去住得纵横。其住也千人万人罗笼不得。其去也等闲

  • 火车中·程瞻庐

    程瞻庐撰,近代小说

  • 官箴·扬雄

    扬雄著。《官箴》25篇,继承"官箴王阙"传统,对最高统治者进行箴诫.从流传至今的21篇箴文来看,《官箴》所涉及的官职皆为中央的公、卿及其属官.公卿为辅佐大臣,位高权重,其属官位于皇帝侧近,直接服务皇帝或者担当特殊职

  • 佛说维摩诘经·佚名

    大乘佛教经典。全称 《维摩诘所说经》,又称 《不可思议解脱经》。维摩诘是佛教菩萨名,原是古印度毗耶离城的大乘居士,非常富有,精通佛法。据说,他有一天生病,释迦牟尼派弟子文殊师利前去问候,他便借此机会与文殊师利

  • 大阿弥陀经·佚名

    宋国学进士王日休,取《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四经删补订正。析为五十六分。惜其未见宝积一译。然心甚勤苦,故举世多流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