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通王如来解曰】佛言此四句等之相。只见其性。不见其相。叠前三遍再说者。是佛分别弃身见性之义也。颂曰。佛说我见众生见。为观其性不观身。破相取空归寂灭。脱除枷锁出迷津。
【王日休曰】我见者。谓其见识以为实有我也。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者。谓其见识以为实有人有众生有寿者也。此言无此四者之见识。谓真性中皆无此也。以此四见。非为真实。故云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但为虚名而已。故云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谓此见非真性中所有。亦为虚妄故也。
【李文会曰】佛说般若金刚之法。始即令诸学人先除□重四相。如大乘正宗分中说也。次即令见自性之后。复除微细四相。如究竟无我分中说也。此二分中。即皆显出理中清净四相。若于自心无求无得。湛然常住。是清净我见。
【黄檗禅师云】百种多知。不如无求最第一也。道人是无事人。实无许多般。心无事亦无。又云。诸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但学无求无著。无求即心不生。无著即心不灭。不生不灭。便是佛也。若见自性本自具足。是清净人见。于自心中本无烦恼可断。是清净众生见。自性无变无异。无生无灭。是清净寿者见。故云即非我人众生寿者见。是名我人众生寿者见也。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颜丙曰】如是二字。可谓亲切。若发无上正等正觉心者。于一切法。应当如此知。如此见。如此信解。不必外求法相。然初入道时。不假法相。故无入头处。既见性了。亦当远离。不必执著。灭谓得鱼忘却筌。到岸不须舡之说。所以末后为汝划却云。即非法相。假名法相。
【智者禅师颂曰】非到真如理。弃我入无为。众生及寿者。悟见总皆非。若悟菩提道。彼岸更求离。法相与非相。了应如是知。
【李文会曰】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应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应见一切众生。无漏智慧。本自具足。应信一切众生。灵源真性。无生无灭。若能了悟此意。即是一切智慧。不作有能所心。不存智解相。口说无相法。心悟无相理。常行无相行。故云不生法相。是名法相也。
【川禅师云】饭来开口。睡来合眼。颂曰。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猜你喜欢 梵天择地法·佚名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八·智顗 往古品第二十四·佚名 斌雅禪師語錄卷下·斌雅 彰所知论序·佚名 卷第二十八·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卷第四十六·德清 佛说圣庄严陀罗尼经卷上·佚名 卷第七·道忞 第三十二則 臨濟佛法大意·胡兰成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佚名 阿吒薄俱元帅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修行仪轨卷上·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八·欧阳竟无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