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二 徙源昌州

太上死数日后,始有金主文字到,内云:「移赵桓往源昌州安置。」帝闻之,惨恸更甚。阿计替甚喜,帝怪而问之曰:「何故?闻移徙源昌州,汝转有喜色,何也?」阿计替曰:「此地至源昌州六百里,却是往南行,去燕京少近。此乃北国皇帝知太上已死,故移你入近地,非恶意也。」 

次日,离筠从州,望西南而行。是时随行人死亡者多,仅存一十三人。少帝旦夕跋涉,太上亡后,举目无亲,悲泣不止,面目枯憔,衣裳破裂,乞丐不如。幸所经之地,平坦易行,非如昔日所行之崎岖险窄,沙壤瞇目耳。朝夕饮食,将众人随带之干粮充饥。又见有野草开青白色花成朵者,大如盌而娇妍,不知为何名也。 

或日,遇一河,不甚广阔,从下流涉水而过,从人及帝皆跣足而行。阿计替曰:「今近南稍易行,去燕京且是直路,惟官人勉之!」帝曰:「千辛万苦,父母妻孥,俱丧异土。茕茕孤苦,伶仃一身,不死何为?倘荷北国皇帝恩造,速赐诛戮,免得如此苦楚。自东京至此地间,约行五六千里,驰驱峻道,戴月披霜,又何止数次!今日之存,乃余生也。」阿计替曰:「赖是小人随行;若他人,恐官人亦不能至有今矣。」帝又曰:「所最惨最恨者,上皇死于匪地,体骨既被烧残,遗骸又抛沉坑底,人生未经之痛苦,不幸于我得之。」阿计替曰:「莫思也。路途往来者尽是胡人,恐有语言不谨,复生遣谪。上皇之丧于匪土,亦由命也,奚悲焉?」帝领首而然之。 

或日,登一小山坡,远见望南一带,尘埃飞起,壤土蔽天。帝见而战栗曰:「吾覩此尘埃,魂销魄丧;因昔在云州及五国城,经过三次惊惶也。」已而左右告帝曰:「是皆猎骑也。」帝始安。时近四月,天气晴和,日朗风清,野花飘香。又见狐兔奔逸,误触坡下大石而死者三四头,众人争取之。敲石取火,以野草煨而食之。 

又行六日,始达源昌州,城邑颇高大。主者系金太祖阿骨大之族子,名赤唱黎,引帝至官署。于庭下视赤唱黎者,衣紫袍,年三十余岁。左右侍御二十余人。主者容色姣好如美妇人,谓帝曰:「汝是南朝少帝耶?闻尔父母妻室俱亡。今北国皇帝恩慈,移你到此,无须烦恼也。」命左右赐以杯酒脔肉,又命赏随行人酒肉。食讫,赤唱黎问帝曰:「汝年几何,头发已白?」帝曰:「某年三十六岁矣。」赤唱黎曰:「我北国当初只是与契丹不睦,欲归灭其国,不敢侵入宋朝。岂意汝用奸臣,鬬喋两国,以至如此。今北国主是我孙儿,我在此有兵数千镇守此地,汝但安心无忧。」令左右引帝入一小室中,时时有酒肉馈赐,但饮食粗粝耳。阿计替曰:「赖此地主者赤唱黎见官人矜悯欢喜,甚有缘也;但恐复有移徙近南之旨耳。」后住此源昌州,便即住年余也。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三·赵尔巽
  第二十四回 两亲王因败为功 诸藩镇束手听命·蔡东藩
  春秋战国异辞卷十八·陈厚耀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七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一·佚名
  卷三十·苏辙
  卷七十九·傅恒
  世家卷第二十五 高丽史二十五·郑麟趾
  卷七十六·司马迁
  吴兢传·刘昫
  宗楚客传·刘昫
  陶谷传·脱脱
  耶律曷鲁传·脱脱
  卷二百四十四·佚名
  卷三十七·纪昀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榘·唐圭璋

      榘字方叔,号芸窗,润州(今江苏镇江)人。淳祐间,句容令。宝祐中,江东制置使参议、机宜文字。有诗集并乐府,今传芸窗词藁一卷。   孤鸾   次虚斋先生梅词韵   塞鸿来早。正碧瓦霜轻,玉麟寒少。昨夜南枝,一点阳和先到。

  • 卷二·浦起龙

    钦定四库全书史通通释卷二      无锡浦起龙撰内篇二体【第二○二体者一编年一纪传也】三五之代书有典坟悠哉邈矣不可得而详自唐虞以下迄於周是为古文尚书然世犹淳质文从简略求诸备体固以【一作已】阙如释【篇首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五·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一·佚名

    正统二年六月己未朔命行在大理寺右少卿贺祖嗣率京军采秋青草○贵州都匀卫平州六洞长官司副长官杨平等并土官宣慰使安聚遣人贡马赐彩币文绮钞布有差○福建延平府丰衍仓奏是岁二月十五日火毁仓粮四千二百余石○酉免应天

  • 养吉斋丛录卷之六·吴振棫

    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我朝钦恤民命,制刑之典,由州县而道府,而臬司,会其成于巡抚。既人告,刑部窍之,九卿科道签商、面折、定议上闻。又下科臣覆奏,始择期勾到。凡御别殿,东向;途次御行幄,则南向。案置黄册,大学

  • 卷一百九十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九十九 朱批吴关杰奏摺 雍正二年八月初四日山东兖州府知府【臣】吴关杰谨 奏窃【臣】蒙 皇上特达之知简任兖州府知府无时不以民生为念自上年到任後见荒旱情形目覩心伤百计抚慰遽难安集幸

  • 卷二百四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四十人物志一百二十孝义传【谨案孝弟皆庸行又皆良知良能也而古称孝弟之至通於神明又何其诚开金石精贯三灵欤盖五常百行之根本具在於是人心世道之

  • 卷一百九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三经籍考集【别集五】明薛应旗方山文録二十二卷应旗见经类靳学顔两城集二十卷学顔字子愚济寜人嘉靖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刘绘嵩阳集【无卷数

  • 十六年·佚名

    (甲寅)十六年大明宣德九年春正月1月1日○己卯朔,上率王世子以下文武群臣,行望闕禮,又御勤政殿,受王世子賀禮,次受群臣賀禮,竝如常儀。議政府進表裏鞍馬,倭、野人亦參,皆進土宜。野人進生土豹,卽命放之。各道進賀箋方物如例。群臣

  • 尊孟辨卷下·余允文

    (宋)余允文 撰○郑氏【叔友】艺圃折衷折衷曰孟轲非贤人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三宿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沈同问燕可伐欤吾应之曰可此孟子之罪也余氏辨曰周衰之末战国纵横用兵争强以相侵夺当世处士务

  • 六 公共精神的缺乏·林语堂

    中国是一个个人主义的民族,他们系心于各自的家庭而不知有社会,此种只顾效忠家族的心理实即为扩大的自私心理。在中国人思想中初无“社团”这个名词的存在,不可谓非奇事。在孔教的社会和政治哲学里面,吾们可以看出人民组织

  • 卷三十九·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九钱塘程川撰易三十九序卦传问序卦或以为非圣人之书信乎曰此沙随程氏之说也先儒以为非圣人之蕴某以为谓之非圣人之精则可谓非易之蕴则不可周子分精与蕴字甚分明序卦却正是易之蕴事事夹

  • 卷二十五·王志长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注疏删翼卷二十五明 王志长 撰布宪掌宪邦之刑禁正月之吉执旌节以宣布于四方而宪邦之刑禁以诘四方邦国及其都鄙达于四海注宪表也谓县之也刑禁者国之五禁所以左右刑罚者司寇正月布刑于天下正岁又县其

  • 卷五·晁迥

    宾谈可采予皆书之甞有一杂五品常参官与予谈道引易为证云复卦次以无妄卦者盖縁返本还源方为无妄予闻之深以为然因检周易序卦云复则无妄矣故受之以无妄又无妄卦有注云有妄之道灭无妄之道成予自思之而见暗合之理楞严经云

  • 玉清胎元内养真经·佚名

    玉清胎元内养真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问。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原题:「玉清宝神元台真君下传」。经文乃元始上帝对太上老君进述。内称:下土之人外为酒色所贼,内为思虑所萦,因而精虚气衰,残其本寿,沦为下

  • 活鬼·彭家煌

    短篇小说。彭家煌著。发表于1927年5月《小说世界》15卷9期。写湖南农村某一富农,因财旺丁不旺,放纵媳妇偷汉,但并无成效。他在临死之前,又给十四岁的孙子荷生娶了一个比他年龄大十多岁的媳妇,这才放心地归天而去。荷

  • 冰揭罗天童子经·佚名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述说冰揭罗天童子之念诵法、造像法、陀罗尼法、印契等。

  • 阿毗达磨发智论·佚名

    梵名Abhidharma -jn~a^na-prastha^na 。凡二十卷。佛灭后三百年,印度迦多衍尼子造,唐玄奘译。又称说一切有部发智论。略称发智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本论与集异门足等六论合称为七论,又六论之义门少,故以足譬喻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