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一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

洪武八年九月戊午朔,祭周天星辰。

己未,上遣使敕谕征虏左副将军曹国公李文忠、左副副将军济宁侯顾时等曰:“孟秋,遣尔代颍川侯等还,以息风霜之劳。今三越月矣,曾得胡人消息否?可遣轻骑数十潜入其地,候其动静,如获其人,必得情实。古人用兵,务知彼知己。以朕料彼,今年得种,羊马颇牧,岂不为苟延之计?设若驱其残兵来寇边境,尔等当督三军,一鼓而俘之,彼若不来,亦当坚垒壁,谨斥候,以备不虞。”

辛酉,诏改建大内宫殿。上谓廷臣曰:“唐虞之时,宫室朴素,后世穷极侈丽,习尚华羙,去古远矣。朕今所作,但求安固,不事华丽,凡雕饰奇巧,一切不用,惟朴素坚壮,可传永久,使吾后世子孙守以为法。至于台榭苑囿之作,劳民费财,以事游观之乐,朕决不为之。其饬所司,如朕之志。”

癸亥,陕西亡卒常德林等相聚为盗,西安卫指挥使濮英捕斩之。

甲子,民有入内库理钞者,误携钞以入,门者执之以闻。上曰:“彼误耳。”命释之。

乙丑,汰汉中府凤县、西乡县丞、簿。

丙寅,置蓝靛所于仪真、六合之地,设大使、副使、典吏各一人,督种青蓝,以供染事,隶户部。

戊辰,上命湖广行省参政吴云使云南,谓之曰:“今天下混一,四夷宾服,独云南一隅未奉正朔,杀我使臣,朕欲以兵取之,恐劳师费财,以伤远人。卿能为朕作陆贾乎?”云对曰:“天命所在,谁能违之?第彼恃险远,故阻声教。臣奉陛下威德,往告以大义,晓以祸福,彼必附顺。若冥顽不从,兴师未晚。”遂遣云行。时元梁王使其臣铁知院等二十余人使漠北,为大军所获,送京师,上释之,命与云偕行。至云南之沙榶口,铁知院等谋曰:“吾属奉使不达,中道被执而还,罪必不免。”于是共说诱云,令胡服辫发,诈为元使,又逼令改易制书,共绐梁王。云不从,以死自誓,铁知院等知不可夺,遂杀之。梁王后知其事,遣人收云骨,送蜀给孤寺殡之。云,常州宜兴人,仕元为端本堂司经,改翰林待制。洪武元年,王师克元都,以故官送赴京,授弘文馆校书郎。历渭南县丞、刑部郎中、磨勘司令、刑部尚书,出为湖广参政,坐事被逮。上素重其才,至则释之,遂有是命。

己巳,革福建行省宝泉局,罢铸钱。

甲戌,改光禄寺为光禄司卿,从三品;少卿,从四品;司丞,从六品;典簿,从七品;录事,从八品。置所属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每署令一人,从六品;丞一人,从七品;监事一人,从八品。孳牧所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未入流。

丙子,故元将张致道合其党万人犯朔州不克,复犯鴈门、应州等地,杀掠人畜甚众,大同卫发兵捕致道斩之。

己卯,靖海侯吴祯、都督佥事于显率备倭舟师自海道还京。

癸未,日中有黑子。

山西理问所官坐出囚死罪,刑部奏参政颜希哲、王仲立等当连坐。上曰:“司刑狱者,理问也,持案牍者,吏也。参政综理大纲,其过在于失觉察耳。”命停其半俸。

甲申,召中山侯汤和、吉安侯陆亨还京。先是,和承制往河南彰德督士卒屯田,亨往山西大同、蔚、朔诸州脩饬边备。至是,俱召还。

升秦府纪善林温为秦相府长史,翰林院编修朱右为晋相府长史,朱廉为楚相府长史,赵埙为靖江府长史。

丙戌,三佛齐国王僧伽烈宇兰遣其臣谈蒙马哈麻等从招谕拂菻国朝使普剌等来朝,表贡方物。诏赐其王织金文绮纱罗二十四匹,使臣绮罗各二匹,译使、从者人赐帛一匹。

冬十月丁亥朔,上谓中书省臣曰:“古人立贤无方。孟子曰:‘有恒产者有恒心。’今郡县富民多有素行端洁、通达时务者,其令有司审择之,以名进。”既而又恐有司冒滥,举不以实。命户部第民租之上者,下其姓名于各道,俾按察司及分巡监察御史核其素行以闻。

召西安都指挥使濮英、王铭还京,以都督佥事叶昇、林济峰代之。

命中书省:“凡工匠有死亡者,皆给以棺,送至其家,复其役三年。”

己丑,升京卫千户茅羽等八十八人为金吾左等卫指挥佥事。

辛卯,享太庙。

定王府典仪所为正八品。

乙未,筑凤阳皇陵城。

丙申,迁凤阳府治于临濠新城。

丁酉,暹罗斛国遣其臣婆坤冈信奉表入贡,昭氊哆罗副之舟至占城遇风相失,昭氊哆罗以八月至京,先进所贡方物。至是,婆坤冈信至,上其所进金叶表文。诏赐其王及使者织金文绮、纱罗、缯彩、服物有差。

占城国王阿答阿者遣其臣宝圭赛西那八的表贡方物,诏赐其王及使者织金文绮、纱罗、服物有差。

辛丑,以刑部主事茹太素为中书左司郎中。

壬寅,曹国公李文忠奏徙永平府抚宁县洋河海口巡检司于兔耳山,界岭口巡检司于马头崖寨。从之。

丁未,改河南彰德千户所为彰德卫指挥使司,隶河南都卫。

中书省臣言:“开封府祥符、杞、陈留、封丘、睢州、商水、西华、兰阳等八州县以六月积雨,黄河水溢,伤麦禾。淮安府盐城县自四月至五月雨潦,浸没下田。”诏并免今年田租,凡一万四千六百余石。

中书省右丞丁玉自北平还京。

庚戌,五色云见。

壬子,上命皇太子、秦王、晋王、楚王、靖江王出游中都,以讲武事。诏太子赞善大夫宋濂、秦府长史林温、晋府长史朱右、楚府长史朱廉、靖江王长史赵埙等从。既行,上阅《舆地书》得《濠梁古迹》一卷,命内臣驰驿以赐东宫,且题其外,令濂询访随处言之。皇太子至池河驿,得上所赐书,大喜,以示濂,濂因启曰:“临濠古迹,惟涂、荆二山最著,涂山在昔钟离县西九十五里,荆山亦在县西八十三里,二山本相联属,而淮水绕荆山之阴,神禹凿之,水始流二山间,民获免阻修之艰,禹之功也。”

十一月壬申,皇太子既过中都,乃往游焉,命濂撰文记之。其他古迹,濂历历举之,因事进说,甚有规益。事毕,遂还京师。

癸丑,以在外各处所设都卫并改为都指挥使司。燕山都卫为北平都指挥使司,北平卫为燕山前卫指挥使司,西安都卫为陕西都指挥使司,西安行都卫为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太原都卫为山西都指挥使司,置太原前卫指挥使司,大同都卫为山西行都指挥使司,杭州都卫为浙江都指挥使司,钱塘卫为杭州左卫指挥使司,仁和卫为杭州右卫指挥使司,江西都卫为江西都指挥使司,置南昌左卫指挥使司,青州都卫为山东都指挥使司,置青州左、右二卫指挥使司,成都都卫为四川都指挥使司,置成都中卫指挥使司,福州都卫为福建都指挥使司,置福州左、右二卫指挥使司,建宁都卫为福建行都指挥使司,置建宁左、右二卫指挥使司,武昌都卫为湖广都指挥使司,置武昌左、右二卫指挥使司,广东都卫为广东都指挥使司,置广州左、右二卫指挥使司,广西都卫为广西都指挥使司,置桂林左、右二卫指挥使司,定辽都卫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置定辽前卫指挥使司,以辽东卫为定辽后卫指挥使司,河南都卫为河南都指挥使司,在京留守都卫为留守卫指挥使司,原辖天策、豹韬、飞熊、鹰扬、江阴、广洋、横海、龙江八卫俱为亲军指挥使司,水军左、右二卫为指挥使司,俱隶大都督府。

甲寅,雷电。

乙卯,诏翰林院臣考议陵寝朔望、节序祭祀礼。翰林学士乐韶凤等奏:“谨按汉诸庙寝园,各有寝,有便殿,日祭于寝,月祭于庙,时祭于便殿;后汉都洛阳,以关西诸陵久远,但四时用特牲祀,每帝西幸,即亲诣洛阳陵,每正月祀郊庙毕,以次上陵。唐园陵之制,皇祖以上至太祖陵,皆朔望上食,元日、冬至、寒食、伏、腊、社各一祭,皇考陵朔、望及节、祭日进食,又荐新于诸陵。高宗永徽二年,有司言:‘献陵三年之后,每朔、望上食,其冬、夏二至、伏、腊、清明、社等节亦上食。’显庆五年,太常博士彭景直上疏曰:‘近代始以朔、望、诸节日祭于陵,唯汉时议京师自高祖下至宣帝等陵旁立庙园,各有寝,有便殿,故日祭于寝,月祭于便殿。’唐元宗开元二十三年四月,敕献、昭、乾、定、桥、恭六陵朔、望上食,冬至、寒食日各设一祭,如节、祭与朔、望相值,依节祭礼。宋每岁春、秋仲月遣太常、宗正卿朝拜祖宗诸陵。钦惟我朝祭祀皇陵旧仪,每岁元旦、清明、七月望、十月朔、冬至日俱用大牢,遣官致祭;白塔二处则用少牢,中官行礼。今拟每岁元旦、清明、七月望、十月朔、冬、夏二至日用大牢,其伏、腊、社、每月朔、望日则用特羊祠祭,署官行礼,如节与朔、望、伏、腊、社同日,则用节礼。”从之。

丙辰,上御奉天门,与侍臣语及用人之道。上曰:“金石之有声,击之而后鸣;舟航之能运,操之而后动;贤者之有才,用之而后见。然人之才智,或有长于彼而短于此者,若因其短而并弃其长,则天下之才难矣。今令天下求才,其长于一艺者,皆在选列,俟至而观之,其廉让也可以知其仁,其善谋也可以知其智,其果断也可以知其勇。若唯见其人之小节,未睹其大端,而輙置之,乃有天下无贤之叹,虽有稷契之才,亦难见矣。”

浚泾阳县洪渠堰。泾阳属西安府,其堰岁久,下流壅塞,不通灌溉。遂命长兴侯耿炳文督工浚之,由是泾阳、高陵等五县之田大获其利。

猜你喜欢
  卷十二·谷应泰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八十·佚名
  ◎黄天党之黑幕·李定夷
  二百零八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江南粮价摺·佚名
  第二十三册 天聪四年二月·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纪昀
  三四五 江苏巡抚杨魁为解送违碍书籍事致军机处咨呈(附清单一)·佚名
  一四三 江苏巡抚萨载奏陈续购书目并委员解送折·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四·杜大珪
  卷十·温达
  卷五十三·黄训
  卷七十三·赵汝愚
  卷二十四·佚名
  怀念师友·梁漱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论巧体第二十九·王骥德

      古诗有离合、建除、人名、药名、州名、数目、集句等体。元人以数目入曲,作者甚多,句首自一至十,有顺去逆回者。《辍耕录》载【折桂令】起句“博山铜细袅香风”,一句两韵,名曰“短柱”,为极难作;虞邵庵作“銮舆三顾茅庐”

  • 第二十回 寒潭月净王氏救亲·佚名

    诗曰:玉梅夜深赴龙潭祈祷妙药与母餐不料解救赵小姐五百年前结善缘俚句提过,前言相续:却说丫环叫玉梅给他长着胆子,手打灯笼,照定芦席包处上前看来。唱:小丫环手打灯笼笑盈盈,要看那芦席财物走如风。玉梅女原来故意将他哄,那小

  • 御选金诗卷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金诗卷八七言古诗三元好问画马为邢将军赋大宛城下战骨满驽骀入汉龙种藏将军此纸何处得便觉房驷无光芒人中马中两勍敌天门鴈门皆战塲并州父老应相望早晚旌旗上太行南溪南溪酒熟清而醇北溪梅花发兴新前

  • 完颜璟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完颜璟(1168-1208)小字麻达葛,以生于金莲川麻达葛山命名。金世宗孙,完颜允恭子。大定二十五年(1185)父死,封原王。次年拜尚书右丞相,立为皇太孙。二十九年(1189)世宗卒,即帝位。在位十九年,年四十一。庙号章宗。《金史》

  • 顾正红之死·田汉

    人物顾正红工人代表A、B、C、D、E、F、G……女工A、B、C、D、E……童工A、B、C、D……养成工A、B、C………大 班――日华纱厂日监督。警 长厂警1、2、3、4&he

  • 第六十五回 招寇侮惊驰御驾 胁禅位激动义师·蔡东藩

      却说金娄室为吴所败,退至咸阳,因见渭南义兵满野,未敢遽渡;却沿流而东。时河东经制使为王庶,连檄环庆帅王似,泾原帅席贡,追蹑娄室。两人不欲受庶节制,均不发兵。就是陕西制置使曲端,亦不欲属庶。三将离心,适招寇虏。娄室

  • 第四回 尧让舜舜让禹总为斯民·黄士衡

    诗曰:百岁光阴似水流,道高德重把名留。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却说帝尧陶唐氏,乃高辛氏之子,挚之弟也。生于丹陵,育于母家伊侯之国。后徙祁,故曰伊祁氏,以祁为姓。年十三,佐挚封植,封于陶。年十五,改封唐,故又号陶唐氏。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七十三·阿桂

    八月甲申上谕军机大臣曰军阿桂已赴日隆即日筹辨収勦金川之事虽现在各省所调兵力不为不盛但分路进勦需兵尚多不可不寛为筹备湖北湖南两省原调过兵五千此次又续调兵四千陜甘两省前后共调过兵二万四千不知各该省现兵除

  • 钦定元史语解卷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元史语解卷十八人名巴【尔】济苏 【巴尔虎也济苏顔色也卷六十三作八里吉思卷一百七十五作八尔吉思并改】都哩特穆【尔 都哩骨格也特穆尔铁也卷六十三作笃来帖木儿】伯【勒】齐【尔 牧场也卷六十三

  •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司马迁

    王学孟译注【说明】本传记载了韩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他登坛拜将后与刘邦的一篇宏论,使韩信崭露头角,显示了他的雄才大略,高瞻远瞩的胸

  • 江总传·李延寿

    江总字总持,七岁而成为孤儿,住在他的外公家。幼年聪明敏捷,具有淳厚的性情。大舅吴平侯萧劢在当时名气很大,对他特别钟爱,对他说:“你神采英拔,以后出名,当会在我以上。”长大后,刻苦学习,富有文采。在梁朝做官担任尚书殿中郎。

  • 睿宗本纪·刘昫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名旦,高宗的第八个儿子,中宗同母的弟弟,龙朔二年(662)六月一日,出生在长安。这一年封为殷王,被任命为冀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右金吾卫大将军,但不到任。等到年长,谦恭而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好学习,擅于

  • 广喻·吕坤

      剑长三尺,用在一丝之铦刃;笔长三寸,用在一端之锐毫,其馀皆无用之羡物也。虽然,使剑与笔但有其铦者锐者焉,则其用不可施。则知无用者,有用之资;有用者,无用之施。易牙不能无爨子,欧冶不能无砧手,工输不能无钻厮。苟不能无,则与

  • 卷九十九·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九十九    宋 卫湜 撰宾牟贾侍坐於孔子孔子与之言及乐曰夫武之备戒之已久何也对曰病不得其衆也咏叹之淫液之何也对曰恐不逮事也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对曰及

  • 上清太玄九阳图·侯善渊

    上清太玄九阳图,原题「姑射山神居洞太玄子撰」。太玄子即金朝道士侯善渊。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书中载内丹修炼图诀,共十九图。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内通阴魄,外炼阳魂」之图,图内各有人像,指示升降浮沉

  • 玉搔头·李渔

    一名 《万年欢》。戏曲。清李渔撰。二卷,三十出。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乃十种之一。据明止德时史实及有关传说敷演。写明武宗微服私行至太原,钟情妓院周二娘收养之女刘倩倩,托名威武将军万遂与订婚约。倩倩以

  • 乐律表微·胡彦升

    八卷。清胡彦升(生卒年不详)撰。彦升字竹轩,德清(今浙江德清)人,雍正庚戌(1730)进士,官至定陶知县。是书有《度律》二卷、《审音》二卷、《制调》二卷、《考器》二卷,多为纠正古人之错误,其论述十分正确,在清代讲乐诸

  • 训俭示康·司马光

    宋司马光撰。此文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一篇家训。作者在文中教导儿子,要“以俭为美”,决不可奢靡腐化。作者训诫儿子,是以维护封建家族出发的,但处于奢侈腐化的时风中,作者能够超出流俗,提倡俭素,反对奢侈,这在当时是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