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原文

小乘阿含部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一卷

后汉沙门安世高译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长阿含善生经别译)

  佛在王舍国鸡山中。时有长者子。名尸迦罗越。早起严头。洗浴著文衣。东向四拜。南向四拜。西向四拜。北向四拜。向天四拜。向地四拜。佛入国分卫遥见之。往到其家问之。何为六向拜。此应何法。尸迦罗越言。父在时教我六向拜。不知何应。今父丧亡。不敢于后违之。佛言。父教汝使六向拜。不以身拜。尸迦罗越便长跪言。愿佛为我解此六向拜意。佛言。听之内着心中。其有长者黠人能持四戒不犯者。今世为人所敬。后世生天上。一者不杀诸群生。二者不盗。三者不爱他人妇女。四者不妄言两舌。心欲贪氵㸒恚怒愚痴自制勿听。不能制此四意者。恶名日闻。如月尽时光明稍冥。能自制恶意者。如月初生其光稍明。至十五日盛满时也。

  佛言。复有六事。钱财日耗减。一者喜饮酒。二者喜博掩。三者喜早卧晚起。四者喜请客。亦欲令人请之。五者喜与恶知识相随。六者憍慢轻人。犯上头四恶。复行是六事。妨其善行。亦不得忧治生。钱财日耗减。六向拜当何益乎。

  佛言。恶知识有四辈。一者内有怨心。外强为知识。二者于人前好言语。背后说言恶。三者有急时。于人前愁苦。背后欢喜。四者外如亲厚。内兴怨谋。善知识亦有四辈。一者外如怨家。内有厚意。二者于人前直谏。于外说人善。三者病瘦县官为其征彸忧解之。四者见人贫贱不弃捐。当念求方便欲富之。恶知识复有四辈。一者难谏晓教之作善故与恶者相随。二者教之莫与喜酒人为伴故。与嗜酒人相随。三者教之自守益更多事。四者教之与贤者为友故与博掩子为厚。善知识亦有四辈。一者见人贫穷。卒乏令治生。二者不与人诤计挍。三者日往消息之。四者坐起当相念。善知识复有四辈。一者为吏所捕。将归藏匿之。于后解决之。二者有病瘦。将归养视之。三者知识死亡。棺敛视之。四者知识已死。复念其家。善知识复有四辈。一者欲斗止之。二者欲随恶知识谏止之。三者不欲治生劝令治生。四者不喜经道。教令信喜之。恶知识复有四辈。一者小侵之便大怒。二者有急倩使之不肯行。三者见人有急时避人走。四者见人死亡弃不视。佛言。择其善者从之。恶者远离之。我与善知识相随。自致成佛。

  佛言。东向拜者。谓子事父母。当有五事。一者当念治生。二者早起敕令奴婢。时作饭食。三者不益父母忧。四者当念父母恩。五者父母疾病。当恐惧求医师治之。父母视子亦有五事。一者当念令去恶就善。二者当教计书疏。三者当教持经戒。四者当早与娶妇。五者家中所有当给与之。

  南向拜者。谓弟子事师。当有五事。一者当敬难之。二者当念其恩。三者所教随之。四者思念不厌。五者当从后称誉之。师教弟子亦有五事。一者当令疾知。二者当令胜他人弟子。三者欲令知不忘。四者诸疑难悉为解说之。五者欲令弟子智慧胜师。

  西向拜者。谓妇事夫。有五事。一者夫从外来。当起迎之。二者夫出不在。当炊蒸扫除待之。三者不得有氵㸒心于外夫。骂言不得还骂作色。四者当用夫教诫。所有什物不得藏匿。五者夫休息盖藏乃得卧。夫视妇亦有五事。一者出入当敬于妇。二者饭食之。以时节与衣被。三者当给与金银珠玑。四者家中所有多少。悉用付之。五者不得于外邪畜传御。

  北向拜者。谓人视亲属朋友。当有五事。一者见之作罪恶。私往于屏处。谏晓呵止之。二者小有急。当奔趣救护之。三者有私语。不得为他人说。四者当相敬难。五者所有好物。当多少分与之。

  向地拜者。谓大夫视奴客婢使。亦有五事。一者当以时饭食与衣被。二者病瘦当为呼医治之。三者不得妄挝捶之。四者有私财物。不得夺之。五者分付之物当使平等。奴客婢使事大夫亦有五事。一者当早起勿令大夫呼。二者所当作自用心为之。三者当爱惜大夫物。不得弃捐乞丐人。四者大夫出入当送迎之。五者当称誉大夫善。不得说其恶。

  向天拜者。谓人事沙门道士。当用五事。一者以善心向之。二者择好言与语。三者以身敬之。四者当恋慕之。五者沙门道士人中之雄。当恭敬承事问度世之事。沙门道士当以六意视凡民。一者教之布施。不得自悭贪。二者教之持戒。不得自犯色。三者教之忍辱。不得自恚怒。四者教之精进。不得自懈慢。五者教人一心。不得自放意。六者教人黠慧。不得自愚痴。沙门道士教人去恶为善。开示正道。恩大于父母。如是行之。为知汝父在时六向拜之教也。何忧不富乎。尸迦罗越即受五戒。作礼而去。

  佛说呗偈。

  鸡鸣当早起  被衣来下床

  澡漱令心净  两手奉花香

  佛尊过诸天  鬼神不能当

  低头绕塔寺  叉手礼十方

  贤者不精进  譬如树无根

  根断枝叶落  何时当复连

  采华着日中  能有几时鲜

  放心自纵意  命过复何言

  人当虑非常  对来无有期

  犯过不自觉  命过为自欺

  今当入泥犁  何时有出期

  贤者受佛语  持戒慎勿疑

  佛如好华树  无不爱乐者

  处处人民闻  一切皆欢喜

  令我得佛时  愿使如法王

  过度诸生死  无不解脱者

  戒德可恃怙  福报常随己

  现法为人长  终远三恶道

  戒慎除恐畏  福德三界尊

  鬼神邪毒害  不犯有戒人

  堕俗生世苦  命速如电光

  老病死时至  对来无豪强

  无亲可恃怙  无处可隐藏

  天福尚有尽  人命岂久长

  父母家室居  譬如寄客人

  宿命寿以尽  舍故当受新

  各追所作行  无际如车轮

  起灭从罪福  生死十二因

  现身游免乱  济育一切人

  慈伤坠众邪  流没于深渊

  勉进以六度  修行致自然

  是故稽首礼  归命天中天

  人身既难得  得人复嗜欲

  食氵㸒于意识  痛想无厌足

  豫种后世栽  欢喜诣地狱

  六情幸完具  何为自困辱

  一切能正心  三世神吉祥

  不与八难贪  随行生十方

  所生趣精进  六度为桥梁

  广劝无极慧  一切蒙神光

猜你喜欢
  坐禅三昧法门经卷下·佚名
   第九十一則 鹽官犀牛扇子·胡兰成
  占察善恶业报经玄义·智旭
  发扬中国文化与佛教以救国救世界·太虚
  兜率龟镜集缘起·弘赞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一·佚名
  卷第三·普瑞
  中论序疏·吉藏
   第九十八則 天平行腳·胡兰成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卷·佚名
  第八 伽陀集·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四卷·佚名
  修行胜道升进分第六·佚名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十九、平常是道·慧开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提要·韦縠

    臣等谨案才调集十巻蜀监察御史韦縠撰每巻录诗一百首共一千首自序称观李杜集元白诗而集中无杜诗冯舒谓崇重老杜不欲芟择然寔以杜诗髙古与其书体例不同故不采录舒所说非也其中颇有舛误如李白录愁阳春赋是赋非诗王建录宫

  • 卷一百十一·陈邦彦

    <集部,总集类,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十一目緑花鸟合景牡丹鹁鸽图【元岑安卿】牡丹锦鷄【明张凤翼】牡丹雉鷄【明沈周】题海棠鸣禽图【元贡师泰】题黄鹂海棠图【元陈旅】钱舜举海棠

  •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东夷 北狄·刘昫

    ○高丽 百济 新罗 倭国 日本高丽者,出自扶余之别种也。其国都于平壤城,即汉乐浪郡之故地,在京师东五千一百里。东渡海至于新罗,西北渡辽水至于营州,南渡海至于百济,北至靺鞨。东西三千一百里,南北二千里。其官大者号大对

  • 卷二百八十二 熙寧十年(丁巳,1077)·李焘

      起神宗熙寧十年三月盡是年四月   五月庚戌朔,詔:「諸路言蝻蟲生,宜申嚴條約,下當職官亟除絕之【一】。」   宣徽南院使、判應天府張方平為東太一宮使,聽居南京。方平四表乞致仕,而有是命。蘇軾代方平作好兵猶好色疏

  • ◎京师警察厅·费行简

    京师警厅,隶属于内部。置总监一人,都尉九人,警正三十九人,警、佐百廿人,技正二人,技士四人,分总务行政、司法、卫生、消防五处,以居首善为中外观瞻。所系枉法、舞弊之事,自较外省为少,而限于财力、卫生及诸工程多未设置完备,加以

  • 八六八 护理江西巡抚冯应榴奏覆钦遵毋庸查办《沧浪乡志》谕旨缘由折·佚名

    八六八 护理江西巡抚冯应榴奏覆钦遵毋庸查办《沧浪乡志》谕旨缘由折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初六日护理江西巡抚印务 布政使臣冯应榴跪奏,为钦奉圣训,恭折覆奏事。本年四月初一日接奉上谕:李世杰奏查获《沧浪乡志》一折内,摘出

  • 甲申传信录卷三·钱士馨

    大行骖乘稽古之失天下者有矣,不称同死社稷之为贤。飞廉死商之难,恶来哭纣之尸,皆不可为。忠长恶速亡,罪之大者也。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间,杀君三十有六,而称死君之难者三臣。宋督杀其君夷,而及其大夫孔父;宋万杀其君捷,而及大夫

  • 徐景文·周诒春

    徐景文 年三十二岁。生于香港。兄翼周。任大总统府医官。已婚。初学于香港圣保罗书院。拔萃书室。及上海圣约翰大学。光緖二十八年。自费游美。入菲立德非亚牙医学校。习牙医。光緖三十一年。得博士学位。曾为英美会

  • 仁的五条行为准则·孔子

    【原文】 子张间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 子张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能在天下实行五

  • 襄公·襄公四年·左丘明

    【经】四年春王三月己酉,陈侯午卒。夏,叔孙豹如晋。秋七月戊子,夫人姒氏薨。葬陈成公。八月辛亥,葬我小君定姒。冬,公如晋。陈人围顿。【传】四年春,楚师为陈叛故,犹在繁阳。韩献子患之,言于朝曰:「文王帅殷之叛国以事纣,唯知时

  • 四十、趯倒净瓶·慧开

      沩山和尚,始在百丈会中充典座。百丈将选大沩主人,乃请同首座对众下语,出格者可往。百丈遂拈净瓶置地上,设问云:“不得唤作净瓶,汝唤作甚么?”   首座乃云:“不可唤作木也。”   百丈却问沩山。山乃踢倒净瓶而去。  

  •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四之一·智旭

    古吴后学蕅益智旭述释化城喻品竟。次释五百弟子受记品。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此品具记千二百。而但标五百者。五百得记名同。五百口陈领解故也。(己)因缘说周中。二授下根记二。初此品。授千二百记。二学无学品。授二千人

  • 与廖笏堂先生书(二通)·太虚

    一笏堂先生慧鉴:时丁末叶,魔强法弱,往往有法身大士,乘悲愿轮,扶持正教。客岁大沩之事,赖热心维系,不惟衲等铭感,实乃佛陀赞喜、人天庆悦者已!顷者、长沙僧界来函,称湘省议会修改提寺产案,其结果仍公产提十分之六,私产提十分之五。

  • 金刚般若经疏记会编科文·行策

    嘉兴大藏经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金刚般若经疏记会编科文○纂要疏文分(三)初标题目(二)初经疏名题二作者嘉号二叙宗旨(二)初叙赞经旨(二)初通明起教之缘(二)初明迷真起妄(二)初真空二妄有二明习妄流转二别

  • 审视瑶函·傅仁宇

    《审视瑶函》系眼科书。6卷。又名《眼科大全》、《傅氏眼科审视瑶函》。明·傅仁宇(字允科)撰,由其子傅国栋(字维藩)刊于1644年(崇祯17年)。卷首介绍五轮八廓、五运六气及前人医案23则; 卷一为总论,叙述五轮八廓所属

  • 两汉博闻·杨大雅

    史钞著作。北宋杨侃编。12卷。侃字子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避真宗旧讳,更名大雅。端拱进士,历官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是编摘录《汉书》、《后汉书》,不依篇第,不分门类,惟简择其字句故事列为标目,而节取颜师古、

  • 成唯识论演秘·智周

    凡七卷,或十四卷。唐代智周撰。略称唯识演秘、演秘。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册。乃注解成唯识论及成唯识论述记之书。系唯识三疏之一。撰者为我国法相宗第三祖,书中宣扬法相深义,发挥论、述记之幽旨,字句易解,为初学者所不可或

  • 宗鉴法林·性音

    凡七十二卷。清代僧迦陵性音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六册。广泛搜录历代诸师之古则、公案、拈颂,计二七二○条。其所列顺序为:世尊、诸经、应化圣贤、西天祖师、东土祖师、旁出诸祖、未详法嗣者、自大鉴下一世至青原及南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