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①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注释】

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的智慧和觉悟,见第二品注释。

【译文】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有所说法吗?须菩提说:如来在鹿野苑中仙人住处初转,令五比丘证得阿罗汉果以来,宣说种种适应个别差异的无上法门,也宣说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经过,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等等。现前也正在演说无上正等正觉法,就我对佛所说无上正等正觉的义趣,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所说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是眼前现象上的事,眼前现象上的事是循业所显现的虚幻相,如同梦境中的幻相,实际上什么事也没有。无上正等正觉如果可以证得,而实有真常的无上正等正觉,显然它必有相貌可形容,若可资形容就有一定内涵,若有内涵便有好坏、大小、染净、生灭、增减,既可以证得,若不小心便也会失去,这种能得能失的东西,证得它便毫无意义,不可称呼它无上正等正觉。由此可知,如来只是为了方便叙述,取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实际上什么也没有,不能用固定的名相和形容词句把它明确表达出来,任何语言说明都只是方便说,学人只可从言说中体悟它的本来面目,没有内容可使如来做明确说明。为什么呢?如来为了顺应种种不同生活背景和程度的学人,从各种不同角度做种种不同的阐述,教令开悟、破迷发现的,都是不可取不可说的无上正等正觉,而所阐述的种种差别法,但有言说,所以说它是虚幻的差别法,也可以说它是非虚幻的差别法。为什么这样说呢?种种差别法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菩萨以及一切贤圣以不可取不可说,无为的无上正等正觉而宣说的,能教令一切众生悟见无上正等正觉心。若见非法非非法即见无上正等正觉心。

猜你喜欢
  梵网经忏悔行法·智旭
  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昙噩
  卷第三十一·普瑞
  目录·应庵昙华
  十后悔·佚名
  太虚法师谈政治·太虚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中·佚名
  卷五百三十九·佚名
  道行经譬喻品第十二·佚名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三·楚石梵琦
  禅要经全文·佚名
  菩萨戒本一卷(出地持戒品中)·佚名
  观世音持验纪上·周克复
  第七十三章 普罗提普罗修理之次第·佚名
  在汉口孤儿院讲词·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八十三·彭定求

        卷583_1 【春日雨】温庭筠   细雨濛濛入绛纱,湖亭寒食孟珠家。   南朝漫自称流品,宫体何曾为杏花。   卷583_2 【细雨】温庭筠   凭轩望秋雨,凉入暑衣清。极目鸟频没,片时云复轻。   沼萍开更敛,山叶

  • 元好问·隋树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 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幼从郝天挺学,淹贯经史百家,六年学成。下太行,渡大河,为礼部赵秉文赏识,名震京师,时称“元才子”。金宣宗兴定五年登进士第,历任南阳、内乡县令,擢尚书省

  • 卷二十·王安石

    钦定四库全书唐百家诗选卷二十宋 王安石 编吴融二十七首【字子华昭宗时为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壬戍岁阌乡卜居六载抽毫侍禁闱不堪多病决然归五陵年少如相问阿对泉头一布衣【阿对是杨伯起家僮尝引泉灌蔬其泉至今尚在】

  • 诸先生社长姓氏·朱隗

    诸先生社长姓氏 【 共四百五十八人】陈继儒 【 仲醇眉公】 利瓦伊祯 【 本宁】 董其昌 【 玄宰思白】高攀龙 【 景逸】 叶向高 【 进卿台山】 黄汝亨 【 贞父】邹建光 【 彦吉愚公】 葛一龙 【 震甫】 王思任 【 季重

  • 卷五十·志第十七·柯劭忞

      ○地理五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领路二十二、府一、州二。属州二十四,县九十六。陆站一百八十处,水站八十二处。   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   杭州路。上。宋杭州,属浙西路。宋高宗南波都之,为临安府。至元十三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佚名

    万历二十四年十月甲子朔 上颁赐四辅臣与日讲官历日各有差○兵科署科事给事中刘道亨参奏户部四川司员外林世吉户部广东司主事潘守正工部司务黄崇学刑部河南司主事曾可东贪纵章下吏部议复○巡视太仓银库吏科给事中等官

  • 三二 谕着派军机大臣为总裁官校核《永乐大典》·佚名

    三二 谕着派军机大臣为总裁官校核《永乐大典》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初六日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初六日奉旨:军机大臣议覆朱筠条奏内将《永乐大典》择取缮写各自为书一节,议请分派各馆修书翰林等官前往检查,恐责成不专,徒致岁月久

  • 长孙平传·魏徵

    长孙平字处均,河南洛陽人。 父亲长孙俭,北周柱国。 长孙平容貌仪表很漂亮,有才干,读了不少书。 仕北周,开始当卫王的侍读。 那时周武帝为宇文护所逼,与卫王谋划准备杀了他,卫王常让长孙平到周武帝那里传信达意。 到杀了宇文

  • 王之翴传·张廷玉

    王之肕,字心一,朝邑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授职清苑知县,调任刑部主事。万历四十三年(1615)五月初四酉时,有一个不知道姓名的男子,手持枣木棍进入慈庆宫,打伤守门的内侍李鉴。到达前殿的屋檐下面,被内侍韩本用等人抓获,将

  • 六一、墨子游楚鲁阳考·钱穆

    《墨子 鲁问篇》载鲁阳文君与墨子论攻郑曰:“郑人三世弑其父”,《闲诂》引苏云:“父当作君。据《史记 郑世家》郑人弑哀公、(哀公八年而弑,为周定王十四年,明年共公元,今《年表》皆脱去。)幽公、繻公,是三世弑

  • 卷一·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宋 宋敏求 编帝王即位册文太宗即位册文肃宗即位册文德宗即位册文顺宗即位册文宪宗即位册文穆宗即位册文敬宗即位册文文宗即位册文宣宗即位册文懿宗即位册文哀宗即位册文即位册文太宗即位

  • 卷十一下 告子章句上·孙奭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牛山,齐之东南山也。邑外谓之郊。息,长

  • 内篇·王夫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性之善征矣。故以言征性善者,知性,乃知善不易以言征也。必及乎此而后得之。诚及乎此,则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道义之门启而常存。若乍见

  • 第十五章 11·辜鸿铭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辜讲孔子说:“如果对未来毫无概念,则不到日落黄昏就会感到后悔莫及了。”

  • 由上海至西贡一瞥·太虚

    八月十一日,余从上海登法邮安特雷朋赴欧。同行者五人,郑君松堂任余翻译,赵君畴人以发表其新数理观为目的,而何世杰、邓名方则至法、德留学者也。船客华人占十之六七,然强半至香港、西贡、星洲;直航马赛者,有浙江游学团张君等

  • 评胡适的戴震哲学·太虚

    清代的考证学,对于古籍及文字语言的工具之整理,确是有功的。用来建设哲学,确只有戴震与章炳麟二人。然在戴震的时侯,考证古籍,尚限于儒家的经传,环境尚囿于汉、唐、宋明的风气,内则尚未能考证到周、秦诸子的古籍,外尚未有西洋

  • 卷第三十七·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三十七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论藏 宗经论第二之一 瑜伽师地论(百卷) (许敬宗序) (南节至静北犹至气) 弥勒菩萨说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本地分第一。一者五

  • 卷第五十八·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五十八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上三十二门通辨因圆明等觉位行竟。下十九门通辨果满。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六 佛子。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