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巻一

钦定四库全书

唐音癸籖卷一

明 胡震亨 撰

体凡

诗自风雅颂以降一变有离骚再变为西汉五言诗三变有歌行杂体四变为唐之律诗诗至唐体大备矣今考唐人集录所标体名凡效汉魏以下诗声律未叶者名往体其所变诗体则声律之叶者不论长句絶句槪名为律诗为近体而七言古诗于往体外另为一目又或名歌行举其大凡不过此三者为之区分而巳至宋元编录唐人总集始于古律二体中备析五七等言为次于是流委秩然可得具论一曰四言古诗【有古章句及韦孟长篇二体唐作者不多】一曰五言古诗【唐初体沿六朝陈子昂始尽革之复汉魏旧】一曰七言古诗一曰长短句【全篇七字始魏文间杂长句始鲍明逺唐人承之体变尤为不一当与后歌行诸类互参】一曰五言律诗【唐人因梁陈五言四韵之偶对者而变】一曰五言排律【因梁陈五言长篇而变】一曰七言律诗【又因梁陈七言四韵而变者也唐一代诗之盛尤以此诸律体云】一曰七言排律【唐作者亦不多聊备一体】一曰五言絶句一曰七言絶句【絶句卽六朝人所名断句也五言絶始汉人小诗而盛于齐梁七言絶起自齐梁间至唐初四杰后始成调又唐人多以絶句为乐曲详后乐通内】外古体有三字诗【李贺邺城童子谣】六字诗【牧防歌】三五七言诗【始郑世翼李白继作】一字至七字诗【张南史及元白等集有之以题为韵偶对成联又鲍防严维多至九字】骚体杂言诗【此种本当入骚如李之鸣臯歌杜之桃竹杖引相沿入诗例难芟漏】律体有五言小律七言小律【严沧浪以唐人六句诗合律者称三韵律诗昭代王弇州始名之为小律云】又六言律诗【刘长卿集有之】及六言絶句【王维集有】而诸诗内又有诗与乐府之别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诸家槩有而李白所拟为多皆仍乐府旧名李贺拟古乐府多别为之名而变其旧】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乐府题者也【始于杜甫盛于元白张籍王建诸家元微之尝有云后人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不如寓意古题刺美见事为得诗人讽兴之义者此也详后乐通内】其题或名歌亦或名行或兼名歌行【歌曲之总名衍其事而歌之曰行歌最古行与歌行皆始汉唐人因之】又有曰引者曰曲者曰谣者曰辞者曰篇者【抽其意为引导其情为曲合乎俗曰谣进乎文为辞又衍而盛焉为篇皆以其词为名者也】有曰咏者曰吟者曰叹者曰唱者曰弄者【咏以永其言吟以呻其欝叹以抒其伤唱则吐于喉吻弄则被诸丝管此皆以其声为名者也】复有曰思者曰怨者曰悲若哀者曰乐者【如李白之静夜思王翰之蛾睂怨杜甫之悲陈陶哀江头哀王孙乐则如杜审言之大酺乐白居易之太平乐张祜之千秋乐又皆以情为其名者也】凡此多属之乐府然非必尽谱之于乐谱之乐者自有大乐郊庙之乐章梨园敎坊所歌之絶句所变之长短塡词以及琴操琵琶筝笛胡笳拍弹等曲其体不一而民间之歌谣又不在其数【竝详乐通】唐诗体名庶尽乎此矣

自古诗渐作偶对音节亦渐叶而谐宫体而降其风弥盛徐庾阴何以及张正见江总持之流或数联独调或全篇通稳虽未有律之名已寖具律之体四子承之尚余抝澁神龙而后音对俱谐诸家槩有合作沈宋尤为擅塲就中五字之谐差先故珠英前彦蚤逗流美之径七字之谐差晚故开元右丞犹存失粘之疵若乃律旣踵古以成律则古自应追古以存古故沈宋未作于孝和之日射洪巳兴于天后之朝是尤气机有先情籁自啓匪人惟天一变自不得不尽变者也律体虽成于唐实权舆沈约声病之说今录之备考

四声音韵之学至齐梁寖备沈约撰切韵之书名四声谱后隋仁夀中陆法言等尝加纂次唐仪鳯后郭知又附益之号切韵天宝末陈州司法孙愐复加刋正名为唐韵皆宗约之旧宋景德以及元祐先后重修名礼部韵略今承用者是也【宋濓云唐以诗赋设科益严声律之禁有宋因之以礼部之掌贡举名韵书曰礼部韵略毫髪弗敢违背虽中经二三大儒且谓承袭之久不欲变更焉】

双声叠韵宋谢庄传王谟问庄何者为双声何者为叠韵答曰互防为双声磝碻为叠韵【学林新编云古人以四声为切纽以双声叠韵必以五音为定喉防舌齿唇配宫商角徴羽为五音人声之出有渐声始出于喉直上出为宫再出到防声上腾为商又再出到舌中声平出为角又再出到齿声斜降出为征又降出到唇为羽双声者同音而不同韵者也叠韵者同音而又同韵者也互防同唇音而二字不同韵故谓之双声磝碻同为牙音而二字又同韵故谓之叠韵广韵曰章灼良略是双声灼略章良是叠韵又曰斤剔灵历是双声剔历斤灵是叠韵举此例则诸音皆自此而纽之可以定矣】

八病一曰平头二曰上尾三曰蜂腰四曰鹤膝五曰大韵六曰小韵七曰旁纽八曰正纽【平头谓第一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与第七字同声 上尾谓第五字与第十字同声 蜂腰谓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犯在一句内如蜂身之中细鹤膝谓第五字与第十五字同声两对同犯如鹤膝之竝大 大韵谓与韵相犯也如五言诗以新字为韵】

【者九字内更着津字人字等为犯大韵 小韵除韵外但九字中有相犯同声者是 旁纽谓如十字中巳有田字不得着寅延字 正纽如壬衽任入四字为一纽一句之中巳有壬字更不得安衽任字】

南史略云初汝南周颙善识声韵永明中呉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为文皆用宫商不可增减颙着四声切韵约撰四声谱又以双声叠韵分辨作诗八病于谢灵运传著论云夫五色相宣八音恊畅由乎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昻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自灵均以来多历年代虽文体稍精此秘未覩妙逹斯旨始可言文

按史称约论四声妙有诠辨乃当时陆厥尝作书辨之以为情物文之所急美恶犹且相半何独宫商律吕必责其如一钟嵘亦谓文制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淸浊流通口吻调利斯为足矣务为精宻襞积细微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而约自有言云八病惟上尾鹤膝最忌余病皆通所赋亦往往与声韵乖是则此论不可尽拘明矣然有唐近律自从声病回忌肇体应复具遡其说以善用夫变通王弇州云休文之拘滞正与古体相反惟近律有关耳然亦不免商君之酷诚哉是言

 

唐音癸籖卷一

猜你喜欢
  张才翁·唐圭璋
  十八家诗抄·卷五·曾国藩
  平斋词 全文·洪咨夔
  第二十一出 龙战·李渔
  ◆云屋□□善住(谷响集)·顾嗣立
  跋·杨甲
  其实……·刘半农
  春之首章·闻一多
  卷九十九·陈焯
  嵗时杂咏巻四十五·蒲积中
  卷七百八十三·佚名
  吴潜词作鉴赏·佚名
  蜕庵集卷三·张翥
  人物·田汉
  卷七·张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林逋·唐圭璋

      逋字君复,钱塘(今杭州)人。生于乾德五年(967)。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真宗闻其名,诏长吏岁时劳问。天圣六年(1028)卒,年六十二,赐谥和靖先生。有集。   相思令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

  • ◆张元帅弘范(淮阳集)·顾嗣立

    弘范字仲畴,河内人,蔡国公柔第九子也。中统初,授行军司马,以平济南李璮功,进顺天路管民总管,移守大名。六年,授益都淄莱等路行军万户。十一年,北兵渡江,弘范为前锋,长驱至建康。屡败宋师,上其功,改亳州万户。后赐名拔都,从中书左丞

  • 第十一出 投辕·孔尚任

    ◎癸未九月(净、副净扮二卒上)(净)杀贼拾贼囊,救民佔民房,当官领官仓,一兵吃三粮。(副净)如今不是这样唱了。(净)你唱来!(副净)贼凶少弃囊,民逃剩空房,官穷不开仓,千兵无一粮。(净)这等说,我们这穷兵当真要饿死了。(副净)也差不多哩。(净)前日

  • 卷八百八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八十七卢言【一作顔诗一首】上安禄山【禄山入洛阳大雪盈尺言上诗】象曰云雷屯大君理经纶马上取天下雪中朝海神裵諝【字士明闻喜人擢明经累官至兵部侍郎河南尹诗一首】储潭庙【大历三年戊

  • 卷六·毕沅

      ◎宋纪六 ∷屠维大荒落七月,尽重光协洽九月,凡二年有奇。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开宝二年辽保宁元年   秋,七月,丙寅,以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为凤翔节度使。彦卿镇大名十馀年,委任于牙校

  • 卷五十三·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五十三 【起丁巳唐昭宗乾宁四年 尽丙寅唐昭宣帝天佑三年】凡十年 【丁巳】四年春正月诏罢诸王所领兵及殿後四军 【韩建奏睦济韶

  • 卷七·李斗

    ◎城南录瓜洲在大江北岸,康熙间,总河于成龙请瓜洲仪征口交江防同知管理。赵总河世显请于息浪庵护城堤埽工。雍正间,江溜北趋,嵇总河曾筠于瓜洲沿江抛填碎石,增修埽工。高总河晋以瓜洲城郭并无仓库,沿江一带,多系空旷,原非尺寸

  • 第五十卷清咸丰、同治·缪荃孙

    咸丰元年正月壬寅,修江苏华亭塘工需银四万五千三百两有奇,摊征归款。二月乙丑,允傅绳勋奏,江苏未入奏销之道光二十九年漕项查明请豁。壬午,杨文定为江苏巡抚。祁宿藻为江宁布政使。武棠护江苏布政使。乙酉,以杨殿邦奏,谕江苏

  • 吕僧珍传·李延寿

    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县人,世代居住便陵,家里很贫寒。小时候从师学习,有相面人看遍了众学生,指着僧珍说:“这孩子声音不同寻常,是封侯之相。”在萧顺之那里作门下书佐。身长七尺七寸,容貌魁伟,同僚都很敬重他。萧顺之作豫州刺史

  • 卷一百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百十一校讐略【七】钦定四库全书提要校正书籍【经部史部共六十七条】唐史徵周易口诀义宋艺文志误作史文徽今据永乐大典本校正唐郭京周易举正晁公武读书志称改正一百三十五处洪迈容斋随笔赵汝

  • 卷四十七·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七钱塘程川撰书七商书问仲虺之诰似未见其释汤慙德处曰正是解他云若苖之有莠若粟之有粃他縁何道这几句葢谓汤若不除桀则桀必杀汤如説推亡固存处自是説伐桀至德日新以下乃是勉汤又如天乃

  • 卷四十七·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四十七学五存养【持敬 静附】南轩张氏曰持敬乃是切要工夫然要将个敬来治心则不可葢主一之所谓敬敬是敬此也【只敬便在此】若谓敬为一物将一物治一物非惟无益而反有

  • 提要·马明衡

    【臣】等谨案尚书疑义六卷明马明衡撰明衡字子萃莆田人正徳丁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事迹附见明史朱淛传是编成于嘉靖壬寅前有自序云凡于所明而无疑者从蔡氏其有所疑于心而不敢苟从者輙録为篇书中如六宗从祭法辑五瑞谓是朝

  • 卷四十二·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四十二天子之孝敬亲【臣】按圣圣相传之心一敬而已唐虞君臣之交儆伊尹傅説之告其君与夫文武之家法述之周公而受之成王昭于书策播于诗歌亦惟反覆于敬不敬之分以为

  • 卷上·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城次第乞食。至兜你野子输迦长者舍。在门外立。是时输迦长者家有一犬名曰商佉。常在门首。於是长者常用铜器盛以美饭。与商佉食。犬见世尊瞋恚而

  • 新华严经论 第十六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一科颂意者此十行颂中初两行叹法王唯一法一身一智。已下八行颂。于中大意有四。一叹差别佛土因本回向心所成。为明回向心就根益物身土教仪悉皆就根。二明诸佛自报之境非是行因方见。三明众生差别之事皆

  • 七修类稿·郎瑛

    明郎瑛撰。五十一卷,续稿七卷。瑛字仁宝,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博综文艺,积其见闻杂考成编。分天地、国事、义理、辨证、诗文、事物、奇谑七类,正续稿皆然,即取“因类立义,刊修经时”之义名书,凡一千二百五十七条,约四十九万

  • 清代琉球纪录集辑·佚名

    本书系一集刊,共收清代册封琉球「使录」及有关文献十二种。清代册封琉球凡八使,其正、副使为:康熙二年,张学礼、王垓;二十二年,汪楫、林麟焻;五十八年,海宝、徐葆光;乾隆二十一年,全魁、周煌;嘉庆五年,赵文楷、李鼎元;十三年,齐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