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问僧那品第十六

是时邠耨文陀尼子白佛言:世尊,我当说所以为摩诃萨者,佛言:汝乐欲说者便说之。邠耨言:菩萨为大功德所缠络乘於大乘。以是故谓为摩诃萨。舍利弗问邠耨言:何等为菩萨摩诃萨以大功德所缠络而为摩诃萨。邠耨报言:菩萨摩诃萨不为齐限於人故。住檀波罗蜜而为布施。普为一切众生故。行檀波罗蜜尸羼惟逮禅般若波罗蜜。普为众生故。作谦苦行。菩萨成僧那僧涅不限众生。亦不言我当限度若干人不能度馀人。亦不言我当教若干人至道。亦不言我不能教馀人。菩萨为众生故起大誓愿言:我自当具足六波罗蜜。亦当教他人使具足六波罗蜜。菩萨行檀波罗蜜所布施应萨云若。意愿言:持是功德与一切众生俱共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舍利弗。是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而习布施。复次舍利弗。菩萨布施应萨云若。不求罗汉辟支佛地。是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布施习於尸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布施时作萨云若念法所应行。是为习羼波罗蜜。如精进所应行。是为习惟逮波罗蜜。一心布施应萨云若。念终不起声闻辟支佛意。是为习禅波罗蜜。所可布施如幻相。不见施者亦不见所施亦不见受者,是为菩萨布施而习般若波罗蜜。菩萨以萨云若意。不想诸波罗蜜亦不猗。舍利弗。是故当知菩萨为僧那僧涅。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尸波罗蜜意应萨云若布施。持布施功德与众生。共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为菩萨行尸波罗蜜而具檀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行尸波罗蜜尽能奉行能忍辱。是为菩萨行尸波罗蜜具足羼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行尸波罗蜜具足惟逮波罗蜜。是为菩萨习精进。菩萨行尸波罗蜜不受罗汉辟支佛意。菩萨行尸波罗蜜。於诸波罗蜜如幻相不贡高亦无所倚。舍利弗。是为菩萨行尸波罗蜜如习般若波罗蜜。是为菩萨行尸波罗蜜总持诸波罗蜜。是故名为僧那僧涅。菩萨行羼提波罗蜜应萨云若布施。菩萨入无形禅亦不处其中。是为菩萨行沤和拘舍罗而为般若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行禅分别空无相无愿。是为菩萨行僧那僧涅而为般若波罗蜜。以是故。名为僧那僧涅。舍利弗。菩萨作是僧那僧涅者,十方诸佛世尊,皆以大音声赞叹是菩萨言:某国土菩萨具诸功德为僧那僧涅。当育养众生净佛国土。於是舍利弗问邠耨文陀尼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三拔致。摩诃衍三拔致者,晋言发趣大乘。云何为发起大乘。邠耨报言:行六波罗蜜随诸禅所应行尽奉行。持求萨云若。菩萨以萨云若意。於八禅观其无常。观其苦空非我无愿。是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为摩诃衍。菩萨念三十七品佛十八法是为菩萨摩诃衍。菩萨意不近罗汉辟支佛地。志但崇萨云若。是为菩萨行四等而为羼波罗蜜。菩萨行萨云若意无懈时。是为菩萨惟逮波罗蜜。菩萨虽行四禅慈悲喜护八禅。亦不能动摇菩萨。所以者何。以沤和拘舍罗故。菩萨行四等为众生消诸漏。是为菩萨行四等而为檀波罗蜜。诸法所作禅不持求罗汉辟支佛。何以故?常求萨云若故。是为菩萨行四等而不扌此尸波罗蜜。菩萨复有摩诃衍。於内外空其慧不转。无所倚无所得无所见。是为菩萨摩诃衍。复有摩诃衍。不於诸法。慧不在乱亦不在定。慧亦不在有常亦不在无常。慧亦不在苦乐亦不在有我无我。是为菩萨摩诃衍而应无所倚。复有摩诃衍。慧不在当来过去今现在。慧亦不离三世。是为摩诃衍应无所倚。摩诃衍者,慧不在三界亦不离三界。复有摩诃衍。慧不在俗法亦不在道法。亦不在有为亦不在无为。亦不在有漏亦不在无漏。是为无所倚。舍利弗。是为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猜你喜欢
  卷二十六·佚名
  刘东青居士汉慧常字说·太虚
  菩提行經卷第二·欧阳竟无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五·佚名
  六门教授习定论一卷·无著
  卷之九·佚名
  卷第六十·德清
  五字陀罗尼颂·佚名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四·圆晖
  刻憨大师华严纲要引·德清
  卷第五十七·德清
  甲二 正宗分——乙一 显一乘境·太虚
  卷第二十六·佚名
  正法华经卷第七·佚名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集卷二十四·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二十四古今体八十二首【丙午六】山东巡抚明兴奏报得雨情形诗以志事御史报得雨济寜寸逮三即盼抚臣奏同日或泽沾【昨十五日巡漕御史阿那布奏初九初十日行至济宁得雨

  • 卷四百八十八·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八十八 明 曹学佺 撰 明诗次集一百二十二 蒋主孝 读书 夕阳下山暝篝灯坐中庭缥帙乱几案寒芒射奎星娟娟云边月移光照疎棂恍然若自得碧水涵圆灵善恶何所召持监以照形不铸考父鼎乃勒

  • 卷三百三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三十四令狐楚令狐楚字殻士宜州华原人贞元七年及第由太原掌书记至判官德宗好文每省太原奏必能辨楚所为数称之召授右拾遗宪宗时累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皇甫鎛荐为翰林学士进中书舍人出为华州

  • 四集 三卷·钱德苍

    琵琶记坠马(众引末上)【引】杏园春早,星散文光耀。珠帘高卷会羣仙,绣幙低垂列管弦。琼林胜处风光好,别是人间一洞天。下官礼部尙书吉天祥是也。今日新科状元游街,赴宴琼林,圣上命我陪宴。左右打道。(众应合)【水底鱼】朝省尙书

  • 列传第十一 达奚武 子震 侯莫 陈顺 豆卢宁 宇文贵 杨忠 王雄·令狐德棻

    达奚武字成兴,代人也。祖眷,魏怀荒镇将。父长,汧城镇将。 武少倜傥,好驰射,为贺拔岳所知。岳征关右,引为别将,武遂委心事之。以战功拜羽林监、子都督。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武与赵贵收岳尸归平凉,同翊戴太祖。从平悦,除中散大夫

  • 皇清开国方略卷二十二·阿桂

      太宇文皇帝【崇徳元年丙子五月至十一月】  崇徳元年五月丙午定内院官制  时议叙内院官员以刚林为内国史院大学士范文程鲍承先为内秘书院大学士希福为内宏文院大学士其顶帯服饰及随从人役俱视梅勒章京罗硕罗绣

  • 后汉书补逸原序·姚之骃

    春秋鲁史也一经宣尼之笔削而鲁史逸焉等于刍狗自后司马迁作史记凭空结撰絶无依傍而班固因之成汉书然不闻太初以前尽逸子长之书也后汉史书自当时人主命词臣撰记后其踵作者为记为书凡十余家葢人人自拟迁固矣范蔚宗书最晩

  • 卷之三百二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百五十八·佚名

    光绪九年。癸未。春正月。癸未朔。上诣奉先殿堂子行礼。内记注  ○遣官祭太庙后殿。记注  ○诣养心殿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前行礼。  ○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  ○是日不御殿受贺。王大臣于乾清门外。

  • 陈邦彦传·张廷玉

    陈邦彦,字令斌,顺德人。为县学生员,为人意气豪迈。福王在位时,他到朝廷里递上关于国家大事的三十二条意见,遭到回绝。唐王聿键读后极为赏识,他自立为皇帝以后,派人到邦彦家里任用他为监纪推官。尚未接到任命,邦彦就乡试中举了

  • 唐胜宗传·张廷玉

    唐胜宗,濠州人。太祖起兵时,唐胜宗才十八岁,前来归附。从太祖渡江,积功被赐封为中翼元帅。跟从徐达攻克常州,进而围攻宁国,扼守险关力战,打败了敌人的援兵,于是攻下宁国城。从征婺州,力攻而克。从征池州,力战打败陈友谅的部队,提

  • 卷六十一 孟子十一·黎靖德

      ◎尽心下   △尽信书章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者,只缘当时恁地战斗残戮,恐当时人以此为口实,故说此。然"血流漂杵",看上文自说"前徒倒戈,攻其后以北",不是武王杀他,乃纣之人自蹂践相杀。荀子云:"所以杀之者,非周人

  • 卷二·马骕

    <经部,春秋类,左传事纬钦定四库全书左传事纬卷二     灵璧知县马骕撰齐桓霸业【庄公】十三年春会于北杏以平宋乱遂人不至夏齐人灭遂而戍之宋人背北杏之会 十四年春诸侯伐宋齐请师于周夏单伯会之取成于宋而还冬

  • 卷五·辅广

    <经部,诗类,诗童子问> 钦定四库全书卷 童子问卷五      宋 辅广 撰 小旻之什二之五 小旻 一章【昏乱之世君臣上下谋犹邪僻无有沮止之者故无所归咎而归之天也夫为国者固不可以无谋犹也然观其於谋之善者则不从

  •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六(之一)·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集第五返闻真实证。此门次第合次那律。以是六根之耳根故。今以圆通义广庆说相继敕简连环。故最后说。以表臻极真实故尔。若前便说。诸佛放光庆赞此门。即余圣无功。若不庆赞。不表此门。是真圆通。故今科

  • 卷第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发智论卷第十五尊者迦多衍尼子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根蕴第六中有纳息第二得一遍知三  沙门果九节四智法类智  缘相应五门学无学根得  无间证四果几根断灭起  此章愿具说欲有相续。最初得几业所生根

  • 籀史·翟耆年

    籀[zhòu]史,一卷 宋翟耆年撰。翟耆年,字伯寿,别号黄鹤山人,参政翟汝文之子。编修汪如藻家藏本。此书首载《宣和博古图》,其中有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二月“帝命臣耆年”这样的话,当为南宋初年所作。原本有上下两卷,后岁久

  • 大护明大陀罗尼经·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佛在没哩际疏聚落,往吠舍离城说咒,为除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