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承旨起岩(华峰漫稿)

起岩,字梦臣,其先章丘人,徙家济南。中延佑乙卯进士,除同知登州事,改集贤修撰,转国子博士,升监丞,进翰林侍制,兼国史院编修官。丁内艰,服除。拜监察御史,迁中书右司员外郎,进左司郎中,拜太子右赞善。丁外艰,服除,改燕王府司马,拜礼部尚书,知制诰兼修国史,知经筵事。擢江南行台侍御史,入为中台侍御史,转燕南廉访使,升江南行台御史中丞,拜翰林学士承旨。俄拜御史中丞,诏修辽、金、宋三史。复入翰林为承旨,充总裁官,积阶至荣禄大夫。史成,上疏乞骸骨归,卒年六十九,谥文穆。梦臣面如紫琼,美髯方颐,而眉目清扬可观。博学有文,熟于金源典故,史官立言未当,梦臣据理窜定,深厚醇雅,理致自足。善篆、隶,自号华峰真逸,有《华峰漫稿》、《类稿》、《金陵集》若干卷。先是至元乙酉三月乙亥,太史奏文昌星明,文运将兴。时元世祖行幸上京,明日,仁宗降生于儒州,是夜梦臣亦生。其后仁宗践祚,始诏设科取士。及廷试,梦臣遂为第一人。论者以为非偶然也。 

宣圣墓 

游金牛山 

题杨宣慰云南颂后 

送朱真一 

赠王季境 

题金台集四首 

潍县八景 

○宣圣墓 

迢迢鲁城阴,长林肃秋色。修门负平冈,重墉屹玄宅。交柯矗云霄,文楷开苍柏。翁仲俨仪卫,斋厅厂虚白。境土自清旷,密茂不容隙。巢居绝禽鸟,郁茁无寸棘。苔藓带坚埴,草露湿寒碧。肃躬款崇关,屏气前踧踖。高陵遂瞻仰,素愿惬平昔。圣裔偕守长,联翩来接迹。罗列仪雍容,奠拜助登陟。慨然渺深思,辞容宛如觌。徘徊凝睇久,景慕遂叹息。缅想万世功,纲常赖扶植。林林区宇内,孰不沾圣泽。宜哉子孙枝,蕃衍挺珪璧。百代如一日,附垄守宗泽。欲归重踌躇,历览抚碑刻。崇文际皇元,新庙再修饬。风厉示多方,鑴铭有穹碣。 

○游金牛山 

余生爱林壑,梦想云水间。倏然外尘嚣,俗类每相关。一行堕世网,着脚多阻艰。回望故山云,逋客几汗颜。逖矣古肥城,岱麓空翠环。有山名郁葱,秀色青云端。中藏古招提,檐户擅林峦。我来脱尘鞅,幽境穷跻攀。层冈列屏嶂,曲径穿荆菅。坏桥拥流水,激石声潺潺。山门胜雄视,殿宇凌高寒。旅檀矗青瑶,文风余朱颜。斗栱镂珍木,金碧纷斓斒。老柏数十围,枝柯驳苍顽。石泉湛清泠,古洞秘神筌。境与心迹清,恍若遗人寰。同游二三子,欲去还为言。迫春初暖日,未足称奇观。首夏山樱熟,红珠莹堪餐。佳树影清密,好鸟声绵蛮。松露坠青滴,岩云拥髻鬟。烟萝罩虬枝,灵草封法坛。晴岚新云余,飞湍泻碕湾。闻之洒然笑,襟怀豁幽闲。更爱读书堂,当年萃衣冠。中有擢桂仙,声名蔼朝班。健气壮精舍,盛事留兹山。便欲谢簪绂,眠云弄潺湲。午风鸣素琴,春醪洒清欢。题诗约山灵,莫云迂夫孱。 

○题杨宣慰云南颂后 

挥戈如笔笔如刀,帅阃文场有此豪。绝域建功追定远,明时献颂效王褒。风云庆会扳鳞贵,竹帛光荣汗马劳。吏草新铭刻铜柱,不须辛苦学《离骚》。 

○送朱真一 

鹤驭翩翩渺莫攀,浩然清兴满西山。摩挲铁柱观浮世,整顿丹函说大还。石壁风清瑶草秀,洞天春尽玉笙寒。扁舟傥遂游仙约,握手岩扉一解颜。 

○赠王季境 

春满维扬十万家,先公曾此驻高牙。官厅寂寂留芳树,旧馆阴阴闭落花。祠下系鞍寻芍药,楼前骑鹤听琵琶。归来不异当时事,一路东风帽影斜。 

○题金台集四首 

崇天门下听胪传,台阁联翩四十年。今日悬车归故里,杖藜携酒落花前。 

玉带难围老病身,庙堂补报乏涓尘。衰年作别情怀恶,秉烛题诗赠故人。 

爱君谈辩似悬河,更喜交情古意多。长使马周贫作客,令人千古愧常何。 

百尺高楼易水东,千金曾此彀英雄。君来却在承平日,先策诗坛第一功。 

○潍县八景 【录六。】 

东园早春 

南溪垂钓 

西山晴雪 

孤峰夕照 

麓台秋月 

青杨晴眺 

△东园早春 

春到东园景物幽,小桃破萼柳丝柔。好邀诗友联诗句,信步携筇试一游。 

△南溪垂钓 

垂柳阴阴蘸碧溪,溪边钓叟坐苔矶。是非拨置纶竿外,闲看沙头白鹭飞。 

△西山晴雪 

晓云冬雪冻风残,一带西山尽可观。楼上凭栏凝望处,潺湲高列玉屏寒。 

△孤峰夕照 

一抹残阳碧映岑,孤峰倒影自成阴。牧童横笛归家去,鞭趁牛羊出远林。 

△麓台秋月 

银河漾漾净天街,碧月辉辉照麓台。台上读书燕太子,清光依旧向人来。 

△青杨晴眺 

秋风雨霁碧天凉,极目城楼逸兴长。几簇人家山色里,一川禾黍半苍黄。 

猜你喜欢
  章楶·唐圭璋
  ●卷二八·陈衍
  己酉五十八首·许南英
  示儿长语·潘德舆
  卷七·陆游
  七言巻五·洪迈
  卷一百二十八·曹学佺
  卷四十四下·曹学佺
  卷七十七·陈焯
  卷二百三十·佚名
  卷二十·徐倬
  咏史诗·胡曾
  权德舆诗鉴赏·佚名
  西渡集卷下·洪炎
  希澹园诗集巻三·虞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三·王直方

      二○一、戏用语讹为诗  京师人呼大夫为大斧,呼承制为承池,盖语讹也。有人戏为句云:“大夫何尝斧,承制岂当池?”①(《总龟》前二十九) ---------------- ①原注:“岂当池”,或云“石当池&rdq

  • 卷二十五·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二十五钱塘 王琦 撰古近体诗共九十首题随州紫阳先生壁【唐时随州又谓之汉东郡属山南东道紫阳先生见二十九卷汉东紫阳先生碑铭】神农好长生风俗久巳成复闻紫阳客早署丹台名喘息飡妙气步虚吟

  • 提要·张翥

    (臣)等谨案蜕庵集五卷元张翥撰翥字仲举晋宁人至元初用隠逸荐召为国子助教分教上都寻退居淮东会修宋辽金三史起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累迁翰林学士承旨致仕加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给俸终身事迹具元史本传案金明昌承安间亦有张翥字

  • 列传第六十七 恩幸·李延寿

    戴法兴 徐爰 阮佃夫 纪僧真 刘系宗 茹法亮 吕文显 茹法珍 周石珍 陆验 司马申 施文庆 沈客卿 孔范夫鲍鱼芳兰,在于所习,中人之性,可以上下。然则谋于管仲,齐桓有邵陵之师,迩于易牙,小白掩阳门之扇。夫以霸者一身,且有洿隆之

  • 卷之一百八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二卷 自治·缪荃孙

    黄帝始经土设井,以塞争端,立步制亩,以防不足。使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八宅凿井于中。一则不泄地气,二则无费一家,三则同风俗,四则齐巧拙,五则通财货,六则存亡更守,七则出入相同,八则嫁娶相媒,九则有无相贷,十则疾病相救,是以情性可得

  • 九二一 湖北巡抚姚成烈奏解第十一次查缴应禁各书并缮单呈览折(附清单一)·佚名

    九二一 湖北巡抚姚成烈奏解第十一次查缴应禁各书并缮单呈览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七年十月初七日湖北巡抚臣姚成烈跪奏,为第十一次查缴应禁各书恭折奏闻事。窃照各种违碍书籍,湖北先经委员到处详查,于省城设局校勘,业已十次

  • 平定金川方略卷六·来保

    三月丁亥上命军机大臣等传谕班第曰据班第奏称先由成都起程往川西一路查看粮台前至军营再由军营前往川南一带勘视粮路朕思办理粮饷固属紧要自应及时筹办但军营弁兵多半更易现在正值军兴恐张广泗一人有不能兼顾之虑班第

  • 绎史卷七十二·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诸侯弭兵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赵文子为政令薄诸侯之币而重其礼穆叔见之谓穆叔曰自今以徃兵其少弭矣齐崔庆新得政将求善于诸侯武也知楚令尹若敬行其礼道之以文辞以靖诸侯兵可以弭 【二十六年】齐人城

  • 第32章 压迫苗族同胞·冯玉祥

    我在贵阳省城看完了军队,就到贵东镇远去检阅。沿途上一处一处地看,有许多人说地方不靖,许多苗族的人民都上山当土匪。我问:“是什么原因?”有些接近苗族的朋友们说:“就是因为抓兵,什么理由都不对他们说,就是

  • 第六章 侵略金国·冯承钧

    汗问金使曰:“新君为谁?”金使曰:“卫王也。”汗南面唾曰:“我谓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为之耶?何以拜为?”即乘马北去,遂决意南侵。金留守胡沙虎弃城突围遁去;蒙古军以精骑三千蹑其后,金兵大败。进至翠屏口,成吉思汗复遣

  • 陈与义传·脱脱

    陈与义字去非,祖籍在京兆,从其曾祖父陈希亮始,其家迁至洛阳,所以,陈与义是洛阳人。陈与义天资聪颖卓越,幼时即能写作文章,并小有名声,同辈皆钦佩他,不敢与他相比。陈与义于政和三年(1113)考中上舍甲科,被授与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

  • 朱兆莘·周诒春

    朱兆莘 字鼎靑。年三十七岁。生于广州。父珩。弟兆燮。已婚。子二。女一。初肄业于广东广雅书院西学斋。光緖三十三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授举人。光緖三十四年。以官费游美。入纽约大学。习商业及财政。宣统三年。

  • 养生送死,孝不违礼·孔子

    【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下文的孟孙也指他。”樊迟:“孔子的学生

  • 正言第三十四·管仲

    失传。

  • 卷第二十九·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佛子!此菩萨摩诃萨随所积集一切善根,所谓:小善根、大善根、广善根、多善根、无量善根、种种善根、微尘数善根、阿僧祇善根、无边际善根、不可思善根、不

  •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二(论本第三第四第五)·窥基

    基撰意地之中。大文分二。上以五门。辨意地体。下以十门。释意地义。文分为三。初牒前五门三处所摄。标起论端。次今当先说色聚诸法下。别释十门。后总以颂结。除假法者。无别种生。又无别体。故今除之。非意地下。此

  • 伤寒补亡论·郭雍

    又名《仲景伤寒补亡论》。伤寒类著作。宋郭雍撰。二十卷。雍字子和,号白云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早年从父学儒,后专心医学,精于伤寒,著有《郭氏传家易说》。认为当时所见《伤寒论》已有残缺,于其修己治经之余,取仲景书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