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九十七章 奇玛罗单玛等二王

由此,此[王子称]奇玛罗单玛斯利耶(第二),王备信心等之德,身敬三宝,(一)彼由玛睹城迎来妃所生女为首妃,依四摄法使诸人喜,具德之彼人民之主,于楞伽国,常平等正守王位。(二、三)即位之式已,[彼]于胜者之教有净信心,几次行齿[舍利]供养及其一切事,特定牟尼王之齿舍利,建种种殊胜工艺辉美之三层楼阁,以二万五千之银作美厨子,以涂金而附九种之宝珠,于似宝支提此大厨子,安置胜者之舍利。(四、七)地之护者,思行大戒之授与,各别备衣服其他美要具及各五百套,与赠物及王之翰书其他诸物,王派明敏之大臣赴罗康伽之地方,招请三单那长老以下之比丘众,随来三十三人之比丘,令住于斯利瓦达都,恭敬四要具,彼以如前建造康伽之渡河处园于水之[结界]堂,伴来于此三十三人良家儿等,授与大戒。[如是]令光辉胜者之教。(八、一三)加有信心二十,百数之良家儿等得沙弥之地位,以供养甚多之四种要品,以习正法,累积善业。(一四、一五)思交足为大善根,赴斯玛那峰(佛足山),以摩尼、真珠等,金宝[作为]器物,并于种种之布帛等行大祭,七日间停其处。(一六、一七)以彼牟尼[尊]之足迹安置于沙曼达具达奢罗之顶上。[王]以白银之大伞覆而行大祭。(一八)日日闻[佛之]正法,于布萨日每守布萨戒,愿善之王,行众多之善根,依如是种种之法,日夜不放逸而行诸善根。(一九、二〇)如是此王为世间及佛教,图特别之利益,存世二十二年为王死[王]所虏。(二一)于布施其他之善业上,有慈爱心之贤者(奇玛罗)王,彼世间唯一之主尊,辉耀牟尼王之教,知而以恭敬心,常不放逸,又光辉此殊胜之教。(二二)

其次,[王]之子有王[名]西利奇罗婆拉伽玛那怜达西哈,彼王乃善业刚勇之藏,为护楞伽之王位,由玛睹罗城迎来诸王女为首妃,日日行布施等之善根与祭齿舍利积集善根。(二三、二五)父王之时援护授与比丘等之大戒,而王令有信心众多良家儿出家,[如是图佛]教之特利。(二六)为礼拜正等觉者在世之时所建玛喜央伽那之支提,大力王其时以种种彩色之布帛供养支提,以金银之花、水生陆生之种种芳香之花,硬软之食物,行大供养,积集大功德。(二七、二九)率大军同赴玛喜中伽那,每二回而行大供养,彼人间之主,以信心登斯玛那峰二回积集善业。(三〇、三一)随伴众多随从而出大城,赴阿如罗达城行大供养,作善逝(佛)之法衣大之法衣,以供养物,常常供养善逝之齿[舍利]。(三二、三三)

河流之凑合处,美而近根本城廓,于椰子树之大园中,设名群达沙罗支城,王住此而设善座卧处,令住沙弥等,日日行布施其他之善,令书写经卷,于大城,见父王[曾]设而特定齿舍利堂屋之古旧而心感动,彼人间之主,建殊胜美丽层阶[之堂],(三四、三七)以种种色彩之细工,取挂明亮之门、施覆盖之庄饰、似白银之山,为垩土工事而使回光。于道场二阶之墙壁,而精巧彩色之雕物,令作比豆梨贤者本生故事、古提拉(音乐师)、[大]隧道本生谭、凝乳运搬王、大黑[犬]、须达那青年、六牙象之本生谭、法幢、大护法、摩诃伽那迦本生谭,足迹善知童子、单玛孙达、大那罗陀迦叶梵天、大莲华王子、油钵、小莲华王本生谭、果子袋、生卵、羌培耶、兔本生谭、维萨易哈、姑尸王、小须陀苏摩、尸毗王本生谭、以此等及提迷耶、小弓术师、萨迦奇罗本生谭(真实语)、无智、迦陵誐王菩提树本生谭、有德[象]本生谭、同康哈提帕耶那道士本生谭、毗输安呾啰王子本生谭,此等三十二之本生故事。人间之主累积无量之功德。(三八、四五)

于此都市之中央,以大菩提树、支提、那达神祠于中,四方厚高之石造,[由]垩涂工事之光,都女子之首饰似于首环美而亦作墙壁,[王为自己之]记念物。(四六、四七)于自己所出沙弥之间,一人具有戒行之德,常喜精勤,熟说种种之佛语,是诗人、说者、群众之导者、为自利及利他以放舍生命,楞伽国之[佛]教如于空之明亮月轮。以[其]信心与智慧为家,乐于精勤,对于名沙罗兰加罗沙弥,生类主之彼王,依法物[之两]利,奉安再三利益世间正觉者、牟尼王之舍利,作一罗达那半高之龛,涂黄金,使缕七百颗之摩尼珠,于此光辉之龛添舍利,共与种种正法之书而特遇[沙弥]。(四八、五四)与彼[沙弥]法衣等之要具,众多之净人,人民之主依物[施]特遇之。(五五)

为令正法久住[于世],郑重招请[沙弥],所饰一万一千句,名沙罗达三伽哈正法轮书,以意释大菩提树之楞伽国语,曾于姜普睹尼城,名婆罗加玛普奢王时,住于五个寺房[比丘]之长有智慧,愿福业之长者,言:“充足行教者,成一切无病。”以意释药箱之句,人民之主,名沙弥加罗有智识,愿正菩提之清净,使沙弥作之。(五六、六〇)行如是种种善业,彼贤者行王事三十三年,为死[王]所捕。(六一)

彼王极乐于楞伽国,得至上之尊敬,舍其一切,知舍自己之民草、良友、生类而去,汝等[亦]思诸尊牟尼[尊]语言教法,[求]最高之解脱,行善业与天上之乐。(六二)

善人之信心与激动而[起]作大王统史

名奇玛罗单玛等第二王说明[章]九十七章[毕]

猜你喜欢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二卷·圆照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二卷·马鸣
  浮山远禅师·惠洪
  不可求神通及现身成佛·印光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四卷·护法
  木村泰贤逝世之悼言·太虚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序·圆悟克勤
  般若灯论释 第三卷·清辨
  卷第十九·丈雪通醉
  卷第十一·通云
  目次·灯来
  佛法学习初步·李叔同
  卷四百三十九·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八思巴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卷第十一·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一齣~第四十齣·陈汝元

    第三十一齣 慈训【金珑璁】〔云过同上〕鸿沟初隐冻。鸾台寳镜朦胧。嗟双鲤不浮东。无心刺凤。一点靑螺愁重。空泪洒杜鹃红。千里鄕云蝶梦中。相望无复马牛风。谁怜双凤衾初合。社燕何由恋塞鸿。〔云〕过儿。我与你父

  • 卷十六·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十六    歙县汪立名编长庆集十六【律诗五言七言凡九十六首】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开州韦大员外庾三十二补阙杜十四拾遗李二十助教员外窦七校书

  • 嵗时杂咏巻十·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中和节【古诗十一首今诗三首】中和节日宴百寮【二首】 徳 宗韶年启仲序初吉谐良辰肇兹中和节式庆天地春欢酣朝野同生徳区宇均云开洒膏露草疏芳河津嵗华今载阳东作方肆勤慙非薰风唱曷用慰吾人东风变梅

  • 投江得救·佚名

    (净扮判官上)【正音】玉皇圣旨怎羁迟∮星火云飞普救济。江头滚风波起,不是神仙怎敢布施∮(合)即忙前去,不得有违;眼望旌节旗,耳听好消息。自家非别,判官是也。奉玉皇旨意,着我普救刘永夫妻。来到这里,就是龙溪江口,不免在此等候那

  • 第四回 佳人出狱·蒲松龄

    不说张鸿渐在施舜华家,成其夫妇,却说方娘子在监里,已过了一个年头。 [叠断桥]佳人在监,佳人在监,不觉光阴又一年。花炮闹喧喧,才知年头换。锣鼓喧天,锣鼓喧天,元宵佳节万人欢;那知受罪人,啀哼到二更半! 小姐初到监里,觉着甚是难

  • 卢照邻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卢照邻(630?—689?),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附近)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合称初唐“四杰”。 卢照邻,他十多岁就远下淮南,师从曹宪、王义方学习《苍雅》及经史。他勤奋学习希望“明主以令仆相待,朝廷以黄

  • 列传第五十四 王恭 庾楷 刘牢之(子敬宣) 殷仲堪 杨佺期·房玄龄

    王恭,字孝伯,光禄大夫蕴子,定皇后之兄也。少有美誉,清操过人,自负才地高华,恆有宰辅之望。与王忱齐名友善,慕刘惔之为人。谢安常曰:“王恭人地可以为将来伯舅。”尝从其父自会稽至都,忱访之,见恭所坐六尺簟,忱谓其有余,因求之。恭

  • ●卷一百七十四·徐梦莘

      炎兴下帙七十四。   起绍兴七年正月十五日丁丑,尽其日。   何谓讲军制今天下因循旧弊可革者众矣。至最甚而切於时事者军制是也。今诸州郡隶将兵用虎符调发者枢密院之兵也。不隶於将兵者州郡之兵也。二者不为虚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二·佚名

    嘉靖二十四年八月辛卯朔诏加成国公朱希忠太傅京山侯崔元大学士严嵩俱少师○壬辰致仕大学士贾咏夏言各奏贺 万寿圣节下其章于礼部○升浙江右布政使谢兰为河南左布政使○荫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孙柽为国子生○加秉一真人陶

  • 卷之九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六·佚名

    孔门弟子弟子仕不仕【颍滨 范文正公】颜渊【荆公 颍滨 东坡 昌黎】子夏【颍滨】仲由冉求公西华曾晳言志【颍滨】曾参不列四科【李观 乐天 郑獬】樊迟学稼圃【颍滨】宰予从田常作乱【颍滨 东坡】孔门学道教人【

  • 卷八·佚名

    △如来性品第四之五善男子,方等经者,犹如甘露亦如毒药。迦叶菩萨复白佛言:如来何缘说方等经。譬甘露亦如毒药。佛言:善男子,汝今欲知如来祕藏真实义不。迦叶言尔。我今实欲得知如来祕藏义。尔时世尊而说偈言:或有服甘露,伤命

  • ●又述二颂(有序)·张商英

      商英。及汾州西河宰李杰。同谒无业禅师塔。惜其摧腐。相与修完。既而塔放光。又梦无业从容接引。觉而阅其语。见无业问马祖西来心印。祖云。大德。正闹在。且去。无业去。祖唤云。大德。无业回首。祖云。是什么。

  •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萨陀波仑品第二十七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欲求般若波罗蜜,当如萨陀波仑菩萨,今在雷音威王佛所,行菩萨道。”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萨陀波仑菩萨云何求般若波罗蜜?”佛告须菩提:&ldq

  • 法界次第初门总序·智顗

      天台山修禅寺。沙门释智顗。辄依经附论。撰法界次第初门三百科。裁为七卷。流传新学。略为三意。一为读经寻论随见法门。脱有迷于名数者。二为未解圣教所制法门浅深之次第。三为学三观之者。当以此诸法名相义理。

  • 损斋备忘录·梅纯

    明梅纯撰。此书分上下二卷,上卷分纪事、纂言、知人、格物四类,下卷分说诗、论文、补缺、拾遗、辨疑、刊误六类。其纪事条颇有参考价值。如详记明初随太祖朱元璋渡江者徐达、冯国用等十人之终始、记洪武三年大封功臣之始

  • 玉山纪游·袁华

    一卷。元顾瑛(1310—1369)纪游唱和之作,明袁华厘定成帙。顾瑛字仲瑛,号金粟道人,昆山(今属江苏)人。集中所游,自昆山以外,有天平山、灵岩山、虎丘、西湖、吴江、锡山、上方山、观音山,亦有远在数百里以外者,总题曰“

  • 孝经集传·黄道周

    四卷。明黄道周(1585—1646)撰。该书作于道周受廷杖下狱之时,盖起草于崇祯十一年(1638),完成于十六年(1643)。该书宗旨在于阐明《孝经》五大义:“本性立教,因心为治,令人知非孝无教,非性无道,为圣贤学问根本,一也。约教于礼,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