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浮石禪師語錄卷八

嗣法門人行浚等編

拈古

舉:「世尊初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顧四方,云:『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雲門云:『我當時若見,一棒打殺與狗子喫,貴圖天下太平。』」師云:「世尊纔出頭來,只要起家立業,那顧垛生招箭?雲門大師雖則據令而行,剛成賊過張弓。」豎拂子,云:「大眾見麼?不因樵子徑,怎到葛洪家?」

舉:「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云:『我有正法眼藏涅槃玅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師云:「世尊拈花,眼空四海。迦葉微笑,傍若無人。且道正法眼藏是什麼乾屎橛?」

舉:「外道問佛:『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良久,外道歎云:『世尊大慈大悲,開我迷雲,令我得入。』作禮而去。阿難云:『外道有何所證而言得入?』世尊云:『如世良馬,見鞭影而行。』後來百丈恒舉此話請益法眼,語未終,眼云:『住住,汝擬向世尊良久處會麼?』丈從此悟入。」師云:「不向良久處會,向什麼處會?」復顧左右,云:「百丈悟處與外道悟處,是同?是別?若道是同,天下宗師盡為外道伴侶;若道是別,東土衲僧不如西天外道。者裏緇素分明,許汝參學事畢。」

舉:「世尊因波斯匿王問:『勝義諦中有世俗諦否?若言無,智不應一;若言有,智不應二。一二之義,其義云何?』佛言:『大王!汝於過去龍光佛時曾問此義,我今無說,汝亦無聞。無說、無聞,是為一義?二義?』」師云:「世尊雖則善荅,帶累波斯匿王墮在死水。山僧則不然,待問:『一二之義,其義云何?』豎拂子,云:『喚作拂子則觸,不喚作拂子則背,此是一二之義,畢竟喚作什麼?』匿王若向者裏透得,非唯不落一二之數,亦且慶快平生。」

舉:「文殊起佛見法見,被世尊威神貶向二鐵圍山。千巖和尚云:『大眾!不起佛見法見,還免得貶向二鐵圍山麼?世尊也是憐兒不覺醜。』」師云:「千巖恁麼道,也是自屎不覺臭。敢問大眾:起也貶、不起也貶,作麼生免得?」眾無語,師湧身云:「觀世音菩薩將錢買胡餅,放下手卻是饅頭。」

舉:「教中道:『未離兜率,已降皇宮;未出母胎,度人已畢。』」師云:「此是黃面老子閨閣中物,罄底搬出與諸人面前了也。還見麼?若也見得,必自信自肯;脫或未能,不妨更為諸人下箇註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舉:「世尊一日陞座,大眾集定,文殊白椎云:『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師云:「世尊雖是頭正尾正,卻被文殊使令。若是山僧,纔見文殊出眾,便乃震威一喝,即歸方丈,直使文殊一場懡㦬。何也?我為法王,於法自在。」

舉:「永嘉云:『江月照,松風吹,永夜清宵何所為?佛性戒珠心地印,霧露雲霞體上衣。』大慧云:『者箇阿師好與三十棒。且道過在什麼處?不合將常住物入衣缽下。』」師云:「大慧老人雖則捉賊獻贓,棒不虛發,怎奈不顧自家失利。大眾還知失利處麼?不許他人富,甘得自家貧?」

舉:「陸亙大夫對南泉云:『肇法師甚奇怪,道:「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泉以手指庭前花,云:『時人見此一株花,如夢相似。』」師云:「陸亙將此勘驗王老師,卻被王老師勘驗。陸亙雖是無語,其旨了然。若會得陸亙了然處,要識『天地同根,萬物一體』有什麼難?」

舉:「僧問風穴:『古曲無音韻,如何和得齊?』穴云:『木雞啼子夜,芻狗吠天明。』徑山云:『者黃面淛子恁麼荅話也,做他臨濟兒孫未得在。今日或有人問徑山:「古曲無音韻,如何和得齊?」只向他道:「木雞啼子夜,芻狗吠天明。」』」師云:「富而好禮,以見無驕;財不苟得,方無濫取。徑山老人是不能逃二者之咎,只欲抑人揚己,不懼旁觀。雖然,還知徑山為人處麼?若非舍己從人,那見婆心太切?」喝一喝。

舉:「雪峰仁禪師云:『終日忙忙,那事無妨。且道如何是無妨底那事?』良久,云:『心不負人,面無慚色。』」師云:「報恩則不然,終日閒閒,那事難安。且道如何是難安底事?上床落地,日應三餐。且道與古人是同?是別?若道是同,未免喫報恩棒;若道是別,亦未免喫報恩棒。為甚如此?不是報恩硬與棒,大都緇素要分明。」

舉:「千巖示眾云:『老僧如猢猻種樹,種了便拔,看大眾根生也未?』眾無語,自代云:『根生也。』」師云:「根生則不然,未免自起自倒。山僧也不種、也不拔,秪問大眾如何是無根的樹子?」眾無語,師云:「無根樹子也不識。」

舉:「百靈問龐居士云:『石頭得力句,曾舉似人否?』士云:『亦曾舉似人來。』靈云:『阿誰?』士點胸,云:『龐公。』靈云:『直是妙德空生也,讚嘆不及。』居士卻問百靈:『阿師得力句,曾舉似人否?』靈云:『亦曾舉似人。』士云:『阿誰?』靈戴笠便行。大慧云:『者箇話端,若不是龐公,幾乎錯舉似人。雖然如是,畢竟百靈輸他龐公一著。何故?若不得箇破笠遮卻髑髏,有甚面目見他龐公?』」師云:「百靈戴笠子,正要與龐公相見,為甚大慧道:『不得者箇破笠遮卻髑髏,有甚面目見他龐公?』還會麼?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

舉:「臨濟上堂,兩堂首座相見,同時下喝,僧問:『還有賓主也無?』濟云:『賓主歷然。』復召眾云:『要會臨濟賓主句,問取堂中二首座。』」師云:「臨濟大師卻被者僧覷破。報恩則不然,者僧纔恁麼問,劈頭便棒,非但使者僧脫洒,亦且與二首座相見。」

舉:「興化謂克賓云:『汝不久為唱導之師。』賓云:『不入這保社。』化云:『會了不入?不會不入?』賓云:『總不與麼?』化便打,云:『克賓維那法戰不勝,罰錢五貫,設饡飯一堂。』次日,自白槌云:『克賓維那法戰不勝,不得喫飯。』即趁出院。」師云:「興化法令若不如是之嚴,何以見他克賓?所謂『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舉:「丹霞於慧林寺遇天大寒,取木佛燒火向,院主訶云:『何得燒我木佛?』霞以拄杖撥灰,云:『吾燒取舍利。』主云:『木佛何有舍利?』霞云:『既無舍利,更取兩尊燒。』主自後鬚眉墮落。」師云:「丹霞燒木佛,冷煖自知;院主墮眉鬚,其禍難了。盡道木佛本無舍利,誰信丹霞以杖撥底?」喝一喝,云:「青天白日,切莫眼花。」

舉:「趙州訪道吾,吾見來,著豹皮褌,把吉獠棒,在三門前等候。纔見州來,便高聲唱喏而立,州云:『小心祇候著。』吾又唱喏而去。」師云:「道吾勘驗趙州,卻被趙州勘驗。雖然,趙州輸他一著。何故?著賊也不知。」

舉:「深、明二上座同行,見一鯉魚從網跳出,深云:『俊哉,好似箇衲僧。』明云:『何似當初未入網時好?』深云:『明兄猶欠悟在。』明行三十里方省。」師云:「結交須勝己,似我不如無。」

舉:「靈山會上有一女子於佛前入定,佛敕文殊出之。文殊遶女子三匝,鳴指一下,女子入定儼然,文殊遂運神力托至梵天撲下,女子亦復儼然。佛云:『非但汝一人出此女子定不得,設使百千萬億文殊亦出不得;下界有罔明菩薩能出此定。』佛語未竟,罔明從地涌出,佛敕令出定,罔明遶女子三匝,鳴指一下,女子遂出定。」師云:「文殊自文殊,罔明自罔明,女子與瞿曇,從來不異心。一箇點即不到、一箇到即不點、一箇亦點亦到、一箇不點不到,向者裏分析得明,方具得參學眼,然未具透關眼在。且道如何是透關眼?一氣不言含有象,萬靈何處謝無私?」

舉:「臨濟問洛浦云:『從上一人行棒、一人行喝,阿那箇親?』浦云:『總不親。』濟云:『親處作麼生?』浦便喝,濟便打。」師云:「臨濟探竿在手,深淺預知;洛浦死坐竿頭,不求進步。還有知恩者麼?直饒有,也只是喫棒底漢。」

舉:「趙州訪黃檗,檗見來,便閉卻方丈門,州即於法堂上叫云:『救火,救火。』檗開門搊住,云:『道道。』州云:『賊過後張弓。』」師云:「二大老相見,可謂碁逢敵手,落子非輕,一箇把住雙關、一箇頻連虎口,雖能各展奇謀,到底不無優劣。且道在阿誰分上?試檢點看。」

舉:「南陽國師云:『說法有所得,斯則野干鳴;說法無所得,斯則獅子吼。』」師云:「大小國師只解瞻前,不能顧後。有所得、無所得則且置,畢竟喚什麼作法?啼得血流無用處,不如緘口度殘春。」

舉:「僧問雲門:『如何是驚人句?』門云:『響。』」師云:「雲門老漢接機甚便,秪是閉門不落閂,空費己力。忽有人問報恩:『如何是驚人句?』只向他道:『低聲,低聲。』」

舉:「雪峰示眾云:『盡大地是箇解脫門,因甚把手拽不入?』」師云:「雪峰老漢可謂千鈞之弩不為鼷鼠而發機。」

舉:「僧問高安澄禪師:『舊歲已去,新歲到來,還有不受歲者麼?』澄云:『作麼生?』僧云:『恁麼則不受歲也。』澄云:『城上已吹新歲角,窗前猶點去年燈。』僧云:『如何是去年燈?』澄云:『臘月三十日。』」師云:「高安老漢被者僧看破,且道看破在什麼處?臘月三十日。」

舉:「黃檗因南泉問:『什麼處去?』檗云:『擇菜去。』泉云:『將什麼擇?』檗豎起刀子,泉云:『汝只解作賓,不解作主。』檗以刀子點三下。」師云:「二大老雖是互相勘驗,賓主歷然,檢點將來,南泉輸卻一籌。若是廣慧,見他把刀子點三下,只道箇『轉見不堪』。雖然,碁逢敵手方堪著,琴遇知音始好彈。」

舉:「溈山因仰山摘茶次,謂仰云:『終日摘茶,只聞子聲,不見子形。』仰撼茶樹,溈云:『子只得其用,不得其體。』仰云:『未審和尚如何?』溈良久,仰云:『只得其體,不得其用。』溈云:『放子二十棒。』」師云:「溈山陸地興波,仰山隨邪逐惡,若無末後二十棒,直至於今沒勦絕。何則?一把柳絲收不得,和煙搭在玉欄杆。」

舉:「黃檗因百丈問:『什處來?』檗云:『大雄山下採菌來。』丈云:『還見大蟲麼?』檗作虎聲,丈拈斧作斫勢,檗把丈一摑,丈笑歸,陞座,為眾曰:『大雄山下有一大蟲,汝等諸人也須仔細,老漢今日親遭一口。』」師云:「捨己從人,真大丈夫。若非刖足曾三獻,怎得連城價倍高?」

舉:「僧問大隨法真禪師:『劫火洞然,大千俱壞,未審者箇壞不壞?』隨云:『壞。』僧云:『恁麼則隨他去也?』隨云:『隨他去。』僧不肯。後到投子,舉前話,子遂裝香遙禮,曰:『西川古佛出世。』謂其僧曰:『汝速回懺悔。』僧回大隨,隨已化,再轉投子,子亦遷化。」師云:「者僧不肯大隨,甚是難得,反被投子害他一生。」

舉:「李駙馬問慈明:『我聞西河有金毛獅子,是否?』明云:『駙馬甚處得者消息來?』李便喝,明曰:『野干鳴。』李又喝,明云:『獅子吼。』」師云:「問也問得好,荅也荅得妙,只是末後猶欠收機,未免落他彀中。還有出得者麼?試

猜你喜欢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佚名
  第五品 苏那长老品·佚名
  名僧传抄目次·宝唱
  卷第十六·智旭
  佛说柰女耆婆经·佚名
  卷二百七十二·佚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 二·江味农
  如来常无常品第五·佚名
  卷四十九·佚名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宗密
  目录·投子义青
  大般涅槃经 第四卷·佚名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下·佚名
  佛说法灭尽经 原文·佚名
  第三 女人相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六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六十五鸭类五言古鸭雏          【宋】梅尧臣春鸭日浮波羽冷难伏卵常因鸡抱时托以鸡窝暖三旬防既坼乳毛寒胫短鸡宁辨其雏翅拥情款款一日向水涯所禀殊未断泛然去中流鸡

  • 第三十六回 江夏王通叛亡身 潘贵妃入宫专宠·蔡东藩

      却说陈显达决计起兵,将攻建康,先令长史庾弘远、司马徐虎龙,致书朝贵,大略说是:  诸公足下:我太祖高皇帝,睿哲自天,超人作圣,属彼宋季,纲纪自紊,应禅从民,构此基业。世祖武皇帝,昭略通远,克纂洪嗣,四关罢险,三河静尘。郁林、海

  • 第十五回 灭西夏庸主覆宗 遭大丧新君嗣统·蔡东藩

      却说速不台班师回国,由成吉思汗接着,闻知哲别已殁,悲悼不置,便命哲别子生忽孙为千户,承袭父祀。再遣使颁谕术赤,命他就钦察以东,忽章河以北,新定各部,俱归镇治。至西北未定地方,亦须随时勘定。术赤虽曾奉谕,恰不愿再出征战,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六十八·佚名

    嘉靖三十八年正月癸酉朔 命成国公朱希忠行拜 天礼于 玄极宝殿 上不御殿文武百官及朝觐官朝服诣大朝门行五拜三叩头礼百官表贺免宴赐莭钱钞王府进表人员及四夷朝贡使宴于阙左门 查理边储户科右给事中魏文吉等劾奏诸边

  • 卷之一百三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币制处·费行简

    币制处何为而设,袁慰庭特为位置梁卓如计也。溯远因于戊戌二人本深仇,然华夏光复,梁不能不归国,而为民党所丑诋,势不得不托庇于袁。于是结共和党,以主持中央集权,示与国民党立异。袁未必不知其意,而可藉以排除孙黄诸人,从此乘仇

  • 一五○八 谕内阁原任礼部侍郎胡煦着加恩补行赐谥·佚名

    一五○八 谕内阁原任礼部侍郎胡煦着加恩补行赐谥乾隆五十九年十一月十七日乾隆五十九年十一月十七日内阁奉上谕:原任礼部侍郎胡煦,苦志读书,究心理学,着有《周易函书》,采入四库全书经部,尚为绩学之臣。从前因其官止侍郎,例

  • 史记集解卷五·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五秦本纪第五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皁游尔后嗣将大出

  • 临门语(查东山散纪、沈墨庵补述)·查继佐

    ●临门语(查东山散纪、沈墨庵补述)张煌言大司马苍水先生名煌言,字玄箸,鄞县人,祟祯壬午登贤书。英年杰出,已负大志。遭国变,乙酉,越诸生郑遵谦举义,奉鲁王监国于绍兴,煌言仗剑从之,以庶常权制诰。北师不即东渡,相持者一年。丙戌,越

  • 张·宋濂

    张珪字公端,张弘范之子。年少时能挽强弓,百发百中。有一次,与其父打猎于林中,遇猛虎。珪抽箭往前,虎如人一样站起来扑向张珪,珪一箭射穿虎喉,全军无不为之欢腾,其勇敢如此。至元十六年(1279),弘范平定广东海南,宋礼部侍郎邓光荐

  • 歴代建元考卷七·钟渊映

    秀水钟渊映撰唐末诸国考后梁【朱氏】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晃本名温单州砀山人弃黄巢降唐赐名全忠进封梁王以天祐四年丁卯簒位于大梁己巳迁洛阳六年壬申为子友珪所弑改元二开平【四】干化【二】郢王友珪晃子以壬申弑父自

  • 第七章 24·辜鸿铭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辜讲孔子在一生及教育生涯中,只教四种东西:文学艺术知识、行为准则、良心道义、真诚坦率。

  • 卷十一·蔡卞

    <经部,诗类,毛诗名物解钦定四库全书毛诗名物解卷十一宋 蔡 卞 集解释虫蚁 蝇 蟏蛸 蠋 蜂 螽斯 腾蛇蛇 虺 蚺蛇 蝍蛆蚁庄子曰道在蝼蚁蚁有君臣之义故其字从义繁露曰人者仁也我者义也故其义字亦从我记曰蛾

  • 杂篇&middot;则阳第二十五·庄子

    [题解]《则阳》以人名篇。全篇的主旨在于道论,反映了庄子的世界观。在本篇的“则阳游于楚”、“圣人达绸缪”段落中阐述了王公士人追求于禄而圣人追求的是无言之道。不用语言,返归本性,以道化人。在“旧

  • 卷七·盛世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编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七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乡饮酒礼第四之二主人降席自南方注曰不由北方由便张氏曰此下言旅酬之仪立司正以监酒司正安宾表位于是宾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众宾众宾以次

  • 卷一百四十八·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四十六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般若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般若波罗蜜多。不应观八解脱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常若无常。何以故?八

  • 奉天录·赵元一

    唐赵元一著。四卷,一百零二条。多据见闻,记唐四镇之乱始末,起建中四年(783)十月,终兴元元年(784)七月。所述泾原兵变,朱泚称帝,李怀光叛唐,德宗奔奉天(今陕西乾县)、梁州,以至李晟唐军收复长安等事,较他书为详,多为《

  • 曹源道生禅师语录·曹源道生

    全一卷。全称曹源和尚住饶州妙果禅寺语录。宋代僧曹源道生撰,法嗣痴绝道冲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辑录妙果寺上堂语、信州(江西上饶县西北)龟峰寺上堂语及小参、赞颂十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