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后序

  紫府真容院松溪老人文珫述

  伏闻。大圣度生。应迹无方。所现之处。无非利益。虽不局于形教。使归心有在。唯止一方。故。我文殊大士。妙践真觉。廓净尘习。寂寥。于万化之域。动用于一区之中。示居因位。果彻因源。不舍悲心。恒居紫府。三千界内。有清凉之一名。万亿国中。无文殊之二号。净居梵世。服道而倾心。花藏欲天。餐风而合掌。是以。统十千之众圣。伏五百之毒龙。金灯夜灿。爃煌于碧嶂之前。瑞气晓迎。闪灼于翠峰之上。奇葩天坠。岂局之于春秋。明月泉生。宁分之于晦朔。自斯历代王臣。敬礼。积着弥繁。传照百灯。相继不绝。胡可胜言。昔宋朝丞相无尽居士天觉。梦游紫府。既至无殊。见不思议之境界。睹无穷数之神光。具奏。帝闻重加修葺。庄产土田。倍加先帝。山门荣耀。缁侣汪洋。自此洪岩巨壑。峭壁荒溪。古之伽蓝。无不周备。可谓名高百代。道光千载。朝臣奉信。竞趣宝方。续传流通。至今无替。迄于逝金犹存松风。灵迹诗颂歌词。清凉等传。十有余本。近因兵革。屡遭火废。堕荡无遗。幸于河西僧法幢处。得清凉传一部。余钞绿编集。校勘无差。访诸有缘。刻板流行。本山僧义祥者。英俊博学。崇贤好古。愍余哀恳。罄自衣盂。并诱信士。命工镂板。不日而成。祝余曰。山门老宿。知事多矣。序述来由。续之传后。余先劝请。今既工毕。事不获已。聊述云耳。以此洪因。祝严皇帝万岁。臣宰千秋。内宫天眷。福禄遐昌。助缘施主。增添寿算。法界有情。同登觉岸

  洪武廿七年。六月十有九日。余与四众百十余人。游台山礼文殊化境。所睹光相。圣灯千变万态。灵异叵测。乃踊跃无量。喜不自胜。真所谓旷劫尘势。一时顿尽矣。游览之间。偶遇宝峰金禅者。亦淳厚人也。就于清凉古刹。罄舍衣资。接纳游礼缁素。三载如初。四事之需。无所乏少。实法门中苦行兴福僧也。余甚佳之。一日炷香作礼曰。此山。乃大圣所居。师幸特未瞻礼。可谓千载之难逢也。自古游观之士。率多王臣贵族。硕德大儒。咸有诗偈。发挥圣迹。请师一言。赞咏圣境。及策发余怀。不亦可乎。余曰。大圣境界。以虚空为口。须弥为舌。尚不能赞其万分之一。况大圣不思议境界。智识岂能到乎。辞不获已。遂书拙偈。以塞其请云。上人觐礼曼殊叟。亲闻震地金毛吼。胸次狐疑悉荡绝。日午面南看北斗。五峰森耸侵天长。俯视众刹如铺张。大地山河作金色。树林池沼腾辉光。宝剑倚天寒。圣凡情尽扫。五百贤圣僧。当下离烦恼。靠倒释迦老子。掀翻居士净名。释迦分疏不下。居士饮气吞声。杀活纵擒出思议。逆行顺化超常情。刀山与媱舍。常谈四谛轮。耳根塞却方真闻。大智洞明非外得。屠沽负贩皆玄门。道人拟欲重相见。翻身拶倒光明殿。顶门眼正没嫌猜。佛头佛头全体现。从此遍游诸佛刹于诸佛所闻妙法。一一三昧得总持。利他自利原无乏。崇善住山雁门野衲子庵性彻。洞然。书于。台山清凉石上

  古并崇善禅寺

  常住记

  释慧祥清凉传。见宋史志。广传续传。则史志。及诸家藏书志。俱不著录。杭州何梦华(元锡)得之。示阮文达。文达。缮录进呈。世乃知有此书第

  天府卷轴。既非草茅能窥。阮氏文选楼书。又毁于火。藏书家以不得见为憾闻。此书原本。今藏归安陆氏皕宋楼。武陵赵君伯藏(于密)为居闲得借读。纸脆殆不可触。内佚广传中卷。(清翊)恐其日就湮没。方录付梓。颇以佚卷为憾。适钱塘丁氏正修堂藏有钞本。则佚卷存焉。亟合梓之。甫成全璧。钞本讹字颇多。然无可校正。姑仍其旧。忆咸丰同治闲。游迹淹留太原。距台山仅数百里。尘鞅牵绊。竟未游礼灵峰。今筋力日衰。息影东南。五顶云山。无因投迹。香火缘悭。抚书慨叹。光绪甲申十月。吴县蒋清翊字敬臣识

  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仪征坑氏揅经室外集)

  古清凉传二卷。广清凉传三卷。续清凉传二卷

  唐释慧祥撰古清凉传。宋释延一撰广清凉传。续清凉传宋张商英朱弁所撰。广续二编。藏书家。多未著录。惟古清凉传。见宋史艺文志。凡方城名胜。及高僧灵迹。莫不详载。延一收捃故实。推广祥传。更记寺名胜迹。以及灵异药物。其中多涉及儒家。且有六朝人文。如晋释支遁文殊像赞序。又殷晋安郄济川赞。并世所希见。而遁序。尤足补本集之所佚。若王勃释迦如来成道记。释迦佛赋。今四杰集。文苑英华。俱无之。是编或以为金大定时。寺中藏版。末附补陀传峨嵋赞。乃元人所集。明释。又从而附缀之也

  案。是书原本。今在归安陆氏皕宋楼。实洪武丙子。山西崇善寺所刊。末缀寺僧性彻募刊缘起云。重刊释迦赋。帝王崇教事迹。成道记。补陀传。清凉传。合部印施。其王勃文二首。各自为书。不在延一传。又郄济川。宋嘉祐时人。广清凉传序。是其撰。亦非六朝人。此皆提要之误。补陀传。为元盛熙明撰。熙明出处。具陶九成书史会要。提要亦未及考。性彻原刊。无峨嵋赞。天顺壬午。五台广缘寺。重刊此书。始坿缀之(钱塘丁氏正修堂。有钞本。乃据天顺本影写者。行字悉同洪武本。惟版缝刊施钱人姓名为异)今王勃释迦佛赋。成道记。已刊入(清翊)所注王子安集。二十卷内。崇教事迹。多佞佛语。峨眉赞尤鄙俚。概削不刊。惟刊清凉传补陀传云。光绪甲申十月。吴县蒋清翊字敬臣识

猜你喜欢
  大智度論卷第八·欧阳竟无
  大机大用·佚名
  佛说钵兰那赊嚩哩大陀罗尼经·佚名
  卷五·佚名
  卷第二十二·永觉元贤
  卷第七·霁仑超永
  卷三十一·佚名
  十二门论·龙树
  中阿含经卷第六十·佚名
  卷第二十·佚名
  佛说秘密相经卷下·佚名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四卷·湛然
  叹品第三十一·佚名
  添品妙法莲华经序·佚名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志第十一 五行·萧子显

    《木传》曰:“东方。《易经》,地上之木为《观》。故木于人,威仪容貌也。木者,春生气之始,农之本也。无夺农时,使民岁不过三日,行什一之税,无贪欲之谋,则木气从。如人君失威仪,逆木行,田猎驰骋,不反宫室,饮食沈湎,不顾礼制,出入无度,多

  • ●卷二百四十二·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四十二。   起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丙申,尽其日。   国史馆编修官员兴宗采石战。且录曰:完颜亮竭其国兵前来南牧其身先出汝州(京西道)示欲出襄汉上流朝廷遂促三司发精兵五万人合荆鄂之兵凡十二

  • ●附录三·黄宗羲

    梨洲先生世谱梨洲先生神道碑文传传传黄梨洲先生年谱·梨洲先生世谱万斯大姚江黄氏,汉颍川之后。靖康之乱,迁于婺源。有仕为庆元通判者,金人破庆元,不屈死之。子三人,分地避兵;一居定海(东发之始祖),一居慈溪吴岙,一居凤凰

  • 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卷中·佚名

    次日,乐毅宣谕诸将曰:“齐王无道,侵凌诸国,吾今佐燕王,会集秦,魏,韩,赵四国军将,共灭无道齐君,以雪先王之耻。汝等有功者赏,怠慢者斩!”宣谕毕,遂布下七星八斗阵。齐帅邹文简领兵三十万,列成坚阵。邹文简出马叫曰:“太平不睹来朝,输赢

  • ◎盛氏之阔绰·李定夷

    常州故绅盛宫保之妻庄太太,近为故夫营奠营斋,颇为忙碌。先在杭州之灵隐寺设水陆道场,超度亡魂,兼自庆五旬寿辰。盛氏族人因之成群结队,联袂赴杭,车乘翘翘,湖山生色。仅仅游资一项,竟有数千之巨,可谓穷奢极欲矣!近又在原籍东门外

  • 通志卷一百三十九·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五十二梁王茂 曹景宗 王珍国【张齐】席阐文 夏侯详【子亶防鱼】 吉士瞻 蔡道恭 杨公则 邓元起【罗研】【李膺】张惠绍 冯道根 康绚 昌义之 张策【子缅 

  • 四六三 广西巡抚吴虎炳奏遵旨详查《字贯》并相类书籍情形折·佚名

    四六三 广西巡抚吴虎炳奏遵旨详查《字贯》并相类书籍情形折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广西巡抚臣吴虎炳跪奏,为覆奏事。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初十日承准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十八日

  • 诏狱惨言·顾大武

    善言天者必验之于人,人事而不能征实于天,则七政亦具文矣。客少嗜象纬之学,长而弥笃,披霜沐露,几历分至,遂能于浑盖二家,会其微眇。乙丑春冬,旅泊都下,目击天人之异,为记其本末,以征天人合一之符,使后之言灾祥者采而择焉。季春旬有

  • 一七 编译的教训·邹韬奋

    我写给黄先生的信去了之后,他便约我去谈了一次,并向我取去了几本《约翰声》。这是约翰出版的月刊,我在约翰就学时候的中英文的作品,在这里面都可以看到一部分。后来他曾经向穆先生和当时在申报馆营业部服务的一个约翰同学

  • 辞过第六·墨子

    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修其城郭,则民劳而

  • 提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钦定礼记义疏          礼类三【礼记之属】提要【臣】等谨按钦定礼记义疏八十二卷乾隆十三年御定三礼义疏之第三部也经文四十九篇?为七十七卷附载图五卷其诠释七例亦

  • 中观论疏卷第五(本)·吉藏

    释吉藏撰六种品第五所以有此品来者。佛随虚妄众生种种异说。或作五阴之名。或标六种之称。而意在破我。令我见息法亦不留。滞教之人不领无我但取著于法。上已破其迷五。今复除其惑六故说此品。二者诸方等经历法开道。

  • 跃入虚空·别利亚耶夫

    科幻小说,别利亚耶夫创作。一批银行家、神父、花花公子和游手好闲的太太小姐为了躲避即将来临的革命,集资建造了一艘宇宙飞船逃离地球,妄图在茫茫宇宙中寻找一个“世外桃源”。在宇宙飞行中他们认为操纵飞船的技术人员不

  • 重修台湾县志·王必昌

    清鲁鼎梅主修,王必昌总辑。乾隆十七年(1752)书成刊刻。十五卷。分疆域、山水、建置、赋役、学校、祠宇、礼仪、武卫、职官、选举、人物、风土、艺文十三志,每志一卷,惟艺文两卷,外加杂记一卷。本书舆图较旧志简略,山川、风

  • 谷神赋·赵大信

    谷神赋,原题「天水逸人大信注」。约出于北宋。《通志‧艺文略》着录「谷神赋一卷,赵大信撰」,当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本篇赋文以老子「谷神不死」之说为本,论说养生之道。宣称「养神在心,不死在我」

  • 近峰纪略·皇甫录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明皇甫录撰。一卷。有古今名贤汇语本、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皆误题为皇甫庸撰。另有《近峰闻略》一卷,焦竑《国史经籍志》、《千顷堂书目》、《钦定续通考》、《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近峰闻略》八

  • 广释菩提心论·佚名

    四卷,莲华戒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引诸经以明大悲为本,慧及方便,一切时常行,及明闻思修三慧。

  •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窥基

    凡四卷。唐代窥基撰。略称成唯识论枢要、唯识论枢要、唯识枢要。或单称枢要。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册。系唯识三种注疏之一,与成唯识论演秘、成唯识论了义灯并称为唯识三疏,或唯识三个疏。本书初叙成唯识论之成立、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