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摩诃萨品第十五

是时舍利弗白佛言:我亦当复说所以为摩诃萨者何。佛告舍利弗便说。舍利弗言:菩萨於诸妄见悉断是故名为摩诃萨。何谓诸见妄见。吾我见有人见及众生见有断见有常见有见无见五阴见十八性见十二衰见有谛见十二因缘见有三十七品佛十八法见有育养众生见有净佛土见有道见有佛见转法轮见。一切诸见悉断。作如是说法。是故名为摩诃萨。须菩提问舍利弗言:菩萨摩诃萨。何以故?有五阴十二衰十八性十二因缘见。何以故?有三十七品佛十八法见及有妄见。舍利弗对曰:菩萨摩诃萨不以沤和拘舍罗行般若波罗蜜。如务五阴六情十八性十二因缘。猗六波罗蜜三十七品及佛十八法起诸见。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断是诸见。为人说法而无所猗。须菩提白佛言:我亦当说。所以为摩诃萨者何。佛告须菩提,乐说者便说。须菩提言:道意无有与等者,非声闻辟支佛所知。何以故?以萨云若意无漏故。意亦不著。是故为摩诃萨。舍利弗问须菩提,何等为菩萨意无有与等者,诸罗汉辟支佛所不能及者,须菩提报言: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以来。不见法有生灭。亦不见有增减。亦不见著亦不见断。舍利弗。诸法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著不断者,亦无罗汉辟支佛意。亦无道意亦无佛意。是为菩萨摩诃萨意无有与等者,非罗汉辟支佛所能及知者,舍利弗言:如须菩提意。不著罗汉辟支佛地。五阴亦不著。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不著。舍利弗语须菩提,假令萨云若意无漏者,凡人意亦当无漏性空故。罗汉辟支佛及诸佛世尊意亦当无漏。须菩提言:尔如所言:舍利弗言:五阴亦无漏其性本空故。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复无漏性空故。须菩提言:如舍利弗所言:舍利弗问须菩提言:无意为不与意合耶。无色痛想行识为不与识合耶。须菩提言:尔如所言:舍利弗复问。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与非十八法。为不著不合耶。须菩提报言:有无之事皆合。须菩提语舍利弗言: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般若波罗蜜。不持道意及罗汉辟支佛。所不能及知。意亦不贡高而有所猗於猗於法而无所入。

猜你喜欢
  合聚品第二十五·佚名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五·佚名
  五根品第七·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一·唐慧琳
  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卷上·佚名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八·佚名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十一·雪关智訚
  卷第十九·佚名
  卷第四·佚名
  菩萨处胎经 第五卷·佚名
  瑜伽论记卷第十四(之上)(论本第五十三至五十四)·遁伦
  卷第七·居顶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遵式
  阿唎多罗陀罗尼阿噜力经·佚名
  民国重修大藏经叙·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韵语阳秋卷八·葛立方

    宋 葛立方 撰苏武李陵在武帝时同为侍中金兰之义素防武拘于匈奴明年而陵始降虽逆顺之势殊悲懽之情异然朋友之谊此心常烱烱也观陵海上劝武使降之言非不切至而武之所以吿陵者不过明吾忠义之心而巳而未尝一语及陵之叛若

  • 五集卷四十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四十五古今体一百一首【己酉三】西直门外作乘时行庆礼胥周坛祭筵经政合求?迤村郊观气象昨年幸得九分收【上年顺天府尹报秋收九分有余】石道重修平似掌都人士喜利

  • 赵闻礼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赵闻礼(生卒年不详)字立之,号钓月,临濮(今山东濮县)人,曾官胥口监征。编有《阳春白雪》八卷,外集一卷。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下谓其《钓月集》中“大半皆楼君亮、施仲山所作”,今佚。 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

  • 卷七·毕沅

      ◎宋纪七 ∷起重光协洽十月,尽阏逢阉茂八月,凡二年有奇。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开宝四年辽保宁三年。辛未,九七一年   冬,十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己巳,诏:“伪作黄金者弃市。”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三十一·乾隆

      晋  孝恵皇帝  【乙丑】永兴二年夏四月张方复废羊后  秋七月东海王越自领徐州都督传檄讨张方  东海中尉刘洽以张方刼迁车驾劝东海王越讨之越传檄山东紏率义旅迎天子还旧都徐州长史王修説刺史东平王楙【字

  • 资治通鉴后编巻六十·徐乾学

    宋纪六十【起上章摄提格正月尽重光单阏七月凡一年有七月】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二年春正月癸卯以岁饥罢上元观灯 壬子命翰林学士承防王尧臣入内都知王守忠右司諌陈旭与三司较天下每岁财赋出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七·佚名

    正德四年二月癸亥朔升福建布政司左参议徐贡为河南右参政○巡按直隶御史赵时中奏凤阳地方灾伤乞将兑军粮折银存留赈济户部议覆宜行赈济侍郎王琼会官将勘过全灾州县量起二分五厘其余准于原拟分数上再量起二分惟极贫人户

  • 卷之十二·佚名

    光绪元年。乙亥。六月。辛巳。谕内阁。朕钦奉慈安端裕康庆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懿在在京之记名都统副都统。及新陈卓异之头等侍卫三品旗营各员。着于本月二十一日起。每日三见。现月  ○又谕。朕钦奉慈安端裕

  • ●孝友鉴第一(二十四案)·徐谦

      孰无父母,孰无兄弟。猗嗟物兮,孝友如是。歌者伤心,闻者陨涕。辑孝友   孝象(《矩斋杂记》)   刘时用言:见一老象将死,其子取草饲之,已不能食,则运鼻周拭其身,双泪如雨。及母死,子泣跃而仆。   鹤子曰:一腔血泪,滴滴从心

  • 卷十四·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十四  明 冯复京 撰国风鄘一鄘通典云卫州新乡县西南三十二里有鄘城即鄘国○孔氏曰王肃服防以鄘在纣都之西孙毓云据鄘风定之方中楚丘之歌鄘在纣都之南明矣○一统志鄘城在河南卫辉府城东

  • 卷四十三·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卷日讲礼记解义卷四十三杂记上杂者以所记为繁杂之礼也篇帙多故分上下方氏慤曰此篇虽以记丧为主而兼言三患五耻观蜡取盗之类其事不一故以杂名篇诸侯行而死於馆则其复如於

  • 卷二百三十八·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五十七善现,十八佛不共法清净故预流果清净。预流果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十八佛不共法清净。若预流果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十八佛不共法清净故一来不还阿罗汉

  • 顯揚聖教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事品第一之二   [一]如是已說雜染.諦今當說。頌曰.   諸諦有六種。   論曰.諦有六種.一世俗諦.二勝義諦.三苦諦.四集諦.五滅諦.六道諦。   世俗諦者.謂名句文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二·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道树品第七十一(丹种树品)须菩提白佛言:&ldquo;世尊!是般若波罗蜜甚深。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不得众生,而为众生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为甚难。世尊!譬如人欲于虚空中种树,是为甚难。世尊!菩萨摩诃萨

  • 佛说灌洗佛形像经·佚名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尔时佛告摩诃刹头诸天人民。皆一心听。佛言。人身难得。无为道亦然。佛世难值。吾本从阿僧祇劫时。身为白衣累劫积德。每生自克展转五道。不贪财宝弃身施与无所爱惜。自致为王太子。以四月八日夜半明

  • 郑氏史料三编·佚名

    本书(二册二三八面一四二、八○○字)分二卷,系据「明清史料」丁编、戊编及己编将清康熙年间应付台湾郑氏(郑经及其子克塽)以及「善后事宜」之一切官方档案辑录编次而成。全书共收六十八件,其中五十八件为康熙元年迄二十二年

  • 论语稽求篇·毛奇龄

    七卷。九十一条。清毛奇龄(1623—1713)撰。毛奇龄字大可,一字齐于,号初晴,又号西河,清经学家、文学家,浙江萧山人。曾任翰林院检讨、明史馆纂修官。学识渊博,贯通群经。其治经重在以经解经,而不自立己说,以此经质诸彼

  • 新菩萨经·佚名

    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可分为三种不同异本。三种异本结构大体相同,均为劝念佛、预示灾祸、劝写经、说明本经由来等,惟繁简不同。出于河西地区,时代当在晚唐。经中谓今年大熟之时,天降大灾,有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