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殖善根品第十三

复次阿难。若有比丘受持如是诸法门已。有诸清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乐闻法故有来听者不为演说。是人则为如来怨仇。何以故。是诸人等应为法器。乐欲闻法。不为说故彼不得闻。以不闻故即便退失己之善根。亦复退失他人善根。所以者何。是人不知应可为说不可为说。阿难。我以是义。欲令明了故说譬喻。犹如商人多赍宝货。至大旷野崄难路中。开诸宝货布之在地。唤诸群贼而告之言。我此宝货希有难得。汝与我价。我以此宝当卖与汝。阿难。时彼群贼。即于旷野执持刀杖。打诸商人夺其众宝。阿难。于意云何。是诸商人。可于旷野布众宝物。唤诸群贼言买物不。阿难白言。是诸商人。犹尚不应旷野崄路开诸宝货。况唤群贼。世尊。如是商人。应自牢藏众珍宝物。着铠持仗以自防卫。于旷野处安隐而度。此事应尔。尔时世尊复告阿难。复有商人。亦持诸宝从远方来。到诸城邑王都聚落。到已开诸宝物布之在地。彼有好人来买宝物。是诸商人方执刀仗。共买宝者而共斗战。阿难。于意云何。是诸商人得名黠不。阿难白言。不也婆伽婆。不也修伽陀。世尊。是诸商人应作是言。我此宝物希有难得。汝与我价当卖与汝。世尊。是诸商人应当如是。不应布诸宝已。着铠持仗共相御逆。佛言。阿难。有诸比丘。受持流通诸法宝藏。所谓修多罗。祇夜。伽陀。毗耶迦罗那。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那。伊帝毗利多迦。阇多迦。毗弗略阿浮陀达磨。优波提舍。而于彼等应为法器。不为说故彼不得闻。以不闻故。信等乐欲善心不生。以不生故。不得种诸善根修殊胜行而般涅槃。彼诸不应为法器者而为演说。彼得闻已信等乐欲善心不生。以不生故不得解脱。是人便生诽谤毁呰。作诸罪业堕三恶道。阿难。犹如彼愚痴商人。应开宝处而不为开。不应开处而便强开。应可与处而不肯与。不应与处而便强与。阿难。若有清信善男子善女人。善心清净乐欲闻法。应为法器来听法者。应可为说而不为说。不应为说而便强说。是故阿难。若有如是堪为法器。深信乐欲求涅槃者。应当为说。若有不堪为法器者。无信乐欲求其过失。破戒恶行伺求他过。为欲违反佛正法眼。不随顺故不应为说。何以故。勿令彼诸愚痴人等。闻此法已生增上过。是故阿难。当如是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应为法器乐闻法者。勤心为说。诸有听者亦复应当摄心专听。阿难。彼若如是。俱能广生无量阿僧祇大功德聚。阿难。于意云何。所有地界及众生界。何者为多。阿难白言。如我解佛所说义。众生界多非地界也。佛言。阿难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众生界多。非彼地界亦非水火等界。阿难。及余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有可知者有不可知者。有可见闻有不可见闻。是等一切于一刹那一罗婆一摩。睺多顷。假使俱时得作人身悉。成男子于一刹那一罗婆一摩睺多顷。皆悉得成缘觉菩提。阿难。乃至无量无边诸世界中所有地土。是诸地土边际不可知。如是地土悉作微尘。彼诸微尘假使皆悉得作人身悉成男子。彼作人已于一刹那一罗婆一摩睺多顷。皆悉得成缘觉菩提。阿难。若复无量无边诸世界中。有须弥山铁围山大铁围山。雪山香山及余黑山。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药草树木丛林悉为微尘。有可知者不可知者。有可见闻有不可见闻。皆得人身悉成男子。于一刹那一罗婆一摩睺多顷。假使一时皆悉得成缘觉菩提。阿难。彼诸缘觉假使寿命从过去际尽未来际。寿命住世不可得知。彼众生中惟有一人。独不得成缘觉菩提。然彼一人为大长者。亦从过去尽未来际。于中住寿不可得知。时彼长者亦随住寿。供养尔数诸辟支佛。饮食衣服床座卧具病瘦汤药。一切供身称意乐具。恭敬尊重谦下供养彼辟支佛。若辟支佛般涅槃后起七宝塔。以诸天人宝幢幡盖。种种花鬘涂香末香及以烧香。衣服歌舞音声伎乐。尽天人中最上供具。恭敬尊重谦下供养。阿难。于意云何。彼大长者得福多不。阿难白言。如我解佛所说义。若能供养恭敬尊重一辟支佛。所得福德尚多无量不可算数。无等无限不可思议。何况供养尔许辟支佛随其住寿。若灭度后恭敬尊重谦下供养。尔时世尊复告阿难。我今以实告汝。彼辟支佛具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聚。受彼长者种种供养。有一如来应正遍知出兴于世。不受长者衣服饮食床座卧具病瘦汤药。亦不说法。然彼长者但见如来应正遍知。凡常威仪示现于世。所得福德多于供养彼辟支佛。具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者。百千亿那由他倍。不及长者见佛如来凡常威仪示现于世。所得福德。何以故。以佛如来具足无量阿僧祇不可思议大功德故。阿难。诸佛如来但以威仪福德善根。犹尚不能穷其边际。何况如来所有无量诸善功德。阿难。若于辟支佛所修行布施所得福德无量阿僧祇。若于佛所修行布施。所得福德亦复无量无有限者。有何差别。阿难。彼所布施非无差别。阿难。譬如有人为求利故诣于他方。彼得利已即便回还。阿难。若施辟支佛所得福德。比佛如来亦复如是。阿难。若复有人于诸佛所修行布施。所得福德不可为譬。何以故。阿难。若于佛所修行布施。所得福德无量阿僧祇。不可思议无等无匹。无有边际不可穷尽。阿难。若于佛所修行布施所得福德。我当为汝而作譬喻。诸有智者以喻得解。阿难。譬如画师画虽精好。其中犹有少许鄙拙不端严处。复有画师所作端正转更胜前。如是阿难。若于辟支佛所修行布施所得福德。比于佛所修行布施所得福德。亦复如是。何以故。阿难。彼辟支佛。以其智故得名辟支佛。此辟支佛智皆从如来智慧而生。诸佛如来一切种智转更胜前。是故阿难。若于佛所乃至尽形。衣服饮食床座卧具病瘦汤药。恭敬尊重谦下供养。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阿难白言。如是婆伽婆。如是修伽陀。若于佛所乃至尽形恭敬供养。所得福德甚多无量。世尊。若于佛所乃至发心一生敬信。所得福德尚多无量。不可思议不可算数。何况有人于如来所乃至尽形。恭敬尊重谦下供养。作是语已。佛告阿难。且置供养一佛如来以一切乐具。乃至尽形而供养者。且置供养二三四五乃至十佛。若二十三十乃至百佛千佛百千佛。亿佛百亿佛千亿佛百千亿佛。亿那由他百亿那由他。千亿那由他百千亿那由他。乃至遍满阎浮提如来应正遍知。尽四天下千世界。二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其中百亿日月百亿须弥山。百亿铁围山百亿大海。百亿阎浮提。百亿郁单越。百亿弗婆提。百亿瞿陀尼。八万州渚并诸眷属。百亿四天下百亿四天王天。百亿三十三天。百亿须夜摩天。百亿兜率陀天。百亿化乐天。百亿他化自在天。百亿梵天乃至阿迦贰吒天。此名三千大千世界。彼悉满中诸佛如来应正遍知。譬如甘蔗若竹若[竺-二+韦]若佉陀利林若迦赊林。彼诸如来。寿命长远如恒河沙劫。时有长者。寿命住世亦复如是。乃至尽形衣服饮食床座卧具病瘦汤药。恭敬尊重谦下供养彼诸如来。若佛灭后起七宝塔。以天幢幡诸妙宝盖。种种香华涂香末香。一切花鬘诸妙莲花。优波罗花。拘牟头花。芬陀利花。一切歌舞种种音乐。以如是等一切乐具。恭敬尊重谦下供养。阿难。于意云何。彼大长者。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阿难白言。如是婆伽婆。如是修伽陀。彼大长者。于一如来以诸肴膳饮食供养。所得福德尚多无量不可算数。何况如是于诸佛所住恒河沙劫。而设供具恭敬尊重谦下供养。彼佛灭后起七宝塔种种供养。所得福德不可为譬。作是语已。佛告阿难。我今以实告汝。若彼长者。于诸佛所随其寿命。恭敬尊重谦下供养。彼佛灭后起七宝塔。以诸胜妙种种供养所得福德。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诸如来分别演说菩提道时。信解乐欲具足深信。法是善说僧是发心善修行者。信解诸行一切无常一切苦一切空一切法无我。寂灭涅槃。阿难。以此信解所得福德转复胜前。阿难。若复有人信解如是诸法宝藏转为他说。所得福德如是广大如是无量。如是阿僧祇如是不可思议。如是无等如是无限。何以故。阿难。如是法宝无上法藏初中后善。若有修行如是布施。所得功德比此法藏犹如草芥。应如是知。何以故。阿难。如是布施世间有漏是生死法。阿难。我此无量阿僧祇亿那由他劫所集法藏。断除生死离诸杂食流转故有。阿难。若有众生闻此法藏。从此生法而得解脱。乃至老死忧悲苦恼法而得解脱。阿难。我观此义故作是说。有二种人得大福德。一者勤心为说。二者至心专听。作是语已。慧命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深信具足如实修行。分别诸法信解乐欲。法是善说僧是发心善修行者。信解一切诸行无常若苦若空一切法无我。寂灭涅槃。如是善思深正念者得几许福。佛言。阿难。若复有人。但知法是善说僧是发心善修行者。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深正思惟摄心专听。得闻法已乃至一弹指顷深正思惟。法是善说僧是发心善修行者。是人于彼所得福德无量无边。何况善男子善女人。深正思惟摄心专听。听闻法已乃至一弹指顷如实修行。解知诸行一切无常一切苦一切空诸法无我。寂灭涅槃。阿难。若于无量无边诸世界中。所有一切诸众生界。于一刹那一罗婆一摩睺多顷。假使一时俱得人身。彼得人已于一刹那一罗婆一摩睺多顷。假使一时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等正觉。彼诸如来假使寿命从过去际不可得知。于未来际亦复如是。阿难。假使是等诸众生中惟有一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成正觉。然彼一人为大长者。亦随寿命从过去际不可得知。于未来际亦复如是。尔时长者。乃至尽形恭敬尊重谦下供养彼诸如来。以诸乐具衣服饮食床座卧具病瘦汤药而以供养。彼诸如来入涅槃后起七宝塔。起宝塔已宝幢幡盖。一切花鬘涂香末香。尽世所有恭敬尊重谦下供养。阿难。于意云何。时彼长者。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阿难白言。若彼长者。恭敬尊重谦下供养一佛如来。所得福德甚多无量。不可算数不可思议无等无限。何况如是于诸佛所。随其寿命恭敬尊重谦下供养。所得福德不可思量。佛言。阿难。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如是长者。所得福德不可思议。是故阿难。我今以实告汝。若彼长者于诸佛所随其寿命。恭敬尊重谦下供养所得福德。若复有人深正思惟摄心专听。得闻法已乃至一弹指顷。信解乐欲法是善说僧是发心善修行者。信解诸行一切无常一切苦一切空诸法无我。寂灭涅槃。所得福德不可譬类所能知也。阿难。如我先说有二种人得福甚多。一者至心为说。二者专心勤听。尔时世尊说是偈言

  为于二种义  应听佛所说

  一切漏行尽  近圣成菩提

  若有说法者  及听佛正法

  二俱得福多  能建诸仙幢

  尔时世尊复告阿难。有二种人共魔波旬极大战诤。何者为二。一者至心为说。二者专心勤听。何以故。阿难。如是梵行得满足者。谓善知识及善等侣善心流注。何以故。阿难。若有众生遇善知识。遇知识已从生得解脱。乃至老病死忧悲苦恼法而得解脱。阿难。此事我昔告诸声闻。有二因缘能生正见。一者从他闻法。二者内正思惟。从他闻者当知从佛所闻。内正思惟者亦从佛知。何以故。阿难。如诸凡夫佛未出时。自无内正思惟。佛出世已。教诸凡夫作如是事。阿难。我观是义故作是说。内正思惟亦从佛生。尔时世尊说是偈言

  善哉妙丈夫  得见增诸智

  若有断疑者  令凡得明慧

  见圣者得乐  共居亦得乐

  不见诸凡愚  如常有乐者

  是故阿难。我为是义随宜演说梵行满足者。诸善知识及善等侣。能生善心相续流注。何以故。阿难。若有众生遇善知识得生善心。生善心已心则得信。心得信已所作皆善。所作善已则得善法。得善法已安住善法。住善法已。于佛世尊深得敬重。于法僧所亦深敬重。当得圣所爱戒。自在戒。智所赞戒。趣涅槃戒。阿难。如云降雨小坑满。小坑满已大坑满。大坑满已小河满。小河满已大河满。大河满已大海满。如是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诸佛所闻佛说已得善根力。得善根已近善知识。近  善  知识已得善等侣。得善等侣已得善流注。得善流注已得最胜善。得最胜善已得善心。得善心已乃至如法顺法发心修行。究竟转究竟无垢。究竟梵行究竟最后。阿难。汝观如是一切外物同时生长。花果成时无有违失。何况汝等所作善行岂有违失。若有违失无有是处。是故阿难。汝等应当修行善行。无有众生修行善行。而不得果有违失者。阿难。我亦曾修一切善行无有违失。阿难。我本修行菩萨行时。所修一切诸善功德。所得果报无有违失。阿难。汝观如来所行道路。于彼所有丘陵坑坎高下平正。屏厕臭处清净香洁。株杌荆棘薮林丛草。秽恶隐没善好低首。树神现身倾侧礼拜。城邑巷路所有众生。见佛如来随佛而行。如来过后各还如故。阿难。汝观如来于过去世诸佛菩萨善知识所。声闻缘觉师僧父母。耆年长宿沙门婆罗门。倾侧稽首获得如是最胜果报。一切外物见诸佛已应低首者即便低首。高者令下下者令高。高下诸处皆悉平正。阿难。汝观一切愚痴凡夫。于诸尊长不修恭敬。亦不礼拜憍慢自恃。为慢所害为慢所缠。阿难。汝观如来网缦手足。一切皆以善行所得。阿难。汝观如来本修善行。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以此善行摄护众生。不作分别此是我父此是我母。兄弟姊妹亲戚善友。阿难。我于众生一味平等心无差别。阿难。我于久远无有众生。而不摄受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摄护愚痴凡夫。然彼不知以已善根福德因缘。生死本际受诸果报。阿难。我于众生与其善根所得福乐。多于自身修诸善业所得果报。阿难。一切世间所有乐具。皆悉无常是变易法。如此乐具是无常故。我本修行菩萨行时。为诸凡愚成熟佛道。令得无为圣无漏乐。是无漏乐。常不变易更不败坏。是故阿难。如是圣智当修诸业。如是圣智修诸业者。是名正业。如是阿难。我本亦曾以此圣智修诸善业。阿难我亦更说诸余善行。若有众生为涅槃故。乃至发心作少善根种诸种子。闻佛如来说诸妙法。深解义趣忆念如来。心生爱敬有抆泪者。长叹者毛竖者。若堕地狱畜生饿鬼。无有是处。若于菩提不得究竟。亦无是处。阿难。复有众生忆念如来。于法觉悟有流泪者。毛竖者叹息者。阿难。莫作异观。彼诸众生堕于恶道地狱畜生饿鬼中者。无有是处。是故阿难。汝莫放逸。应勤方便修诸善业。阿难。诸佛世尊以不放逸得证菩提。及助道法亦以不放逸故得。阿难。若有如是善受教者。求利益者。求安乐者。求怜愍者。起悲愍心。应如是作。所应作者我已作竟。汝等今者亦应当作。勿令如是真道断绝。又复勿令佛正法眼而有隐没。阿难。汝应如是令佛法眼使得久住。各于人天广行流布。阿难。我今以是正法宝藏。付嘱于汝勿令毁灭。应如是作。是我教法.

猜你喜欢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爾瞻尊禪師語錄卷上·尔瞻达尊
  第七卷·佚名
  访问佛教领袖记·太虚
  浮石禪師語錄卷八·通贤
  卷三十七·佚名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恭述本师德惠·印光
  赞净土超胜·印光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六·佚名
  卷第二十四·佚名
  卷第二十·费隐通容
  致日本佛教联合会书·太虚
  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下·佚名
  致满智书(四通)·太虚
  卷第二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元诗选三集乙集目录·顾嗣立

    卢承旨挚(疎斋集)

  • 前汉孝武皇帝纪卷第十四·荀悦

      五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遂登陇崆峒而还。十有二月辛巳朔旦冬至。始立泰畤于甘泉。夏五月。谏议大夫终军使者安国少季使南越。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大冠。衣长缨。必羁王之颈。致之阙下。军既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十五(阙)·杨仲良

      哲宗皇帝   获鬼章(阙)

  • 名山藏卷之二十二·何乔远

    臣何乔远恭辑典谟记二十二◆典谟记二十二世宗肃皇帝一○世宗肃皇帝一世宗肃皇帝御讳厚熜兴献王长子也宪宗十子长孝宗次贵妃邵氏子兴王兴王封楚安陆上生之年为正德二年翼轸见庆云楚分也正德十六年

  • 第二十九章 督豫·冯玉祥

    奉军进攻的部队共分两路:东路侧重津浦线,取攻势,张作霖自兼总司令;西路侧重京汉线,取守势,张作相为总司令。直军则分三路迎敌:东路以彭寿莘为司令,与奉军争夺津浦线;西路吴佩孚自兼司令,倾全力以争取保定以北的京汉线;东西两路之

  • 一五四 清党·周作人

    说到“清党”,有什么人会得不感到愤慨的呢?在这回事件里死的人不知有多少,即使自己没有亲属在里边,也总有些友人和学生,不禁叫人时常想起,而且那些就是不认识的,也都是少壮有为的人,如今成批的被人屠杀,哪能不感觉痛惜呢。那时

  • 裴耀卿传·欧阳修

    裴耀卿,字焕之,是宁州刺史裴守真的次子。几岁时就能写文章了。考中童子科。二十岁时任秘书省正字、相王府典签。相王要他与掾丘说、文学韦利器轮流在府中值班,以备顾问。府中称之为“学值”。相王即帝位,任裴耀卿为国子主

  • 明鉴易知录卷九·吴楚材

    明纪世宗肃皇帝编 癸亥,四十二年,春三月,以严讷为吏部尚书,李春芳为礼部尚书。编 夏四月,严世蕃逃归。纪 世蕃未达雷州,至南雄而返。罗龙文亦逃伍,潜往歙县,藏匿亡命刺客。一日被酒大言曰:“要当取应龙与徐老头泄此恨!&

  • 景公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将加诛晏子谏第十三·晏婴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 理学类编目録·张九韶

    卷一天地论天地之始终论天地之形体论天之枢纽卷二天文论日月星辰论日月食卷三天文论云雷风雨之属论虹蜺河汉卷四地理论地里之广濶论潮汐之消长卷五鬼神论鬼神之情状论祭祀之感通卷六人物论人物之始

  • 卷十四·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十四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礼器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集说以礼为治身之器故能大备其成人之行至大备则其德盛矣礼之为用能消释人回邪之心而增益其材质之美措诸身

  • 卷首·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首圣制天以隂阳五行化生万物四时宣其气百昌欣其荣而於穆不巳之理主宰其中者本至易而无难也地有山川河岳涵?万类飞走动息之各安其居?生长养之各顺其序而安贞顺应之德根柢其内者本至简而无繁

  • 除诸业障一切智金刚仪轨分第十八·佚名

    尔时观自在,复说三摩地。最上清净法,是即金刚手。调伏於诸恶,而现莲花部。诸佛方便力,利益众生故。忿怒大明王,清净诸三有。以众生性欲,未远离诸染。诸佛无碍力,起大悲愍心。尚未能救度,是故观自在。说此三摩地,是三世诸佛。大

  • 卷二十·普济

      南岳下十五世下龙门远禅师法嗣龙翔士圭禅师温州龙翔竹庵士圭禅师,成都史氏子。初依大慈宗雅,心醉楞严。逾五秋,南游谒诸尊宿。  始登龙门,即以平时所得白佛眼。眼曰:“汝解心已极,但欠著力开眼耳。”  遂俾职堂司。

  • 佛说无能胜幡王如来庄严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北印度乌填曩国帝释宫寺三藏赐紫沙门臣施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忉利天帝释宫中善法堂会。而于是时忽有阿素啰王。与诸眷属部领兵众。各各身被甲胄手执器仗。前后围绕来相战斗。讨伐忉利天宫。尔时帝释

  • 十八空论(亦十六亦十八亦十四亦十七)·龙树

    龙树菩萨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问空无分别。云何得有十八种耶。答为显人法二无我。是一切法通相。今约诸法。种类不同。开为十八。何者。一内空。二外空。三内外空。四大空。五空空。六真实空。七有为空。八无为空。九毕

  • 卷第十九·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十九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诸师列传第六之九豁庵悟法师法嗣   ·啸岩文虎法师(广智下第八世)闲林真法师法嗣   ·法明师昶法师逸堂癸法师法嗣   ·同庵允宪法师   ·

  • 九经辨字渎蒙·沈炳震

    十二卷。清沈炳震撰。炳震字寅驭,号东甫,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岁贡生,乾隆初,举博学鸿词科不遇。专攻古学,考订博辨,一生着述颇丰,除此书外,尚有《新旧唐书合抄》、《廿一史四谱》、《唐诗金粉》、《井鱼听编》、《历代帝系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