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得道梯橙锡杖经全文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皆应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诸佛执持锡杖。未来诸佛执持锡杖。现在诸佛亦执是杖。如我今日成佛世尊亦执如是应持之杖。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教诸弟子。亦执锡杖。是以我今成佛世尊,如诸佛法。以教於汝。汝等今当受持锡杖。所以者何。是锡杖者,名为智杖。亦名德杖。彰显圣智故。名智杖。行功德本故曰德杖。如是杖者,圣人之表式。贤士之明记。趣道法之正幢。建念义之志。是故汝等咸持如法。尔时尊者迦叶从坐而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胡跪。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名锡杖。云何而受持。唯然世尊,愿敷演说。我等奉行。佛告迦叶。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所言锡杖者,锡者轻也。依倚是杖。得除烦恼。出於三界。故曰轻也。锡者明也。持杖之人。得智慧明。故曰明也。锡言不回。持是杖者,能出三有。不复染著。故曰不回。锡言惺也。持是杖者,惺{宀悟}苦空三界结使。明了四谛十二缘起。故曰惺也。锡言不慢。持是杖者,除断慢业。故曰不慢。锡者言疏。持此杖者,与五欲疏。断贪爱结。散坏诸阴。远离五盖。志趣涅槃。疏有为业。故曰疏也。锡言采龋持是杖者,采取诸佛戒定慧宝。获得解脱。故曰采龋锡者成也。持是杖者,成就诸佛法藏。如说修行。不令缺减。悉具成就。故曰成也。佛告迦叶。如是锡字。其义广多。不可具陈。汝今且当如是受持。迦叶白佛言:世尊,是锡杖者,其义如是,云何智杖。乃至建念义之志。唯然世尊,愿为敷演。佛言:是锡杖者,为修智士。广修多闻。解世出世。分别善恶。有为无为。有漏无漏。了智无碍。智慧成就。故曰智杖。为持禁戒忍辱禅定。一心不乱。常修福业。无时懈担如救头然。故曰德杖。摄持是杖。如斯之人。内具十六行。谓四谛。苦集灭道。四等慈悲喜舍。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无色定。空处识处不用处非想非非想处。复具三十七行。谓三十七助道法。於是法中。了了分别。自身作证。不随音声。於是法中。而自遨戏。入空无相无愿解脱门。自在无难。名之为圣。内有是德。外执锡杖。表式此人。必有圣德。戒定忍慧。三明六通。及八解脱。皆悉具有。以记此人。望表生敬。故曰圣人之表式也。贤士之明记者,内有智性。故曰贤士明记。此人内有智性。习功德本。於法增进。善心成办。故曰贤士明记。此人不久之间。智慧成就。入无为处。寂然宴静。涅槃安乐。第一义道。故曰趣道之法幢。建念义之志者,是杖有三鬲。见三鬲重,则念三涂苦恼,则修戒定慧。念三灾老病死,则除三毒贪瞋痴。念三界之无常,则信重於三宝。除三恶。断三漏。净三业。欲具三明。入三解脱得三念处。通三达智。故立三鬲。以相重也。复有四钻者,用断四生。念四谛。修四等。入四禅。净四空。明四念处。坚四正勤。得四神足。故立四楞。通中鬲五。用断五道苦恼轮回。修五根。具五力。除五盖。散五阴。得五分法身。故立五也。十二环者,用念十二因缘。通达无碍。修行十二门禅令心无患。三重四楞合数成七。以念如来七觉意法。成就七圣财。通鬲钻八用念八正道。得八解脱。除灭八难。故用八也。略说锡杖其义如是,汝当善持。迦叶白佛。如是世尊,如圣法教。

尔时迦叶复白佛言:世尊,三世诸佛法同是也。佛言:有杖是同。若用不同。或有四钴。或有二钴。环数无别。但我今日四钴十二环用是之教。二钴者迦叶如来之所制立。令诸众生记念二谛。世谛第一义谛。以立其义。尔时世尊,说此法已,尊者迦叶。千二百众。及诸大会。皆悉欢喜。顶戴奉行凡体法。上台法天。下台法地。四支法四天王,十二环法十二因缘。包含天地人天上下。无不斯荆凡发慈。广生万行物不准此。已起善本。持此杖法。赍天挟地。著左胁下。以小指句之。使两头平正。不令高下。鸣则常鸣。不令声绝。其声均细调和。恒使若初。若初无声讫。一行处不令有声。若初有声讫。一行处常令有声。亦使粗细一等不得。或粗或细。僧置左足。尼置右足。不得著地。若檀越不出。近至三家。远满七家。若不得更不容多过。若过非行者法。若限内得食。持杖悬之树上。勿令著地。若无树著地。就地平处一不令倾侧。眠时安杖与身相顺。置之床後。正与身齐。不令前卻。持行路止息时。头常向日。勿令倒逆违背。持此杖即持佛身。万行尽在其中。谓持天挟地,并观十二因缘。为护身。一切如其倾侧。一切万物皆亦倾侧。如其平正。一切含生。皆令安隐无为。若下台著地之时,令三涂众生苦剧逾增。若不著地。令三涂众生因之得拔。如其颠倒,则逆世界。亦令行者其心迷乱。若能顺持。彼此俱利若如是持。具现得威仪出入护助。後得获果。速成正觉。

持锡杖威仪法。有二十五事。持锡杖十事法。一者为地有虫故。二者为年朽老故。三者为分越故。四者不得手持而前卻。五者不得担杖著肩上。六者不得横著肩上手垂两头。七者出入见佛像不听有声。八者杖不得入众。九者不得妄持至舍後。十者杖过中不出。复有五事。一者远请行宿过中得出。二者至病瘦家过中得出。三者送过世者过中得出。四者外道请者过中得出。五者不得将杖指人画地作字。复有五事。一者三师俱出不得持杖自随。二者四人共行除上座不得普持。三者到檀越门好正威仪。四者入檀越门三抖擞三反不出从至馀家。五者檀越出应持杖著左肘中央。

复有五事。一者杖恒在己房中不得离身。二者不听下头著地。三者不听杖许生衣。四者日日须好磨拭。五者杖欲出时当从沙弥边受。若无沙弥白衣亦得。

锡杖四钴应四谛,环应十二因缘。中召明中道义,上头应须弥顶。第二应须弥山,中央木应於空。下错应须弥根,

沙门之法。解空得道。执此惺{穴悟}。世间一切众生。诸比丘等至心奉行得道梯橙锡杖经。又持锡杖法(依天竺藏经重出使後人看阅知其源流也)。

锡杖有二十五事威仪。持锡杖有二十五事者,一者为蛇虫故。二者为年老故。三者为分卫故。四者为出入见佛像不得使头有声。五者不得持杖入众。六者中後不得复杖出。七者不得担著肩上以手悬两头。八者不得横著膝上以悬两头。九者不得手掉前後。十者不得持至舍後。十一者不得复持在三师前後。已杖出不得复杖随。十二者若四人俱行。一人已持。不得复持随。十三者若至檀越家。不得舍杖离身。十四者至人门户时。当三抖擞不出应当更至馀家。十五者主人出应当杖著左肘挟之。十六者若至室中。不得使著地。十七者当持自近卧床。十八者当数取拭之。十九者不使头有生。二十者欲行当从沙弥若白衣受。二十一者至病人家宿应得暮杖。二十二者欲远送过去者应得暮杖。二十三者远请行宿应得暮杖。二十四者远迎来者应得暮杖。二十五者常当自近不得指人若画地作字持锡杖法。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九·佚名
  卷四十六(玄奘译)·佚名
  卷第四十四·智旭
  卷四十五·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八·佚名
  新与融贯·太虚
  正信会员每日必修之常课·太虚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五·佚名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本)·窥基
  卷第二十九·佚名
  卷第十七·普瑞
  卷第八十·德清
  月灯三昧经卷第五·佚名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九卷·世友
  卷第七·道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秋深了·闻一多

    秋深了,人病了。 人敌不住秋了, 镇日拥着件大氅, 像只煨灶的猫, 蜷在摇椅上摇……摇……摇…… 想着祖国, 想着家庭, 想着母校, 想着故人, 想着不胜想,不堪想的胜境良朝。春底荣华逝了, 夏底荣华逝了; 秋在对面嵌白框窗子的 金字

  • 第一编 补全唐诗·佚名

    外编第一编 补全唐诗唐明皇题梵书 【伯三九八六】毫 【鹤】 立蛇形势未休,五天文字鬼神愁。支那弟子无言语,穿耳胡僧笑点头。唵字赞 【义静三藏于西天取得此梵书「唵」字,所在之地,一切鬼神,见闻者无不惊怖。】鹤立蛇行势

  • 子渊诗集卷三·张仲深

    (元)张仲深 撰○五言律诗宿单孟年溪斋次韵苏端元有约风雨亦来过晓市鱼虾集深秋笋蕨多交情今管鲍诗句逼阴何最喜华颠祖孙儿似小坡题天师画送人还洞庭金碧拥层峦归桡趂急湍人从天际去春在画中看驿路随江尽湖云类海寛停舟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五十四·佚名

    万历三十七年正月甲申朔正旦令节在廷文武及华夷赍捧朝贡官员人等于五凤楼前行庆贺礼辅臣叶向高复恭诣仁德门行礼赐酒饭○是日顺天府官进春赐辅臣李廷机叶向高上尊珍馔○丑刻永昌府地震连十日如雷声○以山西按察使孙承

  • 卷之三百四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第二十三卷 元·缪荃孙

    加封至圣父母及王夫人制在句容学宫拓本连额高四尺六寸,广二尺五寸,正书十八行,行三十字,字径七分许。制词篆书一行,二字,字径三寸五分。上天眷命,皇帝圣旨:阙里有家,系出神明之胄,尼山请祷。天启圣人之生,朕聿观人文,敷求往哲,惟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纪昀

    外戚传宋 【一】○宋一杜审琦【审琼 审肇 审进 惟序】 贺令图王继勋刘知信 刘文裕刘美【从广 永年】杨景宗符维忠柴宗庆 张尧佐杜审琦贺令图王继勋刘知信刘文裕刘美杨景宗符维忠柴宗庆张尧佐△杜审琦杜审琦昭

  • 刘孺传·姚思廉

    刘孺,字孝稚,是彭城安上里人。他的祖父刘面力,官至南朝宋司空,谥号忠昭公。他的父亲刘悛,官至齐朝太常,谥号敬子。刘孺小时候就很聪明敏捷,七岁时便能文章。十四岁时为父亲守孝,因哀毁瘦削得只剩下皮包骨,亲戚邻里都觉得他与众

  • 孟子集编卷三·真德秀

    宋 真德秀 撰公孙丑章句上【凡九章】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复扶又反○公孙丑孟子弟子齐人也当路居要地也管仲齐大夫名夷吾相威公霸诸侯许犹期也孟子未尝得政丑盖设辞以问也】孟子曰子诚齐人

  • 经济文衡卷八·佚名

    宋 滕珙 撰日月类论日月所行之道答廖子晦此叚问答説望合朔日月相去逺近之义问曰天有黄赤二道沈存中云非天实有之特歴家设色以记日月之行耳夫日之所由谓之黄道史家又谓月有九行黒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

  • 第十一章 23·辜鸿铭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辜讲孔子祖国(鲁国)大权在握的贵族,也就是

  • 卷四十五·郑玉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四十五    元 郑玉 撰 十有一年春齐国书帅师伐我 齐为鄎故国书高无?帅师伐我及清季孙谓其宰冉求曰齐师及清必鲁故也若之何求曰一子守二子从公御诸竟季孙曰不能求曰居封疆之闲季孙告二

  • 卷一百三十九·山井鼎

    <经部,五经总义类,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三十九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二十七存旧附释音礼记注疏卷第三十六【补本】后王命冢宰降德【内则】注令一云冢宰正误令当作今补遗古

  • 佛 法·太虚

    ──二四年七月在莫干山讲──佛、云佛陀、浮屠、浮图、浮头、勃陀、佛陀耶、布达,皆梵音,此译觉者。者、是某种人格的代名词,例如仁者、智者、贤者、学者,指“五蕴和合相续假”之人、或有情而言。觉、是可用以标别此者所

  •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五·智圆

    钱唐沙门释智圆述三劝求佛身二。初分科二。初标下随释三。初标章二。初述意。二征释四重。初重二。初问二答二。初双标。方便两教即藏通。常住佛身即别圆。二何故下双释。岂可劝求等者荆溪云。非是专令求于劣身。既劝

  • 附录·弘赞

    沙弥  系         府  县人    年   月   日  时生     年   月   日 时出家剃染受沙弥戒和尚讳  号   系府  县族姓子          年月  日  时生    

  • 杨柳青青·张恨水

    《杨柳青青》以北京海淀姑娘杨桂枝与青年军官赵自强及官家子弟甘积之三人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绘了一出悲喜剧。歌颂了下层军官和普通民众的忠贞爱国,鞭挞了某些中上层军官和士大夫的自私虚伪,误国欺民。

  • 包待制智勘后庭花·郑廷玉

    又名《包龙图智勘 后庭花》。简名《后庭花》。杂剧剧本。元郑廷 玉作。四折,末本。剧写宋仁宗以王翠鸾赐廉 访使赵忠,鸾母同去侍候。赵妻妒忌,命家人王 庆害死翠鸾母女,王转令下属李顺下手。时王 与李妻张氏有私。张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