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阿吒薄俱元帅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修行法仪轨卷中

    唐大善无畏内道场秘译

  此咒本又于中天竺国王舍城迦兰陀长者林中说之。

  尔时佛与无央数天龙鬼神阿修罗。说阿吒薄俱元帅大将咒。佛弟子之中有一比丘。出行忽然恍惚被贼劫衣粮。又神鬼二万五千眷属来娆不能前进。又被大蛇绕足而螫。闷绝躄地口中沫出不能动。尔时大将与诸眷属天龙鬼神人及非人。二十八部药叉罗刹百千咒王围绕。来诣佛所路见比丘大苦。即至迦罗陀竹林中。绕佛三匝顶礼佛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以降伏极恶鬼神。世人等我有大神咒力。能降伏一切鬼神。唯愿世尊纳受。时世尊默然受之。时领诸天龙鬼神四天王百千鬼神王百千持咒仙人百万恒沙鬼神药叉罗刹兵众百千阿修罗百千龙王百千鬼王。前后围绕执幡华戎器而说神咒。当说咒时四大海水涌沸。大铁围山崩倒。诸天运运振动。日月当恐堕落星辰流散。百万恶鬼口中吐血。东西狂走叫唤倒地。四方一时雨下。其娆比丘鬼神悉被拔舌。血流洒地如波罗奢华。若有善男子持此咒者。一切鬼神无不随侍守护。若有鬼神不随侍者。我当将诸鬼神。以千辐轮轹碎其头。令诸鬼神为作拥护我是鬼神大将。力能降伏一切诸鬼神。若我弟子所至之处。一切金刚密迹。若鬼神二十八部诸鬼神皆来护助。阿吒薄拘有七十二大将首领掌握鬼神。有三十二大神王二十八鬼王。一一王各领二万五千眷属随侍元帅大将。若行此法者。先画一铺大力神将。或二幅三幅四幅上上好绢。起八月一日画。若自画教人画皆得。先斋七日即著上妙之衣。清净洗浴即受斋戒。于一净室悬幡华作一大火坛。高一尺。坛上烧刚炭火。即取白汁木一千八十段。取胡麻粳米蜜酪及香华。诵咒一咒一烧烧尽此物已。即用上好彩色安坛上咒一百八遍。勿用胶和。白檀汁及熏陆香汁和之。一上厕一洗浴。画阿吒薄拘元帅。身黑青色身长尺四面。当前作佛面。左面虎牙相叉。三眼眼赤如血。右面作神面嗔相亦虎牙相叉。三眼左右安牙髭。头上面作恶相。亦三眼虎牙相叉眼赤如血色。最上头用赤龙缠髻。火焰连耸顶上。身悬蛇八臂。左上手执轮。次执槊。次与右第三手当前合掌作供养印。次下手执索。右上手执跋折罗。次下手执捧。次下手作印。次下手执刀。即腕臂上皆缠蛇。著七宝绞络甲。膊上皆龙。龙颌胸前出。三面皆赤黄二眼合口。其上左右面皆青黑奥色。上面黄白色。右面白色左面赤黑色。前面青白色。手皆青色。象头皮作行缠。脚著履蹈二药叉。皆黑色。其神作极恶相。可畏雄壮如前奋迅形作。左右作四侍者。左画提头赖吒毗楼勒叉。右画毗楼博叉毗沙门。皆大嗔相。七宝华冠身著金甲。龙头臂钏天衣七宝行缠及履。脚蹈药叉。提头赖吒执刀按之。毗楼勒叉执叉。毗楼博叉按剑。毗沙门执杵。四天王各领眷属。东方天王领乾闼婆将军执铎铃。南方天王领鸠槃荼王执弓箭。西方天王领龙王执剑。北方天王领药叉王执伏突。其神头上赤黑云起。四方天王足下作二童子青衣作之。右执纸笔左执砚槃。神前一天人顶戴香炉供养。极须鲜明净洁作之。所求如意。若欲求神现者。七月七日三月三日。将一切草木华阴干。华酥酪蜜烧之。一切天神八部鬼神皆欢喜现身。凡坛场高下大小随力分作。若不能作高坛平坛亦得。穿地三尺去恶土瓦石树根。别取净土筑。先以香涂三遍。即以牛粪蒸去恶土气。取其汁和香泥摩坛。五色彩画安了。神座前各各安食盘供养。四门各烧一炉香。刀箭弓杖一依孔雀王坛法绳绕坛入地一寸埋白芥子。四角香水瓶。四门角安镜。春夏散树木草华。秋冬散杂华。一日一夜换食。出净衣入净衣。上厕洗净下厕一浴。一日一度六时入坛。诵咒一度入坛七匝。行道礼七拜执香华。四方启告诸佛菩萨诸天善神八部。手执华香四方启请云。弟子某甲奉请十方诸佛诸大菩萨一切贤圣。有天眼者见我有天耳者愿闻。某国某甲今入道场。愿诸佛菩萨一切贤圣证知弟子。顶礼七遍启告自思想。其声闻周遍十方诸佛前天龙八部前以为召信。即烧香散华悲泣忏悔供养。三称我名。南无阿吒薄拘鬼神大将。愿兴大慈悲将领眷属入我道场。即烧香专心供养。我于尔时召集天龙八部一切鬼神入道场。当入之时道场内。百物自鸣天下大风尘起。有一大叫声状如天崩声。行者勿怖。当出声时四海涌沸须弥山振动。一切虫兽皆怖驰走。或见我作菩萨形。或见我作大将形。或见我作金刚大怒形。或见我作帝释形。皆勿怖惧。但诵咒供养。或语或不语皆礼拜求愿。我与其愿时重与气力令得欢喜。或见天下虚空鬼神执戎器杖俱勿怖之。入道场皆须呼我部录官属。手执香炉胡跪。南无佛陀耶南无达磨耶南无僧伽耶。南无一切十方诸佛。南无二十八部鬼神大将军。我悉归依汝等。今者我欲说此咒章句。使我所愿如意成吉。一切诸鬼神等上方下方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住者。我今留汝汝当集会。随我所使领金刚密迹护塔善神摩醯首罗三十三天王大自在那罗延。及毗纽天王大辩王神鬼子母神五罗官属大鬼神王。及其眷属天魔波旬散脂大将摩尼跋陀摩诃迦罗旃陀罗摩尼。及摩登伽坚牢地神。昙摩竭娑罗毗摩质多罗阿耨达王。目真邻王伊钵达吒王。诸持咒王。大辩天王。善女功德天王。十四罗刹黑闇天王。孔雀王。大金翅鸟王。降怨鸟王。妙音蜂王。师子吼王。大善见王。乾闼婆王。紧那罗王。毗舍阇鬼王。药叉大将布单那王。频婆素嚧鸠槃荼王。辟除精魅啖鬼神王。二十八部一切神王参辰日月诸天善神。南斗注生北斗注杀。天曹天府太山府君。五道大神阎罗大王。善恶童子司命司录。六道鬼神山神王海神王风神王树神王水神王金神王。今皆明听。汝等受我香华饮食供养。拥护弟子某甲及诸眷属。使作法求愿如意成吉。欲入道场烧安息香三称神名。即闭目存思如执杖入坛竟。咒净水二十一遍散洒四方。然后于坛四门烧香。坛外安盘食与诸鬼神吃。坛内安一器。石蜜浆石榴浆蒲桃浆蜜浆面浆米饮浆梨浆。各置一器安坛内。香四门安。四角外柳枝四十一安著。坛上画作跋折罗火轮叉槊杵。米饮一器酪一器薄饼四十九枚。然后结界。手执香炉口云。三世佛所说神咒救众生陀罗尼。如是三称。大结界法一依孔雀王法。各三遍了然后小结界。咒刀一百八遍手执画地作界。又咒灰三重围坛。又咒白芥子散四方。又咒白土散四方总讫。叩齿三下执大刀确然结界。从东北角至东南角。此是东方乾闼婆王所住处。提头赖吒将帅官属鬼神大将军守护东方。从东南角至西南角。此是南方鸠槃荼王所住处。毗楼勒叉将帅官属鬼神大将军守护南方。从西南角至西北角。此是西方龙王所住处。毗楼博叉将帅官属鬼神大将军守护西方。从西北角至东北角。此是北方夜叉王所住处。毗沙门将帅官属鬼神大将军守护北方。结此四天界咒曰。

  

  咒二十一遍解界曰。此中被系缚鬼神我今解界。听汝随意去。凡在界内。先净水漱口柳枝净口。不尔令人失验。

  复次有画像法。凡欲救众生病与一切所求。先画作一铺神将像。上上好绢高八尺。作大怒形四臂。左上手执千辐大轮。右下手作大怒印。以大母指押中指无名指中节上。小指头指直竖于膝。左下手托胯。右上手执跋折啰。七宝冠璎珞结发鬒黑。眼白怒嗔看如悬铃。上唇啮下唇举身皆青黑奥色。大虫皮作裈。脚蹈二药叉著鞋。唯须作大雄迅杀命可畏之形。左右画二天女。七宝冠璎珞著憍奢耶衣。一执笔一执砚。足下画二青衣童子执案。左右十六侍者。十六侍者左右各作一师子。尾竖立势。左右画四金刚。大青面火头摧碎苏悉地。皆作四臂手执轮杵棒鉾。次画天魔波旬。白衣冠面作青黑色嗔相。左手执轮右手倒拔阿黎树绕臂三。次画散脂大将军。著衣甲头钵。手执索手执剑住立。次画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六手二手掌日月。余四手斧锵杵索。次画罗刹十六手八面。前三眼余二眼。左作猪头右作马头。余罗刹头。吐云火悉大张口。手悉执戎器仗刀剑轮槊铁棒。次龙王四个悉龙冠。著甲执刀。次须作鬼神药叉罗刹四。毛衣齿如刀目赤如血。爪利可畏之形。右作四金刚密迹。军荼利金刚六臂手。头悉火焰耸上。二手作印执杵执棒执跋折罗执杖。次作乌枢沙摩将军。著衣甲以手相叉。怒目下看张口。次须作四个天王。著金光甲执杵执旗幡。次作摩尼跋陀著衣甲执弓箭。次作四药叉王被大虫皮发乱如蓬。五眼牙相叉至鼻。眼白爪如虎爪长利。四手一执锵一执火。一执叉一执刀。次作摩诃迦罗。二手作眼。执伏突脚蹈毗那夜迦。悉须雄壮可畏。作七宝花盖。盖左右作大辩天功德天乘云。功德天盘内安樱桃。大辩天盘内散七宝花。二青衣童子。中央作七宝香炉。彩色上上好者用之。画人持戒勿食五辛。若欲食者我以跋折罗刺其心上。令画人口中流血。八大金刚析碎头破七分。若清净用心画者。我令其人恍惚不知自得其神相。即令画人得横财宝。若欲作大怒形。即大怒将形著龙鳞甲。七宝金锁头冠。脚著列鞋蹈二罗刹。悉著毛衣七宝璎珞。侍者一如怒身三面。左面赤眼大怒面长作张大口。右面黄目圆大上唇啮下唇。前面青作大悲菩萨形合口。左手托胯右作印。即以头指直向前指形。头上空中散花如雨。一一神后各药叉执旗幡。一铺总一百人也。

  若欲得一切所求皆吉者。即画菩萨形。一作虚空藏菩萨形。头戴七宝花冠。二手一手把莲华一手施无畏。面目长作唯须大慈悲作。侍者四人使者八人。又作前金刚四侍者散脂阿修罗二龙王。龙王执刀修罗依前散脂执弓箭。一一神后有一鬼执旗幡。不用天女。作二人状如飞天。仙形擎花盘立供养。其坛中央安二面食器(一晋言出乳也)勿和水生用供养。花树一百茎高二尺。坛内安二十八口神幡。像二十八部将军护界。小界内安五方杂色幡。五色幡十二口竹竿上悬之。入坛一宿即能缚人。遣缚即缚遣放不遮护之。上利人三日神现前。中利人七日下利人三七日。若其不见神。自身内障即发露忏悔。勿嗔骂于人。诵数虽多不得气力。一死之后永沈地狱别加楚痛。逢佛出世然始得免。受畜生身犹得作王。雄猛无比口恒不合。多声远叫人不见也。不能斋戒者。第一不得食酒肉五辛。一切病人亦不得食之。若食五辛之者。金刚拔舌出析头作七分。误食之忽取牛粪汁。斗吃忏悔。念观世音菩萨名一百八遍。复诵我咒二十一遍咒水洗浴。若欲治病先取一净房室。四壁香泥一遍。房内地总用牛粪泥泥之。作六肘长存坛高三寸。开四门悬缯幡盖。小结界。竖两口刀十只箭七器浆。朝夕浣衣。饮食果子如法供养。二十一个花树。坛安紫座契安咒师。面西安四天王座。四角四门安香炉。叶座龙王坐。安金刚座。安二十八部将军座。中安大将座。安菩萨佛座朝夕礼拜。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无南上方诸天王帝 南无一切贤圣 南无鬼神大将阿吒薄拘 南无大梵天王 南无一切金刚力士 南无四天大王 南无二十八部药叉将军 南无四十二部罗刹娑众

  今悉归依汝等。今我欲说如此咒章句。使我咒法如法成吉。一切诸鬼王等上方下方四维虚空。在地及水居者。大力药叉王各皆明听。我今召汝汝当集会。随我使令所为。昆弟药叉大将。拘吒齿药叉大将。旃荼药叉大将。翳罗叶药叉大将。质多罗药叉大将。苦跋罗药叉大将。吠率怒药叉大将。大力药叉大将。苏跋吒拏药叉王大唇药叉大将将军乾闼婆药叉大将。勃利沙药叉大将。自在那罗延旷野金毗罗僧慎尔耶药叉大将。正了知镇军药叉大将。摩尼跋陀药叉大将。阿利陀药叉大将。寒叶药叉大将。汝等受我香花饮食供养。及诸眷属任我所使令作成就。但欲治病。平旦烧百和香诵七遍神名。二十八部药叉大将名二十一遍。绕舍散白芥子作界畔。若有鬼病人不问多少。神自缚自打。不须人语。行者但云急急。罗法猫鬼狐魅精魅。当咒二十一遍即差。若有妇人治病。未必须令夫相逐与治。不尔者勿治。若治勿笑。相向了即令去。

  一者若治精鬼病。当使青面尼蓝婆官属。

  二者治魅病。使北方毗沙门王。

  三者治神病。使大摧碎金刚力士。

  四者治魍魉病。使西方天王。

  五者治鬼病。使摩诃迦罗大神王。

  六者治猛鬼病。使南方天王。

  七者治瘦病。使摩登伽大神力天王。

  八者治骨蒸病。使鸠槃荼王。

  九者治白虎病。使摩醯首罗天王。

  十者治怨家。使毗舍遮鬼王。

  十一者若令鬼散走。使金刚密迹。

  十二者伏一切恶兽。唤师子吼王。

  十三者治天行病气。唤白黑龙王。

  十四者治一切毒。虫唤降怨同力鸟王。

  十五者若打鬼。唤黑闇天王。

  十六者治伏诸龙。唤金翅鸟王。

  十七者若治毒蛇。唤大槃鸠荼。

  十八者降魔鬼。呼天魔波旬。

  十九者降伏树精。使火头金刚。

  二十者降伏内病使军荼利。

  二十一者若辟除盗贼。唤跋陀。

  二十二者降伏山神。唤目真邻王。

  二十三者欲兴生求利。唤功德天。

  二十四者欲随身出入。唤十四罗刹娑王。

  二十五者若一切不决者。当唤我阿吒薄拘大将。

  凡欲使神皆须志心顶礼。勿慢神王。使了又礼云。惭谢无供养叩头求哀。凡欲诵咒。洗净水漱口七遍。平旦禁人。取井华水铜器盛。面向东方九过咽之 凡治病斋前总了放神散 凡禁人竟即使六道并悉知之 凡持念者得咒力了。随心用之以一治万可知此耳。

  一法若人患牙齿疼痛不可忍者。以刀指之三遍即差。

  二法若人患心痛以刀指之即差。

  三法若人患头痛目疾。以刀指之即差。

  四法若人患带下病。咒刀一百遍指之即差。

  五法若人患痔病。咒刀已唤降怨鸟王。啄之三日即差。

  六法若人患痢。咒井华水三遍与饮之。又以刀刺脐下即差 又咒师手不犯触女人。又不犯五辛者。不须用刀直以手作拳以申头指。指一切病手下即差。

  七法若见一切虎狼师子野干。以指指之口即闭塞不害人也。

  八法若虎狼暴乱百姓人民者。以手印指之口云。百兽谛听奉上帝敕旨。虎狼闻之即伏不起。

  九法若鸟相捉。以手指即不相害。

  十法若犬吠人以手指之。即于地画师子吼王捉虎。犬即失性而去。

  十一法若欲远行。咒二十一遍行去。即足不痛亦不疲乏。

  十二法若持法之人。诵咒入海水神捧之而度之。

  十三法咒火三遍叩齿三遍。口云火神无忌光。急急而入之不被火烧。

  十四法欲令人敬念者。取一切合欢花叶及子。捣末取熏陆香汁和一丸。丸如弹子许大。以刀割破作两片。方纸上书前人姓名。一纸上自书名。各一片帖之。即以两字面相向合之。咒三遍口云。某甲急逐某甲。夜初分时使参辰令追。又拜三拜。其前人即失性而来无疑。

  十五法若一切恶人。欲令屈伏使和解者。前作一木人长一寸。令木人面向北壁。咒师面向东。诵咒一百二十遍。日进一掬土。木人被没尽其人即尽伏来。

  十六法欲断一切口舌人。精心用意无有不效。纸上书恶人名。伏符安衣领中。人见欢喜。

  十七法取兵死人血。书恶人名字。又书恶人形以符安口中含口中。一切恶人便赖舌自入肚结著碓尾下。随意舂之三日内恶人自缚不休。

  十八法以末沙和苦酒。书恶人名著脚底蹈。不语唇青。面见者骂之去始休。

  十九法若追鬼神。安符座前以物合之。鬼即来若使去即去。

  二十法追二十八部落鬼。书符合之三咒。九叩齿即来。

  二十一法若追起方鬼。书符安物下。三咒之即来。

  二十二法若追浮游鬼。书符合之即来。

  二十三法若召一切阎浮提鬼神王。盛三杯乳二杯饭二杯饼子。烧熏陆香而但呼名。祭之一时有青衣人来须臾并至。

  二十四法集一切虎狼百兽。安符合之一切虎狼虫兽自至皆集。出符放即去。

  二十五法结符印树上。一切飞鸟皆来集。去符还去。

  二十六法安符咒水饮之。令人不忘聪明。

  二十七法执符见官长者皆悦。

  二十八法欲得外人远来至。使摩诃迦罗往取之。后作法安符合之。其人不觉即来。

  二十九法咒右手头指。指之女色。得止念不念男子。

  三十法咒刀指舟发人如外身即止。

  三十一法以刀指树木。咒之一千遍树自拔出。

  三十二法咒刀二十一遍。指恶肿当下即除。或四十九遍一百八遍顿灭之。

  三十三法咒刀二十一遍。指飞鸟毛落如雨。

  三十四法咒刀二十一遍。欲远行四方托之即无障碍。

  三十五法欲入山川。咒刀二十一遍入之无恶兽难。

  三十六法若有恶疟鬼病或二日一发或三日一发。俱嗔怒咒之即差。若不止咒三遍即自语而去。即得除愈。

  三十七法若被蝎螫。咒生姜一遍捣傅之即差。

  三十八法若被蜂螫。咒刀三遍拟之即差。

  三十九法若被蛇螫。咒盐汤洗浴之即差。

  四十法若被厌蛊咒二十一遍以茅草扫之。散即将差。

  四十一法若鬼神难降伏者。驴夜眼皮香炉中烧鼻下薰之。即伏自倒自语。若骂不休咒白芥子烧。并打面上伏吐血。

  四十二法若龙行恶风雨。咒刀四十二遍。指云中即血下或光出。

  四十三法若人口讷。每朔旦以刀刺口。不过三度即差。

  四十四法若被蜘蛛咬者。唤降王啄之即差。

  四十五法若患时气病。咒刀刺口上。并咒水噀之即差。

  四十六法若咒鬼神病者。知姓名以刀往。即忽打之三度即差。收付与南斗狱后七日放之。

  四十七法若人相争咒之和解。

  四十八法咒蛇三遍。不伤人取内衣中。亦得放之即去。

  四十九法或逢恶兽。嗔怒咄之即失性而倒。但诵咒得神力者。入水不溺入火不烧。入官不嗔入虎穴不被伤。

  五十法若咒夏月能令雪下。

  五十一法若咒冬月能令雨下。

  五十二法咒星辰得散灭。

  五十三法咒日月得无光。

  五十四法咒盗贼远近自缚来投。

  五十五法咒牛令不行。亦不食水草一月而不死。

  五十六法咒水得成汤乳也。

  五十七法或于高山顶诵一百八遍。即有恶鬼药叉来。咒者勿看之。须臾间即恒河沙鬼围绕之。咒者勿语之须臾一无。于后行者咒刀能移山住流。摧伏外道一切神无能敢当。若鬼见行者如我无异。

  五十八法咒石榴树一遍。以手按之鬼见是刀。

  五十九法咒邪师。不问多少以刀画地围之。悉被缚啼泣说言也。

  六十法咒病人难差者。先身业重。即请观世音菩萨度之。画观世音菩萨以灭罪印印之。

  六十一法欲治魔病者。当称不空罥索菩萨三声病累除差。

  六十二法欲于他家治病者。当追灶君问之。即知吉凶。若不实者使南斗君打禁之。其女即报善恶。他凡有人病信者治之。不信者一阐提。不须治难差。

  六十三法但咒水噀之。一切病人亦得除差。

  六十四法若妇人无子。令净洁洗浴至心归命三宝。以白芥子一粒咒之一千八遍吞之即有儿。又若我弟子者我自护持。无有非人能得其便。于一切鬼神中作恭敬心。一切咒师中作兄弟心。恒行平等勿高心勿我慢。又于一切鬼神中作善知识想。

  六十五法若妇人产难临欲命终。吉日帝与子司命勿止。作咒索顶戴即产。

  六十六法若牛马疫起。咒土一百八遍散身上即差。

  六十七法若患淋病。咒赤铜铁一百八遍。煮取汁服即差。

  六十八法若欲缚人不劳用印。但至心诵咒。即得遣缚即缚遣打即打顺人心也。

  又我今为佛扬化。故变菩萨之身作降伏嗔怒身。我亲于佛前自说功能。佛即受我神印之行用当日同时。即大怒金刚说摧碎鬼咒。观世音菩萨说罥索咒。四大天王说四方灭鬼咒五道。

  又我于一切鬼神药叉罗刹天龙阿修罗金刚中元帅。为诸神之总管。于佛法末后。护念众生并令安稳。我看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犹如一子。不令恶鬼神暴乱众生。若有鬼神恼乱咒师者。我当帅百万鬼王。罗刹军众百亿药叉。天龙阿修罗八部众鬼神将军。令四大王天各领百亿鬼神前后围绕。所经之处山川震裂百鬼自奔。我于尔时告天龙八部鬼神。降注大雨起大风云悉满天地。我当嗔怒之时日月无光色。雷电霹雳百草自死。一切众生奔于孔穴。然后令金刚杵碎恶鬼神头破如微尘。作诸衰害诸鬼皆怖。毗那夜迦作其恼害。我令金刚藏王收录亦不使之。不须怖毗那夜迦余鬼神王罗刹夜叉鸠槃荼布单那毗舍阇摩登伽及魔眷属。其王皆是我营从。终亦不来相怖。

  又若欲除邪者。先会一座食饮然告之曰。汝等急去如风至于外境。若不去必可除之。

  又若求仙药。入于深山无人之处。于一大树下坐不起不食三日。即有仙人来奉药。服之与天地毕矣。

  又若逢大海水不得过。咒七遍三弹指。即龙王迎来。

  又若不治病者。但诵咒不知多少千万遍但发善心。于一切鬼神中作大善知识想。于一切有情作慈悲平等想。其人命终不经地狱。有诸菩萨天人授手去。

  大元经卷中

  贞享四年二月十三挍点了 净严(四十九载)

猜你喜欢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玄奘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二十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疏 第九卷·灌顶
  卷十二·僧祐
  证契大乘经卷下(亦名入一切佛境智陪卢遮那藏经)·佚名
  云外泽禅师语录原序·佚名
  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卷第二·义天
  兜率不磷坚禅师语录卷中·宗坚
  卷第二·佚名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一·石雨明方
  鼻奈耶卷第八·佚名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第八·佚名
  大乘唯识论·世亲
  檀腻羁缘品第三十九·佚名
  三弥底部论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附录·强行父

      于三谢诗可观世变  江左诸谢,诗文见《文选》者六人。希逸无诗,宣远、叔源有诗不工。今取灵运、惠连、玄晖诗合六十四篇,为三谢诗。是三人者,诗至玄晖,语益工,然萧散自得之趣,亦复少减,渐有唐风矣。于此可以观世变也。(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六十九·佚名

    万历三十八年闰三月丙午朔狭西巡按御史杨一桂<锍-釒>叙斩获阖套功初虏阖套一类技部繁多雄长不下如沙计嫌赏微薄猛克什力等从无额赏各恃强分外要挟往岁紏众掠劫道路为梗官军与战斩获二百五十余级有功文武官员除千总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六十六·佚名

    万历二十九年十二月甲子朔朝鲜国王李昖奏对马岛倭求款先是朝鲜人俞进得等自日本脱归言倭酋平秀吉将死令其家将康领东北三十三州辉元领西南三十三州协辅其幼子秀赖倭将景胜据关东以叛家康悉兵往击景胜辉元与行长等诸将

  • 卷六十四·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六十四乾隆二十三年十一月丁酉阿克苏办事舒赫德疏奏将军兆惠等信息舒赫德奏言十月二十日酉刻将军兆惠差索伦领催阿勒丹察披甲扎奇勒图来至阿克

  • 十国春秋卷一百八·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北汉五列传郭忠恕郭忠恕字恕先【宣和画谱云恕字国寳】洛阳人幼敏慧七歳童子及第富有文学尤工篆籀常有人于龙门得鸟迹篆示之忠恕一见辄诵有如宿习干祐初湘阴公赟镇徐州辟为推官隠帝遇弑于北冈侍中郭威命宰

  • 袁枢传·脱脱

    袁枢字机仲,建州建安人。幼年时努力学习,曾以《修身为弓赋》考国子监,周必大、刘珙都对他的将来抱有很大的希望。袁枢参加礼部的考试,词赋为第一名,被调任温州判官、兴化军教授。乾道七年(1171),袁枢任礼部试官,又任太学录,轮

  • 卷八十、民军起事及下诏辞位·黄鸿寿

    末帝宣统三年秋八月,武昌民军起,推第二十一混成协统蔡元洪为都督,总督瑞澂遁。武昌、汉阳及汉口镇俱为民军所占领。是年三月间,革命军起事于广州,影响波及湖北,瑞澂即下戒严令,久之寂然。及是月初旬,瑞澂接政府密电,谓革党将于

  •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七·高晋

    目录河防【十三】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七河防乾隆四十三年五月初七日河道总督萨载奏言窃臣于本月十七日奏覆黄水并未入运及髙家马头现在情形一折兹于二十五日奉到硃批已有防了钦此折内黄河改从陶荘绕北下注句上奉硃批

  • 纲鉴易知录卷八一·吴楚材

    南宋纪高宗皇帝纲 庚申,十年,春正月,遣工部侍郎莫将等使金。纲 观文殿大学士、陇西公李纲卒。目 纲卒于福州,年五十八,赠少师,谥忠定。纲负天下之望,以一身用舍为社稷生民安危,虽身或不用,用且不久,而其忠诚义气,凛然动乎远迩

  • 南史识小录卷五·沈名荪

    [史部,史钞类,南北史识小录__南史识小录钦定四库全书南史识小録卷五    钱塘沈名荪秀水朱昆田同辑宋列传珍新【何叔度奉姨若所生姨亡朔望必往致哀并设祭奠食并丨丨】此是送吏部郎耳【何尚之迁吏部郎告休定省倾朝

  • 九年·佚名

    (丙子)九年大明萬曆四年春正月1月2日○丙申,上行仁順王后練祭。百官脫衰,上練服,仍用白帽帶,視事。自上白帽視事之後,舊臣皆以改《五禮儀》,懷不平,上亦厭士類所爲,頗悔輕變舊制。於是,禮官徇流俗之論,請更議大臣,上從之。前議政權

  • 總序·佚名

    ○孝宗宣文章武神聖顯仁大王,在位十年,壽四十一。

  • 待轩诗记卷二·张次仲

    明 张次仲 撰国风鄘柏舟序衞共【音恭】姜自誓也【续序厘侯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共姜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絶之厘侯一作僖侯顷侯之子共伯名余諡共共姜齐武公之女】泛彼柏舟【叶刀与毛爲韵】在彼中河髧【

  • 卷四·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诗传大全卷四     明 胡广等 撰王一之六王谓周东都洛邑王城畿内方六百里之地【孔氏曰汉志云周封圻东西长南北短短长相覆千里按西都方八百里八八六十四爲方百里者六十四东都方六百里六六三十六爲方

  • 卷八十八·道世

    △五戒部第四(此别六部)▲述意部第一夫世俗所尚,仁义礼智信也。含识所资,不杀盗淫妄酒也。虽道俗相乖,渐教通也。故发於仁者则不杀,奉於义者则不盗,敬於礼者则不淫,悦於信者则不妄,师於智者则不酒。斯盖接化於一时,非即修本之教

  • 卷第五·朝宗通忍

    嘉兴大藏经 朝宗禅师语录朝宗禅师语录卷第五侍者 行导 编小参结夏小参云妙高顶上从来不许商量第二峰头诸祖略容话会妙高顶者不落言议不涉思惟当阳一提直下便了所以寻常上堂乃提纲撮要便白椎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

  • 琴心记·孙柚

    孙柚作。全名《司马相如琴心记》。今存明末汲古阁刊本,收入《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本事见《汉书》、《西京杂记》。共四十四出。剧中前部情节,如文君新寡、琴挑春心、夜亡成都、家徒四壁诸出,同于一般相如、文君故事。后

  • 菩萨本行经·佚名

    附东晋录,一说往昔精进之行以策懈怠,一为波斯匿王说檀度事,一授婆罗门辟支佛记,一授牧羊人辟支佛记,一舍利弗度师质大臣出家,被弟遣贼断臂证果夙世因缘。一婆多竭梨尊者自说夙因,一佛说往昔剜身求法事,一为贫士须达说施田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