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盖事因缘品第五十八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竹林精舍。慧命[慧命:意谓具寿命。又作具寿。乃对有德比丘之尊称。]阿难。竹林中坐。心自思惟。如来出世。甚奇甚特。今诸弟子。蒙佛恩泽。于四供养。无所乏少。各获安隐。得尽苦际。一切世间。诸王臣民。亦得大利。遭值三宝。人民安乐。皆悉思惟世尊威力所致。作是念已。从坐处起。来诣佛所。

【白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罗阅祇竹林精舍。慧命阿难在竹林中禅坐,心中思惟道:“如来出世,非常奇特。现今佛的弟子们蒙受佛的恩惠,四事的供养没有缺乏,都得到安稳境界,已越过了痛苦的边际。世间的一切君王臣民也得到众多利益,遇到三宝,人民安乐,这些都是世尊的威力所致。”想到这里,从座而起,来到佛前。

【古文】

尔时世尊。为四部众。广说妙法。慧命阿难。前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长跪合掌。向佛自说林中所念。佛告阿难。如汝所言。如来出世。实复奇特。令一切众生皆获利益。复次阿难。如来正觉。非但今日祐利众生。过去世时。亦复利益。阿难白佛。不审世尊。过去世中。饶益众生。其事云何。

【白话】

这时世尊正为四众弟子广说妙法,慧命阿难上前整好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长跪合掌,向佛讲述在林中的所想。佛告诉阿难:“如你所言,如来出世实在奇特,使一切众生皆获得利益。再者阿难,如来正等觉非但今日护佑利益众生,过去世时也曾利益他们。”阿难对佛说:“不知世尊过去世中饶益众生,事情是怎样的呢?”

【古文】

佛告阿难。过去久远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四河水。二大国王。一名曰婆罗提婆。(此言梵天。)独据三河。人民炽盛。然复儜弱[儜弱:nínɡ ruò指懦弱;劣弱。]。一王名曰罚阇建提。(此言金刚聚)。唯得一河。人民亦少。然其国人悉皆勇健。

【白话】

佛告诉阿难:“过去久远阿僧祇劫以前,此阎浮提有四条河,两大国王。一位国王名叫婆罗提婆(汉语:梵天),独自占据三条河,人民众多,但性格怯弱;另一个国王名叫罚阇建提(汉语:金刚聚),只拥有一条河,人民也少,但国内人民都勇猛强健。

【古文】

时金刚聚。处于正殿。独坐思惟。如我今者。兵众勇悍。而所获水少。彼国儜弱独霸三河。今当遣使和索一河。若与我者。共为亲厚。国有好物。更相贡赠。若有艰难。共相赴救。若其不得。便当力逼而夺取之。作是念已。召诸大臣共议此事。

【白话】

时金刚聚坐在正殿中,独自思惟道:“我如今兵将勇猛强悍,但水源较少;他们国家懦弱,却独霸三条河。今当派遣使臣与他和谈索要一条河。如果给我,则我们两国的关系亲密,国中有的好东西,互相赠送,如果有什么艰难之事,也相互前往救援。如其不给,便当以武力威逼夺取。”想到这里,即召集各位大臣共同商议此事。

【古文】

诸臣或[或:大正藏为“咸”。]言。今正是时。即遣驿使。至梵天国。具以王意。宣示梵王。梵王闻此。复自思惟。我国丰实。人众亦多。又此国界。父王所有。转用授我。至于力诤。我不下彼。作是念已。报彼使言。今此国土。非我所得。乃是父王。转用见授。如我今者。力不减汝。汝欲力决。我不相畏。使还本国。具以闻王。

【白话】

众大臣都说:“现在正是时候。”随即便派使臣到梵天国,使臣详细把金刚聚王的意图告诉梵王。梵王听后,心里想道:“我国财物丰富充实,人口众多。而且这个国家,原来属父王所有,后来父王传给我。如果以武力相争,我不会输给他。”想到这里,就回复使臣说:“现在这个国土不是我自己得到的,是父王赐给的。现在看来,我的力量不次于你,如果你要想武力解决,我不会惧怕。”使臣回到本国,详细告诉国王。

【古文】

王即合军。攻梵天国。共战一交。梵天军坏。乘背追蹑。经至城边。众人怖缩。更不敢出。诸臣相将。悉共集会。诣梵王所。咸皆同心。白大王言。他国兵强。我国儜弱。惜一河水。今致此败。如是不久。惧恐失国。唯愿开意。以一河水与之。共为亲厚。足得安全。王心便回。可众臣意。

【白话】

国王随即集合军队,攻打梵天国。两军才一交锋,梵天国的军队便溃败,金刚聚乘胜随后追击,一直追到城边。梵天国众人很害怕,退缩在城里不敢出来。大臣们聚集在一起,到梵王前,异口同声地对国王说:“他们国家兵力强盛,我国劣弱,由于舍不得一条河导致今天的惨败。这样用不了多久,恐怕会失去整个国家。恳请大王回心转意,把一条河给他,大家保持关系亲厚,这样我国足以得到安全。”国王便回心转意,同意了众臣的意见。

【古文】

即时遣使。至彼军中。白其王言。我曹比国。用作恶为。所索河水。今以相与。我当以女为汝夫人。国有特物。更相贡赠。急难危险。共相赴救。时金刚聚。从其来意。即迎其女。拜为夫人。各共和解。回军还国。

【白话】

他即刻派使者到金刚聚军中,对金刚聚王说:“我们是邻国,何必把关系闹僵呢?你们要的河,现在给你们。我将女儿嫁给你作夫人,国中有的奇物,互相赠送,以后遇到什么危难急事,也相互救援。”金刚聚便答应了使者的来意,立即迎娶他的女儿,封为夫人。相互和解后,退兵回国。

【古文】

经于数时。其王夫人。便觉有胎。怀妊之后。恒有自然七宝大盖。当在身上。坐卧行立。终不远离。至满十月。生一男儿。身紫金色。头发绀青。光相昞著。世之少双。儿以出胎。盖在其上。召诸相师。令相此儿。相师披看。举手唱言。善哉善哉。异口同音。白大王言。今观太子。德力无比。人相毕足。世之希有。

【白话】

过了一段时间,金刚聚王的夫人便觉有了身孕。怀孕后,常时有一自然七宝大盖,正好安住在身体上方,行住坐卧始终不离。到十月怀孕期满,生下一个男孩,身体紫金色,头发天蓝色,光明显耀,举世无双。小孩一出生,宝盖便降在他的身上。国王召来相师们,为小孩看相。相师端详后,举手称颂:“善哉善哉!”他们异口同声对大王说:“今观太子之相,德行威力无比,具足所有大丈夫相,世间希有。”

【古文】

王及群臣。喜不自胜。即告相师。为其立字。尔时国法。依于二事。而为作字。一者瑞应。二者星宿。相师白王。今此太子。入胎已来。有何等瑞。王答之曰。有七宝盖。恒在其上。便为作字。字刹罗伽利(此言盖事)。以众妙供。随时承奉。年至成人。父便命终。葬送毕讫。小王臣民。共立盖事。用为大王。

【白话】

国王和群臣喜不自胜,即让相师为他取名。当时的规矩,根据两种事取名字,一是依瑞相,二是依星宿。相师对国王说:“这位太子,入胎以来,有什么瑞相呢?”国王回答:“有七宝盖一直悬在他的上面。”于是便给他取名叫刹罗伽利(汉义:盖事)。国王以种种妙物侍从随时承奉他,盖事长大成人后,父王便过世了。葬送完毕,各小王群臣共同拥立盖事为大王。

【古文】

治政数年。出外游观。见诸人民耕种劳苦。问左右曰。我国人众。何以作此种种役使。臣答王言。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若其不尔。民命不存。民命不存。国则灭矣。王便言曰。若我福相应为王者。令我民众获自然谷。莫复作此。发言已竟。一切人民。仓篅[篅: chuán 一种盛谷物的圆形容器。]自满。种种杂谷。随意悉有。

【白话】

盖事治理国政几年后,到城外视察,看见人民耕种劳苦,便问左右大臣:“我国人民为什么做这些劳役?”臣子回答道:“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如果他们不这样做,便无法生存。百姓无法生存,国家也就灭亡了。”国王便说道:“如果以我的福德应该做国王,则愿我的人民获得自然成熟的谷物,不再做这种苦役。”话音刚落,所有人民的粮仓米筐顿时全部充满,种种五谷杂粮,随意获得。

【古文】

又经数时。复出外游。见其国人。采薪汲水。舂磨作役。又问臣言。今诸人众。故复劳苦。何以尔耶。臣白王言。蒙王恩泽。获自然谷。谷叵[叵:pǒ 指不;不可。]生食。事须成熟。是以庶民。办作食调。王复言曰。若我福德。应为王者。令吾国内一切人民。若欲食时。有自然食。恒在其前。发言已讫。合境皆获自然之食。

【白话】

又过了一段时候,国王又到外面视察,看到人民在砍柴挑水,舂米磨麦,便又问他的臣子:“现在人民还是很劳苦,为什么会这样呢?”臣子对国王说:“人民蒙受大王的恩惠,获得自然粮食。但粮食不能生吃,要做熟后才可以,因此百姓要作成可口的食物。”国王又说道:“如果以我的福德应该做国王,则愿我国内的一切人民,想要进食的时候,就会有自然食品常在其前。”话音刚落,全国上下都获得自然食物。

【古文】

又复经时。王更出游观。见众人匆匆各执所务。纺织裁缝。办具衣调。王问臣言。此诸人等。何以故尔。辛苦执作。臣白王言。蒙大王恩。获自然食。今者作役。办具衣裳。王复言曰。若我福德。应为王者。使吾国内一切树木出自然衣。适发此语。国中诸树。皆出妙衣。极为细软。青黄赤白。随人所好。

【白话】

又过了些时日,国王又出外巡视,见众人都在匆匆忙忙各行其事,纺纱织布,裁剪缝衣,置办各种衣服。国王问臣子道:“这些人为什么还是如此辛苦劳作呢?”臣子对国王说:“承蒙大王的恩泽,获得自然食物。现在劳作,是为了做衣裳。”国王又说道:“如果以我的福德应做国王,则愿我国内的一切树木长出自然衣服。”话音刚落,国内所有树上都长出美妙的衣服,非常细软,青黄赤白,符合各人的喜好。

【古文】

又经数时。王复出游。见于人民各各竞共作诸乐器。王复问臣。我国人民。何以故尔。劳烦执作。臣白王言。此诸人等。蒙大王恩。衣食自然。各获安隐。事须伎乐。用自娱乐。是以今者治伎乐器。王便言曰。若我有福。应为王者。令我国中一切树上。皆有种种乐器。鼓贝琴瑟。琵琶箜篌[箜篌 :kōnɡ hóu古代拨弦乐器名。有竖式和卧式两种。]。一切所须。称意悉有。

【白话】

又过了一段时间,国王又出外巡视,看到人民各个都在竞相制作各种乐器,国王又问大臣:“我国人民为什么还是如此辛苦劳作呢?” 大臣对国王说:“这些人蒙受大王的恩泽,衣食自然获得,都安居乐业。不过还需要歌舞伎乐,来进行娱乐,所以他们现今正制作乐器。”国王便说道:“如果以我的福德应做国王,则愿我国内所有树上都长出各种乐器,鼓贝、琴瑟、琵琶、箜篌,一切所须,都能称心如意。”

【古文】

又经数时。诸王臣民。悉来拜贺。值王食时。时王即请。留与饮食。尔时诸臣。得王饮食。百味具足。咸共白言。臣等家食。其味薄少。今得王食。美味非凡。王告之曰。卿等臣民。若欲常得如我食者。用吾食时。食者皆得如是之食。

【白话】

又过了一段时间,各小王和臣民都来朝拜庆贺,正赶上国王在吃饭,国王随即邀请他们留下来一起进餐。这些臣子享用国王的饮食,百味具足,众人就对国王说:“臣等家里的饮食,味道淡薄,今天享用国王的饮食,美味非凡。”国王告诉他们:“你们如果想常得到和我一样的饮食,就和我同一时间进餐,你们就都能享用到这样的饮食。”

【古文】

即敕司官。吾食时到。恒鸣大鼓。令诸人民悉得闻知。用我时食。当得百味上妙之供。从是已后。食便鸣鼓。一切人民。承音念食。百味上馔[馔:zhuàn 指食物;菜肴。]。自然在前。人民优乐。不可具陈。

【白话】

随即命令司职官吏:“我进餐的时间一到,便敲响大鼓,让所有人民都能听到。在我吃饭的时间进食,他们就会得到百味上妙食物。”从此以后,吃饭的时间就擂鼓,所有人民听到鼓声便想到饮食,百味佳肴便自然出现在面前。人民无忧无虑,快乐无比,无法详说。

【古文】

时王梵天。遣使来至盖事王国。语盖事言。汝父在时。我以河水。用与汝父。汝父已终。宜当还我。时盖事王。报彼使曰。我今境土。及以河水。亦非我力。虽从汝得。然我为王。不劳民物。此盖小事。宜停在后。须我面与汝王相见。乃当宣备国土之要。使还到国。一一白王。王然其意。克日共期。

【白话】

这时梵天国王派遣使者来到盖事王国,对盖事说:“你父亲在世时,我将一条河给了你的父亲。现在你父亲已经去世,应当把河还给我。”盖事王回复使者说:“我现在的国土,以及河水,不是我的威力所致。虽然从你那里获得。但我为一国之君,不须百姓劳苦,这些不过小事情,应放在后面。等到我与你们国王会面,才能商谈国土事宜。”使者回国后,一一告诉国王,梵天王同意他的意见,约定日期相见。

【古文】

期日已满。二王俱进。军众围绕。甚多无数。各安大营。在河一边。二王乘船。河中相见。时王梵天。初见盖事。身色晃曜。如紫金山。头发奕奕。如绀琉璃。其目广长。人中难有。敬心内发。谓是梵天。到相问讯。对坐一处。谈两国土。论索水事。

【白话】

会面时间已到,二位国王同时前往,各有军队拥卫,人数众多,各自在河的一边安营扎寨。二位国王乘船,在河中相见。此时梵天王初次见到盖事,只见他身色明亮光耀如紫金山,头发奕奕发亮如蓝色琉璃,其目广长,人中少有。恭敬之心不觉油然而生,以为他是大梵天。两王相互问讯后在一处相对而坐,谈论两国的国土,说到索还河水之事。

【古文】

盖事报曰。我国人民。所欲自然。亦无赀[赀:zī 指罚款,罚缴财物。]输王役之劳。所言未讫。食时已至。盖事王军。鸣鼓欲食。时梵天王。甚以惶惧。谓欲牵摄而取杀之。怖不自宁起谢己过。手足四布。腹拍前地。

【白话】

盖事说道:“我国百姓,想要什么自然会有,也没有什么赋税徭役之苦。”话还未说完,进餐的时间已到,盖事王的军队擂起大鼓,准备进餐。这时梵天王甚为惶恐不安,以为盖事想杀掉他,心中非常不安,起身谢罪,五体投地,匍匐在盖事王的面前。

【古文】

盖事自起。晓令还坐。复语之曰。大王。何以恐怖如是。我军食时。恒自鸣鼓。所以尔者。是我食时。用我时食。皆获百味上馔之供。时王梵天复起合掌。白盖事曰。唯愿大王。普见临覆我及国人。悉愿降附。令诸民庶悉蒙恩泽。于是盖事。典阎浮提。一切人民。尽获安乐。

【白话】

盖事站起身来,告明梵天让他坐回原处,又对他说:“大王为什么如此的恐怖?我的军队进餐时,一直是擂鼓。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进餐时,谁与我同时进餐,都能获得百味佳肴。”这时梵天王又起身合掌,对盖事说道:“恳请大王普施恩惠,降福于我和我国人民,我们都愿降附于您,使所有百姓都能蒙受您的恩惠。”于是盖事便统领整个阎浮提,所有人民都获得安乐。

【古文】

登位之后。处于正殿。群僚百官。宿卫侍立。日初出时。有金轮宝从东方来。王遥见之。即下御座。右膝著地。向于轮所。以手三招。轮已来至。千辐具足。光色昞著。

【白话】

盖事登位后,坐在正殿,文武百官侍立守卫。太阳刚升起时,有金轮宝从东方飞来。盖事王远远看见,当即走下御座,右膝着地,向金轮的方向用手招了三下,金轮便来到跟前,具足千辐,光明晃耀。

【古文】

王告之曰。若我应作转轮王者。如法住处。汝便住中。于是轮宝。当在王前。虚空中住。其轮去地。七多罗树。象宝。神珠。玉女。典兵。典藏等宝。次第来至。时盖事王七宝具足。典四天下。一切众生。蒙王恩德。所欲自恣。王悉教令修行十善。寿终之后。皆得生天。

【白话】

国王对它说:“如果我应当做转轮王,如法所住的地方,你应住在正前空中。”于是金轮宝停在国王的前方虚空中,金轮离地有七多罗树的高度。象宝、神珠、玉女、典兵、典藏宝,依次而至。这时盖事王七宝具足,统领四大部洲,一切众生蒙受国王的恩德,如意享受一切所欲。国王教导命令人民修行十善,命终以后,都转生到了天界。”

【古文】

佛告阿难。尔时刹罗伽利王者。岂异人乎。我身是也。尔时父王罚阇建提。今现我父净饭王是。尔时母者。今现我母摩诃摩耶是。我因往昔慈愍众生。恒以财法。而摄取之。从是因缘。自致成佛。三界独尊。无与等者。以此义故。一切众生。皆应修习大慈润益。

【白话】

佛告诉阿难:“当时的刹罗伽利王,不是别人,就是现在的我。当时的父王罚阇建提,就是现在我的父亲净饭王。当时的母亲,就是现在我的母亲摩诃摩耶。我因往昔慈爱怜悯众生,常以正法、财物摄受他们,以此因缘,最终导至成佛,三界之中唯我独尊,没有人与我等同。因此一切众生,都应修习大慈大悲、利益群生。”

【古文】

尔时阿难复白佛言。不审世尊。过去世中。刹罗伽利转轮圣王。以何因缘获如是等无量功德。初入母胎。宝盖随覆。

【白话】

这时阿难又对佛说:“不知世尊,在过去世中的刹罗伽利转轮圣王,是什么因缘而具有如此无量的功德,初入母胎就有宝盖随身而覆?”

【古文】

佛告阿难。乃往过去久远。无量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波罗奈国。仙人山中。有辟支佛。恒于山中止住。时辟支佛。患身不调。往问药师。药师语曰。汝有风病。当须服乳。时彼国中。有一萨薄。名曰阿利那蜜罗。(此言圣友。)时辟支佛。往告其家。陈病所由。从其乞乳。

【白话】

佛告诉阿难:“在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以前,此阎浮提波罗奈国的仙人山中,有位辟支佛,长期居住其中。这时辟支佛患病,身体不调,去问医生,医生说道:‘你有风病,要服用乳汁。’当时国中有位商主,名叫阿利耶蜜罗(汉语:圣友)。辟支佛前往他家,讲述患病的原因,求他施乳。

【古文】

萨薄欢喜。便请供养。日给其乳。经于三月。三月已竟。身病得差。感其善意。欲使主人获大利益。踊在空中。坐卧行立。身出水火。或现大身。满虚空中。又复现小入秋毫里。如是种种。现十八变。于是圣友。极怀欢喜。复从空下。重受其供。经于数时。乃入涅槃。

【白话】

商主很欢喜,便请求供养他,每天供给乳汁,达三月之久。三月后,辟支佛身上的病得以痊愈,非常感激商主的善心,想让商主获大利益,便跃入虚空中,行住坐卧,身出水火,或现巨大的身躯,充满整个虚空,随后又变得很小,可藏入细毛中。如此种种,现出十八种神通变化。圣友非常欢喜,辟支佛从空中下来后,又接受他的供养,过了一些时间,才入了涅槃。

【古文】

萨薄悲悼。追念无量。耶旬[耶旬:大正藏为“阇维”,梵语,一作茶毗,亦作荼毗,又作阇鼻多,谓僧死而焚之也。]其身。收取舍利。盛以宝瓶。用起鋀[鋀:tōu。]婆。香花伎乐。种种妙物。持用供养。所捉大盖。以置其上。尽其形寿。供养此塔。由其供养一辟支佛。四事供养。因此福报。无量世中。或生天上。或处人中。尊豪挺特。世之少双。

【白话】

商主悲痛哀悼,忧思不已。便焚化了他的遗体,收取舍利,装入宝瓶中,建起一座宝塔,以香花、歌舞、音乐等种种美妙之物而作供养。并拿来宝盖,放在顶上。尽其一生,供养这座宝塔。因他以四事供养这一辟支佛,凭此福报,在无量世中,或生天上,或生在人间,豪贵超群,世间无与伦比。”

【古文】

又告阿难。一切众生。在家出家。皆应修福。生生之中。获如是利。尔时阿难。及诸会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白话】

佛又告诉阿难:“一切众生,无论在家出家,都应修积福德,生生世世中,都能获得如是利益。”此时阿难及在场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净居天请洗浴缘品第五十九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首陀会天。下阎浮提。至世尊所。请佛及僧。洗浴供养。世尊默然。已为许可。即设饮食。并办洗具。温室暖水。调和适体。酥油浣草[浣草:草名。一名颠棘。或谓即天门冬。可洗涤污垢。]。皆悉备有。施设已办。白世尊曰。食具已讫。唯圣知时。

【白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这时遍入天下到阎浮提世尊面前,请佛和僧众,洗浴供养。世尊默然答应。天人随即准备饮食,并备好洗浴之具。温室暖水,调和至恰到好处,酥油、浣草都准备齐全。一切准备好后,对世尊说:“饮食洗具均已备好,恳请世尊及时应供。”

【古文】

于是世尊。及诸比丘。纳受其供。尽共洗浴。并享饮食。其食甘美。世所希有。食竟澡漱。各还本坐。是时阿难。长跪合掌。白世尊曰。此天往昔作何功德。形体殊妙。威相奇特。光明显赫。如大宝山。唯愿世尊。敷演其事。

【白话】

于是世尊和众比丘接受他的供养,都作了沐浴,并享用饮食。所供饮食甘美无比,世间稀有。食用后漱口洗手,各自回到自己的座位。这时阿难长跪合掌对世尊说:“这位天人过去积下什么功德,感得形体妙好,相貌威严,光明显赫,如大宝山。恳请世尊为我们宣说此事。”

【古文】

佛告阿难。谛听善持。吾当解说。乃往过去。毗婆尸佛时。此天彼世。为贫家子。恒行佣作。以供身口。闻毗婆尸佛说浴僧之德。情中欣然。思设供养。

佛告诉阿难:“谛听,善加忆持,我会为你们宣说。在过去毗婆尸佛时,此天人在那一世是个穷人家的孩子,常作佣人以养家糊口。听闻毗婆尸佛宣说浴僧的功德后,心里非常欢喜,便想要作供养。

【古文】

便勤作务。得少钱谷。用施洗具。并及饮食。请佛众僧。而以尽奉。由此福行。寿终之后。生首陀会天。有此光相。佛告阿难。而此天者。非但今日请佛及僧。尸弃佛时亦来世间。供养世尊及于众僧。乃至迦叶佛时。亦复如是。

【白话】

于是便努力干活,挣得少许钱财谷物,便用来置办洗浴之具,以及饮食,迎请佛和僧众而尽心地供养奉侍。以此功德,命终后转生遍入天,身体具有这样的光明。”佛告诉阿难:“这位天人,不但今天请佛及僧众,尸弃佛时,也曾来到世间,供养世尊和僧众,乃至迦叶佛时,也是这样。”

【古文】

佛告阿难。此天非但承供七佛。于当来世贤劫之中。千佛兴出。亦当一一洗佛及僧。犹如今日无有差别。尔时世尊。因授天记。于未来世。满阿僧祇一百劫之中。当得作佛。号曰净身。十号具足。所化众生。乃[乃:大正藏为“不”。]可限量。

【白话】

佛告诉阿难:“此天人不仅承事供养七佛,在将来贤劫中的千佛出世时,也会一一请佛及僧众沐浴,就像今天一样,没有差别。”这时世尊因此为天人授记:“在未来经过一个阿僧祇并一百劫后,将会成佛,佛号净身,具足十种名号,所教化的众生不可限量。”

【古文】

尔时阿难。及诸四众。闻佛所说。欢喜无量。咸作是言。如来出世。所利益大。如是少施。获报弥多。佛告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言。因为众会。广说妙法。其闻法者。有得道迹。往来。不还。逮应真者。发大道意。各各欢喜。顶受奉行。

【白话】

此时阿难及与会大众,闻佛所说,欢喜无量,都说道:“如来出世,利益广大,以这样少的供养,竟能获得如此大的果报。”佛告诉阿难:“善哉善哉,正如你们所说。”便为与会大众,广说妙法。那些闻法者,有的获得见道、二果、三果、有的证得阿罗汉果,有的发起无上道心。各各欢喜,恭敬地受持奉行。

猜你喜欢
  卷第三·道原
  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一(并序)·宗晓
  俱舍论疏 第三卷·法宝
  卷第二十一·佚名
  卧如来·佚名
  卷第四十八·佚名
  翻译名义集卷第七·法云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朱棣
  卷第三之上·大慧宗杲
  续集古今佛道论衡一卷·智升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玄奘
  四明十义书卷上·知礼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坚慧
  卷八·晁迥
  卷之二十五·纪荫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论讹字第三十八·王骥德

      戏曲有相传既久,致讹字间出,或系刻本之误,或为俗子所改,致撰人叫屈,识者贻嗤,不一而足。如《西厢》“风欠酸丁”之“欠”,俗子作“耍”字音,至去其字之转笔处一“丿”,并字形亦为改削,不知字书从无此字。元贾仲名《萧淑兰》

  • 第二折·关汉卿

    (正旦同大末、二末上,正旦云)老身陈婆婆的便是。今有大哥二哥都做了官也,则有三哥上朝求官应举去了,必然为官也呵。(唱) 【南吕】【一枝花】为甚么儿孙每志气高?托赖着祖上阴功厚。一个曾前年登了虎榜,一个便去岁可兀的占了鳌

  • 卷五百六 列传二百九十三·赵尔巽

      ◎畴人一   薛凤祚杜知耕 龚士燕 王锡阐潘柽樟 方中通揭暄梅文鼎子以燕 孙瑴成 曾孙钫 弟文鼐 文鼏 明安图子新陈际新 张肱刘湘煃 王元启 朱鸿 博启 许如兰   推步之学,由疏渐密。泰西新法,晚明始入中国,至清而

  • 卷第二百八十四 後晉紀五·司马光

      起閼逢執徐(甲辰)二月,盡旃蒙大荒落(乙巳)七月,凡一年有奇。   齊王開運元年(甲辰、九四四年)   二月,甲辰朔,命前保義節度使石贇守麻家口,前威勝節度使何重建守楊劉鎮,護聖都指揮使白再榮守馬家口,西京留守安彥威守河陽。

  • 曾静、张熙供词二条 二、我张熙久居僻壤穷乡,怎么会·雍正

      【原文】  张熙供:重犯愚暗浅陋,生长山隈,如蛙囿井。但身处光天化日之下,少小颇知以读书从学为大,然竟不知读书之错,从学之误,其害一至于此也。盖因重犯家世寒微,人文科第,寂寞无闻;僻外穷乡,无缘得见贤士大夫,以正其趣而发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十八·佚名

    万历二十七年八月丁丑朔户部上言今川黔用兵太仓匮甚且钱粮浩大地里辽绝臣等思之与其仰给于远不若取办于近查湖广解京钱粮有节年派剩太仓银一十六万一千四百五十两听总督速发尺檄取解军前及查川省每年转解狭西年例银十

  • 自序·吕思勉

    我在上海光华大学,讲过十几年的本国史。其初系讲通史。后来文学院长钱子泉先生说:讲通史易与中学以下的本国史重复,不如讲文化史。于是改讲文化史。民国二十七年,教育部颁行大学课程;其初以中国文化史为各院系一年级必修

  • 金佗稡编卷十六·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稡编卷十六宋 岳珂 撰家集七奏议下广德捷奏武德大夫英州刺史御营使司统制军马臣岳飞状奏恭依圣旨将带所部人马邀击金人至广德军见阵共斫到人头一千二百一十六级生擒到女真汉儿王权等二十四人并遣差

  • 向雄传·房玄龄

    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陽人。父亲向韶,是彭城太守。向雄当初在郡内作主簿,给太守王经做事。王经死后,向雄哭得很伤心,市人很为之悲伤。后任太守刘毅曾经无故鞭笞向雄,后来吴奋代替刘毅任太守,又因小小的谴责把他关进监狱。司隶钟

  • ●雪交亭正气录卷二·高宇泰

    明鄞高宇泰檗庵撰乙酉纪檗庵曰:「天醉」之说,迩来论者多援之。然以先皇帝而使之亡国,天则醉矣;然以酣淫贪戾之君若臣,而能上之可参于建武、次亦不失为建炎,亦必使天醉而后可也。乃论者谓虏乘建瓴之势,即非马、阮之奸,恐亦难支

  • 31.张仪拆散联盟·林汉达

    自从孙膑打败魏军,魏国失了势,秦国却越来越强大。秦孝公死后,他儿子秦惠文王掌了权,不断扩张势力,引起了其他六国的恐慌。怎样对付秦国的进攻呢?有一些政客帮六国出主意,主张六国结成联盟,联合抗秦。这种政策叫做“合纵”。还

  • 孙仲谋·苏辙

    任人莫难于托国。汉武帝因文、景富庶之后,虐用其民,厚自奉养,征伐四夷,几丧天下。逮其晚岁,托国于霍光。光知用兵之害,罢均输榷酤,与民休息,而天下复安。凡武帝之所以得称贤君者,惟用霍光故也。蜀先主知嗣子之暗弱,举国而付之诸

  • 大学衍义卷二十七·真德秀

    格物致知之要四察民情生灵向背之由泰誓【周武王伐纣作此以誓众士】古人有言曰抚我则后【后君也】虐我则雠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雠臣按武王举古人之言以明民之常情如此也若君民之分岂以虐我而遂雠之哉然君民之分不可恃

  • 提要·陈祥道

    【臣】等謹案禮書一百五十卷宋陳祥道撰祥道字用之福州人李廌師友談記稱其許少張榜登科又稱其元祐七年進禮圖儀禮注除館閣校勘明年用為太常博士賜緋衣不旬餘而卒又稱其仕宦二十七年止於宣義郎宋史則作官至秘書省正字然

  • 提要·吕柟

    【臣】等谨案周子抄释二卷明吕柟撰柟有泾野经说别着録宋五子惟周子著书最少而诸儒辨论则惟周子之书最多无极太极之说朱陆两家龂龂相规至今五六百年不能归一太极图说与通书表里之说元何虚中至特着一书辨此一语论者亦

  • 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卷上·佚名

    唐天竺三藏宝思惟奉 诏译  南谟啰哆那怛啰夜耶 南谟阿唎耶 阿弭哆婆耶 怛他孽多耶 南谟阿唎耶 跋嚧吉帝 失筏啰耶 菩地萨埵耶 摩诃萨埵耶 摩诃迦嚧尼迦耶 怛跌他 唵阿慕伽 钵啰底喝多[合*牛][合*牛][

  • 应许的祈祷·卡波特

    《应许的祈祷》是卡波蒂创作生涯中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根据自己的日记和亲友来信写就的一篇真人真事的报道。在这部如临终遗言式的小说中,他以前所未有的坦率,塑造了一大批社会名流,如女作家科莱、温莎公爵夫人、偶像明

  • 中法兵事始末·罗惇曧

    《中法兵事始末》,晚清罗惇曧(一八七一~一九二四)撰。罗氏为清季野史掌故方面的大家,著述丰富,此书即其中的一种,民国时曾被编入《满清野史》丛书中,现据此标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