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雪窦显禅师

禅师名重显。字隐之。遂州人。太平兴国五年四月八日。生于李氏。幼精锐。读书知要。下笔敏速。然雅志丘壑。父母不能夺。竟依益州普安院。沙门仁铣为师。落发受具。出蜀浮沉。荆渚间历年。尝典客大阳。与客论赵州宗旨。客曰。法眼禅师。昔解后觉铁觜者。于金陵。觉赵州侍者也。号称明眼。问曰。赵州柏树子因缘。记得否。觉曰。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法眼拊手曰。真自师子窟中来。觉公言无此语。而法眼肯之。其旨安在。显曰。宗门抑扬。那有规辙乎。时有苦行。名韩大伯者。貌寒寝侍其旁。辄匿笑而去。客退。显数之曰。我偶客语。尔乃敢慢笑。笑何事。对曰。笑知客智眼未正。择法不明。显曰岂有说乎。对以偈曰。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才见便生擒。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显阴异之。结以为友。显盛年工翰墨。作为法句。追慕禅月休公。尝游庐山栖贤时。諟禅师居焉。简严少接纳。显藞苴不合。作师子峰诗讥之(师子峰在栖贤之后)。曰踞地盘空势未休。爪牙安肯混常流。天教生在千峰上。不得云擎也出头。显与齐岳者为侣。同谒五祖戒禅师。显休于山前庄。遣岳先往。机语不契。显亦竟不见。北游至复州。北塔祚禅师者。香林远公嫡子。云门之孙也。祚远皆蜀人。知见高。学者莫能觏其机。显俊迈。祚爱之。遂留止五年。尽得其道。显与学士曾公会厚善。相值淮上。问显何之。曰将游钱塘绝西兴。登天台雁荡。曾公曰。灵隐天下胜处。珊禅师吾故人。以书荐显。显至灵隐。三年。陆沈众中。俄曾公奉使浙西。访显于灵隐。无识之者。时堂中僧千余。使吏捡床历。物色求之。乃至曾公问。向所附书。显袖纳之曰。公意勤。然行脚人非督邮也(一本曰。然行脚人。于世无求。敢希荐达哉)。曾公大笑。珊公以是奇之。吴江翠峰虚席。举显出世。开法日。顾视大众曰。若论本分相见。不必高升此座。乃以手指曰。诸人随山僧手看。无量佛土一时现前。各各子细观瞻。其或涯际未知。不免拖泥带水。于是登坐。又环顾大众曰。人天普集合。发明何事。岂可互分宾主。驰骋问答。便当宗乘去。广大门风。威德自在。辉腾今古。把定乾坤。千圣只言自知。五乘莫能建立。所以声前悟旨。犹迷顾鉴之端。言下知归。尚昧识情之表。诸人要识真实相为么。但以上无攀仰。下绝己躬。自然常光现前。个个壁立千仞。还辩明得也无。未辩辩取。未明明取。既辩明得。便能截生死流。踞佛祖位。妙圆超悟。正在兹时。堪报不报之恩。以助无为之化。后住明州雪窦。宗风大振。天下龙蟠。凤逸衲子。争集座下。号云门中兴。显尝经行植杖。众衲环之。忽问曰。有问云门。树凋叶落时如何。曰体露金风。云门答遮僧耶。为解说耶。有宗上座曰。待老汉有悟处。即说。显熟视。惊曰。非韩大伯乎。曰老汉瞥地也。于是令挝鼓众集。显曰。大众今日。雪窦宗上座。乃是昔年大阳韩大伯。具大知见。晦迹韬光。欲得发扬宗风。幸愿特升此座。宗遂升座。僧问。宝剑未出匣时如何。曰神光射斗牛。又问出匣后如何。曰千兵易得。一将难求。僧退。宗乃曰。宝剑未出匣。神光射斗牛。千兵虽易得。一将实难求。便下座。一众大惊。暮年悲学者寻流失源。作为道日损偈曰。三分光阴二早过。灵台一点不揩磨。贪生逐日区区去。唤不回头争奈何。余敷扬宗旨。妙语遍丛林。皇祐四年六月十日。沐浴罢。整衣侧卧而化。阅世七十三。坐五十夏。建塔山中。得法上首天衣义怀禅师。

猜你喜欢
  北斗七星护摩法(复炽盛光法)·佚名
  玄沙语录卷之上·玄沙师备
  释净土群疑论卷第四·怀感
  卷八·赜藏主
  卷第二十五·佚名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佚名
  优婆塞戒经讲录上(四)·太虚
  卷第一百一十一·佚名
  俱舍论疏 第五卷·法宝
  卷一百九十六·佚名
  卷十一·佚名
  卷四十·佚名
  卷十三·普济
  卷第四·雷庵正受
  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再略评·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卷七酬高使君【鹤曰公初到成都万居于浣花溪寺时高适为彭州刺史以诗寄赠○上元元年成都府作】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草吾岂敢赋或似相如【梦

  • 卷二十四·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後集卷二十四    宋 陈起 撰陈起 起字宗之钱塘人开书肆於睦亲坊亦号陈道人宝庆初以江湖诗祸爲史弥远所黥有芸居乙藁见遗书本今葺自永乐大典中补诗五十一首 题建溪刘希和吟趣园 佳气满吴洲琅

  • 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六十三·文艺上·脱脱

        ◎文艺上   ○韩昉 蔡松年(子圭) 吴激 马定国 任询 赵可 郭长倩 萧永祺胡砺 王竞 杨伯仁 郑子聃 党怀英   金初未有文字。世祖以来,渐立条教。太祖既兴,得辽旧人用之,使介往复,其言已文。太宗继统,乃行

  • 涌幢小品卷之三十·朱国祯

    虏众来归常郑公既擒纳哈出。其众惊溃。河水一夕大深。断其后路。皆曰天也。其帅五十八。帅众来归。亦曰天也。非不得已也。五十八。阿连人。习其国书。入太学。麤涉传记。颇醇谨。在元为平章。既归。赐姓。历官。数有

  • 第七册 天聪元年七月至八月·佚名

    第七册 天聪元年七月至八月七月初四日,汗往迎来归蒙古诸贝勒,由都尔鼻山岗渡辽河,至十里外驻跸。初五日,引来归蒙古诸贝勒朝见时,汗率诸贝勒出营迎之。汗遂在会见地率来归蒙古诸贝勒拜天,行三叩头礼毕,汗还升座。大贝勒坐於

  • 卷五十四·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五十四乾隆十七年春正月乙亥准噶尔使臣图济尔哈朗等入贡准噶尔台吉喇嘛达尔扎奏言前遣使臣额尔钦尼玛将前往西藏聘请喇嘛之事具奏防大皇帝恩准于再遣使臣入贡时延请有徳行喇嘛四五

  • ●一二 徙源昌州·佚名

    太上死数日后,始有金主文字到,内云:「移赵桓往源昌州安置。」帝闻之,惨恸更甚。阿计替甚喜,帝怪而问之曰:「何故?闻移徙源昌州,汝转有喜色,何也?」阿计替曰:「此地至源昌州六百里,却是往南行,去燕京少近。此乃北国皇帝知太上已死,故

  • 元坦传·李延寿

    元坦,一名元穆,字延和。他傲慢凶狠粗野,喝醉酒时,常常在洛桥旁边侮辱和殴打过路人。成为道路中的一个祸患。他的堂叔父安丰王元延明常常严加斥责,对他说:“你的凶狠残暴的本性和你的身体同时增长。原来宋朝有位东海王名..,品

  • 卷一百十九·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十九明 杨士奇等 撰礼乐【统言礼】隋文帝初即位将改周制乃下诏曰宣尼制法云行夏之时乘殷之辂奕叶共遵理无可革然三代所尚衆论多端或以为所建之时或以为所感之瑞或当其行色因以?之今

  • 卷一百三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三十四雍正十一年八月上谕九道初一日奉上谕上年江南松江地方潮水泛溢为灾闻附近各盐场内惟南汇县之下砂各场奉贤县之青村场被灾稍重竈丁未免艰窘朕心实为轸念查下砂头场二三场及

  • 佛说孙多耶致经·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行在祇树给孤独园。除馑甚众。佛为说经。时有梵志。名孙多耶致。望见佛。即住拄杖。吐舌念曰。吾日三浴。啖果饮水。不受人施。吾行胜沙门行。子曹甘食好衣温蓐。讹贤非真

  •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一卷·龙树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一卷龙树菩萨集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稽首礼诸佛  及菩萨圣众能以净智眼  普导于群有帝释具千眼  大自在三目及日月光明  皆不能遍照那罗延

  • 笑隐欣禅师语录卷之一·大訢

    湖州路乌回禅寺语录  门人 廷俊 等编师於至大四年八月初一日。就杭州路净慈禅寺书记寮受请。入寺。上堂云。拈华付法。面壁安心。列派分宗。递相钝置。拈拄杖画一画云。一画画断了也。且喜天下太平。然则兵随印转

  • 吸血蝙蝠·莫里斯·勒布朗

    一碧万顷的穹庐下,微风拂动着一望无际的绿盈盈的葡萄园,仿佛美丽的浪花在翻滚跳跃。那令人心驰神往的绿波浪似乎要与湛蓝的天际竞相争艳。四周弥漫着葡萄的甘美香味。在那宁静幽远的法国初秋里,这一切充满着诗一样雅致的

  • 仲夏夜之梦·莎士比亚

    英国喜剧。莎士比亚著。约创作于1595或1596年,出版于1600年。新近中译本见《莎士比亚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本剧以青年男女的爱情为主题,描写女主人公无视逆情悖理的法律,不顾杀身危险争取婚姻自由。

  • 资暇集·李匡乂

    《资暇集》3卷,唐李匡乂撰。李匡乂,一作李匡文,字济翁,系李唐宗室之后,唐文宗时曾任宗正少卿。此书旧本多署为李济翁,乃因宋人避太祖讳,而改以其字署名。今本书前无自序,系宋以后所佚,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曾引其自序说:“

  • 清史纪事本末·黄鸿寿

    民国黄鸿寿撰,八十卷,民国四年(1915)上海进步书局印行。本书多根据《东华录》及私家著述等资料,按纪事本末体例,记载自满洲初起、清初开国至宣统三年(1911)清朝灭亡二百七十余年间之史事。全书约四十万字,分类排列,每

  •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威怒王使者念诵法·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念诵三部不动使者之仪轨。佛为执金刚,说念诵悉底哩真言成就事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