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王日休曰】微尘众。盖谓微尘如此之多也。须菩提既答佛言甚多。又呼世尊而自问云。何以故者。谓彼微尘众。何故甚多乎。又自答云。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盖谓真性为实有。则不可说。而此微尘众非实有。故佛说之。是其可说。皆为虚妄。唯真性为真实。故不可说。所以佛尝言不可说不可取者。盖谓此也。所以者何。乃须菩提自问云。所以微尘众。若为实有。佛即不说是微尘众。何也。又自答云。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者。谓佛所说为微尘众。即非有真实微尘众。乃虚名为微尘众而已。须菩提又呼世尊而言。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者。谓世界亦非真实。但虚名为世界而已。详见十三分解。以佛尝言之。故此称如来说也。

  【李文会曰】微尘者。妄念也。世界者。身之别名也。微尘是因。世界是果。微尘世界者。谓因果也。然自己真性。非因非果。能与六道众生为因果也。谓自性是因。六道是果。故起微尘起于世界。轮回由于一念。虽见小善不可执著。虽逢小恶必须除去。且众生于妄念中起贪嗔痴业。妄受三界梦幻之果。如彼微尘积成世界。不知因果。元是妄心。自作自受。一念悟来。即无微尘。世界何有。故云即非微尘是名微尘。即非世界是名世界。若欲建立世界。一任微尘炽然。若欲除灭世界。觉悟人法俱空。了无一法可得。湛然清净。不被诸境所转。皆由于自己也。

  【僧了性曰】此分。佛恐末劫人重重执著因果。不相离舍。故重嘱须菩提。人人身中。有微细善恶杂念。犹如大千世界微尘之多。此念无非影响虚妄建立。故云非微尘众。亦因转却无明烦恼之心。变作慈悲无碍之智。方入空寂智解。得大安乐。是名微尘众。

  【傅大士云】欲证无生忍。要假离贪嗔。人法知无我。逍遥出六尘。

  【川禅师云】若不入水。争见长人。颂曰。一尘才起翳摩空。碎抹三千数莫穷。野老不能收拾得。任教随雨又随风。

  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

  【王日休曰】何以故者。须菩提自问。何故世界非真实乎。乃自答云。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一合相。谓真性也。真性遍虚空世界。又无形相。故一而不可分之以为二。合而不可析之以为离。非有相也。强名曰相耳。若以世界为实有。则是真性耳。盖真性方为实有。何则。自无始以来。常存而无变坏。自然而非假合。一切虚幻者。皆非真性之本。岂非实有乎。而世界乌可以比之哉。以世界亦是假合。劫数尽时。亦有变坏。此所以为虚幻。而不可以为实有。故不可以比真性也。

  【李文会曰】微尘谓因。世界谓果。若执因果为实有者。即被相之所缚。故云即是一合相。

  【金海光如来曰】世界者。如来自说卢舍那佛住持三千大千世界。身上化生菩提之树。号莲花藏世界。不说窒碍世界也。一合相者。一切众生身中佛性。与卢舍那法身是一合相也。颂曰。如来有说莲花藏。负荷(下可切。)三千擐(胡贯切。实也。)大千。菩萨了空归一合。凡夫贪著被魔缠。

  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王日休曰】如来说一合相者。须菩提谓佛尝说真性为一合相也。即非一合相者。谓真性如虚空。然非实有物。如一之而不可二。合之而不可离者也。是名一合相者。谓但强名为一合相而已。凡言即非。皆谓实无也。凡言是名。皆谓虚名也。

  【李文会曰】但莫执为实有。亦莫执为实无。于相离相。故云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也。

  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

  【王日休曰】佛唯曾说真性为一合相。故须菩提于此以为实有。佛乃又呼须菩提而言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以真性不可言说。但强名为一合相耳。

  【李文会曰】即是不可说者。须是学人自省自悟。于理事上各无挂碍。今凡夫一向贪著事相。不达于理。所以说因果著因果。说世界著世界也。

  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王日休曰】佛谓凡夫之人。不知明悟真性。乃贪著真性中所现之事耳。谓色身六根也。凡夫者泥此色身与六根为我。故沉沦六道。无由脱离。此所以为凡夫也。

  【华严经云】离诸和合相。是名无上觉。佛以觉言。外觉离一切有相。内觉离一切空相。于相而离相。于空而离空。得夫真空无相之妙。所以名其为佛。

  【六祖曰】一合相者。眼见色爱色。即与色合。耳闻声爱声。即与声合。至于六尘若散。即是真世界。合即是凡夫。散即非凡夫。凡夫之人。于一切法皆合相。若菩萨于一切法皆不合而散。何以故。合即系缚起生灭。散即解脱。亦不生。亦不灭。若有系缚生灭者。即是凡夫。所以经云。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颜丙曰】微尘虽多。未足为多。世界幻成。终无实义。若说实有微尘。实有世界。即是彼此著相。彼既是相。我又著相。两相两合。谓一合相。所谓一合相。即是不可说但凡夫未悟。妄生贪著。

  【圜悟禅师云】你但上不见有诸佛。下不见有众生。外不见有山河大地。内不见有见闻觉知。好恶长短。打成一片。一一拈出。更无异见。

  【傅大士云】界尘何一异。报应亦同然。非因亦非果。谁后复谁先。事中通一合。理则两俱捐。欲达无生路。应当识本源。

  【逍遥翁云】学道之人。但只了悟灵明之心。是谓本源所有。念念妄想。皆为尘垢。勿令染著。久当证知清净法身也。

  【川禅师云】捏聚放开。兵随印转。颂曰。浑图成两片。擘破却团圆。细嚼莫咬碎。方知滋味全。

猜你喜欢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九·楚石梵琦
  叙·开福道宁
  卷七·佚名
  卷第二十·白岩净符
  卷之二十七·纪荫
  ●参天台五台山记卷第八·成寻
  卷四百二十六·佚名
  后序·佚名
  佛说净饭王般涅槃经·佚名
  卷第八十九·佚名
  维摩经玄疏卷第五·智顗
  卷下·佚名
  第十二章 各地方之信心·佚名
  卷七十五·佚名
  第四十八章 六王章·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曾布·唐圭璋

      布字子宣,建昌南丰人。景祐二年(1035)生。嘉祐二年(1057),与兄巩同举进士。熙宁初,除崇政殿说书。元丰初,累户部尚书。哲宗朝,擢同知枢密院事。徽宗即位,以定策功,拜尚书右仆射。崇宁初,出知润州,入党籍。连遭贬窜,复提举嵩山崇

  • 卷五十·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五十兵部主事陈焯编高九万【号竹磵理宗时人与刘後村孙季蕃善後村寄诗云行世有千首买山无一钱其风致可想】卜居结屋离黄道开门对白沙一庄千古月三径四时花客至旋沽酒身闲自煮茶相闻虫鸟外不复听

  • 卷一百·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目録兽类题麟凤图【宋米芾】题异兽图【明归有光】题狮子搏虎图【明王世贞】缚虎图【宋司马光】虎图【宋王安石】阴山画虎图【宋王安石】题画虎【宋楼钥】和南山弟虎图行【宋何梦桂

  • ●卷三十四·赵翼

    ○明中叶南北用兵强弱不同有明中叶,战功固不足言,然南北更有迥异者。大率用兵于南则易于荡扫,用兵于北则仅足支御。如山云讨广西蛮,斩首二万二百六十。方瑛讨贵州苗,俘斩四万余。陶鲁破广东贼,斩二万一千四百余。其他斩馘以

  • 卷之一百二十六·佚名

    洪武十二年八月甲子朔○丁卯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上御华盖殿与侍臣论治身之道 上曰人之害莫大于欲欲非止于男女宫室饮食服御而己凡求私便于已者皆是也然惟礼可以制之先王制礼所以防欲也礼废则欲肆为君而废礼纵欲则毒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十八·佚名

    敕修

  • 广明·周绍良

    №广明001【盖】失。【志文】唐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使持节宁州诸军事守宁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淮南军防御□□兵马使上柱国颍川郡陈府君墓志铭并序外甥乡贡进士杜朋撰陈氏郡望颍川,其来甚远尔。俊家

  • 明制女官考·黄百家

    (清)黄百家女官六局〔尚宫局〕(尚宫二人,正五品。六尚并同尚宫,掌导引中宫,凡六局,出纳文籍皆印署之。若征辨于外,则为之请旨牒付内官监,监受牒行移于外领司四。)司记(司记二人,正六品。典记二人,正七品。掌记二人,正八品。掌宫内诸

  • 卷三百二十五·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二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御边宋仁宗庆历初丁度入知制诰迁翰林学士纠察在京刑狱判太常礼院兼羣牧使刘平石元孙败帝遣使问所以御边度奏曰今士气

  • 卷一百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宗庙考【一】【臣】等谨按天子宗庙之礼所重亲飨虞夏商周以来历代各皆举行而缘情定制惟我朝为特隆焉唐以太宗贞观之治亲飨庙者二三年正月戊午十七年四月庚寅耳自後合十七宗而亲飨三十

  • 卷十七·陈士元

    钦定四库全书论语类考卷十七明 陈士元 撰冠服考周冕邢昺氏曰冕者冠之别号世本云黄帝作冕宋仲子云冕冠之有旒者礼文残缺形制难详周礼弁师掌王之五冕皆冕朱里止言朱而已不言所用之物子罕篇云麻冕礼也葢以木为干

  • 西方合论 第八卷·袁宏道

    西方合论 第八卷第八见网门夫一切迷情。依诸见起。履之则为稠林。溺之则为热海。如蚕作茧。即住处为受缚之因。似蛾赴灯。依光明作丧生之本。故先达云。行起解绝。所以将趋圣室。先入普贤之门。欲修正因。首割

  • 卷第三·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卷第三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南岳第十一世(临济七世) 南源慈明楚圆禅师法嗣 隆兴府黄龙普觉慧南禅师 信之玉山人。族章氏。童龆深沈。年十一去家。师事定水智銮。尝侍銮行次。见祠庙。辄

  • 赤城集·林表民

    十八卷。宋林表民编。表民,字逢吉,号玉溪。东鲁 (今山东)人,后寓居临海 (今属浙江)。生卒年不详。林表民曾续陈耆卿《赤城志》,复取志书传、铭诔、赞、颂等志所不载之文,荟而辑之,是成此集。卷前有淳祐八年吴子良序,

  • 复斋易说·赵彦肃

    六卷,宋赵彦肃著。赵彦肃号复斋,其书故名。大旨在依象数以求理, 言象数以六爻为主。以为先圣作《易》,有画而已;后圣系其辞,一言一字皆自画中来。其说与朱熹不合。故《语类》谓其说太精,取义太密,或伤简易之旨。《通

  • 太上洞神太元河图三元仰谢仪·杜光庭

    太上洞神太元河图三元仰谢仪。唐末道士杜光庭编修。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科仪,包括坛堂、神位、入坛、思神、上香、发炉、礼三十二天、忏告、复炉等。

  • 神童诗·汪洙

    蒙学读本。一卷。北宋汪洙撰。成书时间已不可考。汪洙,字德温,鄞县(今属浙江)人。元符三年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谥“文庄”。据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载:汪洙九岁能诗,自称神童。世人收其五言诗为《汪神童诗》,以教蒙童。

  • 青城竹浪生禅师语录·佚名

    七卷,清彻生说,如鹏等编(依驹本印)卷第一 序 上堂 卷第二 上堂 卷第三 小参 开示 书问 文 卷第四 颂古 分灯 赞 机缘 歌 四威仪 行繇 卷第五 诗偈 卷第六 法语 佛事 卷第七 源流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