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林答问(四则)

钟仁益问:行持与研究佛学孰善?  答:王阳明先生主张“知行合一”,研究佛学为知,实践行持为行,如是则行持与研究佛学并重。若依“知难行易”学说而言,则当研究佛学而后行持。若依“知易行难”学说而言,则当先做行持工夫,而后研究佛学。然据余之愚见,行持与研究佛学并行者为最优;次则专做行持工夫者;最次则为专事研究佛学者。

李圆嘉问:我国佛经伙矣,汗牛充栋,不计其数。然欲遍而读之,虽竭毕生之精力以求之,不能窥其全豹,故必加以选择、编辑。学佛用书程序内,分初级用书、高级用书、大乘用书、小乘用书,使一般中外士女有志研究佛学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得入门径而宣传佛教宏扬佛法!  答:关于选择学佛用书,实为现世之唯一重要问题,幸勿东翻西阅,虚糜光阴,而终无所得!兹将所选择之书目胪列如左:初级用书:佛教小学教科书,佛教中学教科书。参考书:一、佛学小丛书,二、佛学ABC,此为第一学年。三、佛乘宗要论,四、佛教三字经,此为二学年。五、三字颂。

高级用书:第一年五乘共教,经:佛本生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律:优婆塞戒经、净心诫观法、沙弥律仪。论:马鸣庄严经论、本生鬘论,佛学概论、五蕴论、百法论、六离合释。史文:宗派源流,选读国文。第二年三乘共教,经:杂阿含经缘起诵、四十二章经、遗教经。律:四分律。论:俱舍论颂注、异部宗轮论、因明入正理论、摄大乘论。史文:印度佛教史,选读国文。第三年大乘相性,经:楞伽经、如来藏经、解深密经、大般若经第五分。律:瑜伽菩萨戒本及研究律论。论:集论、二十唯识论、观所缘缘论、辨中边论、十二门论、中论、三十唯识论。史文:中国佛教史,选学国民常识。第四年大乘行果,经:华严离世间品、法华经、涅槃迦叶品、无量寿会、弥勒上下生经、大日住心品。律:梵网经、整理僧制论,及研究律藏。论:大乘庄严论、涅槃论、十地论、法华论、净土论。史文:各地佛教史,选学世界常识。

钟普平问:欲将世界上之儒、道、回、耶各教,镕为佛化一炉,当用何法实施?答:儒、释、道、耶、回五教之教旨虽异,而其劝人为善则一也。第回教徒诛除异己,思想顽固,知识浅薄,僧侣无缘,故不易同化归佛;道教徒书符、炼丹、扶乩、示药、长生不老,足以惑人,故亦不易同化降佛。若夫儒、耶二教教徒,文字精深,智慧聪睿,知识开通,好学下问,故藉文字为媒介,可使一般儒、耶二教徒广究研求印入脑海,终可佛化。然欲儒、道、耶、回各教镕为佛化一炉,或以宗通,或以说通,舍此莫由。

刘圆振问:佛教徒之生产法当如何?  答:出家为僧,本系凤毛麟角,凡人莫不敬之,故关于衣食住行不生问题。为学生时,即由寺院供给;及为传教师时,每日随处可得食──按印度习俗,每家门前,置饭一碗,专为供给三宝者──;及为法师时,弟子供养,食不胜食,无所谓生产法也。若夫在家佛教徒之生产法,农、工、商、学、兵,各司其业,一面生产,一面学佛,养性修行,多种善报,何乐而不为?(圆嘉记)(见正信一卷十二期)


猜你喜欢
  卷第四十五·志磐
  僧才训练班训词·太虚
  第十一卷·佚名
  阿弥陀经通赞疏卷上·窥基
  卷三百八十五·佚名
  卷第七·寒松智操
  天请问经·佚名
  卷第十三·道世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卷第五·知礼
  卷第三十七(第六诵之二)·佚名
  贤愚经卷第十·佚名
  十二缘生祥瑞经卷下·佚名
  卷二十七·性音
  总目·即非如一
  卷第一·宋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 五十首·赵崇祚

    牛给事峤 五首女冠子四首 梦江南二首 感恩多二首 应天长二首 更漏子三首 望江怨一首 菩萨蛮七首 酒泉子一首 定西番一首 玉楼春一首 西溪子一首 江城子二首张舍人泌 二十三首浣溪沙十首 临江仙一首 女

  • 卷五百十一·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十一张祜洛阳感寓扰扰都城晓【一作晩】四开不关名利也尘埃千门甲第身遥入万里铭旌死後来洛水暮烟【一作天一作云】横莽苍邙山秋日露崔嵬须知此事堪为镜莫遣黄金

  • 王礀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王礀(?-1203)字逸宾,一作逸滨,先世临洺(今河北永年)人,徙家汴梁(今河南开封),遂以为籍。博学能文,不就科举。家无担石之储,宴如也。明昌中,故相马惠迪判开封,以德行才能荐礀,为鹿邑主簿。乞致仕。泰和三年卒。《金史》无传,事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五十三·佚名

    嘉靖三十六年十一月庚戌朔升大理寺右少卿董威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 裁革南京户部宝钞司天财库广惠库钞匠三十名南京太常寺乐舞生二十名厨役四十七名南京光禄寺厨役百二十名国子监援例监生月减其家食粮三斗 以灾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四十九·佚名

    嘉靖二十八年六月己亥朔重建都城隍庙○升兵部右侍郎詹荣为本部左侍郎南京大理寺卿王邦瑞为兵部右侍郎○庚子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赵廷瑞卒廷瑞直隶开州人正德辛巳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户科给事中累迁副都御史巡抚陕西进兵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一·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四十九·佚名

    光绪三年丁丑。三月丁巳。朔上以三年服阕、诣穆宗毅皇帝圣容前。供奠。释服。诣奉先殿行礼。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乙酉皆如之。内起居注  ○戊午。

  • 明儒言行録续编卷二·沈佳

    安化县知县沈佳撰邵 锐字思抑浙江仁和人正徳戊辰进士仕至太仆寺卿举礼部第一改庶吉士值逆瑾擅政焦芳刘宇深相结纳芳子黄中字子仁皆为吉士未几传旨俱授编修公以甲第列于仁上亦并授焉耻与为列方具疏辞免防伯兄钦至以危

  • 广宁王高孝珩传·李延寿

    广宁王高孝珩,文襄帝的第二个儿子。历任司州牧、尚书令、司空、司徒、录尚书、大将军、大司马。他爱评价人物,学习涉猎经史典籍,好写文章,精通各种技艺。曾在大厅的墙壁上自己画了一只苍鹰,看见的人都以为是真的。又画了一

  • 察罕传·宋濂

    察罕,西域板勒纥城人。太祖十五年(1220)征西域时,其父伯德那率全族归附,为亲王旭烈效力,授河东民赋副总管,居于河中猗氏县,后迁居解州。赠荣禄大夫、宣徽使、柱国、芮国公。察罕体格魁伟,天资聪慧,博览强记,通晓多国文字,为行军

  • 魏王欲攻邯郸·佚名

    【提要】 南辕北辙的故事就出现在下面这篇中。人人都会嘲笑南辕北辙的荒唐,但真正荒唐的是干了荒唐事的我们却不自知自己也在南辕北辙。 【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

  • 卷一百七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七十六人物志五十六大臣传四十二【满洲正蓝旗二 伊拜 寜古理费扬武 乌达礼 对哈纳哈克三 觉罗豁特 穆赫林 勒贝 ?图哈占 雅赉 满丕】伊

  • 忉利天宫神通·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是时,如

  • 迦毗梨百头缘品第六十六·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国竹园之中。尔时世尊。与诸比丘。向毗舍离。到梨越河所。是时河边。有五百牧牛人。五百捕鱼人。其捕鱼者。作三种网。大小不同。小者二百人挽。中者三百人挽。大者五

  • 田赋考辨·李塨

    一卷。清李塨(1659—1733)撰。李塨字刚主,号恕谷,河北蠡县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举人,晚年授通州学正。李氏与其师颜元主张“经世致用”,世称“颜李学派”。李氏之《周礼传注》等书,《四库总目》已著录。本书系李氏所作四

  • 南华真经余事杂录·陈景元

    宋陈景元撰。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本书也是《南华真经章句音义》的副产品。其上卷抄录《公孙龙子》中《白马论》、《指物论》二篇及谢希深注,下卷载唐杨嗣复《九证心戒》,是九种察言观色的方法。

  •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佚名

    又名《思微定志经》。道教古《灵宝经》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原经一卷。《灵宝中盟经目》著录,并有敦煌遗经本,该经为六朝灵宝经。灵宝天尊授思微定志要诀、两半图局及修行十戒,劝人识空忘身。并有故事二则。

  • 四书近指·孙奇逢

    明清之际孙奇逢著。二十卷。其中《大学》一卷、《中庸》二卷、《论语》十二卷、《孟子》五卷。《自序》言尊刘因《四书精要》和鹿善继《四书说约》。“吾四十年领其教旨,亦尝窃以教我子弟”。后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