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七

住華亭船子法忍寺嗣法門人行謐等編

入室勘辨

師問:自閒書記,如何是不落聖凡句?閒便豎拳。師云:老僧不曉得者是甚麼意思?閒云:老老大大,拳頭也不識。師云:老僧年邁。閒云:怪和尚不得。

師問純樸副寺:你在庫房執掌,一切帳簿忽遇賊來盜去,將甚麼算?樸云:捉敗了也。師云:賊無你所見,作麼生捉?樸與師一掌便出。

師舉趙州洗缽盂話,問:出冶意旨如何?冶云:何處不逢渠?師云:適纔有人恁麼答咬牙喫棒去。冶云:卻是和尚驗得端的。

師出,值僧洗襪,問云:愈洗愈不淨。僧云:一洗便淨。師云:喫力不少。

師至山門外,見數僧立問云:門裡門外俱莫立。僧皆無語。師乃云:近日山荒。

師隨眾普茶,無人問話,師云:倒也恰好。一眾無語。師云:我適纔道恰好,是恰好喫茶便起。

師問微侍者云:古人道:離心意識參絕凡聖路學,只如離卻心機意識,你如何用心?微擬開口。師云:了。微復擬開口,師便掌。

僧纔進門,師一把搊住云:你向不落心機意識處,試道一句看。僧擬伸手,師便一推云:莫妄想。

師問秋衲:雪峰輥毬,意旨如何?衲彈指。師云:畢竟是何道理?衲便出。師云:也是持缽不得強道不饑。

師問喝石云:不落是非句,作麼生道?喝云:雨過後天晴。師便休去。

師見悅,可問:作甚麼?悅云:煮荳。師云:荳是境,不得動著境,與我取荳來。悅呈荳云:和尚請師云:者是境。悅云:蒼天!蒼天!師微笑。

數僧參。師問。汝諸人各各來處不等。入門則一。我這裏只是不許參禪。有一僧云。某甲不為參禪來。師云:你為甚麼來?僧禮拜。師云:錯。

印月尼呈世尊陞座,文殊白椎拈云:世尊平地風波,文殊將無作有,檢點將來,不勝逗漏。且作麼生是逗漏處?國清才子貴,家富小兒嬌。頌云:巍巍頂相最難描,惟有文殊手段高。當下一椎輕漏洩,至今千古累兒曹。師看畢,伸手云:還有麼?月云:者老漢還嫌少聻?師頷之。

師問即香。昔日僧問夾山。猿抱子歸青嶂裏。鳥銜花落碧嵒前。法眼道:老僧二十年只作境話會。師云:既不作境話會作甚麼會?即云:行觀直得結舌有分。師云:畢竟作麼生?進云:適纔禮拜和尚了也。師微笑。

師問了源云。世尊夜睹明星時如何。源云。撞著自家的。師云。我即不然。進云。和尚又作麼生。師云。大似瞎。進云。和尚也只在這裏。師云。者裏是甚麼所在。源便喝。師云。好與一頓。進云。不勞矢上加尖。師便打。

師問友雲臨濟道。一人在孤峰頂上。無出身路。一人在十字街頭。亦無向背。你道此二人還具參學眼也無。友云。兩口金剛王寶劍。師云。你那裏見得。友豎拳云。見麼。師便打云亂做。友云。捉敗這老漢。師云。更要一頓在。

師問:古人道:肯喏不得全汝號。肯喏。如何得全去?喏云:個中無肯路。師云:如何得悟去?喏便喝。師打云:亂喝作甚麼?

師舉:僧問五祖拽磨因緣,問芥子,芥云:若是某甲,但云識得上座也。師云:且道是拽磨?不是拽磨芥?云:無毛鷂子過新羅。師云:自首者,原其罪。芥禮拜,師休去。

師問印月云:見月休觀指,歸家罷問程。如何是你歸家一句?印便喝。師云:好與一頓。進云:起動和尚。師拈棒,印便出。

師問三默權侍者:國師三喚,侍者三應,意旨如何?默云:和尚道甚麼?師云:不是這個道理。默云:和尚是何心行?師打云:汝作心行,會麼?默云:蒼天!蒼天!師復打。

師問物外遠侍者,昔日兩堂首座同時下喝,臨濟云:賓王歷然。且道那個是賓?那個是主?外?云:兩眼對兩眼。師云:未在外一喝。師便打。外云:蒼天!蒼天!師云:蒼天!蒼天!

師舉:趙州道:我向南方行腳時,火罏邊會得個無賓主句,直至如今,未曾舉著。問權侍者云:汝試舉看。權便禮拜。師云:未在,更道。權云:請和尚珍重。師云:錯。

師問臥雪:古人道:臥雪眠霜貴。圖見性上人,性在甚麼處?雪云:和尚道甚麼?師徵云:畢竟在甚麼處?雪便禮拜。師云:也是持缽不得,詐道不饑。

師舉德山參龍潭因緣,問純樸云:汝向親到龍潭處,代一語看。純云:禮拜有分。師云:汝見個甚麼道理純便喝?師云:三喝四喝後作麼生?純連喝兩喝。

師問芥子云:汝向文彩未彰已前道一句來。芥以手畫一畫,云:啐。師云:這是文彩已彰的消息。如何是未彰已前的事?芥喝。師便打云:你一喝,我一棒,且道是賞?是罰?芥又喝,師復打。

眾侍次,師問一僧云:如何是浩然之氣?僧豎起拳。師云:死了!燒了又作麼生?僧擬議,松濤,知客便喝。師云:桑樹著箭,柳樹出汁。

師一日拈起扇問破夢喚作扇子則觸。不喚作扇子則背。畢竟喚作甚麼。進云。行辯向這裏卻不會。師云。因甚不會?進云:和尚不妨著眼。師云:老僧分疏不下破。遂禮拜。師云: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師問道:安一法若有,毘盧墮在凡夫;萬法若無,普賢失其境界。去此二途,速道一句看。進云:和尚道甚麼?師打云:汝且喫棒著。進云:何不別具眼目?師復打。進云:三玄戈甲不須展,函蓋乾坤樂太平。師云:又恁麼去也。

師舉:麻谷問臨濟:大悲千手眼因緣及古德拈語,此二大老,可謂百千手眼一時俱露。師遂問:破夢既是百千手眼一時俱露,因甚前不遘村,後不抵店破云:這老漢將謂無人證明。師頷之。

師問灌頂:纔有是非,紛然失心,你向未有是非之先道一句看。頂云:露。師云:露個甚麼頂作掌勢?云:這老漢猶要掌在。師拈棒趁出。

晚參。師云:不慕諸聖,不重己靈底人,汝等且道伊有甚長處?試道看。道安云:座中既有江南客,何必慇懃唱鷓鴣?師云:老僧失利。

師又問安云:魯祖面壁,意旨如何?安云:某甲與他一拳。師云:因甚如此?安云:為伊粧模作樣。師云:若無後語,前話不圓。

又問:安古人道:一喝不作一喝用。且道作甚麼用?安便喝。師云:老僧過在甚麼處?進云:再犯不容。師云:老僧失利。

師舉香嚴示眾。口銜樹枝話。問謐書記。意旨如何。謐云。直須拍掌。呵呵大笑。師云。你還是笑他有過無過。謐云。和尚試分析看。師復大笑一聲謐云。且道有過無過。師云。山僧分疏不下謐。云。也只得與麼道。師云。要且不在這裏謐。云。且道在甚麼處。師以腳一踢謐云。大好不在這裏。

又一日,師以手撫香几,問二隱云:正恁麼時如何?隱云:四稜著地。師復拈起數珠云:這個又作麼生?隱云:一任眾人看。師云:何不道輪珠一百八?隱云:行謐不如和尚。

師問僧:一喝分賓主,炤用一時行,你與我分分看。僧便喝,師便打;僧又喝,師復打。

師問:大器四大敗壞時,大器在甚麼處?僧擬議,師便打。

師問本初如何是你本初一著?僧云:者裏無處開口。師便打,僧一喝。師復打云:是賞你?是罰你。僧擬議,師直打出。

師問濟真:真妄不立一句作麼生道?僧無語,師便打。

師問萬安:舉心即差,動念即乖,只饒不舉心,不動念,猶是立地死漢。如何是你獨脫一句?僧云:學人無說。師云:會了無說?不?會無說?僧無語,師便打。

師問幻脩既是幻,如何脩?僧無語。師戳云:退去。

師問僧:古人道:出息不涉眾緣,入息不居陰界。嘗轉如是經,百千萬億卷,作麼生是你嘗轉底經?僧擬語,師喝出。

師問崑崙:秪如毘嵐風一起,盡大地吹為微塵,崑崙在甚麼處?僧擬議,師便打。

師問玅圓:你前日道盡十方是個大圓鏡,因甚炤不見那邊此時炤見也未?僧云:原不識。師打云:不識個甚麼?僧云:到底不識。師復打。

師問直歲:你做甚麼來?歲云:挑沙。師云:幾不問過?歲禮拜。師云:還有事麼?歲便行。師云:有事在。

問:璧書記你善寫文章,山僧有一篇文字,不落是非長短。且道其中意作麼生?聲未絕璧便作舞而出。師云:也是亂做。

師問破侍者。昔日洛浦辭臨濟。濟云。汝向甚處去。浦云。南方。濟以拄杖畫一畫云:過得這裏則去。浦便喝,濟便打。師云:只如洛浦作麼生抵對?免得臨濟打破便喝,師便打破禮拜。師云:三十年後不得辜負老僧。師卓拄杖問:會元試道看。元無語,師便打。

師問:光如光即不問,如何是你如底道理?僧擬語,師打云:動了也。

師問憨璞:古人道:描不成,畫不就,昨夜三更白如晝。且道喚作甚麼句?璞擬議,師便打;璞便喝,師復打。

師問了源:如何是趙州無賓主句?源一喝,師便打;源又喝,師復打。

師問僧:臨濟道:一喝分賓主,照用一時行。你與我分分看。僧便喝,師便打。僧云:賓主歷然。師復打。

附天童西堂寮應答機緣

僧問:未結制前即不問,如何是堂內事?師云:諸燈交互炤。僧禮拜。師云:汝見何道理便禮拜?僧擬議,師驀面一掌,僧懡㦬而退。

問:諸燈交互炤且置,喚甚麼作燈?師云:還見麼?僧以袖拂燈。師連掌云:亂做。

問:某甲生死不明,乞師開示。師云:我比你更不明。僧擬議,師驀面掌云:會便會?不會休沉吟。僧禮拜。

僧纔禮拜,師云:你未禮拜時,早錯了也。進云:為甚麼錯?師云:錯。僧一喝,師便掌,僧禮拜,師與當頭一踏。

僧問:棒喝意旨如何?師云:汝但喫棒。僧云:恰好。師云:見個甚麼道理便與麼道?僧便喝,師乃掌。僧云:除卻棒喝又如何?師復掌,僧禮拜。

僧問:某甲不曉得做功夫,乞師開示。師云:汝未問時,先已錯了。僧禮拜。師云:我且問你,汝未問時,先已錯了。且道如何得不錯去?僧罔措。師與一推云:去。僧沉吟而退。

問:某甲參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奈何四面無門?師驀面一掌云:打破這漆桶。僧禮拜。師云:汝作麼生會?便禮拜,僧擬議。師與一推云:出去,未有據在。僧茫然而出。

韓居士問:如何是向上事?師驀面一掌,士便禮拜。師云:汝見甚麼道理便禮拜?士云:若有道理,則不禮拜。師連掌打出。

伯涵問:日昨失禮,未審有過無過?師云:山僧分析不下。涵擬議,師一喝涵忙然。師云:且喫茶。

潛九居士舉拳云:不得有語,不得無語,畢竟作麼生道?師云:山僧舌頭甚闊。士罔措。師云:且道是語耶?非語耶?士無語。師云:錯。良久,又問:猛虎四逼時如何?師云:黑。士云:如何是轉身句?師垂一足,士無語。師云:此樣出先朝。

問答機緣

問:七日已畢事如何。師云:要打米。

問:僧問:大慧眉間掛劍時如何?慧云:血濺梵天。設有人問:和尚作麼生?師云:鼻孔墮地。進云:未審與古人是同是別?師云:始末一時收。僧禮拜云:恁麼則向火去也。師云:切莫錯會。

問:一物不將來,在甚麼處安身立命?師云:你即今在甚麼處安身立命?僧擬議,師驀胸一推云:莫妄想。僧禮拜起。師云:你眼目定動,早錯了也。僧罔措。師云:去。

僧問:把斷要津即不問,高提祖印事如何?師云:倒退三千里。進云:恁麼則某甲直捷擔荷去也。師云:擔荷個甚麼?僧一喝便拜。師當頭一踏,僧拂袖便出,師隨後一掌。

僧參先人事。師云:何不將本分底送些?僧云:覿面相呈,請師一鑒。師指禮云:收下著。僧云:恁麼則昔日國師,今朝和尚。師云:如何是你自底?僧云:通身明宇宙,覿體振乾坤。師微笑,僧禮拜。

僧問:孤峰頂上即不問,如何是向上一句?師云:門外千峰秀。進云:恁麼則眉毛八字橫。師云:溪深一帶煙。僧一喝。師云:你這一喝是甚麼道理?僧罔措,師便打。

僧問:通玄峰頂即不問,大雪紛紛事若何?師云:滿眼滿耳。進云:恁麼則普天匝地去也。師云:這是甚麼所在?僧便喝,師便打。僧云:謝和尚痛棒。師云:猶欠打在。問明歷歷,聲未絕,師便打云:你見甚麼?僧擬議,師復打。僧云:莫亂打。師云:你作亂打會?那連掌打出。

問:今日安單,意旨如何?師云:油燈挂壁上。云:恁麼則一毫頭上定乾坤。師云:見甚麼道理恁麼道?僧豎拳。師云:驢蹄馬蹄。僧一喝。師云:亂喝。僧禮拜。師云:果然。

僧呈偈,師接過,便覆卻,與你看了。僧擬議,師驀面一啐;僧擬語,師仍與一啐。僧復問:盡大地是大圓鏡,為甚麼炤不見那邊?師云:這裏無兩個。僧云:這是甚麼所在?師打云:你道是甚麼所在?僧罔措,師直打出。

僧問:不涉離微,不落二三,請師道一句。師云:速禮三拜。僧便禮拜。師云:隨人言語轉。

僧參問:明心見性,還了得生死麼?師云:性在甚麼處?僧以手指云:收取銀子。師云:亂道。僧云:若作亂道會,入地獄如箭射。師云:你作甚麼會?僧罔措,師便打。

僧問:動靜即不問,如何是一念不生?師云:未問已前百雜碎。云:如何得命根斷去?師云:休著力。

僧參問:學人有一問,師云:未問已前錯。僧沉吟。師云:錯。進云:錯在甚麼處?師云:錯!錯。僧懡㦬而退。

問:如何是新年人?師云:穿衲頭底。云:如何是舊年人?師云:戴帽子底。僧禮拜云:和尚請果子。師云:干汝甚麼事?僧懡㦬而退,師噓一聲。

僧問臨濟問黃檗佛法的的大意,因甚三度被打?師連打數棒云:你道因甚被打?進云:且道意旨如何?師連打云:且道意旨如何?速道!速道!僧擬對,師又打,僧佇思。師云:我欠你些甚麼?僧方作禮而退。師云:費我多少氣力!次早復喚僧云:你昨日問臨濟喫黃檗痛棒話,山僧便打,汝若作打會,入地獄如箭射。僧云:既不作打會,作甚麼會?師又打。僧云:打即任打。畢竟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師復打。

僧呈頌末句云:信手拈來皆具足。師遂問:信手拈來皆具足,具足個甚麼?僧擬議。師云:七錯八錯了也。僧云:何不高聲舉?師云:亂道作甚麼?僧無語。師云:一著不到處,滿盤都是空。僧懡㦬而出。少頃,復進方丈禮拜,師云:適纔禮拜過了。僧云:還要禮拜湊。師云:為甚麼?僧擬議,師便打。僧云:莫亂打。師復打云:你若作亂打會,入地獄如箭射。僧云:這是甚麼所在,亂打?師連棒打云:是甚麼所在?

僧問:一息不還時如何?師云:待你死了向你道。僧便喝,師便打;僧又喝;師復打,僧禮拜。

僧問:如何是格外酬唱句?師云:庭前風弄竹。僧云:某甲不會。師云:不會吹不休。僧云:謝師答話。師云:切莫作話會。僧擬議,師震威一喝,僧禮拜。師云:卻是我失利。

僧問:金粟山頭即不問,通玄峰頂事如何?師云:冷煞人。僧云:今日得見和尚了也。師云:似個甚麼?僧彈指。師云:錯認定盤星。

僧問:某甲無言。師云:會耶?無言不會耶?無言。僧便喝,師便打云:亂喝。

僧問: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如何是古路?師舉起數珠云:見麼?進云:古路已蒙師指示。如何是到家一句?師云:禮拜著。進云:恁麼則親見和尚了也。師云:不得錯會好。

致虛孫居士進方丈,纔禮拜,師便推出門云:擬問則失。

僧問:痛棒未蒙賜喫,今朝一句如何?師云:恰值烘火。僧云:恁麼則截斷葛藤,隨處風光。師云:如何是你風光處?僧便喝。師云:亂喝。僧禮拜。

僧問:世尊拈花,迦葉微笑。且道笑個甚麼?師云:你道笑個甚麼?僧云:還是笑和尚笑大眾。師云:分身兩處看。僧擬議,師便打,僧禮拜。師云:一場敗露。

僧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別?師云:除卻,同別問將來。僧擬議,師便棒,僧禮拜。

僧問:還丹一粒,點鐵成金;至理一言,轉凡成聖。不假一言,還成聖否?師打云:你試道看。僧禮拜。師向傍僧云:我直下疑著這漢。

僧問:釋迦、彌勒猶是他奴,且道他是阿誰?師云:不識。僧云:和尚又如何?師云:向你道不識。僧禮拜云:天上天下。師云:亂道作麼?僧喝,師便打。

次日又問: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畢竟喚作甚麼?師云:離卻觸背問將來。僧擬議,師便打。僧云:將謂別有。師復打云:識甚好惡。

僧問:古人道:言前薦取。未審薦取個甚麼?師云:你問底。僧云:有甚奇特?師云:你試將無奇特處道一句看。僧擬議,師便打。僧云:要且打不著。師復打。

僧問:某甲有一問,不知落在甚麼處?師云:未問已前。僧云:未問已前是甚麼?師便掌。

僧問:覿面相呈即不問,作家到來如何指示?師云:相識猶如不相識。僧云:恁麼則孤峰呈法座,清風拂面寒。師云:上是天,下是地。僧頓足。師打云:著忙作麼?

瑞侍者問:上無片瓦,下無寸土,向甚麼處安身立命?師便打,瑞禮拜。師云:見甚麼道理便拜瑞一喝?師又打。瑞云:家家有路透長安。師云:亂統。瑞拂袖便出。

僧問:直須揮劍,若不揮劍,漁父棲巢。師云:太喫力生。僧云:忽遇遣不去,喚不回底如何?師打云:切忌停囚長智。僧禮拜云:謝和尚證明。師云:面皮厚多少?

僧問:虛空粉碎,大地平沉。語未竟。師云:且莫嚇老僧。僧擬議,師便打。

一僧呈頌,師云:頌甚麼?僧云:頌和尚。師云:山僧有甚麼公案?僧作掌勢。師打云:亂作。

僧參問:古人公案即不問,如何是和尚為人處。師云。老僧這裏一句也無。進云:恁麼則同古人去也。師云:你向甚處見古人?僧擬對,師便喝。

僧問:一物也無,如何開口?師云:問甚麼?僧擬議。師云:大好一物也無?

僧問:箭鋒相拄底,應機乃絲;毫無差邊,方人語未諳悉。未審如何辯他仔細?師云:今日天色稍晚。僧云:還別有麼?師云:不得撞著鼻孔。僧云:一句明明該萬象,大千從此振宗風。師云:閑言語。

僧參,問:百尺竿頭進步時如何?師云:退後即得。進云:請和尚安單。師云:薦蓆厚暖。進云:謝和尚安單。師云:少作活計。

僧問: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畢竟是個甚麼。師云:描不成,畫不就。僧云。為甚麼描不成畫不就?師云:無你下手處。僧禮拜云。學人向這裏去也。師云。這裏是甚麼所在?僧擬議,師便推出。

破雲參,問:楖栗橫擔不顧人,直入千峰萬峰去時如何?師云:看腳下。進云:腳下無私,誰肯住著?師云:你即今在甚麼處破喝?師云:者裏也不是你立地處。進云:謝師答話。便禮拜。師云:險。

僧問:不落不昧,意旨如何?師云:今日天熱。進云:有甚交涉?師云:汝又作麼生?僧擬議,師便打。

師與念泥王、海憲相見次,公云:還是南禮北禮。師云:山僧分疏不下。公罔措。師云:何不與山僧相見?公亦罔措。師云:請揖公揖。云:還是上座?下座。師云:兩頭俱不著,中道亦不安。公云:請出門外。師云:者是甚麼所在,說內說外?公又無語,師乃笑,遂坐。少頃,公問南泉:打破粥鍋,意旨如何?師云:不妨疑著。公云:畢竟如何?師鳴指。公云:還有麼?師便掌。

師與道衡相居士話次,言及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士便問:如何辨?師云:問辨即乖。士云:不辨時如何?師云:呆了也。士云:辨與不辨且止,即今一句作麼生道?師云:速禮三拜。士便禮拜。師云:隨人腳跟轉。士云:早晚禮拜何妨?師云:是則也是,是則未是。

師過婁東沈門王婆子,參維宇錢,居士云:者婆子近日留心此道有個入處。婆云:和尚自然具眼。誰要你者?俗漢多口。師云:難瞞地頭人。婆云。和尚也在裏許。師云:老僧不是汝同流。婆云。今日捉敗和尚。拂袖便出。師云:老僧失利。

僧參問:生死到來如何躲避。師云。眼閉腳直。僧云:不會。師云。不會恰好。僧禮拜。師云:莫向者裏躲根。

尼問:弟子參狗子無佛性話,不得明白。師云:向未作意前會取。進云:畢竟如何趨向?師云:動念即乖。進云:不動念時如何?師云:眉毛在眼上。進云:便恁麼去時如何?師云:錯。

僧問:覿面相呈事若何?師打云:正要你恁麼問。僧喝,師復打。

師病寢次,顧道安靜云:待個正命時。安云:一切尋常。師展臂云:得與麼瘦。進云:管渠作麼?師云:隨他去也。進云:何處不稱尊師微笑?

師病中,自閒覺首座問云:古人臨末稍頭留下一言半句作將來眼目,即今有何垂示?師云:動即禍生。進云:官不容針,私通車馬。師云:多口作麼?進云:不為分外。師驀面一拳,閒便禮拜。

師將示寂,出冶果自天台歸,師急問云:汝來了。冶云:適纔到。師云:於今是甚麼時候?冶云:午時。師瞪目視之。冶云:前蒙和尚記莂,今請和尚更取法名。師云:行果圓成。冶禮謝師,安祥而逝。

答問

華頂講主大道問:諸佛諸祖出世,有所施為,建立門庭,總是第二義。我今所問,不問第二義。

答:幸不別問。又云:合取狗口。

法華云:盡行諸佛無量道法。未審作麼生是盡行底道理?

答:山僧是沒伎倆底。又云:昨日有人與麼問,打出門外了也。

二隱謐書記,因病瘡偶有三問:四大本來清淨,因甚膿滴滴地?

答:始末全彰。

通身紅爛,和尚如何相救?

答:求救即禍生。

皮膚脫落後如何?

答:通身慶快。

兵垣蔣楚珍問:即今通玄寺,氣象一新,家風重展,白棒頭利害,比舊日如何?

答:切忌分疏。又云:喫著便知。

垂足通玄,為甚天童移塔,日光先後,誰是高原?

答:瞻之仰之。又云:突出難辨。

商尊維那問:結制也無風起浪;解制也,掘地覓天;不結不解,又在死水裡浸殺。畢竟如何得相應去?

答:飢餐渴飲。

時節若至,其理自彰。即今三春已到,千花爛熳,百鳥喧譁,為甚枯樹不抽枝?

答:別是一壺春。

從苗辨地,因語識人,只如苗未生語未發,作麼生辨識?

答:不消一句。

賊來須打,客來須待。客賊一齊來,打即是,待即是。

答:一切臨時。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因甚又道賊來須打、客來須待。

答:還規則得麼?

一人欲出長,安出不得?一人欲入長,安入不得?設或二人相逢,作何話會?

答:有眼如盲。

富從升合起,貧從不算來,為甚麼龐居士將家財沉沒湘江?

答:問取龐公。

慈鴉反哺土梟噉母,未審是同是別?

答:慈鴉土梟。

嘗言道:有眼曰見,有耳曰聞。為甚麼芭蕉無耳值雷開,葵花無眼隨日轉?

答:時節不相饒。

斬首灰形,其無以損生;金丹玉液,其無以養生。且道肇法師具甚麼眼。

答:量等乾坤。

但得本不愁末,本即不問,如何是末?

答:此問便是。

從門入者,不是家珍,為甚世尊睹明星而證果,靈雲見桃花而悟道。

答:築著磕著。

奇怪石頭形似虎,火燒松樹勢如龍,是相似句,如何是不相似句?

答:石頭松樹。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青柴帶葉燒,是本分句。如何是不本分句?

答:待山僧別有個見處,即向你道。

含彰益侍者問:棒頭有眼,因甚盡力打不著?

答:非汝境界。

破家蕩宅,因甚日用而不竭?

答:渠儂得自由。

君臣道合,因甚樞密不得旨。

答:聽候即乖。

此事分明,因甚自生退屈?

答:好事不如無。

謐書記入嵩巖掩關,聞秋江祖師凡見取魚螺而食者,即贖以放生。其間有削鱗魚敲[(田/虫)*昆螄,入水皆活,仍聞虎見祖伏,即此三義呈請三問。

魚在浪中,游泳無虞,全賴鱗甲,為甚麼毒?龍潭魚削去甲鱗,亦更翻波。

答:全身獨露。

螺螄憨睡,殼在命存,因甚麼活?死池螄敲[(田/虫)*昆得活。

答:無毛鷂子拍天飛。

常言道見虎,不死脫層皮。為甚麼秋江祖師獨把雄虎驅放自由?

答:縱橫得自在。

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七

猜你喜欢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七·佚名
  卷之二十二·即非如一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三·自融
  卷第三(初诵之三)·佚名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卷第二·佚名
  卷第二十九·道宣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卷第三·佚名
  成唯識論卷第六·欧阳竟无
  大乘玄论 第一卷·吉藏
  卷二十·佚名
  大品第一 智论·佚名
  观经正宗分定善义卷第三·善导
  福州雪峰东山和尚语录·雪峰慧空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念常
  卷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石孝友·唐圭璋

      字次仲,“全”已见。   满江红   分景亭前,梅红糁、柳金谁粟。芳意闹,烧灯初过,坠萱才六。此日悔康歌别驾,当年神降生嵩岳。看邦人,称寿雾凝香,杯从玉。   采石月,光天禄。姑溪水,增川福。炳灵祥曾产,瑞枝奇木。秋露

  • 黄庭坚诗全集四·黄庭坚

    次韵师厚食蟹海馔糖蟹肥,江醪白蚁醇。每恨腹未厌,夸说齿生津。三岁在河外,霜脐常食新。朝泥看郭索,暮鼎调酸辛。趋跄虽入笑,风味极可人。忆观淮南夜,火攻不及晨。横行葭苇中,不自贵其身。谁怜一网尽,大去河伯民。鼎司费万钱,玉

  • 卷七百六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六十五王周王周登进士第曾官巴蜀诗一卷【胡震亨云唐宋艺文志并无其人惟文献通考载入唐人集目中今考峡船诗序引陆鲁望茶具诗其人盖在鲁望之後而诗题纪年有戊寅已卯两岁近则梁之贞明远则宋

  • 明诗评一·王世贞

    王世贞 李君梦阳 何君景明 李君攀龙 徐愽士祯卿 谢山人榛 高按察叔嗣 边尚书贡 郑郎中善夫 薛考功蕙 马侍郎汝骥 乔三石世宁 高太史启 孙山人一元 唐司谏顺之 华学士察 王裕州廷陈 杨修撰慎 严少师嵩 王太保廷相 王佥

  • 第十回 重聚会慧娘兴家 暗生气魏名放火·蒲松龄

    却说二相公别了他父亲,夜住晓行,一月多到了家。进了庄,庄里人看见,个个惊疑,都来问候。 [耍孩儿]下了骡到门前,庄里人来问安,个个都道蒙挂念。庄里老大犯疑影,怎么如今就回还? 猜他是偷逃,也不好问他。二相公也不明言。到了家,

  • 卷七十 前凉録一·崔鸿

    张轨 张轨字士彦安定乌氏人汉常山王耳十七世孙也家世孝亷以儒学着闻祖烈魏外黄令父温为太官令母陇西辛氏轨少好学明经有器量姿仪典则与同郡皇甫谧[字士安]友善隠于宜阳女几山太始初受叔父锡官

  • 魏晋世语 全文·郭颁

      刘放、孙资,共典枢要。夏侯献、曹肇,心内不平。殿中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此亦久矣,其能复几!”指谓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  司马景王命中书郎虞松作表,再呈,不可意,令松更定之,经时竭思不能改,心有形色。中书郎

  • 班马异同卷三十三·倪思

    货殖列第六十九史记一百二十九货殖列第六十一汉书九十一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

  • 卷之八百九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味腴室读书日记 光绪十二年丙戌·恽毓鼎

    十月初二日七弟生日。读《通鉴》第二百十卷唐睿宗景云元年至玄宗开元元年。司马承祯对睿宗曰:“国犹身也,顺物自然,而心无所私,则天下理矣。”语甚粹。晋陵尉杨相如时政疏有云:“人主莫不好忠正而恶佞邪,然

  • 汤绍恩传·张廷玉

    汤绍恩,字汝承,安岳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十四年由户部郎中调任德安知府,不久改为绍兴知府。绍恩为人宽厚,禀性俭朴,内穿粗布,外罩父亲遗留的旧袍。他到绍兴后,建立学宫,各地设立社学。当年大旱,他徒步在烈日下祈雨。不轻易

  • 卷十二·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十二皇极经世书六观物外篇下以物喜物以物悲物此发而中节者也石之花盐消之类是也水之木珊瑚之类是也水之物无异乎陆之物各有寒热之性大较则陆为阳中之隂而水为隂中之

  • 昭公·昭公元年·左丘明

    【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于虢。三月,取郓。夏,秦伯之弟金咸出奔晋。六月丁巳,邾子华卒。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秋,莒去

  • 宗镜录卷第四十七·延寿

    夫言正唯识义。约有几种识。答。经论通辩。有八种识。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正文出护法菩萨唯识论十卷。此论释天亲菩萨唯识三十颂文。慈恩大师。制疏释论。此颂文

  • 癸辛杂识·周密

    宋代文言轶事、志怪小说。宋周密撰。六卷(前集一卷,后集一卷,续集二卷,别集二卷)。密有《齐东野语》已著录。此书因作于杭州癸辛街,因以为名。与所作《齐东野语》大致相近。然《野语》多考证旧文,记朝廷大政,此则琐事

  • 贫士传·黄姬水

    二卷。明黄姬水(1509—1574)撰。姬水字淳父,吴县 (今属江苏)人。黄省曾之侄。事迹不详。该书是一部记载历代贫士的专著。选录自周至明代初年的贫困士人,共计75人。除传记外,每人还各为赞。然千古以来,贫士实多,而作者只录7

  • 劝孝歌·王中书

    《中华传世名著经典丛书》中的《孝经》后附印的一篇名作。其作者是清代王中书。作品一开头就提到“孝为百行首”,接着劝人尽孝,歌道: “若不尽孝道,何以分人畜”,“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 太平经国书·郑伯谦

    十一卷,宋郑伯谦著。其书发挥《周礼》之义,取名《太平经国书》,意本刘歆以《周礼》为“周公致太平之迹语”。首列四图:(1)《成周官制》;(2)《秦汉官制》;(3)《汉官制》;(4)《汉南北军》。其大意是将宫中、府中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