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二

嘉靖二十七年正月戊寅朔

上不御殿文武百官于奉天门行五拜三叩头礼

○罢百官宴赐节钱钞

○己卯 上谕辅臣狭西奏灾异云山崩移且昨辛未日风沙大作占曰主兵火有边警朕惟气数固莫能逃然亦不可坐视况 上天示象儆戒昭然而防备消弭当尽人事朕居君位总理于上无亲事之理本兵等皆各有专责卿等其宣示朕意俾皆悉心经画朕仍仰叩 玄慈冀转灾为福云于是礼兵二部各上请修省 上谕礼部以宣谕百司修举实政谕兵部以戒饬各边益慎防守用答 上天仁爱之意

○庚辰 宣宗章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都督佥事沉至祭景陵

○癸未兵部尚书王以旂等奉诏会同府部九卿詹翰科道等衙门议上复套事宜略曰虏据套为西边患久诚宜亟为攘除苐事体重大钱粮兵马非旬月可办集请先命大臣督饷量带司属趁时籴买添设宪臣预处月粮俟有次第然后遣科道纪功钦遵行事其曾铣奏讨山东枪手河南水夫及神机营火药偏老甘肃各边兵马悉听 圣断裁定给发入 上谕辅臣曰套虏之患久矣今以征逐为名不知出师果有名否及兵果有余力食果有余积预见成功可必否昨王三平未论功赏臣下有怏怏心今欲行此大事一铣何足言秪恐百姓受无罪之杀我欲不言此非他欺罔比与害几家几民之命者不同我内居上处外事下情何知可否卿等职任辅弼果真知真见当行拟行之阁臣夏言等不敢决请 上断 上命以前谕付司礼监刊印百余道发兵部遍给与议诸臣令数日再会以闻于是大学士严嵩上曰套虏为患日久 祖宗时力岂不能取之而卒不果复者盖有深意今兵力不逮 祖宗时远甚且中外府藏殚竭一旦议出无名之师横挑强虏诚有如 圣心所虑者臣阅曾铣所奏征讨必用三年每年必用兵十二万银必百五十万两铣又云此特大略其临时请给者不在此数则师未兴而经费已不支矣民将何以堪之铣以好大喜功之心而为穷民黩武之举在廷诸臣皆知其不可苐有所畏不敢明言以致该部和同附会上奏幸赖 圣心远览特降明谕活全狭百万生灵之命诚 宗社无疆之福臣备员辅职如此举措关系国家安危大计不能先事匡正至廑 圣虑同官夏言于他政效劳为多臣独分毫无补有负委任请从显黜 上曰卿既知未可何不力正言于铣初至时乃密称人臣未有如铣之忠者朕已烛其私但知肆其所为不顾国安危民生死惟狥曾铣残欲耳朕故一言未答以示不可之意后见卿等每拟夸许朕思夏言既以为可卿必谓朕知而主之未宜遽沮其谋昨部会奏是果行之说岂可真从之故朕方言不可耳卿宜尽忠供职不允辞时 上已大疑言言惧不免因上曰北虏久掳河套扰我疆埸臣愚窃以匈奴虽多不过汉一大县况当国家全盛之时 皇上中兴之会薄示威武旋可成功故向于曾铣所奏不揆固陋妄有议拟苐识本短浅虑欠周详兹承 圣谕成功难必百姓无罪仰惟 驭远弘谋好生大德非臣愚昧能窥万一然此事臣数与嵩议绝无异言今乃先臣具奏名虽自劾意实专欲诿臣自解所幸军旅未兴 圣谕先布否则臣将不知死所矣 上曰尔等朝廷倚政之本百尔自宜先以邦民为心如何专狥私情强君胁众昔密奏未允乃诈称上意必行兹所奏又无引罪词吏礼二部会都察院参看以闻于是嵩复辩铣初至臣诚心知其非而不敢正罪无可说臣与夏言同典机务事无巨细理湏商确而言骄横自恣凡事专决不惟常务不获与闻即兴兵复套事体极大自始至今亦并无一言议及其诸揭所奏不过列署臣名昨奉 明旨谓密奏称人臣未有如铣之忠臣读之愕然实不知也至于每拟夸许皆出言手言欲以此显 上意于外而示亲厚于铣故廷臣皆谓 上意欲行无不恐惧即臣不知亦恐 皇上别有谕于言也昨蒙降兵部会于阁言独留看三日后出一密奏于袖中令臣一阅随即誊进并不以片言商可否且自去岁以来臣与言同在直所言任已自便一切机务忌臣干预每于夜分票本间以一二送臣看而已臣诚自知具员不宜复靦颜在列乞罢入得旨严嵩不能先事救正朕已恩宥之矣正当感恩尽忠何复奏扰所辞不允是时 上意且不测而嵩攻言甚力言惧乃复上书自明且求去曰臣谬以菲才首列班行自以与嵩同受眷知誓同图报而不知其心之独异于臣也臣每次入阁入直必遣人邀嵩再三多不肯至即至亦漫无可否是嵩故意推避以诿罪于臣而谓臣不使干与将谁欺也复套覆议嵩谓臣独留三日出奏稿于袖中令其一阅随即誊进夫奏稿出诸袖中者臣之过于谨密也会看然后誊进者臣与之商确可否也使稿不自收而委之他人誊写已成而后与之会看此则可以责臣而无辞矣嵩明知其故乃以此罪臣至谓臣每拟夸许故欲以此显 上意于外而示亲厚于铣夫拟议虽自臣下一经 御览即系 圣断非臣下所敢轻与者况征战之事成败难测众方为铣危惧而以此为示亲厚岂理也哉嵩以危祸中臣必欲置之死地臣不足惜其如国体何臣不能复与并列乞赐骸骨归田里入诏部院一并参看已兵部尚书王以旂复会廷臣议上复套事宜言虏兵强据险为中国计但当练兵积粟来则御之不宜与之较曲直争尺寸宜令铣严督各镇蓄兵养威加意防御前议出师搜套一应事宜悉行停止果虏侵犯疆埸则湏督率将士大张挞伐之威无得推避误事其铣所请延绥积欠月粮三镇原额骑征马匹宜为给发至于所奏招降用间一事非独可以行之复套宜仍敕九边一体举行以觇敌情涣虏党 上曰套虏非新近事 先朝但防守耳铣无故轻狂倡议虽奉俞旨然既下诸臣集议自当为国为民深思实虑明以入告如何忍心观望一旦败事将何救者其夺与议官禄俸一月兵部侍郎及该司官一年铣令锦衣卫亟遣官校械系至京问王以旂姑令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亟往代铣尽忠督理以赎前罪此安危大计科道官何寂无言锦衣卫其悉逮至廷杖之仍各罚俸四月其余事宜户兵二部作速再议以闻已吏礼部尚书闻渊费采等都察院左都御史屠侨等参覆大学士夏言轻信狂言輙为赞奏事惟任意迹涉强 君及奉诏自陈复无引罪语揆诸礼法俱违唯 圣明裁其进退 上曰尔等奉旨议奏犹谓迹涉此非媚即畏是何臣体姑不究夏言其削夺余官令以尚书致仕

○改总督仓场督理西苑农事户部尚书刘储秀为兵部尚书寻黜为民储秀既被 命因具辞言 上自入继大统威怀四夷莫不震叠如近日复套一议尤见 圣明非臣愚陋所能仰佐万一 上责其浮词罔上无任事之忠黜之

○升提督誊黄右通政刘塾为南京光禄寺卿南京鸿胪寺卿汪宗元为南京太仆寺卿

○总理河道都御史詹瀚以河决曹县及金乡鱼台定陶城武等处奏乞于赵皮寨等处多穿支河修筑堤岸以捍水患诏可

○乙酉时享 太庙命京山侯崔元代以 孝烈皇后梓宫在殡与祭者各青绿服色乐设而不作

○己丑以祈谷视牲遣公张溶代侯崔元伯卫錞陈鏸尚书费采轮视

○致仕工部尚书章拯卒拯浙江兰溪人弘治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寻改刑部以事忤逆瑾矫诏收系狱谪判梧州府瑾败升南京吏部主事历副都御史抚治郧阳进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已被命营 显陵事竣进南京工部尚书改工部拯直亮有大节在工部尝谏罢 四郊词甚切直识者韪之坐江西进 四郊祭器不如式褫职闲住旋以 东宫恩复致仕至是卒赐祭葬如例谥恭惠

○都城隍庙灾诏工部择日重建

○升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卢勋为提督誊黄右通政太仆寺少卿陆垹为南京鸿胪寺卿

○户兵二部奉旨议上三边防守急务七事一狭西延宁三镇刍粮缺乏而延绥尤甚乞发太仓银十万两助之一三镇军士逃故者众宜行勾补一延绥边界沙漠难于修守宜查 先朝巡抚余子俊所筑墙垣旧址相度修复其曾铣修边所费银一十七万三千两有奇责巡按御史核实具报一三镇战马数缺请令狭西抚臣以本镇地亩桩朋银二万五千四百余两宁夏以太仆寺贮库银五万两及彼处桩银买马延绥如去年例再给本色马四千匹以备秋防一延宁二镇官少事繁乞各增设兵备官一员驻劄花马池神木县与固原兵备同理军务一招降用间御虏上策今虏驻河套窥视全狭请令户部先发银二万两预给总督王以旂命随宜支费多方招抚得旨兵备不必设招降遵旧旨行铣修边支费银未有册报即令巡按御史勘实具奏无隐余皆如议

○壬辰上元节以 孝烈皇后丧免宴

○改南京户部尚书赵廷瑞为兵部尚书

○复除服阕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郭鋆原职

○发太仓年例银两于各镇辽东一十四万七千一百有奇大同二十二万七千五百有奇山西北楼口四万八千有奇太原石隰等四营九万九百有奇广武站三万宁夏四万固原五万八千八百有奇甘肃八万延绥一万一百有奇蓟州三万

○甲午启蛰行祈谷礼于 玄极宝殿命成国公朱希忠代先是礼部以 孝烈皇后丧在殡请 上裁定诸祭礼仪诏定 玄极宝殿祭吉服作乐 二社稷朝日坛如之先农历代帝王先师孔子百官止用青绿服色文庙仍免奏乐

○英宗睿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长宁伯周大经祭 裕陵

○丁酉升吏部文选司郎中张舜臣为太仆寺少卿

○湖广贵州集兵夹剿苗贼久之不克纪功御史孙文锡以闻诏革都指挥李宗佑王廷光朱文任俱逮问总兵白泫监督佥事范爱等各停俸戴罪剿贼

○建四川竹箐山沙子关金子山铜锣关羊□□者山五巡检司于洪雅等县以防峒贼从巡抚张时彻议也

○己亥洪德永霈宫工完

○建州右等卫女直都督阿剌哈等来贡马以 孝烈皇后丧免宴给与宴赏

○以水雹旱灾免宣府龙门开平保安顺川等城堡卫所州县屯粮各有差

○辛丑狭西巩昌汉中二府大饥凤翔府汧阳县为水所没抚臣谢兰以闻诏发太仓银五万两于巩汉二府充赈徙汧阳县治于城东三里外而割麟游县界白雪里属之且蠲冲决地租三年

○壬寅 孝静毅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谢诏祭 康陵

○发太仓银十万补延绥主兵月粮并备绥急之用不为例

○户部以兵费岁增内帑日诎条上理财事宜一各处钱粮二十六年以前南直隶江西浙江湖广广东积逋至六百四十七万两山东河南自二十年至二十五年未完德州临清仓粮二十三万石请如旧例遣官分省督催以岁月浅深分数多寡为准完五分以上者止勿遣一福建广东岁纳寺租香课赎金羡余屯粮各九万两而他省独无宜责之巡按御史清理凡常供外可裨国用者岁一奏献如闽广例惟河南以藩禄匮乏山西狭西以被边多故免一浙江奏报见贮银一百二十五万有奇可遣官督运勿以不急之费概留一湖广诸省山林隙地芦洲湖陂及税课司局之税没入王府者宜还官一各巡抚及各差御史赎金有诏令角□羊用而奉行者少宜再申谕毋为贪墨吏所侵匿一河南司府所贮修河银多赢余者宜以二分存留浚一分运助军饷一工部向以大工借户部银百九十七万命节慎库银至百四十余万宜令偿还一临德二仓积银二十余万请令德州以三万临清以十三万及泰山香税自本省官吏俸给外悉解太仓一河东狭西余盐自正德五年至嘉靖二十五年未支者二十六万余引未帖场者三十五万余引原不在藩禄军饷之数宜遣官清查召商易银角□羊部一狭西总督曾铣定武职鬻爵之例自实授署试百户并所镇抚纳至正副千户而止正副千户并卫镇抚纳至指挥佥事而止请通行天下以三年为率上得旨贮库赃罚无碍银及河东余盐俱令抚按巡盐查解不必遣官泰山香税行抚臣勘奏开纳例止行二年工部库银专备营建其勿复取余俱如议

○癸卯户部覆总督宣大都御史翁万达奏议以两镇餋廉田如旧给还将官仍视诸将中有廉慎得士心者即夺兼并之田与之使人知自爱而重犯法 上谓田既给军今夺还不便已之

○甲辰狭西延安府鄜州洛川县等处地震有声

○山西宣大守臣招徕虏中归人一千二百四十余名所获达马称是兵部请录总督都御史翁万达等功得旨万达赐敕奖励仍同总兵周尚文赵卿各赐银币都指挥李懋赵臣参将张润等给赏有差

○兵部又奏近有从虏中来者言虏酋俺答等踏冰渡河与套虏聚谋将寇延宁请严敕各将领意防御 上曰虏寇聚谋深入此曾铣擅开边衅所致其亟行总督王以旂严率抚镇等官谨备之铣欺君误国兵部其会同都察院参核以闻不许党护

○乙巳致仕南京礼部右侍郎赵永卒赐祭葬如例

○丙午升刑部广东司郎中翁大立为河南按察司副使提调学校

○兵部右侍郎范鏓都察院左都御史屠侨等奉旨参奏曾铣罔上贪功擅开边衅之罪会镇守甘肃总兵咸宁侯仇鸾先被铣劾亦上自理因劾铣谋国不忠御军无法先虏入延安杀死居民数万定边营境外覆没前哨指挥郑稍等军及各路杀伤官军卤掠牛马又不下万计俱匿不以闻而克取军钱钜万密遣男曾淳托其所亲苏纲为之行赂当涂以故事久不发铣自知罪重乃倡议复套希冀非常之功欲以自解嫉臣与之异议百计攻臣臣目击狭右兵役繁兴怨声载道窃恐变生不测不敢避奸臣之怨以误国家得旨曾淳苏纲并下锦衣卫逮治铣出边覆军隐匿不报及所科索扣克诸事情其选差公正给事中及锦衣卫千户各一员亟往勘实以闻已命给事中申价千户李永往

猜你喜欢
  卷四 周本纪第四·司马迁
  卷一四三 齊紀九·司马光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十三·焦竑
  元史续编卷三·胡粹中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五·佚名
  第一○六比单(堂谕)同治十三年十月十九日一一三○四-一五·佚名
  第九七供词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三日一一三○四-六·佚名
  卷九十·班固
  第十章 三十年代·林语堂
  刘敏元传·房玄龄
  范延光传·薛居正
  附录一 台湾东部碑志·佚名
  卷十九上·沈枢
  卷二十一、鸿博经学诸特科·黄鸿寿
  152.张说不做伪证·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四齣·汤显祖

    第二十一齣 及第【天下乐】〔文武官上〕玉署金钤紫禁通。芙蓉晖映凤凰宫。三山日色黄图外。四海云光绿字中。列位请了。今日乃殿试放榜之日。圣旨亲点了陇西名士李益爲状元。特许入太极殿朝见。想天下士子都在五凤门

  • 卷二十·浦起龙

    钦定四库全书史通通释卷二十     无锡浦起龙撰外篇暗惑【第十一○十四条前後有序跋】夫人识有不烛神有不明则真伪莫分邪正靡别昔人【一无人字】有以髪绕炙误其国君者有置毒於胙诬其太子者【一有矣字】夫髪经炎【

  • 卷之二百八十八·佚名

    成化二十三年三月辛丑朔宥锦衣卫掌卫事都指挥使朱骥等罪骥等奉命挨捕亡匿净军复命法司议报至是刑部参奏骥并指挥使季成同知孙王□赞刘良佥事杨纲不严督巡捕千百户刘昂等不用心缉访以致日久不获请各究其罪诏宥之骥等停

  • 第二七三单同治十年十月初四日一一七○二--二·佚名

    淡水分府周,饬六班头役备派散役,至迎接之期,赍所需用物件伺候钦加府衔、即补直隶州正堂、署淡水分府周,为特饬拨办事。照得新任镇宪不日按临,所有执事,应赴前途迎接,合行饬拨。为此单,仰六班头役汤才、朱

  • 第三十四卷 仕绩 二 五·缪荃孙

    扬 州 府 一 秦召 平召平,广陵人。秦二年,为陈胜率兵徇广陵,未下。闻陈胜败走,秦将章邯且至,乃渡江矫陈王令,拜项梁为楚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遂灭秦。(江都县志) 汉陈婴

  • 七六、孟子不列稷下考·钱穆

    孟子游齐,历威、宣二世,(参读《考辨》第九八。)正当稷下盛时,而孟子则似不伍于稷下。《盐铁论 论儒篇》:“齐宣王褒儒尊学,孟轲、淳于髠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是以孟轲、淳于

  • 卷第一百二十六·佚名

    典礼十一明堂三政和八年戊戌岁运岁运自八年颁诏书政和七年十月朔。皇帝御明堂平朔左个。申命牧司。颁告八年戊戌岁运历数于天下。皇帝若曰。古我先后。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其岁月日时无易。民用平康。今朕临

  • 十七年·佚名

    (己卯)十七年大明崇祯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朔己未,上行望闕禮於明政殿,爲皇明也。1月3日○辛酉,流星出參旗星下,入南方,又出角星下,入南方。○以李景奭爲吏曹判書,南以恭爲大司憲,金壽賢爲大司諫,李裯爲獻納。○禮曹啓曰:「平安道

  • 昭公·昭公二十四年·左丘明

    【经】二十四年春王三月丙戌,仲孙玃卒。□若至自晋。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秋八月,大雩。丁酉,杞伯郁厘卒。冬,吴灭巢。葬杞平公。【传】二十四年春,王正月辛丑,召简公、南宫嚚以甘桓公见王子朝。刘子谓苌弘曰:「甘氏又往矣

  • 奔丧·姚际恒

    郑氏曰:「奔丧者,实逸曲礼之正篇。」按:此篇郑以为文似仪礼,遂以为十七篇之逸,不知此文比仪礼有句调,非是一手也。丧礼此事自不可少。(卷九三,页一)奔丧之礼:始闻亲丧,以哭答使者,尽哀。问故,又哭尽哀。遂行,日行百里,不以夜行,唯父

  • 没有勇气不行·梁漱溟

    没有智慧不行,没有勇气也不行。我不敢说有智慧的人一定有勇气;但短于智慧的人,大约也没有勇气,或者其勇气亦是不足取的。怎样是有勇气?不为外面威力所慑,视任何强大势力若无物,担荷若何艰巨工作而无所怯。譬如:军阀问题,有的人

  • 十二缘品第八·佚名

    佛告持人。何谓晓了班宣诸入十二缘起观十二。以何观之。以用诸法悉无明业。故名曰痴。不了无处。故曰无明。不解诸法有生无明。故曰为痴。以不了是何故无明无明缘故有行。若不达法不行是法。故曰无明缘故便有行。有行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唐慧琳

        大唐翻经沙门慧琳撰音  音宝星陀罗尼经十卷 慧琳音  大方广佛花严经六十卷 前译经玄应  宝星陀罗尼经序    慧琳音  鞮译(上底奚反礼记曰五方之人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故西方曰狄鞮郑

  • 念佛发光乃属魔境·印光

    彼念佛发光,乃属魔境。急为写信,令勿以为是,久则自息。倘以此为圣境现前,则将来恐致魔鬼附体,著魔发狂,不可救药。良以吾人从无量劫来,所结怨业,无量无边。彼等欲来报怨,由其有念佛修持之力不能直报。因彼想好境界,彼怨业遂现其

  • 慈悲道场忏法 第五卷·佚名

    慈悲道场忏法 第五卷解怨释结第三今日道场同业大众一切众生皆有怨对。何以知之。若无怨对则无恶道。今恶道不休三途长沸。是知怨对无有穷已。经言。一切众生悉皆有心。有心者皆得作佛。而诸众生心想颠倒。长寝

  • 乌托邦·托马斯·莫尔

    16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全名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著。1516年出现。“乌托邦”是拉丁文“utopia”的音译,意为“乌有之乡

  • 张载集·张载

    宋代诗文别集。张载著。中华书局编校,并于1978年出版。此书以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沈自彰凤翔府《张子全书》官刻本的清初翻刻本为底本,用郿县本、朱轼本、《正谊堂丛书》本及《张子抄释》等互校,同时以《古逸丛书》

  • 谈辂·张凤翼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三卷。明张凤翼撰。见《千顷堂书目》子部小说类。今存有《百陵学山》本、《快书》本、《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古今说部丛书》本等。卷中多杂议,然也有一部分传闻杂记,具小说味。这些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