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答问(四则)
钟仁益问:行持与研究佛学孰善? 答:王阳明先生主张“知行合一”,研究佛学为知,实践行持为行,如是则行持与研究佛学并重。若依“知难行易”学说而言,则当研究佛学而后行持。若依“知易行难”学说而言,则当先做行持工夫,而后研究佛学。然据余之愚见,行持与研究佛学并行者为最优;次则专做行持工夫者;最次则为专事研究佛学者。
李圆嘉问:我国佛经伙矣,汗牛充栋,不计其数。然欲遍而读之,虽竭毕生之精力以求之,不能窥其全豹,故必加以选择、编辑。学佛用书程序内,分初级用书、高级用书、大乘用书、小乘用书,使一般中外士女有志研究佛学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得入门径而宣传佛教宏扬佛法! 答:关于选择学佛用书,实为现世之唯一重要问题,幸勿东翻西阅,虚糜光阴,而终无所得!兹将所选择之书目胪列如左:初级用书:佛教小学教科书,佛教中学教科书。参考书:一、佛学小丛书,二、佛学ABC,此为第一学年。三、佛乘宗要论,四、佛教三字经,此为二学年。五、三字颂。
高级用书:第一年五乘共教,经:佛本生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律:优婆塞戒经、净心诫观法、沙弥律仪。论:马鸣庄严经论、本生鬘论,佛学概论、五蕴论、百法论、六离合释。史文:宗派源流,选读国文。第二年三乘共教,经:杂阿含经缘起诵、四十二章经、遗教经。律:四分律。论:俱舍论颂注、异部宗轮论、因明入正理论、摄大乘论。史文:印度佛教史,选读国文。第三年大乘相性,经:楞伽经、如来藏经、解深密经、大般若经第五分。律:瑜伽菩萨戒本及研究律论。论:集论、二十唯识论、观所缘缘论、辨中边论、十二门论、中论、三十唯识论。史文:中国佛教史,选学国民常识。第四年大乘行果,经:华严离世间品、法华经、涅槃迦叶品、无量寿会、弥勒上下生经、大日住心品。律:梵网经、整理僧制论,及研究律藏。论:大乘庄严论、涅槃论、十地论、法华论、净土论。史文:各地佛教史,选学世界常识。
钟普平问:欲将世界上之儒、道、回、耶各教,镕为佛化一炉,当用何法实施?答:儒、释、道、耶、回五教之教旨虽异,而其劝人为善则一也。第回教徒诛除异己,思想顽固,知识浅薄,僧侣无缘,故不易同化归佛;道教徒书符、炼丹、扶乩、示药、长生不老,足以惑人,故亦不易同化降佛。若夫儒、耶二教教徒,文字精深,智慧聪睿,知识开通,好学下问,故藉文字为媒介,可使一般儒、耶二教徒广究研求印入脑海,终可佛化。然欲儒、道、耶、回各教镕为佛化一炉,或以宗通,或以说通,舍此莫由。
刘圆振问:佛教徒之生产法当如何? 答:出家为僧,本系凤毛麟角,凡人莫不敬之,故关于衣食住行不生问题。为学生时,即由寺院供给;及为传教师时,每日随处可得食──按印度习俗,每家门前,置饭一碗,专为供给三宝者──;及为法师时,弟子供养,食不胜食,无所谓生产法也。若夫在家佛教徒之生产法,农、工、商、学、兵,各司其业,一面生产,一面学佛,养性修行,多种善报,何乐而不为?(圆嘉记)(见正信一卷十二期)
猜你喜欢 卷第四十五·志磐 僧才训练班训词·太虚 第十一卷·佚名 阿弥陀经通赞疏卷上·窥基 卷三百八十五·佚名 卷第七·寒松智操 天请问经·佚名 卷第十三·道世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卷第五·知礼 卷第三十七(第六诵之二)·佚名 贤愚经卷第十·佚名 十二缘生祥瑞经卷下·佚名 卷二十七·性音 总目·即非如一 卷第一·宋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