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四十一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四十一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恐怖苾刍学处第六十六

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具寿大目乾连度十七众。出家并受近圆已。此十七人便与六众而为共住。于六众边受学法义。自相谓曰。我等无知不闲经典。常被六众之所轻忽。宜各策励勤为习诵。六众知已。时邬陀夷便于初夜彼诵习时。即反披毛緂作可畏声。云药叉来欲害于汝。共相恐怖。时十七众各大惊惶。复于他日其十七。人恨相恐惧。即便共打邬陀夷几将命断。以油涂身委顿而卧。苾刍见已问言何故。答曰我为少许戏笑之事致斯困辱。以缘具告。少欲苾刍闻是语已共生嫌贱。云何苾刍怖他苾刍令生不乐。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乃至我观十利。为诸苾刍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若自恐怖若教人恐怖他苾刍。下至戏笑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者谓邬陀夷。余义如上。他苾刍者谓此法中人。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为恐怖他意。便作种种可畏形状。所谓诸杂色类如烧杌树。或复作诸鬼神等像。云来食汝断汝命根。随彼苾刍怖与不怖。而此苾刍得波逸底迦罪。若苾刍作恐怖他意。便作种种可畏诸声。所谓师子虎豹及诸鬼神等声。云来食汝。余并同前。若苾刍作恐怖他意。便作种种可畏诸气。所谓大小便气或鬼神等气。云此诸物欲来害汝。余并同前。若苾刍作恐怖他意。作不可意触。所谓粗鞕席荐及诸鬼神恶触之事。云来害汝。余并同前。若苾刍作恐怖他意。便作种种可爱之色。所谓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天神等像。云此来害汝。随彼苾刍怖与不怖。得恶作罪。若作可爱声。所谓琵琶笙笛天龙等声。云此诸声欲来害汝。若作可爱气。所谓栴檀沉水龙脑郁金天龙等气。欲来害汝。若作可爱触。谓缯彩细叠等上妙诸触。及天龙等触。云此诸触欲来害汝。随彼苾刍怖与不怖。皆得恶作罪。若欲令前人生厌离心。为说捺洛迦傍生饿鬼人天诸趣所有苦乐之事。令发怖心者。此皆无犯。又无犯者。谓最初犯人。广说如上。

藏他苾刍等衣钵学处第六十七

佛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有长者。请佛及僧就舍而食。诸苾刍赴请。世尊不去。六众苾刍与十七众在后徐行至一池所。六众即便告十七众曰。具寿。未须急去。且共入池徐徐澡浴。既入池已告十七众曰。共汝俱没谁后出头。十七众既没。六众即便疾出。取彼衣裳藏草丛下急行而去。十七众良久方始出头。四顾瞻望不见衣服。各处而住。时尊者舍利子及大目乾连。人间游行回至于此。诸人遥见知是其师。白言邬波驮耶。我等俱被六众藏置衣裳。无缘得往俗家受供。我等今者知欲云何。时大目连即为观察。见其衣服藏草丛下。遂取衣裳与十七众。彼著衣已往赴请处。既到坐次令苾刍起。苾刍怪问。何故后来共相纷扰。十七众答诸人曰。大德。我向无邬波驮耶者。我等悉皆绝食终日。问言何故。即以事具答。少欲苾刍闻生嫌耻。云何苾刍藏他衣服共相恼乱。时诸苾刍还至寺内。以缘白佛。佛言乃至我观十利。为诸苾刍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知是苾刍苾刍尼若正学女求寂求寂女。衣钵及余资具。若自藏若教人藏者。波逸底迦。如是世尊为诸苾刍制学处已。时有苾刍寄余苾刍衣。苾刍但藏自衣不藏他衣。时有贼至盗他衣去。苾刍因此衣服废阙。佛言除时因缘。藏者无犯。前是创制此是随开。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自藏苾刍苾刍尼。若正学女求寂求寂女衣钵及余资具。若教人藏。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者谓是六众。余义如上。苾刍等五众并此法中人。衣有七种。腰绦有三。及所余文并如上说。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自藏他苾刍等衣钵资具。若教人藏。咸得堕罪。除余缘故者。谓八难等。并皆无犯。又无犯者谓初犯人。广如上说。

受他寄衣不问主辄著学处第六十八

佛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邬陀夷断诸烦恼惑证阿罗汉已。广说如余。难陀邬波难陀依众而住。时邬波难陀年衰朽老。弟子门人无承事者。衣裳垢腻欲为浣染。持与弟子告言。此衣我无所用与汝将去。时彼弟子心贪衣故。即取浣染料理讫。尔时世尊欲往人间游行。弟子即便持所浣衣寄亲教师。随佛而去。邬波难陀后取其衣。著用垢腻举之旧处。如是乃至世尊还来。时有施主。请佛及僧就舍而食。时邬波难陀弟子作如是念。我今宜取新浣染衣俗舍而食。开袋见衣悉皆垢腻不堪披服。便著随宜破弊之衣往赴请处。余苾刍问。何意著此垢衣而来受供。即以事白。少欲苾刍闻生嫌耻。云何苾刍受他寄衣。不问辄著。以缘白佛。佛言乃至我观十利。为诸苾刍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受他寄衣。后时不问主辄自著用者。波逸底迦。若复苾刍者谓邬波难陀。余义如上。不问主者。谓随自意不从借著。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受他寄衣不问而用者结罪同前。若是得意相知或是闻用欢喜虽复不问著用无犯。又无犯者。谓初犯人。广说如上。

以众教罪谤清净苾刍学处第六十九

佛在王舍城羯兰铎迦池竹林园中。时具寿实力子住鹫峰山。于积石池边经行游履。时嗢钵罗苾刍尼。遥见尊者来申礼敬。彼苾刍尼剃发未久。低头礼拜欲起之时。头戴实力子大衣而起。乃至友地二苾刍见斯事已。遂还住处告诸苾刍曰。诸具寿欲令我等于何人处生信仰心。而我自见实力子共嗢钵罗苾刍尼身相摩触。广说其事。时诸苾刍闻已白佛。佛告诸苾刍。汝等善当究问。彼二苾刍何所见云何见。以何事故。汝等往彼见身相触。时诸苾刍奉佛教已。问彼二人所见虚实。彼二答言。诸具寿我等实不见。实力子与嗢钵罗尼身相摩触。但见礼拜以头举衣。我有嗔恨忿心故作是说。少欲苾刍闻是语已共生嫌耻。云何苾刍于清净无犯之人。以无根僧伽伐尸沙法谤。即以缘白佛。佛言乃至我观十利。为诸苾刍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嗔恚故。知彼苾刍清净无犯。以无根僧伽伐尸沙法谤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者谓友地二人。余义如上。嗔恚者谓怀忿恨。清净苾刍者谓实力子。无根者。谓无三根见闻疑事。余如上说。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谓知清净人以无根法谤。十事成犯。五事无犯。云何为十。谓不见其事不闻不疑。便作如是虚诳解想。实无见等。妄言我有见闻疑。作是说时得波逸底迦。或闻而忘或疑而忘。作如是解作如是想。而云我闻疑不忘。作是说时得波逸底迦。或闻而信或闻不信。而言我见或闻而疑。或闻不疑或但自疑。而云我见。作是说时得波逸底迦。是谓十事成犯。云何五事无犯。谓彼不见不闻不疑。有见等解有见等想。作如是语。我见闻疑者无犯。或闻而忘或疑而忘。有闻疑想而言闻等。亦无有犯。如谤清净人时。十事成犯。五事无犯。若谤清净似不清净人。亦复如是。若谤不清净人。十一事成犯。六事无犯。云何十一。谓不见不闻不疑。作如是解作如是想。实无见等。妄言我有见闻疑。作如是说时得波逸底迦。或见而忘或闻而忘或疑而忘。作如是解作如是想。而云见闻疑不忘。作如是说时得波逸底迦。或闻而信或闻不信。而言我见或闻而疑。或闻不疑或但自疑。而云我见。作是说时得波逸底迦。是谓十一事成犯。云何六事无犯。谓彼不见不闻不疑。有见等解有见等想。作如是说。我有闻疑者无犯。或见而忘或闻而忘或疑而忘。有见等解有见等想。而言见闻。等亦皆无犯。是谓六事无犯。又无犯者谓初犯人。广说如上。

与女人同道行学处第七十

佛在王舍城羯兰铎迦池竹林园中。时此城中有一织师。禀性粗犷难为共住。诸余织师知其性恶不共婚娶。便往室罗伐城。娶织师女为妻。将归故里住王城中。常加苦楚镇无乐意。时彼邻家有一老母。其女诣之告云。阿母我远嫁此得恶夫婿。恒加杖楚无有乐心。我欲逃走。其事如何。母默无对。其女出外见有苾刍往室罗伐。即与相随寻路而去。是时织师寻踪急逐。见一苾刍共妇随路。织师遥见待至一村。唤诸相识共打苾刍几将至死。少得稣息渐至室罗伐城。苾刍见问行李安乐不。答言宁有安乐。遂问其故。具答所由。诸苾刍曰。汝合与女人更无男子随路行耶。报云只由不合遭斯厄难。少欲苾刍闻生讥耻。云何苾刍与无男子女人随路而去。以缘白佛。佛言乃至我观十利。为诸苾刍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共女人同道行更无男子。乃至一村间者。波逸底迦。若复苾刍者谓此法中人。余义如上。女人者谓堪行淫境。更无男子者但有二人。道谓旷远路。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独与女人于迥远路相随而去者。得波逸底迦。若一村间有一拘卢舍。如是至七。若未满拘卢舍。皆得恶作。若满皆得堕罪。或从村至野。或从野至村。里数得罪与上相似。若于其处他遣女人为引导者无犯。或时苾刍迷于道路。女人来为指授者。此亦无犯。又无犯者谓初犯人。广说如上。

第八摄颂曰。

贼徒年未满  掘地请违教

窃听默然去  不敬酒非时

与贼同行学处第七十一

佛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有一苾刍。于王舍城竹林中住。为夏安居。时彼苾刍夏了作衣竟。欲往室罗伐城礼世尊足。出求商旅。时有商人欲向室罗伐城。此之商人是偷税者。苾刍不知共相随去。欲至税所便取余路偷道而行。时彼税官伺知偷路。遂便捉获俱缚将来。知苾刍无过即便放去。既得脱已渐至给园。诸苾刍见问言。善来行李安乐不。答言何有安乐。问言何故。具以事答。诸苾刍问言。具寿岂合与贼相随而行。答曰只由不合见斯难苦。少欲苾刍闻生嫌耻。云何苾刍与贼同道行。以缘白佛。佛言乃至我观十利。为诸苾刍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与贼商旅共同道行。乃至一村间者。波逸底迦。若复苾刍者谓此法中人。与贼者。谓破坏村坊及偷关税。同道行者。谓迥远处共为伴侣。乃至一村间得波逸底迦。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与贼同行者。得波逸底迦。若一村间有一拘卢舍。乃至七村。广说如上。皆得堕罪。若以贼为防援引导人者。同行无犯。或迷失道彼来指示者。虽同道去此亦无犯。又无犯者谓初犯人。广说如上。

与减年者受近圆学处第七十二

佛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大目乾连与十七众出家受近圆。时诸童子既近圆已。通夜不食而至天明。饥火所烧身形羸瘦。遂便啼泣。尔时世尊。闻边房中有小童子啼泣声。告阿难陀曰。边房之内何意有童子啼泣声。时阿难陀。白言世尊。是十七众出家近圆。无非时食忍饥不堪。因此啼泣。世尊告曰。岂诸苾刍与减年者而受近圆成苾刍性耶。白言世尊。与受近圆。佛告阿难陀。若人未满二十。不能忍受寒热饥渴。乃至巡家乞食皆并不能。以此缘故。乃至我观十利。为诸苾刍制其学处。应如是说。若复苾刍知年未满二十。与受近圆成苾刍性者。波逸底迦。此非近圆诸苾刍得罪。

若复苾刍者。谓此法中人。余义如上。未满二十者。谓减年人不堪进具。言成苾刍性者。虽以白四羯磨法受而不成苾刍。此非近圆。诸苾刍得罪者。谓除本师所余诸人皆得恶作罪。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若人年未满二十作未满想。欲受近圆。诸苾刍问言。汝满二十未。答言未满。若苾刍与受近圆者。此人元不得戒。本师犯堕罪。余人得恶作。若余人共住同受用者。亦皆恶作。

若人未满二十作未满想。欲受近圆。诸苾刍问言。汝年满二十未。答言我自忆知心无疑惑。未满二十。诸苾刍与受近圆。此人不得戒。得罪同前。若人年未满二十。作年满想。欲受近圆。诸苾刍问言。汝满二十未。答言我满二十。诸苾刍与受近圆。此人得戒成苾刍性。本师无犯。余人亦无犯。

若人年未满二十。作年满想。欲受近圆。诸苾刍问言。汝满二十未。答言我自忆知心无疑惑。年满二十。诸苾刍与受近圆。此人得戒成苾刍性。本师无犯。余人亦无犯。

若人未满二十。然不自知心无疑惑。欲受近圆。诸苾刍亦不曾问。设有问时亦不酬答。然诸苾刍与受近圆。此人得戒成苾刍性。本师有犯。余人亦有犯。共住等无犯。

若人满二十作不满想。欲受近圆。诸苾刍问言。汝满二十未。答言未满。时诸苾刍与受近圆。此人得戒成苾刍性。本师及众并皆有犯。共住等无犯。

若人年满二十作不满想。欲受近圆。诸苾刍问言。汝年满二十未。答言我自忆知心无疑惑。未满二十。诸苾刍与受近圆。此人得戒。本师有犯。余人亦有犯。共住等无犯。

若人年满二十。作满二十想。欲受近圆。诸苾刍问言。汝年满二十未。答言满二十。诸苾刍与受近圆。此人得戒。本师及众并皆无犯。

若人年满三十作满二十想。欲受近圆。诸苾刍问言。汝满二十未。答言我自忆知心无疑惑。年满二十。诸苾刍与受近圆。此人得戒。诸苾刍无犯。

若人年满二十。然不自知心无疑惑。欲受近圆。诸苾刍不问。设问彼复不答。诸苾刍与受近圆。此人得戒。诸苾刍有犯。共往等无犯。同前广说。此中初二非受近圆。若与善苾刍同在一处。若二若三为褒洒陀。是贼住故此应灭摈。若人年未满二十作满二十想。此成近圆。有亲属来问言。此人年未满二十。谁与受具者。应与此人计胎中月及闰月。若满者善。若不满者退为求寂。更与受戒。若不退为求寂。不更受戒者。与善苾刍同在一处。若二若三为褒洒陀。是贼住故此应灭摈。若人年十九而与近圆。若未经一岁便自忆知未满二十。应计胎中月及闰月。若满者善。若不满者。应退为求寂更与近圆。若不尔者。与善苾刍同在一处。若二若三为褒洒陀。此应灭摈。若经一岁而忆知者。名善受近圆。汝诸苾刍。若人于善说法律出家近圆成苾刍性。难值遇故。若人年十八而与近圆。若未一岁忆未满者。应退为求寂更与近圆。若不尔者。与善苾刍同在一处。若二若三为褒洒陀。此应灭摈。若经一岁忆未满者。计胎中月及闰月。满者善。若不满者。应移其处更与近圆。若不尔者同前灭摈。若经二岁方忆知者。此即名为善受近圆。广说如上。圣教难遇故。若人未满二十而有疑心。此应为作忆念计其年月实满不满。除去疑情。若未满者。应以胎闰而为计之。若满者善。若不满者广说如前。若人年满二十作不满想。希求具戒与受近圆。名为善受。若人年满二十作年满想。希求具戒受近圆。名为善受。又无犯者谓初犯人。或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坏生地学处第七十三

佛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六众苾刍自手掘地或教人掘。或造堤防或损蚁封等。诸外道见皆共讥嫌。云何出家苾刍作诸俗务。掘地害命情无悲愍。少欲苾刍闻已白佛。佛集苾刍以种种方便赞叹持戒少欲知足。呵责多欲作无益事。广说乃至我观十利。为诸苾刍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自手掘地若教人掘者。波逸底迦。若复苾刍者谓是六众。余义如上。自他同前。地者有其二种。谓生地非生地。云何生地。谓性是生地。或因发掘于三月中经天大雨。是名生地。若无雨者。经六月后方名为生。释罪如上。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摄颂曰。

生想举地皮  钉橛并画地

牛粪崩河岸  泥墙湿性连

画壁青衣损  砂石土相和

吉辰无净人  钉杙深四指

若苾刍掘损生地。得波逸底迦。若非生地者得恶作罪。若苾刍举地皮时。若与地性相连者。波逸底迦。若不相连者得恶作罪。若苾刍钉橛者波逸底迦。若拔橛者得恶作罪。若苾刍辄画地者得恶作罪。若轻为记数者无犯。若苾刍牛粪著地而发起者。得恶作罪。若但取牛粪者无犯。若苾刍崩河岸时损生地者。波逸底迦。若有璺裂而崩堕者。得恶作罪。若苾刍摇动河池中泥者。得恶作罪。若瓨在泥处而擎起者。得恶作罪。若墙上钉杙者。波逸底迦。若牛粪著墙发举者。得恶作罪。若推墙壁与湿性相连者。得波逸底迦。若有璺裂者得恶作罪。若画壁得恶作罪。若作记数想者无犯。若墙上生青衣损动者。得恶作罪。若掘石地石少土多者。得波逸底迦罪。若土少者得恶作罪。若纯石者无犯。若掘砂地砂少土多者。得波逸底迦。若砂多者得恶作。若纯砂者无犯。若营作苾刍欲定基时。得好星候吉辰无有净人。应自以橛钉地欲记疆界。深四指者无犯。又无犯者。谓初犯人如上。

过四月索食学处第七十四

佛于释迦处人间游行。渐至劫比罗城在多根树园。时释迦大名知佛来至。便往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佛为说法示教利喜。即从座起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愿佛及僧慈悲哀愍。受我三月饮食供养。并及一切所须之物。世尊默然而受。见佛受已从座而去。既至宅中告家人曰。我请佛僧三月供养。汝等当办勿令有阙。时六众苾刍闻是事已便作是念。我等云何于三月中啖好饮食。常得消化身轻安隐无病苦耶。即往医人处问其方药。医人告曰。先食油腻后当痢下。虽多食啖而能消化。时邬波难陀闻斯语已。皆如医教于三月中常啖好食。三月既了尚从厨人索好美食。谓肉羹等。从索不得。时彼厨人往报大名施主。时彼闻已便起讥嫌。少欲苾刍闻是语已极生嫌耻。云何苾刍受他请了非分强索。以缘白佛。佛言汝等勿复从他施主。强为乞索因生忿恼。汝等当听。乃往过去于静林中。在大池侧有一仙人。跏趺而坐系念思惟。时有龙子从池中出。以身绕仙为遮寒苦。并复报云。仁何所须。如是日日常以身绕。时彼仙人由斯恼故。遂婴疾病怀忧而住。有余仙人来至其所。问言何故身体衰羸顿至如是。以事具答。彼仙告曰。龙子若来。顶有明珠。应可从乞。彼惜珠故不复更来。仙人闻已见彼龙来。即从乞珠殷勤不已。龙遂远去。说伽他曰。

饮食及衣服  皆由珠所致

仁虽强乞求  我实不能与

汝从我乞珠  出言如利剑

亦如大石压  从今更不来

汝诸苾刍。彼之龙子是傍生类。闻强乞求因即远去。何况于人。是故汝等不应从他强为乞觅。复次汝应更听。于往昔时有一仙人。于大林中修习静虑。时此林中多诸飞鸟。鸣声喧聒令彼仙人心不能定。有余仙人来至其所。见不得定。问言。何故不定。即以事答。彼仙告曰。仁今可于夜中然大炬火。于彼林下作如是语。汝等可与我翼。并与我卵及小鸟儿。以充食用。时彼诸鸟闻是语已。衔卵将儿移向诸处。汝诸苾刍彼是鸟类。闻强乞时尚皆远去。况复于人。尔时世尊广引譬喻种种呵责已。告诸苾刍。乃至我观十利。为诸苾刍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有四月请须时应受。若过受者波逸底迦。如是世尊制学处已。渐次游行至王舍城。住竹林园中至坐夏时。影胜大王请佛及僧三月供养。时具寿毕邻陀跋蹉姊夫复请供养。毕邻陀跋蹉遂便白佛。佛言今我随开。若别别请者。苾刍应受无犯。复有客苾刍来。作如是念。我不被王请。遂行乞食。王因见之问言。我请众僧何因乞食。答言我不受请。王曰诸有苾刍我更请之。以事白佛。佛言若更请者苾刍应受。时诸苾刍作如是念。王务繁多或容废忘。我行乞食。王复遥见。我已更请何意乞食。苾刍告曰。王法事繁或容废忘。王曰我更殷勤重请。愿受我食。以事白佛。佛言若殷勤重请当可受之。时影胜王请佛僧食。时既满已巡行乞食。王复遥见。何因圣者仍行乞食。白言王请食了。是以行乞。王曰我今常请。时诸苾刍以事白佛。佛言若常请者苾刍应受。尔时世尊赞叹持戒少欲。呵责多欲。告诸苾刍曰前是创制此是随开。为诸弟子重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有四月请须时应受。若过受者除余时。波逸底迦。余时者。谓别请更请。殷勤请常请。此是时。若苾刍者谓邬波难陀。四月者谓齐四月。请者谓他延请。受者谓许其事。若过者谓过期限。除余时者谓别请时。即是不及余人。更请。谓数数更请。殷勤请者。谓更殷勤尽心而请。常请者。谓是长时延请。此是时者。谓随开时。释罪如上。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他请粗食从索美好。索时恶作。食便堕罪。若他与好食从索粗者。索时恶作。食时无犯。如与乳等时便从索酪等。索时恶作。食时堕罪。若病者无犯。若苾刍巡家乞食。女人见已持食而出。若苾刍情有所希者。应告彼女曰。更不须饭。若女返问。圣者更何所须者。此即是请随所须者。当就觅之无犯。又无犯者谓初犯人。广说如上。

遮传教学处第七十五

佛在王舍城羯兰铎迦池竹林园中。世尊法尔若制二部共学处时。即二部僧伽并皆须集。此之学处是二部共有。然尼众不集。佛告具寿阿难陀。汝可语朱荼半托迦。汝当持此学处诣苾刍尼众而为宣告。时阿难陀即往朱荼半托迦所。具陈佛语。时朱荼半托迦奉佛教已。便往尼寺欲宣佛教。于其中路见六众苾刍。便告之曰。具寿。佛为二部僧伽今制学处。六众问曰。是何学处。即为陈说。

若复苾刍有四月请须时应受。若过受者除余时。波逸底迦。若有别请更请殷勤请者常请者。此是时。既为说已报六众曰。具寿。此之学处应当修学。六众报曰。汝是愚痴不分明不善好。我今岂能用汝之言行斯学处。我若见余苾刍善闲三藏者。当随彼言受行学处。作是骂已遂便舍去。时半托迦又至十二众苾刍尼处。彼亦如是作非法言。余众苾刍苾刍尼闻已欢喜。顶受奉行。时半托迦还住处已。即以此事白诸苾刍。时少欲者闻是语已以缘白佛。佛言乃至我观十利。为诸苾刍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闻诸苾刍作如是语。具寿。仁今当习如是学处。彼作是语。我实不能用汝愚痴不分明不善解者所说之言受行学处。我若见余善闲三藏。当随彼言而受行者。波逸底迦。若彼苾刍实欲求解者。当问三藏。此是时。若复苾刍者谓六众也。余义如上。具寿。仁今当习如是学处者。谓是所传学处。不能用汝愚痴等者。谓思其恶思说其恶说作其恶作。名之为愚。若不持经律论。名之为痴。若于三藏不了其义。名不分明。若于三藏不善决择。名不善解。余文易知。乃至释罪皆如上说。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有苾刍告余苾刍作如是语。具寿。仁可习行如是学处。彼便报云。我不能用汝语。便以愚等四事一一说时。皆得堕罪。若彼前人是实愚等。说时无犯。又无犯者谓初犯人。广说如上。

默听斗诤学处第七十六

佛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邬陀夷断众结惑证阿罗汉。具寿阐陀向憍闪毗省缘而坐。阿说迦补捺伐素俱并命终。难陀邬波难陀。依大众住。时十七众见是事已。各生勇决报怨之心。共作是议。于六众内极相欺恼者。邬波难陀常为初首。我等应与作舍置羯磨。便向食堂所共为筹议。时邬波难陀诣其窗所侧耳而听闻彼议论。即入堂中苦为克责。作如是语。我必当为汝等作大治罚。汝等岂可不闻古仙颂曰。

譬如绊象皮绳朽  风吹日曝已多时

虽复无力可如初  五百群羊尚可缚

时十七众知邬波难陀觉其事已。便出共诣温堂之所评论其事。欲为舍置。时邬波难陀复于屏处听其言说。便入堂中更为害语。时彼十七便往上阁。邬波难陀住在中阁。彼在中阁。邬波难陀住在阁下。彼在房内。邬波难陀遂居檐下。或复翻此。彼在门屋下。邬波难陀即在门隅。或时翻此。时十七众共作是议。我等不能为彼老人作舍置羯磨。唐捐辛苦宜就其所共作忏摩。便至其所请见容恕。既愧谢已。问言大德。因何得知我等欲为大德作其舍置。彼便一一具答其事。汝所至处我随后听。少欲苾刍闻是语已共生嫌耻。云何苾刍知他苾刍有斗诤事共作评论。而便。窃往侧听其语。作如是念。随彼筹议我当发举。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乃至我观十利为诸苾刍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知余苾刍评论事生。求过纷扰诤竞而住。默然往彼听其所说。作如是念。我欲听已当令斗乱。以此为缘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谓邬波难陀。余义如上。余苾刍者。谓此法中人。言评论事者。谓初见不可意事始作评论。言求过者。谓求觅过愆更相道说。纷扰者。谓情不含忍发举其事。诤竞者。以此诤事入斗诤门。自结朋党共相扶扇。斗诤而住默而听者。谓窃听其言随彼所说。斗乱者。欲令纷竞不止息也。释罪如上。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在于上阁共为议论。有余苾刍升阁之时。应蹈阶道作声。或謦欬或弹指若不作如是事升阁之时。但闻言声未解其义。得恶作罪。若解言义便得堕罪。广说如前。乃至门屋轻重之罪随事应知。若经行处若静林中。亦准事应识。若有苾刍随路行时共为筹议。苾刍后来。所有行法皆准升阁应知。若不作者。得罪轻重如上。若苾刍先无仇隙。遇尔闻之。或复听已欲令斗诤。方便殄息者无犯。又无犯者谓初犯人。广说如上。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四十一

猜你喜欢
  福嚴費隱容禪師紀年錄卷下·费隐通容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卷·佚名
  卷下·佚名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五·佚名
  第一 心生起品·佚名
  答穆藕初问(十则)·太虚
  怨家品第十四·佚名
  卷第二十六·永觉元贤
  成实论 第十六卷·佚名
  记关于佛学之演说·太虚
  月光王头施缘品第二十二·佚名
  卷第三十·佚名
  卷第七·佚名
  卷第七(从第十六经二纸半尽第二十四经一半)·澄观
  金刚寿命陀罗尼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摅怀斋诗话(南村)·蒋箸超

    诗话之作,滥觞小序。唐宋以降,其制大具。盖其纪人事,绘风物,集一代之菁华,阐百家之妙绪,诗道因以大光,诗义因之愈显,厥功固甚伟也。而况岩穴毕登,残编罔遗,补史乘之遗坠,表幽光于沉没,又乌能与寻常文字一例作娱玩观哉!保邑僻处万山

  • ◆孙氏蕙兰(绿窗遗稿)·顾嗣立

    蕙兰,名淑,新喻傅若金汝砺之妻也,其先汴人。年二十三,归汝砺于湘中,五月而卒,汝砺序其遗稿曰:故妻孙氏蕙兰,早失母,父周卿先生以《孝经》、《女诫》教之,诗固未之学也。因其弟受唐诗家法,取而读之,得其音格,辄能为近体五七言,语皆闲

  • 甲集第十七·钱谦益

    钱博士宰六十首【拟古】出门万里别,行行远防边。相望各天末,北斗日夜躔。四运秋复春,不见君子还。燕车北其辙,越马南其辕。目远心愈近,怅望徒悬悬。黄云暗关塞,路险不见天。式微夫如何,日月忽已迁。愿言

  • 卷二百六十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六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山居存藁陈必复字无咎号药房闽人嘉定时卜居封禺山中结屋数椽题曰药房吟所有山居存藁俱五七言律诗自为序山居接砌斜通径縁篱矮结墙地卑蜗篆壁山暖蜜

  • 卷七十八·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七十八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杨万里江东集钞题张以道上舍寒緑轩菊芽伏土糁青粟杞笋傍根埋紫玉雷声一夜雨一朝森然送出如蕨苗先生饥肠诗作梗小摘珍芳汲水井风炉蟹眼候松声罛?亲捞微带生烂炊凋胡淅

  • 严蕊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严蕊字幼芳,天台营妓。与朱熹、唐与正同时。 事见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存词三首。 ●卜算子 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 载记第十一 慕容 慕容恪 阳骛 皇甫真·房玄龄

    慕容?,字景茂,俊第三子也。初封中山王,寻立为太子。及俊死,群臣欲立慕容恪,恪辞曰:“国有储君,非吾节也。”于是立?。升平四年,僭即皇帝位,大赦境内,改元曰建熙,立其母可足浑氏为皇太后。以慕容恪为太宰、录尚书,行周公事;慕容评为

  • 卷四百一十四·列传第一百七十三·脱脱

        史弥远 郑清之 史嵩之 董槐 叶梦鼎 马廷鸾   史弥远,字同叔,浩之子也。淳熙六年,补承事郎。八年,转宣义郎,铨试第一,调建康府粮料院,改沿海制置司干办公事。十四年,举进士。绍熙元年,授大理司直。二年,迁太社

  • 卷一百二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二十一雍正十年七月上谕十三道初一日奉上谕我朝设立各省驻防兵丁原以扞卫地方申明武备其历来所定规条俱属尽善无可更张乃数年以来以一二事陈奏於朕前者重见叠出不下百余次其识见

  • 戒子通録卷二·刘清之

    家训 颜之推【琅邪人终隋开皇太子学士著书二十篇训子思鲁等其大畧具此 按之推字子介颜子三十五世孙子思鲁字孔归唐秦府记室】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

  • 论语精义卷三下·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精义卷三下 宋 朱子 撰 雍也第六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伊川解曰仲弓才德可使为政也 范曰仲弓可以为诸侯故夫子与之言皆治国之事论语可见矣 谢曰简以临之庄以涖之为人上之道也仁而不佞其才宜如此故

  • 卷二·黄伦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精义卷二      宋 黄伦 撰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无垢曰隂阳之气各有其分阳为春为夏隂为秋为冬羲仲掌阳之始故曰分命羲叔掌阳之终故曰申命和仲掌

  • 卷十七·顾栋高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类释卷十七国子监祭酒顾栋高撰释兽麟尔雅麐【音邻】麕身牛尾一角郭注角头有肉公羊传曰有麕而角邢疏李廵曰瑞应兽名孙炎曰灵兽也周南云麟之趾陆玑疏麟麕身牛尾马足黄色圆蹄一角角端有肉音中钟吕行中规

  • 刘遗民书问附·僧肇

    遗民和南。顷餐徽闻。有怀遥伫。岁末寒严。体中如何。音寄壅隔。增用抱蕴。弟子沈痾草泽常有弊瘵耳。因慧明道人北游。裁通其情。古人不以形疏致淡。悟涉则亲。是以虽复江山悠邈不面当年。至于企怀风味。镜心象迹。伫

  • 卷第三十二·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等法界无量回向?“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以离垢缯而系其顶,住法师位,广行法施,起大慈悲安立众生,于菩提心常行饶益无有休息;以菩提心长养善根,为诸众生作调御师,示诸众生一切智道;为诸众

  • 卷第三·佚名

    鞞婆沙论卷第三阿罗汉尸陀槃尼撰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译五盖处第七五盖者。欲爱嗔恚睡眠调悔疑。问曰。五盖有何性。答曰。欲爱欲界五种六识身。嗔恚五种六识身。睡调二俱三界五种。不善无记一切染污心可得。于中不善

  • 何氏沈阳纪程·何汝霖

    《何氏沈阳纪程》 1卷。何汝霖撰。作者于道光九年(1829)八月十八日至十月二十三日扈从至沈阳,又登澄海楼,陟医巫闾山,往还共计66日,自松山、杏山至盛京,又渡萨尔浒至兴京,按日随记所到之处之所见所闻,内容涉及所经之地的自然

  • 新茶花·佚名

    著者上编署钟心青,下编署钟情心青。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十 五回,上海申江小说社印行,光绪三十三年(1907) 3月出版;下编十 五回,明明学社印行,同年12月出版,铅印本,标明 “爱情小说”。卷首有妓女武林林照片及汪僢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