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沙界众生。种类千差。诸佛出世。说法万别。约略言之。经律论而已矣。经者诠定。律者诠戒。论者诠慧。戒定慧三。为六度之纲领。万行之根本也。摩竭提国。谈佛剎海。称之为经。伽耶城边。与诸菩萨。问答业报种种因缘。称之为论。菩提树下。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称之为律。此即佛说大乘三藏也。波罗柰。为五人说修多罗。罗阅祇。为须提那说毗尼。毗舍离猕猴池。为跋耆子说阿毗昙。此即佛说小乘三藏也。经论通五人。律唯佛说。降佛已还。虽文殊。波离。不敢增减一字。如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诸候大夫。莫能专制者也。及佛灭后。摩诃迦叶。将诸罗汉。在耆阇崛山中集三藏。文殊。弥勒。诸大萨埵。将阿难集摩诃衍。故清凉云。华严般若等。为大乘经藏。菩萨戒。善戒经为律。瑜伽。智度等为论。小乘四阿含等为经五部律为戒。婆沙等为论。世间众生。禀此三法修持。依教观心者。名为增上心学。遵律持身者。名为增上戒学。凭论悦口者。名为增上慧学。三无漏学成立。大小乘果。无不得证也。是以佛在世时。有持修多罗比丘。持毗尼比丘。持摩多罗比丘。如来灭后。亦有禅。教。律。三宗之区别也。迨夫汉明遣求。腾兰传法。迄至曹魏之初。僧徒甚众。未禀归戒。止以剪发殊俗。后有昙摩迦罗。诵诸部毗尼。立羯磨授具。准用十师。中夏戒律始也。姚秦罗什。译十诵律。与梵网戒本。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四分律藏。刘宋罽宾沙门佛陀什。译五分律。梁僧佑律师。大阐毗尼。唐南山宣律师。作戒疏。羯磨疏。事钞。弘四分律。由此赫奕天下。谓之行事防非止恶宗。晋魏陈隋之际。斯为盛矣。宋仁宗嘉佑间。开元允堪律师。作会正记。灵芝照律师。述资持记。元明已来。律宗罔闻。幸今华山见月老和尚。力弘戒学。出止作二持。黑白布萨。传戒正范。行羯磨。定安居。兴绝举废。光前裕后。独步大方。莫过於师矣。昭庆宜洁大师。禀授良深。丕扬妙海宗猷。笺释毗尼切要。名曰香乳记。宗说双通。事理并畅。诚末世之光明幢。法门中之优钵罗也。昔我康藏和尚。以净行品别行。宣城圭师。集为苦海浮囊。今述香乳记。欲挈法界众生。共入毗卢性海。取观音大悲手乳。分芳无尽也。其善继之功。岂曰小补哉。余详此源。以告来学。作一策发何如。

  时康熙丁丑年仲春花朝惊蛰节旦

  浙水慈云灌顶行者续法盘谭

猜你喜欢
  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一·神会
  维摩诘经卷上·佚名
  卷第八十·德清
  浦峰长明炅禅师语录·佚名
  卷第六十(善诵毗尼序卷上)·佚名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十五·净挺
  中阿含经卷第十五·佚名
  丛林盛事卷上·道融
  世界和平运动的罗斯福·太虚
  相应品第二十九·佚名
  卷第二十八·呆翁行悦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佚名
  评朱谦之君的虚无主义·太虚
  摩诃止观卷第九下·智顗
  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康范诗集原序·汪晫

    志发于言而为诗情发于声而成音是故诗之豪放而绮丽者志乎富贵者也冲澹而萧散者志乎隠遯者也平易而典雅者志乎道义者也是故音之和者其情正音之怨者其情乖音之靡者其情肆听其言也审其声也斯得其志与情之所发人之贤否从可

  • 卷三百十六 元豐四年(辛酉,1081)·李焘

      起神宗元豐四年九月盡其月   九月甲申朔,知鎮戎軍种診言:「興、靈州等處多舊漢人,皆元昊所擄致者,常有思漢之心。乞明降指揮,言梁氏殘害其主,使眾心解離,如有首領來歸,特與官爵。」詔送高遵裕,降敕牓二十道付熙河都大經

  • 卷第一百五·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二十七〔起昭阳协洽(癸未),尽阏逢涒滩(甲申

  • 建康实録卷三·许嵩

    吴废帝废帝亮字子明大帝少子母潘皇后赤乌七年生于内殿十三年年七歳冬十一月立为皇太子神凤元年夏四月乙未大帝崩丁未太子即皇帝位以太傅诸葛恪辅政太常滕副焉进羣臣爵有差秋九月桃李花开此舒缓之应也初大帝黄龙二年

  • 卷三十三·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三十三雍正十年冬十一月庚子大学士伯经略鄂尔泰奏开采硫磺山事宜鄂尔泰疏言军中火器最重若火器不精三军难恃以为勇臣经歴边郡见各标营堡施放鎗礮火烟不直且半浓黑知其制药不中法度曽

  • 附录二 关于鲁迅·周作人

    《阿Q正传》发表以后,我写过一篇小文章,略加以说明,登在那时的《晨报副刊》上。后来《阿Q正传》与《狂人日记》等一并编成一册,即是《呐喊》,出在北大新潮社丛书里,其时傅孟真罗志希诸人均已出国留学去了,《新潮》交给我编辑

  • 职官二四·徐松

    大理寺大理寺掌断天下奏狱,以朝官一员或二员判寺事,一员权少卿事。国初,置正、丞、评事,皆有定员。其后择常参官兼正,京官兼丞,谓之详断官。详断旧六人,后加至十二人至:原无,据《宋史》卷一六五《职官志》五补。。咸平二年又省

  • 《藏要》第一輯敘·欧阳竟无

    十一經三律十一論總 一、《大般若經?第二分》 二、《大般若經?第五分》 三、《華嚴經》 四、《楞伽經》 五、《大般涅 經》 六、《解深密經》 七、《菩薩藏經》 八、《勝 經》 九、《無量壽經》 十、《法華經》 十

  • 卷七十二·道世

    △四生灾第八十二(此有五部)▲述意部第一夫行善感乐,近趣人天,远成佛果。作恶招苦,近获三途,远乖圣道。愚人不信,智者能知。故有四生躯别,六趣形分。明闇异途,升沈殊路。业缘之理皎然,因果之报恒式也。▲会名部第二如《般若经》

  • 維摩詰所說經卷中·欧阳竟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一]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正宗分境 利他能利 密權別叙 前昔此今〉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難爲詶對.   深達[二]實相.善說法要.辯

  • 卷第一百八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八十六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一行纳息第五之四诸不定彼一切非聪慧无明趣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诸有情类有定有不定。有聪慧

  • 释净土群疑论卷第七·怀感

    西都千福寺大德怀感撰问曰。念阿弥陀佛所得功德无量无边。上来具引经文。及校量显胜成。如妙释信受奉行。然未知。念余佛名功德亦无量不。释曰。此有二义。一释云。念一切佛悉得无量功德。无有差别。以诸如来悉具无边

  •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一·明佺

    大乘单译经目(二百八十三部五百二十五卷)·佛印三昧经一卷右后汉代安世高译。出长房录。·卒逢贼结带咒经一卷右后汉代安世高译。出长房录。·咒贼经一卷(一名除辟贼害咒)右后汉代安世高译。出长房

  • 天步真原·薛凤祚

    一卷。清薛凤祚译。薛凤祚字仪甫,淄川 (今山东淄博) 人。著有《圣学心传》、《两河清汇》、《历学会通》等。薛氏初从魏文魁习天文,主持旧学,后会穆尼阁,始改从西学。于南京协助穆尼阁编译,掌握了西方天文学计算方法。是书

  • 外科精要·陈自明

    外科医书。别称《外科宝鉴》。3卷。宋·陈自明(良父)撰。约刊于1263年,是宋代有代表性的一部外科专著。陈氏三世业医,在医学方面有较深造诣,曾任建康府明道书院医学教授。陈氏鉴于当时专攻疡科的医生,多只重视外症而

  • 欧行日记·郑振铎

    日记。郑振铎著。1934年10月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被列为“良友文学丛书”之一。1927年5月至1928年10月,作者曾赴法、英游历,进行参观访问和读书写作。从动身开始,逐日写下了“日记”,并陆续寄回上海,给高君箴阅读,使妻子

  • 明臣谥考·鲍应鳌

    明鲍应鼇撰。应鼇字山父,歙县人。万历乙未进士,官至礼部祠祭司郎中。是书载明代文武诸臣赠谥,与钦定《明史》各传俱相符合。首载各谥释义,为当时礼官体例。而所列诸谥,如某人谥某字,皆分注当日定谥取义之文於下,使观者具知其

  • 金銮密记·韩偓

    笔记。唐韩偓(842—9237 )撰。一卷。偓有《韩翰林集》已著录。是篇记发生在唐代帝王周边的十事,故名。共八百字。所记皆朝中琐闻细事,或偶涉政事。如武则天梦鹦鹉折两翅,狄仁杰解为起用庐陵王李显、相王李旦。两翅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