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通王如来解曰】佛言此四句等之相。只见其性。不见其相。叠前三遍再说者。是佛分别弃身见性之义也。颂曰。佛说我见众生见。为观其性不观身。破相取空归寂灭。脱除枷锁出迷津。

  【王日休曰】我见者。谓其见识以为实有我也。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者。谓其见识以为实有人有众生有寿者也。此言无此四者之见识。谓真性中皆无此也。以此四见。非为真实。故云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但为虚名而已。故云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谓此见非真性中所有。亦为虚妄故也。

  【李文会曰】佛说般若金刚之法。始即令诸学人先除□重四相。如大乘正宗分中说也。次即令见自性之后。复除微细四相。如究竟无我分中说也。此二分中。即皆显出理中清净四相。若于自心无求无得。湛然常住。是清净我见。

  【黄檗禅师云】百种多知。不如无求最第一也。道人是无事人。实无许多般。心无事亦无。又云。诸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但学无求无著。无求即心不生。无著即心不灭。不生不灭。便是佛也。若见自性本自具足。是清净人见。于自心中本无烦恼可断。是清净众生见。自性无变无异。无生无灭。是清净寿者见。故云即非我人众生寿者见。是名我人众生寿者见也。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颜丙曰】如是二字。可谓亲切。若发无上正等正觉心者。于一切法。应当如此知。如此见。如此信解。不必外求法相。然初入道时。不假法相。故无入头处。既见性了。亦当远离。不必执著。灭谓得鱼忘却筌。到岸不须舡之说。所以末后为汝划却云。即非法相。假名法相。

  【智者禅师颂曰】非到真如理。弃我入无为。众生及寿者。悟见总皆非。若悟菩提道。彼岸更求离。法相与非相。了应如是知。

  【李文会曰】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应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应见一切众生。无漏智慧。本自具足。应信一切众生。灵源真性。无生无灭。若能了悟此意。即是一切智慧。不作有能所心。不存智解相。口说无相法。心悟无相理。常行无相行。故云不生法相。是名法相也。

  【川禅师云】饭来开口。睡来合眼。颂曰。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猜你喜欢
  梵天择地法·佚名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八·智顗
  往古品第二十四·佚名
  斌雅禪師語錄卷下·斌雅
  彰所知论序·佚名
  卷第二十八·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卷第四十六·德清
  佛说圣庄严陀罗尼经卷上·佚名
  卷第七·道忞
   第三十二則 臨濟佛法大意·胡兰成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佚名
  阿吒薄俱元帅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修行仪轨卷上·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八·欧阳竟无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弁言·杨慎

      《升庵诗话》,自明以来无善本。有刻入升庵文集者,凡八卷;自五十四卷至六十一卷。有刻入升庵外集者,凡十二卷;自六十七卷至七十八卷。有入《丹铅总录》者,凡四卷;自十八卷至二十一卷。《函海》又载其十二卷及补遗三卷。此

  • 卷一百三·徐世昌

    福康安福康安,字瑶林,满洲旗人。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封忠锐嘉勇贝子。赠郡王,谥文襄。寄惠椿亭侍郎城南韦杜甲门高,垂老论文意气豪。记否朝回花底宴,酒痕犹渍旧宫袍。少年许国两心同,紫陌红尘并玉骢。无那天风

  • 卷九·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九钱塘 王琦 撰古近体诗共四十三首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顔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缪本作从】此揖清芬【唐书孟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拯人患难隐

  • 水南词·陈霆

    摸鱼儿 悼鹦鹉向东风、红销翠萎,伤心成甚情绪。护寒帘幕终何用,花病早知来处。春也妬。全不管、画堂冷静人难度。高飞有路。仙梦去多时,玉绳金栅,空锁绮窗雾。鸳鸯会,惆怅佳期又误。琵琶有语谁悟。香残红稻珊瑚颗,愁与泪珠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宝训卷之一·杨士奇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彳胤-丿>昌谨阅敬天 ○宣德元年正月甲辰以大祀 天地

  • 志卷第十九 高丽史六十五·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礼七。宾礼。迎北朝诏使仪。○王出坐干德殿阁门副使以上先入殿庭肃拜次宰臣侍臣阁门南班肃拜 立后屈使馆伴执事俱入殿庭肃拜讫。 阁门舍人

  • 卷八十三·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八十三歌颂【三】万夀恭拟跋御制八徵耄念之宝记一首大学士公【臣】阿桂【臣】闻帝王之政絜道枢者惟心揆化机者则惟理理经纬万端而本原於帝縡故必人事协乎矩乃德与天符必德与天符乃馨香感福

  • 卷之三十五  世宗實錄(穆宗實錄)一(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世宗實錄,凡四卷,載本卷及卷三六、三七、三八,後附穆宗實錄。未著撰者姓氏。是篇皆當傳抄實錄之一種,與今明實錄世宗實錄(江蘇國學圖者館傳鈔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相核,其文簡,其事合,似節本,然亦有明實錄世宗實

  • 卷四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四十六选举考考课宋宁宗嘉定二年五月诏两淮荆襄守令以户口多寡为殿最六年六月复监司臧否守令法闰八月诏御史台置考课监司簿九年七月诏边县择才不拘

  • 读诗略记卷首·朱朝瑛

    明 朱朝瑛 撰论小序诗义至于今曰几如聚讼作者愈繁附防愈甚而本防愈不可诘矣小序最为近古虽不出于作者之自为大抵采诗者据所闻而记其畧也后人増益或失其初防耳观亡诗六篇仅存首语则首语作于未亡之前其下作于既亡之后

  • 卷九·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九乡射礼第五之二司马命获者执旌以负侯获者适侯执旌负侯而俟【注今文俟为立】正义郑氏康成曰欲令射者见侯与旌深有志于中敖氏继公曰使之执旌于侯中以示射

  • 卷四百六十一·佚名

    △第二分巧便品第六十八之二尔时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世尊,佛说菩萨摩诃萨应於般若波罗蜜多常勤修学耶。佛告善现,如是如是,我说菩萨摩诃萨应於般若波罗蜜多常勤修学。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於诸法得大自在。当学般若波罗蜜多。

  • 正法华经卷第八·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御福事品第十六  尔时世尊告弥勒大士。阿逸。欲知今佛说此如来寿限经典之时。六十八亿那术百千江河沙等诸菩萨。逮不起法忍。二千江河沙菩萨大士。皆得总持。如一佛世界尘数菩萨大士。逮

  • 卷第八·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八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一 此品来意者。前品通明诸佛剎海。今此别明本师所严依果。答世界海问。故次

  • 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徐时栋

    浙江有“方志之乡”之称,在方志发展史上地位突出。以宋元流传于世的方志为例,全国现存完整和较为完整的约有40余种,其中今浙江境域占了 19种之多。在这些方志之中,徐时栋所校勘发行的庆元府的六本方志,也就是烟屿楼本

  • 莫须有先生传·废名

    现代长篇小说。废名著。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12月初版。张作霖决定将北京大学改为京师大学堂,正在北大英文系就读的废名愤而休学,避居西山,心情苦闷。这段生活经历构成了《莫须有先生传》的创作素材。小说记叙了莫须有

  • 袌碧斋词话·陈锐

    清陈锐撰。计四十二则,以评论宋代与近代词人为主,然着眼于填词作法、四声、音韵等。如云:“周美成《西平乐》一首,和者方千里、杨泽民、陈西麓,三家句法长短互异,万红友、杜筱舫诸家,亦不能考定。尝疑此调下段十五句,只三用韵

  • 儒行集传·黄道周

    二卷。明黄道周撰。为崇祯十一年(1638)黄道周官少詹事时所进《礼记》注五篇之五。《儒行》为《礼记》篇名,黄道周将其分为十七章。上卷凡八章:服行第一,自立第二,容貌第三,备预第四,近人第五,特立第六,刚毅第七,又自立第八;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