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八

  潘祖荫 李文田 孙诒经 夏同善 张家骧 张英麟 张仁黼 张亨嘉

  潘祖荫,字伯寅,江苏吴县人,大学士世恩孙。咸丰二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迁侍读,入直南书房,充日讲起居注官。累迁侍读学士,除大理寺少卿。左宗棠被劾,召对簿,罪不测,祖荫上疏营救,且密荐其能,狱解,乃起独领一军。十一年,诏求直言,祖荫念车驾还都,首斥奸佞,纲纪一新,为上勤圣学、求人才、整军务、裕仓储四事。并请免赋以苏民困,汰釐以纾民力,严军律以拯民生,广中额以收民心。纚纚数千言,称旨。迁光禄寺卿。与修治平宝鉴,书成,被赏赉。先后纠弹官吏不职状,书凡数上,文若钦差胜保、直隶总督文煜、陕西巡抚英棨、布政使毛震寿、甘肃布政使恩麟、道员田在田诸人;武若提督孔广顺、总兵阎丕叙、副将张维义诸人。繇是直声震朝端。

  同治三年,授左副都御史。坐会议何桂清罪未列衔,絓吏议。明年,恭亲王奕䜣获谴,下群臣议。祖荫念重臣进退,关系安危,疏请持平用中,酌予转圜,袪世人惑。补工部侍郎。七年,调户部,充经筵讲官。坐失部印,褫职留任。典顺天乡试,再坐中式举人徐景春文理荒谬,镌二级。十三年,特旨赏编修,仍入直。录输饷功,释处分。

  光绪改元,授大理寺卿,补礼部右侍郎。数迁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五年,主事吴可读以死请为穆宗立嗣,祖荫被命集议,与徐桐等请申不建储,彝训疏存毓庆宫。明年,偕惇亲王奕誴等办中俄交涉。约既成,筹善后,条列练兵、简器、开矿、备饷四事进。命入直军机,父忧归。服阕,起权兵部尚书,调补工部,兼管顺天府尹事。大婚礼成,晋太子太保。十六年,卒,赠太子太傅,谥文勤。宝坻士绅感其救灾勤劳,籥建专祠,报可。

  祖荫嗜学,通经史,好收藏,储金石甚富。先后数掌文衡,典会试二、乡试三,所得多真士。时与翁同龢并称翁潘云。

  李文田,字芍农,广东顺德人。咸丰九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入直南书房,充日讲起居注官。同治五年,大考,晋中允。九年,督江西学政。累迁侍读学士。秩满,其母年已七十有七矣,将乞终养,会闻朝廷议修园篽,遂入都覆命。既至,谒军机大臣宝鋆,告以东南事可危,李光昭奸猥无行,责其不能匡救。宝鋆曰:“居南斋亦可言,奚必责枢府?”文田曰:“正为是来耳!”疏上,不报。逾岁,上停止园工封事,略言:“巴夏礼等焚毁圆明园,其人尚存。昔既焚之而不惧,安能禁其后之不复为?常人之家偶被盗劫,犹必固其门墙,慎其管钥,未闻有挥金讠夸富于盗前者。今彗星见,天象谴告,而犹忍而出此,此必内府诸臣及左右憸人导皇上以朘削穷民之举。使朘削而果无他患,则唐至元、明将至今存,大清何以有天下乎?皇上亦思圆明园之所以兴乎?其时高宗西北拓地数千里,东西诸国詟惮天威,府库充盈,物力丰盛,园工取之内帑而民不知,故皆乐园之成。今皆反是,圣明在上,此不待思而决者矣。”疏入,上为动容。俄乞假归。光绪八年,遭母忧。服竟,起故官,入直如故。数迁至礼部侍郎,充经筵讲官,领阁事。二十年,疏请起用恭亲王奕䜣及前布政使游智开,依行。明年,卒,恤如制,谥文诚。

  文田学识淹通,述作有体,尤谙究西北舆地。屡典试事,类能识拔绩学,士皆称之。

  孙诒经,字子授,浙江钱塘人。咸丰十年进士,选庶吉士。闻杭州城陷,乞假归,奉亲辟居定海。参宁绍台道张景渠军,平浙东有功,还授检讨。以倭仁荐,入直南书房。同治四年,擢司业。上言:“弭灾在恤刑,治狱先平法。本律盗案不分首从,圣祖、世宗加以区别。自顷盗风充斥,概用重典,行十馀年,案不减少。则知弭盗之术,不在用法之严。请敕刑部改成例,复祖制。”议行。会上将侍太后幸惇亲王府,既,与夏同善谏罢。未几,复将诣恭亲王府祀神,诒经再上疏,言:“圣学方新,宸修宜懋。经帷屡旷,则神志难专;法驾时勤,则见闻易惑。一日行幸,一日已荒念典之功;今日行礼,异日或启游观之渐。”士论归之。遭父忧去,服除,仍原官,入直如故。十年,迁侍讲。五月朔,日食。诒经以天道感应,本诸人事,于是有遇灾修省之请。十三年夏,彗星见,越数日,太白经天,人心惶骇。诒经复有广开言路及罢圆明园工程之请。迁侍读学士。德宗缵业,大考一等,擢詹事。召对,命直抒所见,连上澄吏治、慎海防机宜甚悉。

  光绪六年,俄衅启,东西海陆边防亟。诒经言:“能战然后能和,兵力专顾海口,北塘覆辙可鉴。”请调劲旅守东路,并津、永举办民团。再迁刑部侍郎,明年,调户部。会左宗棠请修畿辅水利,乃疏荐张之洞、张佩纶资治理,并以山东河患,河员专治河堤,不讲修导,建议购泰西机船及时修濬。十一年,入直毓庆宫。山东河工领部银百万,诒经廉得书吏史恩涛苛索状,严责缴还,将惩治,章未上,而御史王赓荣等辄劾以轻纵。上令明白回奏,覆奏入,卒陷吏议,并罢直。有劝引退者,诒经曰:“吾被恩遇久,遑敢佚吾身邪?”于是专治部事,佐度支凡十年。时议设银行,造铁路,虑利权外溢,龂龂持异议。

  诒经持躬清正,思以儒术救时敝。不阿权要,为同列所忌,卒不得行其志。先后数司文柄,深恶末学骫骳积习,摈之惟恐不遑,所得多知名士。生平论学不分汉、宋,谓经学即理学。又曰:“学所以厉行也,博学而薄行,学奚足尚?”一时为学者所宗。十六年,卒,优诏赐恤,谥文悫。

  夏同善,字子松,浙江仁和人。咸丰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右庶子,充日讲起居注官。十年,粤寇陷江南,诸军无所统,请属之曾国藩;又以北塘之役,僧格林沁军退顿通州,桂良再就议款,同善建言敌情叵测,宜专任僧格林沁备战守:敕并依行。父忧归,服阕,起故官。同治六年,迁少詹事。其时传言车驾将幸惇亲王府,召集梨园,同善闻之,与孙诒经合疏谏止。略言:“皇上冲龄,敬天未至南郊,游幸先临府第,未安者一。圣学端资养正,耳目玩好偶有所娱,恐疏而不密,未安者二。近顷军事未宁,游观之事传播四方,曷以慰臣民望?未安者三。英、俄人士杂处京畿,稍示以懈,何能帖伏?未安者四。夫孝以礼为归,礼以时为大,非时不举,古有明箴。乞罢止以彰圣德。”出督江苏学政,遭继母丧去职。起詹事。十年,迁兵部右侍郎。秋,患霪雨,奉其状以上,乞申虔祷,实行敦节俭、广赈济、开言路、清庶狱诸政,语至剀切。十三年,偕尚书广寿诣四川按事,奏请撤永川等兵差局、绵竹等伕马局。

  光绪元年,命直毓庆宫授读,固辞不获,益屏家事勿问,退唯默坐观书,思所以为献纳地。先后累言盗案刑例宜复旧制,分首从;畿辅旱,请凿井灌田苏之;晋、豫饥,请移海防关税经费恤之。四年,复命视学江苏,陛辞日,力陈捐纳有碍民生,无裨国用,称旨。明年,被命巡视山东黄河,条上治下游三事:曰濬海口,曰直河湾,曰通支河,请移机器局经费治之。其秋,阅缘江炮台,又历陈三不可恃,请合数省力助守江口,已筑者毋废,未筑者毋增,上然其言。尝割俸濬江阴城河,植松五万馀于君山,民德之。六年,卒,德宗闻之遽泣,其忠诚荷主知如此。遗疏入,赐恤如例,谥文敬。子庚复,主事;敦复,御史。

  张家骧,字子腾,浙江鄞县人。同治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督山东学政,调山西。遭父忧解职,服除,起故官。迁侍讲,入直南书房。光绪元年,转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五年,命直毓庆宫,迁侍讲学士。明年,刘铭传奉召入都,疏请筹造清江浦铁路,下李鸿章等议。家骧念典学方新,讲求上理,万一言利之臣随声附和,一言偾事,关系匪轻,乃力陈三弊阻止之。疏入,仍令鸿章覈覆,鸿章力主铭传策。然自是御史洪良品陈五害,侍讲张楷陈九不利,并随家骧而上谏书矣,事竟寝。数迁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九年,授工部右侍郎,调吏部。

  家骧纯谨好学,一谢时趋。莅官端慎。授帝读,朝夕纳诲,颇能尽心所职。十年,卒,上悼惜,赐祭葬如制,谥文庄。

  张英麟,字振卿,山东历城人。同治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三年,命偕检讨王庆祺在弘德殿行走。英麟甫入直,即乞假归省。未几,穆宗崩,庆祺以有罪褫职。众皆称其志节。历典福建、云南乡试,累迁祭酒,充经筵讲官。光绪十七年,以詹事授奉天府丞,兼学政。奉省士民朴素,随轺所至,力加奖劝,学风兴起。晋内阁学士,简顺天学政,擢吏部侍郎。二十六年,通州试竣回京,两宫西狩,官吏迁避,英麟独守学政关防待交替。明年,召赴行在,应诏上疏,请力崇节俭。乘舆回銮,议变法,英麟言祖宗法制,可整饬不可遽更张。二十九年,充会试副总裁,借闱河南,改试策论、经义。英麟严衡校,多取绩学。会改官制,英麟以侍郎迁副都统,汉员授旗官自此始。旋晋都统。三十四年,授都御史。时议行宪政,许士民上书,英麟必详审为代达。御史江春霖直劾亲贵,斥回原衙门,英麟率全台合疏留之。

  宣统改元,摄政监国,复举轮讲之典。英麟撰资治通鉴讲章以进,皆发明精义,比附近情,冀以诚意相感动,章上,但循故事留览而已。三年,武昌变起,内阁改制,饬都察院及凡有言责者皆停奏事,英麟叹息以为奇变。逊位诏下,遂乞罢归。德宗永远奉安,犹奔赴崇陵谒送。重宴琼林,加太子太保。乙丑冬,卒,年八十有八。

  张仁黼,字劭予,河南固始人。光绪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入直上书房。出督湖北学政,以朱子小学、近思录训士。累迁洗马,充日讲起居注官,补侍讲。二十年,日本衅起,枢臣被劾。乃与李文田等请起用恭亲王奕䜣,称旨。迁鸿胪寺卿,典试四川。除奉天府府丞,父忧,未之官。

  二十六年,拳乱作,奉命在籍治团练。服阕,赴行在。时财匮,议加丁口税。仁黼谓:“今日国势极危,而人心未去者,良由世祖除明季三饷;圣祖诏丁口以五十年为率,嗣后滋生永不加赋:深仁厚泽,民不能忘。今议加丁税,违祖制,拂民情,必不可。”事遂寝。还京,擢顺天府府尹。再迁兵部侍郎,典试江西,历学部、法部。

  三十三年,补大理院正卿,奏请敕部院大臣会订法律,略言:“法律主要在乎组织立法机关,而所以成之者有三,曰:定法律宗旨,辨法律性质,编法律成典。中国数千年来,礼陶乐淑,人人皆知尊君亲上。此乃国粹所在,必宜保存,用各国之法以补其不足。尤须造就法律人才,治法治人,相因为用,然后可收实效。”又言:“立法之要,规模不可不闳,推行必宜有渐。否则未当于人心而贸然以试,诚恐外国属人主义势力日益扩张,而吾国属地主义处理愈形棼纠。有司奉行不善,反使外人得以藉口,为患甚大。”疏入,多议行。俄授吏部侍郎,充经筵讲官。三十四年,丁母忧。未几,卒。

  仁黼内行修,不自标异。尝被命治河,却例馈节省金,同官惧,谓将兴大狱。仁黼忽索取金,众始安,然颇怪其失操。已而河南巡抚上言绅士助学校金,不受奖叙,数与之同。朝士益服其清不绝物云。

  张亨嘉,字燮钧,福建侯官人。光绪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四年,视学湖南,念儒官为士模范,不激浊扬清,曷以励风教?疏荐文行交修者数人,士习为一变。二十三年,入直南书房。越二年,除司业,频转太常寺少卿。一岁五迁,殊数也。

  二十六年夏,亲贵大臣信拳民有神术能攘外,饰词入告,上疑之,命亨嘉察视。亨嘉知其不可恃,条上弭衅机宜甚悉,疏甫入而乱作。西狩还,独先赐用,徙大理寺卿。明年,出督浙江学政,颇采西国政教命题试士,多得通材。尚书张百熙、荣庆既为学务大臣,别置大学总监督,亨嘉遂被命任校事,仍不离内廷职。大学中更寇乱,肄业生不盈百,乃辟学舍,广集高材生。类别学科,礼聘儒宿及东西邦学人专门教授。书籍仪器,粲然具备。兼摄进士馆监督,进士习法政自此始。历光禄寺卿、左副都御史、兵部侍郎。逾岁,疏辞校职,转礼部侍郎,充经筵讲官。

  亨嘉为人敦实,嗜古精鉴赏。事母孝,母黄氏,寿百岁,同列奏庥瑞。中兴后命妇享高耄者,与詹事袁葆恒祖母郭氏二人而已。上闻之叹异,加恩赐予。三十四年,遭丧去,终服,仍入直。宣统二年,卒,赐祭葬,谥文厚。

  论曰:同、光典学内直诸臣,每兼授读,体制较隆;而文学侍从,亦多选绩学,时备顾问,称荣幸焉。祖荫好贤勤事,文田学识淹雅,同以通博称。诒经重实学,同善崇圣德,家骧尽心诲纳,英麟早励风节,并无愧师儒。仁黼、亨嘉尤惓惓于明法修学,后先相望,其风采皆隐然可见焉。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六十二·忠义四·脱脱
  卷二百十四 熙寧三年(庚戌,1070)·李焘
  卷一百六十 慶曆七年(丁亥,1047)·李焘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三十六·杨仲良
  附录二:袁宏传及其轶事·袁宏
  读礼通考卷一百五·徐乾学
  辽史拾遗卷十八·厉鹗
  卷七·李斗
  第四篇 乾隆朝·佚名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佚名
  九五三 军机大臣奏遵旨询问四库馆议叙县丞张起隆情形片·佚名
  一○○ 谕内阁纪昀陆锡熊校书勤勉着授为翰林院侍读以示奖励·佚名
  读例存疑卷二十七·薛允升
  曹端传·张廷玉
  卷第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二章 阎君勘罪·屠隆

    【齐天乐】〔丑扮曹操小丑扮华歆贴扮伏后小生上〕殿堂业镜高悬。虚明朗照。轰雷闪电。盖世雄心。偷天巧手。到此俱成冰炭。〔外末生同上〕阴风昼惨。叹热铁烊铜。渴飮饥餐。抚景凄然。好淸斋香供礼金仙。

  • 玄思·闻一多

    在黄昏的沉默里,从我这荒凉的脑子里,常迸出些古怪的思想,不伦不类的思想;仿佛从一座古寺前的尘封雨渍的钟楼里,飞出一阵猜怯的蝙蝠,非禽非兽的小怪物。同野心的蝙蝠一样,我的思想不肯只爬在地上,却老在天空里兜圈子,圆的,扁的,种

  • 列传第十 赵知礼 蔡景历 刘师知 谢岐·姚思廉

    赵知礼,字齐旦,天水陇西人也。父孝穆,梁候官令。知礼涉猎文史,善隶书。高祖之讨元景仲也,或荐之,引为记室参军。知礼为文赡速,每占授军书,下笔便就,率皆称旨。由是恒侍左右,深被委任,当时计划,莫不预焉。知礼亦多所献替。高祖平侯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五十六·杨仲良

      英宗皇帝   教养宗室   治平元年六月己亥,增置宗室学官。诏曰:『以宗枝甚众,而诱道之方未至,故命近臣举有学行之士为之教授。《传》不云乎:「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盖子弟之学,非尊属勉励则莫知劝。若不率教,其令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八·佚名

    弘治九年十月甲戌朔孟冬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黄镛齐世美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丙子升南京刑部员外郎张赞为山西按察司佥事○赐岐王德安府观滩店田三百顷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七十二·佚名

    万历四十六年七月丁亥朔孟秋享 太庙○提督武汉等处学较副使葛寅亮进大学论语讲义○革山西参将董用威任以抚臣论劾之也○戊子准赠原任南京右都御史已故沉子木兵部尚书○升兴化知府徐穆为云南副使○准灵璧侯汤国祚母夫

  • 卷一百十九·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十九 唐 张守节 撰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史记一百十九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罸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说苑云孙叔

  • 九五、苏秦考·钱穆

    太史公为《苏秦传》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

  • 卷三十三 职官五·龙文彬

    ◎都察院(元御史台。 )吴元年十月壬子,置御史台,以汤和为左御史大夫,邓愈为右御史大夫,刘基、章溢为御史中丞。洪武十三年五月,罢御史台。十五年,更置都察院,设监察都御史八人,分监察御史为浙江、河南、山东、北平、山西、陕

  • 卷四十三 士虞礼第十四·郑玄

    尸谡,祝前,乡尸。(前,道也。祝道尸,必先乡之,为之节。)[疏]“尸谡祝前乡尸”。○注“前道”至“之节”。○释曰:此记尸谡之时,祝前尸之仪也。云“必先乡之,为之节”者,言必先面乡尸者,为之节度也。还,出户,又乡尸。还,过主人,又乡尸。

  • 第十九部分·毛公

    周颂 闵予小子之什《闵予小子》,嗣王朝於庙也。【笺】嗣王者,谓成王也。除武王之丧,将始即政,朝於庙也。闵予小子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传】闵,病;造,为;疚,病也。【笺】闵,悼伤之言也。造,犹成也。可悼伤乎我小子耳,遭武

  • 卷八·陈启源

    <经部,诗类,毛诗稽古编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八吴江陈启源撰豳【变风】七月七月篇所纪人事物候较迟于月令毛传以豳土晚寒释之后儒推明其说各有不同孙毓以为豳土寒多虽晚犹寒陆德明释文以为晚节而气寒陆义较优矣至

  • 序·何楷

    诗经世本古义序 昔者孔子之教天下道不外乎六经而礼乐为王者之事当世必皆各有成书如周礼仪礼之类不容以意为之损益其所手定惟易书诗春秋四者易衍十翼春秋修旧史皆述也而有作焉若书诗第以弃取见义而已易春秋之为书一明

  • 桓公·桓公七年·左丘明

    【经】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夏,谷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传】七年春,谷伯、邓侯来朝。名,贱之也。夏,盟、向求成于郑,既而背之。秋,郑人、齐人、卫人伐盟、向。王迁盟、向之民于郏。冬,曲沃伯诱晋小子侯,杀之。 译文 七

  • ○戒憍奢意第二·玄觉

      衣食由来。长养栽种。垦土掘地。盐煮蚕蛾。成熟施为。损伤物命。令他受死。资给自身。但畏饥寒。不观死苦。杀他活己。痛哉可伤。兼用农功。积力深厚。何独含灵致命。亦乃信施难消。虽复出家。何德之有。噫。夫欲

  •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八·宗喀巴

    上士道入大乘门敬礼至尊成就大悲诸善士足如是恒长修习生死种种过患,见一切有如同火坑,欲证解脱息灭惑苦,由此希求策逼其意,学三学道,能得解脱离生死。又此解脱无所退失,非如善趣,然所断过及所证德仅是一分,故于自利且非圆满,由

  • 柳氏叙训·柳玭

    又名《柳氏训序》或《柳氏序训》《柳氏家训》,一卷,唐柳玭撰,记叙其祖父柳公绰以下内外事迹,宋以后佚。《新唐书·艺文志二》、《宋史·艺文志二》“史部·传记类”均有著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有著录。

  • 田间易学·钱澄之

    清钱澄之撰。十二卷。《四库全书》本。钱氏家世学《易》,又曾问《易》于黄道周。初撰《易见》一书,因避兵闽地而失其本,又追忆原意而撰《易火传》;乱定归里,复得《易见》旧稿,乃合并二编,删其重复,增益诸家之说,勒为此书。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