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忠贞录附录

奉常黄公传

黄养正瑞安人名蒙号志彀以字行父潮光官国子学正为卓公敬门人敬死靖难潮光为着年谱行状并収其遗像嗣后养正持之乞刘忠愍传养正自幼岐嶷聪慧善楷书七嵗随父赴京永乐中引见授中书舍人朝廷碑刻宫殿坊扁多其所书性尤端谨愽学工诗文宣宗皇帝甚爱之南还时执手赋诗以别正统七年任太常少卿已已之变先事陈諌弗从乃扈驾于土木也先冲逼行营臣属无不惊怖养正独毅然衞防无所畏避至驾北狩慷慨死之衣冠归葬天顺初追赠太常卿仍录其子世袭锦衣衞百户以旌其忠【见郡邑志再考大明一綂志】

送黄养正二首

厯事三朝圣曾蒙当宁知手持五色笔常在鳯凰池雪霁城南路春融栁外澌还家自足喜报国岂应迟文明门外栁频折送人归窃禄吾何补懐乡志屡违越潮天际白呉树雨中微羡尔乘仙舫东南去似飞【见东里集】

孝亷陈公传

陈茂烈字时周世居瑞安嘉屿乡五十都大坑山祖以军功注籍福建兴化衞总旗时周髫年徃继父戎役遂栖郡梅峯厉志迈俗不与羣儿伍昼入公署夜归读书祖母怜其孱弱亟止之乃韬灯黙诵不少辍年十八慨然叹曰善学圣人者莫如顔曽颜之克已曾之日省岂非学之法与乃作省克录登治丙辰进士奉使广东拜白沙陈公献章愿执弟子礼白沙与之语累日且告以为学须静一又退而作静思录其自叙畧曰水动则波波则溷止则澄澄则照故波虽不与溷期而溷自至澄虽不与照期而照自至动静之分也观水可以见心矣是以贵静思也孔门顔曾后若周濓溪氏者志虑髙洁黙契道体亦以思为圣功之本又云静则虗虗则明明则通嗣是伊洛闗闽动静夹持内外交养咸恪守此道士欲希圣贤而寻向上去可不从这里做工夫耶初授吉安府推官持大体开至诚通以民彛之懿豪家利寡妇财诬许婚断从守志夫制悍妻嫁有娠妾既生子归承其业族人争之验与姊类争者愧服又吉俗徤讼一词所逮多至百十人乃下令告者无得株连妨生业及讯鞠则亲召至膝前以理辨折不妄施刑民亦往往输情去时郡守严击强豪徐辅以寛当道尚深刻徐开解得寛霁信孚上下考绩归至淮乏寒具冻几死所知覆以敝裘为救召入为御史恪慎供职冠服朴素借人一牝马乗之身若无官然大臣有纵子受赇者言官交劾不违茂烈申纠其罪勒致仕崔志端者起道士为尚书再疏论之谓以羽流而任天子喉舌股肱辱国之甚莫逾于此不报乃以母老乞归终养疏曰臣生十三年父善祥不幸蚤丧母张氏无任劬劳臣又只身别无次丁孤苦成立臣前任吉安推官母年虽髙尚能就禄继防圣恩行取来京母年逾老重违故乡临别叮咛言语悲切臣待罪于兹将二年矣顾以菲才无补风纪又蒙圣恩录臣前任微劳赐之勅命举家幽明咸被天宠即拟捐糜莫能报荅奈慈闱衰迈夕照如飞君恩尚可以再酧母年不可以多得况臣未有男嗣又无弟兄一母一子各天一涯千思万思无时不思疾病独自呻吟药饵谁为调节臣既思母则报主之心乱母复思子则保身之心微臣心可悯母心尤可虞也伏望皇上怜臣母子至情放臣终养使得蚤慰倚门之望少伸寸草之忱臣虽祗奉亲顔仰瞻天日尚祈涓埃之报于将来再効犬马之劳于未死矣诏从其请归家力供甘防短床敝席不辨一蚊帐身治畦一苍头给薪水出则自执小油葢太守闵其劳遣二力助役时周白守还之母使野人添事而溢口食也妻子服食麤粝一女适彭惠安孙辅嫁具凉薄皆人甚不堪者则防然自足日坐斗室究极五经四书之防体騐身心随得随录尝云儒有向上工夫诗文特土苴耳正徳中吏部以茂烈养母清苦奏改为晋江县学教谕资其禄疏辞不拜又援侍郎潘礼例请上特令有司月给米三石以资孝养又辞曰陛下隆孝理之化长清白之风下逮微臣亦荷収恤岂独臣一家之幸而已第念臣家素贫寒食本俭薄故臣母自安于臣之家而臣亦得以自遣其贫非诚有及人之亷尽已之孝也古人行佣负米皆以为亲臣之贫尚未至是而臣母鞠臣守贫居寡艰苦万状臣虽勉尽心力之义竟未酧涓滴之恩且母年已八十有六来日无多返哺至情固欲自尽资养月米心窃不安上不允茂烈以母年九十未有嗣息日夜为忧方抱疾而母卒强起号哭寝地疾转亟亦卒林少保见素为治殓具立其族子逺扬为后先是正徳初归瑞安省墓择二族子以行惟逺可教留而教之至此乃立焉海内大夫士闻而伤之御史王应鹏荐云廉约如石守道而所养独纯孝行如徐仲车而所处尤困诏表宅里曰孝亷优恤其家见素曰陈公领悟既深而充养亦熟隐粹行对天地质鬼神乡国敬服殆黄宪管宁之流也【见邑志再订兴化志及郑端蕳李卓吾名臣记】

陈建曰按陈孝亷终养一疏冩出母子至情无一毫粉饰长语至今读之犹令人酸咽兴感想当草疏时未尝不肝肠摧裂涙随笔堕不能为心之甚也偹录此疏当与李宻之陈情表同埀不朽云

与陈进士时周书

时周菽水之养自埀髫迄今埀三十年韩退之称孟东野无田而衣食事亲左右无违混混与世相浊独其心追古人而从之时周盖有之矣时周别去益思时周平生履厯之难大畧与老朽同而又过之求之古人如徐

节孝者真百链金孝子也顷【阙】老母生

日诗云有母年龄暮【阙】仪焉敢却揣分故难任锦叚拈香拜僊醅洗盏斟独慙非节孝未了百年心因事惟贤寄不足于词诗中发之尽矣抑闻之子不私于亲非子也士不明于义非士也贤者外取舍之宜以事亲尽爱日之诚与深莫及之悔在我而已【见从祀真儒】

猜你喜欢
  ●崇禎長編卷之十三·汪楫
  ●卷九十九·徐梦莘
  卷之三百三十七·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四·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四十五·佚名
  自序·金云铭
  卷五十六·郝经
  九六八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明挖补填写《通鉴纲目续编》情形片(附清单)·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三·佚名
  志卷第三十八 高丽史八十四·郑麟趾
  杜淹传·刘昫
  卷一百十四·阿桂
  卷一百二十六之三·雍正
  16.齐桓公九合诸侯·林汉达
  卷五·郭良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严仁·唐圭璋

      仁字次山,号樵溪,邵武人。与严羽、严参称邵武三严。有清江欸乃集,不传。  贺新郎  寄上官伟长。序云:扁舟何时下沧湾,  孤剑尚客东楚,渺二千里,寄一曲歌,睹物  怀人,想见临风激烈也  兰芷湘东国。正愁予、一江红

  • 第三十七出 尸解·洪昇

    【正宫引子·梁州令】〔魂旦上〕风前荡漾影难留,叹前路谁投。死生离别两悠悠,人不见,情未了,恨无休。  【如梦令】绝代风流已尽,薄命不须重恨。情字怎消磨?一点嵌牢方寸。闲趁,闲趁,残月晓风谁问。我杨玉环鬼魂,自蒙土

  • 无儿·徐志摩

    夜色溟濛。野鸽在巢中,窸窣,翀毳,蓬松。这鸽儿的抖动,恍似小孩的嫩掌——嫩又丰——扪胸,可爱的逗痒茸茸;“鸽儿呀!休动休动,我心忡忡,我泪溶溶,鸽儿呀,休动休动,无

  • 五言卷十·洪迈

      五言  应制奉和潼闗       张说  天徳平无外闗门东复西不将千里隔何用一丸泥  奉裴中书酒  西掖恩华降南宫命席阑讵知鸡树后更接凤池欢  被使在蜀  即今三伏尽尚自客临邛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

  • 提要·贡奎

    云林集 元 贡奎钦定四库全书集部五云林集别集类四元提要(臣)等谨案云林集六卷元贡奎撰奎字仲章宣城人官集贤直学士追封广陵郡侯諡文靖李黼为之状马祖常奉敇撰碑皆天下重望也所着有云林小藁听雪斋集青山漫吟倦游集豫章藁

  • 卷二十三·魏二·佚名

    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梁君与田侯不欲。犀首曰:“请国出五万人,不过五月而赵破。”田盼曰:“夫请用其兵者,其国易未;易用其计者,其身易穷。公今言破赵大易,恐有后咎。”许昌首曰:“公之不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七、清朝得天下到底是盗窃·雍正

      七、清朝得天下到底是盗窃天位的强盗呢,还是驱逐流寇的主人呢?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夷狄盗窃天位,染污华夏,如强盗劫去家财,复将我主人赶出在外,占踞我家。今家人在外者,探得消息,可以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六·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六之十六 朱批田文镜奏摺 雍正七年四月二十七日河东总督【臣】田文镜谨 奏为恭报河东得雨日期仰慰 圣怀事雍正七年三月十二日以前河

  • 附卷之一·佚名

    尚寧王十二年,日本喜安入道効力于國。喜安入道【名乘蕃元】,扶桑國泉州界之人。孩提之時,父道逢卜卦者,占以孩児。占曰:「本國不甚利,及為成長,必徃南國,則富貴甚極,一生榮事。」喜安年三十五歲,果到球国,効力于朝廷。【喜安生資

  • 施肇基·周诒春

    施肇基 字植之。年四十一岁。生于江苏震泽。兄肇曾。陇海铁路督办。永久通信处。天津河北五马路。已婚。子二女二。初学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为约翰声编辑。光緖十九年。自费游美。入华盛顿高等学校。光緖二十三年。入

  • 卷十九·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十九月令孟秋之月日在翼昏建星中旦毕中此言七月之日躔中星也火德既休土生金而金风司令於时为秋孟秋为建申之月日月交会於翼是为鹑尾己之次也昏则建星在南

  • 提要·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二禹贡长笺       书提要【臣】等谨案禹贡长笺十二卷国朝朱鹤龄撰鹤龄有尚书埤诸书已着于録是编専释禹贡一篇前列二十五图自禹贡全图以及导山导水皆备次随文诠解多引古説而以己

  • 因缘所生法义·太虚

      ──二十二年七月在牯岭大林寺讲──  一 法之义  二 因缘所生法义  三 以因缘所生法成善恶因果律  四 以因缘所生法成无我义  五 以因缘所生法明毕竟空义  六 以因缘所生法成般若义  七 以

  • 叹定光佛品第二十四·佚名

    宿世殖百福,千岩峻无极。智慧之川谷,甚深难可测。众口言辞风,不能令倾动。坐定如太山,然无能转移。犹如青黑雲,晃昱震电光。杂宝众花盖,在上空中旋。时阿难见此,未曾为瑞应。怀踊跃喜心,长跪白佛言:种种天花,甚微妙好,如有心意。

  • 丛林公论叙·佚名

    钟鼓非乐之本而器不可去。论议非道之本而言不可亡。苟存器而忘本。乐之所以遁也。立言而忘本。道之所以丧也。然而去器无以闻九韶之乐。亡言无以显一贯之道。唯调器以中和。乐之成也。话言以大公。道之明矣。南荡者庵

  • 牧雲和尚七會餘錄卷之四·牧云通门

    姑蘇西華山秀峰寺門人(行瑋)等編偈憫迷(三十首)三界一火宅,諸子恣嬉遊,認苦以為樂,惟其疾之憂。其二無常火燒世,貴賤未暇擇,嘗懷千歲憂,何其不明白?其三愛源時滴瀝,苦海渺沉浮,胡然有情癡,至竟團圞頭。其四順情鍾愛念,反愛陡嗔機

  • 北磵集·居简

    诗文集。南宋释居简撰。10卷。一本20卷。居简字敬叟,原潼川王氏子,嘉熙中住净慈光孝寺。因久寓北,故以名集。其集原诗、文各为一编单行,文10卷,诗9集。文集原附嘉定十年(1217)张自明序。二集宋刊本曾存于日本,尚完帙,文集后

  • 朱子语类评·颜元

    清颜元撰。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博野(今河北保定)人。思想家、教育家。是书摘录《朱子语类》中第一百一十三卷至第一百二十一卷中“训门人”中条目,先列朱熹语,后附己说,对朱熹之说逐条加以批驳