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一

联灯会要卷第一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毗婆尸佛

偈曰。

身从无相中受生  犹如幻出诸形像  幻人心识本来无  罪福皆空无所住

长阿含经云。人寿八万岁。佛剎利种。姓拘利若。父名盘头。母名盘头婆提。居盘头婆城。坐波波罗树下。成最正觉。说法三会。度人三十四万八千。上足二。一名骞茶。一名提舍。执事无忧。子方膺。

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九尊。尸弃佛

偈曰。

起诸善业本是幻  造诸恶业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风  幻出无根无实相

长阿含经云。人寿七万岁。佛剎利种。姓拘利若。父名明相。母名光耀。居光相城。坐分陀利树下。成最正觉。说法三会。度人二十五万。上足二。一名阿毗净。一名三婆婆。执事忍行。子无量。

过去庄严劫。第一千尊。毗舍浮佛

偈曰。

假借四大以为身  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  罪福如幻起亦灭

长阿含经云。人寿六万岁。佛剎利种。姓拘利若。父名善灯。母名称戒。居无踰城。坐婆婆树下。成最正觉。说法二会。度人一十三万。上足二。一名扶游。一名郁多罗。执事寂光。子妙觉。

见在贤劫。第一尊。拘留孙佛

偈曰。

见身无实是佛见  了心如幻是佛了  了得身心本性空  斯人与佛何殊别

长阿含经云。人寿四万岁。佛婆罗门种。姓迦叶。父名记得。母名善枝。居安和城。坐尸利沙树下。成最正觉。说法一会。度人四万。上足二。一名萨尼。一名毗楼。执事善觉。子上胜。

见在贤劫。第二尊。拘那含牟尼佛

偈曰。

佛不见身知是佛  若实有知别无佛  智者能知罪性空  坦然不怖於生死

长阿含经云。人寿三万岁。佛婆罗门种。姓迦叶。父名大德。母名善胜。居清净城。坐乌暂婆罗门树下。成最正觉。说法一会。度人三万。上足二。一名舒盘那。一名郁多楼。执事安和。子导师。

见在贤劫。第三尊。迦叶佛

偈曰。

一切众生性清净  从本无生无可灭  即此身心是幻生  幻化之中无罪福

长阿含经云。人寿二万岁。佛婆罗门种。姓迦叶。父名梵德。母名财主。居波罗奈城。坐尼拘律树下。成最正觉。说法一会。度人二万。上足二。一名提舍。一名婆罗婆。执事善友。子进军。

见在贤劫。第四尊。释迦牟尼佛

偈曰。

幻化无因亦无生  皆即自然见如是  诸化无非自化生  幻化无生无所畏

谨桉佛本行经云。姓剎帝利。父净饭王。毋摩耶。於无量劫。护持禁戒。梵行清净。命终之后。正念往生兜率陀天。应其补处。名曰护明。智慧满足。天寿四千岁。为诸天说法教化。显示法相。天寿既尽。遂即下生。托孕摩耶夫人。十月满足。当春之时。摩耶夫人。游岚毗尼园。至波罗叉树下。即举右手。攀其树枝。菩萨从母右胁而降。

又桉普耀经云。佛初生剎利王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法界。地涌金莲华。自然捧双足。东西及南北。各行於七步。分手指天地。作大师子吼。上下及四维。无能尊我者。

即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也。至四十二年。二月八日。游四门。踰城出家。历试邪法。摧伏外道。至穆王三年癸未。二月八日。明星现时。成道。为憍陈如五人。转四谛法轮。而证道果。住世说法。四十九年。

后告上首迦叶云。吾以清净法眼。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正法。分付於汝。汝当护持。并勑阿难。副贰传化。无令断绝。

仍说偈云。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复告迦叶云。吾将金缕僧伽梨衣。传付於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

即於熙连河侧娑罗树间。右胁累足。泊然而寂。实穆王五十二年。壬申。二月十五日也。

后一千一十七年。教流东土。即从汉永平十年。戊辰岁也。

世尊初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云门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 琅琊觉云。可谓将此深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 云峰悦云。云门虽有定乱之谋。且无出身之路。

妙喜颂云。老汉才生便着忙。周行七步似颠狂。赚他无院痴男女。开眼堂堂入镬汤。

世尊一日升座。大众才集定。文殊白槌云。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

雪窦颂云。列圣丛中作者知。法王法令不如斯。会中若有仙陀客。何必文殊下一槌。

世尊因文殊至诸佛集处。值诸佛。各还本处。唯有一女人。近彼佛座。入於三昧。文殊白佛。何此女人。得近佛座。而我不得。佛告文殊。汝但觉此女。令从三昧起。汝自问之。文殊绕女人三匝。鸣指三下。乃托至梵天。尽其神力。而不能出。世尊云。假使百千文殊。亦出此女人定不得。下方过四十二恒河沙国土。有罔明菩萨。能出此女人定。须臾罔明从地涌出。作礼世尊。世尊勑罔明。出女人定。罔明於女人前。鸣指一下。女子从定而起。

五云云。不唯文殊。不能出此女子定。但恐世尊。也出此定不得。只如教意。怎生体解 夹山龄云。若具奔流度刃底眼。非但见这一队汉败阙。乃至河沙佛祖出来。也被他觑破。其或青黄不辨。邪正不分。只管觅女子出定。玄沙道底。

世尊因自恣日。文殊三处度夏。迦叶欲白槌摈出。才举槌。乃见百千万亿文殊。迦叶尽其神力。槌不能举。世尊遂问迦叶。汝欲摈那个文殊。叶无对。

世尊因灵山会上。有五百比丘。得四禅定。具五神通。未得法忍。以宿命智通。各各自见。过去杀父害母。及诸重罪。心内怀疑。於甚深法。不能证入。於是文殊。承佛神力。手握利剑。持逼如来。世尊谓文殊云。住住。不应作逆。勿得害吾。吾必被害。为善被害。文殊。从本以来。无有我人。但以内心见有我人。内心起时。吾必被害。即名为害。於是五百比丘。自悟本心。如梦如幻。於梦幻中。无有我人。乃至能生所生父母。於是五百比丘。同声赞叹云。文殊大智士。深达法源底。自手握利剑。持逼如来身。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无相无所为。是中云何杀。

世尊。因文殊忽起佛见法见。被世尊神力摄。向二铁围山。

世尊一日见文殊。在门外立。乃云。文殊文殊。何不入门来。文殊云。我不见一法在门外。何以教我入门来。

玄觉征云。为复是门内语。门外语。

大沩喆云。吾不如汝。

世尊将诸圣众。往第六天。说大集经。勑他方此土。人间天上。一切狞恶鬼神。悉皆集会。受佛付嘱。拥护正法。设有不赴者。四天门王。飞热铁轮。追之令集。既集会已。无有不顺佛勑者。各发弘誓拥护正法。

唯有一魔王。谓世尊云。瞿昙。我待一切众生。成佛尽。众生界空。无有众生名字。我乃发菩提心。

天衣怀云。临危不变。真大丈夫。诸仁者。作么生着得一转语。与黄面瞿昙出气。寻常神通妙用。智慧辨才。总用不着。尽阎浮大地。无不爱佛。到这里。何者是佛。何者是魔。还有人辨得么。良久云。欲识魔么。开眼见明。欲识佛么。合眼见暗。魔之与佛。以柱杖子。一时穿却鼻孔。

妙喜代云。几乎错唤你作魔王。

世尊因普眼菩萨。欲见普贤。不能得见。乃至三度入定。徧观三千大千世界。觅普贤。不能得见。却来白佛。佛云。汝但於静三味中。起一念便见普贤。普眼於是才起一念。便见普贤。向空中。乘六牙白象。

云居舜云。作么生会云居道。普眼推倒世尊。世尊推倒普眼。你道。普贤在甚么处。

世尊一日升座。大众集定。迦叶白槌云。世尊说法竟。世尊便下座。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妙喜颂云。拈起一枝花。风流出当家。若言付心法。天下事如麻。

世尊昔至多子塔前。命摩诃迦叶分座。以僧伽梨围之。乃告云。吾有正法眼藏。密付於汝。汝当护持。传付将来。无令断绝。

世尊一日升座。默然而坐。阿难白槌云。请世尊说法。世尊云。会中有二比丘。犯律行。我故不说法。阿难以他心通。观是比丘。遂乃遣出。世尊复默然。阿难白世尊。是二比丘。已遣出。何不说法。世尊云。吾誓不为声闻二乘人说法。便下座。

世尊同阿难行次。见一古佛塔。世尊作礼。阿难云。是甚么人塔。世尊云。是过去诸佛塔。阿难云。过去诸佛。是甚么人弟子。世尊云。是吾弟子。难云。应当如是。

世尊一日食时将至。勑阿难。汝当入城持钵。阿难应诺。世尊云。汝既持铢。当依过去七佛仪式。阿难遂问。如何是过去七佛仪式。世尊召阿难。阿难应诺。世尊云。持钵去。

世尊因地布发掩泥。献花於燃灯佛。燃灯见布发处。遂约退众。乃指地云。此一方地。宜建一梵剎。众中有一贤子长者。持标。於指处插云。建梵剎已竟。时诸天散花赞叹云。庶子有大智矣。

世尊九十日。在忉利天宫。为母说法。及辞天界而下时四众八部。俱往空界奉迎。有莲花色比丘尼。作念云。我是尼身。必居大僧后。不若用神力。变作转轮圣王。千子围绕。最初见佛。果满其愿。世尊才见。便呵云。莲华色比丘尼。何得越大僧见吾。汝虽见吾色身。且不见吾法身。须菩提在岩中宴坐。却见吾法身。

世尊因五通仙人问云。世尊有六通。我有五通。如何是那一通。世尊召云。五通仙人。通应诺。世尊云。那一通。汝问我。

雪窦云。老胡元不知那一通。却因邪打正。

云峰悦云。大小瞿昙。被外道勘破了也。有傍不肯底么。出来。我要问你。如何是那一通。

保宁勇颂云。无量劫来曾未遇。如何不动到其中。莫言佛法无多子。最苦瞿昙那一通。

世尊因长爪梵志。索论义。预约云。我义若堕。我自斩首以谢。世尊云。汝义以何为宗。志云。我义以一切不受为宗。世尊云。是见受否。志拂袖而去。行至中路。有省。乃谓弟子云。吾当回去。斩首以谢世尊。弟子云。人天众前。幸当得胜。何以斩首。志云。我宁於有智人前斩首。不於无智人前得胜。乃叹云。我义两处负堕。是见若受。负门处粗。是见不受。负门处细。一切人天二乘。皆不知我义堕处。唯有世尊。诸大菩萨。知我义堕。回至世尊前云。我义两处负堕。故当斩首以谢。世尊云。我法中。无如是事。汝当回心向道。

於是。同五百徒众。一时投佛出家。证阿罗汉。

天衣怀颂云。是见若受破家门。是见不受与谁论。匾担蓦折两头脱。一毫头上现乾坤。

世尊因比丘问。我於佛法中。见处即有。证处未是。世尊当何所示。佛云。比丘某甲。当何所示。是汝所问。

世尊因耆婆善别音响。同至冢间。见五髑髅。世尊敲一髑髅。问云。此生何道。云生人道。又敲一云。此生何道。云生天道。又敲一云。此生何道。耆婆罔措。

世尊因黑齿梵志。运神力。以左右手。擎合欢梧桐花两株。来供养佛。佛召仙人。志应诺。佛云。放下着。志放下左手花。佛又召仙人放下着。志放下左手花。佛又召仙人放下着。志云。我今空手而立。更放下个甚么。佛云。吾非教汝。放舍其花。汝当放舍外六尘。内六识。中六根。一时放舍。至无可舍处。是汝免生死处。志放言下。悟无生法忍。

世尊因调达谤佛。生身陷地狱。佛勑阿难。传问云。汝在地狱中。安否。达云。我虽在地狱。如三禅天乐。佛又勑问汝还求出否。达云。我待世尊来。即出。阿难云。佛是三界大师。岂有入地狱分。达云。佛既无入地狱分。我岂有出地狱分。

翠岩真云。亲言出亲口。

世尊因异学问。诸法是常耶。世尊不对。又问。诸法是无常耶。世尊亦不对。异学云。世尊具一切智。何不对我。世尊云。汝之所问。皆为戏论。

世尊一日以随色摩尼珠。问五方天王云。此珠作何色。天王互说异色。世尊。藏其珠。却举手问。此珠作何色。天王云。佛手中无珠。色从何有。世尊叹云。汝何迷倒之甚。吾将世珠示之。便强说有青黄赤白。吾将真珠示之。便总不知。时五方天王。闻语。悉悟道。

世尊因波斯匿王。问。圣义谛中。还有世俗谛否。若言其有。智不应一。若言其无。智不应二。一二之义。其义云何。世尊云。大王。汝於过去龙光佛法中。曾问此义。我今无说。汝亦无闻。无说无闻。是名一义二义。

翠岩真云。波斯匿王。善问。不善答。世尊善答。不善问。一人理上偏枯。一人事上偏枯。翠岩当时若见。点一把火。照看黄面老子。面皮厚多少。

世尊坐次。见二人舁猪子过。乃问。这个是甚么。其人云。世尊具一切智。猪子也不识。世尊云。也要问过。

大阳延云。不因世尊问。泊乎忘却。

世尊因乾闼婆王献乐。其时山河大地。尽作琴声。迦叶起舜。王问。迦叶。岂不是阿罗汉。诸漏已尽。何更有余习。佛云。实无余习。莫谤法也。王又抚琴三遍。迦叶亦三度作舞。王云。迦叶作舞。岂不是。佛云。实不曾作舞。王云。世尊何得妄语。佛云。不妄语。汝抚琴。山河大地。草木。尽作琴声。岂不是。王云是。佛云。迦叶亦复如是。实不曾作舞。王乃信受。

修山主问澄源禅师。乾闼婆王奏乐。直得须弥岌峇。海水腾波。迦叶作舞。作么生会。源云。迦叶过去世曾作乐人来。习气未除。修云。须弥岌峇。海水腾波。又作么生。源休去。

法眼代云。正是习气。

世地因外道问。昨日说何法。云说定法。外道云。今日说何法。云说不定法。外道云。昨日说定法。今日何故说不定法。云昨日定。今日不定。

大沩喆云。非公境界。

世尊因外道问云。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据坐。外道赞叹云。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作礼而去。阿难白佛云。外道有何所证。而言得入。世尊云。如世良马。见鞭影而行。

翠岩芝云。大小世尊。被外道当面搽糊。只如外道云。令我得入。要且不曾梦见。既不曾梦见。为甚么悟去 翠岩真云。六合九有。缁黄青紫。一一交参。咸言良久据坐不对。要且不是。

又举诸方拈了。复云。於戏假如鹙子满慈。运智摛词。驰神作用。何益之有 雪窦云。邪正不分。过由鞭影 妙喜云。邪正两分。正由鞭影。

天衣怀颂云。双锋覆护两俱摧。迷云从此豁然开。收得劫初铃子后。轻轻一振动云雷。

世尊因七贤女。游尸陀林。一女指尸云。尸在这里。人在甚么处。一女云。作么作么。诸姊谛观。各各契悟。感帝释散花。云惟愿圣姊。有何所须。我当终身供给。女云我家。四事七珍。悉皆具足。唯要三般物。一要无根树子一株。二要无阴阳地一片。三要叫不响底山谷一所。帝释云。一切所须。我悉有之。若此三般物。我实无得。女云。汝若无此。争能济人。帝释罔措。同往白佛。佛言。憍尸迦。我诸弟子。诸大阿罗汉。悉皆不解此义。唯有诸大菩萨。乃解此义。

世尊成道后。在逝多林树下。跏趺而坐。有二商人。以五百乘车。经过林畔。有二车牛不行。商人怪讶。山神报云。林中有圣人。成道。逾四十九日。未食。汝当供养。商人入林。果见一人。端坐不动。遂问云。为是梵王耶。帝释耶。山神耶。河神耶。世尊微笑。举袈裟示之。商人作礼。陈供养。

世尊一日。於涅盘会上。以手摩胸。告大众云。汝等善观吾紫摩金色之身。瞻仰取足。勿令后悔。若谓吾灭度。非吾弟子。若谓吾不灭度。亦非吾弟子。时百万亿众。悉皆悟道。

云峰悦云。然则膏肓之门。不足以发药。云峰今日。且作死马医。汝等诸人。皮下还有血么。

世尊临入涅盘。文殊请佛再转法轮。世尊咄云。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尝说一字。汝请吾再转法轮。是吾曾转法轮耶。

世尊已入涅盘。迦叶后至。世尊乃於椁中。露双趺。示之。迦叶作礼。请如来。以三昧火。而自阇维。即时金棺。从七宝床升举。绕拘尸罗城七匝。却还本处。化火光三昧。而自焚之。

竺乾诸大贤圣(凡二十五)

文殊大士。一日令善财采药云。是药者采将来。善财徧采。无不是药。却来白云。无不是者。文殊云。是药者采将来。善财拈一枝草。度与文殊。文殊提起。示众云。此药。能杀人。亦能活人。

大沩喆云。善财能采。文殊善用。非但寝疾毗耶。直饶尽大地人。抱必死之疾。到文殊所。教伊。个个脱体而去。何故解用不须霜刃剑。延龄何必九还丹。

文殊大士。谓善住意天子言。汝今若能违背诸佛。毁谤法僧。吾即同汝如是梵行。天子言。大士今何故。复如是语。大士言。天子。如汝意者。以何为佛。天子言。如如法界。我言是佛。大士言。汝意云何。如如法界。可染着乎。天子言。弗也。大士言。以是义故。我如是说。汝今若能毁背佛法。吾将同汝如是梵行。

文殊问庵提遮女云。生以何为义。女云。生以不生生为生义。文殊云。如何是生以不生生为生义。女云。若能明知地水火风四缘。未尝自得有所和合。而能随其所宜。以为生义。

文殊又问。死以何为义。女云。死以不死死为死义。文殊云。如何是死以不死死为死义。女云。若能明知地水火风四缘。未尝自得有所离散。而能随其所宜。以为死义。

天亲菩萨。从弥勒内宫下。无着问。经云。人间四百年。彼天为一昼夜。弥勒於一时中。成就五百亿天子。证无生法忍。未审说甚么法。天亲云。只说这个法。只是梵音清雅。令乐闻。

天衣怀云。弥勒已是错说。天亲已是错传。山僧今日将错就错。与你诸人注破。良久云。谛听谛听。向下文长。付在来日。

利益菩萨。白燃灯佛。我欲得阿耨菩提。唯愿世尊。教示我。令速成菩提。佛言利益。汝观此法。何者是法。是汝所问。

天竺有一上首菩萨。作一乞士。入城乞食次。时有比丘恒伽。谓乞士言。汝从何来。云我从真实中来。又问。何谓真实。云寂灭故名真实。又问。寂灭相中。有所求耶。无所求耶。云无所求。又问。无所求者。何用求耶。云无所求中。吾欲求之。又问。无所求中。何用求耶。答有所求者。一切皆空。得者亦空。着者亦空。实者亦空。求者亦空。语者亦空。问者亦空。寂灭涅盘。一切虚空界分。亦复皆空。吾为如是空法。而求真实。

维摩会上。三十二菩萨。各说不二法门。文殊云。我於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菩萨入不二法门。文殊又问维摩。维摩默然。文殊叹云。乃至无有语言文字。是菩萨真入不二法门。

保福展云。大小维摩。被文殊一坐。直至如今。起不得 雪窦云。维摩道甚么 又云。勘破了也。

琅琊觉云。文殊赞善。也是杓卜听虚声。维摩默然。汝等诸人。不得钻龟打瓦。

维摩因须菩提。持钵到门。取钵满盛香饭。谓尊者云。若能於法等者。於食亦等。乃至入诸邪见。不到彼岸。住於八难。不得无难。同於烦恼。离清净法。汝得无诤三昧。一切众生。亦得是定。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养汝者。堕三恶道。为与众魔同一手。作诸劳侣。汝与众魔及诸尘劳。等无有异。於一切众生。而有怨心。谤於佛。毁於法。不入众数。终不得灭度。汝若如是。乃可取食。须菩提闻此语。忙然不知以何答。置钵欲去。

须菩提说法。帝释雨花。须菩提乃问。此花从天得耶。从地得耶。从人得耶。帝释皆云。弗也。须菩提云。从何而得。帝释举起手。菩提云。如是如是。

须菩提在岩间宴坐。诸天雨花赞叹。尊者云。空中赞叹者。复是何人。天云。我是梵天。敬重尊者。善说般若。尊者云。我於般若。未尝说一字。汝云何赞叹。天云。如是。尊者无说。我乃无闻。无说无闻。是真说般若。

雪窦云。避喧求静处。世未有其方 在岩间宴坐。也被这一队汉搽糊。更有这老汉。把不定。问空中雨花赞叹。复是何人。早败阙了也。我重尊者善说般若。恶水蓦头泼。又云。我於般若。未尝说一字。草里汉。尊者无说。我乃无闻。识甚好恶。总似这般汉。何处有今日。

复召大众云。雪窦幸是无事人。你来这里。觅甚么。以拄杖一时趂下。

舍利弗问天女。汝何不转却女身。云我从十二年。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

即时天女。以神通力。变舍利弗作天女。乃化身如舍利弗。却问舍利弗。汝何不转却女身。舍利弗言。我今不知何轮而变为女身。

舍利弗因入城。遥见月上女出城。舍利弗心口思惟。此姊见佛。不知得忍否。我试问之。才近前便问。甚么处去。女云。如舍利弗与么去。弗云。我方入城。汝当出城。云何言如舍利弗与么去。女云。诸佛弟子。当依何住。舍利弗云。诸佛弟子。当依大涅盘而住。女云。诸佛弟子。既依大涅盘而住。我如舍利弗与么去。

舍利弗问须菩提。梦中说六波罗密。与觉时同异。须菩提言。此义深远。吾不能说。会中有弥勒大士。汝往彼问。

雪窦云。当时若不放过。随后与一札。谁名弥勒。谁是弥勒者。便见冰消瓦解。

富楼那问佛。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琅琊觉云。山僧即不然。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荐福信云。先行不到。末后太过。

首楞严云。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

雪窦颂云。全象全牛翳不殊。从来作者共名模。如今要见黄头老。剎剎尘尘在半途。

宾头卢尊者。因阿育王问。承闻尊者。亲见佛来。是否。尊者以手策起眉云。会么。云不会。者云。阿耨达池龙王。曾请佛斋。吾是时预其数。

翠岩真云。且道甚么处见。直饶雪天漂渺。湖光淡荡。且莫说梦。

大沩喆云。无忧王虽饭三万大阿罗汉。要且不识宾头卢。当时待他策起眉毛云。会么。便与作礼。非唯识宾头卢。亦乃同参古佛。

善财因毗目仙人执其手。善财自见其身。往十方佛剎微尘数诸佛所。乃至经不可说不可说。微尘数劫时。仙人放手。善财即见自身还在本处。

善财参五十三员善知识。末后到弥勒阁前。见楼阁门闭。瞻仰赞叹。见弥勒从别处来。善财作礼云。愿楼阁门开。令我得入。寻时弥勒。至善财前。弹指一声。楼阁门开。善财入己。阁门即闭。见百千万亿楼阁。一一楼阁内。有一弥勒。领诸眷属。并一善财。而立其前。

善财因无着问。我欲见文殊。何者即是。财云。汝发一念心清净。即是。无着云。我发一念心清净。为甚么不见。财云。是真见文殊。

善住天子。白文殊云。可共往如来所咨决未受。亦同此时如法问难。文殊云。你莫分别取着如来。天子云。如来今在何所。令我莫着。文殊云。只在目前。天子云。若如是者。我何不见。文殊云。汝若一切不见。是名真见如来。天子云。若见在前。云何戒我。莫取着如来。文殊云。汝今见前何有。天子云。有虚空界。文殊云。如来者虚空界是。虚空界即是如来。此中无有一物。可分别者。

殃崛摩罗。因持钵。至一长者家。值妇人产难。子母未分。者云。瞿昙弟子汝为至圣。当有何法。能免产难。殃崛语长者云。我乍入道。未知此法。待我回问世尊。却来相报。及返白佛。佛告殃崛。汝速去报言。我自从贤圣法来。未曾杀生。殃崛往告。妇人闻之当下分免。

妙喜颂云。华阴山前百尺井。中有寒泉彻骨冷。谁家女子来照影。不照其余照斜领。

月氏国王。闻罽宾国。有一尊者。曰祇夜多。有大名称。即与群臣。往彼国。礼见问法。修敬毕。请尊者。为开演。尊者云。大王时来好。道今去亦如来时。

紧那罗王。奏无生乐。供养。佛乃勑有情无情。俱随王去。若有一物。不随王去。即去佛处不得。

无厌足王。入大寂定。乃勑有情无情。皆顺於王。若有一物。不顺於王。即入大寂定不得。

障蔽魔王。领诸眷属。一千年。随金刚齐菩萨。觅起处不得。忽一日得见。乃问云。汝当依何而住。我一千年。觅汝起处不得。齐云。我不依有住而住。不依无住而住。如是而住。

法眼云。障蔽魔王。不见金刚齐。即且从。只如金刚齐。还见障蔽魔王么。

城东有一老母。与佛同生。而不欲见佛。每见佛来。即便回避。虽然如此。回顾东西。总皆是佛。遂以手掩其面。十指掌中。亦总是佛。

庵婆提遮女。问文殊云。明知生是不生之义。为甚么。被生死之所流转。文殊云。其力未充。

有一聚落。毒龙所居。时五百尊者。往彼降之不得。有一异方尊者。弹指一声。其龙即降。

琅琊觉云。若据教乘。自有科判。山僧即不然。只这弹指。也不消得。虽然如是。且莫困鱼止箔。钝鸟栖芦。

西天祖师

初祖摩诃大迦叶(凡三)

分座。传衣。世尊示灭。结集法藏。斥出阿难。未尽诸漏。阿难遂於毕钵岩前。盘陀石上。坐至中夜。得证道果。即现神通。透石而入。

迦叶后付法眼。而说偈云。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不法。

有外道问。如何是我我。祖云。觅我者是汝我。外道云。这个是我我。师我何在。祖云。汝问我觅。

祖踏泥次。有沙弥问。尊者何得自为。祖云。我若不为。谁为我为。

法眼云。我当时若见。拽来踏泥。

二祖阿难尊者(凡三)

祖一日白佛云。今日入城。见一奇特事。佛云。见何奇特事。祖云。入城时。见一攒乐人作舞。出城。总见无常。佛云。我昨日入城。亦见一奇特事。祖云。未审见何奇特事。佛云。我入城时。见一攒乐人作舞。出城时。亦见一攒乐人作舞。

祖问迦叶云。师兄。世尊传金襕袈裟外。别传个甚么。迦叶召阿难。祖应诺。迦叶云。倒却门前剎竿着。

汾阳昭云。不问那知。

翠岩芝云。千年无影树。今时没底靴。

祖大事既办。诣常水河。化为金地。集诸圣众。顾得道弟子商那和修。付正法眼。说偈云。本来付有法。付了言无法。各各须自悟。悟了无无法。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凡一)

问优婆鞠多云。汝年几耶。云。我年十七。祖云。汝身十七耶。性十七耶。云师发已白。为发白耶。心白耶。祖云。但发白。非心白尔。云我身十七。非性十七。祖知是法器。

后付法眼。而说偈云。非法亦非心。无心亦无法。说是心法时。是法非心法。

四祖优婆鞠多尊者(凡二)

祖访一比丘尼。才入门。便触撒钵盂。尼云。佛在日。六群比丘。甚是粗行。数来我舍。尚不如此。尊者绍继祖位人。得与么粗行。

汾阳昭代云。已知错误。

祖说法度人。筹盈石室。有长者子曰众香。投祖出家。祖问。汝心出家耶。身出家耶。云我自出家。非为身心。祖云。不为身心。复谁出家。云夫出家者。无我我故。心不生灭。心不生灭。即是常道。故诸佛亦常。心无形相。其体亦然。祖云。汝当大悟。心自通达。即为剃度。易名提多迦。遂付法眼。而说偈云。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五祖提多迦尊者(凡一)

有弥遮迦者。见师慈相。即悟宿因。乃弃仙术。而求圣果。请问祖云。我於仙道。更无进趣。唯守虚静。不达至理。祖云。佛言。修仙敬学小道似绳牵。汝可自知之。若弃小流。顿归大海。当证无生。弥遮迦闻语。豁然契悟。

后付法眼。而说偈云。通达本法心。无法无非法。悟了同未悟。无悟亦无法。

六祖弥遮迦尊者(凡一)

道化北天。有婆须蜜者。手提酒器。逆问祖云。师何方来。欲往何所。祖云。从自心来。欲往无所。云师识我手中物否。祖云。此是触器。而负净者。云还识我否。祖云。我即不识。识即非我。汝当称名。吾后示汝本因。云我姓波罗堕。名婆须密。祖云。佛记汝。当绍祖位。即与剃度。顿悟宿因。

后付法眼。而说偈云。无心无可说。说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

七祖婆须蜜尊者(凡一)

游行诸国。说法度人。有一智者。自称佛陀难提。谓祖云。我欲与师论义。祖云。义即不论。论即不义。若拟论义。终非义论。难提即悟本心。投祖出家。

后付法眼。而说偈云。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凡一)

智慧滔渊。捷辩无碍。有伏驮密多者。作礼问云。父母非我亲。谁是最亲者。诸佛非我道。谁是最道者。祖云。汝言与心亲。父母非可比。汝行与道合。诸佛心即是。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欲识汝本心。非合亦非离。伏驮闻是偈。顿悟佛理。祖与剃度。

后付法眼。而说偈云。虚空无内外。心法亦如是。若了虚空故。是达真如理。

九祖伏驮密多尊者(凡一)

生来五十年。唯坐一床。口不曾言。足不曾履。闻偈悟道。传法度生。

有难生者。投师出家。长坐不卧。通达法性。

祖付法眼。而说偈云。真理本无名。因名显真理。受得真真法。非真亦非伪。

十祖胁尊者(凡一)

处胎六十年。神珠梦应。诞生之日。满室光明。出家得道。

至一林中。有富那夜奢者。恭敬合掌而立祖前。祖问。汝从何来。云我心非往。祖云。汝住何处。云我心非止。祖云。汝不定耶。云诸佛亦然。祖云。汝非诸佛。云诸佛亦非。祖知是法器。即与剃度。

付法说偈云。真体自然真。因真说有理。领得真真法。无行亦无止。

联灯会要卷第一

 

猜你喜欢
  目次·松源崇岳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六·唐慧琳
  卷第七·昙噩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九卷·蕴闻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一(本)·智周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下(末)·窥基
  解深密經卷第三·欧阳竟无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一(末)·智周
  第十一 闇都干耳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卷四·佚名
  第三 等起摄颂·佚名
  虚空孕菩萨经卷下·佚名
  卷五十一·佚名
  感山云卧纪谈叙·晓莹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卷第六·澄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六十八回 郦相国暗添懊恼·陈端生

    第六十八回郦相国暗添懊恼陈寅恪评:盖端生以母病剧辍写,返杭州途中稍加修改,及到杭州后,即为俗事牵累搁置此稿,直至经过十二年之久,方始续写也。呜呼!端生于乾隆三十五年辍写再生缘时,年仅二十岁耳。以端生之才思敏捷,当日亦

  • 卷三·仇兆鳌

    钦定四库全书杜诗详注卷三翰林院编修仇兆鳌撰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杜臆韦曲在京城三十里贵家园亭侯王别墅多在于此乃行乐之胜地然此游必在天宝之季禄山未乱之先故花蕃盛如此编者误置在乾元初耳】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

  • 唐僧弘秀集卷五·李龏

    宋 李龏 编文益二首覩木平和尚木平山里人貌古言复少相防陌路同论心秋月皎壊衲线非蚕助歌声有鸟城阙今日来一沤曾已晓防牡丹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髪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艳曳【一作色】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

  • 卷九·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九目录山水类题詹仲信所藏米元晖云山图【宋陆游】题择庵云山图【元牟巘】南宫老仙云山图【元王恽】题小米云山【元龚璛】王洽云山图【元邓文原】仿老米云山图【元高克恭】云山图【元杨

  •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佚名

    万历八年八月戊戌朔户部以各省直开报招抚开垦文册多系虚数议咨行各该抚按及劄付阅寔营田郎中梁承学将发去原册转发该道委附近安静属官亲诣各州县逐一从公查勘不许将原籍人户掜报新收旧种熟地混作新开查明报部用以分别

  • ●凡例·宋濂

    一杨琁传照后汉书修钱遹梅执礼郑绮王万传照宋史修其余诸传或采洪遵郡志或考朱子槐县经或按朱绂东轩日抄毛洪笔録蒋思先逹遗事记谢翱浦汭先民传更各叅之行状墓碑谱图记序诸文事迹皆有所据一字不敢妄为登载其旧传或有舛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二十一·阿桂

    七月己未明亮舒常奏言查石真噶为保护沙尔尼要口碉卡严密近经大礮连日轰摧贼料官兵必从此前进更添集多人赶筑石城以图固守【臣】等再四审度舍此一路别无可进机宜而官兵每当前进少有声息贼即鎗石如雨实难施展兵威因思向

  • 卷六十七·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六十七 唐 张守节 撰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史记六十七 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顔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子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师也僻【音癖】参也鲁

  • ●一四 在燕迁徙·佚名

    天眷五年,宋绍兴八年戊午,或日,帝同契丹海滨侯耶律延禧共入一官署,相谓曰:「赵公,你从何处来?」帝曰:「自源昌州筠从州西江州五国城至此,踯躅数千里,父母妻室俱亡,苦楚备及。今日重瞻,乃余生也。」海滨侯曰:「我与你相去不远,自海耀

  • 卷一百六·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六宋 赵汝愚 编财赋门荒政上真宗乞赈给河北饥民  田 锡臣今月二十五日所进实封爲覇州乾寜军死伤人户等自二十六日至今又据莫州奏饥死一十六口沧州奏全家饥死一十七户虽有指挥下转运

  • 林阳端禅师·惠洪

    禅师名志端。福州俞氏子。受业于南涧寺。年二十四。谒安国弘瑫禅师。有僧问。万象之中。如何独露身。瑫举一指。其僧惘然而退。端忽契悟。至夜启瑫曰。今日见和尚一指。乃知和尚用处。瑫曰。汝见何道理。端亦举一指。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摄决择分中声闻地之四复次诸智光明有五胜利。一能于所知灭一切闇。二能以世间出世间功德适悦摄受所依止身。三能正观见所未见义。四能于现法与第一乐。五能身坏后与第一趣。复次由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一卷·宗泐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一卷  钦录洪武十一年七月初十日天界善世禅寺住持(宗泐)演福教寺住持(如[王*巳])持奉新注楞伽经。同考功监令李永等官于西华楼进呈御览当日钦奉圣旨这经好生注得停当。可即刊板印行。

  • 第四十四章 六王章·佚名

    持剑之吏僧伽提沙由此为王,愿教与国之发展而喜道,(一)随所应授官职,彼摄取人民,其时,小[阿伽普提]王之军将莫伽罗那(二)住于鲁哈那闻僧伽提沙为王,为战争而往摩诃伽罗设阵营。(三)僧伽提沙闻此,为与彼战争而派遣军兵,有大军之莫伽罗那

  • 龙云集·刘弇

    诗文别集。北宋刘弇(1048—1102)撰。三十二卷,附录一卷。弇字伟明,号云龙,安福(今属江西)人。元丰进士。中博学弘词科,知峨嵋县,改太学博士。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哲宗以为其才似司马相如。徽宗时,改著作郎。其集

  • 猘狗经·佚名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说受戒而嫉妒其师者,如狮狗还嚙其主,及说不如法授戒,反入泥犁。

  •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佚名

    有五译,一唐杜行顗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二唐地婆诃罗译,佛顶最胜陀罗尼经,一卷。三唐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四地婆诃罗重译,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经,一卷。五唐义净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六宋施护译,尊

  • 圣多罗菩萨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贤译。佛在香醉山为五髻干闼婆王说多罗菩萨之咒,及颂持者得生于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