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颰陀和五百人品第十四

尔时颰陀和等五百菩萨。桥曰兜菩萨。即从坐起长跪叉手。前白佛言:我等世尊最后末世。临法灭时当受是法。住于后世五浊之世。拥护正典持是景摸。讽诵奉持广为人说。复有无数诸菩萨等。各从坐起长跪叉手。谛视佛面各兴至愿。我等世尊最后末世。被弘誓铠受是景摸。顺斯深妙佛所宣慧。诸菩萨等所积德本。道品之藏并使具足。所在游居当拥护法。闻是经像益加喜乐受持讽诵。宣示未达深入大猷。时佛忻笑。口中五色光出。遍照三千大千佛土。地六返震动。贤者阿难即从坐起。长跪叉手前白佛言:佛何因笑。既笑当有意。光明普照地即大动。佛告阿难。汝宁见此诸菩萨众住立我前。在后末世当护正法。被弘誓铠以救危厄。佛识念之往无数劫。于诸佛所被如是像弘誓之铠。面从诸佛受斯经法持护三品。开导无数众生之类。令是等来在于佛所承三品义。受是正法今立佛前。然后末世法临没时。多所开化未达众生。如令受佛三品正法。在于贤劫诸佛兴见。亦当从受千佛训诲三品正法。又将来世诸佛圣所咸受亦然。是等阿难诸族姓子。功勋名德不可得察。莫能称计所行经法。是诸族姓子。安隐众生而供养。假使如来班宣是等。以受正道安隐众生。皆以不信。若不信者长夜不安。堕于恶趣。又复阿难。当为汝等现其证明。如斯等类安隐众生。正使三千世界一切众生。皆由想行故堕地狱。假使大众在地狱中。有一人生告地狱人。无得恐怖。当为汝等一一道利。以时方便出大地狱苦恼之患,则以己身一一济之。移着安处一一人故。无数千岁忍在地狱。未曾懈废普令致安。阿难。其人于众生慈愍弘哀。宁增多不。出大地狱立大安隐。阿难言:甚多甚多。天中天。佛言:假使彼人显示神足如是巍巍。令众生类立第一最有为之安。长乐无极成大哀愍。皆逮覆护其功德福。非心所思非言可畅。佛告阿难。今故语汝。如彼菩萨于大地狱。出无数众立之永安。所愍众生若合集是。前所安隐顺和众生。使济大难至有为安。百倍千倍亿万倍。巨亿万倍不如族姓子受是像经。所以者何。计其所兴有为之安。有极尽矣。不至无为不离贪欲不致灭度。逮神通正觉之业。不成寂志泥洹之要。又阿难。是诸菩萨。建立众生无上大安一切智业。又是菩萨以大士法志学道乘。建立佛道度诸众生。立诸声闻缘觉之地。观助佛法修菩萨行住于大道。斯诸族姓子。劝助众生行菩萨法。不料佛教谘启大雄。受立弘慈成一切智故功无限。佛言:阿难。由是正法。若千劫中若无数劫。不可计限亿百载劫。悬邈如是,诸佛世尊常不空间。展转相教。及馀无数亿百千垓劫。转复相度使成佛。而无穷功故无限。所以者何。亿千百佛本住宿世。行菩萨业建立佛道。斯等之类在在所生。受是经典各用劝助。逮无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觉。将来之世无数菩萨。多所开化不可计众。以是劝助具足佛法。成无上正真之道也。如是阿难。诸族姓子训立众生一切智安无上大道。欲平等有法父母者,正当谓之诸佛菩萨道法父母。今是菩萨拥护自归普得自立。是所谓安颰陀和。桥曰兜等五百人等,则法父母。斯诸菩萨护是正典。族姓子族姓女等。不违佛教。亦不绝一切智本。于将来世临法欲没。为诸众生建立大护。住在大哀开益一切。以是劝助在于末世。而安护之不堕恶趣。令无数千亿菩萨若无数佛共嗟叹。是族姓子等功勋之德不能究竟。所以者何。是诸族姓名勋至德不可思议。

佛告阿难,佛无数劫亿千兆载。合集积累是正法宝。其受是法族姓子等。十方无数不可计会。诸佛世尊游无限土。今现在者咸共拥护。学是法者皆令安隐。佛言:阿难。天上世间。悉为是等诸族姓子。稽首敬礼归命谘受。十方诸佛悉嗟叹之。所演经法以示不逮。阿难。佛以豫印印是族姓决一切疑。若后末世受如是像无上正法。持讽诵说宣布同学。是族姓子及族姓女。以为疾近一切智业。临法灭时闻是景摸深妙经法。怀喜信者,佛以授决行菩萨乘。如是至真。最后末世爱护是法。建立己身而爱乐法。佛以劝助。是诸族姓子及族姓女。而不诽谤斯深妙法。佛预授决诸声闻乘。见弥勒佛出现于世。诸漏已尽无有爱欲。用受信是深妙法故。未曾诽谤致是功报。佛言:若菩萨学闻是深法信乐悦豫。亦皆授决。在于弥勒如来世时。出家学寂而复誓愿。乃有殊特。佛谓。是族姓子女。德本调柔功勋无际。临法欲没最后末世。受斯深法奉行精进。德不可量巍巍如是,

猜你喜欢
  十二缘生祥瑞经卷下·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玄奘
  遗教品第一·佚名
  目录·佚名
  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序·太虚
  俱舍论疏 第二十二卷·法宝
  人心所缘有为现行境之本质与影像关系·太虚
  海潮音社启事·太虚
  外道大略之相·印光
  卷第五十二(第九诵之一)·佚名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赞·其白德富
  福州玄沙宗一大师广录上·玄沙师备
  卷第十七·德清
  卷第二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孝忠·唐圭璋

      孝忠字正臣,历阳(今安徽省和县)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曾知郴州。开禧初,守荆门。三年(1207),京西运判。嘉定元年(1208),直显谟阁,落职放罢。八年(1215),新知金州,放罢。   杏花天   刘司法喜咏北湖次其韵   爱寻水竹添情

  • 知稼翁词 全文·黄公度

    点绛唇夜寒江净山含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思浓如酒。”公时在泉南签幕,依韵作此送之。又有送汪内翰移镇宣城长篇,见集中。比有《能改斋漫录》载汪在翰苑,娄致言者,尝

  • ●卷一·江顺诒

    ◎一曰源○词源于古乐府汪晋贤[森]词综序云:“自古诗变而为近体,而五七绝句传于伶官乐部,长短句无所依,不得不变为词。当开元盛时,王之涣等诗句,流播旗亭,而李白菩萨蛮等词,亦被之歌曲。诗之与乐府,近体之于词,齐镳并骋,非有

  • 卷519 ·佚名

    赵蕃 雨后 畏暑常疑病,逢凉还作诗。 岸巾看镜懒,步履过廊迟。 草树消陈意,江山发令姿。 裴徊如自得,徒倚竟何为。 厚禄书多断,长贫志未移。 无官带难缓,有竹俗能医。 不遇徙成赋,归来亦漫辞

  • 古诗镜卷二十三·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二十三 明 陆时雍 编 梁第七 萧子范【字景则齐高帝之孙豫章王嶷之子永明中封岐阳侯拜太子洗马梁天监初位司徒主簿累迁南平王从事中郎复为临贺王长史简文即位召为光禄大夫】 诗 夏夜独坐 节序

  • 卷七十七·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十七骆宾王骆宾王义乌人七岁能属文尤妙於五言诗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絶唱初为道王府属历武功主簿又调长安主簿武后时左迁临海丞怏怏失志弃官去徐敬业举义署为府属为

  • 卷之三百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一四五二 军机大臣奏商拟增补《诗经乐谱》凡例情形片(附增补凡例)·佚名

    一四五二 军机大臣奏商拟增补《诗经乐谱》凡例情形片(附增补凡例)乾隆五十七年七月二十四日查乐器音律,各有本宫,如箫以工字为黄锺,笛以四字为黄锺。盖缘箫短孔少而直吹,笛长孔多而横吹。笛比箫高四音,若笛亦用工字,则其声太

  • 卷一·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一宋 吕中 撰序论治体论古今论治者不过曰寛与严而已。然寛非纵弛之谓也,而世之尚寛者则流于纵弛;严非惨刻之谓也,而世之尚严者则流于惨刻。反是则曰寛,当施之所当寛之地,严当施之所当严之人,遂以

  • 高季兴传·薛居正

    高季兴,字贻孙,陕州硖石人。本名季昌,到后唐庄宗李存勖即位后,为回避庄宗的庙讳“庄”而改“昌”名为“兴”。小时在汴州商人李七郎家中做事,梁太祖以李七郎为养子,赐李七郎姓朱,名友让。梁太祖曾经看见高季兴寄身于仆隶之中

  • 三传辨疑卷八·程端学

      僖公  元年春王正月  左氏曰不称即位公出故也公出复入不书讳之也讳国恶礼也  啖氏曰若君出讳不书昭公何以书乎假如实出亦非当时即位如定公矣故知左氏解僖公不称即位妄也刘氏曰不称即位公出故也非也去年八月

  • 待轩诗记卷二·张次仲

    明 张次仲 撰国风鄘柏舟序衞共【音恭】姜自誓也【续序厘侯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共姜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絶之厘侯一作僖侯顷侯之子共伯名余諡共共姜齐武公之女】泛彼柏舟【叶刀与毛爲韵】在彼中河髧【

  • 卷二十·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二十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尚书注疏第九存旧尚书卷第五古文尚书盘庚上第九商书孔氏传【古本】尚书注疏卷第九【宋板】盘庚上考异古本经于今五邦于上有至字 由乃在位由上有曰字 小人之攸

  • 卷十八·佚名

    △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第二十一之五菩萨摩诃萨。见有人来乞手足指。如坚固精进菩萨。阎浮提自在王金光菩萨等。无量菩萨摩诃萨。施手足指时。心大欢喜颜色无异。乘大乘施。不求五欲施。不求名闻施。建立檀波罗蜜施。大

  • 感山云卧纪谈叙·晓莹

    始予出自南闽。远归江表。分甘与艹木俱腐。诛茅城山。以尚书孙公仲益所书云卧庵字而揭焉。公又以诗见寄。有身世两相违。云闲卧不飞之句。盖其知予者也。山顶高寒。非老者所宜。八见青黄。病随日生。繇是徙居曲江之感

  •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十一·明雪

    明住天台護國寺嗣法門人寂蘊編歌贊銘說敘疏佛事十二時歌半夜子,睜開兩眼翻身起,滿天星斗墜寒簷,錯認金花放玉蕊。雞鳴丑,啟鎖開門放出狗,撥火燒香探有無,堂中禮佛忙稽首。平旦寅,舀水添柴煮菜根,古灶鍋前吹把火,半升羅裏解翻身

  • 仪礼释宫增注·江永

    一卷,清江永(1681-1762)撰。永字慎修,西徽婺源(今属江西)人。康熙时诸生。博古通今,专心十三经注疏,于三《礼》之功尤甚,精于考证。弟子甚众、戴震等人曾受其学。着述颇丰,有《周礼疑义举要》、《古韵标准》、《礼记训义择

  •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佚名

    一卷,唐实叉难陀译。佛于菩提树下成正觉时,十方之诸佛,现菩萨之形,为观音普贤等,无量之菩萨,现声闻之形,为舍利弗等。佛入三昧,名如来不思议境界。于诸相中现十方之佛刹,于诸好中现往昔之行门,于是德藏菩萨问普贤菩萨此三昧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