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宗统编年序
经明道之书也。史记事之书也。经通则人心之义理斯见。史达则古今之得失有征。合而兼之者。其唯春秋乎。孔子当周室衰微乾纲解纽之际。慨然以斯文为己任。就鲁史而寓王法。叙伦敦典。褒德贬罪。而善以劝。恶以惩。其志存乎经世。一笔一削。功等於抑洪水驱猛兽。而其大意。则主乎正人心术。此春秋之经兼史。而为圣贤传心明道之要典也。吾道一以贯之。大要不出忠恕。能尽己之心。推己之心以及人。而大道不行。天下不治者。未之有也。一贯之旨。吾夫子实於洙泗杏坛。一花拈出。而西方圣人之教。吾夫子亦未尝不先逗其机也。列子述商太宰问圣於孔子。孔子以博学多识自居。而不居於圣。於三王五帝。以任仁义智勇称之。而弗知其圣。及宰骇问。乃动容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以今观之。西方圣人之教。吾夫子盖尝先逗其机也。天地民物之间。古今升降之际。必有厥终厥始。而究极指归。世教存而不论。盖人道参天位地。而不可语於范围之外者也。然朝闻夕可之言。夫子深切叹之。而夫子之言性与天道。如子贡者。尚且叹为不可得闻。则今之凡得闻於吾夫子者。皆夫子之文章而已矣。呜呼世愈后道愈微。而一贯之旨。几何其不悖谬也。西方圣人之教。该摄恒沙。详周法界。慈云旦聚。广被无方。慧日晨跻。光明亘远。莲河葱岭。曷胜象负之书。鹿苑竹林。未罄龙藏之典。自祖衣东被。继佛履西游。粤溯渊源之人。岂无纪载之传。然而各述宗风谱系。或淆近远。并垂语录。流行莫识后先。所以学海波澜。游之者罔臻阃奥。宗门关键。探之者罕辨修途。自非心源泉涌智辩云飞。何以尚论千秋提衡两端者矣。夫椒祥符和尚。德齐龙树。才拟马鸣。髫髦游刃於儒门。肯綮奏刀於法苑。神应不穷。辨济鹿驰羊之小学。智通无累。按鸡园猿沼之真灯。发广大心。示真实语。拈微妙理。开方便门。会佛祖以成书。作吾宗之信史。续慧灯於迦叶。以火传薪。结法集於阿难。持瓶泻水。因时记事。贯一部十七史之菁华。纪月编年。昉二百四十年之笔削。信矣法门龙象。良哉方外春秋。道洽大千。使闻未闻者。忽省雷音之旨。化均百亿。俾见未见者。欣瞻满月之文。具叶翻风。甘露弥於识种。宝华注雨。慧水溢於身田。阐教脂那。接引之方无量。疏源身毒。利济之益靡涯。岂特从上诸方鹅王。标其髓液。将使九流百氏列派。尽以朝宗。儒释不背而相资。理事各适以为用。人心既正。大道自明。其与六经诸史。互相表章。当来之金篦。末法之宝炬也。恭惟今上皇帝陛下。圣学天纵。亶作君师皇极懋昭。彰同文於千古宸猷允塞。垂至化於万年。金舆玉轴。一统辑告成之书。华衮威鈇。群贤纂前朝之典。洋洋乎。光辉盛大之日。济济乎。名教兴隆之时。而宗统编年。际斯成就。文章黼黻。於以藻饰太平。心法宗风。将来绵亘治运。宁唯纸皮笔骨。藏名山而俟后起行。见刻木铸金。布国门而质大方矣。不避衰悰。欢喜敬序。皈依三宝弟子。七十八老人。许之渐。法名济霈。顿首谨撰。
猜你喜欢 续高僧传卷第七·道宣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四·佚名 卷之二十三·即非如一 卷第一百一·霁仑超永 答华东基督教教育代表团问(五则)·太虚 卷五十一·佚名 论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太虚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六·代智旭 卷第三十·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九·玄奘 四十二章经讲录·太虚 第五章 奉行, 印赠《玉历宝钞》之善报·佚名 序(後秦释道朗撰)·佚名 弥沙塞羯磨本·佚名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卷第四·智顗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