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外戚传二

外戚传

宋 【一】

○宋一

杜审琦【审琼  审肇  审进  惟序】

  贺令图

王继勋

刘知信

  刘文裕

刘美【从广

  永年】

杨景宗

符维忠

柴宗庆

  张尧佐

杜审琦

贺令图

王继勋

刘知信

刘文裕

刘美

杨景宗

符维忠

柴宗庆

张尧佐

△杜审琦

杜审琦昭宪皇太后兄昆仲五人审琦最长其次审玉审琼审肇审进世居常山以积善闻审琦仕后唐为义军指挥使天成二年卒审玉

前一年卒太祖开国赠审琦左神武军大将军子彦超

杜审琼

杜审肇

杜审进

杜惟序

杜审琼

审琼建隆初授检校国子祭酒厯左领军卫将军改左龙武军大将军迁右卫大将军干德闲领富州刺史权判右金吾卫仗兼领步军司

事四年卒赠太保宁国军节度使谥恭僖审琼性醇质在公畏慎宿卫勤谨徼巡京邑里开清肃人皆称之景德三年加赠太傅改葬陪陵又增

太师中书令子彦圭

杜审肇

审肇起家授左武卫上将军检校左仆射致仕赐第京师领潍州刺史开宝中为右骑卫上将军出知澶州以未尝厯郡务姚恕通判州事

以左右之未几河决郓濮数郡民田罹水害太祖怒其不实时上言遣使案鞫论恕弃市审肇免归私第俄复令致仕以潍州刺史月奉优给之

七年卒赠太保昭信军节度谥温肃景德三年加赠太傅子彦遵

杜审进

审进初授右神武大将军改右羽林大将军领贺州刺史知陕州就改保义军节度观察留后加节度太宗立加检校太傅太平兴国二年

许昌裔刺虢州捃拾使州阙失事上诉诏右拾遗李干鞫之干因上言请支郡不复隶藩镇皆得专达从之四年帝亲征河东审进愿率所部击

太原帝以审进耆年不计五年契丹入边帝幸大名劳军留审进警巡都邑复归陕加检校太师故右卫上将军寻领静江节度端供元年帝亲

耕籍田审进预其礼加开府仪同三司卒赠中书令谥恭惠审进镇陕二十余年劝农敦本民庶便之虽居位节制无骄矜之色人推其醇厚景

德三年追封京兆郡王后赠尚书令子彦钧彦彬 【按此下原有彦珪彦钧及彦圭子守元三传均无事啧足录今删】

杜惟序

惟序字舜功审琦曾孙自三班奉职累迁至供备库使为梓夔路钤辖徙怀庆路知邠州又权庆州会任福败以骑兵数千繇怀安路破三

砦斩首数百级获牛马千计以功领忠州刺史为泾原钤辖敕巡警边州改六宅使知雄州时契丹勒兵燕蓟闲遣使求割地未至惟序预得其

草以闻累徙大名府路总管改干州团练使卒

△贺令图

贺令图父怀浦孝惠皇后兄仕军中为散指挥使出为岳州刺史领兵屯三交从杨业出师死于阵令图少谨愿隶太宗左右洎即位补供

奉官改绫锦副使知莫州迁崇仪使知雄州领平州刺史充幽州行营壕砦使以所部克涿州会父死起为六宅使领本州岛团练使护瀛州屯兵

初令图在边十余年恃旧恩每入奏事多言边塞利害及幽蓟可取之状 【按续通鉴纲目载令图上言契丹主少母后专政宠幸用事请乘

其衅以取幽蓟】 帝信之故有岐沟之败令图轻而无谋契丹将耶律休格 【原作选宁查系耶律休格之字今据辽史改称名】 号裕悦

者使谍给令图曰我独罪本国愿归南朝令图不虞其诈私遗重锦十两既裕悦率众入侵宋师败于君子馆裕悦传言军中愿得见雄州贺使

君令图意其来降即引麾下数十骑逆之将至其帐裕悦据床骂曰汝常好经度边事乃今送死来邪麾左右缚令图去令图与其父首谋北伐

一岁中父子皆陷焉是役也武州防御使高阳关部署杨重进死之 【按此下原附有杨重进传今析入忠义】

△王继勋

王继勋孝明皇后同母弟也性凶率无赖以后故为内殿供奉官都知溪州刺史累迁龙捷右厢都指挥使领彭州防御使太祖将讨蜀令

继勋戒期将大阅继勋素与马仁瑀不协阴勒部下市白梃将以相图太祖知之为出仁瑀密州迁侍卫步军司事继勋所为多不法会新募兵

千余隶雄武多无妻室太祖谓继勋曰此必有愿为婚者不须备聘财但酒炙可也继勋不谕旨纵令掠子女京城纷扰帝闻大惊遣捕斩百余

人始定时后已崩帝追念后不之罪后复为部曲所讼解兵柄为彰国军留后奉朝请继勋自以失职常怏怏专以脔割奴婢为乐一日天雨墙

坏羣婢突出诉冤帝大骇令中使就诘之尽得所为不法事诏削爵归第令甲士守之俄又配流登州未至改右监门率府副率开宝三年命分

司西京继勋残暴愈甚强市民家子女备给使小不如意即杀食之太宗立命知杂事雷德骧乘传往鞫之继勋具伏手所杀婢百余人乃斩洛

阳市及女侩男子为强市子女者僧广惠者常与继勋同食人肉令折其胫斩之其后家寓西洛颍阳孙惟德不肖不能自立丐食以给真宗悯

之授汝州司土参军

△刘知信

刘知信字至诚邢州人父迁晋凤翔帐前军使改滑州奉国军校从骁将皇甫晖御边有功蚤卒母即昭宪太后妹也干德初封京兆郡太

君六年进本郡太夫人开宝三年卒追封齐国太夫人陪葬安陵赠迁太保知信三岁而孤宣祖怜其敏宪建隆初起家授供奉官转六宅副使

开宝闲迁军器库使掌武德司领锦州刺史属郊祀西各为行宫使驻洛中又为西京武德皇城宫苑等使车驾出郊充大内留守太宗即位进

领本州岛团练使拜武德使从征河东为行宫使太平兴国中坐市竹木矫制免算左授军器库使进为皇城使坐秦王廷美事改右卫将军出为

静难军节度行军司马起为左卫将军领营州刺史雍熙初改左神武军将军檀州团练使护屯兵于镇州会大举出师为押阵都监师还诸将

失道知信独整所部归俄知定州兼兵马钤辖押大阵右偏一日宴犒将士契丹骑至知信不介而出追之数十里斩获甚众就拜邕州观察使

四年召入改并州路副都部署端拱中代还知杭州淳化四年又知天雄军府咸平初拜建武军节度观察留后知永平军府契丹入侵复知天

雄军真宗北巡充驾前副都部署厯知河阳升州车驾幸澶渊命为东京都巡检使复知定州以疾求还京至镇州卒赠太尉天平军节度知信

以戚里被亲任中外践厯最为旧故以循谨闻子承宗承渥 【按此下原有承宗传附载承渥并无事迹足录今删】

△刘文裕

刘文裕字以宁祖正晋幽州营田使兼平州刺史简穆皇后兄也父审奇武牢关使从讨李重进死审奇三子长文达建隆中为供奉官与

并人战万善没次即文裕起家补殿直权管云骑员僚直预讨江南中弩矢神色自若太宗在藩邸多得亲接太平兴国二年擢为内弓箭库副

使出为奏陇巡检有李飞雄者太保致仕鏻之孙性凶险纵酒蒱博常往来京师魏博闲与无赖游处以其父任秦州判官故尽知仓库所积及

地形险易兵积多少又有妻父张季英为凤翔盩厔射飞雄自京师往省之因乘季英马诈为使者夜抵厩置呼卒索马卒秉炬出迎不能辨即

授以马一卒乘一马前导以巡边为名因矫诏驱巡驿殿直姚承遂陇州监军供奉官王守定吴山尉卢赞皆从行时秦州属羌为寇朝廷遣周

承瑨田仁朗等及文裕领兵屯清水县飞雄至自称上南府时亲吏宣制尽缚之承瑨等见姚承遂数辈同至不觉其诈仁朗独号泣求诏书飞

雄叱之曰我受密旨以若辈逗挠不用命令尽诛汝岂不闻封州杀李鹤邪诏书汝岂得见先是帝即位分命亲信于诸道廉官吏善恶以闻岭

南使者言封州李鹤不泰法诬奏军吏谋反诏即诛之故飞雄引以为言将械承瑨等诣秦州戮之因据城叛文裕曰我亦尝依晋邸使者岂不

营救之乎飞雄低语谓文裕曰尔能与我同富贵否文裕觉其诈伪许之即释其缚文裕策马前附耳语仁朗仁朗佯坠马若卒中风眩状飞雄

共前视之又释其缚仁朗奋起搏飞雄与文裕共擒之送秦州狱鞫得实与承遂守定赞坐要斩夷飞雄家文裕后迁军器库使四年与通事舍

人王侁分兵控石岭关七年为高阳关都监契丹万余骑入与大将崔彦进击却之雍熙初徙屯三文加领顺州团练使会李继迁率折遇也寇

边击走之及从潘美出师坐失将杨业削籍配登州俄起为右领军卫大将军领端州团练使迁容州观察使出为镇州兵马部署端拱元年卒

于屯所赠宁远军节度弟文暠文质

△刘美

刘美字世济益州华阳人本姓龚以锻银为业明肃皇后以美为兄因改姓刘 【按宋史明肃皇后传后幼孤鞠于外氏蜀人龚美携之

至京师入襄邸真宗即位为美人以其无宗族乃以美为兄故美改姓刘宋史因此遂以后祖父履贯系美传殊失事实今据后传及东都事略

删改】 初事真宗藩邸以谨力被亲信即位补三班奉职再迁右侍禁咸平中为自京至陈颍巡检石保吉在陈州大治廨舍修城壁不以闻会

有言其扰民者遣美廉其状美曰保吉世受国疕列藩阃营缮过度诚或有之自余保无他患帝意解归朝充合门祗候大中祥符二年护屯兵

于汉州厯迁供奉官徙嘉州士卒有病皆给医药视抚循之召还改内殿崇班提点在京仓场东西八作司以举职闻迁洛苑副使八年预修大

内以劳改南作坊使同句当皇城司天禧初迁洛苑使领勤州刺史与周怀政联职未尝阿附怀政左右有过必痛绳之亲从卒侦逻者按籍分

番次均使焉帝屡欲委之兵柄以皇后恳让中辍数四三年授神龙卫四厢都指挥使领昭州防御使改侍卫马军都虞候五年加武胜军节度

观察留后卒赠太尉昭德军节度子从德从广 【按从德附传但载厯官恩泽别无事迹足录今删】

刘从广

刘永年

刘从广

从广字景元少侍仁宗左右太后爱之如家人子太后崩真拜崇州团练使娶荆王元俨女为滁州防御使元昊反从广自言不能扞患坐

耗县官愿上所给金使钱帝嘉纳之为羣牧都监改副使特拜宣州观察使同句当三班院请补外自效知洺州漳水溢从广穿隋故渠以杀水

势洺人便之徙刑州籍乡军之罢者听引子弟自代着为令召还复领三班院出知襄州徙真定府路马步军副都总管卒赠昭庆军节度使谥

良惠从广性谨饬然喜交士大夫时颇称之

刘永年

从德子永年字君锡生四岁授内殿崇班许出入两宫仁宗使赋小山诗有一柱擎天之语以为奇童常置内中年十二始听出外累迁廉

州团练使陕州都监郭邈山等炙盗密遣壮士夜渡河杀凶桀二十余人众遂散迁钤辖代还召见擢干办皇城司改单州团练使永兴军路总

管契丹遣使来请帝绘像选副张升报使契丹以未得志夜取巨石塞驿门众皆恐永年素有力手掷弃之契丹惊以为神出知泾州郡兵岁以

香药为折支三司不时辇致振武卒素骄突入通判听事请以他物代语不逊永年数其罪斩为首二人余不敢动同提举在京诸司库务知代

州契丹取西山木前守不敢遏永年遣人焚之一夕尽契丹杼檄捕纵火盗永年曰盗固有罪然发在我境何预汝事乃不复言英宗立迁沂州

防御使复知代州厯迁邕州观察使步军副都指挥使卒赠崇信军节度使谥庄恪 【按宋史此下有马季良传季良娶刘美女徼幸得官又

有郭崇仁传孙章穆皇后弟均无事足录今删】

△杨景宗

杨景宗字正臣章惠皇太后从父弟少蒱博无赖以罪隶致远务章惠入官为美人奏补茶酒班殿侍累迁东染院副使章惠为太后进崇

仪使领连州刺史扬州兵马钤辖未几授秦州刺史徙滑州钤辖厯舒州团练使兵马总管章惠崩迁成州防御使改天雄军副都总管时吕夷

简守魏常以礼饬戒景宗肆志不悛奏贬齐州都监徙卫州又徙郓州钤辖召还章献章懿二后升祔太庙特拜除州观察使给留后奉逾年领

军头引见司出知磁州为建宁军节度观察留后知潞州领皇城司坐卫士入禁中谋乱贬徐州观察使知济州还提举万寿观复原官又坐从

卒王安挟刃入皇城谪左监门卫大将军均州安置起为汝州钤辖祀明堂覃恩愿还所改官求为郡帝曰景宗性贪虐老而益甚郡不可子也

乃复以为建宁军留后提举在京诸司库务卒赠安武军节度使兼太尉谥庄定景宗暴戾所至为人患复使酒任气在滑州尝殴通判王述仆

地帝深戒无饮酒景宗虽书其戒坐右顷之辄复醉其奉赐亦随费无余始宰相丁谓筑第敦教坊景宗为役卒负士第中后谓败仁宗以其弟

赐景宗居三十年乃终

△符维忠

符维忠字正臣彦卿曾孙也以外祖母贤靖大长公主荫为三班奉职后擢合门通事舍人句当东排岸司三司使寇瑊绳下急漕米数不

足纲吏卒率论自盗维忠争曰在法欠不满四百者不坐若以自盗论则计直八百即当坐徒矣瑊怒维忠争愈力如所议乃已迁提点开封府

界县镇公事宰相王曾外孙乐诰为开封主簿维忠以无善状不肯荐既而诰果以赃败时吴奎为长垣尉维忠厚遇奎白府荐之惠民河与刁

河合流岁多决溢维忠自宋楼镇碾湾横陇村置二斗门杀水势以接郑河圭河自是无复有水害陕西用兵除泾原路兵马钤辖兼知泾州三

司使郑戬奏留都大管句汴河使建议以为渠有广狭若水阔而行缓则沙伏而不利于舟请即其广处朿以木岸三司以为不便后卒用其议

再迁西上合门使副富弼往报契丹求地使至武强县疽发背卒赠客省使眉州防御使

△柴宗庆

柴宗庆字天佑大名人祖禹锡镇宁军节度使父宗亮太子中舍宗庆尚太安女鲁国长公主升其行为禹锡子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领

恩州刺史禹锡卒真拜康州防御使改复州旧制诸公主宅皆杂买务市物宗庆遣家僮自外州市炭所过免算至则尽鬻之复市于务中自是

诏罢公主宅所市物从祀汾阴为行宫四面都巡检进泉州管内观察使又自言陕西市材木至京师求蠲所过税真宗以私贩夺民利不许既

而河东提点刑狱幼宗庆私使人市马不输税贷不问受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厯拜彰德军节度使仁宗即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郑

州以纵部曲扰民召还奉朝请岁减公用钱四百万久之卒赠中书令谥荣密主累封楚国大长公主先宗庆没宗庆厯官多过失性极贪鄙积

财巨万而薄于自奉无子及终愿以赀产送官仁宗以其女尚幼不许 【按宗庆贪鄙委琐其传本不足录缘有占召罢公主宅杂买务市物

及禁止市木蠲税夺民利事足见当时约饬戚里善政存以备考】

△张尧佐

张尧佐字希元温成皇后世父也举进士厯宪州筠州推官吉州有道士与商人夜饮商人暴死道士惧而遁为逻者所获捕系百余人转

运使命尧佐覆治尽得其冤改大理寺丞知犀浦县犀浦地狭民系多田讼尧佐正其疆界条众弊以晓之讼遂简知开州还判登闻鼓院时温

成方为修媛欲以门阀自表异故尧佐稍进用权开封府推官又提点府界公事未几迁三司户部判官累迁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加端明殿

学士拜三司使明年谏官包拯陈升之吴奎言比年水冒城郭地震河溢天下皆谓尧佐主大计诸路困于诛求内帑烦于借助法制刓敝实自

尧佐仁宗祀明堂改户部侍郎寻拜淮康军节度使羣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赐二字进士出身拯等复言陛下擢用尧佐羣口窃议

宜断以大义亟命追寝必不得已宣徽节度择与一焉御史中丞王举正留百官班欲廷议不许是日尧佐辞宣徽景灵使从之未几复以宣徽

使判河阳举正又抗章论之至于三 【按续通鉴纲目尧佐复除宣徽使知河阳唐介独抗言之贬介春州别驾王举正言其太重与此互异

】 时吴育判西京留台河阳民讼有不决者多诣育育于状尾判曲直尧佐畏恐即奉行之召还徙镇天平军卒赠太师尧佐持身谨畏颇通吏

治晓法律以戚里进遽至崇显恋嫪恩宠为世所鄙子山南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

猜你喜欢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一·焦竑
  刑部左侍郎杭奕禄等奏折 二、曾静等供词及押解犯人进·雍正
  第十七回 岐沟关曹彬失律 陈家谷杨业捐躯·蔡东藩
  第十三回 统中华釐订法规 征西藏欣闻捷报·蔡东藩
  卷之一百四十七·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二十九·佚名
  卷之六百十三·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五十·佚名
  卷之三百八十九·佚名
  第三十九章 唐朝的中衰·吕思勉
  陶侃传·房玄龄
  卢渊传·魏收
  安国传·张廷玉
  卷二十六·佚名
  卷七·陈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唐圭璋

      喜迁莺   英声初发。记舍选齐驱,祖鞭先著。   风月平分,尊罍谈旧,各已苍颜白发。屈指待拚一醉,祝生申嵩岳。怎知道,为清湘□润,暂移贤杰。   休说。予心渴,里巷争先,拟持杯阶闼。毕竟人间,赏心乐事,种种尽归缘法。拈

  • 陆倕诗集·陆倕

    《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诗》 终南邻汉阙,高掌跨周京。复此亏山岭,穹窿距帝城。当衢启珠馆,临下构山楹。南望穷淮溆,北眺尽沧溟。步檐时中宿,飞阶或上征。网户图云气,龛室画仙灵。副君怜世网,广命萃人英。道筵终后说,銮辔出郊坰

  • 第一幕·老舍

    时间北京解放前,一个初夏的上午,昨夜下过雨。地点龙须沟。这是北京天桥东边的一条有名的臭沟,沟里全是红红绿绿的稠泥浆,夹杂着垃圾、破布、死老鼠、死猫、死狗和偶尔发现的死孩子。附近硝皮作坊、染坊所排出的臭水,和久不

  •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沈采

    第十一齣 受骗【遶地游】〔旦上〕藳砧别去。举目谁爲主。妇女身怎生区处。愁怀未舒。怎生得衣食盈馀。见人羞步转踌躇。自古道上山擒虎易。开口吿人难。奴家自与我丈夫分手之后。衣食之类。止是我一身绩纺爲生。总然

  • ●慶芝堂詩集卷七·戴亨

    瀋陽戴亨通乾撰 七言古詩一 ◆七言古詩一◆ 進學篇寄坦居五弟 題王母蟠桃圖 盧峰謠 寶劍行 題劉道官畫像 醉歌行贈葉聖嘉醫士 題謝某畫像 投贈任邱袁明府坼 題蘇武牧羝圖 張侍御平魏閹墓碑歌 雲峰歌 題閻珮升為盧公亮

  • 卷三十八·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三十八   歙县汪立名编别集一【格律诗凡十一首】 窗中列远岫【以题中平声为韵 按各本别附宣州试射中正鹄赋後】 天静秋山好窗开晓翠通遥怜峰窈窕不隔竹朦胧【一作蒙笼】万点当虚室千重

  • 藏春集卷二·刘秉忠

    元 刘秉忠 撰七言律诗夏日遣怀拏云心事倚楼边镜髪星星过少年学步谁知翻失故效颦自笑不成妍诗章骚雅唐新变字体风流晋旧传吟写总为闲伎俩且将消遣日长天客中人间机事细如麻落魄身心到处家无帚扫清堂下地有书遮静眼前

  • 李群玉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群玉,澧州(今湖南澧县)人,字文山。工书法,好吹笙。举进士不第。后因献诗于朝,授弘文馆校书郎。不久,辞官回乡。有《李群玉诗集》黄 陵 庙李群玉 小姑洲北浦云边, 二女啼妆自俨然。 野庙向江春寂寂, 古碑无字草芊芊

  • ●卷十六·周密

      ○三高亭记改本   三高亭,天下绝景也,石湖老仙一记,亦天下奇笔也。余尝见当时手稿,揩摩抉剔,如洗玉浣锦,信前辈作文不惮于改如此。因详书于此,与同志评之。记云:   "乾道三年二月,吴江县新作三高祠成。三高者:越上将军

  • 一 内务府总管嘎噜等奏覆校尉服色请照曹玺呈进缎样织造摺·佚名

    康熙十六年十月二十日 内务府总管嘎噜等谨奏:为遵旨合议事。 本年七月初七日,本府与工部合议具奏,奉员外郎佛保传旨:校尉衣服可否绣制,著查会典,由工部、内务府总管、内工部会议具奏。钦此。查会典并无校尉服色之规定,钦遵圣

  • 第三卷 长洲·缪荃孙

    长 洲经 部春秋纂类十卷 宋·叶清臣诸经粹说二十卷 方惟深易说九卷 林 虙书义 林 虙礼记解 林 虙石林易传 叶梦得石林书传十卷 叶梦得礼记解四卷 叶梦得春秋传二十

  • 通志卷七十五·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昆虫草木略第一序 草类 蔬类 稻粱类序学者操穷理尽性之说以虚无为宗实学置而不问仲尼时已有此患曰小子何莫学夫诗兴观羣怨事父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其曰小子者无所识之辞

  • 三九 广思堂·周作人

    三味书屋里虽然备有戒尺,有罚跪的规则,却都不常用。罚跪我就没有看见过,在我上着学的这两年里,戒方则有时还用,譬如有人在园里拿了腊梅梗去撩树上的知了壳(蝉蜕),给他看见了,带到书房里,叫学生伸出手来,他拿戒方轻轻的扑五下,再换

  • 卷三十七【上】·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三十七【上】 凶礼二 品官丧仪 总叙 丧礼者圣人之所以慎终饰哀者也盖人子送亲之终不可以径情而直行故为之仪节以文之周衰典籍散失重遭秦皇焚书旧制遂皆堙灭汉兴诸儒虽有所记録而载在正经者士丧

  • 第七章 二十一条的交涉·吕思勉

    当十九世纪末叶,中国的安全,久和世界大局,有复杂的关系,已见第四编第十九章。当这改革还没有成功的时候,在中国,是利于列强均势的。而民国三年,即一九一四年,欧战爆发,各国都无暇顾及东方,遂造成日本机会,不但德国在东方的权益,全

  • 三式 第十七·王符

    高祖定汉,与群臣约,自非刘氏不得王,非有武功不得侯〔二〕。孝文皇帝始封外祖〔三〕,因为典式,行之至今。孝武皇帝封爵丞相,以褒有德,后亦承之〔四〕,建武乃绝。〔一〕○铎按:叙录云:“将修太平,必媚此法”,“式”即“法”也。此篇

  • 逢遇篇第一·王充

    【题解】这是一篇解释仕宦遭遇的文章。作者解释了为什么才能低下、操行恶劣的人能受到君主赏识重用,而才高行洁的人却被轻视排斥的社会现象。王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分析,指出一个人能否做官,官阶的高低,并

  • 吴郡志[四库本]·范成大

    又作《吴门志》。江苏地方志。南宋范成大(1126—1193)撰。五十卷,首一卷。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累官至兵部尚书,参知政事, 资政殿学士。是书为石湖晚年所作, 约成书于绍熙三年(1192)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