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三一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遵旨详议文渊阁官制及赴阁阅抄章程折

三三一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遵旨详议文渊阁官制及赴阁阅抄章程折

乾隆四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

大学士兼管吏部事务 翰林院掌院学士臣舒赫德等谨奏,为遵旨议奏事。

乾隆四十一年六月初一日,内阁奉上谕:昨四库馆进呈裒集《永乐大典》散篇,内有《麟台故事》一编,为宋〔时〕待制程俱撰,具详当时馆阁之制。所载典掌三馆秘阁书籍,以执政领阁事,又有直秘阁、秘阁校理等官,颇称赅备。方今搜罗遗籍,汇为四库全书,每辑录奏进,朕亲披阅厘正,特于文华殿后建文渊阁弆之,以充策府而昭文治,渊海缥缃,蔚然称盛。第文渊阁国朝虽为大学士兼衔,而非职掌,在昔并无其地。兹既崇构鼎新,琅函环列,不可不设官兼掌,以副其实。自宜酌衷宋制,设文渊阁领阁事总其成。其次为直阁事,同司典掌。又其次为校理,分司注册点验。所有阁中书籍,按时检曝,虽责之内府官属,而一切职掌,则领阁事以下各任之,于内阁、翰詹衙门内兼用。其每衔应设几员,及以何官兼充,着大学士会同吏部、翰林院定议,列名具奏,候朕简定。令各分职系衔,将来卽为定额,用垂久远。至于四库所集,多人间未见之书,朕勤加采访,非徒广金匮石室之藏,将以嘉惠艺林,启牖后学,公天下之好也。惟是镌刻流传,仅什之一,而抄录储藏者,外间仍无由窥覩,岂朕右文本意乎?翰林原许读中秘书,卽大臣官员中有嗜古勤学者,并许告之所司,赴阁观览,第不得携取出外,致有损失。其如何酌定章程,并着具议以闻。钦此。

臣等伏查周官外史,掌四方之志,三皇五帝之书,肇建官师,以守典册。嗣后汉之兰台东观,有校书之员。唐之丽正集贤,有学士之秩。逮及宋初,厥制弥备,自淳化始令儒臣兼秘阁职名,参设长贰,艺文图籍,各有攸司,所以综理书林,崇严策府,任至重也。钦惟我皇上稽古观文,总辑羣籍,嫏嬛宛委,奇秘咸臻,美富储藏,为亘古所未有。特命建文渊阁,列庋四库全书,轮奂鼎新,缥缃玉积,蓬山酉室,流略充盈,实足光日星而纬云汉。允宜参考古制,创置阁职,俾各备官芸局,典掌秘文,用以垂示亿年,永昭右文之法守。至宋制,非省官毋得借书,故中秘藏编,外人罕睹。我皇上搜罗典训,乙夜亲披,复嘉与儒林,同游渊海,特许臣僚借读,得纵观延阁之储,尤仰见加惠艺苑、昌明经籍之至意。臣等遭逢盛轨,钦忭交深,谨遵旨悉心详议,分条胪列,开具于后:

一、案宋初以昭文、集贤、史馆为三馆。其昭文、集贤大学士,皆用宰臣充。后建秘阁,以执政兼领。复置直阁,以朝官充校理,以京朝官充立制,差为详备。今文渊阁为图书之府,典籍充积,视宋三馆秘阁,尤为严重。应请参仿其制,置文渊阁领阁事二员,以大学士、协办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兼充,总司典掌。置文渊阁直阁事六员,以由科甲出身之内阁学士,由内班出身之满詹事、少詹事、读讲学士、汉詹事、少詹事、读讲学士等官兼充,同司典守厘辑之事。置文渊阁校理十六员,以由内班出身之满庶子、读讲、洗马、中赞、编检、汉庶子、读讲、洗马、中赞、修撰、编检及由科甲出身之内阁侍读等官兼充,分司注册点验之事。以上皆设为定额,仍仿宋代馆职结衔之例,一切章奏文移,令其系衔于本职之上,以昭体制。

一、各员自定额以后,如遇领阁事、直阁事阙员,应由翰林院列名具疏,题请简授。其应充校理之庶子以下员数较多,如遇校理阙员,应请由领阁事大学士会同翰林院掌院学士遴选学问优长者数员,带领引见,请旨充补,以慎共选。如各员中有出差等事,仍依日讲官例,请旨简员署理。

一、邃阁尊严,储藏清秘,凡管钥启闭等事,并属内府司存,亦宜设立兼衔,以重职守。考宋制秘书省有提举官,以从臣充。应仿其制,请旨交内务府,将经管之大臣,开列名单,奏请特派一员,令其兼充文渊阁提举阁事衔,用资管理。至阁内收发、宿直诸事,应于内府司员、笔帖式内,分派掌管。其应设几员兼管之处,卽交派出之提举大臣,酌量奏明管理,似于制度更为详密。

一、案宋制馆职,有寓直禁中之制,又有秘书省官日轮一员宿直之法,盖所以慎司秘籍,昭示官常。今文渊阁缄鐍出入,典之内府,稽察维严,自毋庸别议宿直,而一切勘核登载,均系阁职所掌,自当量予直庐,用资料理。应请俟四库全书告竣后,于文渊阁就近,酌拨房屋数间,作为阁职直舍,令校理各员,轮番日直。如有查取书籍之处,卽同内府官员前往检出收还,随时存记,以备查核。其直阁事官,亦令不时赴直,公同照管。庶职掌既专,益可昭垂久远。

一、案宋代秘书省每岁于仲夏有曝书之会,其制綦重,盖亦慎守典策之意。今四库全书次第缮竣,应请俟书成安设以后,参仿其制,每岁五、六月内,提举阁事大臣会同领阁事大臣定期奏请曝书,令直阁校理各员咸集,公同启阁翻晾,用昭巨典。惟是全书卷帙繁重,必须明习故典者,方可排次清厘,似非内府员役所能帮同整比。查宋制秘书省,又有检阅文字官,系不常置。应请酌仿其制,再设文渊阁检阅官八员,由领阁事大臣于科甲出身之内阁中书内遴选,奏明兼充,令其于检曝书籍时,诣阁随同点阅,更足以昭慎重。

一、阁中书籍,皆经我皇上亲加厘订,甲乙分储,玉笈牙签,珍逾球璧。若概许开函翻阅,恐不无黦损之虞。查四库全书各种,其由《永乐大典》采掇裒辑者,俱属稿底现存,若系旧本流传,更有原书足资检览。应请俟全书告竣后,各藏其副于翰林院署,择邃密高燥之地,立架分贮,依全书目次,四部编排,标签安庋,置簿详记,派本院办事翰林诚干之员数人,公司其籍。如翰林及大臣官员内欲观秘书者,准其告之领阁事,赴署请阅。有愿持笔札就署钞录者,亦听之。其司籍之员,随时存记档册,点明帙数,不许私携出院,致有遗缺。如所抄之本,文字偶有疑误,须行参校者,亦令其识明某卷、某页、某篇,汇书一单,告之领阁事,酌派校理一员,同诣阁中,请书检对,仍须敬谨翻展,不得少致污触。如此,则尊藏宝册,既可毋虑轻亵,而外书之掌,副在有司,海(宀禹)儒流,益得以诵神经而窥秘牒,于我皇上嘉惠来学之意,尤足沾溉无穷矣。

以上各条,臣等谨分晰条具,酌定章程,用垂馆阁之闳规,益懋文明之盛治。如蒙俞允,即载入会典则例,永远遵行。

至应派之领阁事、直阅事各员,恭候命下后,卽遵照开列职名,请旨简放。其校理各员,查有现在四库馆行走之提调、纂修、庶子以下各官,俱系办书熟手,于典籍源流,更为明晰,此次拟卽于此项人员内详慎拣选,一并开列名单,请旨简派,似于注册点验事宜,较有裨益。如事属可行,臣等请卽遵照拣选,回銮后带领引见。将来四库全书告竣后,遇有阙员,再于内阁翰詹衙门内,通行拣选引见。是否有当,并候训示遵行。

再,此折系翰林院主稿,合并声明。

为此谨奏,请旨。

大学士兼管吏部事务 翰林掌院学士臣舒赫德  大学士 翰林院掌院学士臣于敏中

协办大学士 吏部尚书 公臣阿桂  协办大学士 吏部尚书臣程景伊  署吏部左侍郎臣德保  吏部右侍郎臣瑚世泰  署吏部左侍郎臣董诰  吏部右侍郎臣吴嗣爵

乾隆四十一年六月二十七日奉旨:所议是。依议。钦此。

(军机处录副奏折)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一十二·列传第七十一·脱脱
  卷十二·本纪第十二·世祖九·宋濂
  卷第二百四十六 唐紀六十二·司马光
  卷之三百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十六·佚名
  卷之五百九十七·佚名
  卷三·司马贞
  朱序传·房玄龄
  徐陵传·李延寿
  耶律斡腊传·脱脱
  ●宋人轶事汇编卷三·丁传靖
  养吉斋丛录卷之二·吴振棫
  卷三十二·黄训
  咸丰九年十一月初二日·曾国藩
  二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八、元杂剧之渊源·王国维

    由前数章之说,则宋、金之所谓杂剧院本者,其中有滑稽戏,有正杂剧,有艳段,有杂班,又有种种技艺游戏。其所用之曲,有大曲,有法曲,有诸宫调,有词,其名虽同,而其实颇异。至成一定之体段,用一定之曲调,而百余年间无敢逾越者,则元杂剧是也。

  • 盖上几张油纸·徐志摩

    一片,一片,半空里掉下雪片;有一个妇人,有一个妇人独坐在阶沿。虎虎的,虎虎的,风响在树林间;有一个妇人,有一个妇人,独自在哽咽。为什么伤心,妇人,这大冷的雪天?为什么啼哭,莫非是失掉了钗钿?不是的,先生,不是的,不是为钗钿;也是的,也是的

  • 卷九·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九      明 冯惟讷 撰 古逸第九 逸诗【上】 支【玉海逸诗】 【国语卫彪傒曰武王克殷作此诗以为饫歌名之曰支以遗後人使永监焉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大节而已少曲

  • 给陆小曼——代序·徐志摩

    小曼:如其送礼不妨过期到一年的话,小曼,请你收受这一集诗,算是纪念我俩结婚的一份小礼。秀才人情当然是见笑的,但好在你的思想,眉,本不在金珠宝石间!这些不完全的诗句,原是不值半文钱,但在我这穷酸,说也脸红,已算是这三年来惟一的

  • 御选明诗卷六十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六十八七言律诗一刘基冬暖今年南国天气暖十月赤城桃有花江枫未肯换故色汀草强欲抽新芽野畦落日舞残蜨小池过雨喧鸣蛙城上几时罢击柝愁见海云蒸晚霞夏日杂兴四首【録二首】层楼迢递俯清郊天际羣

  • 碧云集卷中·李中

    江馆秋思因成自勉江边候馆幽汀岛暝烟收客思虽悲月诗魔又爱秋声名都是幻穷逹未能忧散逸怜渔父波中漾小舟赠朐山杨宰讼闲徴赋毕吏散卷帘时听雨入秋竹留僧覆旧棊得诗书落叶煑茗汲寒池化俗功成后烟霄㑹有期庐山控压浔阳境

  • 卷二百二十 列传七·赵尔巽

      ◎诸王六   △圣祖诸子   贝子品级允禔 理密亲王允礽 诚隐郡王允祉   恒温亲王允祺 淳度亲王允祐 允禩 允禟   辅国公允礻我 履懿亲王允祹 怡贤亲王允祥   恂勤郡王允昷 愉恪郡王允潖 果毅亲王允礼

  • 卷十八·沈德符

      ○刑部【国初用法严】洪武九年丙辰,营谨身殿,误奏“中等匠作”为“上等”,上怒,命悉弃市,不许覆奏。时工部尚书薛祥极谏,上乃命用腐刑。祥又奏曰:“若是则千人皆成废人矣,莫若杖而复之。”始可其请。此犹工匠也。至十五年

  • 吕光传·房玄龄

    吕光,字世明,略陽氐族人。他的先祖吕文和,是汉文帝初年为避难而从沛郡迁徙来的,世代为大族。父亲吕婆楼,辅佐苻坚,官至太尉。吕光生在枋头,因当夜出现神光的异兆,所以以光为名。吕光十岁那年,与一群儿童在一起游戏,模仿战场阵法

  • 卷四十四·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四十四经费三俸秩国子监职官祭酒俸支银一百五两司业六十两监丞博士助教四十五两学正学録典簿四十两典籍三十一两笔帖式七品者二十三两八品者三十八两九品者二十一两恩俸各视其正俸之数禄米

  • 卷三十六·张廷玉

    <經部,春秋類,欽定春秋傳說彙纂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三十六哀公集說【楊氏士勛曰公名蒋定公之子敬王二十六年即位十四年西狩獲麟春秋終矣二十七年薨諡法恭仁短折曰哀】【丁敬王二未十六年】元年【晉定十八

  • 不还品第七·佚名

    佛复告阿难。何故如来说美菩萨为不还乎。於是菩萨一切所存。处处造行超越诸有。而逮佛明蠲除诸行。降伏此已则不复还。所以者何。见一切法不有往还。超度凡夫捐舍俗慧。入佛明智获无所住诸法平夷。所以者何。用致寂界

  •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八·自融

    北平庆寿简禅师禅师名印简。字海云。山西宁远人也。得道于庆寿璋禅师。璋字仲和。乃天目齐之裔也。斋参五祖演和尚。得演记莂。遂隐天目。当其时。出五祖之门者。化遍南州。而三佛之裔称盛。独齐公居天目。甚枯淡。法

  • 起世经卷第十·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最胜品第十二之余复次诸比丘。汝等应知。日天宫殿。纵广正等五十一由旬。上下亦尔。七重墙壁。七重栏楯。多罗行树。亦有七重。周匝围绕。杂色间错。以为庄严。彼诸垣墙。皆为金银琉璃颇梨赤珠

  • 奇特最胜金轮佛顶念诵仪轨法要·佚名

      夫欲修习一字顶轮王法者。先须入大曼荼罗海会。从师亲受灌顶。既蒙印可方得咨。学微妙轨则真言教门。建立道场。一依本部仪式。画本尊像。如法安置。若欲疾成悉地。先须沐浴。著新净衣。若出家者。精持律仪。不得

  • 元始上真众仙记·葛洪

    略称《上真众仙记》、《元始上真记》、《众真记》。又名《枕中书》,《枕中记》。旧题葛洪撰。刘师培《读道藏记》未加否定。书一卷,书中所述的主要内容是诸神仙结精化生、官号及治所等。对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元玉女

  • 外科传薪集·马培之

    外科著作。清马培之撰。一卷。培之有《纪恩录》已著录。是书载方二百一十余首。皆述其主治、药物组成、剂量、药物炮制和用法。所载方剂,除马氏自拟方外,兼采成方及民间秘方、验方。末附“许恒君传用法”。培之医学造

  • 侍儿小名录拾遗·张邦基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南宋张邦基撰。一卷。有《稗海》本,《香艳丛书》本等。本书为续洪炎、王铚、温豫三家《侍儿小名录》之作,录先秦至宋代的妾侍故事二十三则。每则下均注明出处,所引书有《拾遗记》、 《洞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