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八

禅灯世谱卷第八

南岳下云门宗雪窦显法派世系图下

(十世)雪窦重显(卍进本十世为四世。已下递次准之)

(十一世)天衣义怀

(十二世)法云法秀

(十三世)佛国惟臼

(十四世)慧林慧海

万杉寿坚  万杉寿隆

智者绍先  福圣仲易  建隆元  金山惟仲  乾明永因  胜因崇恺  普照法最  天宁修  慧济普虔  二祖璇果罗汉遇

曹山月

广教尧  三祖策

仙岩景纯  广教守讷  慈济聪  白兆珪  净名法因  福严守初  德山仁绘  香积用旻  瑞相子来  乾明广  真空从一  广慧宝琳  霍丘归才  安国自方蒋山良策

吉祥讷

保宁子英

广福惟尚  雪窦法宁  无为智全  罗汉勤  虎丘通  罗汉善修  香山常  吉祥齐果  华藏宜  广教守渊  广教原照

广慧冲云  安福子胜  正觉道清  澄慧义端  北天王益  栖贤智柔庵主  觉林遂  明水法逊  德山妙湛  大愚如照  石霜居晦  兴化当开先智珣

开先宗  延昌熙咏

兴化净甄  钦山继明  三角清  时雍亲  承天月  大别道常  芭蕉宗谅  安丰法信  云峰又月甘灵德颙

光孝元

永庆惟简天禧永

添上座

宝池慧月  天王义安  崇德仙  兴济教  荐福永坚  罗浮齐德  护国淳  普照有朋  灵鹫慧明  开和法颙  天峰佛印  元丰宗灯  神光道芳  禅慧法钦  兜率景常  颕叔蒋之奇

定法本  长芦鉴  墨山有琦  上蓝文达  法海来山  同庆智珣  无锡应谭  宝林种  报恩如宝  芙蓉贲  白云有  法雨慧深  净众择言  灵泉和尚长芦应夫

长芦宗赜

玄沙智章  净慈惟一  蒋山善钦  本觉道如  天宁子深  瑞峰延  僧忍和尚  洪济琼  北京照

慧日智觉  琅琊宗初  龙蟠道成  普满明  褒禅普  宝林道辉  云岩志愿  等觉法思  寿春法岸  定山文彦  护国绍通  法宝德一  乾明宝慧  开圣觉  建隆智因  普光献昭  宝林智皋雪窦道荣

雪峰大智

雍熙叔则  寿圣重洪  普满法海  五峰普良  大愚喜  宝林和尚

茶亭能和尚  永泰和尚  泗洲惠洪  崇化珣开元智谭

开元宗佑  南禅道诚

栖贤智迁

崇福灯  法雨惟镇  东明慧迁  漳江宝泉  彰法文素

全咏和尚佛日智才

夹山自龄

西峰法聪  兜率惟显  层山珊

千顷允良  广教有全  宝岩灵  慧日道祥  千顷省孜  龟峰重仁  善权珊  龙兴如邃

三祖冲会

临安居润  甘露明广

侍郎杨杰净众梵言

招提惟湛

华亭观音  南塔守聪

瑞岩子鸿

佛窟可英  中竺禅慧  景德嵩  资圣本  寿圣文谅育王昙振

岳林真

资寿捷

大智文宥  资寿思永

慧林若冲

华严智明  永泰智航  寿圣子邦  广福昙章  石塔戒福昌义端

王屋资

景德元泰  白鹿仲豫

上方真

云峰齐觉  南岳绍巽

慈云庆珰

广慈道传  虔州慈云和尚

天钵重元

元丰清满

雪峰宗演

西禅慧舜  凤山道沼  能仁得能  卧龙俞

长兴宗朴  卫州王大夫

祖印善丕  定慧法本  善胜真悟  义安慧深  洞山仙仙洞仙

考验未确姑缀此。

明教道

万寿德  护国宜谦  白云重郜  净土义亲  大觉利真  护国惟德  天圣仲华  荐福可  翠峰普  天童利章  妙果垂则  龙华觉  护国德基  报恩宗秘  建福可槩  西方岫  雪窦省宗  大乘晓  启霞崇梵  仗钖怀秀  报恩道能  白衣宗朴  白衣智华  水陆瑞云  万寿助  修撰曾会承天传宗

崇福了  承天守明  凤凰有从  大龙德全  海印法安  昆山昙玉  因胜师俊  法雨重俊  护国从利

长芦智福

广慧和  保宁真戒  长芦法海  寿宁楚韶  资福文雅  三祖慧云

天衣在和

菩提志专  菩提光用

报本有兰

中际可遵  法明上座

称心省倧

慧日尧

大随道开

称心守明

上蓝光寂

凤栖仲卿

凤栖通

永安元楚

踈山重秀

云峰元益

李林宗中书

(十四世)长芦道和(卍进本不附世代)

(十五世)雪窦明

(十六世)耆山宁

甘露达珠  灵隐慧淳琅琊诚

北塔善初

圆智和尚  凤山和尚  精严凤藻  清凉可升  华岩尚刘  褒禅道天  显亲祖永  长芦法永  定水然  兴国远  法音首座

雪峰思慧

净慈道昌(号月堂)

五云悟  智者可升  万寿正受首座

径山了一  金山了心  大吉法圆  南安达  净慈升  石松祖天  庆成悟及  兴王宝机  宝胜首宁  建善法藏  净慈悟晖  南明戒通  中峰宁

净慈楚明

净慈象  雪峰隆  灵岩德宗  常乐本然  宝应法照

宝林果昌

护国妙机  兴化德观

已上四人嗣法云本。

慧林怀深

号慈受。嗣长芦信。

灵隐慧光

中竺元妙

光孝深  灵隐蕴衷

天衣性  灵石辨

国清妙印  国清普绍圆觉昙

雪岩圆日

九座慧邃  净慧法如  圆觉胜

开先宗

嗣开先智珣。

岳麓海

玉泉思达

黄檗惟初

径山悟

考验未确姑缀此。

慧照和尚  宝陀了然

南岳第九世法眼宗法派世系图

(九世)清凉文益(卍进九世为一世已下递次准之)

嗣罗汉琛。余杭鲁氏子。周世宗显德五年戊午闰七月七日示寂。谥大法眼。塔曰无相。南唐后主重谥大智藏大导师。

(十世)天台德韶

处州龙泉陈氏子。宋太祖开宝五年六月廿八日示寂。

(十一世)永明延寿

余杭王氏子。开宝八年乙亥十二月廿六日辰时示寂。

(十二世)富阳子蒙  乾明津

长寿朋彦

长寿法齐

大宁可弘普门希辨

高丽慧洪  上林湖智

五云志逢永安道原

着景德传灯录。  报恩法端  报恩绍安  广平守威  报恩永安  光圣师护般若友蟾

般若隆一

紫凝智勤  雁荡愿齐  光庆遇安  奉先清昱  玉泉义隆  龙册晓荣  功臣庆萧  称心敬琎  严峰师朮智者全肯

智者绍忠

华严慧达  清泰道圆  九曲庆祥  开化行明  开善义圆  龙华慧居  齐云遇臻  兴教洪寿瑞鹿遇安

瑞鹿蕴仁  姚[忧-(心/ㄆ)+(止*支)]通判

报恩德谦  灵隐处先  善建省义  观音安  云门重曜  仁寿泽  大禹荣  地藏琼  灵隐绍光瑞鹿本先

瑞鹿如昼

龙华绍銮  碧泉行新  象田默  登云从坚  观音朗  五峰和尚  何山道孜  大禹自广  黄檗师逸  瑞光清表

罗汉智依  报恩匡逸  报恩玄则  宝塔绍岩  归宗策真  观音从显  兴善栖伦  慈云匡达  古贤谨  上蓝守讷  奉先法瑰  永明道鸿  上泉和尚  仁王缘胜  护国遇  归宗师慧  延庆通性  舍利玄阐  禅溪可庄  灵山和尚  华严幽  大宁道迈  黄龙仁  高丽慧炬  同安绍显清凉泰钦

云居道齐

灵隐文胜

灵隐延珊  荐福归则  灵隐蕴聪  南院清  宝宁宗  妙严洪  石佛有邦  清凉慈化  清凉举内  何山慧忠  佛日子升  广法归穆  兴教保威  圆寂修庆  安乐照  广果隆  永安锡  护国崇  灵隐照  护国昶  报本拙  瑞岩普  海会岳  景清智荣  永安绍

云居契环  广慧志全  南明惟肃  清溪清  云居慧震  慧日智达  万杉广智  金鹅虚白  翠峰洪  上蓝普  报恩行思  兴国洪  杨岐居蕴  九峰子玄  鹅湖令新  云龙子才  三祖岳  雪窦遇新  报本义圆  建山智杲  杨岐德海  上方子澄  化城会平  清化智聪  象田德圆  育王居素  圆通利柔  罗汉怀端  化城自颜  荐福臻  清化子昌  文靖和尚  显圣居耀  兴化善能  龙华有忠瑞岩义海

翠岩嗣元  大梅文慧

北禅觉宁  甘露真  东禅清显保福居煦

智者嗣如

岳楚永柔章江昭远

万寿守坚

智远和尚龙华悟乘

灵岩宣密  露凤慧端  乾明闲

彦诠和尚  义诠和尚  玄邃和尚  承雅和尚  义勋和尚  仁鉴和尚  保麟和尚  南山省堂主  惠洪和尚  鹿门慧昭  庆思和尚

永明道潜

千光环省  镇境志澄  崇福庆祥

章义道钦  黄山良匡罗汉守仁

能潭从晓

报恩慧明

保明道诚

西山道耸灵隐清耸

功臣道慈  罗汉愿昭  报恩师智  [濲-禾+木]宁可先  光孝道端  保清遇宁  瑞龙希圆  国泰德文支提辨隆

灵隐玄本  支提文翰  玄顺庵主

般若敬遵  永安明  栖贤慧圆  新兴齐  正勤希奉报慈行言

云居义能  北禅清皎

报慈文邃

齐云慧  双岭祥  观音真  龙沙茂  大宁奖

报恩法安

栖贤道坚  归宗慧诚

长安延规

长安辨实  云盖用清

荐福绍明  兴福可勋  覆船山和尚  化城慧朗  高丽灵鉴归宗义柔

罗汉行林

章江昭达

万寿法印

大宁庆璁  长芦赞  支提招爱  灵峰道诚  仰山择和  崇胜道珍  富乐智静  何山晓  兴国慧  万杉懿宣  慧力绍珍  罗汉齐因  崇圣楚齐  报恩传进

天童新  天童清简  护国法端  雪窦清  富乐智静  古田道成功臣觉轲

尧峰颢暹  功臣守如  圣寿志升  宝华怀古

崇圣道珍

大林僧遁  上方慧英  芝岭照  归宗省一  归宗梦钦  石霜爽  保安止百丈道恒

栖贤澄湜

兴教惟一  西余体柔  定山惟素  福严省贤  仰山智齐  栖贤智通  石佛宗  东禅觉  雪窦惟则  西余荣  福严和尚

万寿德兴  云门知永

木平道达  龙兴德宾  净德智筠云居清锡

净众先

隆福绍珍

般若从琎  清化志超  法济海蟾

崇寿契稠

净土惟素

净土惟政

灵台令岑  资国圆进  天童子凝

(十三世)智者嗣如

嗣保福居煦。

(十四世)承天澄月

(十五世)承天仲颜  护国介丰

华藏虚外宝林文慧

祥符良度  宣化德济

净土可嵩

大鉴下第十世

承天昭

考验未确姑附此。

灵泉皓升  药山用和  峡山省宗  灵泉用淳  夹山仁秀  黄龙思卿  嘉鱼法珍  开福宝贤  兴教居佑  崇圣志珪  彰法悟显

禅灯世谱卷第八

 

猜你喜欢
  卷第二·佚名
  卷上·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二卷·佚名
  卷第十(随机现身上菩萨部第三)·宝唱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一之三·智旭
  坚固品第五十七·佚名
  蟠龙山玉泉其白富禅师语录叙·其白德富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八·佚名
  一贯别传卷一·吹万广真
  佛说难提释经·佚名
  优婆塞戒经卷第六·佚名
  古农佛学答问序·范古农
  卷第三十三(云字号)·朱时恩
  雪關禪師語錄總目·雪关智訚
  卷三·徐昌治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贺及·唐圭璋

      待考。   新荷叶   莲萼飘香,金乍扇轻凉。郁郁葱葱,瑞烟萦绕华堂。星辰孕秀,良霄梦、吉协熊祥。紫芝眉宇,莹然如峙圭璋。   忠孝传芳,集庆门、奕世簪裳。他日岩廊,致君直上虞唐。百千椿算,争期并、鹤老龟长。年年

  • 卷五百六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六十五韩琮韩琮字成【一作代】封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後历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诗一卷春愁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秦娥十六语如弦未解贪花惜杨柳吴鱼岭鴈无消息水誓【一作聁】兰情别来久

  • 第八十三回 再发难王恭受戮 好惑人孙泰伏诛·蔡东藩

      却说魏主拓跋珪,自中山还军以后,复徙都平城。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正封畿,制郊甸,遣使循行郡国,考核守宰,明正黜陟。又命尚书吏部郎刘渊,立官制,协音律,仪曹郎董谧制礼仪,三公郎王德定律令,太史令晁崇考天象。进黄门侍郎崔宏

  • 第十四回 四海归心诞登帝位 三军效命直捣元都·蔡东藩

      却说杨璟、周德兴、张彬等,自湖广出师,南达永州,守将邓祖胜拒战,当即败退,元全州平章阿思兰赴援,亦被击走。祖胜敛兵固守,璟分营筑垒,就西江造了浮桥,渡兵攻城。计历数旬,城中食尽,祖胜仰药死,永州遂下。复由周德兴、张彬移

  • 卷二百六十一·杨士奇

    永乐二十一年秋七月己卯朔享 太庙 遣官祭历代帝王陵寝○庚辰○交阯布政司右参政房安卒安汝阳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擢北京按察佥事升江西按察使 上即位安坐事谪戍兴州后召为监察御史升福建布政司右参政再升工部左侍郎

  • 六十九、在小说林·包天笑

      在报馆里编新闻,于每日的时间,很有关系。编要闻,时间最晚,因为要等北京的专电到来。那种专电,往往要到里十二点钟以后,甚而至于到午夜两三点钟送到,也说不定。为什么这样迟呢?原来那时的电报是分几等的,如一等电、二等电是

  • 卷四上 公孙丑章句下(凡十四章)·孙奭

    [疏]正义曰:此卷赵氏分上篇为此卷也。此卷凡十四章一章言民和为贵。二章言人君以尊德乐义为贤,君子以守道不回为志。三章言取与之道,必得其礼,于其可,虽少不辞;义之无处,兼金不顾。四章言人臣以道事君,否则奉身以退。五章言执

  • 論衡校釋卷第四·黄晖

      書虛篇   須頌篇曰:「古有虛美,誠心然之,信久遠之偽,忽近今之實,斯蓋三增、九虛所以成也。」對作篇曰:「九虛、三增,所以使俗務實誠也。」   世信虛妄之書,以為載於竹帛上者,皆賢聖所傳,無不然之事,故信而是之,諷而讀之;睹

  • 卷五 论语·钱时

    卷五 论语子罕第九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罕,少也。)利非世俗之所谓利。若世俗之利,岂特罕言而已哉。曰命,曰仁,非可以口耳传也,故不易语。虽然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则固有不言而言者耳。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 第六节 论国家思想·梁启超

    人群之初级也,有部民而无国民,由部民而进为国民。此文野所由分也。部民与国民之异安在?曰:群族而居,自成风俗者,谓之部民;有国家思想能自布政治者,谓之国民。天下未有无国民而可以成国者也。国家思想者何?一曰对于一身而知有国

  •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1)·戴圣

    ——引咎自责的敬业精神 【原文】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2),县贲父御③,卜国为右(4)。马惊,败绩(5)。公队(6),佐车授绥(7)。公曰:“末之(8),卜也!”县贲父曰:“他日不败绩,而今败绩,是无勇也!”遂死之。圉人浴马(9),有流矢在白肉(

  • 访问团南来之意义及其成就·太虚

    ──二十九年三月在星嘉坡怡和轩讲──李领事、各位来宾:今晚承李俊臣居士设斋欢迎之便,与各位欢聚一堂,曷胜荣幸!兹略言佛教访问团南来之意义。佛教访问团出国,凡四阅月,由缅之印,转往锡兰,今安抵马来亚之星洲。十五年前,余曾

  •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七·佚名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大师赐紫沙门臣法天奉 诏译  尔时有飞禽。名未曾有见。彼行不散乱。而说颂曰。  贪嗔痴意  恒为罪友  为地狱种  贪嗔痴心  恒行罪人  落三途崖  彼后方觉  贪

  • 卷第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十六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智纳息第二之八如佛世尊诃诸弟子。称言痴人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令疑者得决定故。谓佛世尊爱恚永断违顺平等。拔诤论根灭憍慢本。

  • 禅门要略·智顗

    天台大师 智顗出夫人修禅学慧法门。先明方便。后明正观。方便者凡有五种。初具五缘。一者衣食具足。二者持戒清净。三者闲居静处。四者息诸缘务。五者亲近善知识。五缘若阙则妨安心。若无善知识则不知遮障。为此义故

  • 繁辞集·王统照

    现代散文集。容庐(王统照)著。上海世界书局1939年7月初版。列为郑振铎、王任叔等主编的“大时代文艺丛书”之一。收1938年间在上海《文汇报·世纪风》上连载的《炼狱中的火花》、《繁辞》两组哲理小品54则。卷首的《

  • 阀阅舞射柳蕤丸记·佚名

    无名氏作。《也是园书目》著录。今存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本。剧写番兵将领耶律万户屡次侵犯宋朝边境,宋朝大臣韩琦与范仲淹等八府宰相商议对策,御史唐介保举女真人延寿马,葛监军不服,吕夷简遂建议延寿马为先

  • 竹书纪年·佚名

    这是一部编年史书,古版本为13篇,现行本为2卷,系战国时魏国史官所撰。原名《纪年》,又称《古文纪年》或《汲冢纪年》。南朝梁沈约(441—513)附注。约有《沈约集》已著录。《晋书·束晢传》载:太康二年(281)汲郡(河南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